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三章 有机体染色体和基因
- 格式:ppt
- 大小:17.89 MB
- 文档页数:96
七年级下册生物三四章知识点本文主要介绍七年级下册生物学课程中第三和第四章节的知识点。
一、第三章:生命的延续——遗传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父母转移到后代的特征和基因的现象,主要通过基因的组合和突变进行遗传。
在遗传中,孟德尔基因定律是基因学研究的重要发现,即一个特征必须有两个基因,一个基因来自于双亲,基因可以分裂,并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遗传信息的表征方式生物遗传信息可通过DNA分子上的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鸟嘌呤)来表征。
其细胞遗传信息的表征方式主要是遗传物质的细胞核、染色体、DNA带及所编码的蛋白质。
3.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染色体是人或动植物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在有丝分裂时可看到。
染色体由DNA、RNA、染色质、液晶体和核仁组成。
人类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22对体染色体。
4. 遗传突变遗传突变是指DNA分子的变化,其可分为基因突变、染色体突变、基因组突变等,其突变后的基因会造成一些调整,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影响生命的进化。
二、第四章:生命的多样性——植物1. 植物的形态和生长特点植物的形态因生长环境的影响和进化逐渐变化,植物茎、叶、根、花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植物的生长受到光线、温度、水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还有自身的基因、内分泌调节等影响。
2. 植物的繁殖方式种子繁殖是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在进行有性繁殖过程中,受精卵结成种子,然后在适当的环境下发芽生长为植物。
同时还有无性繁殖方式,如分株、扦插、嫁接等。
3. 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维持生命和生长的重要来源之一。
4. 植物的分类和分布植物按照子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方式进行分类。
植物分布范围广、有300多万种不同类型,包括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常绿植物、落叶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其分布也各不相同。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生物学课程中第三和第四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介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解这些基本知识,以建立对于生命的延续和生命的多样性的科学意识。
初生物第三单元复习(第三章)1. 引言初生物的第三单元是关于第三章的复习,本章主要涉及生物学中的染色体和遗传基因的概念。
染色体是生物体中一种特殊的细胞结构,而遗传基因则是控制个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染色体和遗传基因的相关知识。
2.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染色体是生物体细胞核中的结构,它承载着遗传信息。
染色体由DNA、蛋白质和其他分子组成。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能够有效地传递遗传信息,并且在细胞分裂时进行复制和分离。
2.1 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染色质、染色体纤维、染色体亚结构和染色体。
•染色质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它由DNA、蛋白质和其他组分组成。
•染色体纤维是染色质的进一步组织,它在细胞分裂时进行可见的缠绕和解缠。
•染色体亚结构是染色体纤维的更高级组织形态,它由连续的染色体区域组成。
•染色体是最上层的结构,它是染色体亚结构的可见部分。
2.2 染色体的功能染色体在生物体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传递遗传信息:染色体携带着生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包括形态、生理和行为等特征。
•稳定遗传物质:染色体能够保护遗传物质免受损害,并且在细胞复制过程中确保准确地复制和传递。
•参与调控基因表达: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通过染色质的结构和化学修饰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3. 遗传基因的概念和分类遗传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遗传基因由DNA链组成,它包含了编码蛋白质的遗传信息。
3.1 遗传基因的概念遗传基因是指在染色体上的一个特定基因区域,它决定了特定性状的表达。
一个基因可能存在于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点,不同的基因变异形成了基因的不同等位基因。
3.2 遗传基因的分类根据基因的功能和表达方式,遗传基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顺式遗传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生物的可观察性状,如花色、眼色等。
•序贯遗传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生物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顺序和时机。
•调控遗传基因:这些基因参与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对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征发挥重要作用。
高二生物知识点第三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在高二生物学科中,第三章是关于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生物遗传中的常见现象。
下面将以有机的方式呈现给你。
一、遗传学基本原理1. 遗传物质的发现遗传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孟德尔通过豌豆的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的存在,并提出了遗传物质的基本规律。
随后,DNA(脱氧核糖核酸)被确认为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2. DNA结构的解析在20世纪50年代,华生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D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鳕胸腺苷)组成,通过碱基对的配对方式,形成了稳定的双螺旋结构。
3. 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是通过DNA中的基因来传递的。
基因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决定了个体的性状和特征。
通过DNA 的复制和转录,基因信息得以传递和表达。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性状的遗传是离散和分离的。
他总结了两个重要的规律:显性规律和隐性规律。
2. 随机配对和自由组合定律随机配对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中的重要规律。
根据这两个定律,基因的组合方式是随机的,遗传信息在每一代中重新进行组合,从而造成了遗传的多样性。
三、遗传变异的原因1. 突变突变是生物遗传变异的一种重要原因。
突变是指基因或染色体的突发性改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突变可以是自发发生的,也可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 随机配对和基因重组随机配对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变异的另外两个重要原因。
随机配对导致基因的重新组合和排序,基因重组则进一步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
这些过程使得每一代个体的基因组合都是独特的。
四、遗传变异的意义1. 物种适应性遗传变异在物种的适应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一个物种中没有遗传变异,那么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整个物种可能会灭亡。
而有了遗传变异,个体的多样性可以提高物种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三章学问点:基因是有遗传效应
的DNA片段
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到处离不开生物。
小编打算了高一生物必修2第三章学问点,希望你喜爱。
1、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能遗传物质的条件:a、能自我复制 b、结构相对稳定? c、储存遗传信息 d、能够限制性状。
3、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千变万化的碱基排列依次确定DNA的多样性
特定的碱基排列依次确定每一个DNA的特异性
4、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依次就代表着遗传信息,而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依次又导致了限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之间的差别。
归根究竟,生物性状的遗传就是基因通过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序列来传递和表达信息的。
总结:基因与染色体(染色质)、DNA、性状、遗传信息的关系
①从基因在染色体(染色质)上的关系看:基因在染色体上具有肯定的位置,并且呈线性排列。
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具有一样性。
②从基因与DNA的关系看: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片段不肯定是基因) 。
③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看:基因是限制生物性状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④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看: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依次包
含着遗传信息。
对于某个基因来说,其“依次”是固定的,而不同的基因,其脱氧核苷酸的依次又是各不相同的。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三章学问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生物高一第三张知识点生物高一第三章知识点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探讨着生命的起源、结构、功能及演化规律,每一个学习生物学的学生,尤其是高一生物学学习者,都应该对第三章的知识点有所了解和掌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高一生物学第三章的重要知识点。
遗传与变异遗传是指生物体将自己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在生物学中,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通过遗传物质的转移和复制来实现遗传。
变异是指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于基因的突变、基因组重组等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过程。
变异使得种群的基因组丰富多样,也为物种的进化和适应提供了可能。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是DNA的一部分,它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功能。
基因主要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
编码区是指物种基因组中具有编码功能的DNA区域,编码了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非编码区是不具备编码功能的DNA序列,但在基因的调控和表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遗传的模式与规律遗传的模式和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连锁性状的遗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等。
孟德尔遗传规律提出了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概念,为后续的基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连锁性状的遗传是指两个或多个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同时遗传给后代的现象,违背了孟德尔遗传规律。
基因重组指的是在有性繁殖过程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重新组合的现象。
基因突变则是指基因的突发性改变,可能会引起生物体遗传特征和表现型的变异。
DNA复制与蛋白质合成DNA复制是指细胞在有性或无性生殖过程中,DNA分子能够通过自身复制产生一模一样的复制体。
DNA复制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也是生命物质传承的重要环节。
蛋白质合成是指细胞在遗传信息指导下,将DNA中的基因信息转译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的过程。
蛋白质是生物体体内最重要的功能性分子,参与了几乎所有细胞活动的调控。
突变与自然选择突变是生物遗传中重要的变异因素,它使得种群内个体变异丰富。
自然选择是指由于环境适应性而促使部分个体存活和繁殖的过程,是进化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前言:在生物学必修一的第三章中,我们学习了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和表达,探讨了基因是如何决定生物形态和功能的。
下面是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正文:1. 基因和染色体•基因是由DNA组成的,能够编码一种蛋白质或调控其他基因表达的片段。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人类细胞内除了性染色体外,还有22对体染色体。
•每个人细胞内有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2. DNA的结构•DNA由脱氧核糖(deoxyribose)和磷酸基团构成。
•DNA的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
•碱基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3. DNA的复制•DNA的复制是指将一条DNA分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复制成两条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链会分开,然后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合成新的链。
4. 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信息从DNA中转录成RNA,并在翻译过程中合成蛋白质。
•转录是指DNA的信息被转录成mRNA,然后通过核糖体和tRNA的作用合成蛋白质。
•在转录过程中,需要启动子和终止子的存在。
5.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发生了改变,可以是基因的缺失、替代、插入等。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响生物的形态和功能。
结尾:通过对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基因的结构和表达,以及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对我们深入理解生物的本质和进化过程非常重要。
希望通过本篇总结,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请大家继续加油学习,探索更广阔的生物世界!。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要学好高中生物,店铺整理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部分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重要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能够精确的自我复制;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3、具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二、确定遗传物质的历程1、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①、从物种特征看:真核生物的细胞中都有一定形态和数量的染色体;②、从生殖过程看:生物体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三个过程使染色体在生物的传宗接代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③、从染色体组成看:主要是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在染色体里含量稳定;④、从DNA的分布看: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里,少数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叶绿体中。
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①、研究思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②、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i、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A、1928年格里菲思(美)实验a、材料: S型细菌、R型细菌。
b、过程:①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c、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B、1944年艾弗里(英)实验a、过程:①S型活细菌DNA+ R型细菌→R和S②S型活细菌多糖或脂类+ R型细菌→R③S型活细菌DNA+DNA酶+ R型细菌→Rb、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ii、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A、材料:噬菌体B、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过程: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D、结论: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生物高二第三章知识点生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高二生物的学习中,第三章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第一节: 细胞分裂与遗传1.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和生长的基础,分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2. 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通过细胞周期的调控来实现。
3. 减数分裂发生在生殖细胞,通过两次分裂得到四个非常不同的细胞。
4. 遗传是指父代生物将其基因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5. 染色体是存储遗传信息的结构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第二节: 基因和DNA1. 基因是指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位于染色体上,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2. DNA是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基因的物质基础,具有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3. DNA的结构由磷酸、糖和碱基组成。
碱基有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鸟呱呱嘧啶。
4. DNA的复制是指将DNA分子复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 分子的过程,通过DNA聚合酶完成。
第三节: 基因组和遗传工程1. 基因组是指一个生物体内所有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的集合。
2. 基因组的大小和复杂度因不同生物体而异。
3. 遗传工程是指通过改变生物体物种之间的遗传信息的组合来实现人为干预生物体的性状。
4. 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领域和农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基因检测和转基因作物的研发。
第四节: 进化1. 进化是生物种群随时间发生的遗传和形态上的变化。
2. 天然选择是进化的驱动力之一,适应环境的个体具有更好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3. 进化也可以通过突变和基因流等机制来发生。
4. 种的形成是进化的结果,由一群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个体组成。
总结:高二生物的第三章知识点涵盖了细胞分裂与遗传、基因和DNA、基因组和遗传工程以及进化等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生命的奥秘。
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3节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高二生物《遗传与变异》中生物的变异提到了三种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前两者基因重组在孟德尔遗传定理中作了系统详细描述,基因突变在变异一章进行了重点详实描述,而染色体变异内容虽说庞杂,教材中描述却很简单,但这一知识点在一些题中却考查的深奥灵活,针对此,我主要就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变异里边较简单的两种变化为例进行分析,目的主要是想和各位同行探讨交流心得:1、应用单体或三体。
方法:把新发现的隐性突变型的纯合体,与缺少不同染色体的野生型逐一杂交,如果后代具有新发现隐性性状的突变型,而且这种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为1∶1,就说明这个新发现的隐性基因正好在缺少了的这条染色体上。
例:具有隐性基因ey(无眼)的果蝇纯合体,与野生型正常眼的“单体IV果蝇”杂交,子一代正好是野生型数:无眼型数=1∶1。
这就证明,ey基因就在果蝇的第四染色体上。
如把果蝇的无眼个体(ey/ey,复眼小或无)与正常个体交配,子一代为野生型,子二代分离为野生型 3∶无眼 1(图1)。
但如将无眼个体(ey/ey)与第4染色体单体的正常个体(+)杂交,则子一代分离为野生型1∶无眼1(图2)。
野生型1∶无眼1是单体生物的子一代分离比。
从上面的实验中,知道ey基因呈现单体的分离比,同时知道一个亲体的第4染色体是单数(2n—1),所以这就证明,ey基因是在第4染色体上。
第4染色体为三个的果蝇(2n+1)形态变化较小,身上刚毛稍稍粗些。
如把无眼果蝇(ey/ey)与第4染色体三体的果蝇(+/+/+)交配,子一代全为野生型(图3)。
如把子一代的三体果蝇(+/+/ey)与无眼果蝇(ey/ey)杂交,则下代分离为野生型5∶无眼1(图4)。
野生型5∶无眼1,这是三体生物的测交分离比,与一般的测交分离比1∶1不同。
这同样证明了,ey基因是在第4染色体上的。
训练1:番茄是二倍体植物(染色体2N=24)。
有一种三体,其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比正常的番茄多了一条6号染色体)。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归纳(2)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篇四一、相关概念1、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
2、遗传信息:D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二、染色体、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1、一条染色体上有1或2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结构功能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线形排列。
3、遗传信息是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并不是DNA分子上所有脱氧核苷酸排列序列。
4、每一个基因中可以含成百上千个核苷酸,但每个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三、DNA分子的特点1、稳定性: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2、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4n,n为碱基对数)3、特异性:每一个特定的DNA分子都有着特定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即储存特定的遗传信息。
2、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4n,n为碱基对数)3、特异性:每一个特定的DNA分子都有着特定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即储存特定的遗传信息。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篇五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不是所有的鱼)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分子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分子生物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1、掌握分子生物学概念和研究内容;2、DNA是遗传物质的特征及实验验证;3、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DNA的结构1、掌握DNA遗传物质的本质;2、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DNA的二级结构;3、掌握DNA的变性和复性的概念、过程以及影响因素;4、了解超螺旋和拓扑异构体(酶)的概念、超螺旋状态的描述和形成趋势、拓扑异构体(酶)的种类和作用方式。
第三章有机体、染色体和基因1、掌握原核生物基因组织的特点;2、掌握真核生物染色体组装和压缩的过程;3、掌握C值和C值矛盾的概念、表现以及原因;4、掌握真核生物基因组的DNA类型;5、掌握基因簇与基因家族的概念。
第四章DNA的复制1、掌握DNA的半保留复制的概念和实验证明;2、掌握DNA复制起始机制、复制方式;3、掌握与DNA复制相关酶学;4、大肠杆菌DNA复制的过程;5、了解原核和真核生物各自复制的特殊性。
第五章DNA的损伤、修复和突变1、掌握错配修复、光复活、切除修复、重组修复和SOS修复的过程;2、掌握原核生物的限制-修饰现象;3、了解基因内和基因间回复突变(抑制突变)的分子机制;4、了解突变类型、突变剂的种类和突变生成、突变热点的概念和例子。
第六章转录1、掌握转录、有义链、反义链、转录单位等基本概念;2、掌握原核生物RNA转录的起始、延伸、终止和转录产物的后加工;3、掌握真核生物RNA转录的起始、延伸、终止和转录产物的后加工;4、掌握真核生物转录产物中内元的分类和切除;5、掌握不连续转录和反式拼接概念和发现。
第七章蛋白质翻译1、掌握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基本元件;2、掌握蛋白质合成的分子过程;3、掌握保证蛋白质合成准确的分子机制;4、掌握蛋白质前体的加工与转运机制。
第八章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1、掌握基因表达调控的空间密码;2、掌握乳糖操纵元(Lac Operon)的组成和调控;3、掌握Trp Operon及弱化作用机理;4、了解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时序调控、翻译水平的调控和DNA 序列重排对基因转录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