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
- 格式:docx
- 大小:21.74 KB
- 文档页数:6
介绍杜甫草堂的导游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关于介绍杜甫草堂的导游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介绍杜甫草堂的导游词1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
靠亲友的帮忙,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那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此刻的有240多首。
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
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
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
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门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
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
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理解。
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
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
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
杜甫草堂导游词杜甫草堂导游词(通用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
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草堂导游词(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杜甫草堂导游词1各位游客,今天小王带你们去的地方是杜甫草堂,我们现在就到了草堂停车场了,大家拿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和我一起走进草堂吧。
现在我们进到院子里面,可以看见门口有一个很瘦很瘦的铜像,大家走近细细看一看,是的,这就是为杜甫塑的铜像,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像是很瘦的是吧,可以在心里想一想想:杜甫那时都瘦得不成人样了,竟然还为自己的国家着想,他这样的精神是所有人都可以学习的。
我们继续往里走,在这个大厅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铜像,姿态各异:有李白的、王昌龄的等等许多诗人的铜像,大家看看大厅中间那一个大白石头像,有没有觉得非常像以前在美术书上学的“飞天”。
我们继续往大厅后面走,这个两人高的木像,下面是一个木柱,而在柱子上面有一个栩栩如生的苍鹰,看那眼神好像就是藐视天下所有事物,桀骜不驯。
从大厅出来以后,路过一个门,只见门上面的牌匾上写着花径两个大字,过了以后,有一面墙,上面用青花瓷碎片拼出草堂这两个字。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雕像还是大名鼎鼎的杜甫,但是和上次的不一样,这个就是一个半身像,还留着山羊胡须。
现在这个水池旁边,那里面可全是锦鲤,大小不同,颜色也不同:有金红色的,白色的,还有黑色的。
现在大家可以自己感受感受文人故居的氛围,半个小时后我们在刚刚下车的停车场集合,大家注意安全,注意时间。
杜甫草堂导游词2各位游客朋友,早上好。
昨天我们的行程大家满意吗?满意就好,今天我将带大家去另一个经典,我相信肯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那位朋友说得没错,就是杜甫草堂,杜甫草堂确实是个陶冶人们诗情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块去亲身感受一下。
感受我们诗圣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坎坷的一生。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
杜甫草堂的经典导游词(精选3篇)杜甫草堂的经典导游词(精选3篇)作为一位尽职的导游,常常要根据讲解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
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草堂的经典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草堂的经典导游词1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李。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来到了草堂的正门,眼前这条波光翻翻的河流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
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
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
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
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步入正门,我们看到整个庭园竹树成荫,绿水萦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这正体现出杜甫的诗意:“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厅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杰作。
参观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还有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花径,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风景秀丽、独具魅力的梅苑。
妙境入目,各自都有体会,就不用我一一介绍了。
谢谢大家的参观。
杜甫草堂的经典导游词2各位游客,早上我们去了宽窄巷子,那么现在小优就就带大家去领一个景点——杜甫草堂,顾名思义,杜甫草堂就是杜甫以前住过的草堂,之所以有现在这个景点,是由于以前的草堂太破太旧,所以政府出资又把草堂重新修了一下。
而杜甫草堂也成了外地游客来成都必去的景点之一。
所以我们也要去看一看。
现在我们呢金额如草堂,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几可以看见杜甫身穿大披风跪在地上,双手放在膝盖上,好像在思考什么,大家都说,杜甫有一双写得好诗歌的手,谁摸了就能占了他的灵气,写得一手好文章。
关于杜甫草堂导游词5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杜甫草堂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关于杜甫草堂导游词(1)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杜甫草堂的诗史堂。
以诗的形式像画卷一般勾勒唐王朝由兴及衰的杜甫,在此给我们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畅想。
少年杜甫,正值开元盛世,他" 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继而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及至青年,其诗歌内容也是充满理想、激情和浪漫。
那"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 的放歌正是他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写照。
中年杜甫,怀才济天,大量诗歌,志存高远,他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声明其主张。
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现其抱负。
然而求官不得,考试落榜的杜甫,初尝生活艰辛,开始趋于现实,贴近生活。
安史之乱,折射出唐王朝的腐败,兵刀相残,更现出苍生的苦难。
从"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的悲叹到"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的哭诉,杜甫由高山流水的浪漫诗人转而成为一个为民间疾苦呐喊的批判现实主意诗人。
" 三吏" 、" 三别" 犹如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一面镜子,将历史场景真实、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
郭沫若先生用"" 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 的对联归纳了杜老先生作为一个现实主意诗人的至高境界。
流离成都的杜甫,在一种平静的环境里忧国忧民,更深层次地对国家的命运和生活的意义进行思考。
此间他大量诗作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的情操。
我们从" 忽闻关军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吟唱中,读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独有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爱国激情。
杜甫草堂的导游词•相关推荐杜甫草堂的导游词作为一名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
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杜甫草堂的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杜甫草堂的导游词1Hi,大家好,我是开心导游团的一名导游,大家就叫我小唐好了,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地方是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大家请跟好队,不要掉队。
现在,现在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杜甫居住的地方,大家顺着我的左手往那边看,这时诗人的卧室,大家看,床头柜上除了蜡烛,还有几本古书,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平时学习用功的场景。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看完杜甫简陋的卧室后,大家请跟我一起到大厅,大厅有几个书柜,还有一张桌子,杜甫不写诗的时候,便读起古书来,杜甫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大诗人啊!大家顺着我的右手向前走,就到了杜甫的书房,大家看,诗人的书房里除了桌子和书柜,还有一张石床,大家可以想到,杜甫刻苦读书,有时候会读一天书,而又因卧室离书房太远了,加上他需要蜡烛照亮再读书,而半途中,蜡烛可能会熄灭,所以杜甫花尽所有钱财,买了一张床。
可能这些钱能让他买几件新衣服的,但他却为了读书而没有买这些东西,让我一起学习杜甫读书的精神吧!今天的杜甫草堂一日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希望大家再次光临。
杜甫草堂的导游词2各位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观光游览。
它位于成都西郊花溪公园旁。
这里虽不是杜甫的诞生地,但是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却在这里创造诗歌240余首,成就了杜甫“诗史”的文坛地位。
近代冯至先生在他所著《杜甫传》中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杜甫草堂。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
杜甫草堂花径导游词(精选12篇)杜甫草堂花径篇1杜甫当年营建草堂,为美化环境,曾在堂前屋后遍植花果树木。
据其诗中名句“花径不曾缘客扫”(《客至》)推想,其时定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路通向杜甫所居的草堂,此路即被诗人称为花径。
今天草堂的柴门之东,有一为竹、树掩映红墙相夹的幽径被命名为花径。
花径与毗邻的草堂寺相通,人们如从今天的杜甫草堂博物馆南大门进入,游览草堂寺后,可经此径西行到达草堂。
在花径的东端入口,上挂一匾,匾上有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所书“花径”。
而门楹两旁,有郭沫若先生撰书的:“花学红绸舞,径开锦里春”。
此联巧妙地将花径二字分别嵌入联首。
上联意指草堂内迎风摇曳的似锦繁花,有如人们在欢跳红绸舞,下联则谓此花径可通向春色满园的草堂。
一进花径,映入眼帘的便是正面影壁上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大字。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曾在草堂寺通草堂内墙上大书“草堂”二字,以碎瓷砌就,但以后被毁。
今花径照壁上所嵌“草堂”二字,为其弟周竺君所书。
作为草堂的标志之一,此处被称为“草堂影壁”,来往游人常在这里摄影留念。
漫步花径,其右侧有盆景园、浣花祠两景点。
盆景园里有多姿多彩的盆景花卉供人观赏,浣花祠内有雕塑家赵树同先生一九八二年精心雕塑的浣花夫人像供人瞻仰。
至花径西端道口,亦悬一匾,上有书法家、画家冯建吴先生所书“花径”。
其门两旁楹柱上挂有明人何宇度所撰的对联:“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
”此联上下联的起句均用杜甫诗句。
上联意指杜甫营建的草堂与锦城的山山水水仍千载同存,下联则说沿着杜甫当年常走的江边小路来游草堂,举目四望,郊野的景物清秀,花草树木季季常新。
杜甫草堂花径导游词篇2您现在看到的是两旁栽满花木的花径。
杜甫草堂花径就是当年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他在诗中曾写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今天的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
杜甫草堂导游词怎么写(通用5篇)杜甫草堂怎么写篇1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
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他是草堂第一重建筑。
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
步入正门,将看到的便是大廨,他是草堂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
大廨内还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图。
穿过大廨,徐行数十步,就来到了草堂的主厅——诗史堂。
他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
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
出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间,上面有一座小石桥勾连交通。
小桥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第四重建筑——“柴门”迎面而开。
步入柴门即可见草堂主体建筑的最后一重——工部祠。
工部祠的东边有一间小小的茅亭,内立石碑一通,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亲王的手迹。
“少陵”本为地名,在西安市南长安县。
那里原是古代杜伯国的旧地,汉宣帝死后葬在那里,其墓因此而称“杜陵”,宣帝许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少”即“小”之意)。
杜甫远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们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
前面已经说过,杜甫的茅屋早已毁坏。
公元761年秋天,一阵大风把他苦心经营的茅屋吹破,才使诗人写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人表现的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令人感动不己!当然,也不难看出这茅屋是很不结实的。
《杜甫草堂导游词》杜甫草堂导游词(一):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
靠亲友的帮忙,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那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此刻的有240多首。
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
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
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
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门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
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
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理解。
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
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
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
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浣花溪属长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东吴)。
杜甫草堂导游词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草堂导游词(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杜甫草堂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真诚欢迎您来到天府之国—成都!欢迎来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们的导游,我将以最好服务来让您获取做大快乐和更多知识!希望我向导能给您带来愉快!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
大家现在看到就是草堂整个平面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游览线路为大门——大廨—诗史堂—柴门——浣花祠—工部祠然后从后门出来。
整个游览大概需要50分钟左右。
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
好,游客朋友们,在游览之前呢,让我先介绍一下杜甫生平简介:杜甫生于712年,死于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原籍湖北襄阳,但出生在河南巩县。
759年因安史之乱被迫离开都城,经朋友帮助,从甘肃来到成都,那么杜甫当初为什么要流亡成都呢?因为当时在安史之乱杜甫被罢官之后,忧国忧民,其实并无去处,在这个时候,他一个好友(严伍)在成都任官,为剑南关节度使,严伍听到杜甫被罢官消息,就盛情邀请杜甫到成都,而且还推荐杜甫一个官职(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们现在也叫杜甫为杜工部。
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称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
在此杜甫居住将近4年写下240多首诗篇。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著名诗篇就是在这里写。
游客们,经过大门,大廨之后,现在我们来到杜甫草堂诗史堂。
大家可以看到。
在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杜甫半身铜像。
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道出杜甫和他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地位。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筑。
杜甫在此间所有诗歌都陈列在此,你将会在这里一一拜读到诗歌无限韵味。
杜甫诗歌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说法,故被誉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而得名。
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3 篇(杜甫草堂导游词景点讲解)下面是我整理的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 3 篇(杜甫草堂导游词景点讲解),供大家参考。
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 1各位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观光游览。
它位于成都西郊花溪公园旁。
这里虽不是杜甫的诞生地,但是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却在这里创造诗歌 240 余首,成就了杜甫“诗史”的文坛地位。
近代冯至先生在他所著《杜甫传》中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杜甫草堂。
”公元 759 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
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百分之三十,其中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传世名作。
他的许多著名诗句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云真士俱欢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只可惜好景不长,大历五年冬,杜南在返乡途中的岳阳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我们看到的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 20万平方米,仍然完整地只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和明嘉靖十六年修缮扩建时的建筑格局。
它的造型古朴典雅,园林渚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5 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 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博物馆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
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他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
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已成为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和成都的著名景观。
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_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_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篇1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面,是杜甫为避安史之乱而携家入蜀,在成都西郊修建的茅屋,原名为成都草堂是由杜甫故居,纪念祠堂,和园林景观结合的川西民居建筑群,它的环境清幽,我们去时游人也不是像赶庙会的那么多,处处皆可见到树木与花草,参天竹林比比皆是,郁郁葱葱,修长挺拔。
整个草堂曲径通幽,构造精巧,使人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杜甫的诗句到处充满了草堂的各个角落,有很多都耳熟能详。
这里还有很多的亭子,全部用茅草做顶,实木为梁,古色古香。
......很多的水塘,肥硕的一尺来长的各色大鲤鱼在里面游来游去,碰到有人喂食,就更撒了欢儿,扑通扑通通挤在一起,里三层外三层的,在前面的鱼吃饱了或是嫌这个地方挤,想回到塘中宽敞地方,游是不能的,只好使劲跳,于是我们又欣赏了鲤鱼跳龙门,尽管溅得我们裤子上全是水......我们的主人公杜甫在1000多年前,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而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已有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_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篇2从天府之国首府成都市西郊的青羊宫出发,沿着浣花溪西行,便可来到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唐代诗圣杜甫为避安史之乱,于公元七百五十九年冬来成都后在朋友帮助下建成的草堂。
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瞻仰这一胜地的不计其数,无怪乎冯至先生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草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幽静。
进入草堂寺的山门,你立刻就能感觉出那种超脱尘世的幽雅和神秘气氛。
于是,飘飘然,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远离了喧嚣的闹市,嘈杂的人群。
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根草,每一丝空气,每一缕阳光,都无不显示出草堂的清幽,僻静。
园中,青石小道纵横贯通,道旁绿树相依,几棵树和几朵花就能各自形成小巧的园圃,点缀着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楼宇亭榭。
最新杜甫草堂导游词5篇最新杜甫草堂导游词5篇杜甫草堂其实是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
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杜甫草堂导游词,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谢谢!最新杜甫草堂导游词(篇1)各位游客朋友,早上好。
昨天我们的行程大家满意吗?满意就好,今天我将带大家去另一个经典,我相信肯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那位朋友说得没错,就是杜甫草堂,杜甫草堂确实是个陶冶人们诗情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块去亲身感受一下。
感受我们诗圣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坎坷的一生。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
距市中心15公里左右。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在成都的市中心——天府广场,大概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们就可到达草堂门前。
现在大家请看窗外,是否有种烟雨迷蒙,鲜花浪漫的感觉?现在正值早春时节,成都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的温馨,大家现在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千多年前唐代的成都会是怎么样的呢?春夜繁花在唐代著名的诗人中间,对成都最有感情或者说把唐代成都描写得最为真切的诗人,还是要数在浣花溪畔的草屋里居住过3年零9个月的老诗人杜甫。
他描述过的一个成都春天的雨夜,已成为成都城市记忆最鲜活的一个片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的浪漫,杜甫的忧国忧民都在其诗歌中深有体现,现在我们的车子已经开到了杜甫草堂的停车场,请大家拿好贵重的随身物品,和我一起开始我们的草堂之旅。
最新杜甫草堂导游词(篇2)各位游客:大家好。
早上我们去了宽窄巷子,那么此刻小优就就带大家去领一个景点——杜甫草堂,顾名思义,杜甫草堂就是杜甫以前住过的草堂,之所以有此刻这个景点,是由于以前的草堂太破太旧,所以__出资又把草堂重新修了一下。
而杜甫草堂也成了外地游客来成都必去的景点之一。
所以我们也要去看一看。
此刻我们呢金额如草堂,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几能够看见杜甫身穿大披风跪在地上,双手放在膝盖上,好像在思考什么,大家都说,杜甫有一双写得好诗歌的手,谁摸了就能占了他的灵气,写得一手好文章。
杜甫草堂导游词杜甫草堂导游词(通用15篇)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
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草堂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草堂导游词1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
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
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
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
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
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
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
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
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
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观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还有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花径,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风景秀丽、独具魅力的梅苑。
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5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
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5篇(一)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我是杜甫草堂旅公司来,大家可以叫我“小郝。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居所。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
靠亲友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有240多首。
由于成都远离战乱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
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
因此忧国忧民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写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1/ 32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现实主义不朽之作。
正因为杜甫在成都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宝贵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块圣地。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门我们来到草堂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名字由来,还有一段动人故事呢。
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姑娘,貌美而心善。
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
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
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
杜甫草堂导游词介绍5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在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草堂导游词介绍5篇,欢迎阅读参考!杜甫草堂导游词介绍(1)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方一虎,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能和大家愉快的度过。
再次欢迎大家来到成都!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今天我首先带大家参观的是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今天的游览线路为大门——大廨—诗史堂—柴门——浣花祠—工部祠然后从后门出来。
整个游览大概需要50分钟左右。
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
游客们,经过了大门,大廨之后,现在我们来到了杜甫草堂的诗史堂。
大家可以看到。
在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筑。
杜甫在此间的所有诗歌都陈列在此,你将会在这里一一拜读到诗歌的无限韵味。
杜甫的诗歌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而得名。
好了,游客们,拜读了这么多杜甫的诗歌,我想此刻的您一定会有颇多的感受!接下来,是游客们自由游览的时间,大家可以静静的亲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诗人当年之风范吧!20分钟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请大家记住时间,相互提醒,如有什么需要帮助,请大家及时联系我,谢谢大家。
杜甫草堂导游词介绍(2)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今天带大家游览的是杜甫草堂,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正门。
在旁边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小溪,这就是浣花溪。
浣花溪属岷江水系,由温江西来,经苏坡桥至成都。
正门正中有一匾额,上书”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第十七子,雍正皇帝之弟果亲王允礼的手笔。
大廨是草堂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
”廨”是官署,古代官吏办公的地方。
由于杜甫曾做过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将这重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杜甫草堂导游词6篇导语: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杜甫草堂的导游词范文,以供参考。
杜甫草堂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真诚欢迎您来到天府之国—成都!欢迎来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们导游xx,我将以最好服务来让您获取做大快乐和更多知识!希望我向导能给您带来愉快!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
大家现在看到就是草堂整个平面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游览线路为大门——大廨—诗史堂—柴门——浣花祠—工部祠然后从后门出来。
整个游览大概需要50分钟左右。
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
好,游客朋友们,在游览之前呢,让我先介绍一下杜甫生平简介:杜甫生于712年,死于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原籍湖北襄阳,但出生在河南巩县。
759年因安史之乱被迫离开都城,经朋友帮助,从甘肃来到成都,那么杜甫当初为什么要流亡成都呢?因为当时在安史之乱杜甫被罢官之后,忧国忧民,其实并无去处,在这个时候,他一个好友(严伍)在成都任官,为剑南关节度使,严伍听到杜甫被罢官消息,就盛情邀请杜甫到成都,而且还推荐杜甫一个官职(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们现在也叫杜甫为杜工部。
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称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
在此杜甫居住将近4年写下240多首诗篇。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著名诗篇就是在这里写。
游客们,经过大门,大廨之后,现在我们来到杜甫草堂诗史堂。
大家可以看到。
在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杜甫半身铜像。
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道出杜甫和他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地位。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筑。
杜甫在此间所有诗歌都陈列在此,你将会在这里一一拜读到诗歌无限韵味。
杜甫诗歌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说法,故被誉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而得名。
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3篇作为一名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3篇1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杜甫草堂的诗史堂。
以诗的形式像画卷一般勾勒唐王朝由兴及衰的杜甫,在此给我们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畅想。
少年杜甫,正值开元盛世,他"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继而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及至青年,其诗歌内容也是充满理想、激情和浪漫。
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放歌正是他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写照。
中年杜甫,怀才济天,大量诗歌,志存高远,他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声明其主张。
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其抱负。
然而求官不得,考试落榜的杜甫,初尝生活艰辛,开始趋于现实,贴近生活。
安史之乱,折射出唐王朝的腐败,兵刀相残,更现出苍生的苦难。
从"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的悲叹到"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哭诉,杜甫由高山流水的浪漫诗人转而成为一个为民间疾苦呐喊的批判现实主意诗人。
"三吏" 、"三别"犹如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一面镜子,将历史场景真实、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
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对联归纳了杜老先生作为一个现实主意诗人的至高境界。
流离成都的杜甫,在一种平静的环境里忧国忧民,更深层次地对国家的命运和生活的意义进行思考。
此间他大量诗作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操。
我们从"忽闻关军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吟唱中,读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独有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爱国激情。
简单的杜甫草堂导游词简单常用的杜甫草堂导游词(精选14篇)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简单常用的杜甫草堂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单的杜甫草堂导游词篇1老师早上好!这是我的准考证和身份证。
请问老师,我可以开始了吗?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今天我带来的是杜甫草堂的景点讲解,希望能令你们满意。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抵达位于成都西南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
各位下车前请检查随身物品是否带好,另外,小还要提醒大家,游览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们今天的游览线路:进入正门之后,依次参观大廨、诗史堂、工部祠、碑亭等,时间大约一小半时。
然后我们将在正门集合,乘车前往下一站。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
五代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
明、清时期两次大修,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
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也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
各位朋友,我们游览了大廨、诗史堂之后,步入柴门,即可见草堂主体建筑的最后一重工部祠。
杜甫在蜀中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职,故后世尊称其为杜工部,将纪念他的祠宇称为工部祠。
在工部祠前之东西两侧,有水竹居、恰受航轩两室相配。
水竹居因杜诗“懒性从来水竹居”而得名,恰受航轩取自杜诗“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而得名。
两室与工部祠形成一品字形小院,突出了工部祠作为祭祀飨殿的主体地位,整个小院显得素雅、肃穆。
各位,请看这幅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此联是清朝学者何绍基题写的。
何绍基其时为四川学政,于人日游草堂之后,写下了这一流传千年的名联。
意思是说:美丽的锦江河畔的风光被你杜甫先生占据了,在草堂“人日”这天我来到这里来拜见你。
5篇介绍四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范文5篇介绍四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游客,早上我们去了宽窄巷子,那么现在小优就就带大家去领一个景点杜甫草堂,顾名思义,杜甫草堂就是杜甫以前住过的草堂,之所以有现在这个景点,是由于以前的草堂太破太旧,所以政府出资又把草堂重新修了一下。
而杜甫草堂也成了外地游客来成都必去的景点之一。
所以我们也要去看一看。
现在我们呢金额如草堂,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几可以看见杜甫身穿大披风跪在地上,双手放在膝盖上,好像在思考什么,大家都说,杜甫有一双写得好诗歌的手,谁摸了就能占了他的灵气,写得一手好文章。
所以小朋友要写作文的或者是想写好文章的,都可以去摸一摸,希望给大家带来好运。
我们继续向前走,大家是不是很好奇为什么这里有一个很古老的房子,市的,没错,那就是杜甫住的房子,里面有九个屋子,杜甫一生穷困潦倒,日子过得很艰难,这个草堂还是在朋友的资助下才建成的。
大家看看前面的那个湖,一定会让你们惊喜的,看到了吧啊,湖里有蓝色多种多样特别漂亮。
大家看那一条白色的小金鱼嗖的一下窜出水面了,我估计它是在欢迎大家吧杜甫草堂虽然很简陋,但是它的主人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优美诗歌。
相信大家还是深有感触的,好了,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去了吧。
5篇介绍四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范文(二)Hi,大家好,我是开心导游团的一名导游,大家就叫我小唐好了,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地方是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大家请跟好队,不要掉队。
现在,现在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杜甫居住的地方,大家顺着我的左手往那边看,这时诗人的卧室,大家看,床头柜上除了蜡烛,还有几本古书,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平时学习用功的场景。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看完杜甫简陋的卧室后,大家请跟我一起到大厅,大厅有几个书柜,还有一张桌子,杜甫不写诗的时候,便读起古书来,杜甫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大诗人啊!大家顺着我的右手向前走,就到了杜甫的书房,大家看,诗人的书房里除了桌子和书柜,还有一张石床,大家可以想到,杜甫刻苦读书,有时候会读一天书,而又因卧室离书房太远了,加上他需要蜡烛照亮再读书,而半途中,蜡烛可能会熄灭,所以杜甫花尽所有钱财,买了一张床。
导游词杜甫草堂各位团友:大家好,杜甫在《客至》一诗中写道到”花径未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今天我借用这个诗句欢迎大家游览成都杜甫草堂。
我们沿着中轴线参观,游览的时间是两个小时,游览时请大家紧跟团队,注意安全。
成都杜甫草堂,是在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遗址上建立起来的纪念性建筑,蜚声全球的著名文学胜地。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草堂,是经元、明、清各时期的修葺和扩建,特别是明弘治____年和清嘉庆____年两次大规模的扩建形成的规模和格局。
各位团友,刚才我们参观了大廨、诗史堂。
现在我们来到草堂最后一重也是最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工部祠。
大家请看,工部祠东边的这栋建筑叫做”水竹居”,取自杜甫诗句”懒性从来水竹居”。
西边的这栋建筑叫做”恰受航轩”,取自杜甫诗句”野航恰受两三人”。
这两栋建筑与工部祠形成一品字形的小院,突出了工部祠作为祭祀享殿的主体地位。
工部祠是供奉杜甫的祠宇,因杜甫曾为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僚,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人称杜工部,工部祠因此得名。
工部祠是清嘉庆____年时重建的,虽经后世多次修葺,但基本上保持了原貌。
请大家看工部祠外的这幅对联,上联是:锦水春风公占却;下联是:草堂人日我归来。
人日是指正月初七,这幅对联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正月初七的一段轶事。
杜甫流寓成都时,好友高适正在蜀州就是今天成都的崇州市作刺史,杜甫生活上常得到高适的帮助。
唐肃宗上元____年也就是____年人日这天,高适赋诗《人日寄杜二拾遗》赠给杜甫,表达了对杜甫的思念和牵挂。
五年后高适病死与长安。
十年过去了,到了唐代宗大历五年就是____年正月二十一这天,正漂泊在湖南湘江上的杜甫查找旧诗文,无意中在书箱里发现了高适的这首诗。
此时,杜甫的老友故旧大都已不在人世,杜甫自己已老病交加。
看见故友的赠诗,不禁伤感十分,只有借诗文表答对古人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诗。
全诗感情真切,泪洒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对联作者何绍基,时任四川学政,以书法名于当时,其诗作在咸丰、同治年间被誉为学苏东坡能得其精髓之第一人,他熟知杜甫与高适人日唱和的故事。
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
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篇1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面,是杜甫为避安史之乱而携家入蜀,在成都西郊修建的茅屋,原名为“成都草堂是由杜甫故居,纪念祠堂,和园林景观结合的川西民居建筑群,它的环境清幽,我们去时游人也不是像赶庙会的那么多,处处皆可见到树木与花草,参天竹林比比皆是,郁郁葱葱,修长挺拔。
整个草堂曲径通幽,构造精巧,使人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杜甫的诗句到处充满了草堂的各个角落,有很多都耳熟能详。
这里还有很多的亭子,全部用茅草做顶,实木为梁,古色古香。
这里还有很多的水塘,肥硕的一尺来长的各色大鲤鱼在里面游来游去,碰到有人喂食,就更撒了欢儿,扑通扑通通挤在一起,里三层外三层的,在前面的鱼吃饱了或是嫌这个地方挤,想回到塘中宽敞地方,游是不能的,只好使劲跳,于是我们又欣赏了鲤鱼跳龙门,尽管溅得我们裤子上全是水......我们的主人公杜甫在1000多年前,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而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已有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篇2今天我们来到成都市杜甫草堂,它是诗圣-唐代大诗人杜甫居住过的地方.走进大门,只觉得里面空气清新,甜润,看到旁边古树参天,树枝纵横交错.淡淡的芳香扑鼻而来.我漫步在通幽小径,听见河水潺潺声,左边的樱花红中带粉,垂柳细细的枝条,绿得醉人.真是世外桃源啊!杜甫在这么
美丽的地方居住,难怪写下如此绝佳的诗词.看着迷人的春色,我诗兴大发,吟诗一首:荷塘美如镜,皎月明无瑕.溪水透我心,盛日在今夕.妈妈听了,鼓励我说:"不错!以后继续努力,有诗人的潜质喔!"我害羞地笑了.经过柴门,我们来到"茅屋".这里是杜甫的故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会客厅.房间的中央摆着一张木榻.我想象着杜甫与朋友在榻上吟诗作对,饮酒欢歌.该是多么潇洒啊!来到了"诗史堂",沿着走廊,我们欣赏到了从古到今,众多书法家,军事家,大文豪等人书写杜甫诗句的作品,有草书,隶书,行书.其中就有我所熟悉的叶圣陶爷爷,叶剑英将军,陈毅元帅的大作,让人赞不绝口,佩服之至!"唐风遗韵馆"是我最喜欢的一处.那里面介绍了杜甫的生平事迹.他幼时丧母,靠自己努力奋斗,才取得巨大成就.他一直忧国忧民,为民着想,山水诗中也表现出自己对百姓的同情和关爱之情.我记得一句最著名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曾经与李白相逢,痛饮了几日,这也是历史上难得的大诗人相聚时刻.这里还介绍了唐代的许多人物和大事件.我看见了杨贵妃,唐太宗,唐玄宗等人的画像,还有"华清池出浴图".我觉得唐朝真是一个繁花似锦的盛世.后来,我们去了"万佛楼","工部祠"游览.这次杜甫草堂游让我大开眼界,也对杜甫有了更多了解,越发敬佩他了.我多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诗人啊!我会努力的!猜你感兴趣:1.杜甫草堂诗史堂导游词2.导游词杜甫草堂3.杜甫草堂对联名胜励志4.杜甫草堂的传说故事5.杜甫草堂大廨导游词↓↓↓ 下页更多"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 ↓↓↓
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瞻仰这一胜地的不计其数,无怪乎冯至先生这
样说:“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草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幽静。
进入草堂寺的山门,你立刻就能感觉出那种超脱尘世的幽雅和神秘气氛。
于是,飘飘然,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远离了喧嚣的闹市,嘈杂的人群。
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根草,每一丝空气,每一缕阳光,都无不显示出草堂的清幽,僻静。
园中,青石小道纵横贯通,道旁绿树相依,几棵树和几朵花就能各自形成小巧的园圃,点缀着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楼宇亭榭。
进大门往西北方前行约五六十米,便来到一小径入口,入口墙上“草堂两个浑厚大字赫然醒目,这就是清末人士周善培所书的“草堂影壁。
进入小径后五六米处,有一隔门,两旁挂有郭沫若先生撰写的一副对联:“花学红绸舞,径开锦里春。
原来,这条小径就是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中提到的花径。
独自漫步于花径,必能想象到当年这里繁花锦簇、春满小径的景象。
如今,红墙外的几丛翠竹,荫蔽着弯弯的小道;轻风穿过竹梢,似在喃喃细语;偶尔几声鸟鸣,更添几分惬意。
虽没有了锦里花香,却清雅胜似当年,的确可谓“青郊草木四时新。
穿过幽雅的花径,右转有座小桥,直达柴门。
一听就明白,当年杜甫草堂中此门必是由木柴搭成的,故称为“柴门,而今天却早已改造,建成一座美观华丽的“石门了。
步出柴门,便来到了青松掩映的“工部祠。
祠中供奉着杜工部及黄庭坚、陆游的塑像,还有草堂石刻图和碑记。
杜工部头戴羽巾,身着紫衫,腰系朱绶,圆脸红活含情,胸前直垂几绺青须,造型栩栩如生,显得十分庄重,令人敬仰。
工部祠前两侧各有一院,一为“水竹居,一为“恰受航轩。
三座分散的建筑组成一座整齐的院落。
院内存有名人墨士留下的字词书法:或雄厚圆润,或清秀健拔,或气势如虹,或清雅玲珑,实在令人赏心悦目。
院外植有高大的楠木,翠绿的香松,苍健的腊梅,更显出院落肃雅、静谧的风貌。
工部祠东侧的荷池边,有座茅草覆顶的碑亭,亭内一座黑色大石碑上镌刻着“少陵草堂四个苍劲大字,被九条龙环绕。
这些龙如在空中腾跃,又似在云中穿行,活灵活现,显得十分威风凛然。
碑亭四周翠竹林立,随风摇曳,苍健秀拔,实在叫人喜欢。
欣赏着这些“吸翠霞而夭矫的墨竹,眼中不由得浮现出杜甫当年所
居草堂的景色:“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穿过花径,往前直走,便可到有名的“诗史堂。
由于杜甫的诗歌大多真实地揭露当时社会的矛盾,反映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经历,所以后人把他的诗誉为“诗史,此堂即由此得名。
诗史正堂中塑有一尊古铜色的杜甫立像:手拈胡须,凝眉深思,深刻地表现出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人民的同情。
诗史堂两端连接着曲折深长的回廊,与东西两座杜甫诗意画陈列厅相连,组成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建筑群。
各厅中分别展出了名画家为杜诗所配的诗意画。
这些画线条明快,立意深远,都较好地表现了杜诗中的韵味,绝大多数都是根据杜甫旅居成都草堂时所留下的二百四十多首诗画成的,为古朴的杜甫草堂增色不少。
此外,草堂还有浣花祠、水槛、大廨等有名的景点,都是游览的好去处。
杜甫留下的仅住了四年的草堂为何如此盛名?因为这里有令人流连忘返的秀美风光,更重要的是诗圣那高超的诗艺和高洁的诗风,令人称颂。
不是吗?杜甫身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心,就连屋顶被秋风卷走后极度窘迫之时还高吟“安得广厦千万间,为全天下受苦人着想。
这样的高风亮节,怎不令人佩服!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草堂,永远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猜你感兴趣:1.
杜甫草堂诗史堂导游词2.导游词杜甫草堂3.杜甫草堂对联名胜励志4.杜甫草堂的传说故事5.杜甫草堂大廨导游词6.关于杜甫草堂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