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及沉积环境 PPT
- 格式:ppt
- 大小:9.29 MB
- 文档页数:87
第十二章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第一节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特点一、温暖、清洁、透光的浅水海洋环境现代海洋碳酸盐沉积,主要分布于30°纬度的赤道南北温暖浅海地带,如加勒比海大巴哈马滩、波斯湾、孟加拉湾、我国南海诸岛及印度尼西亚巽他陆棚等地。
上述地带钙藻大量繁殖,珊瑚礁发育,局部有贝壳砂、鲕粒砂、葡萄状团块、球粒灰泥及造礁生物粘结岩正在堆积。
而在南北纬度40°之间的深海盆地底部,有大量浮游生物碳酸盐沉积。
这些现代海相碳酸盐产出环境,不仅是温暖、浅水,而且是清水环境,如加勒比海的三大碳酸盐滩,远离密西西比河口自西来的沿岸流,这就避开了大量细碎屑沉积物的注入;我国广西北海水域的涠洲岛和海南岛南端的三亚市的滨浅海域,同样远离粘土及粉砂的供给区而以沉积碳酸盐为主。
除造钙生物提供的骨骼,现代热带浅海碳酸钙沉积与藻类活动有关。
据金斯伯格(R. N. Cinsburg,1975)的资料,现代热带浅海小于10-15m水深的海域,所产生的CaCO3比深陆缘海每单位面积的CaCO3多几倍,主要与这一水域的绿藻海松科及蓝绿藻特别丰富有关,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需要从海水中吸收大量CO2,从而促使海水中的CaCO3过饱和,沉淀出文石质灰泥来,而且钙藻的外壳也是文石质灰泥及颗粒的主要提供者,因此藻类繁生可以提供大量碳酸盐沉积物,而它的生活需要一个温暖浅水清洁透光的环境。
如果海水浑浊,不仅妨碍光合作用,阻止钙藻的生长,另外悬浮的粘土可以堵塞许多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摄食器官,使这些动物不能繁衍,也妨碍了大量碳酸盐颗粒的产生,故浑水对碳酸盐的生成起着抵制作用。
海水太深,阳光不足,氧气不够,对藻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生长不利;位于CCD面之下的深海水域,水压大,溶解CO2多,CaCO3不饱和,因此深水不仅不会有大量原地碳酸盐沉积物的直接产生,而且对已堆积的碳酸盐沉积物有强烈溶解作用,部分深水碳酸盐沉积物主要靠海水表层具几丁质表面保护层的浮游生物(如颗石藻、抱球有孔虫、翼足类等)和浅水陆棚区以浊流方式搬运来的灰泥或粉屑供给。
碳酸盐岩地层的沉积与演化过程碳酸盐岩是一种由碳酸钙或镁的化学沉淀形成的岩石。
它常见于海洋环境,特别是热带海洋,因为热带地区的海水富含钙离子,并且具有适宜的温度和pH值来促使沉淀的形成。
碳酸盐岩地层的沉积与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1. 沉积环境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通常是浅海或较浅的湖泊盆地。
在这些环境中,适宜的温度和盐度使得海洋生物能够活跃地进行生活和繁殖。
这些生物包括珊瑚、藻类、贝类和螺旋类动物。
它们通过吸收海水中的溶解性钙离子,利用其身体外壳或骨骼来沉淀碳酸钙,逐渐形成岩石堆积。
2. 沉积过程碳酸盐岩的沉积过程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生物沉积和化学沉积。
生物沉积是指生物对钙离子进行吸收和利用,通过生物体表面或内部骨骼所沉淀的碳酸钙。
化学沉积是指无生物作用的碳酸盐沉淀,主要依靠溶液饱和度的改变来促使碳酸钙沉淀,如海水浓缩、水体蒸发等。
3. 沉积特征碳酸盐岩地层具有明显的特征,例如粒度细腻、颗粒均匀、质地坚硬等。
这是因为碳酸盐岩的沉积物是由细小的碳酸钙晶体组成的,这些晶体通过水流或风暴的作用聚集在一起,形成坚固的结构。
此外,由于碳酸盐岩主要形成于浅海或湖泊环境,其地层往往呈层状或似石灰岩的结构。
4. 演化过程碳酸盐岩地层的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的运动和地质力学作用会使得碳酸盐岩地层发生变形和破裂。
此外,碳酸盐岩还容易被化学作用侵蚀,例如酸性降水和地下水的侵蚀。
这些作用会导致碳酸盐岩地层的溶解和溶蚀,形成洞穴和地下河道等地貌特征。
总结起来,碳酸盐岩地层的沉积与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生物沉积、化学沉积以及地质力学和化学作用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通过了解碳酸盐岩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历史上的地质变迁,并对地质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总字数:49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