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共20页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2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成吉思汗陵墓之谜大汗陵寝到底在何处?
导语: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没有留下皇陵的朝代,到目前为止所有蒙古大汗和皇族的陵墓都渺无踪迹,给后世留下无数千古谜团。
特别是一代天骄成吉思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没有留下皇陵的朝代,到目前为止所有蒙古大汗和皇族的陵墓都渺无踪迹,给后世留下无数千古谜团。
特别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葬身地更是谜中之谜。
大汗陵寝今安在?!宁夏退休地质工作者王景武通过四十年的蒙元历史研究和实地考察,近日大胆而自信地对外宣布:成吉思汗陵寝就在宁夏贺兰山插旗口。
今年63岁的王景武是一个执着的蒙元历史迷,曾当过特种兵、干过地质工作,四十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对成吉思汗陵的探寻。
大量地通读蒙元史书史料,探访走遍了与成陵有关的中外地区,终于发现了成吉思汗埋葬地点的秘密。
据记者了解,按照习俗蒙古“汗”都是密葬,地面无迹可寻。
这除了与原始宗教有关外,更重要的还是由游牧民族流动迁徙过于频繁所决定的。
蒙古民族埋葬习俗是在人将死时把依托人灵魂的最后离开人体的一口气吸附到驼毛上。
据记载,吸收成吉思汗先祖灵魂的驼毛,现供奉于鄂尔多斯伊金霍洛的成陵。
中国历代皇帝的陵墓均已发现,唯独成吉思汗和元皇陵成迷。
分析史书有关记载发现,时间离成吉思汗病逝时间越近的,反而越含糊不清,似乎在有意回避。
而此后的文献,记载或是简单、或是错误、或是撰史者有意遮掩,多是语焉不详,加之地名演变、翻译变化、民间传说、后人推测,就使得这段历史纷繁复杂,假象丛生。
成吉思汗的真正墓地,更加扑朔迷离。
生活常识分享。
成吉思汗陵在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上屹立着一座宏伟的蒙古包式建筑群宫殿,闻名遐迩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园。
为什么这位天之骄子的陵寝建在鄂尔多斯?这里有一段神奇美妙的故事。
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兵征战西夏,曾途经这块宝地,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心里特别高兴,留恋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地上,部将正要拾马鞭时,被成吉思汗制止,并吟诗一首,“花角金鹿栖息之处,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
”感慨之余,他还对左右说:“我死后可葬在此地。
”由此产生了鄂尔多斯特殊的历史。
鄂尔多斯人原是成吉思汗宫廷守卫者,后来又守卫和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
将自己称为鄂尔多斯部落。
成陵最初安放在蒙古高原,称为“八白室”。
八白室由八顶白色蒙古包组成,分别供奉着1成吉思汗与孛儿帖格勒真哈屯灵帐,2忽兰哈屯灵帐,3古日勒别金哈屯白宫,4神马白骏,5宝日温都尔,6胡日萨德格(弓箭)白宫,7吉劳白宫,8善更乌热(珍藏)。
明代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的鄂尔多斯部进入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来,供奉在达拉特旗王爱召。
清初将八白室移至郡王旗,即今伊金霍洛旗。
抗日战争期间,将成陵迁到甘肃榆中县兴隆山,以避战乱。
1949年成陵再迁到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解放后,在党中央和自治区的关怀下,1954年成陵重返鄂尔多斯故地,国家拨款88万元作为修建成陵新殿的费用,当时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亲临选址,1956年竣工。
1964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1977年开始国家拨款35万元用以维护成陵。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将成陵列为第二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为迎接自治区四十年大庆,拨款370万元,对园陵进行大规模修缮。
1991年国家又拨款330万元,制作了成吉思汗骑马铜像,增设了苏力德祭坛,并在陵园铺设了草坪。
在陵园广场,首先看到挂在五色小旗的两根三叉铁矛的旗杆。
这就是希望的象征——黑幕热,可译为禄马风旗。
成吉思汗陵一直是个谜,《蒙古秘史》却意外揭开了700多年的谜团毛主席在一首诗中曾提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那么这位鼎鼎大名的大英雄大人物成吉思汗,他的陵墓到底在哪儿呢?公元1225年深秋,西征结束后的成吉思法回到了他远离七年的草原。
此时的成吉思汗两鬓斑白,可就在他享受这片刻清静之际,战报再次传来。
1227年,享年66岁的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下。
只是关于成吉思汗安葬的陵墓位置,草原蒙人和中原汉人持有不同的意见,所以关于成吉思汗究竟葬于何处,一时间众说纷纭。
700多年来,无数人能过细究史料,查阅典籍,可也只能从那只言片语中找出一些模棱两可的线索。
直到后来从古文献《蒙古秘史》中终于揭开其“隐身”百年的秘密。
在这部古籍文献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大草原的秘史信息,曾在元朝时被一度封存,不许外泄。
而这本《蒙古秘史》中记述,中原的皇帝在设置陵墓时喜欢高调一点,总以高大醒目的封土堆来彰显身份,而蒙古的皇族们则安照“密葬”的祖制,讲究“墓无冢,且平如平地”。
蒙古人如此设置陵墓,从外面看根本无法辨别清楚陵墓的位置,特别是时间久了以后,更难以确定陵墓究竟设于何处,所以后世之人也难以准确找到其陵墓。
那么他们如何祭奠先祖呢?其实蒙古人祭奠先人是“祭灵魂,而不祭尸骨”,所以成吉思汗的及元代历来的帝王,他们的陵墓究竟设在了哪里,常常是无迹可寻。
据说,当年成吉思汗下葬后,有上万匹战马前来踩踏陵墓,再种以树木,直到和周围环境融入一体,守墓人才会离开。
而在所有人离开之前,人们还会把一头母骆驼带到墓前,让它看着自己的小骆驼被杀死。
之后如果有人要到墓前来祭祀,就可以通过母骆驼带路找到墓地。
因为母骆驼会凭借记忆找到小骆驼葬身之地,所以母骆哀嚎之处就是小骆驼埋葬之所。
可当唯一知情墓地位置的母骆驼也死后,那么墓地究竟在何处,就只有天知道了。
在如此严格密葬的设计下,若想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难于上青天!。
∙鄂尔多斯∙ >∙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墓,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风格,是感受蒙古王朝昔日雄风的最佳场所。
成吉思汗陵简介成吉思汗陵园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的甘德利敖包之上。
1219 年和 1226 年, 成吉思汗两次西征. 当他率部路过此地时,深为这里的秀丽景色所吸引, 曾在马上赋诗加以赞美, 并把这里选作自己的葬身之地。
1227年8月,成吉思汗出猎坠马而死, 其遗体被运到这里安葬. 从此, 这里便被叫做"伊金霍洛",意为"主人的陵园"。
在这片宁静和谐的大草地中间,它以独具风格的相互连通的蒙古包大殿标示着中华民族史上威震天下、征服世界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长眠在这里。
勇敢、热情、彪悍的鄂尔多斯达尔扈特人世代守护着自己的英雄。
交通鄂尔多斯有汽车直达成陵,车程约5小时。
也可乘包头至陕西榆林方向的长途汽车,途经成陵。
文化地理环境鄂尔多斯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强烈、降雨较少,春季多发沙尘暴,年平均气温为5.3-8.7℃之间,夏秋季节是到鄂尔多斯旅游的最佳时间,此时的鄂尔多斯风沙较小、空气湿润实用信息组成部分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以陵宫为核心,由“三区”、“两道”、“八景”组成。
“三区”,即“文物保护观光游览区”,以陵宫为核心,占地10平方公里;“生态恢复保护区”,在核心区的外层,围绕巴音昌呼格草原周围的梁地为界,占地20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内真正实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外围为“视觉景观控制区”,占地区50平方公里。
“两道”,即从“气壮山河”入口门景到成吉思汗陵宫的4公里长的“成吉思汗对道”和环绕巴音昌呼格草原并连接各景点的16公里“风景道”。
“八景”,即游客活动中心、游客教育中心、祭祀观光浏览区、蒙古民俗村、神泉风景区、休闲度假中心、那达慕马术活动中心和热气球俱乐部。
[键入文字]成吉思汗墓在哪儿?历史上成吉思汗陵究竟藏在哪700 多年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撒手人寰,由于实行“密葬”,成吉思汗墓究竟藏在哪里?为后人留下长久谜团。
几百年来人们四处打探但是一无所获。
最近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在国内媒体出现:日本和蒙古联合考古队宣布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附近发现了成吉思汗的墓地。
据称如果属实,相信将成为轰动世界的考古发现。
目前所发现的证据还不足以证明就是成吉思汗墓据报道,在距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以东250 公里的阿弗拉格地区发现的遗迹,日本考察队的队员们找到了一处人工修建的平台,据认为它可能是成吉思汗死后用来进行祭祀仪式的地方,此外还有一些埋有马匹骸骨的土坑。
“发现战马就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墓地?这缺乏必然联系。
”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潘照东表示了明确的质疑。
他认为,根据历史记载,成吉思汗是1227 年盛夏季节来到六盘山避暑时去世,六盘山位于今天我国甘肃清水县。
而此次日本和蒙古考古队是在蒙古北边发现墓地,两者距离遥远。
潘照东说,按照蒙古族过去的风俗,人去世三天内就应该处理掉,为的是怕尸体腐烂,灵魂上不了天堂。
对于成吉思汗这样的伟人,按照传统风俗,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
但是,从六盘山到现在据称发现了墓地的这个地点,路程相当遥远,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三天内很难到达。
盛夏季节,几千里路,要保证遗体不腐烂,同时过山涉水,还要穿过沙漠,这些问题三天之内很难解决。
电视剧《成吉思汗》的编剧朱耀廷研究蒙古史20 多年,他也认为,仅仅从消息内容来看还缺乏可信度,根据史料记载,还有很多蒙古的统治者和高级将领埋葬在现在的乌兰巴托附近,这些人的墓地有随葬的马匹等物非常正常,不能据此就看作是成吉思汗的墓地,不能说发现马匹骸骨就说发现了墓地。
成吉思汗等人的墓地是深埋密埋。
在清朝以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有些也立陵墓,过去是“不封不树”,地面上不应该1。
成吉思汗的陵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闻名中外的蒙古族及中华民族的英雄,是公元后第二个千年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下面店铺整理了成吉思汗的陵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成吉思汗的陵墓介绍一位蒙古专家就曾预言:成吉思汗陵墓里可能埋藏着大量奇珍异宝,里面的工艺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还要壮观。
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成吉思汗陵墓里可能埋藏着他东征西讨从20多个王国搜刮而来的无价珍宝,这些都成为吸引私人考古队前赴后继的诱人原因。
在众多古代帝王陵中,如果说秦始皇陵墓的挖掘最为人们所期待的话,那么成吉思汗陵墓可以说是更为人们所魂牵梦绕。
更广泛一点说,在整个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只有元代帝王的陵墓是未被我们所知道确切位置的。
而元代帝王中无疑成吉思汗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那么对于他的陵墓的探寻也就牵动着世界各国历史爱好者们的目光。
700多年来,带领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创立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究竟埋身何处,成为数百年来考古学上的一大谜团。
公元1226年的深秋,蒙古帝国的大军从草原出发,浩浩荡荡开往遥远的西夏。
这支队伍由成吉思汗亲自统帅,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征,谁也不会想到,成吉思汗从此再也没有活着回到他心爱的大草原上。
就在这个冬天,六旬的成吉思汗在征伐途中,依然外出猎野马,来到一个名叫阿尔不合的地方。
当成群的野马疾驰而过的时候,成吉思汗的坐骑青豹花马忽然受惊。
这时正是严冬,控制不住马儿的成吉思汗被抛了下去。
这是致命的一跤,成吉思汗全身都疼痛异常,而且还高烧不退。
当战争进行到中途,他又患上了当地的流行病。
在这样雪上加霜的情形下,虽然攻克了西夏,他自己却也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公元1227年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离开了他心爱的草原。
在临终前的最后一刻,他自知将死,就把儿子们找来,留下著名遗言。
病危的成吉思汗想到了他一生事业尚未完成的征服大业,他向幼子拖雷等人秘授了攻取开封的战略。
他对拖雷等人说:“金精兵在潼关(潼关是河南陕西一侧的门户),南据险山,北限黄河,难以遽破。
成吉思汗陵雕像上的古诗
《成吉思汗陵雕像古诗》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伟大建立者,他的雄才伟业被铭刻在历史的长
廊上。
成吉思汗陵,作为他永恒的安息之地,不仅是一座坚固的陵墓,更是一座雕刻着草原英雄传奇的纪念碑。
在陵墓的巍峨雕像之上,流
传着一首古老而深邃的诗歌,描绘着成吉思汗的壮丽画卷。
以下即为
这首古诗的完整内容:
---
**成吉思汗陵雕像古诗**
千年风云汇川流,草原雄狮傲天游。
天山脊线映苍穹,成吉思汗梦魂愁。
草色苍苍似云烟,战马踏雪戍边疆。
纵横驰骋九州地,铁骑飞腾如翩翩。
铜雕神武驻碑前,雄姿英气动苍天。
征战沙场扬风尘,岁月如梭梦未眠。
碑下长草吟诗句,回荡征戍奏雄图。
旌旗招展辉光耀,万民顶礼膜拜愈。
雄心壮志凌云霄,一统江山手执鞭。
黄金戈矛威势凛,英勇豪情震苍天。
大漠风沙唤豪杰,征战沙场鏖战夜。
亘古英灵降苍穹,威名传颂万年哲。
石碑之上镌刻字,铭心刻骨传后嗣。
神魂飘荡辽阔原,世代传承不磨灭。
遥想烽火照边陲,戈壁滚滚烈烽烟。
谁能解得英雄泪,征战沙场是非辨。
燃烧岁月如烈焰,征战烽火永不谢。
临危受命驭风云,千古传颂草原歌。
射雕英雄事犹存,石碑巍峨唤英魂。
成吉思汗陵雕像上,铸就传奇永流传。
---
这首古诗试图通过抒发对成吉思汗伟业的景仰之情,表达他在草原征战岁月中所展现的英勇豪情和对子孙后代的深远影响。
希望这首古诗能够更好地传达成吉思汗的雄伟形象,使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他留给世人的不朽印记。
成吉思汗陵介绍简介
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锡林郭勒草原南端的大青山北麓。
这是成吉思汗及其后裔的墓葬,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成吉思汗陵的规模宏大,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由十余个陵墓组成,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妻子察合台的陵墓。
成吉思汗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整个蒙古帝国贵族规模的皇家陵墓,也是全球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马蒂尼陵墓。
成吉思汗陵于200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成吉思汗陵墓之谜他的陵墓到底在哪里]成吉思汗陵墓之谜:他的陵墓到底在哪里?元朝诸帝陵地富于传说色彩:元朝帝王都采用秘葬方式,土回填后会“万马踏平”,在地面不留任何痕迹。
传说为了记住地点,当时会在母骆驼面前宰杀小骆驼,使母骆驼对该地留下深刻印象,此后母骆驼哀叫的地方即是陵墓所在地。
另有传说,修建陵墓的工匠全部殉葬。
因此,成吉思汗陵寝究竟在何处,最终成为数百年难解的谜团。
寻找成吉思汗陵寝最近又有最新发现。
“蒙古史迹调查小组”特聘专家温玉成给本报记者发来信息:他确认成吉思汗在今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协德乡去世。
温玉成告诉记者,经过两年的考察,他对安葬于起辇谷的成吉思汗陵寝位置已经心中有数。
但那里是海拔4100—4600米的高山和草地,需要探测30—40平方公里的地区,确认准确位置尚需时日。
网络配图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魏坚认为此说不可信,温玉成可能未曾深入研究有关成吉思汗陵寝的历史。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教授宝音德力根也认为温玉成的说法不可信。
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时结束了传奇的一生,也给后世留下巨大的谜团——关于他的埋葬地一直笼罩着重重迷雾。
成吉思汗陵寝先后有六盘山说、贺兰山说、鄂尔多斯说等多个“版本”。
但是,这些观点均未得到考古证实与学术界的接受。
为什么成吉思汗陵寝的确切位置会成为延续数百年的谜团?该谜团是否有望解开?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相关专家。
据史籍记载,元代诸帝都葬于所谓的起辇谷,蒙古族人将其称之为“大禁地”。
但是距成吉思汗逝世时间较近的文献,并没有记载确切埋葬地点。
最近200多年间,共有100多支探险队寻找成吉思汗陵寝,但都“铩羽而归”。
1925—1926年,苏联蒙古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先后两次到蒙古高原考察,试图在元代不儿罕山(今蒙古国肯特山)探寻成吉思汗的埋葬地,但没有发现。
1990—1993年,日本考古学家江上波夫与蒙古国科学院合作,采用遥感、卫星照片分析等多种手段,在克鲁伦河的起辇谷进行调查,找到了3500多座14世纪之前的古墓,并且找到了成吉思汗时期的古城遗址,但是并未发现成吉思汗陵寝。
2018年内蒙古成吉思汗陵介绍-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内蒙古成吉思汗陵介绍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上,有一座蒙古包式的建筑宫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蒙古成吉思汗陵介绍,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到了内蒙古,我们来到酒店休息了一下,就坐车前往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上,有一座蒙古包式的建筑宫殿,这就是闻名遐迩,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墓。
一走进成吉思汗陵,一个手持利剑的成吉思汗展现在我们面前,走上台阶,成吉思汗的部队威武的站在草地上,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我看了,每个战士的样子都不一样,显然不是一个模子打出来的。
再往前面走是一个世界地图,上面有成吉思汗征服过的国家。
我地图上表明成吉思汗当时征服过的国家比中国大了5倍还有余。
游览完成吉思汗陵,我们又向响沙湾进军。
远远望去响沙湾一望无际,金黄色的沙坡掩映在蓝天白云下,有一种茫茫沙海入云天的壮丽景象,好似一条金黄色的卧龙。
我们坐索道进入了响沙湾,沙子从耳边吹过,发出“呜呜”的鸣叫声。
“呜呜”声连绵不断,汇成了一首首动听的交响曲。
我来到了骆驼场,只见一个个骆驼的驼峰不是没有,就是倒到一边去了。
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骆驼肯定都营养不良。
我心惊胆战的坐上了一个皮包骨头的瘦骆驼,生怕它把我摔下去。
它站起来了,我发现它的肉也不是特别少,只是都垂在肚子那里,它坐下时我没看到。
骆驼走了几步,我感觉还蛮舒服的,我在骑骆驼的同时,也在摸后面那只骆驼的头,我看着它那副忠实憨厚的脸颊,不禁笑了。
忽然我感觉它看懂了我的心思,仿佛对我也笑了笑。
骆驼在下坡,我的屁股也随着骆驼颠来颠去,疼死我了。
只听见后面的弟弟颠一下就伴随着一声惨叫,拼音叫完了又叫字母表。
我们都笑的合不拢嘴。
骑完骆驼我们就去坐树叶越野车,一上车我就把最后一排的抢到手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揭秘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里?导语: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率军远征西夏途经鄂尔多斯高原,目睹这里水草丰美,心里特别高兴,即兴吟诗一首:“梅花幼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孵化之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率军远征西夏途经鄂尔多斯高原,目睹这里水草丰美,心里特别高兴,即兴吟诗一首:“梅花幼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孵化之乡,衰亡之朝复兴之地,白发吾翁安息之邦。
”成吉思汗死后,人们就遵嘱将他葬在这里。
成吉思汗行宫位于陵园东南角约1公里处。
下面就和趣闻解密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不过,各国考古专家对成吉思汗墓地确切位置的圈定,比较认同4个地点。
一是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二是蒙古国杭爱山;三是中国甘肃的六盘山;四是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境内的千里山。
但这些都只是推测,至今仍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
一直以来,成吉思汗陵墓所在地点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考古学大谜团之一,而现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一般都被认为是一座衣冠冢。
按照传说,2500名工匠为成吉思汗打造了陵墓,为了让陵墓的具体位置成为千古之谜,工匠被400名士兵全部杀死,这些士兵在返回都城后也被集体处死。
他们的耳朵被割了下来,以证明他们全被杀死。
因此,知道成吉思汗陵墓具体位置的人少之又少。
《蒙古源流》说,成吉思汗逝世后,“于彼处建白屋八间,在阿拉坦山阴哈岱山阳之大鄂特克地方”。
这八座白色的蒙古包,称为“鄂尔多斯”,供奉成吉思汗的英灵和遗物。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鄂尔多斯辗转迁徙,行遍万里草原,供人们瞻仰。
清朝初年,鄂尔多斯迁到伊克昭盟郡王旗。
八白室所在地因此得名“伊金霍洛”,意为“圣主之陵园”。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陵简介》
小朋友们,今天来给你们讲讲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在一个很特别的地方。
那是为了纪念成吉思汗修建的。
成吉思汗可厉害啦!他带领着自己的士兵,打了好多好多胜仗。
陵里面有很多漂亮的建筑,有大大的宫殿,还有高高的塔楼。
据说,成吉思汗生前特别勇敢,他骑着马,带着大家保卫自己的家园,让人们过上了好日子。
在陵里面,还能看到很多关于他的故事和图画呢。
是不是很想去看看呀?
《成吉思汗陵简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成吉思汗陵吗?
这是一个很神秘很有趣的地方。
成吉思汗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
他就像一个超级英雄一样。
他的陵墓非常壮观,有大大的门,门上还有漂亮的花纹。
里面有很多的房间,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有人说,成吉思汗的灵魂还在那里守护着大家。
很多人都会去那里参观,表达对他的尊敬和怀念。
怎么样,是不是很神奇?
《成吉思汗陵简介》
小朋友们,咱们来说说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可有名啦!
成吉思汗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的陵墓特别大,周围有绿绿的草地,还有高高的山。
陵里面有很多的雕像,展示着他当年的威风。
听说,每到一些特别的日子,人们就会去那里举行活动,纪念他的功绩。
小朋友们,等你们长大了,可以去那里看看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成吉思汗墓葬何处守墓人后裔解密导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究竟秘葬哪边?作家殷谦赴蒙古国考查,机密采访了数10位蒙古珠腊沁部落的后代他们的祖先是忠诚的守墓人,得到了大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究竟秘葬哪边?作家殷谦赴蒙古国考查,机密采访了数10位蒙古珠腊沁部落的后代——他们的祖先是忠诚的守墓人,得到了大量未曾公之于世的贵重材料。
在此底子上写成了全面解读蒙古帝国的文化悬疑小说《蒙古秘藏1:发现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1226年率兵南下攻西夏,次年在西夏病死,葬于蒙古伊金霍洛草原,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新街镇甘德尔敖包,属窟野河上游。
不过也有一些学者以为这里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其真正的陵墓尚未面世。
所谓四大陵墓疑址: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蒙古国的杭爱山;中国宁夏的六盘山;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境内的千里山。
历史上的著名皇帝,陵墓一般比较神秘,诸如秦始皇、曹操、唐太宗、武则天、成吉思汗等,有的尚未发现,有的存在争议。
正是这种存在争议的皇帝陵墓,让小说家当生写作的激动,演绎成神秘古怪的故事。
作家殷谦有感于此,为了研究成吉思汗陵之谜,曾随考古队深入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等地做了深入调查研究,并亲赴蒙古国考查,不仅细心查阅并研究了大量古代文献史料,对《蒙古秘史》、《蒙古源流》等著作深有了解,并且还机密采访了数十位蒙古珠腊沁部落的后代——他们的祖先是忠诚的守墓人。
路过详实的采访和交流,得到了大量贵重资料。
归国后,殷谦完成了长达100万字的长篇文化悬疑小说《蒙古秘藏》。
作者力求以小说的方式,重现那一段被尘封的历史。
重现历史,这种对重大题材的书写,其实是每一个小说家的内心深生活常识分享。
《元宫秘史》记载成吉思汗陵墓的位置蒙古游牧民族的丧葬⽅式叫“马踏青冢”。
据史载,公元1227年夏历七⽉⼗⼆⽇,成吉思汗病逝在出征西夏的途中。
成吉思汗死后被埋葬在由2500名⼯匠为他打造的陵墓中,墓建成之后,所有⼯匠被400名蒙古⼠兵集体杀死在⼀个秘密地点。
随后,这400名⼠兵也全部被处死,并且每个⼈的⽿朵都被割下来,以证明他们⾝⾸异处,成吉思汗陵成了永远的秘密。
1.南宋⽂⼈笔记中的记载,成吉思汗当年在西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秘葬。
其遗体放置在⼀个独⽊棺⾥,下葬后⽤⼟回填,然后“万马踏平”。
周围地区全部围起来,待到墓葬地⾯上的青草长出,⽽且与周围⽆异。
2.邵清隆介绍,有关史料记载,依照蒙古⼈的习俗,⼈死后随葬的物品都是⽣前的常⽤之物,皇帝也不例外。
成吉思汗陵中随葬的有他⽣前⽤的马鞍、⾦酒具和美⼥,具体数量不知。
在他的陵墓中,应该有⼤量兵器随葬。
邵判断,陵墓应距离地⾯⾄少⼗⼏丈,内部空间⾄少可以放进⼀个能容纳百多⼈的蒙古包,⽽且很有可能更⼤。
独⽊棺应是在兴安岭等地常见的松⽊等针叶⽊种。
3.吉尔吉斯斯坦国的考古界流⾏着成吉思汗⼫⾸装在巨型⽯棺进⾏⽔葬的说法。
其国内不少历史、考古学家坚信成吉思汗陵墓就在⾼⼭明珠—伊塞克湖湖底。
在湖底发现了⼀个城堡遗迹,从打捞出部分⽣活⽤品及钱币,经鉴定是成吉思汗时代的物品。
当地民间流传的说法:成吉思汗死后,其⼦孙将其遗体以及⼤量随葬品秘密地运到湖边,在这⾥制造了⼀个巨⼤的⽯棺,将遗体、财宝等装进棺内沉⼊湖底。
4.⽇本国学院⼤学考古家加藤教授与蒙古国专家共同组成考古队经过3年多的实地考察,发现在蒙古国⾸都乌兰巴托附近,有⼀座建于⼗三到⼗五世纪的遗址,旁边有⼀座“灵庙”,认为这是后⼈祭奠成吉思汗建造的,这与中国现存的史料中所记载的成吉思汗陵墓特征⼏乎⼀致。
5.美国、蒙古国组成的探险队在蒙古⾸都乌兰巴托东北322公⾥、邻近俄罗斯边境的⼀⽚森林中,发现了⼀个由60个坟墓组成的⼤墓群。
成吉思汗陵回迁历史成吉思汗陵1954年4月23日,成吉思汗陵寝回迁之后首次大祭在伊金霍洛旗举行。
成吉思汗陵寝不是一直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在1939年,成吉思汗陵寝曾经西迁至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
当初西迁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政策驱使下,相继占领内蒙古西部大部分地区后,于当年10月下旬在归绥成立了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将归绥改名为“厚和浩特市”。
这时,日本侵略者看到成吉思汗陵在蒙古族中具有极为崇高神圣的地位,便想以成吉思汗陵作为一种筹码来要挟蒙古族的王公贵族,以实现继建立伪满洲国后,让蒙古族成为日本侵略者分裂中国的又一个目标,便在1939的春天打起了成吉思汗陵的主意。
当时,日本军方面秘密派遣间谍潜入了内蒙古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境内,假扮蒙古人偷偷会见了各旗的王爷,并想说服他们支持日本军方将成陵搬迁到日占区。
还要与会的各旗王爷一起去绥远,被以伊克昭盟盟长沙王为代表的各旗王爷断然拒绝。
日本人看这个提议被拒绝,就威逼此前奉命到包头假投降的伊克昭盟副盟长阿王写信给沙王,“既然你们不想迁成陵,那就把成吉思汗的兵器‘苏勒德’请到包头祭祀。
”以达到把全内蒙古人笼络到伪蒙政权周围的目的。
沙王制造了一个假的“苏勒德”送到包头,这样才堵住了日本鬼子的嘴。
然而,凭借当时驻扎在伊盟的国民党的一些游杂部队,以及各旗保安部队,这点力量根本无法与日军抗衡,成吉思汗陵的安全仍然受到威胁,因而有了“成吉思汗陵西迁”之举。
国共领导支持1939年,沙王赴重庆述职期间,向国民政府建议将成吉思汗灵柩迁至青海省西北部柯尔洛果贝子旗,蒋介石当即同意,并且委任沙王和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等为起灵致祭官,沙王为主祭官,奉移经费从国库拨发。
在确定安陵地点时,考虑到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曾经经过甘肃,因此决定将成吉思汗灵柩暂移至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
与此同时,令蒙旗独立旅旅长白海风率部保卫成陵。
成吉思汗陵简介成吉思汗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景区和“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成吉思汗陵是鄂尔多斯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的存储之地,是蒙古文化的一个源头和中心,所以有人说“成吉思汗陵不仅仅是一个传说和故事的殿堂,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文化载体,一个巨大的文化遗存”。
传说,成吉思汗在率军征西夏时,路过鄂尔多斯,他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是一块风水宝地,他被美丽的自然景色所陶醉,失手将马鞭掉在地上。
部下正要拾起马鞭,被成吉思汗制止了,他自语道:这里是“梅花鹿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
并且,对左右嘱咐道:“我死后可葬于此处”。
1227年8月,成吉思汗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
当运送其灵柩的灵车行至鄂尔多斯时,车轮突然陷进沼泽地里,套上很多牛马都拽不出来。
护送灵车的将领回想起成吉思汗曾经说过的话,于是,将其“毡包、身穿的衫子和一只袜子”安放在这里,并进行供奉,从而形成了成吉思汗陵。
20世纪30年代,参加过成吉思汗陵盛大祭奠的国民党官员和文化人士,曾经惊叹成吉思汗陵的祭祀礼节的隆重远远胜过孔庙。
而在今天这些人如果还能看到,他们也许会更为成吉思汗陵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而发出慨叹!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是由我市东联集团投资2亿多元开发建设的。
旅游区以陵宫为核心,由“三区”、“两道”、“八景”组成。
“三区”,即“文物保护观光游览区”,以陵宫为核心占地10平方公里;“生态恢复保护区”,在核心区的外层,围绕巴音昌霍格草原周围的梁地为界,占地20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内真正实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现牛羊”的景象;外围为“视觉景观控制区”,占地50平方公里。
“两道”,即从“气壮山河”入口门景到成吉思汗陵宫的4公里长的“成吉思汗圣道”和环绕巴音昌霍格草原,连接各景点的16公里长的“风景道”。
“八景”,即游客活动中心、游客教育中心、祭祀观光游览区、蒙古民俗村、神泉风景区、休闲度假中心、那达慕马术活动中心和热气球俱乐部。
成吉思汗陵园解说词一、成吉思汗陵及其历史变迁崛起于马背上的中华民族杰出的英雄、震撼世界的历史伟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为古老神奇的鄂尔多斯草原留下他的陵寝,神秘的历史,神奇的文化和美好的祝福……成吉思汗陵,是历史伟人成吉思汗的象征,是祭祀这位伟人英灵的神圣地方。
成吉思汗陵,以优美的草原环境,神秘的人文景观显示着草原帝王陵雄姿,是著名草原文化旅游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全国百家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成吉思汗祭祀,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吉思汗陵园,以蓝天绿草之间巍然屹立的具有蒙古民族建筑风格的金碧辉煌的陵宫大殿为主体,以诸多文物景点组成。
这里松柏耸立,树木成林,绿草如茵,与美丽富饶的巴音昌霍格草滩连为一体,营造了独特的草原风光和人文景观。
成吉思汗陵,原为全体蒙古民众供奉的“总神祗”—八白宫(室)。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始建于鄂尔多斯的祭灵白室,起初一直处于隐避状态。
守护、祭祀成吉思汗宫帐的部落鄂尔多斯人于明天顺年间(1460年时)从漠北高原开始进入宝日陶亥即黄河河套地区,1465年(成化元年)和1496年(弘治九年)大量入驻宝日陶亥地区,成吉思汗漠北的奉祀之神和四大鄂尔多也随着鄂尔多斯人逐渐迁移至该地区,与始建于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奉祀之神合并,形成诸多白色宫帐,俗称八白宫(室)。
从而,宝日陶亥地区,也被称之为“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意为有诸多宫殿的地方。
它来源于成吉思汗宫帐“鄂尔多”一词。
即指有成吉思汗八白宫等诸多鄂尔多的地方。
1649年(顺治六年),成吉思汗后裔、鄂尔多斯济农、伊克昭盟首任盟长额璘臣将八白宫及苏勒德等圣物,安奉在巴音昌霍格河畔的草地上。
从此,这个地方被称之为“伊金霍洛”(圣主的院落)。
守陵部落鄂尔多斯部及达尔扈特人,近八百年来世代守护、祭祀成吉思汗陵寝原型“八白宫(室)”,完整地继承和保留了十三世纪蒙古王朝时期的神秘的祭祀文化和独特的宫廷礼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