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地理人文有四个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8
我的家——汕头外语系06(1)班林佳钿 13号我的家--汕头。
汕头是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频临南海,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
汕头有几个众所周知的特点。
一、自然条件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
二、是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交往密切,1981年,汕头设立经济特区,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三、汕头对外商贸历史悠久,经济外向度高。
潮商目前已车归纳为一支具有世界性的商业群落,经济实力雄厚,影响力巨大。
四、汕头人多地少,文化传统独特。
以潮汕历史文化为独立研究对象的“潮学”研究广泛深入开展,影响深远。
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市先后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准哦难过投资环境百佳城市”行列。
汕头于1861年正式开埠。
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有“百载商埠”之称,商贸历来比较发达,曾出现“商贾云集,楼船万国”的繁荣景象。
在90年代初,也即是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记得汕头的晚上街上总是很多人,而且平时不用读书,爸爸妈妈就会带我去公园玩,那时候的公园里面还有很多外来的马戏团表演,还有那些假骆驼和衣服给我们照相。
那时候的汕头,确实很繁荣,当你走出门口的时候,城市在灯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金碧辉煌。
当时汕头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但是这十几年来的发展,并不如人意,几乎是负发展的局面,没有一个在这座城市的人会高兴起来,没有一个人会不消沉。
企业搬走了,外资撤走了,民工流走了……读中学的时候,曾经记得一个老师和我们说:现在的汕头人出去做生意都不敢说自己是汕头人,因为害怕别人不相信我们。
听到老师那样说的时候,我很心痛。
我,痛恨那些破坏汕头人诚信的汕头人。
他们让汕头给别人架起了“不守信”三个字。
现在,汕头在改变,汕头从小商家到大企业都举起“诚信”二字进行商贸,为的就是外界的人能对汕头改观,不要因为以前的事情扣死所有的汕头人。
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特征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方。
它以其独特的人文历史特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特征,并探讨其对当地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潮汕地区地处海滨,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潮汕地区的经济以渔业为主导,并且与海洋有着密切的联系。
潮汕地区的人们几乎每个家庭都与渔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海洋文化在这里被广泛传承。
渔民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对海洋的尊重和敬畏,构成了潮汕地区人文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海外华人的影响潮汕地区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海外交通枢纽之一,也是众多华人移民的故乡。
潮汕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受到海外华人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海外华人为潮汕地区带来了新的技术、商业模式和文化观念。
他们的回归和交流使得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更加多元化和丰富,促进了当地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进步。
三、饮食文化的特色潮汕地区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潮汕菜以清淡、鲜美、口感独特而著称。
潮汕地区的人们崇尚食物的原汁原味,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格局,提倡对食材的独特烹饪方式和刀工功夫的追求。
潮汕菜通过对食材和烹饪工艺的精细把握,将食物的鲜味最大化,充分展示出潮汕地区人文历史中对细节和精致的追求。
四、南音文化的传承潮汕地区是中国南音的发源地之一,南音以其独特的音调和表演方式而享有盛誉。
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南音承载了潮汕人民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体验。
南音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让潮汕地区的人们享受到了美妙的音乐,也促进了潮汕地区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
南音文化作为潮汕地区人文历史的一部分,将被世代传承下去。
五、宗族文化的重要性在潮汕地区,宗族文化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以宗族为单位的社会关系在潮汕地区有着特殊的意义。
宗族文化强调家族的凝聚力和共同利益,并倡导着对尊老、爱幼以及亲情的追求。
潮汕地区的人们通过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得潮汕社会更加稳固和谐,也为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培育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潮汕知识点总结一、潮汕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东临南海,西靠粤东山地,北邻韩江流域,南界港澳,地处亚热带季风影响区,属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湿冷多雨。
潮汕地区地势东高西低,河网密布,属珠江三角洲平原地貌,有利于农业和渔业的发展。
潮汕地区的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各种鱼类、贝类、虾类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二、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潮汕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代潮汕地区为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汇地带,因此在语言、宗教、建筑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1. 语言文化潮汕地区的主要民族是汉族,但他们有着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方言——潮汕话。
潮汕话是一种独特的汉语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达方式,是潮汕地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潮汕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与普通话有着很大的差异,是一个典型的闽南语方言。
2. 建筑文化潮汕地区的建筑风格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潮汕建筑主要以木材、砖瓦和石料为主要材料,建筑结构简单而稳固,外观精美而典雅,被誉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
在潮汕地区,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它们不仅是古代建筑工艺的杰作,也是潮汕地区古代社会生活的见证。
3. 传统节日与习俗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潮汕地区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放烟花等。
而端午节,潮汕地区的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传统习俗,以纪念屈原的节日。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潮汕地区的人们也会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
三、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潮汕地区以其丰富的海产品和独特的烹饪技巧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餐饮之乡”。
潮汕菜以鲜、嫩、爽、鲜、咸、甜味道为主,注重原汁原味,尽量保持原料的新鲜。
潮汕菜有着丰富的菜品,如鱼生、潮汕牛肉火锅、海鲜、猪脚冻、客家菜、鲤鱼粥等等。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汕头市简介篇一:汕头市简介汕头简介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称,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是沿海开放城市和著名侨乡。
中文名称:汕头外文名称:Shantou、Swatow、スワトウ别名:鮀城行政区类别:地级市、经济特区所属地区:中国华南广东省下辖地区:金平、澄海、潮阳、潮南、南澳等政府驻地:汕头市金平区跃进路28号电话区号:(+86)0754邮政区码:515000地理位臵:广东省东南部、粤东中心面积:2064平方公里人口:201X年总人口506.57万人方言:潮汕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机场:揭阳潮汕机场、汕头外砂机场火车站:汕头火车站车牌代码:粤D市花:金凤花著名高校:汕头大学城市地标:汕头海湾大桥、汕头礐石大桥等汕头拥有亚洲第二大的南澳风电站,国家级电动汽车试验基地,中国扬琴研发中心南方基地,中国游泳队南方训练基地,国际海缆登陆站。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经济特区,较大的市地理位臵汕头市,别名“鮀城“,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三角、珠三角和海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
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台湾高雄均不足200海里,位于东经116°14′至117°19′,北纬23°02′至23°38′之间,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饶平,北邻潮州潮安,西邻揭阳、普宁,西南接揭阳惠来,东南濒临南海。
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
地理人文特点一是濒临南海,自然条件优越。
导游词汕头汕头概貌汕头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著名的侨乡这里气候温和湿润,空气质量优良,物产丰富,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汕头位于广东省东部,濒临南海西南往广州、深圳,东北往福建省,都有高速公路相通;西北部有铁路通往江西省、湖南省;汕头空港和香港、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国内40多个城市通航;汕头与香港的海上距离仅195海里,与台湾相距仅214海里,交通非常便利汕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部是桑浦山,西南为大南山韩江、榕江和练江中下游流经市境,从汕头港汇入南海三江汇合所处的汕头港,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内海全市海岸线长289公里,有大小岛屿40个,其中的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汕头自然条件优越,北回归线从市区北部穿过,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长冬短,也可以说无冬季,四季的区分不明显每年的5月到10月为夏季,夏季最高温度为33-35℃,但高温天气持续时间很短,往往是两三天高温,就有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降雨,天气又凉爽起来11月至次年2月进入冬季虽说是冬季,最低气温也在0℃以上,且经常保持在10-15℃之间可谓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加上刻苦耐劳、心灵手巧的人口素质,使汕头成为全国著名的农作物高产区,海洋捕捞业和水产业也十分发达“巧媳妇不难为靓米之炊”,汕头的饮食享誉海内外,潮菜、工夫茶和小吃的技法匠心独运,味道独特,又符合当今世界健康养生的时尚汕头被誉为“美食之乡”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汕头素有“海滨邹鲁”之美称潮汕文化源远流长,潮人风情独具韵味唐代开始,汕头所处的粤东沿海地区便是封建朝廷政治的流放地被贬的朝廷命官来潮任职,带来了当时先进的中原文化理念,以至兴学重教蔚然成风,潮汕地区人才辈出南宋时期达到高峰,儒学教育普及面之广,是广东其他各州郡难以比拟的因此,北宋时,从京城贬到潮州当通判的陈尧佐就赞潮汕为“海滨邹鲁”从潮汕稍有点文化的人普遍喜弄琴、棋、书、画的现象,也不难看出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痕迹近代,大量潮人乘红头船移民海外,汕头成为著名的侨乡,本土与海外的交流渐渐多起来加上汕头开埠,西方文化进入汕头,中西文化交融,形成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并存,既传统又开放的独特的地方文化比如,宁多勿缺的诸神崇拜,形式独特的闹元宵活动:赛大猪、赛大鹅、拖神、抢龙头等等,无不散发着浓浓的海洋文化气息而细腻如潮剧、潮州音乐、民间工艺;粗犷如潮州大锣鼓、英歌舞、布马舞以及独特的潮汕方言,又分明烙上中原古文化深深的烙印一个地方的名字,大都反映了这一方水土的地理或者历史渊源,汕头也不例外“汕”字在现代,汉语意义比较单一在古汉语,意指一种捕鱼的工具而当地人则认为“汕”字是指海沙堆积而成的沙脊,那么,“汕头”也就是沙脊的顶部汕头市还有一个别称,叫做“鮀岛”,这个“鮀”字也非常生僻,它是这里盛产的一种浅海鱼的古代名称看来,说“汕头”也好,道“鮀岛”也罢,都离不开海,都道出汕头的来历,她是建立在海滩上的一个年轻城市,更是潮汕历史向现代发展的里程碑式的城市早在1858年,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评价中国沿海口岸时就指出,汕头口岸是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汕头列为对外通商口岸1861年,汕头市正式开埠,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先后有英、美、日、德、法、荷、挪、丹等八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汕头港最繁荣的时期当时,汕头港的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广州大量货汕头中山公园导游词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我们中旅组织的这次汕头中山公园之旅我是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娜很荣幸为你们服务,我主要负责照顾大家今天的食、行、游、购,并为解决旅途中遇到的麻烦.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维护各位团友的利益,务求使大家在这一次的旅途中过得轻松愉快.同时我也非常需要各位团友的合作和支持.所以希望在今天的行程中我们能够相处愉快,同时也祝愿大家旅游愉快,玩得开心!今天我们前往的中山公园是汕头市新八景之一建于1926年,总面积公顷,其中玉鉴湖面积公顷,约占中山公园的三分之一,是汕头市现存建园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中山公园四周江水环绕,风光绮丽,精致雅观,被誉为汕头的“市肺”整个园区被韩江支流月眉河所环绕,使它成为一个小岛公园从不同的方向有中山桥、月眉河和迎春桥三座短桥与市区的道路连接起来,进出十分方便园内碧波桥、展虹桥等7座造型各异的小拱桥夸水连丘,与浩然亭、绳芝亭等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园区四季常绿,绿荫密盖,树影婆娑,是一个集合中国古代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名园,明闻海内外园内的假山、牌坊、九曲桥被誉为园中“三绝”中山公园景观不断地建设完善,现在建成了孙中山先生铜像、动物园、游乐园游艇场、钓鱼场、馆花宫等待会儿我们会一一游览观赏牌坊后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全身塑像,你们看,孙中山先生步伐坚定,目光炯炯,好像在激励我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南澳岛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很高兴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认识各位,我是大家本次旅程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陈或陈导,欢迎大家来到汕头南澳岛旅游南澳岛,广东唯一的海岛县,位于汕头东面广东与福建交界的海域,地处粤东海面位于高雄——厦门——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点,由大小23个海岛组成,人称“潮汕屏障,闽粤咽喉”2004年12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南澳岛为国家4A级旅游区,现在南澳岛成了大公园,里面有华能电厂、海岛总兵府、青澳湾、宋井等知名景点今天,小陈我就带大家好好地畅游一番,感受一下这海滨城市的气息好啦,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今天的第一站——牵莱园为什么叫“牵莱园”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我们现在所在之处为南澳长山尾,大家有没有看到对面有一座岛啊,那就是莱芜岛啦,“牵莱芜,接山尾,南澳成商埠”,这是流传于南澳的一句俗话,意思是只要南澳岛的长山尾能与对面的莱芜岛连接起来,南澳就成了经济活跃的商埠了,这也是南澳人民一个美好的夙望啊来到牵莱园不能错过的景点就是长山尾古炮台啦,长山尾炮台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长60米,宽20米,厚2米,最高处6米,包括上下两座炮台由于年久失修,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保存完整的上炮台历史上这座炮台对加强南澳西半岛的防守起了很大的作用长山尾炮台与澄海的大莱芜炮台是一对“姐妹炮台”,两者相对,共同守卫长山尾洋的安全现在,我们到达的景点是宋井风景区宋井位于南澳岛云澳镇澳前村东南海滩,蜚声中外,到南澳旅游,这里是必到之处相传南宋景炎元年,赵昰在福州称帝,由于元兵进逼,与弟赵昺退至南澳,为了解决生活用水,于是在海滩上挖了此井,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宋井啦井长90厘米,宽80厘米,深米余,宋井之奇,在于700多年来,时隐时现古井虽离波浪滔滔的大海仅10多米,常被海潮掩没,但是潮退之后井水不带咸味,而且长年清泉不绝,水质清纯甘甜,久藏而不变质,故被称为“神奇宋井”离开宋井旅游区,我们现在进入的是著名的青澳湾省级旅游度假区青澳湾位于南澳岛的最东端,这里也是岛上每天最早看到太阳升起的地方素有“泳者天池”和“东方夏威夷”之美称的青澳湾拥有国内自然资源组合最优良的海岛沙滩,滩平阔,沙细白,水清碧,无淤泥,无污染,无骇浪,这里是粤东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青澳湾,湾口朝东南,湾腹很深,湾弧达公里,沙滩长达公里,沙带宽近百米沙滩向海延伸坡度平缓,数十米内海水仅米余深,是海浴的理想场所,是广东省仅有的两个A级海滨浴场之一在这里,晨观日出,月夜听潮,别有一番情趣现在,我们到达的景点是亚洲最大的海岛风电场游览区南澳由于地汕头中信度假村导游词讲解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站在龙虎滩的沙滩上,脚下是又细又软却又十分结实的铁板沙,眼前是白浪滔滔、碧海无边的南海,此情此景可以说跟一首台湾校园歌曲所唱的海湾风光十分吻合,大家能不能想起这首歌呢?是的,这里的一切多象《外婆的澎湖湾》:“晚风吹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逐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阳光、沙滩、海浪,还有一位老船长”不知道我们的游客中有哪位当过船长?如果有的话,歌里唱的一切这里都全了大家看着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岸边防风林一派郁郁葱葱,远处碧波万倾、水天一色,巨轮从海上驶过,海鸥在展翅飞翔,置身这样的美景当中,各位一定有点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所说的,”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看到在海水中游泳和嬉戏的人们,大家一定很想下水吧,不过请且少待片刻,我还要请大家猜猜,这里为什么叫龙虎滩?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请大家往北看,那边是广澳深水港,请注意那一带海岸,其中有一段很像一只卧着的老虎,右边是潮阳海门风景区龙头山中国人常常把一些风水宝地称为“藏龙卧虎”之地,既有卧虎显形又有藏龙潜在,这一带称为龙虎滩也就十分自然了当然,这只是对龙虎滩这个名称的一种解释,是否有道理,就请各位评判了好了,现在大家随我沿着海边走,大家可以看到左边是今年中信度假村新建成的海水泳池,它也是全汕头唯一一个海水泳池大家不要小看这个海水泳池,由于这个海水泳池近临海面,再加上建筑独特,让南澳岛旅游区讲解线索:—【牵莱园】—【南澳城】—【宋井】—【青澳岛旅游度假区】—【藏宝地金银岛】—【总兵府】—【风力发电场】各位游客,今天我们游览的是汕头南澳岛旅游区当您下了渡轮,踏上长山尾码头时,您就已经进入南澳岛旅游区了现在看全岛导游全景区图,南澳岛的形状就像倒立的大葫芦浮在大海中,我们就在葫芦的嘴巴也就是码头这个位置2004年12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南澳岛为国家4A级旅游区,现在的南澳岛成了大公园,里面有亚洲海岛最大的风力发电场、全国第一海岛森林公园、全国唯一海岛总兵府、国内自然资源组合最优良的海岛沙滩青澳湾,还有神奇的古宋井以及太子楼、金银岛两处藏宝地等知名的景点,今天就沿着环岛公路开始我们的旅程我们现在正行驶在环岛沿海观景带的第一段——长山尾段,第一个看到的景点是牵莱园顾名思义,“牵”就是牵手、连接的意思,“莱”是对面莱芜岛的简称这个景点的名字源自南澳岛民间世代相传的口语,就是“牵莱芜贴山尾,南澳成商埠”的故事意思是只要南澳的长山尾能与对面的莱芜岛联接起来,南澳就成了经济活跃的商埠了这个故事寄托着海岛人民渴望发展的强烈愿望现在,南澳大桥正在加紧筹建中,海岛人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以后桥同科,各位游客上岛旅游也方便多了那么,牵莱园里有舍呢么景点呢?主要是一处历史景点长山尾古炮台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包括上下两座炮台,与莱芜古炮台相呼应,形成火力交叉扼住莱长海峡据英国大英博物馆馆藏文献记载,英国商船第一宗鸦片贸易的交易地点就在长山尾海域后因水师防守严密,才逐步向其他海域转移现在,我们还可以见到保存完整的上炮台,感受它当年保护祖国海疆的神威过了第一个景点,接下来我们将参观宋井旅游区,途中会经过南澳县城,南澳“南”是指方位,“澳”是指水深可泊船之地南澳岛作为一个大景区,它的总面积有平方公里,有60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丰富的旅游资源“海、山、史、庙”立体交叉的特色大海是南澳岛的灵魂,日、月、山、林都因海而增色,因还而动人大海给南澳岛绵长的海岸线,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岛上最吸引人的旅游区是海滨天然游泳场了,那绵长的沙滩给人以休闲、舒适、现在到达的景点是宋井风景区神奇宋井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云澳镇澳前村东南面海滩南宋景炎元年,赵昰在福州称帝,由于元兵进逼,与弟赵昺退至南澳,为了解决生活用水,在海滩上挖了此井井长90厘米,宽80厘米,深米余,条石叠砌结构,其水质甘甜,久存不败但在周边任何地方挖出来的水都是闲的,唯独此井的水清纯甘甜,堪称神奇小皇帝还留下另外一个故事,他在岛上的时候不单饮水难以解决,食物也相当缺乏,可谓饥肠辘辘相传岛上农妇见皇帝还是个小孩,可怜兮兮,动了恻隐之心,就摘了些野菜叶子,用开水焯过,除涩味,少帝此时已饥不择食,见汤肴碧绿清香,食得津津有味吃毕一问道:这为何菜?农妇说,不知道叫什么名称,只愿能解皇上之困,以保大宋江山小皇帝一听,万分感动,金口一开,封为“护国菜”此菜渐渐传开,渐而成为潮汕名菜据考证,当年小皇帝吃的就是番薯叶,所吃“护国菜”要以番薯叶为原料才正宗不过最诱人的故事还是太子楼藏宝了相传,南宋小皇帝当年在南澳岛留下一笔巨额财富,藏宝之地就是太子楼遗址据说,只要能破译遗址巨石上的怪文字,就能得到这笔财宝了由于这个故事太诱人了,一直以来吸引了大量的寻宝人前不久,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也前来寻宝,拍摄了专题片《南澳岛寻宝》各位游客,离开宋井旅游区,我们将要到达的是著名的青澳湾省级旅游度假区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葫芦脖子的另一侧,我们右手边的海湾就是南面海湾,从这里出去6海里就是西太平洋航道,每天都有几千吨到几万吨商船在这穿梭经过,是海运的黄金水道,也是南海的主要渔场之一,外面隐约可见的几个岛屿就叫勒门列岛也叫四屿,其中的岛屿是联合国国际候鸟保护区,每年有上百万只候鸟在这里经过并繁殖六至九月的晴朗的夜晚,在前面十几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几千盏渔火随波逐流,流动捕鱼,这场面就是写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张继看了也要扼腕叹息在太阳刚要沉入海里的时候,海面像铺上了红绸,千艘渔船或出渔场,或进渔港,好一派渔舟唱晚响遍南海之滨的场面,各位游客你们可自己品味现在,我们进入了省级旅游度假区——青澳岛青澳岛是南澳岛的最东端,也是岛上每天最早看见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是国内自然资源组合最优良的海岛游览青澳湾后,我们接着会参观南澳岛另外一处宝藏地“金银岛”沿着山峦叠嶂的环岛公路继续向西行,现在已经到达金银岛,请大家下车映入我们的眼帘的是一个小巧玲珑的搬到,这就是充满神奇历史传说的金银岛,也是央视拍摄南澳岛寻宝专题片的拍摄地之一相传明朝东南沿海的大海盗吴平将其略搜来的金银珠宝藏于此岛,戚继光剿吴平的时候,亦商亦盗的吴平将平时劫掠过来的金银分装成十八坛,并留下谜语:“水涨淹不着,水涸淹三尺,箭三支,银三碟,金十八坛”破译谜语,就能找到宝藏那位游客如果能够解读、揭开其中的奥妙,就能找到金银财宝了各位游客,我们已经到达的景点是总兵府现在我们参观明清两代南澳总兵府,也叫总镇府“镇”是古代军事建制南澳岛素有“闽粤咽喉,潮汕屏障”之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万历三年朝廷派总兵专驻南澳,兼领漳潮两府兵事,管辖福建南路,广东东路等地的海防南澳总兵不受两省总兵的节制,两制两省之水师,分别有南澳镇的左营和右营管辖,这是总兵府的由来明、清两朝共有170多任总兵赴任镇守总兵府始建于1576年,由第二任总兵晏继芳建的,1918年大地震时夷为平地南澳县积极筹资,按照原貌修复总兵府,现在已完成主座的建设2000年汪道涵先生上岛考察时知道了我们修复总兵府的计划,欣然题字“闽粤南澳总兵镇府”现在请游客们参观主座和史料陈列馆现在我们到达的景点是亚洲最大的海岛风电场游览区风能发电,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风力资源转化为电力的发电工程南澳由于地处台湾海峡喇叭口,每年东南亚季风和东北季风经过台湾海峡后压缩加速,因而南澳岛上风况世界上最佳沿着盘山公路行驶,隐约看到了大风车雄姿大家远看感觉很渺小,走进眼前才会真正体验到它的壮观,每台风车有26米高,其巨大的圆柱机架要五六个人才能围得拢南澳岛电力场建于1989年,现有的总装机台数132台,总装机容量超过5万千瓦,年发电量亿多千瓦时“洛阳亲友若时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圆满完成一天行程大家会不会感觉到疲顿?其实你们进入了一个“大氧吧”体验了100%负离子洗肺,微微的海风吹去你们旅途的疲劳,宽广的大海会使你的心情阔然开朗,豪放、质朴、勤劳、讲义气的海岛人,诚邀你们在这里多住几天,你会细细品味欣赏我们海岛“山、海、史、庙”立体交叉,天、山、海共色所构成的美丽画卷,在此我衷心的祝愿大家的生活充满阳光,今天的旅程到此结束。
潮汕的地理位置与特色
潮汕是中国的一个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带。
潮汕并非一个省、市或区的行政单位,而是指广东省的潮州市和汕头市两地区域的合称,即“潮”指潮州市,“汕”指汕头市。
潮汕的地理位置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毗邻南海,东临大海,地处粤东经济带。
潮汕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属于沿海平原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农业和渔业生产。
潮汕的人文特色
潮汕地区素有“中国侨乡”之称,历史上大量侨胞从潮汕地区远赴海外谋生,为当地带来了文化上的独特影响。
潮汕地区人口以客家族群居多,同时还有汕头潮州等地的当地莲花菜多居,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潮汕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也独具特色,如潮汕地区的陶艺、牙雕、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观赏价值。
当地的美食文化更是享誉海内外,潮汕功夫茶、潮汕牛肉丸、潮汕牛腩粉等美食都是不可错过的特色美食。
潮汕的经济发展
作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地区之一,潮汕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合作重要基地。
当地以制造业和轻工业为主导,电子、机械、玩具等产业发达,对外出口量居全国前列。
潮汕的“侨乡经济”也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活力,海外侨胞的资金和技术引进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侨乡经济特色。
结语
潮汕地区作为广东东部的重要区域,不仅独具地理优势,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经济特色。
潮汕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其人文传统的延续与创新,希望未来潮汕地区能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汕头地理位置为东经116°14'40''至117°19'35'',北纬23°02'33''至23°38'50''。
全市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8公里;其中汕头市区面积310平方公里。
紧靠香港、澳门、台湾,濒临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
汕头位于广东东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濒临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史称“粤东门户,华南要冲”,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也是全国著名侨乡。
全市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人口468万,辖金平、龙湖、澄海、濠江、潮阳、潮南六个区和南澳县。
市区扼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北回归线横贯全境,拥有弯曲绵长的海岸、起伏壮观的丘陵,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汕头。
汕头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
全市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总人口495万人;其中中心城区面积443平方公里,人口137万人。
现辖金平、龙湖、澄海、濠江、潮阳、潮南6个区和南澳县。
汕头自然条件优越。
位于北回归线与南海交汇处,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C,日照时间2000—3000小时,降雨量,湿度82%,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
全市海岸线289公里,天然良港众多。
汕头不仅是粤东的中心城市,也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也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
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台湾高雄均不足200海里。
汕头是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交往密切。
目前在海外的乡亲有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简介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历史悠久,文化独特。
本文将从古代起源、世代传承、人文风貌等方面,简要介绍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
一、古代起源潮汕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前后的秦朝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中,潮汕地区相继归属于诸多王朝,如东汉时期的东莞县,宋代的潮阳路等。
这些王朝的兴衰更迭,为潮汕地区的人文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世代传承潮汕地区的人文风貌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
其中,潮汕方言是地区的一大特色,受到了外来语言的影响,独具一格。
此外,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也非常有特色,如潮汕牛肉、手打鱼丸汤等,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而闻名于世。
在潮汕地区的传统音乐方面,潮剧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潮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戏剧性的剧情,吸引了无数观众。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众多的民间艺术形式,如木偶戏、皮影戏等,这些艺术形式通过世代传承,保留了潮汕独特的文化特色。
三、人文风貌潮汕地区的人文风貌多元而独特。
其中,宗族关系在潮汕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潮汕地区的人们非常重视家族、宗族的荣誉感和凝聚力,传统的宗族祭祀活动是人们亲近祖先、加强家族团结的重要途径。
同时,潮汕地区还崇尚孝道,尊敬长辈是地区人民的传统美德之一。
潮汕地区的建筑风格也有其独特之处。
潮汕传统建筑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尊重,建筑材料多采用木质或砖瓦,建筑形式多以庭院为中心,古朴而精致。
这种传统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迷人的人文景观。
四、当代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也在不断演变。
如今,潮汕地区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潮汕地区继承与传承传统文化这一重要使命并没有改变,人们依然保留着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并将其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总结起来,潮汕地区作为中国广东省的一个重要文化区域,在古代起源、世代传承、人文风貌等方面都具备了独特的特色。
导游词汕头介绍汕头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著名的侨乡。
这里气候温和湿润,空气质量优良,物产丰富,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
汕头位于广东省东部,濒临南海。
西南往广州、深圳,东北往福建省,都有高速公路相通;西北部有铁路通往江西省、湖南省;汕头空港和香港、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国内40多个城市通航;汕头与香港的海上距离仅195海里,与台湾相距仅214海里,交通非常便利。
汕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部是桑浦山,西南为大南山。
韩江、榕江和练江中下游流经市境,从汕头港汇入南海。
三江汇合所处的汕头港,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内海。
全市海岸线长289公里,有大小岛屿40个,其中的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
汕头自然条件优越,北回归线从市区北部穿过,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长冬短,也可以说无冬季,四季的区分不明显。
每年的5月到10月为夏季,夏季最高温度为33-35℃,但高温天气持续时间很短,往往是两三天高温,就有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降雨,天气又凉爽起来。
11月至次年2 月进入冬季。
虽说是冬季,最低气温也在0℃以上,且经常保持在10-15℃之间。
可谓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
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加上刻苦耐劳、心灵手巧的人口素质,使汕头成为全国著名的农作物高产区,海洋捕捞业和水产业也十分发达。
“巧媳妇不难为靓米之炊”,汕头的饮食享誉海内外,潮菜、工夫茶和小吃的技法匠心独运,味道独特,又符合当今世界健康养生的时尚。
汕头被誉为“美食之乡”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汕头素有“海滨邹鲁”之美称。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潮人风情独具韵味。
唐代开始,汕头所处的粤东沿海地区便是封建朝廷政治的流放地。
被贬的朝廷命官来潮任职,带来了当时先进的中原文化理念,以至兴学重教蔚然成风,潮汕地区人才辈出。
南宋时期达到高峰,儒学教育普及面之广,是广东其他各州郡难以比拟的。
因此,北宋时,从京城贬到潮州当通判的陈尧佐就赞潮汕为“海滨邹鲁”。
汕头地理人文有四个特点:一是濒临南海,自然条件优越。
全市海岸线289公里,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
北回归线横贯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二是华侨众多,与海外交往密切。
目前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独特的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潜力,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合作日趋活跃,先后与日本岸和田市、加拿大圣约翰市、韩国平泽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三是百载商埠,经济外向。
汕头于1861年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商贸历来比较发达。
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目前,汕头与16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248个港口及国内各大港口有货运往来,53家跨国公司、大财团、大商社在汕投资兴业。
四是人多地少,文化传统独特。
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80人,人均耕地面积0.16亩,是全国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地区之一,素以精耕细作闻名遐迩。
汕头文化底蕴深厚,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地方方言为潮汕话,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等享誉海内外。
汕头民众更以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而著称于世。
【地理位置】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北邻潮州市潮安县,西邻揭阳普宁市,西南接揭阳市惠来县,东南濒临南海。
全境位于东经116°14′40〃至117°19′35〃和北纬23°02′33〃至23°38′50〃之间,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
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华南之要冲,粤东之门户”的美称。
【地形地貌】汕头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
汕头市地处海滨冲积平原之上,处在粤东的莲花山脉到南海之间,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台地或阶地——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海岸前沿的砂陇和海蚀崖——岛屿。
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是桑浦山,西南有大南山。
东南部沿海沿出江口处为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和海蚀地貌以及港湾和岛屿的分布。
韩江、榕江、练江的中、下游流经市境,三江出口处成冲积平原,是粤东最大的平原。
汕头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县(市)均临海洋。
汕头海岸线曲折,岛屿多。
全市海岸线和岛岸线长达289.1公里,纳入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域工作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5倍之多。
全市有大小岛屿40个,其中南澳23个、潮阳1个、汕头12个、澄海2个、牛田洋2个。
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岛西部高峰海拔587米,是汕头的最高峰。
南澳岛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周围有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凤屿、虎屿等。
【地质资源】汕头市所属区域已找到矿产42种,共有矿产地180处。
从已有区域地质勘查成果来看,汕头市区域地质的显著特征是中生代侵入岩花岗岩类发育,第四纪海陆交互相及海相沉积发育,与之相关的矿产资源种类颇多,分布较广。
与内生成矿作用相关的钨锡多金属矿主要分布澄海、潮阳等地花岗岩类分布区,与外生成矿作用相关的石英砂、锆英石、钛铁矿等主要分布滨海地带。
区内的矿产以钨、稀土、玻璃用砂、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及矿泉水、地下热水等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其勘查开发前景甚好。
锡、金、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及高岭土、耐火粘土等具有找矿潜力。
广泛分布的花岗岩及石英砂、粘土是重要的建筑原料资源。
全市土地资源224438.7公顷。
全市可供开发的港口有103处,仅南澳岛可供开发的深水港就有7处,市区的珠池、马山、苏埃、广澳等4处港址可建1~10万吨级码头泊位69个。
有多处港湾和大片浅海滩涂,10米等深线内浅海滩涂面积74.3万亩,可利用面积46.8万亩,200米等深线内渔场面积5.3万平方公里,适宜海水养殖,滨海盛产海盐。
近海已知的鱼类有471种、虾蟹类17种、贝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海岸线走向自东北向西南,汕头属亚热带,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在东北信风带的南缘。
汕头市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端、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
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偏南风或东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
北回归线从汕头市区北域通过。
全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潮湿,阴雨日多;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无严寒,但有短期寒冷。
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份。
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
年平均气温21℃--22℃,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6℃--40℃,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
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汕头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
汕头市地处海滨冲积平原之上,处在粤东的莲花山脉到南海之间,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台地或阶地——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海岸前沿的砂陇和海蚀崖——岛屿。
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是桑浦山,西南有大南山。
东南部沿海沿出江口处为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和海蚀地貌以及港湾和岛屿的分布。
韩江、榕江、练江的中、下游流经市境,三江出口处成冲积平原,是粤东最大的平原。
汕头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区县均临海洋。
汕头海岸线曲折,岛屿多。
全市海岸线和岛岸线长达289.1公里,纳入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域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5倍之多。
全市有大小岛屿40个,其中南澳23个、潮阳1个、汕头12个、澄海2个、牛田洋2个。
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岛西部高峰海拔587米,是汕头的最高峰。
南澳岛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周围有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凤屿、虎屿等。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北邻潮州市潮安县,西邻揭阳普宁市,西南接揭阳市惠来县,东南濒临南海。
答案补充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汕头。
汕头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
全市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面积443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506.57万人,市区人口499.30万人,人口145万人。
现辖金平、龙湖、澄海、濠江、潮阳、潮南6个区和南澳县。
汕头自然条件优越。
位于北回归线与南海交汇处,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1.3°C,日照时间2000—3000小时,降雨量1672.25mm,湿度82%,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
全市海岸线289公里,天然良港众多。
汕头不仅是粤东的中心城市,自古以来也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也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
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台湾高雄均不足200海里。
答案补充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海岸线走向自东北向西南,汕头属亚热带,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在东北信风带的南缘。
汕头市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端、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
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偏南风或东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
北回归线从汕头市区北域通过。
全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潮湿,阴雨日多;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无严寒,但有短期寒冷。
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份。
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
年平均气温21℃--22℃,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6℃--40℃,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
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汕头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
答案补充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97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84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529.64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392.30亿元,增长7.4%。
分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6:52.9:41.5调整为5.4:54.3:40.3,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继续提高。
据海关统计,200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2.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
其中,进口总额19.75亿美元,下降10.1%;出口总额43.23亿美元,增长10.5%。
2008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618.06万人次,增长11.0%。
其中国际游客13.93万人次,下降7.2%;国内游客604.13万人次,增长11.5%。
实现旅游总收入67.89亿元,增长10.5%。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0.65亿美元,增长9.3%。
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506.57万人,其中汕头市区人口499.30万人;当年出生人口5.30万人,出生率10.52‰,人口自然增长率5.67‰。
汕头是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交往密切。
目前在海外的乡亲有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
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1981年,汕头设立经济特区,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汕头对外商贸历史悠久,经济外向度高。
汕头于1861年正式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有“百载商埠”之称,商贸历来比较发达,曾出现“商贾云集,楼船万国”的繁荣景象。
1921年,汕头设市建制。
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
潮商目前已成为一支具有世界性的商业群落,经济实力雄厚,影响力巨大。
汕头人多地少,文化传统独特。
汕头是全国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地区之一。
以精耕细作闻名,有“种田如绣花”之喻。
潮汕地区历来人文荟萃,崇文重教,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潮汕话、潮剧、潮州音乐、潮菜、英歌、潮阳剪纸、和工夫茶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别具一格。
以潮汕历史文化为独立研究对象的“潮学”研究广泛深入开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