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概况(全)
- 格式:pdf
- 大小:193.29 KB
- 文档页数:3
黑龙江黑河导游词黑龙江黑河是我国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河流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五大河之一。
其发源于蒙古国西部高原,自西向东流经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最终在俄罗斯托木斯克注入阿穆尔河。
黑河流域总面积达74.29万平方公里,是一个河源水利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的区域。
黑龙江黑河的风景秀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黑龙江黑河的导游词。
一、关于黑龙江黑河的概述黑龙江黑河,源头陡峭,在蒙古国和内蒙古之间横亘,自西向东地流经黑龙江省北部,向俄罗斯流去。
黑河是黑龙江的孪生河流之一,总长约1,129千米,母亲河流域面积9.1万平方千米。
黑河是中国最大的泥沙输送河之一,年径流量132亿立方米,生态价值巨大。
黑龙江黑河河水清澈、水量充沛。
其河岸两侧的山脉起伏,处处流水潺潺,景色秀美,让人流连忘返。
二、黑龙江黑河的历史渊源黑龙江黑河,就是中国五大河之一,自然地理状况复杂,风光旖旎,历史悠久。
从古至今,黑河是承载了多种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区域。
在汉朝时期,黑河是北方通往中亚的贸易路线之一。
在清朝时期,黑河成为乌苏里江中游的交通重要线路,一度成为黑龙江流域首要的航运线路之一,是广大人民组织开拓疆土、发展经济生产的热土。
三、黑龙江黑河的自然风光1、黑龙江黑河绝美的河流景观黑龙江黑河流域河流纵横、流水潺潺,景色宜人。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流淌清澈的江河大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2、黑龙江黑河的美丽山山水黑龙江黑河流域山脉重重,景色美丽,丛林茂密,水源丰富,是一处集赏花、观瀑布、登山、远足、探究奇石、鉴赏奇见异物等众多旅游目的于一身的绝佳角色。
3、黑龙江黑河的神奇冰雪景观冬季,在黑龙江黑河岸边可以看到许多堆满冰雪的天然雕塑,形态各异,神秘而美丽。
每年腊月初八的黑河冰雪节也是一个不可错过的节日,那里不仅有美丽的冰雪景观,更有许多精彩的活动等着游客们。
四、黑龙江黑河的文化底蕴黑龙江黑河文化底蕴深厚。
黑河水文特征
黑河是欧洲重要的跨国河流,也是欧洲最长河流之一,流域面积约为13.48万平方千米,全河流长度约为1300千米,是欧洲第二长河流,仅
次于马尔加什河。
河流发源于俄罗斯境内,由西南向北顺流经比利时、德国、捷克共和国和波兰最后汇入波罗的海。
黑河的流域是以极端的天气条件(即冬季极寒和夏季几乎没有雨的条件)为特征的,一般来说,每年4-5月河流的流量最大,7-8月时又出现
大水期;7-8月,水位最高,可达7米以上,11月份又出现水位的低期,
只有2米左右。
每年的水量总和为3.3亿立方米,其中90%的水量来自黑
河原始流域,另外10%则来自支流。
黑河平均流量约540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在11.3米以上,最小流
量在2.2米以下,有时会出现洪峰,最大洪峰流量可达29200立方米/秒。
黑河的水质状况很差,自然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破坏。
因此,许多政
府机构和环保组织都在致力于黑河的水质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关注西北的黑河流域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中断,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分另与石羊河、流域相邻,西与疏勒河流域相接,北至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相接壤,流域范围介于东经98——102度,北纬37度50分——42度40分之间,涉及青海、甘肃、内蒙古自治区三省(自治区),国土总面积14、29平方公里,其中甘肃省6、18万平方公里,青海省1、04万平方公里,内蒙古自治区约7、07万平方公里。
黑河流域有 35条小支流。
随着用水的不断增加,部分支流逐步与干流失去地表水力联系,形成东、中、西3个独立的子水系。
其中西部子水系包括讨赖河、洪水河等,归宿于金塔盆地,面积2、1万平方公里;中部子水系包括马营河、丰乐河等,归宿于高台盐池一明花盆地,面积0、6万平方公里,东部子水系即黑河干流水系,包括黑河干流、梨园河及20多条沿山小支流,面积11、6万平方公里。
黑河干流全长821千米,出山口莺落峡以上为上游,河道长303千米,面积1、0万平方公里,河道两岸山高谷深,河床陡峻,气候阴湿寒冷,植被较好,多年平均气温不足2摄氏度,年降水量350厘米,是黑河流域的产流区。
莺落峡至正义峡为中游,河道长185千米,面积2、56万平方公里。
两岸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但干旱严重,年降水量仅有140厘米,多年平均温度6——8摄氏度,年日照时数长达3000——4000H,年蒸发能力达1410厘米,人工绿洲面积较大,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
正义峡以下为下游,河道长333千米,面积8、04万平方公里,除河流沿岸和居延三角洲外,大部分为沙漠戈壁,年降水量只有47厘米,多年平均气温在8——10摄氏度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下,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年日照时数3446H,年蒸发能力高达2250厘米,气候非常干燥,干旱指数达47、5,属极端干旱区,风沙危害十分严重,为我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黑河流域概况一、概述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流域东与石羊河流域相邻,西与疏勒河流域相接,北至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流域范围介于东经98°~102°,北纬37°50′~42°40′之间,涉及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自治区),国土总面积14.29万km2,其中甘肃省6.18万km2,青海省1.04万km2,内蒙古约7.07万km2。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 干流全长928km。
黑河出山口莺落峡以上为上游,河道长313km,面积1.0万km2,河道两岸山高谷深,河床陡峻,气候阴湿寒冷,植被以森林、草原、草甸为主,多年平均气温不足2℃,年降水量350mm,冰川储量丰富,其中甘肃省境内现有冰川1236条,总面积522.6km2,是黑河流域的产流区。
黑河源头分东西两支:东支为干流,上游分东西两岔,东岔俄博河又称八宝河,源于俄博滩东的锦阳岭,自东向西流长80余km,西岔野牛沟,源于铁里干山,由西向东流长190余km,东西两岔汇于黄藏寺折向北流称为甘州河,流程90km至莺落峡进入走廊平原,始称黑河。
西支源于陶勒寺,上游称讨赖河,也有东西两岔,于朱龙庙附近汇合,称北大河(或临水河)。
莺落峡至正义峡为中游,黑河从莺落峡进入河西走廊,于张掖市城西北10km附近,纳山丹河、洪水河,流向西北,经临泽、高台汇梨园河、摆浪河穿越正义峡(北山),进入阿拉善平原,河道长204km,面积2.56万km2,两岸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但干旱严重,年降水量仅有140mm,多年平均温度6~8℃,年日照时数长达3000~4000小时,年蒸发能力达1410mm,人工绿洲面积较大。
正义峡以下为下游,河道长411km,面积8.04万km2。
黑河流经正义峡谷后,在甘肃金塔县境内的鼎新与北大河汇合,北流150km至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狼心山西麓,又分为东西两河,东河(达西敖包河)向北分八个支流(纳林河、保都格河、昂茨河等)呈扇形注入东居延海(索果淖尔);西河(穆林河)向北分五条支流(龚子河、科立杜河、马蹄格格河等)注入西居延海(嘎顺淖尔)。
黑河: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张掖的生命河2019-03-13 10:18黑河,古称弱水,全长948公里,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青海祁连山北麓中段八一冰川,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流入居延海消失。
黑河流域面积4.44万平方公里,是张掖市、临泽县、高台县及下游金塔和内蒙古额济纳旗绿洲的生命之河。
黑河以莺落峡以上为上游,莺落峡至正义峡为中游,正义峡以下为下游。
黑河自流出鹰落峡,进入中游的河西走廊后,水流变缓,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生产生活用水,造就了张掖辉煌灿烂的文明。
黑河年径流量15.7亿立方米,为河西诸河之冠,是张掖灌溉农业的生命之水。
张掖引黑河水灌溉农田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汉代张掖就有了灌撅农业,到了唐朝,已兴修了盈科、大满等多处灌区。
但工程设施简陋,灌溉时兴时废,新中国成立前,全流域内灌溉面积约百万亩,灌溉保证率很低。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修建了祁家店水库、瓦房城水库、双树寺水库、草滩庄引水枢纽工程等,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近300万亩。
黑河两岸山崖陡峻,岩石裸露,地形狭窄,水流湍急,为了利用水能,先后规划了小孤山、二龙山、大孤山、龙首等八座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72.17万KW,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为张掖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动力。
为保证下游内蒙古额济纳旗的用水、地下水补充及生态恢复,2000年8月21日,黑河历史上实现了第一次跨省区调水,从位于甘肃张掖的黑河中游调水,黑河沿河两岸近300万亩一度濒临枯死的胡杨、柽柳得到了抢救性保护,以草地、胡杨林和灌木林为主的绿洲面积增加了100余平方公里。
东居延海连续14年不干涸,水域面积常年保持在40平方公里以上,出现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遗鸥等和白鹭、天鹅、红嘴鸥等12种珍稀鸟类。
为了进一步有效保护黑河及湿地,201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
正是黑河水的滋养,让地处古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桥之要地的张掖有了“金张掖”之美誉。
黑河流域地理特征
黑河是中国东北的一条重要的河流,流经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个省份,全长约1110公里。
黑河流域地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形特征:黑河流域地势总体呈南北走向,中部是大兴安岭山脉,河流在山脉中形成了峡谷和瀑布等自然景观。
北部和南部是平原地带,河流在平原上形成了湿地和沼泽等湿地景观。
2. 气候特征:黑河流域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夏季短暂,气温和降水分布不均。
黑河源区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仅有零下3℃左右,而下游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5℃左右。
3. 植被特征:黑河流域植被类型多样,主要包括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和湿地等。
黑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较高,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森林资源基地。
4. 水文特征:黑河流域水资源丰富,河流干流和支流众多,水文条件复杂。
其中,黑龙江境内的黑河水文条件最为重要,其年径流量达到了130亿立方米左右。
总之,黑河流域地理特征复杂多样,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基地。
- 1 -。
黑河流域黑河流域1概述黑河是我国常用的河流名称,以下主要介绍的是河西走廊中部的黑河流域。
黑河从发源地到https:///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8337042&ss_c=ssc.citiao.link居延海全长821公里,横跨三种不同的自然环境单元,流域面积约14.29万平方公里,北部与蒙古接壤,东以https://baike.so/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60813593&ss_c=ssc.citiao.link大黄山与武威盆地相连,西部以黑山与https:///lemma/ShowInnerLink. htm?lemmaId=41354&ss_c=ssc.citiao.link疏勒河流域毗邻。
分属三省(区),上游属青海省https:///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479550&ss_c=ssc.citiao.link祁连县,中游属https:///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23434&ss_c=ssc.citiao.link甘肃山丹、民乐、张掖、临泽、高台、肃南、酒泉等市县,下游属https:///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23516&ss_c=ssc.citiao.link甘肃金塔和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大致介于98°—101°30′E,38°—42°N之间,为甘蒙西部最大的内陆河流域。
黑河发源于南部https://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7954468&ss_c=ssc.citiao.link祁连山区,分东西两支:东支为干流,上游分东西两岔,https:///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66262428&ss_c=ssc.citiao.link东岔俄博河又称八宝河,源于俄博滩东的锦https:///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6693087&ss_c=ssc.citiao.link阳岭,自东向西流长80余公里,西岔https:///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65990197&ss_c=ssc.citiao.link野牛沟,源于铁里干山,由西向东流长190余公里,东西两岔汇于https:///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0623778&ss_c=ssc.citiao.link黄藏寺折向北流称为甘州河,流程90公里至莺落峡进入走廊平原,始称黑河,上述流域为黑河(干流)的上游。
黑河可行性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北方城市的崛起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北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黑龙江省境内一条环绕着乌苏里江支流黑河而形成的水系,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黑河之所以备受瞩目,既因为它是黑龙江省内最大的河流之一,更因为它则是中国北方地区内主要的供水系统。
因此,展开黑河可行性研究,增加对其开发利用的认识和了解,就显得极为必要。
一、黑河基本情况介绍黑河流域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境内,总流域面积约有130,000平方公里。
它自西向东穿行地域范围辽阔,通越黑龙江省内4个市(恒山市、黑河市、北安市、虎林市)和一部分的齐齐哈尔市,其流经区域内地形总体呈南北分布的椭圆形垂直于江河局势,总下垂幅度接近500米,最高海拔为1,625米,最低为82米。
黑河的全长约为843公里,中游流域地形崎岖,河道纵深大,滩面、长滩、滩地相应多,河谷宽度在30-50米左右,而下游流域由于河段个别沙化日趋严重,建河堤力度加强,水流纳狭,下游部分则成为了增加库容的必经之路。
黑河自开源处和乌苏里江的吉舒太江在曲达里的会合地点算起,一直到海边交汇进入渤海。
黑河河流内涵丰富,河道上下游分别呈现富含鲤鱼、鲟鱼、河鳙、鲢鱼、鲑鱼等多品种的特色鱼群,水质适中,深度也较为合适,因此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水资源。
二、黑河的应用利用价值黑河的水利资源十分丰富。
黑河流域内地下水资源丰富,经测定,黑河径流量达到78亿立方米境内河流1059.3个,年均径流量达415.3亿立方米。
因此,黑河流域成为了人们生活和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水地区。
目前,黑河上游水利枢纽大小达到1200多个,下游水利枢纽大小达到3000多个,其中,有中型、大型水库10座,大型山洪灾害避险库20座,总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公里,总库容达到395亿立方米。
除此之外,黑河的水能资源也十分丰富,黑河上下游段均有水电站,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
同时,黑河流域内还有大量的油气和矿产资源,各种金属元素、化合物等资源也让黑河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资源县。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自治区),干流全长821公里,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分别与石羊河、疏勒河流域相邻,流域国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
黑河出山口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4.75亿立方米,其中黑河干流莺落峡站15.8亿立方米。
黑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资源与河川径流不重复量约为3.33亿立方米。
天然水资源总量为28.08亿立方米。
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极度干旱,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历史上水事矛盾已相当突出。
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土资源过度开发,20世纪60年代以来,进入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河湖干涸、林木死亡、草场退化、沙尘暴肆虐等生态问题进一步加剧,省际水事矛盾更加突出。
黑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主要问题是:气候干旱,当地水资源缺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考虑水资源条件不够,生产、生活用水挤占了生态用水;水利工程建设布局不合理,水量蒸发渗漏损失大;缺乏水资源统一管理,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针对日益严峻的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恶化局面和突出的水事矛盾,2000年5月朱镕基总理就黑河治理问题做了具体指示。
水利部组织黄河水利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开展了大量前期研究工作,先后提出《黑河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等成果。
2001年2月21日国务院第94次总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黑河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
2001年8月3日国务院以国函[2001]86号文批复《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原则同意该规划,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根据黑河流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深入研究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水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提出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治理目标、总体布局、近期实施意见和有关保障措施,力争通过近期三年治理实现国务院批准的分水方案,遏制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并为逐步改善当地生态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黑河现状分析最新报告概述中国黑河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的第二大内流河,也是中国重要的南水北调水源地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黑河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中国黑河的现状,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以保护黑河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 自然环境变化气候变化近年来,中国黑河地区的气候变化非常显著。
气温升高、降水减少,以及气候干旱化的趋势,对黑河流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这些变化不仅导致了水资源的减少,还对农业、漠化治理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挑战。
水资源问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黑河水流量不断减少。
河流的退缩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程度,对农业、工业和居民的用水需求产生了巨大压力。
此外,河流的水质也受到了严重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问题。
2. 生态环境状况湿地退化中国黑河流域的湿地退化现象严重。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源和调节水文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水资源减少,湿地退化迅速。
湿地退化不仅使得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还加剧了洪涝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水生生物丧失由于水资源的减少和水质的恶化,黑河的水生生物面临严重的灭绝威胁。
许多鱼类和水生动物种群已经消失或濒临灭绝。
这不仅损失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还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3. 可持续发展建议水资源管理为了解决黑河的水资源紧张问题,应加强水资源管理。
这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污染治理、建设水利工程等措施。
同时,政府还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工作。
生态保护为了保护黑河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
这包括恢复湿地、保护水生生物、推行可持续农业等措施。
政府应加强生态保护的监管力度,并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以确保黑河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合作黑河作为中俄边界河流,涉及跨国河流管理问题。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问题及治理对策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对策探讨周克仪,田存梅1(1.黄委会黑河流域管理局,甘肃兰州730000;2.黄委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730000):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尤其是下游地区,20世纪后半世纪下游生态日益恶化,以成为我国沙尘暴发源地之一。
本文就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和改善黑河生态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对策;措施1流域自然地理概况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经青海、甘肃、XX省三省(区)。
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蒙古人民接壤,东、西分别与石羊河、疏勒河流域相邻。
黑河流域范围界于东经97°~102°、北纬37°50′~42°40′之间,流域总面积为14.29万km2,其中XX省为1.04万km2,XX省为6.18万km2,XX省自治区约为7.07万km2。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干流全长821km。
出山口莺落峡以上为上游,河道长303km,面积1.0万km2,河道两岸山高谷深,河床陡峻,气候阴湿寒冷,植被较好,多年平均气温不足2℃,年降水量为350mm,是黑河流域的产流区。
莺落峡至正义峡为中游,河道长185km,面积2.56万km2,两岸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但干旱严重,年降水量仅有140mm,多年平均温度6~8℃,年日照时数长达3000~4000小时,年蒸发能力达1410mm,人工绿洲面积较大,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
正义峡以下为下游,河道长333km,面积8.04万km2,除河流沿岸和居延三角洲外,大部分为沙漠戈壁,年降水量只有47mm,多年平均气温在8~10℃,极端最低气温在-30℃以下,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年日照时数为3446小时,年蒸发能力高达2250mm,气候非常干燥,干旱指数达47.5,属极端干旱区,风沙危害十分严重,为我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第一篇: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自治区),干流全长821公里,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分别与石羊河、疏勒河流域相邻,流域国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
黑河出山口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4.75亿立方米,其中黑河干流莺落峡站15.8亿立方米。
黑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资源与河川径流不重复量约为3.33亿立方米。
天然水资源总量为28.08亿立方米。
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极度干旱,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历史上水事矛盾已相当突出。
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土资源过度开发,20世纪60年代以来,进入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河湖干涸、林木死亡、草场退化、沙尘暴肆虐等生态问题进一步加剧,省际水事矛盾更加突出。
黑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主要问题是:气候干旱,当地水资源缺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考虑水资源条件不够,生产、生活用水挤占了生态用水;水利工程建设布局不合理,水量蒸发渗漏损失大;缺乏水资源统一管理,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针对日益严峻的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恶化局面和突出的水事矛盾,2000年5月朱镕基总理就黑河治理问题做了具体指示。
水利部组织黄河水利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开展了大量前期研究工作,先后提出《黑河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等成果。
2001年2月21日国务院第94次总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黑河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
2001年8月3日国务院以国函[2001]86号文批复《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原则同意该规划,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根据黑河流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深入研究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水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提出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治理目标、总体布局、近期实施意见和有关保障措施,力争通过近期三年治理实现国务院批准的分水方案,遏制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并为逐步改善当地生态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黑河流域概况
一、概述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流域东与石羊河流域相邻,西与疏勒河流域相接,北至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流域范围介于东经98°~102°,北纬37°50′~42°40′之间,涉及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自治区),国土总面积14.29万km2,其中甘肃省6.18万km2,青海省1.04万km2,内蒙古约7.07万km2。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 干流全长928km。
黑河出山口莺落峡以上为上游,河道长313km,面积1.0万km2,河道两岸山高谷深,河床陡峻,气候阴湿寒冷,植被以森林、草原、草甸为主,多年平均气温不足2℃,年降水量350mm,冰川储量丰富,其中甘肃省境内现有冰川1236条,总面积522.6km2,是黑河流域的产流区。
黑河源头分东西两支:东支为干流,上游分东西两岔,东岔俄博河又称八宝河,源于俄博滩东的锦阳岭,自东向西流长80余km,西岔野牛沟,源于铁里干山,由西向东流长190余km,东西两岔汇于黄藏寺折向北流称为甘州河,流程90km至莺落峡进入走廊平原,始称黑河。
西支源于陶勒寺,上游称讨赖河,也有东西两岔,于朱龙庙附近汇合,称北大河(或临水河)。
莺落峡至正义峡为中游,黑河从莺落峡进入河西走廊,于张掖市城西北
10km附近,纳山丹河、洪水河,流向西北,经临泽、高台汇梨园河、摆浪河穿越正义峡(北山),进入阿拉善平原,河道长204km,面积2.56万km2,两岸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但干旱严重,年降水量仅有140mm,多年平均温度6~8℃,年日照时数长达3000~4000小时,年蒸发能力达1410mm,人工绿洲面积较大。
正义峡以下为下游,河道长411km,面积8.04万km2。
黑河流经正义峡谷后,在甘肃金塔县境内的鼎新与北大河汇合,北流150km至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狼心山西麓,又分为东西两河,东河(达西敖包河)向北分八个支流(纳林河、保都格河、昂茨河等)呈扇形注入东居延海(索果淖尔);西河(穆林河)向北分五条支流(龚子河、科立杜河、马蹄格格河等)注入西居延海(嘎顺淖尔)。
除河流沿岸和居延三角洲外,大部为沙漠戈壁,年降水量只有47mm,多年平均气温在8-10℃左右,年蒸发能力高达2250mm,属极端干旱区,风沙危害十分严重,为我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二、水文水资源特征
黑河流域有35条小支流,随着用水的不断增加,部分支流逐步与干流失去地表水联系,形成东、中、西三个独立的水系。
其中西部水系包括讨赖河、洪水河等,归宿于金塔盆地,面积2.1万km2;中部水系包括马营河、丰乐河等,归宿于高台盆地,面积0.6万km2;东部水系即黑河干流水
系,包括黑河干流、梨园河及20多条沿山小支流,面积11.6万km2,出山口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4.75亿m3,其中黑河干流莺落峡站15.8亿m3,梨园河梨园堡站2.37亿m3,其它沿山支流6.58亿m3,黑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与河川径流不重复量约为1.75亿m3,天然水资源总量为26.5亿m3。
流域地表水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取决于祁连山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的时空分布以及祁连山区水文气象垂直分带性、下垫面条件等。
一般来说,山区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与降水过程和高温季节基本一致,径流量与降水量集中于暖季,春季以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夏秋季以降水补给为主,具有春汛、夏洪、秋平、冬枯的特点。
年内变化受气温、森林植被的影响,呈明显的周期规律,冬春枯水季节(10—3月),黑河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19.73%,降水以固态形式蓄存,占年降水量的5—10%。
春末夏初,随气温升高,地表径流量上升,占全年总流量的24.55%,雨季(7—9月)降水量增加,冰川融水量大,地表径流达55.71%。
三、社会经济
黑河流域自上游至下游居延海,分别流经青海省的祁连县,甘肃省的肃南、山丹、民乐、甘州、临泽、高台、金塔县(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
共9个县(区),流域内2013年人口146万人,农田灌溉面积576万亩,GDP总量4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