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SAN的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7.50 MB
- 文档页数:114
vsan设计方案正文:1. 简介vSAN(Virtual SAN)是一种软件定义存储解决方案,能够在虚拟化环境中提供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存储服务。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vSAN的设计方案。
2. 需求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设计方案的需求。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假设公司需要一个适用于虚拟化服务器的存储解决方案,以提供可扩展、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存储服务。
3. 架构设计基于以上需求,我们可以设计以下vSAN架构:a. 硬件规划:选择适合vSAN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
确保硬件配置满足VMware官方的推荐要求,以确保性能和可靠性。
b. vSAN节点规划:根据需求配置vSAN节点。
每个节点都应包括至少一个vSAN磁盘组,用于存储数据和元数据。
可以根据需求配置多个磁盘组,以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
c. vSAN网络规划:配置专用的vSAN网络,用于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确保网络带宽和延迟满足vSAN的要求,以避免性能和可靠性问题。
d. vSAN存储策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vSAN存储策略。
例如,可以选择复制数为2,以提供数据冗余和高可用性。
4. 部署与配置在完成架构设计后,可以开始部署和配置vSAN。
a. 安装与配置:根据官方文档,安装和配置vSAN。
确保网络连接正常,所有节点都能够互相通信。
b. 创建vSAN磁盘组:在每个节点上创建vSAN磁盘组,并将其配置为vSAN存储。
确保所有磁盘都可用且状态正常。
c. 配置vSAN网络:确保vSAN网络正常工作,并且带宽和延迟达到要求。
可以使用各种网络测试工具进行验证。
d. 配置存储策略:根据需求配置vSAN存储策略。
可以为不同类型的虚拟机选择不同的存储策略,以满足其性能和可靠性需求。
5. 性能调优一旦vSAN部署完成,我们可以进行性能调优以进一步提升存储性能和可靠性。
a. 缓存和容量调整:根据负载和性能需求,调整vSAN缓存和容量设置。
可以增加缓存大小以提高读取性能,增加容量以满足数据存储需求。
基于VMWare vSAN集群节点损坏的数据恢复研究概述在现代数据中心环境中,存储是至关重要的组件之一。
虚拟机和应用程序对于可靠的、高性能的存储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VMWare vSAN是一种软件定义的存储解决方案,它以分布式、高可靠性和高性能为特点,可以帮助组织构建自己的虚拟化存储解决方案。
即使是最可靠和高性能的存储解决方案也无法完全避免硬件故障的发生。
当vSAN集群节点损坏时,数据的恢复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基于VMWare vSAN集群节点损坏的数据恢复的研究,包括常见的节点损坏原因、数据恢复的方法和最佳实践。
常见的节点损坏原因VMWare vSAN集群节点损坏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硬件故障、网络问题、存储空间不足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节点损坏原因:1. 硬件故障:硬盘、内存条或者网络适配器等硬件故障可能导致节点损坏。
在这种情况下,节点可能会被vSAN集群自动检测并标记为失效状态。
2. 网络问题:网络是vSAN集群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如果节点之间的网络通信发生故障,可能导致节点被标记为失效状态。
3. 存储空间不足:当vSAN集群的存储空间不足时,节点可能会因为无法提供正常的存储服务而被标记为失效状态。
数据恢复的方法当vSAN集群节点损坏时,数据的恢复变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恢复方法:1. 重新加入节点:如果节点损坏是由于临时的故障导致的,可以尝试重新加入节点到vSAN集群中。
VMWare vSAN提供了自动重新同步功能,可以将新节点的数据重新同步到集群中。
2. 使用故障域:vSAN可以通过故障域功能将数据复制到不同的节点上,以提高可用性。
当节点损坏时,可以从其他节点上恢复数据。
3. 使用快照和复制:vSAN提供了快照和复制功能,可以通过备份和灾难恢复策略来恢复数据。
当节点损坏时,可以使用快照和复制来恢复丢失的数据。
最佳实践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节点损坏对数据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最佳实践:1. 定期检查和维护节点硬件:定期检查和维护节点硬件可以减少硬件故障引起的节点损坏。
目录关于 vSAN 监控和故障排除41vSAN 简介52监控 vSAN 群集6监控 vSAN 容量6监控物理设备8监控加入 vSAN 数据存储的设备8监控 vSAN 群集中的虚拟对象8关于 vSAN 群集重新同步9关于 vSAN 群集重新平衡10使用 vSAN 默认警报12使用 VMkernel 观察创建警报143监控 vSAN 运行状况16关于 vSAN 运行状况服务16检查 vSAN 运行状况18从 ESXi Host Client 监控 vSAN18主动测试194监控 vSAN 性能20关于 vSAN 性能服务20配置 vSAN 性能服务21使用保存的时间范围22查看 vSAN 群集性能22查看 vSAN 主机性能23查看 vSAN 虚拟机性能25使用 vSAN 性能诊断265处理故障以及对 vSAN 进行故障排除28上载 vSAN 支持包28对 vSAN 使用 Esxcli 命令29ESXi 主机上的 vSAN 配置可能失败31不合规虚拟机对象不会立即合规32vSAN 群集配置问题32处理 vSAN 中的故障33关闭并重新启动 vSAN 群集45关于 vSAN 监控和故障排除《vSAN 监控和故障排除》介绍了如何使用 vSphere Client、esxcli 和 RVC 命令以及其他工具来监控 VMware vSAN ®以及进行故障排除。
目标读者本手册的目标用户为要监控 vSAN 操作和性能或者对 vSAN 群集问题进行故障排除的任何人。
本手册的目标读者为熟悉虚拟机技术和数据中心操作且具有丰富经验的系统管理员。
本手册假设您熟悉 VMware vSphere,包括 VMware ESXi、vCenter Server 和 vSphere Client。
有关 vSAN 以及如何创建 vSAN 群集的详细信息,请参见《vSAN 规划和部署指南》。
有关 vSAN 功能以及如何配置 vSAN 群集的详细信息,请参见《管理 VMware vSAN》。
VSAN存储解决⽅案⽬录1Virtual SAN描述 (2)1.1Virtual SAN简介 (2)1.2功能和优势 (2)1.2.1主要特性和功能 (2)1.2.2优势 (4)1.3体系结构 (5)1.3.1独⽴节点可靠阵列(RAIN) (5)1.3.2仲裁和副本 (6)1.3.3固态磁盘的作⽤ (6)1.4基于存储策略的管理 (6)1.4.1Virtual SAN功能 (7)1.4.2仲裁⽰例 (8)1.4.3虚拟机存储策略 (8)2配置清单及说明 (11)2.1硬件配置需求 (11)2.3Virtual SAN部署要求 (11)2.3.1vSphere (12)2.3.2存储要求 (12)2.3.3⽹络要求 (12)3⽅案优势总结 (14)3.1评估 (15)3.2规划与设计 (15)3.3实施 (15)3.4运维 (16)1.1 Virtual SAN简介Virtual SAN是极其简单的虚拟化层融合的存储解决⽅案。
为vSphere虚拟化架构提供⾼性能,可扩展的存储解决⽅案。
这是适合任何虚拟化应⽤程序,包括关键应⽤⼯作负载的企业级存储解决⽅案。
它与vSphere和对整个VMware功能的⽆缝集成使它成为理想的存储平台的虚拟机。
1.2 功能和优势1.2.1 主要特性和功能VMware Virtual SAN体现了VMware软件定义存储愿景,它在全⾯集成的直连磁盘解决⽅案中纳⼊基于策略的控制层、以应⽤程序为核⼼的服务以及虚拟数据层。
VMware Virtual SAN采⽤分布式架构,利⽤SSD实现⾼性能的读/写缓存,并利⽤硬盘实现⾼成本效益的数据长期保存。
功能特性包括:内置在vSphere内核中Virtual SAN在vSphere内核内部实施, 从⽽优化数据 I/O 路径以提供最⾼级别的性能以及最⼩化对 CPU 的影响,同时提供最佳性能和可扩展性。
简单的⼀键式部署——VMware Virtual SAN易于配置和部署,如下图所⽰,只需要单击对话框就可完成。
vsan虚拟化实施方案首先,vsan虚拟化实施方案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
首先,vsan虚拟化实施方案能够提供高性能的存储服务。
通过在虚拟化环境中实现分布式存储,vsan能够充分利用集群中所有主机的存储资源,实现高并发、低延迟的存储访问。
其次,vsan虚拟化实施方案具有高可靠性。
vsan采用了分布式存储架构,数据会在集群中多个节点上进行复制,一旦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数据仍然可以通过其他节点进行访问,从而保证了数据的高可靠性。
此外,vsan虚拟化实施方案还具有高可扩展性。
在vsan集群中可以动态添加或移除存储节点,从而实现存储容量的动态扩展,满足了企业不断增长的存储需求。
其次,对于vsan虚拟化实施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需要对现有的虚拟化环境进行评估,包括计算、存储、网络等方面的资源情况。
其次,需要进行vsan软件的部署和配置,包括vsan节点的添加、vsan存储策略的配置等。
然后,需要对现有的虚拟机进行迁移,将其存储在vsan存储上。
最后,需要进行性能测试和容量规划,确保vsan存储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在实施vsan虚拟化方案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需要对现有的硬件环境进行评估,确保硬件能够满足vsan的要求。
其次,需要进行网络的规划和优化,确保网络能够支持vsan的高性能存储访问。
此外,还需要对vsan的安全性进行考虑,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方面的措施。
最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控和维护,确保vsan存储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vsan虚拟化实施方案作为一种新型的存储解决方案,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等优势,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的存储需求。
在实施vsan虚拟化方案时,需要对现有环境进行评估,进行vsan软件的部署和配置,注意硬件环境、网络规划、安全性等问题,从而确保vsan存储能够稳定运行,为企业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存储服务。
178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数据库技术• Data Base Technique【关键词】超融合 交通数据中心交通数据中心是智慧交通建设的核心,实现对交通数据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和管理,为交通各业务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支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超融合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定义的本质促使传统数据中心全部向虚拟化发展,数据中心将成为虚拟资源中心,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自动调配、按需分配,极大地减少运维成本,简化业务部署,为交通数据中心的变革带来新的契机。
1 现状需求分析淮安市交通数据中心在十二五期间建成,采用传统基础架构,实现了部分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虚拟化,其中交通专网向上连接省交通运输厅,向下连接7家县区交通运输局局,横向连接6家交通职能部门,实现了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互联互通与应用协同,打破了系统内的“信息孤岛”,基本实现了各类业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共享交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交通信息化水平。
数据中心是信息系统的中心,通过网络提供信息服务,主要依靠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这三者结合才能高效运转。
随着交通业务的不断增长,对系统的要求、期望值及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数据中心逐渐不能满足需求,传统基础架构的性能瓶颈也日益凸显,而且在后期的管理与使用过程中,也慢慢发现了一些不足。
1.1 资源利用率低存在“烟囱式”的建设模式,每增加一个业务系统,就要新增一套硬件设备,而且各个业务系统内的资源又不能共用或借用。
系统基于超融合架构的交通云数据中心建设与应用文/张广玉运行中有的设备负载太高,不堪重负,有点设备负载又太低,资源储备太多,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对底层资源的投入与上层应用的效果不成正比关系。
1.2 管理维护困难缺乏一体化的运维监控管理系统,基本以业务为单位来增加相关设备,从选型采购到安装部署需要很长的周期,其中牵扯到各类软件的安装,比如操作系统、补丁以及应用软件等,还有网络设备的调试,比如VLAN 、路由的配置等,以及安全设备的调试,比如防火墙端口、访问策略的配置等,比较复杂。
vmwarevsan实施方案VMware vSAN实施方案VMware vSAN是一种软件定义的存储解决方案,可将存储与计算资源整合在一起,为虚拟化环境提供高性能、可扩展的存储。
在实施VMware vSAN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硬件选型、网络配置、数据保护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为您介绍VMware vSAN的实施方案。
首先,硬件选型是VMware vSAN实施的重要一环。
在选择硬件时,需要考虑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兼容性。
建议选择经过VMware vSAN认证的硬件,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存储容量和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规格。
其次,网络配置也是VMware vSAN实施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VMware vSAN利用网络来传输数据和同步存储设备之间的信息,因此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对于整个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
建议使用高速网络设备,并进行合理的网络规划和配置,以确保数据在节点之间的快速传输和同步。
此外,数据保护也是VMware vSAN实施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VMware vSAN提供了多种数据保护功能,包括RAID 1、RAID 5、RAID 6等。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保护策略,并进行相应的配置和管理,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还需要考虑VMware vSAN的管理和监控。
VMware vSAN提供了丰富的管理和监控功能,可以帮助管理员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并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调整。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管理和监控系统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部署,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VMware vSAN的实施方案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硬件选型、网络配置、数据保护和管理监控等。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这些方面,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配置,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能为您在实施VMware vSAN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基于VMware构建超融合平台?技术解析如何由vSAN向SmartX ZBS迁移超融合作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重要架构方式,近几年迅速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
超融合架构可靠性高、资源消耗低、部署运维简便等优势已被企业用户普遍接受。
企业已经开始借力超融合产品和技术,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该不该用”超融合产品反而不是最大的疑问,企业的决策者们更多在评估到底应该“用哪种”超融合产品。
这是因为,不同超融合厂商产品的区别在于其背后的技术和实现方式。
举例来说,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超融合产品主要有国外的Nutanix、VMWare vSAN和国内的 SmartX ZBS,在虚拟化计算,产品运维,存储网络的管理上他们各有千秋,性能特点上也各有所长。
Nutanix比较被业内人士熟知,并且和SmartX ZBS的优劣相似。
目前,有一些企业开始尝试从vSAN平台迁移到SmartX ZBS,这篇主要来聊一下这类迁移的原因及方式。
VMware vSAN 是 vSphere 原生软件定义的存储平台,可帮助客户向超融合基础架构 (HCI) 转变,降低 IT 成本并为未来变革准备敏捷解决方案。
SmartX ZBS 来自国内顶尖超融合厂商SmartX,基于 VMware vSphere 超融合部署,适用度更强,让IT管理更直接、更高效。
vSAN和ZBS都是非常出色的超融合产品。
但实践证明,SmartX ZBS以高可用、高性能、易管理等优势以及出色的开放性和灵活的产品形态获得了企业用户的认可。
从vSAN迁移至SmartX ZBS正成为越来越多数据中心管理者的考量。
一.为何要用从vSAN迁移至SmartX ZBS?1.vSAN美中有不足●无法支持多 hypervisor 环境随着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成熟,多hypervisor环境越发常见,这有助于分散风险、控制成本。
很多情况下,单一的hypervisor难以满足需求。
然而,vSAN只支持 VMware ESXi一种 hypervisor。
vmware vsan实施方案VMware VSAN实施方案。
VMware Virtual SAN(VSAN)是一种软件定义的存储解决方案,它可以通过服务器上的本地存储资源创建一个高性能、弹性和灵活的存储基础设施。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VMware VSAN的实施方案,包括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施后的管理和维护。
首先,实施VMware VSAN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是硬件准备,确保服务器硬件符合VMware VSAN的要求,包括CPU、内存、网卡和磁盘等。
其次是网络准备,VSAN需要一个高速、低延迟的网络环境,因此需要对网络进行优化和调整。
最后是软件准备,需要安装VMware vSphere和VSAN的软件包,并进行相应的配置。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节点的规划和部署,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负载来规划节点的数量和配置。
其次是存储策略的配置,根据应用的特点和性能需求来配置存储策略,包括副本数、缓存设备和容量设备等。
另外,还需要注意数据迁移和重新平衡,确保数据在集群中的平衡分布,以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实施后的管理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监控和报警,需要对VSAN集群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是容量规划和扩展,需要根据业务的发展和数据的增长来规划和扩展存储容量。
另外,还需要定期进行性能优化和调整,以保证存储系统的高性能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VMware VSAN是一种强大的存储解决方案,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性和灵活性的存储基础设施。
在实施VMware VSAN时,需要充分准备,注意实施过程中的细节,以及加强管理和维护,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存储体验。
vSAN超融合解决方案建议书一、内容概览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IT基础架构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传统的存储和计算架构已难以满足高可用性、高性能、灵活扩展以及简化管理的需求。
VMware推出的vSAN 超融合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它集合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于一体,提供了企业级的存储性能,同时大大简化了部署和管理,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
vSAN超融合解决方案采用分布式架构,通过将本地存储与计算节点紧密集成,实现了高性能、高可用性的企业级存储功能。
这一设计不仅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同时也为数据备份和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vSAN还提供了丰富的存储服务,如快照、复制、加密等,满足了企业对于数据保护和安全性的高要求。
vSAN超融合解决方案还提供了对多种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支持,能够满足不同企业的业务需求。
通过集中化的管理界面,用户可以轻松实现资源监控、配置管理以及故障排除,大大减轻了运维人员的负担。
vSAN超融合解决方案以其卓越的性能、高可用性和易管理性,成为了企业构建现代化、高效、稳定IT基础架构的理想选择。
1.1 背景介绍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数据中心的规模与复杂度也在持续增长。
传统的物理服务器架构面临着扩展性差、维护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超融合架构应运而生,它通过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高度集成在一个共享的物理平台上,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成本的优化。
VMware vSAN是VMware推出的超融合解决方案,它结合了VMware 的虚拟化技术与本地存储,提供了高性能、高可用的存储服务。
vSAN 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将多个物理服务器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存储资源池,从而实现了存储资源的动态扩展和高效利用。
vSAN还提供了数据冗余和故障恢复机制,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业务的连续性。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超融合架构来替代传统的物理服务器架构。
vSAN作为超融合领域的领先解决方案,不仅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还提供了强大的数据保护和灾难恢复能力。
联想服务器介绍1. 简介联想是一家知名的电子设备制造商,不仅在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也在企业级服务器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联想的服务器产品以稳定性、可靠性和性能强大而闻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企业和机构。
2. 联想服务器系列联想的服务器产品涵盖了从高密度服务器到高端主机的各个级别,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企业用户。
下面将介绍联想主要的服务器系列:2.1 ThinkSystem 系列ThinkSystem 系列是联想的高端服务器产品线,该系列服务器采用了最新的处理器技术和创新的设计理念,旨在为企业用户提供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
ThinkSystem 系列服务器适用于数据中心、云计算和虚拟化环境,并具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1.1 ThinkSystem SR650ThinkSystem SR650 是联想的一款高性能双路服务器,适用于中型和大型企业的关键应用和业务。
该服务器搭载了英特尔®至强®处理器,支持高达3TB的内存容量和多种存储选项。
同时,SR650 还具备灵活的扩展性和可管理性,方便企业进行未来的升级和扩展。
2.1.2 ThinkSystem SR950ThinkSystem SR950 是联想的一款高端主机,适用于大规模的数据库、大数据分析和企业级应用。
这款服务器搭载了最新的英特尔®至强®处理器,支持高达12TB的内存容量和灵活的存储选项。
SR950 还具备出色的可用性和容错性,可以满足最苛刻的商业需求。
2.2 ThinkAgile 系列ThinkAgile 系列是联想的超融合基础设施(HCI)解决方案,将计算、存储和网络整合在一个简化的平台上。
该系列旨在帮助企业用户快速搭建和部署私有云和混合云环境,从而实现敏捷的应用交付和灵活的资源管理。
2.2.1 ThinkAgile HXThinkAgile HX 是联想的超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采用了Nutanix 的企业级软件以及联想的硬件技术。
基于VMWare虚拟化vSAN技术构建双活数据中心VSAN延伸集群的出现,不仅使VMware有了自己的存储双活技术,从成本角度来看,更使存储双活这项技术,从“天上”来到了“民间”。
通过VSAN延伸集群加上VMware已有的SRM和VR技术,一个全新的、高效低成本的两地三中心方案应运而生。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硬件厂商的双活方案通常指的是分布式存储双活,如EMC vPlex, HDS VSP, IBM PowerHA HyperSwap, GPFSA-A, SVC等。
本质上讲,都是基于某种存储虚拟化技术或者存储同步复制技术。
对OS而言,双活的存储要么提供block设备,要么提供共享文件系统。
目前业内具有双活能力的存储常是高端存储,正是因为高端,因此其成本相对较高,所以通常只运行一些关键业务,如Oracle RAC。
在6.1版本中,VSAN也可以提供双活功能(VSAN延伸集群)。
相对于传统双活方案,VSAN延伸集群具有一定优势。
具体如下:(1)还是那句话,VSAN继承了VMware的基因,即与vCenter集成,操作简单:点击下鼠标就能完成。
3VSAN 虽然不是开源软件,但是十分开放。
VSAN对服务器硬件兼容性列表很长(VSAN Ready Node),生态圈很好。
(2)我们知道,VSAN属于基于策略驱动的分布式存储,集成在vSphere Kernel中,运行在X86上。
在此基础上,利用服务器本地盘,实现的VSAN延伸集群,属于低成本双活解决方案。
同时VSAN提供双活的保护级别,是VMDK级别的,其颗粒度更高(传统存储双活方案基于LUN)(3)VSAN虽然不是开源软件,但是十分开放。
VSAN对服务器硬件兼容性列表很长(VSAN Ready Node),生态圈很好。
下面我们谈谈VSAN延伸集群的技术细节。
整体架构从整体架构来看,VSAN延伸集群也是一个VSAN集群,只是它的ESXi主机分布到两个数据站点上:SiteA和SiteB。
vsan实施方案VSAN实施方案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存储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量的增加,传统的存储方案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VSAN(虚拟化存储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存储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更灵活、更可靠的存储环境。
本文将介绍VSAN的实施方案,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首先,VSAN的实施需要仔细规划和设计。
在进行实施之前,企业需要对自身的存储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包括数据量、数据类型、性能要求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考虑现有的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以确保VSAN的实施能够顺利进行。
在规划和设计阶段,企业可以借助专业的咨询公司或技术团队,进行详细的需求调研和系统设计,以确保VSAN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其次,VSAN的实施需要注意硬件设施的选择和部署。
VSAN依赖于虚拟化平台和物理硬件设施,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选择适合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并进行合理的部署和配置。
在硬件选择方面,企业可以考虑与厂商合作,选择经过认证的硬件设备,以确保其兼容性和稳定性。
在部署和配置方面,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存储性能和可靠性。
此外,VSAN的实施还需要注意数据迁移和备份。
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对现有的数据进行迁移和整合,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应对意外情况和灾难事件。
在数据迁移和备份方面,企业可以借助专业的数据迁移工具和备份软件,进行高效、安全的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最后,VSAN的实施还需要进行性能和可靠性的测试。
在实施完成后,企业需要对VSAN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以确保其能够满足实际的业务需求。
在测试过程中,企业可以借助专业的测试工具和技术团队,进行全面的性能评估和可靠性验证,以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通过测试,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VSAN的性能特点和稳定性水平,为后续的运维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目录1概述 (3)1.1背景信息 (3)1.1现状分析 (3)2服务器虚拟化 (5)2.1计算功能特性 (5)2.1.1虚拟机计算性能 (6)2.1.2虚拟机性能 (12)2.1.3虚拟机迁移 (13)2.1.4分布式资源调度DRS (16)2.1.5分布式电源管理DPM (17)2.1.6NVIDIA GRID vGPU (17)2.2网络和安全功能特性 (18)2.2.1vSphere标准交换机(VSS) (20)2.2.2vSphere 分布式交换机(VDS) (20)2.2.3网络 I/O 控制 (NIOC) (23)2.3存储功能特性 (24)2.3.1虚拟化环境的存储 (25)2.3.2vSphere存储体系结构 (27)2.3.3 Storage DRS (28)2.3.4基于存储策略的管理 (29)2.3.5Storage vMotion (31)2.3.6存储 I/O 控制 (34)2.3.7 Virtual Machine File System (VMFS) (36)2.3.8 Storage Thin Provisioning (38)2.3.9 vSphere Flash Read Cache (40)2.4可用性功能 (43)2.4.1VMware High Availability (44)2.4.2VMware Fault Tolerance (46)2.4.3VMware Data Protection (47)2.4.4vSphere Replication (49)3虚拟化运维管理 (54)3.1基本功能 (55)3.2典型应用场景 (59)3.2.1性能监控与故障修复 (59)3.2.2容量优化 (64)4自动化服务 (67)4.1服务调配 (67)4.1.1功能特性 (72)4.1.2功能特性 (73)4.2云服务门户 (86)4.2.1云门户业务流程 (87)5软件定义的存储解决方案 (90)5.1VMware软件定义的存储方案概况 (91)6灾难恢复解决方案 (93)6.1vCenter Site Recovery Manager (93)6.1.1 概述936.1.2 Site Recovery Manager的主要功能特性 (95)6.1.3 SRM支持灵活的拓扑 (97)6.1.4超越灾难恢复:灾难规避和计划内迁移 (97)6.1.5 VMware Site Recovery 的工作方式 (98)6.1.6 灾难恢复自动化和利用软件定义的存储 (98)7基于VSAN的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101)7.1方案概括 (101)7.2应用于业务应用 (102)7.3应用于虚拟桌面 (103)7.3应用于测试和开发 (104)7.4应用于灾备 (106)8方案所需相关软件及说明 (109)9方案优势总结 (110)1.1 背景信息不断增长的业务对IT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数据中心需要更为快速的提供所需要的能力。
如果不断购买新的服务器,又会增加采购成本和运作成本,而且还会带来更多供电和冷却的开支,同时,目前的服务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服务器工作负载只利用了5%,这导致了大量的硬件、空间以及电力的浪费。
同时由于应用程序兼容性的问题,IT人员只能通过在不同场所的不同服务器中分别运行应用的方式,将应用程序隔离起来,而这又会导致服务器数量的增长。
购置新的服务器是一项漫长的过程,这使得IT部门更加难以应对业务快速成长和不断变动的需求。
例如,对于新业务系统平台的供应和拆除需求,往往就需要消耗大量宝贵的资源和时间。
从IT管理员的角度来看,推动虚拟化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基础架构设施的迅猛增长,而硬件部署模式又进一步加剧了基础架构的复杂程度。
应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就变得更加难以管理、更新和维护。
用户希望能采用各种桌面设备、笔记本电脑、家用PC和移动设备来进行工作。
服务器价格急剧下降,服务器散乱现象仍然存在。
随着图形和多媒体的发展,数据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文件的平均大小也在不断上升,要求不间断的在线存储。
纵观整个数据中心,技术不断增多,分布也越来越广,另外,业界和法律法规也在不断要求企业加强IT管理控制。
然而,一直以来我们都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看作是硬件。
现在是不是需要重新考虑这个问题了呢?虚拟化使思考 IT 基础架构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硬件定义到软件定义。
所需的资源需要实现动态化和自动化:要以一种便于使用的服务来提供,而不是以传统 IT 项目来提供。
这种转变正在计算领域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势头顺利推进。
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来替代服务器硬件可被看做是这一转型的第一步。
这种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更加强大和灵活的方式来利用和优化数据中心中的资源。
从安全监督来看,虚拟化技术提升了X86服务器的可靠性、可用性,从基础架构层面获得了原先单机系统无法想象的功能,大大提高了业务连续性的级别,降低了故障率、减少了系统宕机的时间。
从服务器的角度来看,虚拟化技术让每台设备都能托管多套操作系统,最大化了利用率,降低了服务器数量。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虚拟化技术将应用计算从用户设备中分离出来,并在数据中心对应用及相关数据进行整合,通过集中化技术改善了管理和系统的安全性。
从存储的角度来看,软件定义的存储通过主机上与底层硬件集成并对其进行抽象化处理的软件层实,现存储服务和服务级别协议的自动化,可以动态满足虚拟机存储要求,可以随时适应工作负载而无需重新调整 LUN 或卷。
1.1 现状分析多数企业当前基于传统硬件架构的数据中心有如下不足:◆服务器的利用率低。
现在机房内运行的大部分机器的利用率都非常低,由于一台服务器只能有一个操作系统,受系统和软件开发平台的限制,CPU、内存、硬盘空间的资源利用率都很低,大量的系统资源被闲置。
◆可管理性差。
首先是可用性低,几乎每个应用服务器都是单机,如果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相对应的业务也将中断。
其次是当硬件需要维护、升级或出现硬件故障时,上层业务系统均会出现较长时间的中断,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其中包括一些重要业务系统,一旦中断服务影响很大,未来数据中心搬迁时会更加麻烦。
◆服务器和存储购置成本高,维护成本递增,也不得不考虑。
随着应用的不断增加,服务器数量也跟着增加,每年要支出高额购置费用不说,还有部分服务器已经过保修期,部件逐渐进入老化期,维护、维修预算费用也逐年增加。
◆对业务需求无法做到及时响应,灵活性差。
当有新的应用需要部署时,需要重新部署服务器,存储系统,并需要对网络系统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IT应用的需求。
虽然服务器虚拟化可以解决现有数据中心的诸多问题,但随着虚拟化的引入,现有的传统运维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虚拟化环境对运维管理的需求,现有的这些运维方法在新的虚拟化环境下也存在诸多的挑战。
同时,为虚拟化平台提供数据空间的存储大多采用传统的SAN集中存储,随着业务规模和种类不断扩大,运维人员逐渐感受到服务器虚拟化带来的便利和高效,但僵化的传统外置磁盘阵列逐渐成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瓶颈,无法做到像虚拟服务器那样快速高效分配存储资源。
整个数据中心运维的敏捷性、灵活性都因此受限。
而且,如果采用传统外置磁盘阵列,需要按照最高SLA(服务等级协议)进行配置,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并造成严重浪费。
此外,集中存储还存在扩展性问题,存储的容量无法随服务器计算能力的扩展实现存储容量的水平扩展。
VMware的服务器虚拟化与运维管理(vSphere with Operations Management,vSOM)和软件定义的存储(Virtual SAN)不仅可以帮助客户很好地完成服务器虚拟化的目标,同时还可以解决虚拟化环境下运维管理的问题,提供整个虚拟化环境的可见性,最大限度提高容量利用率和运营性能,后期再结合软件定义的网络方案,帮助陶院逐步完全过渡到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oftware Defined Data Center, SDDC)。
VMware的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vSphere是业界领先的用于构建云计算基础架构的计算虚拟化平台。
它使得 IT 能以最低的TCO(总体拥有成本)满足要求最严格的关键业务应用的SLA。
vSphere通过在计算、存储、网络、可用性、安全和自动化等方面提供的一整套应用和基础架构服务实现了一个完整、高效,安全的虚拟化平台。
vSphere所提供的服务如下图所示。
图:VMware vSphere虚拟化平台vSphere具有如下的优势。
◆通过提高利用率和实现自动化获得高效率:可实现 15:1 或更高的整合率,将硬件利用率从 5%~15% 提高到 80% 甚至更高,而且无需牺牲性能。
◆大幅降低IT成本:可使资金开销最多减少70%,并使运营开销最多减少 30%,从而为 vSphere 上运行的每个应用降低20%~30%的IT基础架构成本。
◆兼具敏捷性和可控性:能够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而又不牺牲安全性或控制力,并且为vSphere上运行的所有关键业务应用提供零接触式基础架构,并内置可用性、可扩展性和性能保证。
◆可自由选择:借助基于标准的通用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有IT资产及新一代IT服务,而通过开放式API,可借助来自全球领先技术提供商体系的解决方案使vSphere提供更强大的功能。
2.1计算功能特性2.1.1虚拟机计算性能2.1.1.1CPU虚拟化VMware通过CPU虚拟化技术解决了如何在一个操作系统实例中运行多个应用的难题。
实现这一任务的困难之处在于每一个应用都与操作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依赖关系。
一个应用通常只能运行于特定版本的操作系统和中间件之上。
这就是Windows用户常常提到的“DLL地狱”。
因此,大多数用户只能在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实例上运行一种应用,操作系统实例独占一台物理服务器。
这种状况会导致物理服务器的CPU资源被极大地浪费。
能够使多个操作系统实例同时运行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之上,是VMware所提供的CPU虚拟化技术的价值所在。
通过整合服务器充分利用CPU资源,可以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收益。
服务器整合的益处能够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工作负载并不需要知晓它们正在共享CPU,虚拟化层必须具备这种能力。
这是CPU虚拟化与其它虚拟化形式所不同的地方。
具体实现方式是为每个虚拟机提供一个或者多个虚拟CPU(vCPU)。
多个vCPU分时复用物理CPU。
VMM必须为多个vCPU合理分配时间片并维护所有vCPU的状态,当一个虚拟机vCPU的时间片用完需要切换时,要保存当前vCPU的状态,将被调度的vCPU的状态载入物理CPU。
VMkernel在调度vCPU的时候采用“插槽-核心-线程”的拓扑逻辑。
“插槽”指处理器单个封装件,该封装件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内核且每个内核具有一个或多个逻辑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