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先-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中的理论、观念与实践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4.59 MB
- 文档页数:27
人才培养构筑网络安全基石作者:暂无来源:《经济》 2012年第10期文/本刊记者赵硕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信息安全中心主任杨义先教授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和金融、证券、交通、能源、海关、税务、工业、科技等重点行业的联网信息系统的探测、渗透和攻击将逐渐增多。
但是在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却存在着很大缺口。
对此,《经济》专访了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信息安全中心主任杨义先教授。
《经济》:目前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此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
在网络安全领域人才至关重要,但目前网络信息安全人才还存在着很大缺口,在体系上也存在着诸多漏洞,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杨义先:目前,我国信息安全学科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和教育体系还不完善,信息安全学科的院校的实验条件落后,信息安全学科专业人才数量不足、水平不高。
截至2009年,教育部共批准全国70所高校设置了80个信息安全类本科专业,其中信息安全专业64个,信息对抗技术专业16个,已经培养信息安全类专业毕业生约3万人。
但据业界人士统计,国内目前对信息安全专门人才的需求量高达50余万。
今后五年,社会对信息安全的人才需求量大约为每年增加1.2万人左右。
人才培养数量与社会的需求极不相应。
信息安全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严重制约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瓶颈。
急迫需要国家政策支持信息安全师资队伍、专业院系、学科体系、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面向全社会的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经济》:您认为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难点在哪?杨义先:完善信息安全学科建设,改革现有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目前全国各高校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缺乏实践动手机会和实践动手能力。
从2010年开始,教育部就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规划网络空间安全是当今世界上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网络空间安全问题愈发凸显。
专业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成为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围绕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规划展开论述。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目的1. 适应社会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2.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完整的课程体系可以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培养。
3. 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前沿性原则:网络空间安全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领域,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紧跟时代前沿,不断更新和完善。
2. 实践性原则:网络空间安全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综合性原则:网络空间安全的本质是综合性的,其涉及面较广,涵盖了许多学科知识,因此课程体系应该具有综合性。
4. 培养性原则:网络空间安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紧密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
1. 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2. 专业课程:包括网络安全技术、网络攻防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等,这些课程是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专业知识。
3. 实践课程:包括网络安全实验、网络攻防实战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综合课程:包括网络法律、网络伦理等,这些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规范和道德准则。
1. 教学资源整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案例、实验室等,为教学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
现代密码学精品课程建设体会
杨义先;郑世慧;罗群
【期刊名称】《计算机教育》
【年(卷),期】2010(000)015
【摘要】以北京邮电大学现代密码学精品课程为例,总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团队、教学评价方面的建设体会,以期为高校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杨义先;郑世慧;罗群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系,北京,100876;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系,北京,100876;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系,北
京,1008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以教学团队为核心,做好精品课程建设——《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精品课程建设体会 [J], 杨柳
2.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设精品课程的几点体会 [J], 王绵森
3.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现状及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以《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J], 张朋辉;肖超杰
4.授以"钥匙"培养能力坚持精品课程建设--"现代汉语"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系列介绍之一 [J], 冯志纯
5.树立精品意识建设精品课程——《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 [J], 郭桂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教学方法开展PBL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许闽广1,叶凤2,王晗1,翁启芳1,樊守艳1(1.海南医学院;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南海口571199)[摘要]PBL教学模式从1969年开始发起至今已经有50年的历史,我国医学院最早引进PBL教学模式的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时间是1986年,距今23年。
这些院校分别在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部分试行了PB 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地方院校开展PBL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如PBL教学如何定位?PB L教学如何组织实施?PB L教学中教师观念、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如何转变?解决这些问题可促进PB L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PBL;教学理论;教学实践DOI:10.3969/j.issn.1002-1701.2012.01.056[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701(2012)01-0114-02PBL教学模式从1969年开始发起至今已经有50年的历史。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PB L的研究主要介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并逐步尝试将PBL引入到国内的教学实践之中,如原湖南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暨南大学等。
这些院校分别在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部分试行了PB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国外PBL教学起步早,发展快,教学成熟,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已全部用PBL教学模式取代传统模式教学,而国内起步晚,发展慢,本土化不完善,教学尚不成熟,各地区各院校PB L教学发展不均衡。
重点医学院校以及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BM资助的PB L教学试点医学院校发展较好,但是其他医学院校PBL教学发展缓慢[2]。
因此,作为地方院校如何开展PBL教学,其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哪些?通过文献调查和研究,并结合我院开展PBL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开展PBL必需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解决对PBL教学的理论认识问题并指导PBL教学实践。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规划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空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网络威胁,培养一批能够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从事研究和应用的专业人才是迫切需要的。
本文旨在制定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规划,以培养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满足社会对网络安全的需求。
1. 建设目标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网络安全理论知识、全面的网络安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从事网络安全管理、分析与防御,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与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2. 建设原则(1)前瞻性原则:根据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新技术、新需求和新挑战,提前预测和引入相关课程,确保教育与实际需求相适应。
(2)专业性原则:以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为核心,建设相关的基础理论、技术和实践类课程,确保学生具备夯实的专业基础。
(3)综合性原则:充分考虑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全链路和全要素需求,建设各类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的网络安全能力。
1. 基础课程(1)计算机网络: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网络安全技术,培养学生对网络的基本认识。
(2)数据结构与算法: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提高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
(3)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安全机制,学习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与管理。
(4)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学习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了解数据库安全管理和防护方法。
(5)信息安全基础: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标准,了解信息安全体系结构和网络安全管理。
2. 专业课程(1)网络安全技术:深入学习网络安全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包括入侵检测与防御、加密与解密、安全认证等。
(2)网络威胁与安全防护:研究网络威胁的类型、行为和危害,学习网络攻防技术和安全防护策略。
(3)网络安全管理与法律:了解网络安全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学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培养网络安全管理能力。
(4)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学习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策略与控制等。
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空间的安全性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是为了培养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备较强的网络空间安全理论与实践能力,在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些核心课程将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技术实践、创新研究的能力。
一、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的设置1.网络空间安全概论本课程旨在系统讲述网络空间的概念、特征、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网络空间安全的发展现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网络空间安全理论与技术该课程涵盖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包括密码学、网络协议安全、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与防范技术、应用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网络空间安全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有全面的掌握,并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网络空间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该课程主要介绍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应急响应的方法,包括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网络安全管理的模式和技术,以及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了解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点和应急响应的关键技术,为日后的实践工作做好准备。
4.网络空间安全创新研究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包括网络空间安全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创新、网络攻防技术的研究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的前沿动态,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5.网络空间安全案例分析与实践该课程主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网络空间安全问题的实际应对方法,包括黑客攻击事件案例分析、网络信息泄漏案例研究等。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加深对网络空间安全实践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
以上是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的主要设置,这些课程将全面提高学生的网络空间安全理论与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
实验一:网络安全网站介绍一、实验目的了解当前网络安全的最新安全动态与安全指南二、实验设备与环境可以联入Internet的中高档微机若干三、实验内容1、在www,a或中查找相关的网络安全论坛,网站等内容2、选择进入3、了解安全知识4、了解最新的安全动态5、了解最新的安全文献6、了解最新的安全弱点7、了解最新的安全工具8、了解最新的安全法规9、了解最新的安全产品四、实验步骤1、安全动态《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杂志社网络安全:网际协议、防火墙、入侵检测、VPN等。
通信安全:电信安全、邮件安全、无线网络安全、网络协议等。
应用安全:WEB安全、邮件技术安全、PKI密钥、安全编程。
物理安全: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等。
安全管理:安全审计、风险评估、安全项目管理,安全策略、安全标准、安全指南等。
加密技术:密码学、密钥算法、密码分析、硬件加密、软件加密、密钥管理、数字签名。
安全支付:电子支付、电子现金、网络银行。
访问控制:防火墙、路由器、网关、入侵检测、网闸等网络安全接入技术等。
灾难存储:灾难备份服务提供商、存储设备提供商、国家重要信息领域应用用户。
取证技术:磁盘调查、网络取证,包括电子邮件或者互联网以及源代码等,主要问题是讨论如何从网络上收集到相应的能够表明是犯罪证据的信息,以及怎样从大量的信息流里获得支持打击犯罪所需要的信息。
2、安全文献[ 1 ] 杨义先1 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M] 1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1[ 2 ] 周学广1 信息安全学[M] 1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1下一代互联网的安全起点(中国计算机报媒体播报)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并非一个完美计划的结果。
安全隐患于互联网,是与生俱来的。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30年间,被动挨打之后再弥补安全漏洞,已经成为解决互联网安全问题的惯性思维。
但是,在互联网进入云时代后,这样的安全理念还能保障云的安全吗?我们还有机会改变这种局面吗?从网络开始云安全这个概念曾经被众多厂商所用,也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