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司法考试辅导: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
- 格式:doc
- 大小:1.68 KB
- 文档页数:1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涵盖五个方面的内容:1、既要惩罚犯罪,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2、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程序公正的内容包括程序公开、程序中立、程序平等、程序安定、程序保障;3、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
一、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人权所谓惩罚犯罪,是指通过刑事诉讼活动,在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对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公正适用刑法,以抑制犯罪,以及通过刑事诉讼程序本身的作用来抑制犯罪。
所谓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指在通过刑事诉讼惩罚犯罪的过程中,保证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具体包括:(1)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有罪的人受到公正处罚;(3)诉讼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和行使。
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关系是,既统一又对立。
一方面,正确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也不能脱离惩罚犯罪;一般认为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人权应当并重。
二、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诉讼公正包括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实体公正,即结果公正,指案件的结局处理所体现的公正。
刑事案件的实体公正,具体要求是:(1)据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实的认定,应当做到证据确实、充分;(2)正确适用刑法,准确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及罪名;(3)按照罪刑相适应原则,依法适度判处刑罚;(4)对于错误处理的案件,采取救济方法及时纠正、及时补偿。
刑事案件的程序公正,具体要求是:(1)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2)认真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利;(3)严禁刑讯逼供和其它非法手段取证;(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5)保障诉讼程序的公开性和透明度;(6)按照法定期限办案、结案。
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各有其独立的内涵和标准,不能互相代替。
三、诉讼效率追求诉讼效率,意味着应当降低诉讼成本,加速诉讼运作,减少案件拖延和积压。
公正与效率的关系是:公正第一,效率第二。
公正优先,兼顾效率。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年高一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一质点做曲线运动,在运动的某一位置,它的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以及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是()A.速度、加速度、合外力的方向有可能都相同B.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定相同C.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相同D.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参考答案:B【考点】曲线运动.【分析】当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直线运动,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解答】解:A、质点做曲线运动,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A、D错误.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一定相同.故B正确.C、物体做曲线运动,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同,则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同.故C错误.故选:B.2. 关于质点的概念,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细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B、任何静止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C、在研究某一问题时,一个物体可以视为质点,那么在研究另一个问题时,该物体也一定可视为质点。
D、一个物体可否视为质点,要看所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参考答案:D只要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与物体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D对;3. (6分)圆筒形气缸水平放置,用活塞封闭一些气体,如左图所示,这时气柱长30cm,活塞处于平衡态,现用水平力F将活塞向右拉10cm,当活塞处于平衡时,如图所示,求此时拉力F的大小。
已知大气压强P o=1.0×105Pa,不计活塞质量及摩擦,温度保持不变,活塞截面积为20cm2。
参考答案:50N4. 如图所示,劈a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斜面光滑,把b物体放在a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则在下滑过程中,a对b的弹力对b做功为W1,b对a的弹力对a做功为W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W1=0,W2=0B、W1≠0,W2=0C、W1=0,W2≠0D、W≠0,W2≠0参考答案:D5. 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
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基本理论要点(1)一、刑事诉讼基本理念(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这是刑诉目的的两个方面,由于侧重点不同,才有犯罪控制模式和正当程序模式之争。
现代法治国家,在两者发生冲突时,保障人权先于惩罚犯罪。
体现在诉讼制度上,就表现为审前程序司法审查的确立、辩护制度的完善、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
(二)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可能产生冲突。
司法实践中我国一直是“重实体,轻程序”,要求我们将程序正义放在优先地位。
(三)诉讼效率坚持诉讼效率要求在刑诉中严格控制审前行为期间;严格限定羁押期间;庭审中奉行不间断审理审理原则;广泛建立简易程序,加速刑事案件的处理。
二、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公正优先,兼顾效率三、刑事诉讼结构狭义上的刑诉结构是指横向结构,即控、辩、裁三方形成的互动格局。
指控辩均衡对抗与法官居中裁判的宏观关系,同时控、辩、审各方内部关系或为观关系也要予以设置,如公诉人与被害人的关系、辩护人与被告人的关系等。
刑诉结构模式类型:纠问式诉讼模式、弹劾式诉讼模式、现代混合式诉讼模式。
四、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一原则强调的是法院和检察院集体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是法官、检察官个人独立行使职权。
但近来司法改革中,法官在审判中享有越来越大的审判权。
(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包含了控审分离原则,现代刑诉要求法官居中裁判、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分离,不能由同一机关行使。
对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均实行监督。
(四)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原则(无罪推定)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由法院统一行使。
第二,法院判决必须依法作出,未经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法院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
(五)程序法定原则要求刑事诉讼程序必须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诉讼程序应当公开,并且保证诉讼参与人能有效地参与。
(六)任何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控诉并提出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是控诉机关的职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负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
刑诉基本原理一、刑诉法基本概述国家机关法律关系主体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其他诉讼参与人1、概念指国家制定的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渊源①宪法;②刑事诉讼法典:1979年7月1日通过,1996年3月17日一修,2012年3月14日二修;③有关法律、司法解释、行政法规、规章、规定;④有关国际公约和条约(保留条款除外);3、刑诉与刑法的关系①刑法是实体法,解决的是犯罪与刑罚的问题;②刑诉法是程序法,解决以何种程序追究刑事责任的问题;刑诉法具有保障刑法正确适用的工具价值,也有自己的独立价值,与刑事实体法相辅相成;二、刑事诉讼法制定目的与任务(一)制定目的保证刑法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二)任务1、首要任务:正确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人不受追究;2、重要任务:教育公民遵守法律,与犯罪做斗争;3、根本任务:维护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新增)、保护各种合法权利;三、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两种冲突时,原则上保障人权应当优先;(二)实体公证和程序公证1、实体公证是指结果公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2、程序公证指的是过程公证,诉讼参与人充分有效地参与诉讼,程序规定得到遵守,程序违法得到救济;坚持并重原则,冲突时,程序公正优先;(三)诉讼效率和司法公正两大价值目标,公正是首要价值目标,“公正优先,兼顾效率”;四、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一)刑事诉讼主体1、国家专门机关公安、检察院、法院、国安、军队保卫部门、监狱、海关走私侦查机关;2、诉讼参与人包括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①诉讼当事人:直接影响诉讼进程并与诉讼结果有直接厉害关系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原告人和被告人;②其他诉讼参与人:协助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二)刑事诉讼职能1、控诉职能侦查机关、检察机关、自诉人和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2、辩护职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人;3、审判职能法院(三)刑事诉讼结构审判中立、控辩平等、控辩积极对抗、诉审分离、审判本位主义;控诉方辩护方(四)刑事诉讼阶段公诉: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自诉:审判、执行;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公、检、法、国安、军队保卫、监狱、海关走私侦查部门一、公安机关1、性质:行政机关、国家治安保卫机关、人民政府组成部分;2、组织体系: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关系;3、职权:(1)立案权、撤销案件权(不须检察院批准)、移送审查起诉;(2)侦查权:决定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和拘留、执行检察院批捕或法院的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3)执行权:拘役、剥夺政治权利;对检察院作出的不批捕、不起诉决定可复议,意见不接受,可提请上一级检察院复核;二、人民检察院1、性质法律监督机关、公诉机关、司法机关;2、组织体系最高检、省检、市检、县(区)检、专门人民检察院;上下级为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上级可侦查下级管辖的案件,上级可将本级管辖案件移交下级管,下级可将管辖案件请求上级侦查;3、职权(1)立案、侦查权;、(2)公诉权;(3)法律监督权;(4)批准或决定逮捕权;(其他侦查机关必须报请检察院批捕)三、人民法院1、性质唯一审判机关;2、组织体系最高法、高法、中法、基层法院;专门法院:军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和海事法院(无刑案审判权);3、职权(1)是否开庭,自诉案件是否受理;(2)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3)执行死刑(立即执行);刑事诉讼中的参与人分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一、当事人(一)概述1、指与案件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对诉讼进程有直接影响的人;2、范围(1)被害人;(2)自诉人;(3)犯罪嫌疑人;(4)被告人;(5)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原告人和被告人;(二)被害人1、仅指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2、被害人诉讼权利(1)申请复议权:对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不服。
浅析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理念【摘要】随着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将近一年之久,我国刑事诉讼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例如,在很多方面加强了对人权保护,维护了司法公正,为使刑事诉讼法成为一部符合现代民主法治国家要求、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相衔接、符合中国国情、形式完备的法典,必须要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的基本立法理念。
【关键词】立法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权;司法公正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理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坚持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人权并重;第二,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切实维护我国的司法公正。
新刑事诉讼法在贯彻这些理念方面取得不少成就,下面一一进行阐述:一、坚持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人权并重刑事诉讼法中的惩罚犯罪,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刑事诉讼活动,在保证准确并且及时地查明案件的事实和真相的前提下,对被告人公正地适用刑罚,以达到控制犯罪的目的。
而尊重和保障人权,则是指通过一系列刑事诉讼活动,在惩罚犯罪过程中,切实保证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1]在新刑事诉讼法中,尊重和保障人权首次被写入法条之中,它不仅是一项基本原则,而且是贯穿刑事诉讼法始终的一条主线;不仅是宣示性表述,更有具体程序设置和规定来保障实施。
(一)证据制度方面的人权保护新刑诉法第49条和第50条新增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规定,它在《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被视为刑事公正审判“最低限度的保证”,这一规定对于保护被追诉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障其基本人权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第54条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仅可以从源头上防止刑讯逼供,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提高司法廉洁性,维护司法权威,保障司法公正。
(二)强化了辩护制度新刑诉法第34条扩大了法律援助的范围,同时把提供法律援助的诉讼阶段由原来的审判阶段提前至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这样有利于将法律援助落到实处,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第35条至41条完善了律师会见和阅卷程序,将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人的时间提前至被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在制度层面较好解决了律师会见难、阅卷难等问题,强化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
2012年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真题解析杨雄一、单项选择题22.关于《刑事诉讼法》“尊重与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与其她权利”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就是正确的?A.体现了以人为本、保障与维护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的理念B.体现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至上的理念C.体现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的理念D.体现了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理念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尊重与保障人权”的基本理念。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与保障人权,保护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与其她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这就是刑事诉讼法的根本任务。
《刑事诉讼法》“尊重与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与其她权利”的规定,体现了以人为本、保障与维护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的理念。
故A项正确。
尊重与保障人权,就就是尊重与保障诉讼参与人的人权,其核心就是尊重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但就是并非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至上。
故B项错误。
“尊重与保障人权”并未体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的理念,以及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理念。
故CD两项错误。
在2012海天模考讲题阶段与法条串讲阶段中都特别强调“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新刑事诉讼法的重要意义并设计相关模拟题。
23.甲发现自家优质甜瓜常被人夜里偷走,怀疑乙所为。
某夜,甲带上荧光恐怖面具,在乙偷瓜时突然怪叫,乙受到惊吓精神失常。
甲后悔不已,主动承担乙的治疗费用。
公安机关以涉嫌过失致人重伤将甲拘留,乙父母向公安机关表示已谅解甲,希望不追究甲的责任。
在公安机关主持下,乙父母与甲签订与解协议,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并提出从宽处理建议。
下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刑事诉讼理念的概括,哪一选项与本案处理相一致?A.既要充分发挥司法功能,又要构建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B.既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要考虑对特殊群体区别对待C.既要追求公平正义,又要兼顾诉讼效率D.既要高度重视程序的约束作用,又不应忽略实体公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刑事诉讼理念的体现。
第一节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一、刑诉法与刑法的关系☆☆☆刑诉法工具价值:(1)为查明案件事实、适用刑事实体法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2)为查明案件事实提供了基本基本架构(3)为查明证据、明确案件事实提供了手段(4)为规范准确适用定罪量刑提供了标准和保障(5)避免减少了案件实体上的误差刑诉法独立价值:(1)体现了程序本身的民主法治人权精神,反映一国的刑事司法制度的进步、文明程度(2)弥补刑事实体法的不足,并创制刑事实体法的功能(3)影响刑事实体法实现的功能。
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任何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保障人权。
被追诉人的的人身自由往往受到限制,加之刑事诉讼法的精密化趋势发展,使刑事诉讼辩护越发依赖于律师辩护,(制度)可以有效保障被追诉人的合法权利,确保了打击犯罪的精准性。
2.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呢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程序公正要求控辩平等对抗,法庭居中裁判,(制度)得以使辩方最大程度上的实现程序公正,此外通过控辩双方的平等对抗,法庭可以兼听则明,更有利于实现实体公正3.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制度)得以使案件繁简分流,节约了司法资源,有助于简案快审、难案精审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公正与效率的统一。
三、未经法院审判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
(1)控方承担举证责任;(2)证明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3)推翻前有权被假定无罪;(4)疑罪从无第二节程序一、立案(如何救济)(1)向公安机关,先做出不立案机关复议向上一级复核被害人(2)向检察院提出申诉(无先后)(3)向法院提起自诉检察院→认为应立案的,应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公安7日内向检察院书面答复,检察院认为不能成立的应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应在接到检察院通知立案书之日起15日内立案。
二、侦查(程序挑错题)询问:可以在现场,也可以到证人的所在单位、住处或证人指定的地点,必要时可以通知到检察院或公安局接受询问(谁办案谁通知)。
个别辨认混杂原则公安:7人/10张照片/5件物品(不少于)辨认原则检察院5-10人/照片 5件物品、照片(不少于)防止辨认前见到辨认对象辨认时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3个月内有效,到期批准延续,无次数限制技术性侦查措施按照批准的措施、种类、适用对象,变更措施重新批准只适用于犯罪侦查、起诉审判补充侦查(法院无权决定但是可以建议检察院补充):被告人提出重大立功线索时,法院可以建议检察院补充侦查。
第三节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惩罚犯罪指通过刑事诉讼活动,在准确、及时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对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公正适用刑法,以抑制犯罪,以及通过刑事程序本身的作用来抑制犯罪。
即运用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来抑制犯罪。
保障人权指:(1)无辜的人不受追究;(2)有罪的人受到公正处罚;(罚当其罪,不能罚轻于其罪,也不能罚重于其罪,这是司法实践中考量司法公正的重要指标。
)(3)诉讼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和行使。
二、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诉讼公正包含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两个方面。
实体公正即结果公正,具体要求有:(1)据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实应当证据确实充分;(2)正确适用刑法,准确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及其罪名;(3)按照罪行相适应原则,依法适度判定刑罚;(4)对于错误处理的案件,采取救济方法纠正、补偿。
程序公正即过程公正,具体要求有:(1)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2)认真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3)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手段取证;(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5)保障诉讼程序的公开性和透明度;(6)依法定期限办案、结案。
考生应当重点记忆。
实体公正即结果公正;程序公正即过程公正。
三、诉讼效率诉讼效率是指诉讼中所投入的司法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与案件处理数量的比例。
第四节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一、刑事诉讼目的※刑事诉讼目的是指国家制定刑事诉讼法和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可以区分为根本目的与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并非刑诉法所特有,国家制定的所有法律都是这个目的,即,通过制定刑诉法和实施刑诉活动想要达到维护社会秩序之目的。
直接目的表现为两方面:(1)通过刑事诉讼活动,对构成犯罪的被告人适用刑法,惩罚犯罪,实现国家刑罚权;(2)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保障人权,使诉讼参与人的合法诉讼权利不受侵犯,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根本目的与直接目的的关系:刑事诉讼根本目的的实现有赖于直接目的的实现。
精心整理刑诉导学应背记的内容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1.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宪法、刑事诉讼法典、有关法律规定,有关法律解释和规定,地方性法规,国际公约条约。
2.刑诉法的工具价值:为刑法的实现提供组织、程序和证据上的保障。
同时保证处理案件的效率。
3.刑诉法的独立价值:限制公权力保障私权力,保证民主法治,弥补(不告11.诉讼参与人包括当事人和其它诉讼参与人。
其中当事人为主要诉讼主体,主要包括公诉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和被告人;附带民诉: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被告人。
其它诉讼参与人为一般诉讼主体,主要包括:法代人、诉代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
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2.被告人有罪的权力只能由人民法院来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
反过来宣告某人无罪,公安机关、检察院也有这个权利,比如不立案、撤案、不起诉都表明某人无罪。
13.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不是西方的无罪推定原则,我国实行的是法院统一定罪原则。
14.西方无罪推定的三个必然条件:一是被告人享有沉默权(米兰达警告),我国的被告人不享有沉默权,二是控方承担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三是控方证明不了的要疑罪从无。
15.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口诀:轻告时,赦他死。
其。
权7这4院直接自诉)的主要包括:故意伤害案(轻伤)、非法侵入住宅案、侵犯通信自由案、重婚案、遗弃案、生产销售伪劣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除外)、侵犯知识产权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除外)、刑法分则四五章可能判3年以下的;对于以上8种案件,若证据不足法院可以由公安机关受理,可能判3年以上的应当告知被害人报案或移送公安立案侦查;公转自(必须先公诉再自诉,被害人应先到公安机关检察院提起公诉如不追究再到法院自诉)主要包括4种情况:有证据、被犯人身财产权利、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被害人有证据证明曾提出控告但公检没有追究刑责的。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涵盖五个方面的内容:1、既要惩罚犯罪,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2、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程序公正的内容包括程序公开、程序中立、程序平等、程序安定、程序保障;
3、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
一、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人权
所谓惩罚犯罪,是指通过刑事诉讼活动,在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对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公正适用刑法,以抑制犯罪,以及通过刑事诉讼程序本身的作用来抑制犯罪。
所谓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指在通过刑事诉讼惩罚犯罪的过程中,保证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具体包括:(1)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有罪的人受到公正处罚;(3)诉讼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和行使。
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关系是,既统一又对立。
一方面,正确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也不能脱离惩罚犯罪;一般认为惩罚犯罪与尊重和保障人权应当并重。
二、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诉讼公正包括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实体公正,即结果公正,指案件的结局处理所体现的公正。
刑事案件的实体公正,具体要求是:(1)据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实的认定,应当做到证据确实、充分;(2)正确适用刑法,准确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及罪名;(3)按照罪刑相适应原则,依法适度判处刑罚;(4)对于错误处理的案件,采取救济方法及时纠正、及时补偿。
刑事案件的程序公正,具体要求是:(1)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2)认真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利;(3)严禁刑讯逼供和其它非法手段取证;(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5)保障诉讼程序的公开性和透明度;(6)按照法定期限办案、结案。
三、诉讼效率
追求诉讼效率,意味着应当降低诉讼成本,加速诉讼运作,减少案件拖延和积压。
公正与效率的关系是:公正第一,效率第二。
公正优先,兼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