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场所]关于高频焊接场所电磁辐射屏蔽与防护发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17.82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对高频电磁辐射防护1 关于高频电磁辐射对于人体的危害在人的身体中存在着带着电粒的物质,对于这些人内部的带电粒子产生了一定的力的作用,电荷与电荷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分子以及更小的分子在力的驱使下在电场中以一定顺序排列起来。
这些分子们以一定的效率互相作用。
通过此作用,辐射波被人的身体所吸纳,其表达方式是产生高能量分子。
这样的辐射波所形成的发生阶段只能在宏观水平中才能观测,大小取决于波的震荡周期。
这样的辐射波进入人体内部组织的深浅程度,是由其震荡周期和最值所决定的。
例如电脑可侵入人体内部组织深达0. 6 ~0. 9mm,如果这种频率达到了24MHz 以上,比如移动设备辐射人体便在0. 6nm 之上。
电磁炉等家用电器对人体危害作用的相关不良影响也日渐成为了人们最新关注的新话题。
人体内部在器官表面细胞质上有着自然的电粒单位。
当它能从来自细胞自身以外的辐射电磁波过量蓄电而危害人体内部功能,这种结果仅在频率低于8MHz 起相关作用。
而家用电器的辐射,上述所描述的现象与热量作用效应相比较的话,又不是那么明显了。
高频辐射波对人体组织的危害作用相关吸收率来表示的话,计量单位为W/kg。
这样的特征吸收率不仅取决于辐射初次的热能量,还与什么时候、作用于人体组织的什么部位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辐射波的较短期的不良影响就是体温的逐渐升高,最初4 ~ 5min 内反映为对热量递质的传输和人体内部血液循环系统热量调节的表现,5~ 10min 后出现接收高频辐射和输入热量之间的冲突。
这种特征吸收率在人体内部的分布同时由许多条件所决定,震荡周期外,磁场的变化和空间的收缩也对最后的结果有着不小的影响。
生物内部组织的电粒结构差异对其结果也有影响,例如血液组织释放热能与韧性优秀较好的骨组织是有着明显差异的。
2 防护措施第一是遮蔽磁场效应材料的选择研究。
通过大量实验结果可以表明,金属铜的屏蔽效果在所有实验材料中是效果最好最为明显的。
以其中的红色铜管为主要材料,六矩之四分红铜管,最中间呈之字状为阑干制成的铜制网络结构片遮蔽。
电磁辐射的危害机理研究及其防护措施分析电磁辐射是电子产品已经在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计算机、手机、传输塔、电视等高频电子设备广泛使用,电磁辐射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难题。
对于长期在电子产品的辐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电磁辐射的危害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当前电磁辐射的危害机理,并提供一些可行的防护措施。
1. 电磁辐射的危害机理电磁辐射的危害机理如下:(1) 人体组织吸收电磁波的能量电磁波辐射震荡,会发生电子、离子激发和热量释放三个过程,也就是人体吸收电磁波的能量。
在此过程中,如果吸收能量超过一定量,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而某些实验研究表明长期受到低水平的微波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长期的、潜在的危害。
(2) 身体发生电生理变化电磁波的辐射能够引起生物组织内部的电流流动,从而导致身体机能的改变。
荷兰艾因霍芬大学研究团队就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几乎每个人都会发生电磁波的电生理反应,而这可能意味着身体正在受到伤害。
(3) 电磁波影响基因的表达电磁波的干扰可能会影响人体基因的表达,长期影响会导致我们的基因被改变。
因此,电磁波的辐射不仅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更有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和其他失常变化。
2. 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如下:(1) 电磁辐射监测通过电磁辐射监测设备,可以及时获取辐射环境数据。
监测结果可以帮助我们监测室内电磁辐射的强度值,如果发现辐射值超过国家标准,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电磁辐射隔离联系电磁辐射监测结果,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隔离电磁辐射。
例如,增加隔离层,避免电磁波直接影响到居住环境。
(3) 使用辐射检测器通过使用辐射检测器,可以随时检测辐射强度并能减少辐射量。
如能够采取有效的辐射减少措施,并使辐射强度达到规定标准,减少电子产品对人体造成的辐射伤害。
(4) 使用防辐射衣通过使用防辐射衣,可以有效地减少由电子产品辐射造成的身体危害。
防辐射衣是用放射性材料制成的,能够有效地抵制电磁辐射的危害。
电气设备中的电磁辐射与屏蔽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气设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伴随着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电磁辐射问题。
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因此,电磁辐射的测量和屏蔽技术研究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磁辐射的基本知识。
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时所携带的能量。
它可以来自电气设备本身,如电视、手机、微波炉等,也可以来自高压输电线路、通信基站等。
这些电磁辐射会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电磁辐射的测量,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多种测量方法和仪器。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电磁辐射测试仪对电磁辐射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
这些测试仪器能够测量电磁场的强度、频率、功率密度等参数,并根据国家和国际标准,对电磁辐射是否达到安全标准进行评估。
通过这些测量手段,可以及时掌握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为了减少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其中,屏蔽技术成为了解决电磁辐射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屏蔽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引入屏蔽材料或结构,将电磁波的能量隔离开来,从而减少辐射波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屏蔽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电磁屏蔽材料的研发和电磁屏蔽结构的设计。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发是为了寻找具有良好屏蔽效果的材料。
这些材料通常具有高导电性或高磁导率,并能够吸收或反射电磁波的能量。
常见的电磁屏蔽材料包括金属网、铜箔、铁合金和碳纳米管等。
这些材料在电磁辐射的屏蔽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电磁屏蔽材料的研发相对应的是电磁屏蔽结构的设计。
电磁屏蔽结构是指通过特定的几何形状和结构设计来实现对电磁波的屏蔽效果。
常见的屏蔽结构包括屏蔽箱、屏蔽房间和屏蔽衣等。
这些屏蔽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地将电磁辐射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对人体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弧焊作业时高频电磁场的来源及防护(2020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弧焊作业时高频电磁场的来源及防护(2020新版)钨极氩弧焊、等离子弧焊和电子束焊均需采用高频振荡器激发引弧,所以在引弧瞬间有高频电磁场存在,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电磁场强度达110A/m,超过国家卫生标准(20A/m)5倍多,人体长期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能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神经衰减,表现为头昏、乏力、消瘦、血压下降等症状。
防护高频电磁场的措施:1)焊件良好接地,这样可降低焊把对地的脉冲高频电位,从而减少电磁辐射强度。
接地点与焊枪越近,效果越好。
2)正确选择振荡频率,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引弧振荡频率,试验表明,引弧频率在20~60kHz时,引弧性能稳定可靠,产生的高频电磁场很弱。
3)减少高频电的作用时间,可用延时继电器将高频振荡回路在引弧后的瞬间切断,使高频振荡器处于断续工作状态。
4)降低作业现场的温度、湿度,利用加强通风降温,控制作业场所的温度和湿度,以减少电磁场对肌体的辐射影响。
5)加强屏蔽,对焊钳和传输线进行屏蔽,以减少人体附近空间的磁场强度。
6)保证良好绝缘。
高频回路及高压电路的绝缘应有足够的抗强度,不能漏电。
根据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要求,当振荡频率大于100kHz时需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焊工在每天8h工作周期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小于0.1W/kg。
在目前应用的焊接方法中,只有电子束需采取措施来进行高频防护。
实验室电磁辐射防护与屏蔽方法电磁辐射是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之一。
无论是家庭、工作场所还是实验室,我们都无法逃离电磁辐射的影响。
对于实验室来说,特别是做电子设备研究和测试的实验室,电磁辐射防护与屏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实验室电磁辐射防护与屏蔽方法。
首先,为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免受电磁辐射的危害,适当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
正常运行的实验室设备可能会产生较高的电磁场强度,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实验室应该定期进行电磁场监测,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电磁辐射的水平。
其次,屏蔽是防护实验室内部的电子设备免受外部电磁辐射干扰的重要手段。
在实验室中,许多敏感的电子设备需要在干扰较小的环境下工作,以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屏蔽。
屏蔽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金属屏蔽、磁屏蔽、电磁波吸收屏蔽等。
金属屏蔽是最常见的一种屏蔽方法。
通过在实验室内部搭建金属围栏或安装金属隔离层,可以有效地阻挡电磁辐射的传播。
但需要注意的是,金属屏蔽并非完全无法穿透,所以需要对隔离层的厚度和构造进行合理设计。
一般情况下,金属箱体以及金属网格结构是常用的电磁屏蔽材料,能够提供较好的屏蔽效果。
除了金属屏蔽外,还可以采用磁屏蔽的方式。
磁屏蔽主要利用磁性材料对电磁波进行吸收和屏蔽,起到减少电磁辐射传播的作用。
例如,高导电率材料通常能对磁场产生很强的屏蔽效应。
同时,还可以使用磁性材料制成屏蔽罩,将敏感设备放置其中,以减少干扰。
此外,电磁波吸收屏蔽是一种通过使用吸收材料的原理来抑制电磁辐射的传播。
吸收材料通常是由导电或磁性材料制成,它们能够有效地吸收电磁辐射,并将其转化为微弱的热能。
吸收材料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根据实验室的具体需求来确定,以达到较好的防护效果。
除了以上的屏蔽方法,实验室电磁辐射防护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辐射源和敏感设备的布局应当合理规划,尽量将辐射源与敏感设备隔离开。
其次,实验室内部要加强对电磁辐射的监测,定期检查实验室设备是否存在辐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电焊操作中的电磁辐射问题及防护措施电焊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操作,它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电焊操作中存在着电磁辐射问题,这对工人的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电焊操作中的电磁辐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焊操作中的电磁辐射问题。
电焊过程中,电弧的产生会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
这些辐射包括电磁波和电磁场。
电磁波是由电磁场振荡产生的,它们具有一定的频率和能量。
电磁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引起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
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下,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癌症和生殖系统异常。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首先,可以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来减少工人接触电磁辐射的时间。
尽量将电焊工作安排在短时间内完成,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工作人员的轮班制度,使每个工人都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以减少电磁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来降低电磁辐射的水平。
可以在电焊操作区域内设置屏蔽设备,减少电磁辐射的传播。
屏蔽设备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铝板或铁板。
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反射电磁辐射,从而减少辐射对工人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在电焊操作区域内设置电磁辐射检测仪器,及时监测辐射水平,确保工人的安全。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个人防护装备来减少电磁辐射对工人的影响。
工人在进行电焊操作时,可以佩戴特制的防护眼镜和面罩,以减少眼部受到的辐射。
同时,还可以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护服,保护皮肤免受辐射的侵害。
这些个人防护装备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磁辐射对工人的伤害。
除了以上的防护措施,我们还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工人有关电磁辐射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
工人应该了解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并学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此外,工人还应该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电磁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综上所述,电焊操作中的电磁辐射问题对工人的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如合理的工作安排、改善工作环境、个人防护装备和培训教育。
高频电磁场辐射的防护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这种电磁辐射来自许多日常使用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和微波炉等。
长期暴露于高频电磁场辐射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寻找有效的防护技术将对人类健康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了了解高频电磁辐射所涉及的基本概念,首先需要了解电磁场。
电磁场是指电荷和磁荷在空间中所形成的物理现象。
这些荷可以是正电荷或负电荷,也可以是磁极。
当电荷或磁极在空间中移动时,它们的运动会产生电磁辐射。
这种辐射可以被分为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其中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高频电磁辐射主要来自无线电波和微波。
无线电波包括广播、电视和手机通信等。
微波主要用于微波炉和无线网络等。
这两种辐射在高频率下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长时间接触这些电磁波会导致许多不良影响,例如电击、头晕、乏力、失眠、癌症和睾丸癌等。
现代技术已经能够提供有效的高频电磁辐射防护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电磁屏蔽、人体隔离、距离限制和设备过滤器等。
电磁屏蔽是指在设备周围建立可以吸收或反射电磁波的物理屏障。
人体隔离是将人体与电磁波隔离开来,以便减少电磁辐射所带来的危害。
距离限制是指限制人们对电磁波源的接近距离,以避免潜在的辐射风险。
设备过滤器是一种可以过滤离子型辐射的装置,以确保设备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然而,现有的防护技术还不能完全解决高频电磁辐射所带来的问题。
特别是在制造、医疗和科研领域等特殊场合下,需要采用更加高效的防护措施。
此外,一些公众也可能会对这些防护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产生质疑。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高频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护技术,以便寻找更加可靠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高频电磁场辐射防护技术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效、可靠的防护技术被开发出来。
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注重防护技术的规范化,加强公众科普,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福祉。
浅谈对高频电磁辐射防护交流电的频率达20 万IZ 以上时, 交流电路的周围便形成高频电磁场。
高频电磁场为有源非电离辐射, 其特点为电、磁场交替作用, 互相转移而形成高频电磁波, 向空间传播( 辐射) ,具有波的反射与折射等性质。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高频电磁场已广泛用于广播、通讯、工业、国防、气象、医学科研等领域。
其对人体的危害及环保污染问题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某高频焊管厂高频电磁辐射防护前后的调查测试, 岗位工人健康体检的统计分析, 探讨了高频电磁场辐射对岗位工人的危害及防护。
l 防护改造前状况生产工艺: 带钢, 轧机成型~ 高频焊接~ 下锯~ 平头~ 矫直~ 打压~ 包装, 共2 台机组。
焊管车间主厂房高大, 设备附近金属备件繁多, 多层作业, 线路管道重叠, 2 台机组间距不到10 m , 这就造成较强的二次辐射, 高频设备没有防护。
此焊管车间电磁辐射危害是严重的, 直接威胁着工人的身体健康, 治理高频电磁辐射已是当务之急。
2 防护措施2 .1 屏蔽技术211 屏蔽材料的选择通过实验铜的屏蔽效果最好。
以紫铜为材料, 4 柜为2 分紫铜管, 中间呈米字状为支杆制成的铜网屏蔽。
设计屏蔽结构时, 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孔、缝隙及尖端突出物, 以避免泄露。
屏蔽体与设备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否则会损耗大量有功能量, 减低设备的功率, 而达不到屏蔽应有的效果。
212 屏蔽接地对于高频电磁场来说, 其波长在10一3 X( X)m 范围内, 工人主要在感应电场近区工作。
一般认为, 在电磁感应近区场主要呈电场作用, 以屏蔽接地措施为好。
若电磁感应近区场以磁场作用为主, 以屏蔽不接地为好, 因此本次采用屏蔽接地, 根据接地技术要求, 屏蔽体的接地线表面要足够大,接地线尽可能短, 采用了钢筋接地, 接地线截面积18 5 m m Z , 电阻要求 4 n, 选用的导线实际电阻2.7 n, 深度Zm。
2 . 1 . 3 屏蔽的安装该厂高频焊管屏蔽属于单元屏蔽型, 在明确了辐射场源和场强分布的基础上, 对每一个辐射源都分别实施屏蔽。
高频电磁场辐射危害及防护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前进以及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大脑已经接受了各种电磁波的辐射。
从收音机、电视到移动电话和电脑,现代人几乎离不开电子产品的包围。
而这些电子设备所发出的电磁辐射,也成为我们健康最大的隐患之一。
高频电磁场辐射不仅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影响,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电磁干扰问题。
本文将围绕高频电磁场辐射危害及防护技术展开讨论。
一、高频电磁场辐射的危害1.电磁波的辐射范围广大,对人体的危害不易发现。
电磁波是指一系列横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是不需要介质支持的。
由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极快,人类是难以感知电磁波的存在的。
然而,电磁波的辐射范围极广,使用电子设备时,人类的身体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它们。
特别是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设备,如手机、无线路由器等,它们会不断地发出电磁波,并在周围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电磁场。
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这些电磁场中,就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
2.高频电磁辐射对人的生理健康造成影响。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处于高频电磁辐射下的人员,容易出现头痛、记忆力减退、贫血、焦虑、失眠、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多种不良反应。
经过长期的研究,电磁场对人体的致癌作用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
因此,要认真对待电子设备的使用及相关高频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3.电磁波造成的干扰可能会对日常生活带来影响。
电磁波在传播的时候,会产生延迟、可变形、干扰,这些因素可能会对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航空、航天、军事领域,这些电磁波都是需要高度精确的控制的,因此,电磁干扰的问题更是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二、高频电磁场辐射的防护措施别买一些低质量的电子产品,合理的使用,人体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尽量放大,避免在高频电磁场辐射范围内长期停留,是最好的预防高频电磁辐射的方式。
此外,按照实际情况需适当采取以下措施。
1.电磁辐射预警电磁辐射预警系统是目前最为成熟的预警系统之一。
浅谈高频电磁场的危害与防护作者:沈小玲来源:《科技视界》 2013年第17期沈小玲(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重庆 402160)【摘要】随着高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高频电磁场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的影响因素以及与防护措施。
【关键词】高频电磁场;辐射;危害;防护0前言随着高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高频电磁场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了解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生理危害及其影响对于高频电磁场的危险性,考虑防止电磁场危害的安全措施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人体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吸收辐射能量,被吸收的微波辐射能量使组织内的分子和电介质的电偶极子产生射频振动,媒质的摩擦把动能转变为热能,从而引起温升。
在一定电磁场强度辐射下,对人体主要影响是神经衰弱症,多以头痛头胀、失眠多梦、疲劳无力、记忆力减退、心悸最为严重,其次是头痛、四肢酸痛、脱发、多汗等症状。
此外,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心前区疼痛、心肌供血不足、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色素、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还可以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2影响危害程度的因素高频电磁场对人体伤害程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辐射功率、电磁强度、电磁波频率和波形、照射时间、人体状况、环境条件等,各影响因素之间还有一些联系。
2.1 电磁场强度人体受电磁场伤害的程度取决于人体周围的电磁场强度。
电磁场强度越高,人体吸收能量就越多,伤害就越重。
电磁场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发射源辐射功率和发射源的距离。
发射源的辐射功率越大,电磁场强度就越高;与发射距离越近,电磁场强度就越高;反之,电磁场强度就越低。
随着距离的增加,电磁场强度的大小按指数规律衰减很快。
2.2 电磁波频率和波形电磁场的频率也影响对人体伤害的程度。
人体内的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取向和极化,形成了正、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电偶极子。
随着频率增加,人体内的电偶极子的激励程度加剧,对人体的伤害加重。
关于高频焊接场所电磁辐射屏蔽与防护发研究
引言
高频电磁辐射是指在高频振荡引弧或电子束焊接时,由于高频电磁场的存在而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
高频辐射通过致热和非致热两种途径产生相同的效应,长期工作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的作业人群,将可能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神经衰弱,表现为头昏、乏力、消瘦、血压下降等症状,甚至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眼、生殖系统及免疫系统等产生影响。
电磁辐射所引起的生物效应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世界各国都建立了相关方面的控制标准,以规范人类活动,使得在充分利用电磁波的同时对人体的危害达到最小。
高频感应焊接过程中,所应用的高频电磁波除大部分被工件吸引外,还有部分的能量向空间辐射,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有害于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从保护从业者的角度出发,研究高频焊接作业环境高频电磁辐射现况,为屏蔽高频设备主要辐射场源,降低其对周围空间电磁辐射强度,保护操作者的身体健康提供评价依据。
1 高频感应焊接电磁辐射分析及屏蔽设计
1. 1 高频感应焊接电磁辐射分析
高频焊机通常使用的电流频率范围为200 -450kHz,有时使用低至10 kHz 的频率。
输入端交流电源经高压变压器变成数千伏至上万伏的高压,再经三相高压整流器变成单相直流高压作为电子管的屏极电压。
再经电容、电感组成并联谐振电路,将直流电变成数百千赫兹的交流电,经高频变压器供给工作感应线圈,实现对工件的感应加热。
在高频焊接过程中,220V 的工频电经过高频变压器得到较高频率的电压值,电压值一般为16000V左右。
较高的电压在焊接设备周围产生强烈的电磁场,电磁场的频率和电压的频率一致。
高频焊的频率范围为10 - 800K,在这一频段内,其中100kHz 以下的电磁场分别以电场和磁场的形式存在,100kHz以上的电磁场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该电磁场在空间形成电磁辐射。
高频屏蔽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频辐射源产生的电磁场在金属屏蔽体上产生高频的感应电流( 涡流) 来阻止电磁波的泄漏。
高频设备主要辐射场源有: 高频振荡回路,加热线圈馈电线。
抑制高频电磁场强度最基本的方法是电磁屏蔽,利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屏蔽网、罩、框架式、屏蔽室等形式,将高频电磁场场源屏蔽起来吸收和反射场能,使电磁场强度降低到一定范围以内。
一方面高频电磁场遇到屏蔽后形成涡流使其在屏蔽内损耗衰减了场能。
另一方面在屏蔽板或网表面形成涡流反射,致使穿过屏蔽壁出来的场强大大减小,从而达到防护目的。
1. 2 高频感应焊接电磁辐射屏蔽设计
1. 2. 1 选择屏蔽材料
导电金属较适于高频屏蔽,在铜、铁、铝等金属材料中,用铜料做屏蔽效果较好。
所以
采用1mm、1. 2mm 厚的铜板做基本材料。
1. 2. 2 接地极
根据高频感应的原理,专门设置了一个高频屏蔽接地极板,接地极是采用竖埋铜板的方法,周围放食盐以提高导电性能,接地电阻在0. 8 - 1。
1. 2. 3 屏蔽壳体设计
把泄漏较大的高频振荡回路及加热线圈馈电线用铜板做成外壳进行屏蔽,并且进行接地处理。
高频焊接的感应线圈一般是裸露的,在焊接操作者与感应线圈之间没有任何的隔离防护设备,因此,在设计感应线圈的屏蔽方案时,把离操作者最近的感应线圈采用了闭合铜板做成的屏蔽罩,留出底部作为焊接操作部位,并在罩体的主要部位设置了接地导线。
2 高频感应焊接电磁辐射屏蔽效率与暴露限制分析
2. 1 电磁辐射屏蔽效率分析
经用1mm 铜板对1号机器屏蔽,在距加热圈50 - 100 cm 范围内,电场强度降至国家标准( GB 8702 - 1988)以内,最大屏蔽效率达82 % ,磁场强度屏蔽效率达69 % ,但50 - 120 cm 范围磁场强度仍然超过国家标准限值。
采用1. 2 mm 铜板对2 号机器屏蔽,最大电场屏蔽效率达72 % ,磁场屏蔽效率达44 %。
仅在距加热圈50 cm 处的电场强度超标,而磁场强度在50 -150 cm 范围内均超标。
从测试的结果看,电磁辐射屏蔽过程中对电场的屏蔽效果较为明显,经屏蔽后在70 - 150cm 范围均未超出限制。
但是对磁场的屏蔽效果较差,在所有测试点中100%超出限制。
造成两台机器电磁屏蔽效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虽然机器的型号相同,但采用的屏蔽层和两个场所的具体情况不同,以及机器的输出电流和电压不同所致。
采用屏蔽后虽然能降低电磁场强度,但屏蔽效果仍不理想,尤其是对磁场的屏蔽效率很差。
影响电磁屏蔽效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手工操作加热元件的特殊性,在进行屏蔽实验时,除考虑在保证屏蔽体接地良好的情况外,还要考虑屏蔽体必须开一孔供操作人员放金属元件至加热器上加热。
根据高频电磁场屏蔽的原理,利用金属导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射效应与吸收效应来达到抑制电磁辐射目的。
若在屏蔽体( 特别是金属板屏蔽体) 上存在孔洞或缝隙截断了感应电流的通路,就破坏了反射作用,因而导致屏蔽效果下降。
从屏蔽后测的数值来看,铜板对高频焊机屏蔽后虽然能降低电磁场强度,但屏蔽效果仍不理想,尤其是对磁场的屏蔽效率较差。
实测焊机的频率为240kHz,在此频率下测得的屏蔽后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数值,当操作者在70cm 以外都低于与GBZ2. 2 - 2007 高频职业接触限值 ( 电场强度50V/m,磁场强度5A/m) 。
GB 8702 - 19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对磁场强度( 0. 25A/m) 的有更为严格的规定,对电场强度( 87V/m) 的要求相对较低。
但是从屏蔽效率来看,电场强度屏蔽效率达到最高82%,屏蔽后对磁场的减弱能力较差,最大屏蔽率为69%。
尽管在有些测试点不能满足电磁防护规定或职业限制,但通过铜板箱体的屏蔽能有效减弱电场强度。
因此,高频焊接场所中的对产生能产生高频辐射的原件及设备应当采取屏蔽、接地等措施降低辐射强度,改善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
2. 2 高频焊接场所暴露限值
我国目前使用的电磁场暴露标准有卫生部颁布的《环境电磁场卫生标准》( GB917521988) 、《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621989)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2. 2 - 2007) ,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1988) 等。
这些限值主要是依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并辅以动物实验和理论推算结果确定的,与大部分西方国家的标准有很大差别。
这些标准在降低作业场所和环境中电磁场曝露水平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国家环保局和卫生部规定的限值不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内相关机构、企业和用户的无所适从。
如《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的限值并不一致.在不同的标准中要求的限值不同,磁场强度的限值相差20 倍,我们应当执行哪个标准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电焊机制造企业或电焊机的使用企业中没有强制执行的限值标准,而且这些标准并非针对高频焊接场所而制定的,因此,从保护高频焊机操作者的角度出发,在高频焊机的使用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屏蔽防护措施,同时相关部门积极监管,吸收各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行标准进行修订,对电磁场强度设定一个科学的、可操作的暴露限值。
3结论
( 1) 所测试的高频焊接场所电磁暴露值,在一般作业者的操作位已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通过屏蔽防护能够有效地降低高频焊接场所的辐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操作工人起到了保护作用。
因此,从事高频焊接工作的单位或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对设备进行屏蔽,或在辐射比较严重的区域安装自动控制设备,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 2) 在对高频焊接电源屏蔽时,除采用接地、选用较好的屏蔽材料、增加材料厚度外,应当尽可能使屏蔽外壳包络电磁辐射源,利用金属导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射效应与吸收效应来达到抑制电磁辐射,提高电磁屏蔽率。
( 3) 高频焊接场所的电磁暴露值随距离的增加明显的衰减,操作者从距离上保护自身的健康,操作时尽可能增加高频焊接电源及加热器的距离; 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劳动制度,不要随意拆卸屏蔽设备; 养成自我保护的习惯,尽量减少近距离高场强下的暴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