《儿童美术》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7
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主要内容1. 艺术欣赏- 引导学生研究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摄影等。
- 研究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形状等要素。
- 研究分析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意义。
2. 创意表现- 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
-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 研究使用各种艺术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
3. 视觉表达- 研究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素描、水彩画、油画等。
- 研究运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和形状表达主题和情感。
- 研究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外观和结构。
4. 文化传承- 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 了解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 研究欣赏和传承中国传统艺术。
教学方法- 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作。
-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 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和个性化创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法- 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估,包括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 通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进行评估。
-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估。
结语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
通过研究欣赏、创作和表达,学生将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新课程标准也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3.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和造型技能。
4.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对传统和现代艺术的理解。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技巧。
二、课程内容1. 艺术基础知识:学习绘画、色彩、造型等基本艺术知识。
2. 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
3. 传统文化艺术欣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如国画、剪纸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4. 现代艺术欣赏:了解并欣赏现代艺术作品,培养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 艺术实践技能:学习绘画、造型等艺术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6. 艺术欣赏与评论:学习欣赏艺术作品并进行评论,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方法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解、示范教学、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2. 引导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4. 艺术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评价方法1.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质量、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学习笔记和作品集:要求学生记录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形成学习笔记和作品集。
3. 同学互评: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和批判能力。
五、教材选择1. 综合教材:选择符合课程标准的综合教材,包括艺术知识、艺术作品欣赏和实践指导等内容。
2. 辅助教材: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辅助资料和教辅材料,以丰富教学内容。
六、课程时间安排1. 每周安排2-3节美术课,每节课45分钟。
2. 课程持续时间为一学期,根据学期安排具体内容和教学进度。
(完整)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全国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全国版)一、总体要求小学美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绘画技能。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2.1 绘画技巧包括素描、颜色运用、水彩画等基本绘画技巧的研究和实践。
通过练,学生可以掌握绘画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2.2 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包括剪纸、折纸、手工雕刻等,让学生体验手工艺术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观察力。
2.3 艺术欣赏学生将研究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和民间艺术品,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通过观察、品味,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
2.4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要求3.1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课程,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应当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艺术潜能。
3.2 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3.3 鼓励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在保持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4 注重安全教育在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伤害发生。
四、教学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在绘画、手工制作和艺术欣赏方面的表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应多样化,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势,鼓励进步和创新。
五、教学资源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艺术作品图片、绘画工具和材料等。
学校应配置良好的美术教室和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
六、课程实施美术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要求进行科学组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确保课程实施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结合国内外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制定的。
该标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制定的。
以下是对该标准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一、美术课程目标美术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观察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美学精神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学科内容和要求1.美术识见和知识学生应掌握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西方绘画、中国装饰艺术等的历史和特点。
2.创造性表达和实践能力学生应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能够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并且能够通过合作实践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思想。
3.艺术鉴赏和批评能力学生应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并能够提出合理的艺术评价和意见。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上,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实践、互动讨论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四、评价体系美术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理论素养。
不仅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还要考察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教师的角色和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且具备较高的美术技能和创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展潜力。
六、课程的结构和资源美术课程的结构应合理,选材应多样化,体现国内外艺术成果和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方法。
此外,还应利用实践基地、图书馆、艺术博物馆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审美和艺术体验。
七、标准的实施与监测为了确保标准的实施,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同时还要进行考核和监测,以评估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效果。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制定了《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指导小学美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课程性质1. 美术课程的性质美术课程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
通过美术课程的研究,学生可以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形成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美术课程的目标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
课程内容1. 课程设置小学美术课程设置分为四大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的研究目标、内容和要求。
- 造型·表现:研究绘画、雕塑、版画、工艺等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造型·表现:学习绘画、雕塑、版画、工艺等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 设计·应用:研究设计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设计·应用:学习设计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 欣赏·评述:研究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欣赏·评述: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 综合·探索:结合其他学科,进行综合性的美术创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探索:结合其他学科,进行综合性的美术创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课程实施-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1.1 知识技能
掌握基础美术知识和技能,包括基本绘画技巧,色彩理论,以及简单的艺术欣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
能够应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研究目标,培养观察、想象、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使其形成积极的艺术态度和健康的审美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
2.1 绘画
研究基本的绘画技巧,包括素描,色彩,构图等;通过观察和
描绘自然和生活,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艺术感觉。
2.2 创意设计
通过研究基本的设计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发展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2.3 艺术欣赏
研究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包括艺术作品的分析,评价,和解读;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三、课程评价
3.1 过程评价
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持续的观察和记录,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创新能力,和研究方法,以及他们的艺术感知和表达。
3.2 结果评价
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运用情况,以及艺术作品的创
新性,独特性和审美价值。
四、课程实施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设计,欣赏等活动,实现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的艺术技能和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以上即为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希望能为广大
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一、总则
本标准旨在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2. 增进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创造潜能。
3. 了解中国和世界美术史,培养对传统和现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
- 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元素的认知与运用
- 不同材料的运用与表现技巧
2. 中国传统美术
- 中国绘画、书法、工艺等传统艺术形式的介绍与研究
- 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赏析
3. 世界美术史
- 世界各国美术史概述
- 著名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与欣赏4. 创意与表现
- 创意思维的培养
- 艺术作品的表现与表达
四、课程实施
1. 教学方法
- 结合实际,注重体验与实践
- 多媒体与现代技术的应用
2. 评价方式
- 综合评价,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定期评价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3. 教材选用
- 综合运用国内外优秀的美术教材
- 鼓励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创编教材
五、教学要求
1. 师资队伍
- 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
- 注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2. 学校条件
- 提供良好的艺术教学环境与设施
- 鼓励学校举办美术展览、比赛等活动
六、其他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按照本标准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与管理。
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前言根据2023年教育部颁布的最新教学大纲,我们制定了新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标准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全面阐述美术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
一、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将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绘画技巧和艺术流派,培养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和创作等多元化教学活动,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文化自信,尊重多元文化。
二、课程内容2.1 美术基本概念介绍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基本艺术形式,以及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元素。
2.2 绘画技巧教授素描、水彩画、油画、版画等绘画技法,以及电脑绘画等现代手段。
2.3 艺术流派讲解从古代到现代的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作品,包括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实践、互动等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体验和参与。
四、评价方法4.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作过程,通过观察、记录和反馈进行评价。
4.2 终结性评价以作品展示、竞赛和考试等形式,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
五、课程实施与保障5.1 师资培训定期组织美术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5.2 教学资源整合校内外美术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等。
5.3 教学设施保障美术课堂所需的教学设施和材料,鼓励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
六、附录6.1 课程标准解读详细解释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要求和实施细节。
6.2 教学案例提供具体的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6.3 评价量表制定学生评价量表,明确评价标准和指标。
结语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完整word版)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
准
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简介
本文档将介绍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将为小学生提供更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美术学习体验,以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和审美能力。
课程结构
新课程标准将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形象创造
2.色彩运用
3.素描基础
4.手工制作
5.美术鉴赏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美术,小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和表现手段。
4.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小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课内的美术作品,包括形象创作、色彩运用、素描基础和手工制作。
2.参与美术展览和比赛,展示自己的艺术成果。
3.学习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
4.学习艺术史和艺术家的故事,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
总结
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将为小学生提供更全面和富有趣味性的美术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和审美能力。
学生将通过
课内作品和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来展示自己的艺术成果,并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欣赏艺术,了解艺术史和不同艺术家的故事。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以指导小学生的美术研究和发展。
以下是该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文化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批判能力。
课程内容1. 素描和造型- 研究基本素描技法,如线条、明暗、透视等。
- 探索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如铅笔、炭笔、铅笔色彩等。
- 培养观察和表现能力,绘制简单的静物、风景等。
2. 水彩和色彩- 研究水彩的基本技法,如湿笔、干笔、渐变等。
- 探索色彩的运用和组合,理解色彩的表现力。
- 进行简单的水彩创作,如静物、风景、人物等。
3. 手工和构思- 研究手工制作的基本技法,如剪纸、折纸、拼贴等。
- 发展创意思维和构思能力,进行简单的手工创作。
- 运用不同材料和工具,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4. 艺术欣赏和批判- 研究欣赏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
- 研究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要素和特点。
- 培养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批判思维。
课程要求1. 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
2. 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4. 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5. 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总结通过制定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创造力和艺术素养,同时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批判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素描和造型、水彩和色彩、手工和构思以及艺术欣赏和批判。
课程要求注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培养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专业技能核心课程
《儿童美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6179
建议课时数: 132课时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儿童美术课程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初学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
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
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如何根据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以美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按能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局度去进行讨论,其视点与其他课程不同。
把简笔画引入课堂教学,能丰富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表达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看,这种复合式的教学方法,拓宽了教师传递信息的渠道,也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绘画是儿童十分喜爱的视觉艺术,教师一旦把生动有趣的简笔画描绘在黑板上,立即会形成学生的视觉兴奋点,课堂气氛因此而变得十分活跃,这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持久的注意力,消除他们学习的疲劳。
教学中有些难以言喻的抽象概念和头绪纷繁的复杂难题,教师仅用
口头语言往往说不清、道不明,倘若运用简笔画进行直观教学,变抽象概念为具体形象,化复杂问题为简单图示,积极启发学生思维,不但会使许多难点迎刃而解,而且还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在课堂上娴熟自如地运用简笔画与学生交流,课前必须吃透教学内容,设计视觉形象,加强绘画练习,这是一个有效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实践过程。
二、课程目标
(一)职业能力目标
(1)掌握简笔画掌握的基本知识;
(2)掌握简笔画的种类;
(3)掌握简笔画的绘画技巧、提高绘画能力;
(4)了解简笔画;
(5)掌握简笔画的基本特点。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三、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为使每个学生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示范为基础的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二)教学任务安排
教学简笔画是教师在教学中利用黑板,以凝炼、概括的图示形式,把文章的重、难点,中心意义显示出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板书形式。
教学简笔画技巧课程是通过介绍教学简笔画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法及各种教学简笔画的实例,并了解教学简笔画在各科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生活物品、文具、交通工具、动物、植物、人物、景物等的基本绘画方法的介绍和练习,让所学者能简单地把握生活中寻常的几种线条、几种图形去组合一切景物的形象,达到一学就会,一挥而就,都能信笔划来,栩栩如生。
a,教学简笔画的造型理念、技法、作用及实例介绍
1)教学简笔画的概念
2)教学简笔画的实用性
3)教学简笔画的形式与特点
简笔画有骨线式、廓线式、影像式、线形色块结合式、水墨式等表现形式。
b,如何学好教学简笔画
1)观察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比较、积累、收集各种物体的形态和特征,厚积薄发。
2)联想
要有图形的概念,将抽象的图形联想到具体的实物形象,要把各种具体的事物用抽象的图形去概括。
3)记忆
多观察、多联想、多记忆,注意积累,建议熟练几种画法,如:熟记五种树的画法、五中鱼的画法、人的五种表情等。
4)归纳
学会归纳,学方法,找规律,举一反三。
5)实践
绘画没有捷径可走,学了方法就要练习,熟能生巧,只要肯下功夫,就能画出一手好画。
c,简笔画的造型方法和规律
简笔画是用大家熟悉的点、线、面等绘画要素来表现物象,只要你有图形的概念,注意运用简化和夸张的造型方法,灵活运用和组合点、线、面,你就能画好简笔画,享受到创作的乐趣。
如:任何复杂的形体均可分解为简单的几何体;
用简单的几何体去表现复杂的物体;
抓住鲜明的特征。
四、课程内容、要求和设计
建议表格一:以《动物简笔画》为例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不是纯理论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问题。
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的工作要求,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绘画和审美能力。
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环节,组织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见习,提高感性认识,更加了解今后的工作性质。
在教学形式上要做到讲授与示范相结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指导。
(二)教学评价
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课堂问答、课堂讨论、实践任务完成、在实践中所表现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占总成绩的60%, 考试——总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40%。
说明:①教学的评价与考核采取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单项能力考核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形式。
②以过程考核为主,着重考核学生掌握所学的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编写
参考教材:1、《简笔画法》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詹宇宏著
2.相关资源建设
文字教科书和多媒体教学。
以文字教科书为主,力求内容科学,重点突出。
多媒体教学能突出重点难点和实践环节,更能够从根本解决问题。
3.实训条件和基地建设
成熟幼儿园实习联合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