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知识点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海底两万里》知识点及答案一、填空题1、凡尔纳是法国(国家)的科幻小说家,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是他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2、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机器时代”的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西方和日本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3、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4、《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船长尼摩、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
“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
5、《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
6、《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采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临绝种的儒艮,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7、凡尔纳18岁时在一次晚会上遇到一位胖绅士,这位胖绅士是大仲马。
后来,凡尔纳与他合作创作了剧本《折断的麦秆》。
再后来,凡尔纳又相继创作了《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他的所有作品都收录在一本总标题为《奇异的旅行》一书中。
8、大仲马是把历史学融进文学,巴尔扎克把社会伦理学融进文学,凡尔纳则把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等学科融进文学。
他的自传性作品是《喀尔巴阡古堡》9、《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人类进步得实在是太慢了”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11、《海底两万里》题目中的“里”指的是法里。
12、尼德·兰说,世界上的动物有两种,好吃的和不好吃的。
《海底两万里》(法国儒勒·凡尔纳)
一、作者简介及内容概述
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变成现实,因此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
小说讲述了法国生物学者阿罗纳克斯教授带着仆人康塞尔参加美国法兰格特舰长指挥的亚伯拉罕·林肯号军舰追捕怪兽(尼莫船长的潜水艇),被怪兽击中后落水,后主仆二人和亚伯拉罕·林肯号上的鱼叉猎手尼德兰进入尼莫船长的“鹦鹉螺号(也译诺第留斯号)”潜水艇,见识了“鹦鹉螺号(也译诺第留斯号)”的神奇的功能,随“鹦鹉螺号(也译诺第留斯号)”进行海底两万里的航行,参观了神奇美丽的海底世界,也目睹了尼莫船长指挥“鹦鹉螺号(也译诺第留斯号)”对自己的敌人进行攻击的残忍。
小说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展现出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书中也夹杂着对尼莫船长身世不幸、被迫在海底生活的介绍,塑造了其献身科学、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追求。
二、情节介绍(悬念及尼莫船长特点、思想)——故事性(情节的勾连、悬念)、思想性。
《海底两万里》导读课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代表作品之一,最能代表他丰富多彩的想象和缜密细腻的行文特色。
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
语言生动有趣,既是艺术的语言,也是科学的语言,对各种海底事物的说明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特别是那艘“鹦鹉螺”号潜艇,它诞生在真正的潜艇诞生之前,不仅让读者如痴如迷,事实上也给后来的工程师们在制造真正的实用潜艇时以有益的启发。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选择了《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
小说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凡尔纳利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创造出了“潜水艇”“电灯”等事物,而且以博物学家的视角介绍了诸多新奇的事物,激发人们对科学追求的欲望。
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在他的自传中的第一句话是“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深海探险家皮卡德、无线电的发明者马克尼都一致认为凡尔纳是启发他们发明的人;另一方面在于凡尔纳通过惊险刺激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向人们展示了海底世界的奇妙,引发人们对海洋的探索兴趣。
学情分析:经调查,有一部分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阅读过这本书,他们上了初中之后开始接触地理、生物等学科,对科幻类的作品也比较感兴趣。
希望通过《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科幻作品的兴趣。
经过七年级的名著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精读与跳读、圈点与批注等阅读名著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学习快速阅读文章。
从科幻的角度看,文章的科学基础和大胆的想象力是需要分析理解的,从小说的角度看,文章中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是需要分析理解的。
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
2.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的幻想和想象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幻想和想象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方法:激趣法、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海底两万里》第六章《全速前进》视频,教师朗读讲解紧张激烈的搏斗场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案一. 教材分析《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神秘的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这部作品具有丰富的科学幻想元素,描绘了奇幻的海底世界,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敬畏之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领略科幻小说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科幻题材的作品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幻小说中的科学知识理解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
2.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海底两万里》原著、相关资料、多媒体设备等。
2.学生准备:预习《海底两万里》原著,了解小说基本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述小说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如“海底漫步”或“与海怪搏斗”,引发学生的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课时练1.关于名著《海底两万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会说多国语言。
他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设计并建造了超乎人们想象的“鹦鹉螺”号潜艇。
B.“鹦鹉螺”号潜艇从太平洋出发,尼摩他们经历了很多险情。
曾在印度洋遭遇巨型章鱼,在红海又击儒艮,在大西洋肉搏鲨鱼等。
C.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他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D.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进行了两万里环球旅行的故事。
2.根据名著《海底两万里》相关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判断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A.《海底两万里》作者是美国的凡尔纳,这是一部科幻小说。
B.鹦鹉螺号潜艇是尼摩船长在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照到海底的太阳能发电。
C.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3.阅读下面名著《海底两万里》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甲】我要抗拒睡眠,两眼睁着。
但不可能,我的呼吸逐渐细微了。
我觉得一种厉害的冰冷冻住了我的沉重肢体,像瘫痪了的一样。
我的眼皮变为真正的铅铁盖,盖住我的眼睛。
(《强逼睡眠》)【乙】第二天早晨,我又到了平台上,A已经在那里了。
他一看见我,就走到我面前来。
“教授,”他对我说,“您愿意今天去作一次海底散步吗?”“我的同伴可以一同去吗?”我问。
“如果他们愿意,他们可以一同去。
”“我们一定跟您去,船长。
”(《珊瑚王国》)(1)【甲】语段中,“我”为什么抗拒不了睡眠?(2)【乙】语段中横线A处应填的人名是,他邀请“我们”去海底散步的真正目的是。
4.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阿龙纳斯先生,共有一万二千本。
这是我跟陆地上的唯一联系。
但从我的诺第留斯号第一次潜入水底的那一天起,对我来说,人世就完结了。
《海底两万里》知识点及答案一、填空题1.凡尔纳是法国(国家)旳科幻小说家, 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是他三部曲旳第二部, 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旳子女》, 第三部是《神秘岛》。
2.凡尔纳旳作品形象夸张地反应了19世纪“机器时代”旳人们征服自然, 改造世界旳意志和幻想, 并成为西方和日本现代科幻小说旳先河, 我国旳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旳启发和影响。
3.凡尔纳旳小说之因此感人, 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旳成果。
4.《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寥寥, 有名有姓旳只有四个半, 即船长尼摩、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他旳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
“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 , 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 姑且算半个。
5.《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旳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旳, 船身结实, 运用海洋发电。
6、《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旳采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 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旳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临绝种旳儒艮 , 它旳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7、凡尔纳18岁时在一次晚会上碰到一位胖绅士, 这位胖绅士是大仲马。
后来, 凡尔纳与他合作创作了剧本《折断旳麦秆》。
再后来, 凡尔纳又相继创作了《气球上旳五星期》《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 他旳所有作品都收录在一本总标题为《奇异旳旅行》一书中。
8、大仲马是把历史学融进文学, 巴尔扎克把社会伦理学融进文学, 凡尔纳则把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等学科融进文学。
他旳自传性作品是《喀尔巴阡古堡》9、《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 “人类进步得实在是太慢了”来形容人类旳进步。
11.《海底两万里》题目中旳“里”指旳是法里。
12、尼德·兰说, 世界上旳动物有两种, 好吃旳和不好吃旳。
后来他又说, 世界上旳人有两种, 晦气旳和不晦气旳。
13.船长旳国籍是印度 , 在《神秘岛》里有阐明。
(部编版)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作者简介儒勒·凡尔纳,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海洋三部曲”之一(其他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也是他的代表作。
作品简介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
而事实上当时人类还没有发明如此先进的潜艇,更没有人潜入过深海底部,这不过是凡尔纳的幻想。
作品主题小说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反对殖民压迫也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
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阅读指导:快速阅读法1集中精力,专心致志。
要全神贯注地读,尽快弄清作品中发生了哪些故事,有哪些人物,等等,对小说有个概括的了解。
2以默读为主。
要培养默读的习惯,并达到一定的速度。
初一阶段,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应不少于400字。
同学们不妨拿《海底两万里》中的某一章做一个试验,测测自己的阅读速度到底是多少。
3眼睛的视域要宽。
读的时候尽量不回视,尽量扩大扫视的范围,在短时间内把尽可能多的内容收揽眼底。
可以从少到多进行扩大视域的训练,如从一眼扫几个字过渡到扫一行字,再从一行字扩大到多行或者全段,这样速度就能不断提高。
4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
如《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全书的核心人物,也是故事发生、发展的关键,对涉及他的语段就需要格外关注。
而对文中大段的景物描写、知识介绍,或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先跳过去,回头再根据需要和个人兴趣补充阅读。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配套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法学法:速读法,活动展示法,练习法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指导过程:第一课时一、什么是快速阅读速读可以使你更快地阅读资料,在短期记忆中你可以掌握更多,所以也会理解得更好。
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方法是,每一段读更多的文字,减少读每一段的时间,使用指示物和减少回读。
二、速读的基本要求1、避免发声。
2、减少注视点。
3、缩短眼停时间。
4、避免回视。
三、速读的主要方法1、浏览法。
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
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2、扫读法。
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3、跳读法。
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4、寻读法。
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5、猜读法。
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
四、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第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
第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
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五、对话作者儒勒·凡尔纳(Jules V erne,1828年-1905年),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指导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4、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1、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指导过程】一、展示导入多媒体展示片段:A、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
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B、我看见水中浮着很长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红花藻、叶子很纤细的鲜苔、很像仙人掌的蔷薇藻。
我注意到较近海面的一层是青绿色的海草,在更深一些的地方是红色的海草,黑色或赭色的水草就在最深处,形成海底花园和草地。
学生齐读这两个片段。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学生回答:《海底两万里》。
二、阅读体验1、畅言读后感师:我们已经阅读了这部作品,你有没有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学生畅言读后感。
2、精彩片段赏析师:在你的阅读过程中,这部作品中有哪些地方吸引着你?用十分钟时间搜寻并做出自己的赏析。
(1)学生圈出吸引自己的片段或句子或词语,并选一处或两处在旁边做眉评。
(2)学生交流自己的赏析。
示例:“一千克的海水有百分之九十六点五是水,百分之二点七左右是氯化钠,其余的就是小量的氯化镁、氯化钾、溴化镁,硫酸镁和石碳酸”。
评:通过尼摩船长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出海水中分的丰富,数字描写非常精确,所以体现出尼摩船长知识的渊博。
3、幻想与现实的联系师:《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据你的了解,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学生各抒己见。
人教版七年级下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
3、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现代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鹉螺号”)
简答
1、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列举其中几次。
答: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
2、请说出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教授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
答: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3、为什么尼摩船长要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丛中?
答:因为珊瑚虫将永远封闭墓穴,不受鲨鱼和人的欺负。
4、请简述《海底两万里》的内容。
答: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蒂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5、读完这部小说,你有什么感受和启示?答: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很多未知的
,也可能是即将发生的事情,需要人们以一种求知的态度去看待。
我们要勇于探索,勇于挑战。
6、请简析尼摩船长的形象。
答:尼摩船长是一位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是杰出的建筑师、工程师、航海家和学者。
他身材高大,目光犀利,有着哲人般的沉静,蔑视人类社会的法规。
他勇敢刚毅,有着超人的智慧,乐观自信,富有同情心,崇尚自由独立,是一名富有正义感、反对压迫的战士。
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7、小说中有四个主要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其形象。
答:我最喜欢康塞尔。
康塞尔是阿龙纳斯教授忠实的仆人,他年轻健壮、热情善良、处变不惊,最难能可贵的是对主人的一片忠心。
当阿龙纳斯教授遭到意外被抛到海里,生命危在旦夕时,是康塞尔勇敢地跳入海里,陪他一起游,直到获救。
当鹦鹉螺号撞上了冰山,无法换气时,是康塞尔把仅剩的一点氧气留给主人。
8、《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想象事物如今已成为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答: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
都已成为现实。
科幻小说往往也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推理和预言。
书中曲折的情节和对海洋知识的介绍,如潜水艇、潜水服、电的使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