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引进了微观计时标准,这就是利用原子或分 子内部能级跃迁所辐射或吸收的电磁波的频率为 基准来计量时间。
1967年10月13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了秒的定 义
AT(原子时):“秒是Cs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 能极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 所持续的时间”。 准确度10-13 ~10-14
比较法
差频法
示波法 李沙育图形法 测周期法
电容充放电式
电子计式
16
频率测量方法概述
由于频率是时间的倒数,时间和频率共用一个标 准源,并由频率导出时间,所以在实际中往往更 多的讨论频率测量。
直接利用电路的某种频率响应特性来测量频率 电桥法和谐振法
17
频率测量方法概述
利用标准频率和被测频率进行比较来测量频率 拍频法、外差法、示波器法以及计数器测频
复出现的次数,出现1次,称为1Hz。 在时间t内,周期现象重复出现n次时,则频
率定义为f=n/t(Hz)。 时间准确度取决于频率准确度,其标准相同
5
时频关系
整个电磁频谱有各种各样的划分方式。在微波 技术中,通常按波长划分为米、分米、厘米、毫米、 亚毫米波。
在无线电广播中,则划分为长、中、短三个波段。 在电视中,把48.5~223 MHz按每频道占据8 MHz范围 带宽划分为1~12频道。
在三种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可扩展多种功能 测脉冲宽度 测时间差 测相位 测频率比 自检
20
电子计数器的基本原理
电子计数器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比较法进行测量 根据频率(时间)的A/D转换原理来构成一个数字
频率(时间)的测量具有动态性质,即时间频率总在 改变着。
必须依靠信号源和钟的稳定性,期望后一周期是前一周 期的准确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