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心理学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康复心理学教学大纲(供运动康复本科专业使用)前言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教育部有关教材编写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实用性为基本原则而制定,力求科学严谨、简明扼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用性。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医学与心理学交叉的学科,康复心理学又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康复心理学》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医学模式的特征,熟悉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康复、转归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康复对象的心理特征、康复治疗手段对康复对象心理的影响,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康复对象,使康复对象更好的回归社会。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康复心理学的学习,初步掌握康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康复心理健康技术和方法,并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康复对象的一般心理问题。
在临床康复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临床康复水平。
一、学时分配表: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引论掌握:言语治疗的基本概念、言语的处理过程、言语-语言障碍的分类。
熟悉:如何进行言语治疗、言语治疗的原理。
了解:言语治疗的历史。
重点:言语的处理过程、言语-语言障碍的分类、言语治疗的原理。
难点:言语的处理过程、言语-语言障碍的分类。
第二章失语症掌握:失语症的临床表现、预后和类型、失语症的评测方法、言语训练方法。
熟悉:失语症的病因、失语症的鉴别诊断、失语症的治疗、康复、Schuell刺激疗法、小组治疗、重度失语症的训练。
了解:言语失用与口失用的治疗、促进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阅读理解训练、文字表达训练。
重点:失语症的临床表现、预后和类型、失语症的评测方法、言语训练方法。
难点:失语症的临床表现、预后和类型、失语症的评测方法、言语训练方法、失语症的病因、失语症的鉴别诊断、失语症的治疗、康复、Schuell刺激疗法、小组治疗、重度失语症的训练第三章构音障碍掌握:构音障碍的定义和分类、重度构音障碍的治疗、脑瘫儿童构音障碍的治疗。
熟悉:构音障碍的评定。
《康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664010课程名称:康复心理学英文名称:Rehabilitation p sychology课程类型: 专业拓展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 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先修课程:人体发育学、生理学、系统解剖学、临床医学导论、组织学与胚胎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康复心理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其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基础性与可操作性、思想性与适用性兼容并存的特点。
本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康复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明确心理干预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性,熟悉不同身心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心理特征,心理问题的评估,心理康复的方法。
培养学社的临床思维和操作理念,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心理干预和不同疾病的心理康复为主要内容。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康复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掌握康复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3.掌握康复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康复的几大基本理论;4.了解康复中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同角色对康复患者的影响;5.熟悉常用的临床心理评估,不同类别心理量表的适用范围;6.熟悉康复治疗中的心理干预方法,了解常见临床问题的心理治疗干预;7.掌握应激障碍的概念、分类、表现和心理康复方法;8.了解心身疾病的概念、特点以及常见分类;9.熟悉常见心身疾病的心理康复;10.了解躯体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心理特征和心理康复方法;11.了解感觉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心理特征和心理康复方法;12.掌握常见精神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熟悉其康复期的心理问题和干预方法;13.了解特殊群体(老年、特殊儿童、妇女)康复的临床表现,熟悉他们康复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康复方法;14.了解其他临床状况的心理康复。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心理康复的概述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学习任务及授课方式;了解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所占的百分比及最终的考核方式及其分值的比重;2)了解康复心理学的历史及发展,对比和相关学科的关系;3)了解康复心理学的实施与发展;4)了解康复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和应用。
康复心理教学大纲康复心理教学大纲引言:心理健康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受到重视,而康复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帮助人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提升生活质量。
康复心理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专业人士、提升康复心理服务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康复心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期为相关教育机构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一、康复心理学概述康复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康复过程。
在康复心理学概述部分,应包括康复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等内容。
此外,还可以介绍一些典型的康复心理学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心理障碍与康复康复心理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帮助个体克服心理障碍,实现康复。
这一部分可以包括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症状表现、发病原因和康复方法等内容。
例如,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都可以作为重点介绍的对象。
同时,还应该重点讲解康复心理学在心理障碍康复中的作用和应用,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等。
三、康复心理评估与干预康复心理评估是康复心理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个体心理状态和康复需求的评估,为康复干预提供依据。
这一部分可以包括常用的康复心理评估工具和方法,例如病史采集、心理测量量表等。
同时,还应该介绍康复心理干预的原则和方法,例如个体化的干预计划、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等。
四、康复心理服务与团队合作康复心理服务是康复心理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它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士进行紧密的合作。
这一部分可以介绍康复心理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例如个体咨询、家庭辅导、康复团体等。
同时,还应该强调康复心理服务与康复团队的合作和协作,例如与康复医生、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士的配合。
五、康复心理教育与促进康复心理教育是康复心理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康复心理学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康复心理服务的普及和发展。
这一部分可以介绍康复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例如康复心理知识的普及、康复心理宣传活动等。
《康复心理学》教学大纲Ⅰ、课程概况Ⅱ、课程简介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康复心理学是针对残疾和慢性健康人群的治疗科学,也是最早应用于临床领域的专业心理学之一。
康复心理学涉及社会心理学、临床和咨询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健康政策和慢性病心理学等,康复心理学如今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临床康复中。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康复心理学的学习,初步掌握康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康复心理健康技术和方法,并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康复对象的一般心理问题。
在临床康复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临床康复水平。
2.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运动学与其它各科的内在联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融入典型的临床病例教学,用幻灯片、录相、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理论教学:讲授式教学法LBL、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启发式教学法、自导式教学法、比较归纳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实验教学:采用示范教学法、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案例导向型教学法CBL、模拟教学法。
3.教学保障:多媒体、模拟教学设备、各种运动康复实验设备。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①选用教材: 《康复心理学》,李静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康复心理学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张伟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参考书目:《医学心理学》(第6版),姚树桥,杨彦春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第13版),库恩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心理学》,戴维•迈尔斯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③教学网站:,等等。
Ⅲ、课时分配安排理论课实验课注:实验类型分为: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
Ⅳ、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康复心理学概述一、教学要求(一)掌握康复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常用研究方法。
《康复心理学》教学内容
本课程旨在介绍康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健康与康复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康复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
以下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概述:
1. 康复心理学概述
- 康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 康复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
- 康复心理学的实践方法和技术
2. 康复心理健康评估与诊断
- 康复心理健康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
- 康复心理诊断的原则和工具
- 康复心理健康评估与诊断实践案例分析
3. 康复目标设定与干预计划
- 康复目标设定的原则和方法
- 康复干预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 康复目标设定与干预计划案例分析4. 康复心理支持与咨询
- 康复心理支持的概念和重要性
- 康复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 康复心理支持与咨询案例分析
5. 康复心理教育与心理训练
- 康复心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 康复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 康复心理教育与心理训练实践案例分析6. 康复心理评估与效果评价
- 康复心理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 康复心理效果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 康复心理评估与效果评价案例分析
以上是《康复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概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康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相关的评估、干预和支持技能,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这些技能来促进个体的康复和心理健康。
高职康复心理学教案课程名称:康复心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康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学习康复心理学的评估方法和治疗技术。
3. 培养学生对康复心理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康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评估方法和治疗技术。
2. 难点:如何将康复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康复治疗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康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康复心理学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和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康复心理学的评估和治疗过程。
四、教学内容:1. 康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康复心理学的评估方法,包括心理测量、访谈和观察等。
3. 康复心理学的治疗技术,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
4. 康复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身体残疾、心理障碍、儿童康复等。
5. 康复心理学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和实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案例或故事引入康复心理学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康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3. 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康复心理学的应用。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实践:通过实验和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康复心理学的评估和治疗过程。
6. 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和复习任务。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康复心理学》(高职高专教材)2. 参考书籍:《康复心理学原理与应用》、《临床康复心理学》等。
3. 多媒体资料:PPT 课件、视频资料等。
4. 实验室设备:心理测量仪器、行为观察设备等。
七、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
3. 实践成绩:根据学生在实验和实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康复心理学》教学计划康复心理学教学计划1. 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康复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
通过分析康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学生将了解到康复心理学在实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内容包括心理健康评估、康复心理咨询、康复心理干预和康复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目标- 理解康复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
- 掌握康复心理学在康复过程中的应用。
- 培养学生的康复心理咨询和干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康复心理学基本概念- 定义康复心理学- 康复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康复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2 康复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 康复心理学的评估原则- 康复心理学的干预方法- 康复心理学的支持策略3.3 康复心理评估- 康复心理评估的流程- 康复心理评估的工具与技术- 康复心理评估的结果分析3.4 康复心理干预- 康复心理干预的步骤与计划- 康复心理干预的技术与方法- 康复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估3.5 康复心理支持- 康复心理支持的目标与作用- 康复心理支持的团体与个体形式- 康复心理支持的策略与技巧4.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讲座和讲解,介绍康复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模拟康复心理咨询和干预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康复心理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 视频观摩:观看康复心理学实际应用的案例视频,加深对康复心理学的理解。
- 个人研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学术论文,进行个人研究和思考。
5. 评价方法- 课堂参与:根据学生的课堂讨论情况和参与度进行评价。
- 平时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康复心理评估和干预方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
- 期末考试:开设统一的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康复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6. 参考教材- 《康复心理学导论》(杨华,2018)- 《康复心理学实践指南》(张文静,2019)- 《康复心理学案例与分析》(刘明,2020)以上是《康复心理学》教学计划的内容概述,具体教学安排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康复心理学》教学指南康复心理学教学指南介绍本教学指南为《康复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辅助材料,旨在帮助教师全面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研究兴趣。
课程概述课程名称:康复心理学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时间:每周2学时,共16周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康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进行综合掌握,使学生能够加强对康复心理学的理解和运用,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康复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2. 康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3. 康复心理学的常见疾病和障碍4. 康复心理学的评估与干预方法5. 康复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案例教学方法1. 授课讲授:教师以讲授的形式介绍康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小组讨论: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深入研究和分析康复心理学的实践案例。
3.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康复心理学的实践操作,在实际案例中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
4. 案例分析: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康复心理学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应用。
评估方法1.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进行考查。
2. 小组报告:要求学生组成小组,选择一个康复心理学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撰写报告。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
参考书目1. 《康复心理学导论》2. 《康复心理学实践案例研究》3. 《康复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指南》教学资源1. 课程PPT和讲义2. 相关案例和实践材料结束语本教学指南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教学方案,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康复心理学》课程教学。
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培养学生对康复心理学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康复心理学教学大纲
(供运动康复本科专业使用)
前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教育部有关教材编写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实用性为基本原则而制定,力求科学严谨、简明扼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用性。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医学与心理学交叉的学科,康复心理学又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康复心理学》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医学模式的特征,熟悉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康复、转归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康复对象的心理特征、康复治疗手段对康复对象心理的影响,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康复对象,使康复对象更好的回归社会。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康复心理学的学习,初步掌握康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康复心理健康技术和方法,并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康复对象的一般心理问题。
在临床康复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临床康复水平。
一、学时分配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引论
掌握:言语治疗的基本概念、言语的处理过程、言语-语言障碍的分类。
熟悉:如何进行言语治疗、言语治疗的原理。
了解:言语治疗的历史。
重点:言语的处理过程、言语-语言障碍的分类、言语治疗的原理。
难点:言语的处理过程、言语-语言障碍的分类。
第二章失语症
掌握:失语症的临床表现、预后和类型、失语症的评测方法、言语训练方法。
熟悉:失语症的病因、失语症的鉴别诊断、失语症的治疗、康复、Schuell刺激疗法、小组治疗、重度失语症的训练。
了解:言语失用与口失用的治疗、促进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阅读理解训练、文字表达训练。
重点:失语症的临床表现、预后和类型、失语症的评测方法、言语训练方法。
难点:失语症的临床表现、预后和类型、失语症的评测方法、言语训练方法、失语症的病因、失语症的鉴别诊断、失语症的治疗、康复、Schuell刺激疗法、小组治疗、重度失语症的训练
第三章构音障碍
掌握:构音障碍的定义和分类、重度构音障碍的治疗、脑瘫儿童构音障碍的治疗。
熟悉:构音障碍的评定。
了解:言语产生的机制、轻度至中度构音障碍的治疗。
重点:构音障碍的定义和分类、重度构音障碍的治疗、脑瘫儿童构音障碍的治疗。
难点:构音障碍的定义和分类、重度构音障碍的治疗、脑瘫儿童构音障碍的治疗。
第四章语言发育迟缓
掌握:语言发育迟缓训练和方法。
熟悉:语言发育迟缓的评定
了解:语言发育迟缓概述。
重点:语言发育迟缓训练和方法、语言发育迟缓的评定。
难点:语言发育迟缓的评定、语言发育迟缓训练和方法。
第五章耳聋
掌握:耳聋常用的听力障碍检查法、助听器的类别及选配。
熟悉:聋儿的听觉言语训练。
了解:耳聋的概述、
重点:常用的听力障碍检查法、助听器的类别及选配、聋儿的听觉言语训练。
难点:耳聋常用的听力障碍检查法、助听器的类别及选配。
第六章口吃
掌握:口吃的治疗
熟悉:口吃的评定
了解:口吃的概述
重点:口吃的治疗、口吃的评定。
难点:口吃的治疗、口吃的评定。
三、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语言治疗学》李胜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8月《语言治疗学》李胜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8月《言语治疗学》李胜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言语治疗学》林勉主编2003年8月《言语治疗学》自编2000年9月《康复评定》王玉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