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3课时整理和复习(3)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复习一、认识图形1、平面图形的拼组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的拼组(!)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如:12——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过程:想先算:10-9=1 则再算:1+2=3★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分类计数的结果。
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
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整理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的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2、引导学生加深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
3、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复习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总结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重点:使学生熟练计算。
难点:学会自己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方法。
导学流程一、导入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二、导学1、猜一猜。
出示第1题主题图。
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他们分别说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几层?小女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三、导疑导疏师: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给大家,好不好?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自行探究,找出规律师:咱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好吗?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戴头饰,肩背邮包)。
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师: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排列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感觉?怎么排列比较好?(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
)这是小朋友们自己整理出的10以内数的加法表,仔细观察,说一说,竖看、横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师:表中写出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减法算式没有写出来。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看它是怎样排列的,然后按表中确定的排列顺序把其余的减法算式写出来。
学生分组边讨论边完成填表的任务。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填写算式的过程,看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一年级下6.13.整理和复习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613 这节整理和复习课可是非常重要的哟!在这堂课上,老师会带着小朋友们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就像带着大家在知识的小花园里散步,把一朵朵美丽的知识之花重新欣赏一遍。
比如说数学,我们学过了简单的加减法。
老师会让小朋友们一起回忆,1 加 1 等于几呀?2 加 3 又等于几呢?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小朋友们的小脑袋转起来,把那些已经有点淡忘的知识重新找回来。
语文方面呢,学过的生字宝宝可不能忘。
老师会拿出识字卡片,考考大家还认不认识“大”“小”“多”“少”这些字。
还会让小朋友们一起读课文,看看谁读得又响亮又准确。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也会发现自己哪些地方学得还不够好。
有的小朋友可能加法做得很熟练,但减法就有点容易出错。
这时候老师就会耐心地再给大家讲讲,帮助小朋友们把薄弱的地方补起来。
而且呀,这堂课可不仅仅是回顾知识,还能让小朋友们学会怎么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
比如说,可以把数学练习题按照题型分类,把容易错的题目专门抄在一个小本子上,以后多看看。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养成整理和复习的好习惯就像是给自己的学习之旅准备了一个小背包,把有用的东西都装进去,这样在遇到新的问题时,就能从背包里拿出需要的知识来解决啦。
老师还会组织一些小游戏,让整理和复习变得更有趣。
比如“知识接龙”,一个小朋友说出一个学过的知识点,下一个小朋友接着说。
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大家更积极地参与到复习中来。
还有哦,小朋友们之间也会互相帮助。
如果有的小朋友某个地方不明白,其他小朋友会主动去帮忙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巩固了知识,被帮助的小朋友也解决了问题,大家都有收获。
通过 613 这节整理和复习课,小朋友们对之前学过的东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知道了自己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就像小树苗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时地修剪枝叶,才能长得更挺拔、更茁壮。
希望一年级的小朋友们都能在这堂课上收获满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快乐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13课时练习九(1)∣苏教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4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第13课时“练习九(1)”。
本节课主要通过练习形式,巩固学生对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难点: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以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册学具:练习册、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场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明去超市买了一瓶饮料,花了3元,他又去买了一包零食,花了8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如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行讲解。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式。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3. 随堂练习(10分钟)4. 练习九(1)(10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可以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如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式等。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95+23=(2) 6745=(3) 8827=答案:(1) 118(2) 22(3) 612. 设计一些类似的加法和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可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运算速度等。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1、认识和会画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其中①号面与号面相对;缺了 8 块方法:中间隔一个;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方法:①想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如:12—9= 3 12 —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 过程:想9+ 3 =12 先算:10-9=1则12-9= 3 10 2 再算:1+2=31★2、解决问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例: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分析:两个条件是14只鸡和公鸡有6只;问题是母鸡有几只干扰信息:5只鸭; 14-6=8只口答:母鸡有8只;(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比多少:大数-小数例1: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华比小芳多几个12-7=5个口答:小华比小芳多5个;例2: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芳比小华少几个12-7=5个口答:小芳比小华少5个;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要求:会填和画表格,自己能给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一致,分类的结果就一致;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常见的分类:按颜色、按种类、按形状、按男女等1、按大人和孩子分2、按男女分3、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百十个右边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相对应;★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8、数的顺序百数图为例:①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33 和 35中间的数是34;②比34少1的数是33,比34多1的数是35;③ 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④ 35比34多1,33比34少1;以52为例:① 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② 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③ 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例如:34○58;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例如62○69★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例如:37 6 34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11、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如:30+2=32 想: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2;32—2=30想:32里去掉2个一,剩下3个十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元=10角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 1角=10分1角可以换10个1分1元=100分1元钱可以换10个10分,即100分★简单的计算: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课本51页;★小数表示法;小数点左边是几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几表示几角,第二位是几表示几分;写作几元几角几分时,是0的可以不写出;左右元 . 角分小数点1、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5角= 分 6元= 角 20分= 角3元9角= 角 1角2分= 分13角= 元角 26分= 角分4元+8元= 元 5角+1元3角= 元角4角+9角= 角= 元角2、5角○5元 3元○2元9角 89角○8元9角5元6角○6元5角 3角4分○3元4角3元6角8分○3元6角4分先比较元,再比较角,最后比较分3、1张5元可以换张1元,1张10元可以换张1元;1张10元可以换张5元,1张10元可以换张2元;1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1张50元可以换张10元;1张100元可以换张10元,1张100元可以换张50元;1张1元可以换张1角或换成张5角;1张5元可以换张1元和张2元;1张100元可以换张50元和张10元;3、119元正好可以买哪两种玩具2买洋娃娃和球需要多少钱4、5、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3=5 表示:2个一加3个一等于5个一,就是5;20+30=50 表示:2个十加3个十等于5个十,就是50;70-30=40 表示:7个十减3个十等于4个十,就是40;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要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就可以了;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1不进位25+2=27 25+20=45先算:5+2=7 先算:20+20=40再算:20+7=27 再算:40+5=45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要注意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相同数位的上数才能直接相加2进位24+9=33 24+9=33先算: 4+9=13 先算:24+6=30再算: 20+13=33 再算:30+3=33★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不满十,十位的数不变;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1不退位35-2=33 35-20=15先算:5-2=3 先算:30-20=10再算:30+3=33 再算:10+5=15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要注意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相同数位的上数才能直接相减2退位36-8=28 36-8=28先算:10-8=2 先算:16-8=8再算:26+2=28 再算:20+8=28★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够减,十位上的数不变,是不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作十,是退位减法;50 10★补充:4、小括号10-2-3=5 10-2+3=5先算:10-2=8 先算:2+3=5再算:8-3=5 再算:10-5=5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5、解决连加问题3个同学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1加法解答6+6+6=18个2列表解答人数 1 2 3数 6 12 186、解决连减问题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1圈一圈解答2连减解答第七单元找规律288-919-910-911、通过颜色,形状找规律;★2、通过数字的变化找规律,当每个数都不相同时,先算出每两个数之间相差几,然后再找规律;1、按规律接着画□△□△□△♀♂♀♂♀♂○○□○○□○○□2、按规律填数0 2 4 672 62 52 425 10 15 207 8 10 133、4、下面各题中都有一个数不符合规律,把它圈起来,并改正在横线上;2 4 6 9 10 12 14 _5 10 15 16 25 30 _88 77 66 55 45 33 _5、按规律涂颜色1★★☆★★☆☆☆☆☆☆☆2◇◇◆◇◇◆◇◇◆◇◇◇3○○●○○●○○○○○○摆一摆,想一想1、你能用3个●摆出不同的数吗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3. 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第二重点:分类与整理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第三重点:认识人民币1.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2. 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 主要题型:填合适的单位;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计算:元+元角+角满10角记得换成1元元-元角-角“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10角再计算如:12元8角+6角=2元14角=3元4角265元-3元7角=64元10角-3元7角=61元3角4. 解决问题:先画批,找准数据,再列式计算;列式时用:“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5. 换钱:1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6. 2.00元=2元;元=5角;元=59元9角;元=9元2角5分;第四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写数的方法: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2. 单数: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3. 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4. 整十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0除外 ;5. 5个十 ,5个一,组成起来是55;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读作:五十五写语文汉字写作:55写数学字6.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一、十、百是计数单位;要写汉字数的组成:注意不同的问法例:68是由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68是由8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68里面有6个十和8个一,有68个一;68十位上的数是6,表示6个十写汉字,个位上的数是8,表示8个一写汉字;7. 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看个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8. 当两个数量相差很大时可以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当两个数量相差不大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注意题型:个位上的数是7,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3,这个数是 ;写完记得对照题意检查一遍第五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1. 不进位的加法 20 + 30 = 50 67 + 2 = 69 68 + 30 = 982. 不退位的减法 80 - 50 = 30 69 - 2 = 67 98 - 30 = 68二、进位加法凑十法1. 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2. 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15 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3. 100以内进位加36+8=44 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方法和20以内一样三、退位减法1.20以内退位减:破十法:16-9=7 个位加补数2. 100以内退位减:36-9=27 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第六重点:小括号1.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2. 一个算式里没有括号,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第七重点:找规律1、重复出现的规律:○□□○□□○○□□每组规律要用圆圈圈起来2、变化的规律:2 5 8 11 14 □□□ 18 15 12 □3 4 6 9 □□3、数列里的规律:写出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再观察、间隔两个数之间是否有规律、三个数之间是否有联系;标出每组规律,再根据规律填数;注意养成好习惯:1.认真审题,认真画出重点词句,弄清题目让我们干几件事;2.仔细读题,找准数据,圈画出来或标出来,再按步骤列式解答;3.要规范书写,做完后仔细检查特别要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科目:小学数学年级:一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课时安排:3课时一、教材分析(一)内容定位《整理和复习》是对《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的系统回顾和总结。
通过整理,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包括“9 加几”“8、7、6 加几”“5、4、3、2 加几”等内容,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复习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材特点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呈现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提供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包括填空、计算、解决问题等,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系统回顾和整理20 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交换加数位置等计算策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整理、小组合作和交流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在复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整理和归纳20 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单、计数器、小棒等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