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系统可靠性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6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1. 引言人机系统是指将人与计算机系统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任务的系统。
在现代社会,人机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交通、军事、医疗、工业等。
然而,在人机系统中,可靠性和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讨论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概念,重点介绍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2. 可靠性人机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在给定时间内能够正常运行的能力。
一个可靠的人机系统应该能够在各种不确定性和异常情况下保持正常工作。
以下是提高人机系统可靠性的几个关键因素:2.1 设计合理的系统设计是提高人机系统可靠性的基础。
在设计人机系统时,需要考虑各种潜在的故障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纠正。
例如,采用冗余系统结构可以使系统在某些组件故障时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2.2 测试对人机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是确保其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模拟真实的使用场景和各种异常情况,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修复。
同时,测试还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为改进和优化提供指导。
2.3 维护及时的维护和修复是保持人机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定期进行系统巡检和维护,及时处理故障和问题,可以减少系统停机时间,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 安全性人机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系统在面临各种潜在威胁和攻击时能够保护其数据和功能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机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以下是提高人机系统安全性的几个关键因素:3.1 认证和授权在人机系统中,认证和授权是确保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用户身份的验证,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
同时,授权机制可以限制不同用户的访问权限,保护系统的关键数据和功能。
3.2 加密和隔离加密是保护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的常用手段。
人机系统可以使用各种加密算法来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此外,通过隔离不同用户和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可以减少系统遭受攻击的风险。
3.3 安全更新和漏洞修复定期进行安全更新和漏洞修复是保持人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人机系统可靠性计算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3138-34 人机系统可靠性计算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系统中人的可靠度计算由于人机系统中人的可靠性的因素众多且随机变化,因此人的可靠性是不稳定的。
人的可靠度计算(定量计算)、也是很困难的。
1.人的基本可靠度系统不因人体差错发生功能降低和故障时人的成功概率,称为人的基本可靠度,用r表示。
人在进行作业操作时的基本可靠度可用下式表示:r=a1a2a3 (4—13)、式中a1——输入可靠度,考虑感知信号及其意义,时有失误;a2——判断可靠度,考虑进行判断时失误;a3——输出可靠度,考虑输出信息时运动器官执行失误,如按错开关。
上式是外部环境在理想状态下的可靠度值。
a1,a2,a3,各值如表4—5所示。
人的作业方式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工作时间内连续性作业,另一种是间歇性作业。
下面分别说明这两种作业人的可靠度的确定方法。
(1)、连续作业。
在作业时间内连续进行监视和操纵的作业称为连续作业,例如控制人员连续观察仪表并连续调节流量;汽车司机连续观察线路并连续操纵方向盘等。
连续操作的人的基本可靠度可以用时间函数表示如下:式中 r(t)、——连续性操作人的基本可靠度;t——连续工作时间;l(t)、——t时间内人的差错率。
人机可靠度计算公式并联人机可靠度是一个在工程、技术和管理等领域中相当重要的概念。
简单来说,它就是用来评估人和机器一起工作时的可靠性程度。
咱们先从一个最基本的概念说起,啥叫可靠度?可靠度就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那放到人机系统里,就是人和机器共同完成某个任务的成功概率。
要计算人机可靠度,并联系统可是个常见的情况。
比如说,一个生产线上,有工人操作机器,同时还有自动检测设备在一旁“把关”。
这工人和自动检测设备就可以看作是并联的关系。
那并联系统的人机可靠度计算公式是啥呢?假设人的可靠度是R1,机器的可靠度是 R2,那么并联系统的可靠度 R 就可以用这个公式来算:R = 1 - (1 - R1) × (1 - R2) 。
我给您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公式。
假设一个工厂的某个生产环节,工人操作的可靠度是 0.9,机器设备的可靠度是 0.8。
那按照咱们刚才说的公式来算,并联系统的可靠度就是 1 - (1 - 0.9) × (1 - 0.8) = 0.98 。
这意味着在这个生产环节中,人和机器一起工作,成功完成任务的概率是 98% 。
再给您说个我亲身经历的事儿。
有一次我去一家工厂参观,正好看到他们在调试一条新的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需要工人和一台先进的机器人协同工作。
一开始,因为工人和机器人之间的配合还不熟练,经常出现一些小失误,导致产品合格率不高。
后来,经过技术人员的反复调试和对工人的培训,工人的操作水平提高了,机器人的程序也优化了。
我就好奇地问了问技术人员,他们现在这个生产线的人机可靠度能达到多少。
技术人员笑着跟我说,他们算过了,人的可靠度从原来的0.8 提高到了 0.9,机器人的可靠度本来就挺高,有 0.95 。
按照并联系统的计算公式一算,人机可靠度能达到 0.995 !这可真是个巨大的提升啊。
从这个例子咱们也能看出来,要提高人机并联系统的可靠度,一方面要提高人的技能和素质,另一方面也要保证机器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700人机系统可靠性计算通用版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人机系统可靠性计算通用版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系统中人的可靠度计算由于人机系统中人的可靠性的因素众多且随机变化,因此人的可靠性是不稳定的。
人的可靠度计算(定量计算)、也是很困难的。
1.人的基本可靠度系统不因人体差错发生功能降低和故障时人的成功概率,称为人的基本可靠度,用r表示。
人在进行作业操作时的基本可靠度可用下式表示:r=a1a2a3 (4—13)、式中a1——输入可靠度,考虑感知信号及其意义,时有失误;a2——判断可靠度,考虑进行判断时失误;a3——输出可靠度,考虑输出信息时运动器官执行失误,如按错开关。
上式是外部环境在理想状态下的可靠度值。
a1,a2,a3,各值如表4—5所示。
人的作业方式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工作时间内连续性作业,另一种是间歇性作业。
下面分别说明这两种作业人的可靠度的确定方法。
(1)、连续作业。
在作业时间内连续进行监视和操纵的作业称为连续作业,例如控制人员连续观察仪表并连续调节流量;汽车司机连续观察线路并连续操纵方向盘等。
人机可靠度计算公式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人机交互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人机交互过程中,我们对于机器的可靠度常常是非常关注的。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可靠的方法来评估人机系统的可靠度。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人机可靠度计算公式,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一、人机可靠度的概念人机可靠度是指人机系统在特定任务中能够正确完成任务的能力。
它是评估人机交互过程中机器的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人机可靠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机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因此,人机可靠度的计算对于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机可靠度计算公式人机可靠度计算公式是通过评估人机系统的故障概率来计算的。
人机系统的故障概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可靠度 = 1 - 故障概率故障概率是指人机系统在特定任务中出现故障的概率。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故障概率 = 故障次数 / 总任务次数其中,故障次数是指人机系统在特定任务中出现故障的次数,总任务次数是指人机系统在特定时间内执行的任务总次数。
三、人机可靠度计算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人机可靠度计算公式的使用,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进行说明。
假设我们要评估一款语音识别软件的可靠度。
我们选择了100个不同的语音样本作为测试集,然后让人机系统对这些语音样本进行识别。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记录下了系统的故障次数。
假设在测试过程中,语音识别软件出现了5次故障。
根据人机可靠度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故障概率:故障概率 = 5 / 100 = 0.05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故障概率计算出人机系统的可靠度:可靠度 = 1 - 0.05 = 0.95这意味着在特定任务中,该语音识别软件的可靠度为0.95,即在95%的情况下能够正确识别语音样本。
四、人机可靠度的影响因素人机可靠度的计算不仅仅与故障次数有关,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设备质量: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人机系统的可靠度。
人机系统可靠性计算1. 引言在现代工业制造中,人机系统已经成为了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产品或生产线的效率和性能,也会对人员工作安全和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对人机系统可靠性的计算和评估也变得尤为重要。
2. 人机系统可靠性的定义人机系统可靠性是指人机交互过程中系统正确执行所需的能力。
在这个系统中,人员作为系统的一部分,与机械、电子、软件等组成部分之间建立了一系列交互过程。
人机系统可靠性的提高,不仅能够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还能保障人员的安全,提高整个系统的生产效率和性能。
3. 人机系统可靠性的计算方法人机系统可靠性的计算方法通常采用传统的可靠性理论,包括失效模式和失效率、功能模式和功能下限、可行度和可行度下限、可靠性指标等。
其中,失效率和可靠度是最为关键的评估指标。
3.1 失效率和失效模式失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失效的概率,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λ = NF / T其中λ表示失效率,NF表示系统故障数,T表示故障的总时间。
失效模式是指系统失效的方式和原因,通过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确定不同的失效模式,进而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2 功能模式和功能下限功能模式是指系统能够完成的工作或功能,例如人机系统可以完成显示、输入、处理、输出等多种功能。
功能下限是指能够满足系统功能要求的最小条件限制,包括输入能力、处理能力、输出能力等。
3.3 可行度和可行度下限可行度是指人机系统在特定环境下运行的能力,例如在恶劣的环境中,系统是否仍然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行。
可行度下限是指可以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最低条件或限制。
3.4 可靠性指标可靠性指标是指反映系统实际可靠性水平的指标,包括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平均修复时间(MTTR)、成功概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进行系统可靠性的评估和改进。
4. 结论人机系统可靠性是现代工业制造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系统可靠性的计算和评估,能够帮助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性能,保障人员的安全,降低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如何评估和改进人机交互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和改进人机交互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定义需求:首先确定人机交互系统的需求,包括用户期望的功能和性能,以及系统应该提供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些需求可以通过用户调研、市场研究和竞争分析来获取。
2.设计人机界面:设计一个用户友好且易于使用的人机界面,使用户能够轻松地与系统进行交互。
界面设计需要考虑用户的认知能力、操作习惯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3.进行用户测试:进行用户测试来评估人机交互系统的可靠性。
测试可以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用性测试和用户满意度调查等。
通过测试,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4.改进系统设计:根据用户测试的结果,对人机交互系统进行改进。
可能需要对界面布局、系统响应时间、错误提示等方面进行调整,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用户体验。
5.进行系统集成测试:在系统集成阶段,对整个人机交互系统进行测试,以确保各个组件之间的协调运行和数据的正常传递。
集成测试需要覆盖系统的各种使用场景和边界条件。
6.引入用户反馈机制:为了持续改进人机交互系统的可靠性,应该建立用户反馈机制,例如用户反馈渠道、用户满意度调查和问题报告系统等。
通过收集用户反馈和意见,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7.进行系统监控和维护:定期监控人机交互系统的运行状况,包括性能数据、错误日志和用户行为分析等。
通过监控,可以及时发现系统故障和性能问题,并进行修复和优化。
8.不断改进:人机交互系统的可靠性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根据用户反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等因素,持续改进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用户体验,以满足用户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评估和改进人机交互系统的可靠性是一个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任务。
除了上述提到的步骤之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等因素,以确保人机交互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机交互系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机交互系统的可靠性对于确保用户体验和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来论述如何评估和改进人机交互系统的可靠性。
一、用户反馈与体验评估用户反馈是评估人机交互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系统开发者应该积极倾听用户的反馈,了解他们在使用系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并根据反馈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
此外,通过定期的用户体验评估,开发者可以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可以选择一些科学的用户体验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
这些反馈和评估可以为改进人机交互系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系统性能和稳定性评估人机交互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是其可靠性的重要方面。
系统的性能指标可以包括响应速度、处理能力、应对并发等。
针对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性能测试工具对系统进行评估,以了解系统在不同负载和压力下的表现。
为了保证人机交互系统的稳定性,开发者还需要进行系统稳定性测试,并及时修复系统崩溃和错误。
通过严格的性能和稳定性评估,可以确保人机交互系统在高负载、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
三、系统安全性评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机交互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也变得尤为重要。
开发者应该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安全性评估可以包括漏洞扫描、安全加固以及信息保护等方面。
系统的安全性评估应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以保护用户信息和系统的安全。
四、用户需求匹配度评估人机交互系统的可靠性还与其对用户需求的匹配度有关。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可以确保系统的设计和功能符合用户的期望。
通过用户调研和需求分析,开发者可以定制需求规格说明书,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五、持续改进与用户参与评估和改进人机交互系统的可靠性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开发者应该保持持续改进的心态,不断优化系统用户体验和性能。
此外,用户的参与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机系统可靠性计算(一)系统中人的可靠度计算由于人机系统中人的可靠性的因素众多且随机变化,因此人的可靠性是不稳定的。
人的可靠度计算(定量计算)也是很困难的。
1.人的基本可靠度系统不因人体差错发生功能降低和故障时人的成功概率,称为人的基本可靠度,用r表示。
人在进行作业操作时的基本可靠度可用下式表示:r=a1a2a3 (1—26)式中a1——输入可靠度,考虑感知信号及其意义,时有失误;a2——判断可靠度,考虑进行判断时失误;a3——输出可靠度,考虑输出信息时运动器官执行失误,如按错开关。
上式是外部环境在理想状态下的可靠度值。
a1,a2,a3,各值如表1—11所示。
表1--11可靠度计算作业类别内容a1~a3 a2简单一般复杂变量在6个以下,已考虑人机工程学原则变量在10个以下变量在10个以上,考虑人机工程学不充分0.9995~0.99990.9990~0.99950.990~0.9990.9990.9950.990人的作业方式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工作时间内连续性作业,另一种是间歇性作业。
下面分别说明这两种作业人的可靠度的确定方法。
(1)连续作业。
在作业时间内连续进行监视和操纵的作业称为连续作业,例如控制人员连续观察仪表并连续调节流量;汽车司机连续观察线路并连续操纵方向盘等。
连续操作的人的基本可靠度可以用时间函数表示如下:r(t)=exp[∫0+∞l(t)dt] (1—27)式中r(t)——连续性操作人的基本可靠度;t——连续工作时间;l(t)——t时间内人的差错率。
(2)间歇性作业。
在作业时间内不连续地观察和作业,称为间歇性作业,例如,汽车司机观察汽车上的仪表,换挡、制动等。
对间歇性作业一般采用失败动作的次数来描述可靠度,其计算公式为:r=l一p(n/N) (1—28)式中N——总动作次数;n——失败动作次数;p——概率符号。
2.人的作业可靠度考虑了外部环境因素的人的可靠度RH为:RH=1—bl·b2·b3·b4·b5(1—r) (1—29)式中b1——作业时间系数;b2——作业操作频率系数;b3——作业危险度系数;b4——作业生理和心理条件系数;b5——作业环境条件系数;(1-r)——作业的基本失效概率或基本不可靠度。
r可根据表1—1及式(1—26)求出。
b1~b5;可根据表1—12来确定。
表1--12 可靠度RH的系数(bl~b5)系数作业时间系数b1 操作频率系数b2危险度系数b3 生理心理条件系数b4环境条件系数b51.0 1.0~3.0 3.0~10.0 宽余时间充分宽余时间不充分无宽余时间适当继续进行极少进行人身安全有人身危险可造成重大恶性事故良好不好非常不好良好不好非常不好(二)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人机系统组成的串联系统可按下式表达:Rs=RH·RM (1—30)式中Rs——人机系统可靠度;RH——人的操作可靠度;RM——机器设备可靠度。
人机系统可靠度采用并联方法来提高。
常用的并联方法有并行工作冗余法和后备冗余法。
并行工作冗余法是同时使用两个以上相同单元来完成同一系统任务,当一个单元失效时,其余单元仍能完成工作的并联系统。
后备冗余法也是配备两个以上相同单元来完成同一系统的并联系统。
它与并行工作冗余法不同之处在于后备冗余法有备用单元,当系统出现故障时,才启用备用单元。
1.两人监控人机系统的可靠度当系统由两人监控时,控制如图4—8所示。
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
该系统有以下两种控制情形。
图4—8 两人监视系统(1)异常状况时,相当于两人并联,可靠度比一人控制的系统增大了,这时操作者切断电源的可靠度为R Hb(正确操作的概率):R Hb=1-(1-R1)(1-R2) (1—31)(2)正常状况时,相当于两人串联,可靠度比一人控制的系统减小了,即产生误操作的概率增大了,操作者不切断电源的可靠度为R Hc(不产生误动作的概率):R Hc=R l·R2(1—32)从监视的角度考虑,首要问题是避免异常状况时的危险,即保证异常状况时切断电源的可靠度,而提高正常状况下不误操作的可靠度则是次要的,因此这个监控系统是可行的。
所以两人监控的人机系统的可靠度度R sr为:异常情况时,R sr′=R Hb·R M=[1-(1-R1)(1-R2)]R M(1—33)正常情况时,R sr″=R Hc·R M=R l·R2·R M(1—34)2.多人表决的冗余人机系统可靠度上述两人监控作业是单纯的并联系统,所以正常操作和误操作两种概率都增加了,而由多数人表决的人机系统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若由几个人构成控制系统,当其中r个人的控制工作同时失误时,系统才会失败,我们称这样的系统为多数人表决的冗余人机系统。
设每个人的可靠度均为R,则系统全体人员的操作可靠度Rm为:R Hn =∑C i n (1一R)i R (n-1) (1—35)式中C i n --n 个人中有i 个人同意时事件数,C i n =n!/[i! ·(n-i)!],且规定C i n =l 。
多数人表决的冗余人机系统可靠度的计算公式为: R sd =[inr i C∑-=1(1-R)i R (n-i)]·R M (1—36)3.控制器监控的冗余人机系统可靠度设监控器的可靠度为及m ,则人机系统的可靠度兄k 为: R sk =[1-(1-R Mk ·R H )(1-R H )]·R M (1—37)4.自动控制冗余人机系统可靠度设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度为R Mz ,则人机系统的可靠度R sz 为: R sz =[1-(1-R Mz ·RH)(1-R Mz )]·R M (1—38)五、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基本原则 1.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原则从人机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出发,合理确定人与机器的功能分配,从而设计出经济可靠的人机系统。
一般情况下,机器的可靠性高于人的可靠性,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就可将人从机器的危险点和危险环境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提高了人机系统可靠性。
2.高可靠性组成单元要素原则系统要采用经过检验的、高可靠性单元要素来进行设计。
3.具有安全系数的设计原则由于负荷条件和环境因素随时间而变化,所以可靠性也是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并且随时间的增加,可靠性在降低。
因此,设计的可靠性和有关参数应具有一定的安全系数。
4.高可靠性方式原则为提高可靠性,宜采用冗余设计、故障安全装置、自动保险装置等高可靠度结构组合方式。
(1)系统“自动保险”装置。
自动保险,就是即使是外行不懂业务的人或不熟练的人进行操作,也能保证安全,不受伤害或不出故障。
这是机器设备设计和装置设计的根本性指导思想,是本质安全化追求的目标。
要通过不断完善结构,尽可能地接近这个目标。
(2)系统“故障安全”结构。
故障安全,就是即使个别零部件发生故障或失效,系统性能不变,仍能可靠工作。
系统安全常常是以正常的准确的完成规定功能为前提。
可是,由于组成零件产生故障而引起误动作,常常导致重大事故发生。
为达到功能准确性,采用保险结构方法可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从系统控制的功能方面来看,故障安全结构有以下几种:①消极被动式。
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时,机器变为停止状态。
②积极主动式。
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时,机器一面报警,一面还能短时运转。
③运行操作式。
即使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机器也能运行到下次的定期检查。
通常在产业系统中,大多为消极被动式结构。
5.标准化原则为减少故障环节,应尽可能简化结构,尽可能采用标准化结构和方式。
6.高维修度原则为便于检修故障,且在发生故障时易于快速修复,同时为考虑经济性和备用方便,应采用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设备系列化的产品。
7.事先进行试验和进行评价的原则对于缺乏实践考验和实用经验的材料和方法,必须事先进行试验和科学评价,然后再根据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而选用。
8.预测和预防的原则要事先对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预测。
对已发现的问题加以必要的改善,对易于发生故障或事故的薄弱环节和部位也要事先制定预防措施和应变措施。
9.人机工程学原则从正确处理人一机一环境的合理关系出发,采用人类易于使用并且差错较少的方式。
10.技术经济性原则不仅要考虑可靠性和安全性,还必须考虑系统的质量因素和输出功能指标。
其中还包括技术功能和经济成本。
11.审查原则既要进行可靠性设计,又要对设计进行可靠性审查和其他专业审查,也就是要重申和贯彻各专业各行业提出的评价指标。
12.整理准备资料和交流信息原则为便于设计工作者进行分析、设计和评价,应充分收集和整理设计者所需要的数据和各种资料,以有效地利用已有的实际经验。
13.信息反馈原则应对实际使用的经验进行分析之后,将分析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
14.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为实现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目的,应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以便有力推进综合管理和技术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