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麻皴中,笔线条长的称为长披麻皴;
短的为短披麻皴;线条更短的被称为豆瓣皴或雨点 皴;线条硬挺而作不规则的交叉时则称为乱柴皴; 线条松而屈居者,叫解索皴。还有荷叶、乱麻、折 带等皴法大致都是从披麻皴派生来的。因此披麻皴 被视为画山石的基本功来训练,可得到举一反三的 效果。
岭·披麻皴法 现代 梁中华
.
21
.
28
.
29
勾石步骤——先淡后浓
先淡
后浓
.
16
山石的画法很多,前人概括为勾、皴、擦、 点、染五种基本技法,也可以分为皴擦和点染 两个步骤。掌握这些技法就可以山石的体积感、 重量感、质量感、空间感及形态变化具体地表 现出来。
.
17
勾
• 勾------勾山石轮廓
.
18
有人说擦是“不带笔处的皴”。此话虽不全面但是也有道理。 擦就是以干的、较松的笔触侧锋扫擦,也可以用干湿兼备的墨或用干的淡墨, 必要时也可以用彩墨。这种方法并不是每张画都要用到的,用的时候也并不是很多, 过多会使画面产生、枯、燥、脏、腻等,要适当的运用,使画面产生灵动之感。
.
19
皴(CUN)
国画画山石时,勾出轮廓后,再用淡
干墨侧笔而画,叫做皴。 皴是中国山水画技法之一,即用干、湿不
同的笔墨画出树、石、山体的纹理,增强其质感。 唐以前,山水画中的石头无皴,到了唐代后
期至五代,山石才出现了皴法有了皴法,山石就有了立体感、体积感、重量 感和质感。在千百年的积累下,皴的技法复杂,名目繁多,如大、小斧劈皴, 刮铁皴、折带皴、雨皴、牛毛皴,大、小披麻皴等,皴法的变革往往是新的 山水画风诞生的契机。
直线硬笔大刀劈斧山石 直线硬笔小刀劈斧山石
曲线软笔披麻皴山峦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