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61.31 KB
- 文档页数:2
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吕少银;曾从江
【期刊名称】《广东化工》
【年(卷),期】2024(51)8
【摘要】汞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全球性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植物修复技术在汞污染区植被生态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总结了汞污染土壤的特征和危害,分别对汞污染土壤的植物挥发、固化及提取修复技术进行了评述,以期为今后开展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及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吕少银;曾从江
【作者单位】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3
【相关文献】
1.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2.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3.植物修复重金属汞、镉、铬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4.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5.土壤中汞的来源及土壤汞污染修复技术概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壤中汞的控制修复技术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同水、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随着汞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汞及其化合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汞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愈来愈多。
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吨,它不仅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还会通过径流和淋洗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恶化水文环境,并通过直接接触、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最终危害人体健康,所以研究汞的控制修复技术尤为重要,以下为生物修复技术与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的区别。
一生物修复技术1 概念: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技术治理汞污染土壤的一种新方法,利用生物削减、净化土壤中的汞或降低汞毒性。
2 种类:1) 微生物修复微生物的汞修复机理包括细胞代谢、表面生物大分子吸收转运、生物吸附、空泡吞饮、沉淀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微生物对汞首先是吸收作用,由于专性微生物区系能促进汞参与微生物体组成,从而促进汞的微生物吸收。
种类:①生物吸附和富集作用②溶解和沉淀作用③氧化还原作用代表物:蓝细菌2)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吸收、分解、挥发或固定土壤中的汞,降低汞在土壤中的含量和有效态含量,从而降低其对生物的危害。
其实质是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汞污染的土壤上,而该种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忍耐和超量积累能力,将植物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如灰化回收)再将汞移出土体,以达到治理污染与恢复生态的目的。
种类:①植物降解②根降解③植物萃取④根滤⑥植物固定⑤植物挥发代表物:贡嘎山海螺沟原始森林区的苔藓、拟南芥菜、杨树等。
3 优点:1) 费用省,仅为现有环境工程技术的几分之一;2) 环境影响小,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或导致污染物转移;3) 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浓度;4) 可用于处理其他技术难以应用的场地,如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
4局限性:1) 微生物不能降解所有进入环境的污染物,污染物的难生物降解性、不溶性以及与土壤腐殖质或泥土结合在一起常常使生物修复不能进行。
土壤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王立辉;严超宇;王浩;张翔宇【摘要】汞作为常温下唯一的一种液态金属,在环境中分布十分广泛,极易造成土壤污染.生物修复是一种用于土壤汞污染治理的重要修复技术,该技术因具有修复成本低、绿色环保等优点而受到重视.对现有的土壤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评述,主要涉及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动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植物修复技术主要研究汞在植物体内代谢机理和规律,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侧重于利用外源微生物降解土壤中汞,动物修复技术研究较少,目前仅见有关蚯蚓富集汞的报道.现代生物修复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包括土壤化学、植物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微生物学、分析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融合性技术,借助这些学科力量可以对植物提取汞根际微界面过程和植物体内微界面过程、微生物和动物汞富集机制有更深刻的认识.综述最后对目前土壤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主要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了汞污染生物修复领域存在的几大问题以及研究方向.【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6(032)002【总页数】8页(P51-58)【关键词】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作者】王立辉;严超宇;王浩;张翔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节能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2;中节能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2【正文语种】中文作为常温常压下唯一一种呈液态的金属,汞在环境中分布十分广泛。
汞可以通过干湿沉降等方式进行长距离迁移,进而被输送到偏远地区,因此汞作为一种全球性污染物受到广泛关注[1]。
近年来,土壤汞污染问题日益恶化,仅在我国,被汞污染的农耕土地就达32 000 hm2。
土壤汞污染主要来源于矿山开采、金属冶炼等人为源,在有些矿区,随着矿山的不断开发,土壤中汞含量有升高的趋势,甚至每千克高达数万毫克[1]。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吸取修复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植物吸取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修复方法,近年来在我国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吸取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植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吸取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文章的结构上,本文将首先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和植物吸取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接着,将重点综述近年来我国在植物修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机制、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筛选与培育、植物修复技术的优化与应用等方面。
还将对植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本文将展望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前景,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吸取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更大的进展。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影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重金属,如铅(Pb)、汞(Hg)、镉(Cd)、铬(Cr)和砷(As)等,因其不易降解、生物毒性大、可在食物链中累积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点关注对象。
这些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滥用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一方面,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另一方面,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长期积累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损害神经系统、肾脏、肝脏等器官,甚至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而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了多元化的时代,经济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京剧元素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现今,中国正在实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大国策,不止是经济上的走出,本国文化的走出也非常重要。
中国传统的京剧艺术要发展传播世界,除保留原国萃艺术风格的同时,也需用世界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受国内外大众的认可和喜爱。
本文选取了中国多元化时期所创作的两首既有时代代表,同时具有文化特色的中国京剧元素钢琴独奏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首中国钢琴独奏曲创作特点、演奏技法、创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中国戏曲中,京剧音乐文化特色和西方钢琴音乐文化特色的融合。
认为中国京剧元素钢琴独奏曲中“洋为中用”“中西融合”的创新方式,是中国民族音乐创新及传播新的努力方向和途径。
汞污染农田土壤强化植物修复的初步研究重金属Hg已成为土壤普遍且危害性高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土壤中重金属不仅能够通过溶解、沉降等作用在环境中进行迁移,还能通过食物放大作用在生物体内富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
目前,土壤中的Hg修复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微生物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去除面积小、二次污染、受环境影响大等不足。
植物修复法因有独特的优势而越来越被人青睐,其中经济作物具有生物量大、环境适应性强及可带来经济效益而成为植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选择苎麻、印度芥菜、油菜和棉花四种经济作物对野外Hg污染土壤进行植物修复研究,并采用活化剂硫代硫酸钠和富里酸诱导植物修复Hg污染土壤。
通过野外现场实验,研究活化剂活化剂硫代硫酸钠和富里酸对四种植物修复重金属Hg污染土壤的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浓度硫代硫酸钠和富里酸的施用下,土壤中总Hg和有效Hg的变化情况,并且分析了Hg在四种植物各部分含量的变化,以期为硫代硫酸钠和富里酸强化这四种植物修复Hg污染土壤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本次野外大田实验中,总体来说,当两种活化剂硫代硫酸钠和富里酸处理浓度为50kg/亩时,四种植物修复土壤的效果相对较好,此时四种植物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总Hg能力的大小为苎麻>油菜>棉花>印度芥菜,并且不管活化剂处理浓度在任何水平下,苎麻的修复土壤中总汞的能力都是显著优先于其他三种植物的。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篇一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重金属污染不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而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了解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污染来源以及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污染元素包括镉、铅、汞、砷等。
这些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城市生活垃圾等。
污染范围广泛,涉及多个省份和地区,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废水、废气、废渣等,通过排放和降雨等途径进入农田土壤。
2. 农业活动: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以及污水灌溉等农业活动,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
3. 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中的重金属通过降雨、地下水等途径进入农田土壤。
四、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多种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
1.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客土法、排土法等。
通过将受污染的土壤去除或替换,达到修复目的。
该技术适用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但成本较高。
2. 化学修复技术:包括淋洗法、钝化法等。
通过向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使重金属元素发生沉淀、吸附或转化等作用,降低其在土壤中的活性。
该技术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谨慎选择化学物质,避免引发二次污染。
3.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
利用植物或微生物的吸收、转化等作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该技术具有成本低、环保等优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五、结论与展望当前,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理适应机制研究在当今的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些重金属,如铅、镉、汞等,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也对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一系列的生理适应机制来应对重金属的污染。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根系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植物的根系通过多种途径吸收重金属离子。
有些植物具有特殊的根结构,比如增加根毛的数量和长度,从而扩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增强了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
在细胞层面,植物细胞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的屏障和分隔机制。
细胞壁就是第一道防线,它能够吸附和固定一部分重金属离子,阻止它们进入细胞内部。
一旦重金属离子进入细胞,液泡则成为了重要的储存场所。
液泡可以将重金属离子隔离起来,降低它们对细胞内重要细胞器和代谢过程的损害。
植物还能够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来适应重金属污染。
例如,它们会调整一些酶的活性和合成。
抗氧化酶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重金属进入植物体内时,会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物质。
而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等,能够清除这些有害的活性氧,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植物还可以合成一些特殊的蛋白质和多肽来结合重金属离子。
这些蛋白质和多肽能够与重金属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其中,金属硫蛋白就是一种常见的例子。
金属硫蛋白富含半胱氨酸残基,能够与多种重金属离子紧密结合。
植物对重金属的外排机制也是其适应污染的重要策略之一。
一些植物能够通过特定的转运蛋白将重金属离子排出细胞外,或者将其运输到植物的特定部位,如老叶或表皮组织,从而减少对新生组织和器官的伤害。
在基因层面,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与重金属耐受和适应相关的基因。
当受到重金属胁迫时,这些基因会被激活或表达增强,从而启动一系列的生理响应机制。
例如,某些基因可以调控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和解毒过程。
几种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及后续处理资源化的研究咱们平常看到的植物,除了给人们带来美丽的景色,还藏着一个让人惊叹的秘密,那就是——它们居然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
是的,你没听错,土壤中那些有毒的重金属,像铅、镉、汞,它们就像是个“不速之客”,一旦进入土壤,土壤质量就会急速下降,植物也不长得好。
而这些植物,竟然可以像“吸尘器”一样,把这些重金属吸进体内,有的还能把这些有害物质“锁”起来,甚至清除掉。
这是多么神奇的现象啊!别看这些植物不显山不露水,它们可是背地里搞着大事情,做着不为人知的“环保工作”。
你知道吗?其实很多植物都有能力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尤其是一些野生植物,它们的“胃口”特别大。
比如说,向日葵。
你听到“向日葵”,是不是想到的就是那片片金黄的花海?可你知道吗,它不只是能为人们带来美丽的风景,它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能力”——吸收土壤中的铅、镉等有害物质。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片田地上,种满了向日葵,它们不仅能吸引阳光,还能悄悄地为土地“扫除”那些有害的金属物质。
这种“自然清理工”的角色,简直太酷了吧!再说说其它的植物,比如水葫芦,它可是个名副其实的“水域清道夫”。
水葫芦不仅能吸收水中的营养,还能在不经意间清理掉水中的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
你可能会想,这种植物看起来不是特别显眼,但它们却是处理水污染的“小能手”。
你说它厉不厉害?要是把它们用来治理一些重金属污染的水域,那真的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想象一下,水面上漂浮着一片片水葫芦,它们每天都在默默吸收那些水中的铅、铜、锌啥的,清洁水质的同时,自己也“吃”了这些有毒物质,真是“辛勤劳动”的典范!更有意思的是,一些植物在吸收这些重金属后,并不会简单地把它们“吞下去”,它们还能通过某种方式“储存”这些有害物质,好像是把它们“锁进了一个金库”,既不让这些有害物质继续污染环境,也不让它们释放到空气中。
你听着就觉得神奇对不对?这些植物就像是把重金属“关进小黑屋”,不让它们出来作怪。
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汞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的有毒金属元素,它对人类和环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治理汞污染成为了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治理汞污染的方法中,生物修复备受关注。
本文将讨论关于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应用及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生物修复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通过促进或改变目标物质的生物降解、转化或重新分布,达到修复环境的技术方法。
在处理汞污染的时候,生物修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主要通过菌群的细胞代谢作用,使有毒物质得到分解或转化的过程来完成修复。
其中,拟固氮菌、厚壁菌和铬酸盐还原菌等微生物都具有对汞离子的吸收和转换能力,能有效去除土壤中的汞。
2.植物修复植物修复主要利用植物的生理和生态特性来修复环境。
植物的根系、叶子和地下器官对汞离子有不同的吸附和蓄积能力。
例如,红树和沿海植物中的槲皮素等物质具有高效、快速地吸附、蓄积汞离子的能力。
3.土壤修复土壤修复主要是通过改良土壤,增强土壤的生理功能,促进汞离子的分解和转化。
其中,添加有机肥料或沙土,增加土壤通气性等方法,对修复汞污染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二、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应用生物修复方法在治理汞污染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微生物修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加入具有汞离子吸收和转化能力的微生物菌群,可以显著地降低土壤中汞离子的含量。
例如,钙化作用对微生物有非常好的活化作用,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
同时,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例如,对于一些生物适应性弱的土壤而言,该方法的治理效果较不理想。
因此,对于不同情况下的汞污染土壤,需要针对性地选择最合适的生物修复方法。
三、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优势和不足1.优势生物修复方法相对于其他治理方式,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它能节省大量的治理成本。
其次,生物修复方法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不会对其他植物、微生物和动物造成危害。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庄家尧1,张波1,苏继申2,3,王广林1,李振1(1.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210037;2.南京市园林研究所;3.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摘 要:主要论述了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包括城市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的普遍性,重金属污染存在显著时空差异性,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于城市大气污染水平依赖性,以及城市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特征。
介绍了目前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固定,植物萃取,植物挥发和根系过滤。
同时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未来方向提出了初步的见解。
关键词:植物修复;重金属;城市土壤污染收稿日期:2009-03-27 修回日期:2009-05-17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BE 2008625);国家 十一五 林业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03A16)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庄家尧(1969-),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流域水土流失预测模型的开发及城市生态。
E m ai:l zjiayao @m sn .co m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高效经济的生活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
城市污染加重,污染物种类增多,其中,城市土壤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影响全球城市居民健康的重大生态问题之一,污染土壤的修复正逐渐成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植物除了具有抵抗和净化大气污染的能力以外,同时具有巨大的净化污染土壤、污染水体的功能。
国内外有关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包括城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普遍性、不同时空分布差异、形态特征以及其含量对城市大气污染水平的依赖性。
城市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的研究主要包括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与机理研究。
1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1.1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土壤是构成城市环境的一个主要部分。
土壤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董佳; 常军军; 陈金全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导刊》》
【年(卷),期】2019(038)0z2
【总页数】5页(P92-96)
【关键词】汞; 土壤污染; 物理/化学修复; 植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
【作者】董佳; 常军军; 陈金全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工业技术
收稿日期: 2019 -04 -24基金项目: 云南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 2018z077)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 51408532) 。
通信作者: 陈金全 ( 1979 - ) ,男,博士。
土壤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董佳,常军军,陈金全(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091)摘要: 介绍了土壤汞污染的来源和汞对环境及人体的危害,并对其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各类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并对部分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汞;土壤污染; 物理/化学修复; 植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中图分类号: X5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 - 9655 ( 2019) 增 2 - 0092 -05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由于工业、采矿业等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为棘手的。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摘要:耕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被富集。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生长、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有很大影响。
研究表明,重金属冶炼对周围土壤造成严重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生产的玉米、甘蔗等农作物体内铅、镉、铬均超过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标准值。
土壤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砷(As)、锌(Zn)、铜(Cu)和镍(Ni)等元素。
由于土壤重金属种类繁多并伴有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和微生物降解难等特点,因此,土壤修复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排放、矿产资源开发、农业投入污染和土壤背景值等方面。
通过重点阐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旨在为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有效修复提出科学技术路线。
关键词: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引言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和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发展的发展,每年有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并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当前,土壤污染已经受到全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1],土壤防治理念从“先污染后治理”向“谁污染谁治理”的观念转变,土壤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虽然全世界范围内都采取了有力措施来治理土壤污染,但是土壤污染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根治,对当前自然环境以及动植物和人类的健康都存在潜在的影响。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污染比较常见且影响较大的一类,重金属在土壤中长期累积,将改变农用地土壤的功能,并严重影响农作物的质量,最终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的人口大国,且尚处于发展阶段,为了保证我国农畜产品和国民的健康安全,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热点研究内容[2]。
1重金属污染土壤造成的问题首先,它对环境有害。
比如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后,无法彻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