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行为分析法

应用行为分析法

应用行为分析法
应用行为分析法

幻灯片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片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片3 暴躁性行为:(哭闹、跺脚)、攻击性行为,自

我攻击

抗拒性行为:抗拒做出与指令相符的行为

其他问题行为:呕吐行为、强迫行为、不适应

行为(吃饭、上厕所)

幻灯片4

自我满足:1、感觉敏感;2、感觉不敏感感觉强迫:不愿意接受改变

幻灯片5

1、引起注意

2、逃避

3、自我满足

4、逃避

5、引起他人注意

幻灯片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片7

分解目标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降低或提升目标

给予辅助是为了让孩子建立自信

强化的初期能很好建立孩子与成人的关系

幻灯片8

强化的过程要停顿,不能继续讲课,尤其不能进行言语训练

幻灯片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片10

指令可以有动作示范

幻灯片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片12

准确、扼要:如孩子想爬高,应发指令:不要。不能发这样的指令:那里很高,快下来,不要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片14

在学习之前就必须找到孩子的强化物,凡是孩子喜欢的饿都可以成为强化物

幻灯片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片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片18 出现新课题,而孩子的配合度低时应该使用高

频强化

若是复习课,或孩子喜欢的游戏时,应该使用

低频强化

幻灯片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片20

幻灯片

21 身体辅助也分等级

如写字:握手背-→握手腕→握手臂

在练习点头的时候,可以用强化物引导孩子练

习.眼睛看着强化物,从上往下

幻灯片22

第二次---表扬

第三次---不表扬

第四次---表扬(画圆:起点与终点连接在一起)

幻灯片23

连环法体现课题分解的技术

目标越细,越能激励孩子的自信心

幻灯片24

串珠子:拿珠子→拿绳子→绳子对准珠子眼→绳子穿过珠子眼→拉出绳子

界内涂色:握笔→在纸上无规矩随意涂色→在规定范围任意涂色→把范围缩小

生活中的创新

生活中的创新 存在性的创新 (存在层面的创新行为) ●制造(或某种程度上的获得)新的衣物、银器、器械、照明用具等 ●在庭院中植树种花 ●修理房屋 ●为家里做(买、换)新家具 ●其 他——引入你的存在状态中并改变了你的存在状态的新Array事物 人们建筑(购买、交换、种植、油漆、修理) 各种事物,使家居生活、办公生活——他们的存在状态 ——变得不同。这是存在层面的创新。虽然许多人不认 为这也是创新,但这是一种创新。 交流创新 (交流范围内的任何新事物) ●交流中使用短语或新的表达法 ●尝试新的音调 ●使用新词 ●练习新的形式的交流(如手势语) ●使用或发明新的俚语

●提出新的语言(如L.亚门霍夫发明的世界语) 人们在各种社会生活的层面上使用语言——组成并说出词汇和短语,以解决当下的问题。在他们所使用的新短语和句子中包含了个人的新体会、新思想、新感受和新的结论。他们把这种种的“新”通过各种交流渠道(声音、电话、收音机和电视等)传送给他人,他人则对接受到的“新”进行消化、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关反应。 每一个交流行为都会社会带来切实的变化,虽然有的变化很小,但总是个变化。有的变化则很大(如战争或革命),而这种巨变的原因也许源于一个用错了的词汇、一句冒犯的话或是一篇措词不当的文章。彼特·范克和玛丽·范克在《强力词汇使一切变得简单》一书中,甚至提到丢在广岛的原子弹是因为翻译官曲解了日本天皇的话造成的。交流上的“新”同其他任何形式的“新”和创新行为同等重要。 如果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的话,我称这个层面为“创新×创新=创新的平方=创新。这里的“平方”是指物质的创新反映在语言(符号或象征)上,因此出现了物质和语言两个层面的创新。这个层面没有物体层面稳定,属于关系关联层面。 词汇或短语是创造的结果,但事实上用于交流时它已是一种创新了(创新的大小是另一回事)。 工具性创新 ●提供或接受新工具(新铲子、新电脑、新汽车、新手机) ●提供新方法、新技巧、新的行动规则 人们生产(发明、建造)新工具,然后卖给他人。个人和社会需要工具产出新结果:文件处理更快捷的新电脑、交流效果更好的新电话、性能更可靠的新汽车、熨烫更简易的熨斗、更清洁的牙刷等。这些生产出并为人接受(实现了的)工具有点像“3次方”创新——它们本身是新事物,而它们又能带来创新的结果。

质量管理五大基本原则

质量管理五大基本原则 底线原则 所谓底线原则,就是构建企业质量管理的底线,并且不逾越底线。质量管理的底线一般有: 1、满足要求 即满足与客户约定的产品质量要求。 2、防止事故 质量事故是指大批量的不良。防止质量事故远比追求零缺陷有意义。一场质量事故会让一家企业员工士气遭受打击乃至于元气大伤。 3、最少资源 为满足质量要求以及过程管控的需要,企业决策层应至少配备质量管理的最少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人员、检验仪器、必要的培训以及相应的授权等。 4、禁止作假 这种作假包括检验数据弄虚作假,更换未经客户认可的材料,等。弄虚作假的行为,往往是质量事故的一大根源。作假行为有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企业行为是企业授意员工作假以在客户面前显示更漂亮的数据,员工行为则是员工自主的作假行为,比如员工为应付检查,将未及时填写的报表用想当然的数据填上。 一家企业若能守住底线原则,质量一般就不会出现糟糕不堪的情形。 稳定原则 质量不稳定意味着企业将付出不堪重负的质量成本。追求质量稳定的一个关键就是简明化的标准作业,这意味着: 1、KISS原则

Keep It Simple & Stupid,即保持标准作业尽量简明,做到小学三年级毕业的人都能清晰看懂。 2、代表最优操作 标准作业一定是由熟悉现场作业的工程师并找出最优作业方式而制作出来的。 3、员工是不落笔的批准者 即,应该积极听取员工对标准作业的反馈,并将有价值的反馈更新到标准作业中去。 早鸟原则 当出现质量问题,发现越早,损失越小,这就是早鸟原则。质量管理的早鸟原则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暴露问题,二是从源头控制。 1、暴露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彻底依然还是问题,推卸问题会造成更大的问题,发现不了问题本身就是问题。最容易发现问题的人员是一线作业员工,他们从事着检验、生产操作等事务,最容易发现现场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物料问题、人员状况、设备问题、包装问题等。 生产异常记录表、员工意见箱、畅通的汇报制度以及品管圈(QCC)活动都是获得现场问题以及鼓励员工自主改善的好方法。 2、从源头控制,主要指两个方面,即在生产的前端以及一开始时即发现问题,如供应商物料的管控、样品阶段进入量产的控制以及生产线的首样检验;另一个方面则指发现根源性的问题,常用的手法有“五个为什么”分析法、QC 手法等,设计问题也属于根源性问题。 系统原则 系统原则是指质量管理形成系统,不再是单点作战,不再单单依赖品质控制手段,同样需要强调品质保证手段。形成系统的好处在于,更多进行预防性工作及持续改善。 形成系统的方法有:

企业家核心自我评价与个体创新行为分析

企业家核心自我评价与个体创新行为分析 企业家与生意人、商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创新,核心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从人格角度解释企业家创新行为的综合概念。有研究证明:核心自我评价与企业家个体创新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个体的动机起到中介作用。企业家创新行为体现在:永远追逐成就的不懈动力、高于利润之上的理想追求及通过自身行为和思想影响社会,改变社会生活。 标签:企业家人格;核心自我评价;创新 1 企业家的实质在于创新 1.1 生意人、商人与企业家 为什么地球上这么多人,却只有屈指可数的人被称作企业家?什么人才能称为企业家?在现实中存在生意人、商人与企业家,他们是三个不同的层次。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过:“我们不想做商人,我们只想做一个企业,做一个企业家,因为在我看来,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是有区别的,生意人以钱为本,一切为了赚钱,商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企业家看来是影响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创造价值,影响这个社会就是企业家。赚钱是一个企业家的基本技能,而不是他的所有技能。”评价企业家与生意人、商人区别的标准,不完全是外部的、显性的要素,更多的是内部的、隐性的要素。 陈善平是一个江浙沿海捕鱼的渔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十几年前在浙江海域北麂岛建起鱼虾制品加工厂,专门出口日本,短短数年就赚取大量财富。2004年考虑到国内渔民打捞的海产品无法即时送交加工而带来极大的浪费,他决定建造海上水产品加工船。资金的短缺、技术队伍缺乏、巨大的风险统统没有阻止他创新的行动。2007年陈善平他们自主研制的海上巨型加工船下线投入使用,这是亚洲第一艘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艘海上加工船。这艘投资5600万元的巨无霸除了一些零部件是从日本买的,核心组件全部由陈善平和员工自己制作出来的!每天数百上千只小渔船成群结队围绕着这艘巨船远赴深海捕鱼,刚刚捕捞上来的鱼虾在半小时内被加工成鱼干鱼片虾皮,由陈善平收购、包销到日本。产品价格在几年内上涨了80多倍,成千上万渔民的收入得到极大的提高。一个渔民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一个行业的巨大发展,其背后就是他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追逐成就的不懈动力! 1.2 企业家的实质在于创新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指出:“企业家是实现创新、进行新组合的人,否则只能是管理者”。企业家可以在不增加任何现有有形生产要素的情况下,通过引入一种“新的生产组合”,使得企业现有生产要素更加合理和更加有效地得到利用,从而创造出超额利润。熊彼特指出,“新的生产组合”包括“新项目的开发和用新办法开展原有的项目”,这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关键。另外,熊彼特还认为,

应用行为分析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应用行为分析法概述 应用行为分析法简称ABA,是指将任务(即教学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顺序分解成一系列较为细小而又相互独立的步骤,然后采用适当的强化方法,按照任务分解确定的顺序逐步训练每一小步骤,直到孩子掌握所有步骤,最终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在其它场合下能够应用其所学会的知识、技能。这是一种常被用来对有发育障碍的儿童进行早期行为干预与训练的操作性方法体系。目前,国内外较多地用于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训练。应用行为分析法的原理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其核心是步骤分解,即分解目标、使用提示帮助、强化、反复练习。 第一、分解目标 顾名思义,分解目标就是把任务(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细小且相对独立的步骤。 在目标的分解时,要因人而异,充分考虑孩子的个别差异性:不同程度的孩子有不同的目标分解,同一程度的孩子可能因为学习的接受方式不同采用不同的目标分解。例如,小豪和华仔两位同学都认识很多的汉字,但是他们掌握汉字的方法却大相径庭:小豪是从认识单字开始,再到认识词语,最后通过字词来读句子;华仔正好相反,他从句子中认识单字,再通过单字学习词语。因此两者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步骤分解是完全不同的。同时,在训练中要认真分析孩子的情绪表现及接受程度并做经常性的适度的调整。 设置的目标要可直接用于操作,越细越有效。比如,在教拼图时,第一步是给他两张单色的,但是镶嵌口幅度很明显的图片让他拼,目的是让他将两张

分离的图片通过拼凑合成一张,容易产生成功感,有利于后面的学习;第二步是给他两张颜色差异较大,但镶嵌口仍很明显的图片让他拼,使他开始注意画面有所不同;第三步是给他两张有图案但镶嵌口缩小的图片让他拼,从中将图片和镶嵌口结合起来;第四步是在原有的图片当中增添一张镶嵌口不吻合的图片,让他了解并不是每一张图片都可以拼凑成完整的图片。往下的步骤可以适当的增加难度。 从中可以看出:应用行为分析法把每项技能分成很细小的步骤练习,就是为了使孩子在学习中更容易获得成功,尽量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减少挫折感。训练中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习第二步。 第二、使用提示帮助 孤独症孩子的障碍或异常主要体现在言语发展与沟通、社会交往以及情绪与行为模式等方面。因此要让孤独症孩子认识一种事物,明白一种现象,模仿一个动作,建立一个概念既缓慢又困难,更不要说让孤独症孩子自觉的去学习某一样东西了。这个时候为了促使孩子对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必须使用提示(这包括手把手的练习、语言提示、手势和操作示范提示等)帮助。 使用提示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在指令和正确反应之间建立联系,保证孩子反应的正确性,使强化的目的加以实现。比如认识形容词大小,拿出一个足球和一个乒乓球,让他从中拿出大的球给老师,如果他不理解大小的概念通常的反应都比较随意。这时就必须示范或手把手的提示,指着或拿起足球告诉他“这个球大”,然后再让他依葫芦画瓢完成指令;如果他认识足球和乒乓球,可以语言提示他“足球大,把大的球拿给老师”。 有了这样的提示,孩子才可能对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通过多次的提示和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基本概念

关于ABA的几个基本概念(一)ABA的基本特点 ABA大家都知道就是行为应用分析法。 1将人的社会交往活动和行为进行分解,直到最细小的但可观测的行为单元。如:“吃饭”可以分解为:“走到餐桌前”、“坐在椅子上”、“拿自己的餐具”“吃自己碗里的东西”等等。行为可以无限往下分,尽可能的细小。 通过有系统的训练,帮助孩子学会有社会适应性的行为和活动。每一种特殊儿童不能出来的行为,从简单的“看”别人,到复杂的如主动的交流和社会活动,都可以被分解成为许多工作步骤。 2、要求孩子必须对每个指令做出反应。 3、孩子的错误反应肯定不能得到解决奖励,即不能被强化。例如:发脾气,刻板行为,自伤,退缩等)。 4、同一课题的训练要重复很多次,直到在没有成人的任何指导和辅助下,孩子也能有稳定的正确的反应,将孩子的反应记录下来并且按照特定的、客观的定义和标准来评价。 课题的不同孩子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有的孩子三次就会了,有的孩子则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每个孩子都如此不同。多长时间学会只有上帝知道。 5、教学计划是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而个别化设计的(IEP)。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意思。 (二)ABA的基本操作分式 ——回合操作教学法(DTT) 指令(刺激)——(孩子)反应——结果(强化)——停顿。下一个回合。要对指令作出反应,听指令做反应是社会行为。 (三)行为的分解和目标行为 1、行为的分解——将一个行为分解成一系列单元行为,对每一个单元行为还可以继续分解,这样逐级将一个行为拆分为更小的,有先后顺序的行为链。 洗手的分解:会洗手要具备的能力:开水龙头——洗手——关水——擦手。如果不会洗手,就要现分解洗手——搓手——打香皂——冲手。现在都是用洗手液,更方便了,设备的发展也可以改善孩子们生活的艰难。平时没事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总想多少年后自己S了后孩子怎么办哪。不试永远不了解孩子。教孩子时不要一根筋,一种方法打不开孩子的心灵再寻求另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但能解决孩子的问题也能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帮助,但要一步步的来。具有阶段性和目标性。这就是目标行为的特点。

核心自我评价与个体创新行为_集体主义导向的调节作用

第4期总第234期 2011年4月商 业 经 济 与 管 理JOURNAL OF BUSI NESS ECONOM ICS No .4V o.l 234Ap r .2011 收稿日期:2010-11-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2091);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1XNH063) 作者简介:孙健敏(1961-),男,山东莱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管理心理学研究;王震(1985-),男,山东济宁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组织行为学研究;胡倩(1984-),女,湖北随州人,德勤管理咨询公司咨询师,主要从事工作分析和企业咨询研究。 核心自我评价与个体创新行为: 集体主义导向的调节作用 孙健敏1,王 震1,胡 倩2 (1.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100872;2.德勤管理咨询公司,北京100738) 摘 要:在区分个体创造力和创新的基础上,文章考察了225名企业员工的核心自我评价、 集体主义导向与上司评定的创新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个体创新过程中的创意产生和创意实施 行为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与创意产生正相关,但与创意实施无显著相关关系;集体主义导向在 核心自我评价与创意产生和实施行为关系中均起调节作用:对集体主义导向较强的员工来说,核 心自我评价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反而较弱,对低集体主义导向的员工来说,核心自我评价对创新行 为的影响则相对较强。文章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关键词:核心自我评价;集体主义导向;个体创新行为 中图分类号:G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1)04-0027-07 一、引 言 近年来,学术界对个体创新的关注日益增加。在个体特征方面,人格与创新的关系得到了最广泛地讨论。总体来看,早期研究者主要探讨了创造性的人格特征,如他们发现自信、低焦虑、内控、尽责心等人格特质能带来较高水平的创造性。然而,他们同时也发现单一特质的研究难以形成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1]。与此同时,一些研究者试图基于/大五0和/16PF 0等通用的人格框架进行探讨,但这类研究仍然只是证实了人格的某些维度与创造性的关系,无法清晰描述影响创新的人格特质。因此,近年来基于人格特质的创新研究逐渐受到冷落。这不禁让研究者思考是否存在一种层次更深、内涵更丰富的人格构念,这种构念能更全面地包含影响个体创新的人格特质。西方新近提出的核心自我评价就是在特质合并思路下诞生的新人格理论,它将自尊、自我效能感、情绪稳定性和控制点这四种重要的特质整合在一起,是对人格的潜在的、深层次描述[2]。目前的研究已表明它与大五人格存在重叠部分,同时也包含了大五人格未能充分描述的 人格倾向,且在预测个体态度和行为上有额外的解释力[3]323。然而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创新的关系上,目前 还未有直接的实证研究。这一概念的提出者Judge 最近也呼吁学者们关注核心自我评价与个体创新的关系[4]。 在关注人格与创新关系的同时,一些研究也暗示它们的关系会受其他变量的影响,这些变量可能来自 个体、团队和组织各个层面,如个体的从众性[5]7。以往有研究指出在高创造性个体具有的特征中,除了与 核心自我评价有关的自我概念以外,还有一类是个体在与他人、群体接触时所表现的特性,如独立性、乐群

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行为分析法

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行为分析法 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 ABA)在1987年由Lovaas报道,对一组19例孤独症儿童采用ABA疗法干预2年时间,结果有9例儿童基本恢复正常,其他儿童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这一报道引起了轰动。其后许多研究者重复了ABA,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Lovaas的研究对象主要是3岁左右的孤独症儿童,这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认为即使对于较大的孤独症儿童,ABA仍有很高的应用价值。ABA采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刺激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其核心部分是任务分解技术( discrete trial therapy,DTT)。典型DTT技术包括以下步骤:①任务分析与分解;②分解任务强化训练: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进行某分解任务的训练;③奖励(正性强化)任务的完成:每完成一个分解任务都必须给予强化( reinforce);④辅助:根据儿童的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提示或帮助;随着所学内容的熟练程度,逐渐减少提示或帮助;⑤停顿(interval):在2个分解任务训练之间要有短暂的休息。训练要求个体化,系统化,严格性,一致性,科学性。治疗强调为每周40小时。 一、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特点 ABA的特点是:①方法结构化;②教学系统化;③操作目标化;④非专业人员可以操作;⑤实践性。学习ABA不能只通过我们掌握有关理论原则,理论学习虽是不可缺少的,但学习者必须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操作经历。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把握ABA的原则和技巧,才能真正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技巧。 二、任务分析法(目标行为分解) 把要培养的行为分成若干个子行为,然后用正强化一步步培养建立的过程称为任务分析法,也叫工作分析法。就是说把学习的最终目标行为分解成一连串的小步骤动作行为,让儿童循序逐个学习每个小步骤的行为,最终完成目标行为的学习。具体由塑造法和连锁法来实施的。 目标行为指训练时所期望出现的行为及达到的标准。 例如:(1)小明能独自行走十步远的距离。 (2)小明在帮助下,能用筷子吃完二两面条。 (3)小明在1个月的训练期内,每日撞头次数由10次降为3次。

服务质量管理控制

服务质量管理控制 一一一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营运服务行为,确保营运服务质量,提高乘客满意程度,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创立企业服务品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乘客满意度是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支柱,向社会提供满意的服务既是公司自身发展的基本策略,也是公司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是社会和行 业发展的必然,持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公司经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第三条公司奉行“以顾客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用优质并具特色的服务满 足顾客期望,树立都市第一服务品牌”的服务宗旨,把“顾客满意”作为公司 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 第四条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行业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公司将致力于形象品牌建设,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交通服务。 第五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营运及营运管理岗位的全体员工。 一一一服务质量规范 第六条公司在充分认识出租汽车行业特点并兼顾其他行业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了服务质量标准。服务质量标准包括了管理人员服务标准、驾驶员服务标准和营运车辆规范,为规范化服务提供共同执行的蓝本。 第七条经营管理人员服务质量标准应做到:公正廉洁、诚信务实让驾驶员放心;热情礼貌、语言规范让驾驶员舒心;及时高效、倾力而为让驾驶员称心;急之所急、想之所想让驾驶员安心;人本关怀、温馨入微让驾驶员顺心。

“ “ “ “ 第八条 营运驾驶员基本要求: 、、 仪态端庄,举止大方,衣着整洁,发型朴实。 、、 按规定着适时工装,女性束发可着淡妆。 、、 语气和蔼可亲,语言文明礼貌;普通话水平达到三级甲等。 、、 驾驶员应使用规范文明用语: “您好!请问您到哪儿?”、谢谢!”、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开门请注意 安全”、再见!”,使用普通话与外地乘客用交流。 掌握并使用与规范用语 5 句话相对应的英文 5 句话与外籍乘客交流, 使用恰当的礼貌称谓称呼乘客。 第九条 驾驶员在营运服务过程中不发生以下所列行为: 、、 拒载,争抢乘客,强拉乘客,强迫组合乘客。 、、 绕道,多收乱要,随意中断服务,吸烟。 、、 不打表收费,以任意借口拒找零钱。 、、 在经营权界定范围外载客。 、、 将车辆交予非本车驾驶员营运,驾驶他人车辆营运。 、、 驾驶报停或停业整顿或不合法车辆营运,利用车辆从事非法活动等。 第十条 热情服务,细致周到。 、、 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和携带大件行李乘客提供帮助。 、、 主动告知乘车注意事项,耐心正确解答乘客提问,提醒系上安全带。 、、 按照乘客要求使用空调和音响设备。 、、 因故中断服务时,应据实向乘客说明情况,主动帮助乘客转乘其它

什么是人的创新素质

1.什么是人的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就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在引发创新行为和实施创新的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主要作用的素质,也就是一个人开展和完成创新活动的心理素质。它主要包括十个方面: (一)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基础。 (二)发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好奇心,怀疑意识与观察分析能力。 (三)寻找所需要的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四)创新的欲望与志向。 (五)创新的兴趣与情感。 (六)创新的胆魄,特别是敢于打破先例,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和开拓精神。 (七)创新思维。 (八)创新想象。 (九)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十)合作意识与能力。 最核心的创新素质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整体结构称之为创新人格,具有创新人格是创新人才的特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也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特征。 2.创新素质培养的七个基本原理有哪些? 原理一:创新素质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需要时时处处的精心呵护与激励。 只知记忆与模仿的人,知识再多,智力再高,也不能创新,有知识不一定聪明,聪明的不一定能创新,考试成绩高的学生不一定有创新性。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原理二:创新素质需要创新教育来培养,创新教育需要创新性教学与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教师。 原理三:学生的创新素质在有创新需求,刺激创新欲望的教育环境和从事创新学习与活动的过程中生成与提高。 在需求创新,鼓励创新,创新光荣的环境中学生才敢创新,才有创新的可能,创新素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促使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性的活动。 原理四:民主与多元,尊重与信任,挑战与任务,兴趣与爱好是学生创新素质成长的肥袄土壤。 每一位学生都有创新潜能,老师相信学生有,学生就一定有,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与动机,在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与活动方面,学生更容易表现出创造性。 原理五:积极评价是创新素质提升的推进器。 原理六:创新教育需要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既需要从点地上突破,又需要整体设计和系统改进。 创新驱动是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的组织发展状态。 原理七:习惯性创新是持久性的创新,是创新人格形成的标志。

应用行为分析

【主要内容】 ABA的基本知识:名称与历史起源;理论基础与原理;基本思想与原则;课程与实施要求 ABA的重要前提:行为评估与分析 ABA的基本原则:目标行为分析/分解 ABA的操作方法:分解式尝试教学法(DTT);关键性技能训练法(PRT) ABA的三大策略:强化策略;刺激控制策略;厌恶控制策略 ABA的主要应用:适应行为的培养;问题行为的解决 ABA的发展趋势:言语-语言治疗与ABA相结合 ABA的基本知识 .名称与历史起源 .理论基础与原理 .基本思想与特点 .课程与实施要求 名称与历史起源 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简称ABA),也称“行为训练法”、“行为改变技术”等。“行为分析”是研究行为、行为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一门科学;“应用行为分析”是将行为分析所得的结果进行应用,以达到理解行为和环境之间功能性关系的科学。 Applied—应用 学校(学业学习/功能性学习/职业训练/人际互动/班级管理) 家庭(生活训练/家事学习/亲子互动/教养方式/休闲娱乐) 社会(社交活动/职场适应/社会规范) 医疗(行为/药物/心理) Behavior—行为 所有面向(社会/认知/情绪/语言/游戏/心智/动作技能) 可观察、可度量、具体的(三者缺一不可/行为目标的基础) 排除主观价值判断(教育公平/个别化教育)

Analysis—分析(科学、验证、系统化) ABA作为一种干预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教授伊瓦·洛瓦斯(Ivar Lovaas)针对自闭症最突出的行为障碍问题,基于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操作条件作用而发展演变出的一套较为完整的行为训练技术和操作系统。 Lovaas博士及助手于1987年和1993年发表了两个追踪研究,结果表明ABA早期治疗能显著改善自闭症儿童的功能。19个接受密集行为治疗的孩子,有9个能成功地完成常规教育课程,并在智力测验、适应技能和情绪功能方面,看不出他们和同伴有什么差别。即便是那些没有获得最佳结果的孩子,也在语言、社交、自理和游戏技能方面有重大收获,除了两人以外,其他孩子都发展出了功能性语言。在这一研究中,孩子开始接受治疗的年龄都在三岁以下。他们平均每周接受40个小时的个别治疗,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本科生实施,并受到研究生和心理学家的指导,平均治疗时间在两年或两年以上。 1993年凯瑟琳·莫里斯(Catherine Maurice)出版《让我倾听你的心声》(Let Me Hear Your Voice),记述了她运用行为课程对两个自闭症孩子的治疗,之后ABA迅速广泛流行。与许多专业人士和儿童家长一样,Maurice女士一开始对行为治疗不甚了了,曾认为行为治疗太消极、太僵化。此外,她也曾认为,行为治疗效果有限,会使儿童形成机械的行为方式。但其经验证明,积极、灵活地运用行为治疗会取得显著效果。 1998~2004与美国法律有关ABA之听证会及法院判决显示,ABA被肯定是自闭症教育中最有效之介入策略。目前,ABA在全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国际ABA协会有41个会员国家),它非常完善地诠释并运用了“正强化”、“惩罚”、“消退”、“链锁”、“辅助/提示”、“渐隐”、“泛化”等行为矫正技术,在操作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系统的程序。 【小资料】ABA的经典研究及实践项目 ◎UCLA幼儿自闭症项目(Lovaas负责) ◎“五月学院”的研究(The May Institute Study) ◎默多克早期干预研究(The Murdoch 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 ◎加州大学-旧金山研究项目(The UC-San Francisco Study) ◎莫里斯儿童项目(The Maurice Children)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相关知识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相关知识 ABA采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刺激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其核心部分是任务分解技术( discrete trial therapy,DTT)。典型DTT技术包括以下步骤:①任务分析与分解;②分解任务强化训练: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进行某分解任务的训练;③奖励(正性强化)任务的完成:每完成一个分解任务都必须给予强化( reinforce);④辅助:根据儿童的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提示或帮助;随着所学内容的熟练程度,逐渐减少提示或帮助;⑤停顿(interval):在2个分解任务训练之间要有短暂的休息。训练要求个体化,系统化,严格性,一致性,科学性。治疗强调为每周40小时。 一、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特点 ABA的特点是:①方法结构化;②教学系统化;③操作目标化;④非专业人员可以操作;⑤实践性。学习ABA不能只通过我们掌握有关理论原则,理论学习虽是不可缺少的,但学习者必须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操作经历。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把握ABA的原则和技巧,才能真正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技巧。 二、任务分析法(目标行为分解) 把要培养的行为分成若干个子行为,然后用正强化一步步培养建立的过程称为任务分析法,也叫工作分析法。就是说把学习的最终目标行为分解成一连串的小步骤动作行为,让儿童循序逐个学习每个小步骤的行为,最终完成目标行为的学习。具体由塑造法和连锁法来实施的。 目标行为指训练时所期望出现的行为及达到的标准。 例如:(1)小明能独自行走十步远的距离。 (2)小明在帮助下,能用筷子吃完二两面条。 (3)小明在1个月的训练期内,每日撞头次数由10次降为3次。 三、任务分解技术教学法 DTT五要素包括:指令,辅助,反应,结果,停顿。 DTT回合公式如下: (一)指令 1.概念指令是让孩子作出反应的刺激,即为实现目标行为提出的要求。 指令可以分为:语言指令(让孩子做什么时所说的话),非语指令(手势、示范动作、物品、卡片、视觉等)。

个人创新行为测量维度研究述评

个人创新行为测量维度研究述评 个人创新是组织创新的基石,对个人创新行为的管理是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之一,个人创新行为研究也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文章对国内外有关个人创新行为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发现目前关于个人创新行为之测量维度的论述可以总结为两大方面,即单维度说和多维度说,而多维度说则包括五维度说、三维度说和两维度说。文章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现有各维度说的优、缺点进行了述评,并对今后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标签:个人创新行为测量维度述评 关于个人创新行为的研究在西方管理学界一直都是一个热点。多年的研究使得该领域内各种观点争鸣,却鲜有系统的汇总,导致后人在研究过程中多有不便。本研究即着眼于个人创新行为之测量维度的论述,对其进行系统的述评,以期为今后个人创新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个人创新行为的概念界定 在对个人创新行为进行定义之前,首先要区分创新(innovation)和创造力(creativity)这两个概念。在很多文献中,这两个词经常被混淆使用。二者意义相近,含义却不同。关于创造力,哈佛大学教授Amabile的定义在后来的文献中引用最多,即“创造力是指新颖并有用的观点的产生”,而创新的含义则不同。一般学者认为,创新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而创造力仅仅是创新的一个阶段,即构想的产生阶段(idea generation)。关于创新的多阶段,最有影响力的观点是由Scot&Bruce提出的。Scot&Bruce对创新的三个阶段进行了界定。他们认为,个体创新是一个三阶段的过程:第一步,认识到问题所在,并产生创新性的构想。第二步,创新个体会为一个观点寻找资金支持,并努力寻找支持此观点的人建立起一个同盟。在第三步中,创新个体会建立起一个创新的模型,这个模型可以被人们所感知或者体验,并且可以扩散、规模化生产、转化为生产用途或者被制度化。经过以上三个步骤,个体才完成了创新的过程。界定了创新的概念,才有可能谈及个人创新行为之界定。个人创新行为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并且很难以把握的一个概念,很多学者都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定义和操作。Kleysen & Stree 在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创新行为的一个定义:“个人创新行为是指产生、介绍有益的创新以及将其应用于组织任一层次的所有个人行动。有益的创新可能包括新产品构想或者技术的发展、为了改善工作关系(work relations)所做的管理程序的改变,或者是为了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或效能而应用的新构想或新科技”。De Jong & Den Hartog的观点与Kleysen & Street十分相似,二人将创新行为定义为“旨在产生以及应用对某个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团队或者整个组织有用的观点、程序以及产品的行为”。不管对个人创新行为的定义如何表述,以下两个内涵是必须的:首先,创新行为包括思想和行动两个层面。其次,创新行为的成果具有两个特点:独创性和实用性。这一概念界定为个人创新行为的测量奠定了理论基础。

应用行为分析ABA

专题一应用行为分析(ABA) 【主要内容】 ?ABA的基本知识:名称与历史起源;理论基础与原理;基本思想与原则;课程与实施要求 ?ABA的重要前提:行为评估与分析 ?ABA的基本原则:目标行为分析/分解 ?ABA的操作方法:分解式尝试教学法(DTT);关键性技能训练法(PRT) ?ABA的三大策略:强化策略;刺激控制策略;厌恶控制策略 ?ABA的主要应用:适应行为的培养;问题行为的解决 ?ABA的发展趋势:言语-语言治疗与ABA相结合 ABA的基本知识 .名称与历史起源 .理论基础与原理 .基本思想与特点 .课程与实施要求 名称与历史起源 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简称ABA),也称“行为训练法”、“行为改变技术”等。“行为分析”是研究行为、行为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一门科学;“应用行为分析”是将行为分析所得的结果进行应用,以达到理解行为和环境之间功能性关系的科学。 ?Applied—应用 ?学校(学业学习/功能性学习/职业训练/人际互动/班级管理) ?家庭(生活训练/家事学习/亲子互动/教养方式/休闲娱乐) ?社会(社交活动/职场适应/社会规范) ?医疗(行为/药物/心理) ?Behavior—行为 ?所有面向(社会/认知/情绪/语言/游戏/心智/动作技能) ?可观察、可度量、具体的(三者缺一不可/行为目标的基础) ?排除主观价值判断(教育公平/个别化教育) ?Analysis—分析(科学、验证、系统化) ABA作为一种干预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教授伊瓦·洛瓦斯(Ivar Lovaas)针对自闭症最突出的行为障碍问题,基于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操作条件作用而发展演变出的一套较为完整的行为训练技术和操作系统。 Lovaas博士及助手于1987年和1993年发表了两个追踪研究,结果表明ABA早期治疗能显著改善自闭症儿童的功能。19个接受密集行为治疗的孩子,有9个能成功地完成常规教育课程,并在智力测验、适应技能和情绪功能方面,看不出他们和同伴有什么差别。即便是那些没有获得最佳结果的孩子,也在语言、社交、自理和游戏技能方面有重大收获,除了两人以外,其他孩子都发展出了功能性语言。在这一研究中,孩子开始接受治疗的年龄都在三岁以下。他们平均每周接受40个小时的个别治疗,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本科生实施,并受到研究生和心理学家的指导,平均治疗时间在两年或两年以上。 1993年凯瑟琳·莫里斯(Catherine Maurice)出版《让我倾听你的心声》(Let Me Hear Your Voice),记述了她运用行为课程对两个自闭症孩子的治疗,之后ABA迅速广泛流行。与许多专业人士和儿童

应用行为分析方法简介

应用行为分析方法简介 何永娜 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简称ABA)是指将任务(即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顺序分解成一系列较小的和相对独立的步骤,然后采用适当的强化方式,进行训练,直到独立完成任务。它是由美国著名的孤独症训练专家洛瓦斯教授和从事专业领域工作的人25年的研究成果。这是一种对孤独症儿童及其他精神迟滞障碍儿童训练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1.应用行为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1行为改变原理 通过改变外部诱因(刺激)可以改变人的行为。即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也是可塑的。 1.2刺激-反应理论: 1.2.1反应性条件反射论 在行为训练(学习)中,进行强化刺激的做法会产生条件反射。用公式表示就是S(刺激)R (反应)。 1.2.2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一个人的行为并非单纯是刺激的反应,往往行为是根据他人的反应,而加强他是否去发展此行为。用公式表示就是 。 2.ABA的四个操作特点: 2.1任务分解 ABA强调把儿童要达到的训练目标(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分解成最小、最简单的行为单元进行教学。采用任务分解的办法,使得复杂的行为变成容易操作的行为单元,对每一个行为单元进行培训直到掌握,把已掌握的行为单元串联起来形成更为复杂的行为。这样,儿童就容易获得成功,从而确保ABA的有效实施。

2.2给予辅助 为了促使儿童对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给予必要的提示帮助。普通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学习,而孤独症儿童很少去主动观察模仿,所以必需给他们以提示,给他们多次的机会对指令作出反应。并通过反复的练习促使儿童成功,以后逐渐减少对儿童的提示,直到无需提示儿童也能正确做出反应。 2.3及时强化 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和它自身的结果有关联。及时有效的强化可以让儿童更愿意配合,更喜欢训练,儿童帮助树立自信心。 2.4反复练习 因为使用了强化和提示,儿童才愿意反复进行练习。反复进行练习,帮助儿童更快、更好地掌握和熟练技能。 3.ABA的具体操作方法 回合式操作教学法(即 discerte trail teaching简称DTT)是ABA的具体操作方法。它是一个非常具体、非常系统的操作方法。在每次回合后,训练者要记录儿童的反应情况。

员工创新行为调查问卷

员工创新行为调查问卷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协助我们完成本次调研。本次调研旨在研究企业员工的创新行为,以下所有题项都是对您工作情况与感受的描述。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填写,回答无对错之分,不针对某一企业或个人,资料将会得到严格保密。您的回答将对我们的研究获得正确的结论起到重要作用,请您认真独立填写,不必有任何顾虑。 第一部分 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符合您情况的选项 1、您的性别: [单选题] [必答题] 男女 2、最高学历: [单选题] [必答题] 高中及高中以下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 3、在本单位工作年限: [单选题] [必答题] 1年及以下1—3年4一6年7一10年11年及以上 4、您的工作性质是: [单选题] [必答题] 技术/开发生产财务

营销人力资源/行政其他 5、您的职位级别是: [单选题] [必答题] 一般员工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 6、所在单位性质: [单选题] [必答题] 国企及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 第二部分 以下句子是关于您所在企业的真实情况的描述,请仔细阅读,判断它们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并选择相对应的选项。 1、在做出可能会影响我的决策前,上级会征求我的意见 [单选题] [必答题] 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有些不符合有些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 2、上级鼓励我独立自主解决问题, 不要事事请示 [单选题] [必答题] 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有些不符合有些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 3、上级在做重大决策前会询问我的看法 [单选题] [必答题] 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有些不符合有些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 4、上级充分授权,让我全面负责我所承担的工作 [单选题] [必答题] 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有些不符合有些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 5、上级经常同我一起做出工作决策 [单选题] [必答题] 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有些不符合有些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 的介绍和一些训练项目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的介绍和一些训练项目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包括多种类型的操作。不论你想教甚么,都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来操作。他们包括模仿,理解和表达语言,认知概念,社会交往,生活自理,玩(游戏)能力,大动作,精细动作都可以用回合式教学(DTT)来从最基本的能力去教。在美国,孩子一般同时学10至20个项目,包括刚提到的每种项目。最好/有效的是每周上20-40小时一对一的操作练习课。一开始,训练是以一对一为主,但是ABA也强调乏化,尽快开始加入小组或集体操作练习课。 开始训练时,需要找一个视觉和听觉刺激很少的环境。比如,找家里(睡觉房间)的一个角落,在那儿放一个小桌子和两个小椅子,按照你的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水平,选几项要教他的技能或概念(可以参照下面提及的一些项目)。内容可以包括具体概念(名词:物品名称或图片里的物品;动词:自己的动作或图片里人的动作);比较抽象的概念(形容词:大小、颜色、长短,数字、情感…等)。训练技能项目的顺序的选择应该是从简单到复杂。开始应教与孩子自己有关的内容(比如:身体的部位、对家中人的称呼、房间里的物品…),然后再教更广泛的内容(如:房间或社会场所性能,常识……在动物园里有什么?什么时候睡觉?医生是干甚么的?等等)。开始训练前,应该先简单地“测查”一下孩子对选定的练习项目是不是已经掌握了(如果做几次,孩子都能够完成,这项联系技能就算通过了)。比如对《社会角色(医生、警察…)的认识和表达》的测查,先将几张卡片放在桌子上,让孩子指给你看哪个是医生、哪个是警察、哪个是农民,……。如果这些他已经能够认识,再试他的表达能够,一个一个地问“他是谁?”如果他还不能讲出来,就可以给他安排《社会角色表达》的项目训练。 选择的项目应该包括模仿项目(一步模仿、二步模仿、声音模仿、口形模仿等等);理解语言/听指令(一步指令、二步指令、认识东西和图片,等等);表达语言(讲出物品的名称、描述图片或复述故事情节,回答有关对此问题的询问);认知概念(包括颜色、形状、形容词、代词、介词、性别、物品的作用、相同和区别、分类、回答“为什么”、什么时候、在哪里的问题等);社会交往(社交问题、交流社会信息…,学会问问题,转告语言等);生活自理(洗脸,洗手,刷牙、做饭等。都可以分解目标,分成很小的步骤,一步一步地训练);休闲、游戏(排列积木、讲故事……等)。 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参照下面的几个例子去教: 项目:摹仿大肌肉群运动: ①和孩子面对面坐按椅子上。尽量使他注意你(确定他注意了你,就可以开 始了)。 ②一边做一个动作,一边同时说“这样做。”动作可以是: 拍桌子拍手 挥手(象打招呼似的) 握双手拍腿 摇头点头 转身 用手把脸捂起来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概述 行为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的变化(如转基因,基因敲除或下调等)最终表现为与基因相关的行为变化;环境的变化(如声、光、电的刺激和药物的处理)不仅其本身可直接影响动物的行为,而且可通过对相关基因的影响而改变动物的行为。学习和记忆更是这种相关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表现的一种形式。学习是一个获得外界环境信息(对动物而言)或有关世界知识(对人类而言)的过程;记忆则是对这种信息或知识进行加工(encoding)、储存(storage)和再现(retrieval)的过程。人类的记忆复杂,包括对事件与物体的明晰记忆(explicit memory)或描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和与学习无关(如适应性和敏感性)或有关(如操作技术和习惯养成)的模糊记忆(implicit memory)或非描述性记忆(nondeclarative memory)。而动物记忆相对较为简单,包括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和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前者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后者则持续24小时到数天.数周甚至更长时间。与此相对应得是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和参考记忆(reference memory)。工作记忆是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并储存较短的时间,因而代表短期记忆;参考记忆是指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测试的任何一天)均有用的信息进行加工储存的过程,因而代表长期记忆。 记忆的脑机制非常复杂,迄今仍不清楚。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著名神经外科医生Wilder Penfield 第一个获得证据表明,记忆的加工可能是在人脑的某些特殊部位进行。他从上千例的病人观察到,电刺激病人的脑颞叶皮层(temporal lobes)会产生一连串对早期经验的回忆,病人称之为“经验反应”(experiential response)。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为了给一个患癫痫长达10年的病人施行脑手术治疗,Penfield将病人双侧的海马·杏仁核和部分颞叶皮层切除。术后发现,病人的癫痫症状大为改善。但出乎意料的是,病人的记忆同时受到破坏性的损害。虽然病人保留了几秒到几分钟的短期记忆,且对手术前的事件有非常好的“长期记忆”,但是,他却不能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对人·地点或物体等信息的保持不超过一分钟。而且,他的空间定位能力也大大受到削弱,甚至花了长达一年时间才学会走一条围绕一栋新房的路而不至迷路。事实上,所有因手术或疾病使内侧颞叶的边缘结构受到广泛损害的病人都具有类似的记忆缺陷。这些结果说明,大脑边缘系统在记忆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后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脑内至少存在5个不同的结构系统相对特异性地参与学习记忆的调节,包括海马、杏仁核、皮层(尤其是鼻周皮层,perirhinal cortex)、小脑和背侧纹状体。针对这些脑结构建立了相应的具有一定特异性地学习记忆的行为测定方法。海马是空间记忆的最重要的调节脑区,同时也参与情绪记忆的调节。毁损海马回导致空间记忆的完全缺失,情绪记忆也会减弱,但不会完全消失。这是因为情绪记忆主要由杏仁核调节。测定杏仁核依赖的记忆主要用条件恐惧(fear conditioning)法;而测定海马依赖的记忆方法则很多,包括各种迷宫和抑制性回避(inhibitory avoidance)实验等。鼻周皮层是调节视觉物体记忆(visual object memory)的特异性闹区,常用物体认知模型(object recognition)检测。小脑是调节与骨骼肌反应有关的经典反射的特异性脑结构,眨眼反应(eyeblink conditioning)模型对小脑依赖的记忆有很高的特异性。纹状体对刺激-反应习惯(stimulus-response habit)的学习记忆过程其重要作用,主要调节与药物滥用有关的学习记忆。测定纹状体记忆的方法很少,目前主要用赢-留放射臂迷宫(win-stay radial arm maze)法。纹状体毁损会导致动物在这一模型上的记忆操作障碍,而毁损海马或杏仁核对这种记忆没有明显影响。说明赢-留放射臂迷宫法对纹状体记忆具有特异性。 尽管记忆的发生机制仍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ycli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