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
- 格式:doc
- 大小:119.50 KB
- 文档页数:7
实验1: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的作用我的猜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利于鱼生存。
实验步骤:1.给气球装满水,摸一摸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
3.比一比两次触摸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对它们的阻力,有利于鱼的生存。
实验2:植物的根能否吸水我的猜想: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实验步骤:1.将玻璃瓶中注入清水。
2.只把植物的根完全浸没到水中,滴入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3.用棉花等材料固定植物,用彩笔标记水的高度。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玻璃瓶中的水变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3:茎运输水分的实验我的猜想:植物的茎能运输水分。
实验步骤: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
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
2.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
3.将插有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阳光下,有利于促进水分的吸收,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把茎分别横切和纵切,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功能。
实验4:叶的蒸腾作用实验我的猜想: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散失到空气中。
实验步骤:1.选择两根长势相同的枝条,把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去掉。
2.把透明塑料袋分别罩在两根枝条上,并把袋口扎紧。
3.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的变化。
实验现象:带叶枝条的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又多又大。
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实验5:探究叶表面是否有气孔的实验我的猜想:叶子的表面有气孔。
实验步骤:1.把热水倒入玻璃杯中。
2.等热水的温度达到70℃左右时,把叶子浸入水中。
3.观察叶的表面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浸入热水中的叶子表面有气泡。
实验结论:叶的表面有气孔。
实验6: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我的猜想:土壤中有空气、沙、黏土和腐殖质。
实验步骤: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指导实验名称: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对鱼生存的影响实验材料:气球、洗洁精等实验步骤:1、给气球装满水,摸一摸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
3、比一比两次触摸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对它的阻力,有助于鱼的生存。
实验名称:鸟的翅膀是怎样帮助它们生存的实验器材:羽毛、滴管、小刀、盘子实验步骤:1、掂一掂羽毛,感受羽毛的重量与身边的哪些物品接近。
2、用小刀横切或纵切羽轴,观察羽毛内部的结构。
3、羽毛放在盘子中,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羽毛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羽毛的重量很轻,羽毛的羽轴是中空结构的,水很难渗入羽毛中。
实验结论:羽毛是中空结构的,质量很轻,具有防水性,有利于鸟飞行。
实验名称: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实验实验材料:试管、水、胶塞、棉花、植物油。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试管中。
3、在试管中滴入植物油(或用棉花、胶塞等吧管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管壁水面处做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处,观察试管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液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名称:茎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材料:凤仙花(芹菜)、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
实验步骤: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
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
3、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
4、将插有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阳光下,有利于促进水分的吸收,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5、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把茎分别横切和纵切,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名称: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实验材料:一株植物、两个透明塑料袋、皮筋等。
实验步骤:1、选择两根长势相同的枝条,把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去掉。
2、把透明塑料袋分别罩在两根枝条上,并把袋口扎紧。
3、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的变化。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大全三年级上册一、P18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名称】温度计的使用【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实验步骤】 1、(温度计主要有三部分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此时水的温度是摄氏度。
【实验说明】规范读、写温度的单位。
即:摄氏度℃二、P38第14课水往高处走【实验名称】探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或物体的毛细现象)【实验目的】了解毛细现象,能解决水往高处走的秘密【实验器材】毛巾(或布条)、红墨水、实心和空心的玻璃管(粗细不同)、纸片、水槽【实验步骤】 1、在水槽中倒入水,滴入几滴红墨水(为了便于观察),使水变成红色。
2、将实验材料一端同时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发现:水沿着布条(或毛巾)、空心玻璃棒、纸片等材料向上爬,而不会沿着实心管上升。
还发现粗细不同的空心管,细管的水升得高,粗管的水升得低。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空隙越大,升得越高;反之升得低。
【实验说明】了解生活中毛细现象实例:(1)浸在脸盆里的毛巾滴水;(2)用粉笔吸滴在纸上的水;(3)用卫生纸吸洒在衣服上的油;(4)酒精灯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三、P34第12课改变浮和沉【实验名称】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实验目的】了解改变沉浮的基本方法【实验器材】盛有水的水槽、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一个空的、一个盛有沙子)、盐、塑料泡沫【实验步骤】 1、首先把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塑料泡沫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鸡蛋、铝片、一个小瓶沉到水底,另一小瓶、塑料泡沫浮在水面。
2、把橡皮泥团捏成小船状,放在水中,它浮在了水面;把沉入水底的小瓶内物体倒出,放入水中时,它浮在了水面上;在沉着鸡蛋的水中加入盐,鸡蛋慢慢浮上了水面。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共计20 个)●实验名称: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1.动物的四肢)实验器材:2个方凳、4块方巾、4根线绳实验目的:研究猫足的肉垫的作用。
实验步骤:1.用两个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足,其中一个凳子的腿上扎上4块小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2.同时用同样的力量、同样的高度和同样的速度,让“猫”“走”起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1.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小,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大,容易打滑;2.实验说明:猫足的肉垫有消音、防滑的作用,有利于猫捉老鼠。
●实验名称:观察鱼(2.动物的皮肤)实验器材:(1)鱼缸、鲤鱼;(2)气球、洗洁精、水槽、线绳。
实验目的:观察鲤鱼身体表面的特征及作用。
实验步骤:1、观察鲤鱼身体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思考对鱼的生存有什么帮助?2、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侧线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些特点对鱼的游泳有什么作用?3、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推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鱼的背部和腹部的颜色不一样,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浅色,近乎白色,这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能起到保护作用;鲤鱼的鳞片硬硬的,能保持鱼的外形,保护内部器官;表面附有黏液,滑滑的,能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侧线能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鸟翅膀的特点(3.动物的翅膀)实验器材:(1)羽毛、小盘、滴管、烧杯、剪刀;(2)2张方形折纸实验目的:观察鸟的翅膀,认识鸟的翅膀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步骤:(一)1、掂一掂,感受鸟的羽毛的总量。
2、在羽毛上滴上水,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剪刀剖开羽毛看结构。
实验现象及结论:鸟的羽毛轻;不易沾水;羽毛中间有空隙。
这些特点说明鸟的羽毛具有质量轻,防水,有护体、保温、适于飞翔等功能(中间为空隙,以减轻羽毛的质量)。
(二)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三年级上册实验名称:6.哪杯水热实验器材:温度计2个、烧杯2个、凉水、热水实验目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1、将两只烧杯分别盛上一杯热水和一杯加了少量凉水的温水,让两个烧杯中水量相同。
2、用手摸摸烧杯壁,发现两杯水都很热,很难确定的哪一杯水的温度更高。
3、用温度计来测测。
两个同学同时把温度计放入水中。
(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竖直放入烧杯里,液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4、待液柱静止后,观察: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是(),另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是(),读出所测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计,而且还通过测量知道了这一杯水(用手指一指)更热。
整理器材,归位如初。
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7、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计时表、热水、铁架台、细绳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注意: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现象:热水的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名称:哪杯水多(8、哪杯水多)实验器材:集气瓶、锥形瓶、平底烧瓶、量筒实验目的: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1、分别往三种不同形状的杯子中倒入液面高低相同的水。
3、比较哪杯水多。
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1)使用时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整理实验1【探究问题】猫足的肉垫有什么作用?【我的猜想】猫足的肉垫有防滑、缓冲、消音的作用。
【实验器材】方凳、4块一样的毛巾、4根线绳【实验方案】1.用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的四肢,用毛巾包裹凳子腿,模拟有肉垫的猫足。
2.凳子腿上不包裹毛巾和包裹毛巾时,分别挪动和推动凳子,模拟猫的行走,对比声音的大小和用力的大小。
3.凳子腿上不包裹毛巾和包裹毛巾时,手握凳子,将凳子抬至同一高度后,握住凳子让其落下,模拟猫的跳跃,对比落地时手上的震动感。
【实验预判】如果包裹毛巾后与包裹毛巾前对比,推动凳子时声音变小,不容易推动,凳子抬高再落地时手部没有很强的震动感,说明猫足有消音、防滑、缓冲的作用;【实验现象及分析】包裹毛巾后与包裹毛巾前对比,推动凳子时不容易推动,且声音很轻,凳子抬高再落地时手部震动感变弱。
【实验结论】猫足肉垫有消音、防滑、缓冲的作用。
实验2【探究问题】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我的猜想】鱼身体表面的粘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的阻力,还对鱼有保护作用。
【实验器材】气球、洗洁精等。
【实验方案】1.给气球装满水,放在盘子上,用指腹摸一摸、抓一抓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用指腹摸一摸、抓一抓。
3.对比两次触摸、抓握的感觉,推想鱼身体表面黏液的作用。
【实验预判】如果涂上洗洁精后不容易抓起气球,就说明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的阻力,并对鱼有保护作用。
【实验现象及分析】涂洗洁精前,很容易抓起气球,涂洗洁精后,气球表面滑滑的,很不容易被抓起。
【实验结论】鱼的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鱼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有利于鱼的生存。
实验3【探究问题】翅膀大小对鸟飞行时间的影响?【我的猜想】翅膀大小影响鸟飞行时间的长短,翅膀大飞行的时间长,翅膀小飞行的时间短。
【实验器材】2张不同颜色的A4纸【实验方案】1.用两张不同颜色的A4纸,分别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模拟鸟的大小不同的翅膀。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共计20 个)实验名称: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1.动物的四肢)实验器材:2个方凳、4块方巾、4根线绳实验目的:研究猫足的肉垫的作用。
实验步骤:1.用两个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足,其中一个凳子的腿上扎上4块小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2.同时用同样的力量、同样的高度和同样的速度,让“猫”“走”起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1.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小,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大,容易打滑;2.实验说明:猫足的肉垫有消音、防滑的作用,有利于猫捉老鼠。
实验名称:观察鱼(2.动物的皮肤)实验器材:(1)鱼缸、鲤鱼;(2)气球、洗洁精、水槽、线绳。
实验目的:观察鲤鱼身体表面的特征及作用。
实验步骤:1.观察鲤鱼身体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思考对鱼的生存有什么帮助?2.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侧线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些特点对鱼的游泳有什么作用?3.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推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鱼的背部和腹部的颜色不一样,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浅色,近乎白色,这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能起到保护作用;鲤鱼的鳞片硬硬的,能保持鱼的外形,保护内部器官;表面附有黏液,滑滑的,能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侧线能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鸟翅膀的特点(3.动物的翅膀)实验器材:(1)羽毛、小盘、滴管、烧杯、剪刀;(2)2张方形折纸实验目的:观察鸟的翅膀,认识鸟的翅膀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步骤:(一)1.掂一掂,感受鸟的羽毛的总量。
2.在羽毛上滴上水,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剪刀剖开羽毛看结构。
实验现象及结论:鸟的羽毛轻;不易沾水;羽毛中间有空隙。
这些特点说明鸟的羽毛具有质量轻,防水,有护体、保温、适于飞翔等功能(中间为空隙,以减轻羽毛的质量)。
(二)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整理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的实验实验名称:吹蜡烛的实验(1)实验目的:隔着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能吹灭吗实验器材:一根蜡烛、火柴、瓶子、木头、文具盒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2、分别隔着瓶子、木头、文具盒吹蜡烛。
蜡烛能吹灭吗?实验现象:隔着木头、文具盒吹蜡烛,蜡烛不灭。
隔着瓶子吹蜡烛,蜡烛熄灭。
实验结果: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头、文具盒等不能吹灭蜡烛。
实验名称:吹蜡烛的实验(2)实验目的:用漏斗的宽口和小口吹蜡烛,能吹灭吗?实验器材:一根蜡烛、一个小漏斗、火柴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
蜡烛能吹灭吗?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
蜡烛能被吹灭吗?实验结果:蜡烛将很容易被吹灭。
注意事项:1、瓶子、木块、文具盒、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3、这个试验不是比赛吹蜡烛,而是试一试哪种方法能吹灭蜡烛。
实验名称:用吸管吸水试验实验材料:杯子、水、两根吸管实验步骤: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你能从吸管里喝到水吗?实验结果:按照上面的方法喝水,你就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喝到一滴汽水。
注意事项:杯子里的水能安全饮用,合理使用吸管。
7、水温的变化实验名称: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安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拄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书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
从此时期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1.实验前要选择健康的叶子,避免叶子本身就有问题。
2.热水的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叶子。
3.实验后要及时清洗玻璃杯和工具,避免影响下一次实验。
实验一: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的作用活动目的: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对鱼生存的影响。
实验材料:气球、洗洁精等。
实验步骤:1.给气球装满水,摸一摸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
3.比较两次触摸的感觉有何不同。
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对它们的阻力,有利于鱼的生存。
实验二:探究植物的根能否吸水活动目的:探究植物的根能否吸收水分。
实验材料:玻璃瓶、水、带根的植物、植物油、棉花、彩笔等。
实验步骤:1.将玻璃瓶中注入清水。
2.只将植物的根完全浸没到水中,滴入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3.用棉花等材料固定植物,用彩笔标记水的高度。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玻璃瓶中的水变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三:探究茎运输水分的实验活动目的:探究茎是否能运输水分。
实验材料:凤仙花、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
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
3.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
4.将插有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阳光下,有利于促进水分的吸收,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5.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把茎分别横切和纵切,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功能。
注意事项:做此实验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四:探究叶的蒸腾作用活动目的:探究叶的蒸腾作用。
实验材料:一株植物、两个透明塑料袋、皮筋等。
实验步骤:1.选择两根长势相同的枝条,把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去掉。
2.把透明塑料袋分别罩在两根枝条上,并把袋口扎紧。
3.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的变化。
实验现象:带叶枝条的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又多又大。
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三年级上册(8个)●实验名称:哪杯水热(6、哪杯水热)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凉水、热水实验目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1、将两只烧杯分别盛上热水和凉水。
2、右手拿着温度计放入水中。
3、读出所测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注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7、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计时表、热水、铁架台、细绳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注意: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现象:热水的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名称:哪杯水多(8、哪杯水多)实验器材:集气瓶、锥形瓶、平底烧瓶、量筒实验目的: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1、分别往三种不同形状的杯子中倒入液面高低相同的水。
2、用量筒量出水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1)使用时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修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操作要领是:“量液体,筒子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平;看凹处,读得准。
实验一: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的作用活动目的: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对鱼生存的影响。
实验材料:气球、洗洁精等。
实验步骤:1.给气球装满水,摸一摸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
3.比一比两次触摸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对它们的阻力,有利于鱼的生存。
实验二:植物的根能否吸水活动目的:探究植物的根能否吸收水分。
实验材料:玻璃瓶、水、带根的植物、植物油、棉花、彩笔等。
实验步骤:1.将玻璃瓶中注入清水。
2.只把植物的根完全浸没到水中,滴入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3.用棉花等材料固定植物,用彩笔标记水的高度。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玻璃瓶中的水变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三:茎运输水分的实验活动目的:探究茎是否能运输水分。
实验材料:凤仙花、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
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
2.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
3.将插有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阳光下,有利于促进水分的吸收,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把茎分别横切和纵切,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功能。
注意事项:做此实验的时间不宜过长。
因为时间过长,就会因为蒸的横向运输使垄内不只导管被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会被染上红色。
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实验四:叶的蒸腾作用实验活动目的:探究叶的蒸腾作用。
实验材料:一株植物、两个透明塑料袋、皮筋等。
实验步骤:1.选择两根长势相同的枝条,把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去掉。
2.把透明塑料袋分别罩在两根枝条上,并把袋口扎紧。
3.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的变化。
实验现象:带叶枝条的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又多又大。
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实验五:探究叶表面是否有气孔的实验活动目的:探究叶的表面是否有气孔。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一、测量水温的实验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水温计、烧杯、水操作步骤: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结论:温度计能准确的测量水温。
注意事项:在测量之前要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一定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
二、水温的变化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水温变化的规律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记录下来。
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实验15—20分钟。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降到一定温度(室内温度)不再下降。
注意事项:1、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在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
2、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链接:水温变化规律形成的原因水温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这与温差有关。
补充实验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快速降温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筷子、扇子、冷水、热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1、把五个烧杯分别编上号,倒上等量同温度的热水。
2、在1号杯子上方用扇子扇,2号杯子用筷子搅,3号杯子放进冷水的水槽,4号杯子往另一个杯子来回倒,5号杯子静放在桌子上。
3、半分钟后同时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4、继续按原来的方法实验,一分钟后再次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1-4号杯中的热水降温速度都比5号杯中的热水降温速度快。
实验结论:用扇子扇、筷子搅、放到冷水中、两个杯子来回倒都可以加快热水降温速读。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共计20 个)1.动物的四肢实验名称: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实验器材:2个方凳、4块方巾、4根线绳实验目的:研究猫足的肉垫的作用。
实验步骤:1.用两个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足,其中一个凳子的腿上扎上4块小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2.同时用同样的力量、同样的高度和同样的速度,让“猫”“走”起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1.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小,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大,容易打滑;2.实验说明:猫足的肉垫有消音、防滑的作用,有利于猫捉老鼠。
2.动物的皮肤实验名称:观察鱼实验器材:(1)鱼缸、鲤鱼;(2)气球、洗洁精、水槽、线绳。
实验目的:观察鲤鱼身体表面的特征及作用。
实验步骤:1、观察鲤鱼身体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思考对鱼的生存有什么帮助?2、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侧线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些特点对鱼的游泳有什么作用?3、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推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鱼的背部和腹部的颜色不一样,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浅色,近乎白色,这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能起到保护作用;鲤鱼的鳞片硬硬的,能保持鱼的外形,保护内部器官;表面附有黏液,滑滑的,能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侧线能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3.动物的翅膀实验名称:观察鸟翅膀的特点实验器材:(1)羽毛、小盘、滴管、烧杯、剪刀;(2)2张方形折纸实验目的:观察鸟的翅膀,认识鸟的翅膀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步骤:(一)1、掂一掂,感受鸟的羽毛的总量。
2、在羽毛上滴上水,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剪刀剖开羽毛看结构。
实验现象及结论:鸟的羽毛轻;不易沾水;羽毛中间有空隙。
这些特点说明鸟的羽毛具有质量轻,防水,有护体、保温、适于飞翔等功能(中间为空隙,以减轻羽毛的质量)。
(二)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1、实验名称:吹蜡烛的实验(1)实验目的:隔着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能吹灭吗实验器材:一根蜡烛、火柴、瓶子、木头、文具盒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2、分别隔着瓶子、木头、文具盒吹蜡烛。
蜡烛能吹灭吗?实验现象:隔着木头、文具盒吹蜡烛,蜡烛不灭。
隔着瓶子吹蜡烛,蜡烛熄灭。
实验结果: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头、文具盒等不能吹灭蜡烛。
实验名称:吹蜡烛的实验(2)实验目的:用漏斗的宽口和小口吹蜡烛,能吹灭吗?实验器材:一根蜡烛、一个小漏斗、火柴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
蜡烛能吹灭吗?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
蜡烛能被吹灭吗?实验结果:蜡烛将很容易被吹灭。
注意事项:1、瓶子、木块、文具盒、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3、这个试验不是比赛吹蜡烛,而是试一试哪种方法能吹灭蜡烛。
实验名称:用吸管吸水试验实验材料:杯子、水、两根吸管实验步骤: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你能从吸管里喝到水吗?实验结果:按照上面的方法喝水,你就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喝到一滴汽水。
注意事项:杯子里的水能安全饮用,合理使用吸管。
实验名称: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器材:1个饮料瓶、一个气球实验步骤:1、将气球套在饮料瓶口上,发现气球是瘪的。
2、用力捏饮料瓶,会发现气球鼓起来。
实验现象:瓶子瘪了,气球却鼓了起来。
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名称:用吸管吸水试验实验材料:杯子、水、两根吸管实验步骤: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你能从吸管里喝到水吗?实验结果:按照上面的方法喝水,你就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喝到一滴汽水。
注意事项:杯子里的水能安全饮用,合理使用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