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边界
- 格式:doc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9
中国人应该要知道的重要地理界线(一)中国是一个国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的大国,东南西北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地理差异,因而也就存在很多地理界线,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中国的重要地理界线,今天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
1、黑河——腾冲线黑河腾冲人口分布线黑龙江的黑河和云南的腾冲之间的连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在这条线以东,由于气候湿润、地形相对平坦、交通便利、对外交流方便、农业生产条件好等条件,是的人口分布密集,而以西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
2、秦岭——淮河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的一条分界线,这条线划分出了我国东部季风区内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秦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线,具体来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800毫米年降水量线经过秦岭淮河、4500℃年等积温线经过秦岭淮河、冬季最冷月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农业生产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
3、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分界线中国的三级阶梯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所以我国的地势呈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状分布。
其中第一级阶梯为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主要地形单元包括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单元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等。
中国山脉分布图其中一二级阶梯的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组成,二三级阶梯的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一线组成,使得我国地形从西往东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在阶梯交界处,由于落差巨大,如果有河流流经这一地区,通常蕴含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中国与周边国家边界线长度1、中国-俄罗斯:边界全长4300公里。
两国签署《中苏东段国界协定》(1991年)、《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2004年),以晚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的多个条约为基础。
2008年7月签署《中俄国界线东段的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图》,标志中俄边界全线勘定。
1929年中东路事件后被占的三百多平方公里面积的黑瞎子岛一半划归中国。
2、中国-哈萨克斯坦:边界全长1700多公里。
两国签署《中哈国界协定》(1994年)、《中哈国界补充协定》(1997年)、《中哈国界补充协定的规定》(1998年)3、中国-塔吉克斯坦:边界全长约497公里。
两国签署《中塔国界协定》(1999年)及《补充协定》(2002年)。
勘界工作于2008年8月结束。
争议面积2.8万平方公里中的一千余平方公里划归中国4、中国-吉尔吉斯斯坦:边界全长1096公里。
两国签署《中吉国界协定》(1996年)、《中吉国界补充协定》(1999年)5、中国-蒙古:边界全长4709公里。
1962年签署《中蒙边界条约》6、中国-阿富汗:边界全长约92公里。
无领土争端,1963年签署边界条约7、中国-巴基斯坦:1963年签署《中巴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8、中国-尼泊尔:1961年签定边界条约9、中国-印度:2005年4月温家宝访印,签署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协定,称“边界应沿着双方同意的标识清晰和易于辨认的天然地理特征划定”,这是自1981年中印边界谈判以来的第一个政治性文件10、中国-缅甸:1960年签署《中缅边界条约》11、中国-老挝:边界全长505公里。
1991年签定《中老边界条约》12、中国-越南:有1300多公里陆地边界线。
1999年签署《中越陆地边界条约》13、中国-朝鲜:1962年签署《中朝边界条约》。
中国的地理边界与国际关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复杂而多样化的地理边界。
这些边界对于中国的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既塑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模式,也对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地理边界特点,分析其与国际关系的联系。
一、陆地边界:稳定与争议并存中国的陆地边界主要包括与14个国家的接壤部分,涵盖了北部的俄罗斯、蒙古和朝鲜,东部的朝鲜半岛、韩国,东南部的越南、老挝、缅甸,西南部的印度、巴基斯坦,以及西部的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尼泊尔。
这些陆地边界大多经历了长期的历史争端和和解。
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边界问题最具争议性。
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争议地区存在着一条叫做麦克马洪线的划界线。
两国对于麦克马洪线的具体划定存在分歧,导致了数次边界冲突和对峙。
虽然双方一直在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但边界问题仍然是中印关系的敏感问题之一。
另外,中国与朝鲜之间的边界也具有战略重要性。
中朝边界是充满复杂性和敏感性的地区之一。
双方通过边境贸易和政治互动保持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然而,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问题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关系,使得中国在平衡利益和地区稳定之间面临巨大挑战。
二、海洋边界:争议与合作的平衡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海洋边界问题更加复杂。
中国拥有与20个邻近国家的海洋接触线,其中包括东海、南海和黄海等重要海域。
在这些海域中,涉及到诸如领土争端、海洋权益争端等问题。
在东海问题中,中国与日本就钓鱼岛(中国称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领土争端存在长期争议。
这一争端导致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对两国的经济和政治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最复杂的海洋争议之一。
中国在南海岛礁的主权声索被多个国家质疑和争议,引发了地区的不稳定和紧张局势。
在处理南海问题上,中国一方面坚持自己的主张,通过将南海岛屿开发为军事设施来巩固自己的地缘战略优势;另一方面,中国也通过与东南亚国家举行对话和磋商来寻求和平解决途径。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其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多种多样。
由于中国的地势起伏变化,以及各个地区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差异,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包括了许多方面,下面我们就一一进行探讨。
首先,中国的地理分界线按照地理要素的性质和差异而划分,有如下几类:一、山脉、山地分界线中国境内的秦岭、太行、黄山、华山、长白山、昆仑山等一些著名山脉都是中国各地形地貌之间的分水岭和分界线。
由于这些山脉所处的位置,大部分地区的气候、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都会产生明显的差别。
比如,秦岭是中国自然分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南面为气候温和、湖泊众多、物种丰富的长江中下游流域,而北面则是黄土高原,气温偏低,土地非常贫瘠,可见山脉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二、自然生态分界线中国的自然生态分界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分界线,主要包括草地和森林的分界线、珍稀植物、动物分布的分界线等。
比如,长江流域、中华山地、海南岛等地的自然生态系在许多方面都会产生明显的差别,而珍稀植物、动物的分布范围与当地的生态条件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也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自然分界线之一。
三、文化分界线中国的文化分界线主要是指中国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的文化差异,在传统文化、历史发展、文艺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性和多样性。
比如,长江流域是中国南方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与北方壮观的长城、雄伟的宫殿、庭院设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同时,由于中国历史上各地民族、宗教之间的交流、融合和互动,也使得许多地区文化形态出现了混杂和融合现象,如新疆、青海、云南等地的多民族文化就表现出了这种特点。
四、经济分界线中国的经济分界线主要包括城乡差距、东北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沿海地区与内陆区域的经济差异等此类区域性差异。
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沿海地区的经济水平比内陆地区更为发达,在城市化进程中也更为成熟。
东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成为了中国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
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中国是一个广阔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地理分界线。
这些分界线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界线,还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和经济意义。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中国的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
1. 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是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一部分。
长江从青藏高原发源,向东流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份。
长江流域较北部为宜居区,较南部为热带亚热带常年收到雨水的区域,因此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
2. 秦岭-淮河线秦岭-淮河线自然地理上将中国分为了北方和南方。
秦岭-淮河线的西北边是中国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东南边是中国南部走向的山脉。
秦岭-淮河线沿着中国的东西方向延伸,包括了很多山脉、高原和平原,对中国的农业、旅游、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 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它是中国北方的中心线。
黄河发源于青海,向东流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经九个省份。
黄河流域是中国著名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旅游资源的重要区域。
4.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地处亚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包括了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的大片地区。
青藏高原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是中国的重要水源地和天然气资源地。
5. 珠江-干燥山脉线珠江-干燥山脉线是中国南北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线。
珠江-干燥山脉线从东南方向延伸至西北方向,跨越了中国南部的山地、平原和高原地区。
珠江-干燥山脉线的南部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北部则是温带和寒带地区。
6. 阴山-秦岭阴山-秦岭是中国主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之一,位于中国中部。
阴山-秦岭以阴山和秦岭为代表,自西北向东南划分了中国的南北自然地理区。
阴山-秦岭地区包括了很多山脉、高原和干旱地区,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7. 东北平原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之一,东北地区的中心地带。
东北平原包括了很多河流和湖泊,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区和工业区。
高中地理知识点: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拿走不谢愁图!愁总结!愁记忆!哇哦,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终于等到你。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中国人口密度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线。
中国的一、二级阶梯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二、三级阶梯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综合地理界线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世界界线各洲的界线(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2)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5)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6)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7)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世界大洋界线(1)太平洋与北冰洋的界线:白令海峡即楚科奇半岛的克利古贡角与苏厄德半岛的约克角连线。
(2)太平洋与大西洋的界线:通过合恩角的经线即从火地岛沿德雷克海峡西端到查理斯角连线。
(3)太平洋与印度洋的界线:沿马六甲海峡北端、苏门答腊岛西岸、爪哇岛南岸、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南岸,澳大利亚大陆、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极一线为界。
(4)大西洋与印度洋的界线: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东经20度)。
2中国界线人口密度界线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
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我国地势阶梯界线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国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与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大约重合。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盘点中国与各邻国分界中国同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总长2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
目前,中国已与12个国家划定边界,但仍与印度与不丹两个国家存在边界争议。
我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上世纪60年代,我们先后与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另一是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们与俄罗斯、老挝和越南以及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解决了边界问题。
与中国划定边界的国家及分界历程1、与缅甸划界1950年6月8日——与缅甸建交。
缅甸成为最早承认新中国,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
1960年1月28日——两国总理于1月28日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上签字。
1960年10月1日——《中缅边界条约》在北京签订。
《中缅边界条约》的主要内容有,缅甸同意把属于中国的片马、古浪、岗房地区(面积约153平方公里)归还中国;鉴于中缅两国的平等友好关系,双方决定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勐卯三角地的“永租”关系,考虑到缅甸的实际需要,中国同意把这个地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移交给缅甸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作为交换,同时为了照顾历史关系和部落的完整,缅甸把班洪、班老部落辖区(面积约189平方公里)划归中国,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双方同意从尖高山到中缅边界西端终点的一段边界,除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外,按传统习惯线定界;中国政府根据一贯反对外国特权和尊重其他国家主权的政策,放弃1941年中英换文中规定的中国参与缅甸炉房矿产企业的权利。
1960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与缅甸总理奈温在中缅边界问题协定及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互致祝贺。
中国接壤国家
与中国接壤的14 个国家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中国陆地边界东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经过黑龙江、阿尔泰山、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高黎贡山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总长度约2.2万千米,是世界上最长、边界情况最复杂的陆地边界线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陆上邻国最多、边界问题最复杂的国家之一。
历史上,西方殖民者以中国周边邻国为跳板对华进行侵略和渗透。
边界问题曾经被西方称为动荡之源。
随着中国边界问题的基本解决,边界反而日益成为亚洲安全与发展新亮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与边界中国地理位置与边界中国,是位于东亚的一个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中国地理位置独特,既是亚洲大陆的东南沿海边缘,又是亚欧大陆的连通枢纽。
本文将从中国地理的位置、边界及相关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理位置中国地处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03′至53°33′之间,横跨东经48°11′,纬度变化幅度较大。
南北长约5,500公里,东西宽约5,000公里,在世界上地域范围较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二、陆地边界中国陆地边界总长度达到了22,117.8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蒙古、俄罗斯、朝鲜、越南、老挝、缅甸、不丹等。
下面简要介绍中国与一些重要邻国的边界情况。
1.中国与蒙古边界中国与蒙古边界长达4,677公里,是中国最长的陆地边界线。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之间。
该边界线由自然界的河流、湖泊等地理界线构成,地势开阔且地貌复杂。
2.中国与俄罗斯边界中国与俄罗斯边界总长4,209.3公里,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地区。
该边界线上有两大著名的河流:黑龙江和额尔齐斯河。
由于地处寒带,该边界线经常受到严寒和恶劣天气的影响。
3.中国与印度边界中国与印度边界线长达2,000多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南部陆地边界。
该边界线被称为“麦克马洪线”,是中印边界的分界线。
该边界线地势复杂,包括高山、河流、高原和山谷等地理特征。
4.中国与越南边界中国与越南边界总长约1,280公里,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等地区。
中国与越南的边界线主要由山脉、河流等自然界限构成。
部分边界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存在争议,需要通过协商解决。
三、海洋边界除了陆地边界外,中国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海洋边界。
下面简要介绍中国的一些重要海洋边界。
1.中国东海边界中国东海边界是指中国与日本的海上边界,是中国最重要的海洋边界之一。
全国9个边境省份全国9个边境省份是: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1、辽宁省,简称“辽”,省会为沈阳。
辽宁省南临黄海、渤海,东与朝鲜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中国最北端的沿海省份。
2、吉林省,简称吉,省会为长春。
北接黑龙江省,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隔江相望。
3、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的省份。
北部、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
4、内蒙古自治区,简称蒙,首府呼和浩特市。
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200千米。
5、甘肃省,简称“甘”或“陇”,省会兰州。
东通陕西,南瞰四川、青海,西达新疆,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国接壤,境内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齐市。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国接壤。
7、西藏自治区,简称“藏”,首府拉萨市。
西藏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
8、云南省,简称云,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有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国境线长4060千米,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
9、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首府南宁市。
东连广东省,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与云南省毗邻,东北接湖南省,西北靠贵州省,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400N1800 200160090090120120000中国重要的地理界线1.我国第一、二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2.我国第二、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4.我国内外流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段,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5.半干旱与半湿润分界线: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6.我国农牧区的分界线: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鄂尔多斯高原东侧—祁连山—青藏高原东侧7.三大自然区的界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大致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致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80 °E 90 °E100 °E110 °E120 °130 °E20 °N23 °26′N30°N40°N50°N八条主要经纬线经过的省区秦岭-淮河地理界线世界各大洲的经纬度位置主要经纬线及附近的地理事物(1)主要经线及附近的地理事物0°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
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0°经线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
东经30°: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东侧)、莫斯科(30°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侧)等。
东经60°:穿过亚洲西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
东经90°:穿过亚洲中部。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我国是一个广袤的大国,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文化背景。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地理状况,我们应该先了解我国的重要地理界线。
1. 北京时间线北京时间线是中国标准时间(CST)的基准线。
该线代表了中国最东边的经线120度E,与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时区相差8小时。
北京时间线横跨中国境内,包括东北三省、山东、河南、湖北、陕西和宁夏等地。
它在全国各地的时区标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界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界线是中国的东西分界线,被称为“中国的背脊”。
这条分界线从新疆伊犁河谷一直延伸到河南省的伏牛山。
黄河流域的地理条件比较恶劣,因为靠近戈壁地带和沙漠地带,所以整个流域比较干旱、贫瘠;而长江流域则地处中国的南方,地理条件较为优越。
3. 中越界线中越界线是中国和越南的边界,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原因,这里的边界相对比较复杂。
它起始于四川省与越南交界处,向东南延伸,穿越云南、广西和海南等省份。
整个界线长约1100公里。
中越界线上的一些地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包括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4.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之一。
它位于我国的西部,直接对我国的气候、水文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总面积为24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
高原上还有着很多动植物,是我国的野生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5. “三江分界线”“三江分界线”是我国三江之间的分界线,由新疆、西藏和云南三省交汇处的横断山脉组成。
这里是我国最大的岩溶山地,是我国海拔较高的地区之一,风景非常美丽。
在这里,云南、广西和贵州三省的三条河流——长江、珠江和怒江从这里分别流向东、南、西三方。
以上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这些界线都是中国独特的地理特点,代表了中国的边界和气候水文。
了解它们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地理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些地理界线也代表着我国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了解和探索。
考试常会出现中国地理分界线!今天,老师整理了地理考试中经常出现的10条中国地理分界线!一、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县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和西北部的人口逐渐减少,两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密度逐渐拉开距离,随着国家近几年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使西部地区人口逐年增加。
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一般比内陆更稠密些,尤其是三角洲、河口等如:海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度会更大,这些地方商业比较发达,人流量大,气候适宜。
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疏,大体有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昆仑山脉、青藏高原北部,这些地方有的是常年干旱,有些是终年积雪,环境相对比较恶劣。
二、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米仓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四、气候界线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盘点中国边界:海上边界(组图)作者海疆在线我国是东邻太平洋的大陆国家,自北向南隔黄海、东海、南海分别于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相邻。
由于历史上存在的重陆地、轻海洋的习惯,以及12海里领海的规定,绝大多数海洋又远大于两个12海里距离的历史现状,因此,一直没有一条清晰的、符合现代标准的海上边界。
二十世纪中期,海上发现了油气资源,唤起了各国的海上国土的意识,各国纷纷争夺海上国土。
1982年联合国宣布了《联合国海洋公约》,对领海、毗邻区和专属经济区作了规定:在有大陆架存在的地方,沿海国在具有主权的领海以外,可以有从领海基线起,到220海里的排他性专属经济区;若大陆架大于220海里,还可有最多350海里或2500米等深线外100海里的排他性专属经济区。
但是,很多大陆架的宽度小于两个220海里,更小于两个350海里,这必然会发生两个或三个以上国家专属经济区的重叠现象;另外各方对大陆架边界的认定可能也有异议。
这些都为海上边界的划分增加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可能使海上的边界几十年都无法确定。
中朝海上边界。
中国与朝鲜是陆地相连的国家,其陆地边界基本上以鸭绿江为界,海洋隔着黄海相邻。
双方在黄海大陆架是相邻共架国。
中国与朝鲜之间的海上划界,涉及到两个问题。
其一,中国主张按中间线划界,朝鲜则主张以纬度等分线划。
这样,便产生了300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区;其二,朝鲜与韩国也是黄海大陆架相邻共架国,而这两个国家的海上边界尚未划分,这使中朝韩之间无法确定三国海上边界的交汇点,继而无法确定中朝之间要划分的黄海面积。
总之,中朝之间海上边界线长约在三百公里左右,涉及到黄海北部约3000平方公里海域的归属。
这些都是未定事项,划界需要时间。
中韩海上边界。
中国与韩国隔着黄海及东海相望,为相向共架国。
黄海南部两侧的海洋底土不同,中国一侧为黄河泥沙冲积而成,为缓慢下降的斜坡。
而韩国一侧为岩石构成,为急速下降的陡坡。
因此,中国主张按自然延伸原则划界,即按古黄河河道与韩国划分黄海大陆架。
但韩国主张按中间线原则划界。
这样,中韩在黄海南部便产生了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区。
而在东海海域,中国主张按自然延伸原则与其划界,而韩国同样主张按中间线划分大陆架,两线之间又形成了12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区。
韩国政府已在实际行动中,损害中国应有的专属经济区利益,1974年背着中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关于共同开发邻接两国的大陆架南部的协定》,划定所谓的“共同开发区”。
又在其划定的专属区矿区规划中,多处侵占应属于中国的海域。
另外,韩国与朝鲜在黄海上的划界尚未进行,必然影响到中韩之间的海上划界。
总之,中韩之间海上边界线长约五百公里左右,涉及到十八万平方公里的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海域的归属。
这些都是未定事项,划界更需要时间。
中日海上边界。
中国隔着东海与日本相望,两国是否为共架国,存在着争议。
位于中日之间的东海,西接大陆,北与黄海相连,东北以济州岛经五岛列岛至长崎半岛南端连线为界,东面与九州岛、琉球群岛和台湾岛,南面通过台湾海峡与南海相通。
面积77万平方公里,在中国一侧的绝大部分海域水深在200米以下,属于大陆棚;东南侧为大陆坡和海槽,琉球海槽(日称冲绳海槽),其深度在1000米以上,最大深度达2,719米,是东海最深处。
两国的划界,涉及到大陆架的定义。
《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 邻接海岸但在领海以外的海底区域之海床及底土,其上面的“海水深度不逾二百公尺,或虽逾此限度,而其上海水深度仍使该区域天然资源有开发之可能性者”。
琉球海槽是琉球海沟的岩石圈扩展而形成的弧后盆地,大部分深度在1,000米以上,远超过《海洋公约》规定的大陆架水深不超过200米的规定,并且琉球海槽的底土为安山岩、玄武岩、蛇纹岩和浮岩等碎块,而东海陆架区和琉球群岛则很少发现这种现象。
根据这些资料,中国和韩国提出,琉球海槽区是个大陆边缘盆地,是东海大陆架的“大陆坡”,是东海大陆架的清晰外界。
中国、韩国在东海上的边界,应该位于琉球海槽的中心线。
琉球海槽是中国大陆与日本琉球群岛、各自向海中自然延伸的终点,把它作为中国与日本在东海的自然分界线是公平合理的,它既符合国际上一般公认的大陆架概念,也反映了东海的历史、地理和地质构造特征。
2012年9月,中国向联合国大陸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中国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划界案。
2011年,韩国也向联合国大陸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韩国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划界案。
而日本提出琉球群岛本身就是东海大陆架的组成部分,琉球海槽虽然深度超过200米,但那只是个“偶然”现象,不能作为大陆架划界的依据。
而水深超过3500米、位于琉球群岛东侧的琉球海沟(日称冲绳海沟)才是东海大陆架的“大陆坡”。
因此,日本提出中日“共处同一大陆架”,要按“中间线”划界,并以此依据,向中国提交了日本的划界案。
目前,联合国大陆架委员会共收到61份划界案,由于涉及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划界案的审议进展缓慢。
从2002年审结第一份划界案至今已有10年时间,才审完17份划界案,尚不及所收划界案总数的三分之一。
根据目前的审议速度推测,中国东海划界案排队候审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等待20到30年。
总之,中日之间对东海大陆架“大陆坡”的具体位置,观点相反,只能等待联合国大陆架委员会时间漫长的审议。
同样,1974年背着中国政府,与韩国签订了《关于共同开发邻接两国的大陆架南部的协定》,划定所谓的“共同开发区”,侵占应属于中国的海域。
中日之间还存在着钓鱼岛列岛的主权问题。
钓鱼岛列岛,包括钓鱼岛(主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6.344平方公里。
钓鱼岛列岛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明朝时代,已有详实的地图及管辖记载。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割给日本。
1945年,日本战败,联合国《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了日本领土,限制在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认定其他小岛之内,其中不包括钓鱼岛。
中华民国政府曾派军队进驻钓鱼岛,后同意美国将钓鱼岛作为靶区交给美国使用。
1972年,美国不顾中国的反对,私自将钓鱼岛的管理权移交给日本。
日本没有钓鱼岛的主权,阴谋用“购岛”的闹剧,转化为钓鱼岛的主权所有者的图谋,必定不能成功。
想利用钓鱼岛与中国争夺东海海上国土的阴谋,也不可能成功。
中日海上边界线长约一千多公里,涉及到三十八万平方公里的东海海域的归属,进而影响到丰富的东海油气资源的归属,影响到中日双方军事分界线的确定,和我国的国家安全。
中日海上划界,更要等时间。
中国主张的黄海、东海划界示意图中国主张的中朝、中韩、中日海上边界线,即图上的红线区域部分,其中的红色网线区域为中日争议区。
中日韩三国对黄海、东海划界主张的示意图中日韩三国各自主张的海上边界线,黑兰色线为中国主张线,粉红色为日本主张线,黄色线为韩国主张线。
韩国专属经济区矿区规划示意图韩国公布的专属经济区矿区规划,其第一、二、三、四号矿区,超过“中间线”50--100公里;第七号矿区最南端,已超越700公里(约390海里),侵占了中国应得的专属经济区。
1947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在其编绘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以未定国界线标绘了一条由11段断续线组成的线。
新中国成立后,经政府有关部门审定出版的地图在同一位置上也标绘了这样一条线,而只是将11段断续线改为9段断续线。
这一条线通常被称为传统疆界线,因其形状为“U”形,所以也被称为“U”形线。
因此,中国在南海地区是国界未定。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其关于领海的声明中规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宣布此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
更多内容请访问海疆在线海阔天空栏目对于南海来见,这个声明,起了否定九段线是未定国界的作用,使南海边界的说法更加混乱。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以南,西邻越南,东靠菲律宾,南接马拉西亚、文莱等国;南海在西南方向还有突出的一块海域,其周边是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已经与中国国界无关。
南海靠近中国部分,大体上南北长2000公里(1080海里),东西宽1100公里(600海里)。
整个南海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其中,位于中国九段国界线部分为210万平方公里,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就坐落在这片海域之中。
南海的地形,中间是中央海盆深海平原,北部是南海北部大陆架,南部及西南部是北巽他大陆架。
东沙群岛位于南海北部大陆架大陆坡上的东沙台阶上;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及黄岩岛则扎根于中央海盆深海平原西陆坡区的西沙台阶和中沙台阶上;南沙群岛形成于北巽他大陆架大陆坡的南沙台阶上。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除南越政府对南沙群岛提出了主权声张以外,越南等其他国家均未提出异议。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并未及时与有关国家签订划界协议,失去了划界的最好机会。
六十年代在南海大陆架发现了巨大的油气资源,仅北巽他大陆架的石油蕴藏量就达200亿吨,有“第二波斯湾”之称。
中央海盆深海平原也有油气储藏的潜力。
1982年联合国宣布了《联合国海洋公约》,对领海、毗邻区和专属经济区作了新的规定,国界线不再是简单的12海里边界线,而是包括专属经济区的国界线。
《海洋公约》规定,临海220海里(407公里)+外大陆架,最多350海里(648公里)为专属经济区;群岛也可以划定专属经济区(陆地+水面环礁(具有准陆地地位)+内水),据此规定,中国也可主张南沙群岛几十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
当中国在埋头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时候,别国却在进行油气勘探,自行划定专属经济区,把黑手伸进了中国的南海海域。
越南在中国等国家的支援下,打败了美国扶持下的南越政府,统一了越南。
而后,翻脸不认人,宣称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属越南所有;菲律宾公布了北部南沙岛屿及黄岩岛划入本国版图的法律;马来西亚抢占部分南沙岛屿。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都自行划定的专属经济区。
越南与马来西亚、越南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与文莱之间,先后签订了领海及专属区的边界,只是它们都把边界划进了主权属于中国的海域。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在忙于划界的同时,划定油气田矿区、进行油气勘探和开发。
各国的行动见下图。
南海示意图(国外资料)在示意图上,绿线为我国画出的国界线,黄线为越南画出的国界线,黑线为菲律宾画出的国界线,棕线为马拉西亚画出的专属区线。
绿色小点则是已开发或勘探的油气井。
南沙群岛,已发现和命名的岛屿礁滩有230多个,有大概50多个岛礁可以入住,中国只控制了中部的8个岛礁,越南出兵占据了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了北部的8个岛礁,马拉西亚占据了5个岛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