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 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 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 寞.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 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 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 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简要概括此诗的人物形象
【步骤三】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
试分析此时的语言特色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但在平淡中蕴藏着 深厚的情味。每一句都没有着力锤炼的痕 迹,但每一句都不显得单薄。开头两句只 写世俗生活的场面,却使读者联想起诗人 潇洒超脱的情怀;第三、四句只用世人回 村与诗人进山的对比,就显出诗人隐逸的 志趣;第五、六句只写山路上所见所感, 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同化;第七、八句 只写隐居处的境况,就呈现出一幅高士隐 居图。
• 【人物形象分析答案构成】 • 1.观点:形象的总体特征 • 2.摘句: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
句 • 3.分析: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及意义
(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 • 4.作用或效果: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
Hale Waihona Puke 效果。简要概括此诗的人物形象
【步骤一】此诗塑造了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步骤二】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 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 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 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孤高的隐士 形象。
品读这些画面
• 黄昏闻钟,鱼梁晚渡 • 沙岸江村,渐临鹿门 • 月开烟树,夜归鹿门 • 高士隐居图
• 佛门清静 —— 尘世纷繁 (沉缓的钟声)(嘈杂的人声)
• 同是乘舟,两个方向 两种归宿,两种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