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异常处理应急预案
- 格式:ppt
- 大小:7.41 MB
- 文档页数:31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医疗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针灸科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晕针、局部感染、过敏反应、器械损坏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针灸科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针灸科的应急工作,确保预案的贯彻落实。
2. 针灸科护士长:负责具体实施预案,组织人员培训,协调各部门工作。
3. 针灸科医师:负责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4. 护士:负责协助医师进行针灸治疗,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5. 院感科:负责针灸科消毒隔离工作,指导医务人员做好预防感染措施。
6. 药剂科:负责提供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械。
四、应急处置流程1. 晕针(1)患者出现晕针症状时,护士应立即停止针灸治疗,将患者平卧,头部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
(2)给予患者保暖,适当给予安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3)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或葡萄糖酸钙。
(4)若患者症状加重,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2. 局部感染(1)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保持针灸治疗环境的清洁。
(2)发现患者局部感染时,立即停止针灸治疗,报告医师。
(3)医师根据感染情况,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3. 过敏反应(1)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
(2)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立即停止针灸治疗,报告医师。
(3)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
(4)若患者症状加重,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4. 器械损坏(1)发现针灸器械损坏时,立即停止使用,报告护士长。
(2)护士长组织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针灸治疗安全。
五、培训和演练1. 针灸科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总结与改进1. 针灸科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总结,分析应急事件的处理过程,查找不足,不断完善预案。
针灸科异常处理应急预案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具有显著的疗效。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由于人为因素、患者身体状况或操作不当等原因,也可能出现异常情况。
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针灸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出现意外情况时及时与有效地应对。
下面就是一份针灸科异常处理应急预案,供参考。
一、意外伤害1.1 突然晕倒或心跳骤停针灸师应立即停止操作,清除针头和其他工具,然后采取紧急措施,包括如下步骤:1)呼叫急救人员,同时进行心肺复苏术;2)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部向后仰,松开领口,解开紧身衣服;3)给予氧气,保持患者呼吸顺畅。
1.2 针灸伤口出血1)停止操作,迅速清理伤口;2)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手帕堵住伤口,保持压迫;3)抬高患者受伤的肢体,减缓出血速度;4)如果伤口较深或出血较多,应尽快就医治疗。
1.3 碰撞、摔倒等意外伤害1)初步确认患者受伤程度,如果症状较轻可使用冰袋敷冷,如果症状较严重应立即就医治疗;2)如患者出现失去知觉、呕吐、脑震荡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二、疼痛或过敏反应2.1 针头后遗症或疼痛1)在操作时应仔细确认病人的病历资料、身体状况、以及身体敏感部位,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避免意外伤害;2)若患者出现异样感觉或疼痛,应及时询问患者症状并查看部位。
如有必要进行体温检测,以了解是否出现异常情况;3)如症状较轻,针灸师可以采取辅助方法进行处理,如按摩、热敷等;4)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咨询医师寻求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2.2 针灸过敏反应1)在对新患者进行疗程设计时,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体质、药物过敏史等信息,以规避过敏反应风险;2)若患者出现皮疹、瘙痒、口干、胸闷、呼吸急促等处于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相关操作;3)若患者情况较为严重,应为其提供口服抗过敏药物或注射类固醇等治疗,或者将其送往医院急诊治疗。
一、预案目的为确保医院针灸科室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针灸科室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针灸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火灾、自然灾害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针灸科室应急指挥部(1)指挥长:由针灸科室主任担任,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副指挥长:由针灸科室副主任担任,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
(3)成员:针灸科室全体医护人员。
2. 应急指挥部职责(1)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负责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情况。
(3)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
(4)负责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四、应急处置措施1. 针灸操作失误(1)立即停止操作,安抚患者情绪。
(2)检查针灸器具是否完好,操作步骤是否规范。
(3)对失误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对受影响患者进行及时处理,必要时转诊。
2. 设备故障(1)立即停止使用故障设备,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2)通知设备维修人员,尽快修复故障。
(3)在设备修复期间,采取措施保证患者治疗不受影响。
3. 火灾(1)立即报警,启动应急预案。
(2)组织人员疏散,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生命安全。
(3)使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进行初期灭火。
(4)配合消防部门进行火灾扑救。
4. 自然灾害(1)密切关注灾害预警信息,做好应对准备。
(2)组织人员疏散,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生命安全。
(3)采取必要措施,保护针灸科室设施设备。
五、应急演练1.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针灸科室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疏散演练、灭火演练等。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及时改进。
六、预案修订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需要修订,由针灸科室应急指挥部负责。
一、目的为提高针灸治疗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针灸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晕针、出血、感染、过敏反应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针灸科主任: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预案的实施,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结果负责。
2. 针灸科护士长:负责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本预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监督。
3. 针灸科医师: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诊断、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4. 护士:负责协助医师处理突发事件,提供急救物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四、突发事件分类及处理措施1. 晕针(1)症状:患者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2)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针灸治疗,将患者平卧,头部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
2)给予患者吸氧,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液。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休克症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2. 出血(1)症状:局部皮肤出现瘀斑、出血点。
(2)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针灸治疗,用消毒棉球按压出血点,防止出血。
2)对出血点周围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3)给予患者止血药物治疗。
3. 感染(1)症状: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2)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针灸治疗,对感染部位进行消毒。
2)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严重感染症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4. 过敏反应(1)症状:患者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
(2)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针灸治疗,给予患者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2)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休克症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五、预案实施与培训1. 针灸科应定期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本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针灸科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效果。
3. 针灸科应加强对新入职医护人员的培训,确保每位医护人员熟悉本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中医针灸科室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中医针灸科室在针灸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晕针、意外伤害、设备故障等。
三、应急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中医针灸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红十字会、急诊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为协作单位,协助应急预案的实施。
四、应急预案内容1. 晕针处理预案(1)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应详细告知患者操作过程,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2)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3)晕针发生后,立即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取头低足高位。
(4)给予患者温开水或50%葡萄糖水口服,指压人中穴。
(5)若患者意识不清,给予心肺复苏。
(6)根据病情需要,转内科门诊或急诊治疗。
2. 意外伤害处理预案(1)发现患者受伤,立即停止操作,拨打120急救电话。
(2)对伤口进行初步包扎,防止出血。
(3)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减轻疼痛。
(4)将患者转送至急诊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3. 设备故障处理预案(1)发现设备故障,立即停止操作,切断电源。
(2)通知设备维修人员,及时修复设备。
(3)在设备维修期间,调整工作流程,确保患者安全。
五、应急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中医针灸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晕针、意外伤害、设备故障等。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六、应急预案培训1. 定期对中医针灸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和技能。
2. 培训内容包括晕针、意外伤害、设备故障等。
3.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掌握应急预案。
七、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1.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与完善。
2. 如遇重大政策调整或突发事件,及时调整应急预案。
八、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中医针灸科室负责解释。
一、背景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在针灸治疗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患者体质差异等原因,可能引发意外事故。
为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针灸科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包括但不限于患者跌倒、晕针、局部感染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针灸科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应急预案的实施,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2. 护理组长:负责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和培训应急预案,确保护理人员掌握应急处置技能。
3. 护士:负责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4. 医生:负责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制定治疗方案,并指导护士进行应急处置。
四、应急预案流程1. 患者跌倒(1)护士立即扶起患者,保持患者平稳,避免二次伤害。
(2)医生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必要时进行急救处理。
(3)通知科室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
(4)对跌倒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 晕针(1)护士立即停止针灸操作,让患者平躺。
(2)医生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必要时进行急救处理。
(3)通知科室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
(4)对晕针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局部感染(1)护士立即停止针灸操作,对患者局部进行处理,如清洗、消毒等。
(2)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必要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3)通知科室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
(4)对感染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确保医护人员掌握应急处置技能。
2.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根据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六、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针灸科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提高医护人员对针灸治疗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预案背景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
然而,在针灸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个体差异等因素,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
为保障针灸治疗的安全性,提高针灸服务质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2. 提高针灸治疗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3. 加强针灸医疗机构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预案内容1. 应急组织架构(1)成立针灸应急处理小组,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担任组长,针灸科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等组成。
(2)明确各成员职责,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应急预案流程(1)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过敏史等,评估患者体质。
(2)针灸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反应,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治疗。
(3)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①患者出现晕针、晕血等不良反应;②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出血、过敏反应等;③患者出现晕厥、休克等严重情况。
(4)启动应急预案后,应急处理小组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立即停止针灸治疗,将患者平卧,头部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②给予患者吸氧、保暖等支持性治疗;③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④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如抗过敏、止吐、止痛等;⑤必要时,立即联系急救部门进行抢救。
3. 应急预案培训(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针灸应急处理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2)培训内容包括:常见针灸不良反应的识别、处理方法、急救设备的使用等。
4. 应急预案演练(1)定期组织针灸应急处理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2)演练内容包括:晕针、晕血、过敏反应、出血等情景。
四、预案总结1. 本预案旨在提高针灸治疗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2. 各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针灸应急处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措施。
3. 医护人员应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熟练掌握针灸应急处理技能。
4.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针灸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
针灸科室应急预案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针灸科室应急预案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就诊时患者突然猝死应急预案(一)、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二)、其他医务人员到达后, 按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迅速采取心肺复苏,及时将患者搬至病床上,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
(三)、120到达后,立即根据患者情况,依据本科室的心肺复苏抢救程序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
针刺应急预案(一)、注意严格消毒:针刺消毒,应包括术者的双手,针具及患者的穴区。
(二)、针灸意外发生之后,立即拔出全部针灸针并迅速地作出准确判断,包括属于哪一类损伤,损伤的部位以及程度,以便进一步救治。
(三)、针灸意外的处理,轻度气胸、局部血肿、晕针等,诊室内即可处理。
中、重度气胸,深部位的折针,重要内脏的损伤等,需送大医院处理。
针灸晕针应急预案(一)、发现患者晕针时应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给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二)、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
(三)、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茶或糖水即可恢复。
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
(四)、待患者恢复后嘱患者治疗时不可空腹,给患者讲解针灸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针灸滞针应急预案(一)、当针刺出现滞针时,首先应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使局部肌肉放松。
(二)、延长留针时间,用循、摄、按、弹等手法,或在滞针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三)、如因单向捻针而致者,需反向将针捻回。
针灸弯针应急预案(一)、当针刺出现弯针时,医生应冷静处理,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使局部肌肉放松。
(二)、出现弯针后,不能再行手法。
如针身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退出;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
(三)、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者,应嘱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退针。
一、目的为保障针灸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提高针灸治疗质量,预防和处理针灸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所有从事针灸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针灸治疗机构及个人。
三、组织机构1. 针灸意外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预案的执行。
2. 针灸意外事件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针灸意外事件的现场处理、调查、分析、报告和总结。
四、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针灸操作规范,加强针灸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针灸器材的清洁、消毒。
3. 严格筛选患者,了解患者病情、病史,特别是过敏史,做好相关检查。
4. 患者知情同意:在治疗前充分告知患者针灸治疗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同意。
5. 针灸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治疗。
五、应急预案1. 意外事件发生时,立即停止治疗,安抚患者情绪,保持冷静。
2. 根据意外事件类型,采取相应措施:a. 意外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用消毒纱布或棉球压迫伤口,必要时给予止血药物。
b. 意外感染: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进行伤口清创和消毒。
c. 意外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治疗,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
d. 意外晕针:立即将患者平卧,抬高下肢,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3.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
4. 对意外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患者情况、处理措施等。
5. 如需转诊,立即联系相关科室,做好患者转诊工作。
六、总结与评估1. 针灸意外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理小组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2. 定期对针灸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
3. 定期对针灸治疗环境、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安全。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高针灸治疗安全水平。
七、附则本预案由针灸意外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针灸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针灸科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1)总指挥:科主任(2)副总指挥:护士长(3)成员:全体医护人员2. 应急处置小组(1)组长:护士长(2)成员:责任护士、医师、护士、药师等3. 联系方式(1)总指挥:科主任(2)副总指挥:护士长(3)应急处置小组:组长、成员四、应急处置流程1. 事发阶段(1)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针灸治疗,通知应急处置小组。
(2)应急处置小组迅速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 初步处置阶段(1)对患者进行初步救治,如吸氧、心肺复苏等。
(2)根据病情,通知相关科室进行会诊。
(3)做好患者病情记录,包括症状、体征、救治措施等。
3. 后期处理阶段(1)对患者进行后续治疗,包括药物、手术等。
(2)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预防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针灸治疗。
3. 定期检查设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4.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5. 完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
六、附则1. 本预案由针灸科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如遇特殊情况,本预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针灸科所有医护人员,适用于针灸治疗过程中的各类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1. 针灸科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监督和检查。
2. 应急小组:负责具体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协调。
四、应急处理流程1. 患者发生晕针、晕灸等情况:(1)立即停止针灸治疗,将患者置于舒适体位。
(2)给予患者安慰,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3)给予患者适量温水,观察患者症状变化。
(4)如患者症状无缓解,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 患者发生皮肤过敏反应:(1)立即停止针灸治疗,将患者置于舒适体位。
(2)观察患者过敏症状,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立即通知医生。
(3)给予抗过敏药物,如盐酸苯海拉明、地塞米松等。
(4)观察患者过敏症状,如症状无缓解,立即通知医生。
3. 患者发生跌倒:(1)立即停止针灸治疗,将患者置于安全位置。
(2)观察患者受伤情况,如有骨折、出血等情况,立即通知医生。
(3)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4)如患者症状无缓解,立即通知医生。
4. 患者发生心跳骤停:(1)立即停止针灸治疗,将患者置于舒适体位。
(2)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3)如患者心跳恢复,立即通知医生。
(4)如患者心跳未恢复,立即启动医院应急预案,联系抢救人员。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晕针、晕灸、过敏反应、跌倒、心跳骤停等。
3. 演练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急救技能,确保患者安全。
六、预案培训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其对预案的认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培训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内容、流程、急救技能等。
七、预案修订1.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2. 修订内容包括:应急处理流程、应急演练、预案培训等。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中医针灸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中医针灸科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患者晕针、晕灸;2. 患者过敏反应;3. 针灸器材损坏或误操作;4. 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5. 医疗纠纷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中医针灸科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 小组成员:(1)组长:科主任;(2)副组长:护士长;(3)成员:医师、护士、药剂师等。
3. 各成员职责:(1)科主任:负责全面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2)护士长:负责组织科室人员参与应急处理,保障患者安全;(3)医师:负责对患者进行诊疗,采取有效措施;(4)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护理,协助医师进行诊疗;(5)药剂师:负责提供相关药品及医疗用品。
四、应急处置流程1. 患者晕针、晕灸:(1)立即停止针灸治疗,将患者平躺,头部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2)给予温水或葡萄糖水;(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4)报告上级领导,做好记录。
2. 患者过敏反应:(1)立即停止针灸治疗,将患者平躺,保持呼吸道通畅;(2)给予抗过敏药物;(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4)报告上级领导,做好记录。
3. 针灸器材损坏或误操作:(1)立即停止针灸治疗,将患者平躺,保持呼吸道通畅;(2)检查患者病情,必要时进行抢救;(3)报告上级领导,做好记录。
4. 自然灾害:(1)按照医院应急预案要求,组织科室人员迅速撤离;(2)确保患者安全,必要时进行抢救;(3)报告上级领导,做好记录。
5. 医疗纠纷:(1)保持冷静,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情况;(2)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理医疗纠纷;(3)报告上级领导,做好记录。
五、应急物资及设备1. 常用急救药品:肾上腺素、抗过敏药物等;2. 医疗用品:纱布、绷带、急救包等;3. 针灸器材:针灸针、艾条、艾灸盒等;4. 心肺复苏设备:除颤器、呼吸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