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手工计量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7
油品计量及操作方法(定稿)一、油品计量原则和要求在使用和储存油品的过程中,油品的计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地进行油品计量可以保证油品的使用和储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油品计量的原则和要求:1.准确性:油品计量应准确无误,不得出现误差。
为了保证准确性,应采用先进的计量设备和技术,并在使用前进行校准。
2.可追溯性:油品计量应具备可追溯性,即每一次计量的结果都能够被追踪到具体的计量设备和人员。
这样可以保证计量过程的透明和可信度。
3.合规性:油品计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其中包括计量单位的统一以及计量器具的合规性等。
4.安全性:油品计量应具备安全措施,以防止油品泄漏或者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在进行油品计量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如穿戴防护设备、避免静电等。
二、油品计量设备和技术1.计量设备:油品计量常用的设备包括流量计、罐车秤、储罐计量系统等。
流量计是一种用来测量液体或气体流量的设备,常用于加油站和工业生产中。
罐车秤是用来计量罐车中油品的重量的设备,主要用于液态油品的运输。
储罐计量系统是一种用来计量油品储罐中剩余油量的设备,常用于储油库和加油站等。
2.计量技术:油品计量常用的技术包括液体流量计量技术和重量计量技术。
液体流量计量技术主要通过流量计来测量油品的流量,通常分为容积流量计量和质量流量计量两种。
容积流量计量是根据油品的体积来计量的,常用的装置有涡轮流量计、液体柱式流量计等。
质量流量计量是根据油品的质量来计量的,常用的装置有质量流量计等。
重量计量技术主要通过罐车秤来测量油品的重量,可以通过校准车载秤的方式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
三、油品计量操作方法1.准备工作:在进行油品计量之前,应先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检查计量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保证计量设备的数据清晰可读;准备好所需的防护设备,如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检查计量区域是否安全,避免静电等安全隐患。
2.选择合适的计量设备和方法:根据具体的计量需求,选择合适的计量设备和方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炼油与销售分公司成品油计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成品油计量管理,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成品油计量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计量管理工作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诚信服务,树立股份公司的企业形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计量管理办法》,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成品油计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计量法律法规,保证计量单位制统一;建立计量的量值溯源体系,确保计量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开展成品油计量方法、手段、准确度等方面的研究;及时准确地确定成品油生产和经营各环节中油品的数量和损耗情况;开展计量管理监督检查。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股份公司成品油生产、销售(进出口)企业的成品油计量管理。
第四条本规范中成品油包括汽油、煤油、柴油、化工轻油、燃料油。
国家没有规定的其它液态石油产品可参照此规范执行。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第五条炼油与销售分公司计量主管部门负责股份公司成品油生产、销售(进出口)企业(以下简称股份公司炼油销售企业)的成品油计量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落实国家和股份公司计量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并制定炼油与销售分公司计量管理规章制度;(二)制定炼油与销售分公司计量管理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三)组织股份公司炼油销售企业计量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受股份公司委托组织炼油与销售分公司计量主考员、检定员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四)对股份公司炼油销售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五)负责调解股份公司炼油销售企业间的计量纠纷,协调处理与外系统发生的计量争议和纠纷;(六)组织开展计量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第六条各地区公司的计量主管部门负责所辖地区的成品油计量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股份公司、炼油与销售分公司有关计量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定;(二)负责所辖区域内各单位成品油计量技术协作和指导工作;(三)负责所辖区域内各单位间成品油计量纠纷的调查处理。
加油站油品手工计量操作规程量油步骤:放入保温盒(温度计)→测油水总高→测水高→测油温→采样测密度。
(一)操作人员手工测量方法1、测量埋地油罐油高(1)停止使用与油罐相连的加油机,抄写停机时的字码数。
(2)卸油后,待稳油15分钟后方可计量。
(3)将量油尺尺带用棉纱擦净。
(4)检测人员站在量油口,一手握尺并沿着计量口的下尺槽垂直徐徐下尺。
尺砣不应前后摆动,另一手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固定下尺位置,尺砣将接触油面时应缓缓放尺,以免破坏油面的稳定。
(5)当量油尺铊接近罐底(估计离底约20cm)时,要放慢速度,用手摇柄卡住尺带,手腕缓缓下移,不得冲击罐底。
(6)手感尺砣触底后,应迅速将尺垂直向上提起,避免倾斜摆动,使液面发生波动。
(7)卷尺提起后,要迅速观察油面浸湿线高度,读出油面高度。
读数时借助光线折射,先读取油痕的毫米数,再读大数。
读数时尺带不应平放或倒放,以防止油面浸湿线变化。
(8)若油痕不明显,可在油痕附近的尺带上涂试油膏。
(9)测量结果应精确到毫米,每次应连续测量2次,两次误差不大于1mm,取第一次测量值,当超过1mm时,应重新进行检尺。
(10)为了保证计量过程的安全有效,量罐人员应遵守以下安全原则:不在计量过程中携带打火机,不穿带有金属鞋头的鞋。
如有需要,在计量的过程中使用防爆手电筒。
2、测量埋地油罐水高(1)测量时,在量油尺(或量水尺)上涂抹一层薄的试水膏。
(2)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量水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铊接触油面时要缓慢,以免破坏静止的油面。
(3)尺铊触底时,要静置3秒~8秒(根据试水膏的反应速度而定)后提尺。
(4)卷尺提起后,要迅速读取试水膏变色处的毫米读数;读取时量油尺(或量水尺)不应平放或倒放。
(5)遇水、油界面不清晰、不垂直,要重新计量。
(6)水高超出50mm时要报告油站经理和区域经理,并及时进行抽水处理。
如果不能确保油品质量时,应停止该罐油品销售,分析原因,进行处理。
(7)每次计量结果,应记入相关台账。
油罐计量操作规程
人工计量一般测量这几个数据:油水总高、水高、油温、取样测密度,通过这些条件来计算油品数量。
1、油品液面高度的测量
(1)所用尺要符合技术要求。
(2)测量次数不少于两次,如果两次测量的误差超过±1毫米,则应重新测量。
(3)作业后测量,必须待液面平静、泡沫大体消失后进行,一般时间为:轻质油不少于30分钟,重质油不少于3个小时。
2、罐内温度的测量
(1)温度计及保温合要符合技术要求。
(2)油层高在3米以下,在油层中部测一点;3-5米在顶部油面下1米,底部油面上1米处,共测两点,取算术平均值;5米以上油层,中部增加一个点,共测3个点,取算术平均值;如果其中有一个点的温度与平均温度相差大于1℃,则必须在上部和下部,油层的中间各增测一点,最后以这5个点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油品温度。
3、样品的采集
(1)采用的取样器要符合技术要求。
(2)采样的位置与测油温的位置相同;
(2)采样一般在测完液面高度、油温后进行。
4、密度的测量
(1)所用密度计、温度计、量筒要符合技术要求(就是说经检定合格的)。
(2)测量粘稠质油品密度时,应当在加热到试样是有足够流动性的最低温度下测定。
(3)测定时,温度应当尽量接近油罐中储存油的实际温度,不得超出±5℃范围。
(4)根据测得的视温度和视密度,由《石油密度计量换算表》或《液体石油产品计量速算表》中查得试样的标准密度,再进一步的换算后进行计算。
成品油手工计量方法油品计量操作及数据处理(一)计量操作前准备工作1.计量操作前,应对所用计量器具认真检查,计量器具要核准检定证书器号,确认完好无误后方可使用;2.受检容器上,测量油高或测量空距用的计量口或其它口都应有适当的参照标记,并指明在检尺期间量油尺应保持的位置,参照标记应选择在尺铊不受任何阻碍就能接触到检尺板或容器底板的位置处;当容器设有多个计量口时,每个计量口都应有一个编号或清晰的标记,在计算容器容积表的计量口测量油高或测量空距;容器的计量口必须直接通到容器内液体中,常压容器如果使用计量管,必须有改善测量准确度的槽孔;3.所有计量器具符合以下要求:1)量油尺应符合GB l3236—91《石油量油尺和钢围尺技术条件》的要求;2)检水尺应符合GB/T 13894—92《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液位测量法》的要求;3)温度计应符合GB/T 8927—8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的要求;4)密度计应符合SH/T 0316—1998《石油密度计技术条件》的要求;5)丁字尺(ZYC—800)专用汽车罐车空距尺,刻度全长800mm,最小分度值1mm,采用铜棒或透明管吸入式两种类型;4.示油膏要求在15~20℃的120#溶剂汽油中,变色时间不超过10s,停留10s 与停留20s的示值变化不超过0.5mm;示水膏浸入15~20℃水中变化时间不超过5s,停留5s与停留20s的示值变化不超过0.5mm,停留20s无脱落现象;5.计量前稳油时间1)当浮顶油罐浮顶有移动时,应等到罐内油品和浮顶稳定下来之后,再进行测量;2)浮顶在未起浮状态和没有完全起浮或是低于漂浮的正常液面时,不应进行测量;3)当容器内油品输转之后,在液面波动停止之前或油品表面有泡沫时,必须等到液面平稳或泡沫消失后方可测量;4)液面稳定时间,通常轻质油不少于15min;重质油不少于30min;5)只有在进油终止,液面已趋向稳定或泡沫消失时量油,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1.7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散装成品油计量操作规程(部分)1.总则1.1 本规程适用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系统内以人工计量的方法对容器内的液态石油产品作静态计量用。
’1.2 本方法只列出一般安全注意事项,具体执行时应遵循国家有关的安全规范和本单位有关安全规定,本单位安全规定只能是本规程的补充,不能与本规程有抵触。
1.3 本规程中述及的计量包括量油和计算,其中除特别注明者外,量油包括测量油水总高,测量水高,测量油温,取样测定密度。
1.4 按本规程作静态计量时,其结果的准确度为立式罐±O.35%;卧式罐:0.7%;铁路罐车:O.7%;2.计量的种类和方法2.1 计量按其目的可分为:交接计量、盘点计量、中间计量三种。
为确定接收入库或发生库液体石油产品数量或在发生超溢耗需要提赔前进行复核而作的计量称交接计量。
交接计量又分外贸交接和国内交接两种。
为盘点非动转罐的存量或盘点以流量计发货后油罐存量而作的计量称盘点计量。
大批计量接受或发放时为了了解动转速度,控制油面高度,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对收(发) 油油罐进行的计量称中间计量。
2.2 按计量的方法可分为量实高和空高两种。
量实际油高就是测量油面到罐底下基准点的垂直距离,量空高是测量上基准点至液面的垂直距离,当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准确结算数量时,应同时测量水高、油温、密度(必要时)。
3.技术要求3.1 计量员(工)交接计量和盘点计量必须由持有合格证的计量员操作。
计量合格证有由计量站考核签发(以下简称站证)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量室签发(以下简称省证)的两种。
外贸交接、国内交接和与省公司系统外发生交接因数量问题办理索赔,需由站证持有人复核尺码,盖章生效。
与省、自治区公司系统内其他单位交接因数量问题办理索赔需由省证持有人复核尺码,盖章生效。
为了培养和锻炼新的计量员(工),盘点计量、中间计量可以在持证计量员(工)的监视下由无证计量员(工)操作,监视人应对无证计量员(工)的测量结果负责。
成品油计量计算标准关于产品计量(摘自98国标)1、产品按空气中的质量计算数量2、当在非标准温度下使用石油密度计测得产品的视密度时,应该用表59B 查取该产品的标准密度(ρ20)。
3、在计算产品数量时,产品在计量温度下的体积通常要换算成标准体积。
产品的标准体积(V20)用计量温度下的体积(Vt)乘以计量温度下的体积修正到标准体积的体积修正系数(VCF20)获得,见公式(1)。
而体积修正系数是用标准密度和计量温度表查表60B获得的。
V20=Vt* VCF20 (1)4、在计算产品在空气中的质量(商业质量)时,应进行空气浮力修正,将标准密度(kg/m3)减去空气浮力修正值1.1 kg/m3,在乘以标准体积,就得到产品质量(m),见公式(2)。
m= V20*(ρ20—1.1) (2)关于产品数量计算举例1、某一产品侧的输油温度为40,输油体积为1240.62m3,用石油密度测得该产品在40下的视密度为753.0 kg/m3,计算输油质量。
2、由产品在试验温度40℃下的视密度753.0 kg/m3查表59B得ρ20=770.0 kg/m33、由标准密度770.0 kg/m3和输油温度40℃查表的60B得VCF20 =0.9775V20=1240.62*0.9775≈1212.706 m3输油质量=1212.706*(770.0-1.1)≈932449.6kg≈932.450t4、由ρ20=770.0 kg/m3查表E1得ρ15=774.3 kg/m3,再由ρ15查表E3得桶/t系数为8.140桶/t,则输油桶数=输油质量*桶/t系数=932.450*8.140≈7590.1桶5、为了使用方便编入了表E1——产品20℃密度到15℃密度换算表、表E2——产品15℃密度到20℃密度换算表1、表E3——15℃密度到桶/t系数换算表E4——计量单位系数换算表。
标准密度计算方法1、实验温度:也叫杯中温度,指测量员取到样品后,在实验室测量的样品在实验杯中的温度;2、实验密度:也叫视密度,指测量员取到样品后,在实验室测量的样品在实验杯中的实际密度;3、关于59b表:该表是标准密度表,根据试验温度和试验密度查59b表可以获得标准密度。
手动测量操作程序1、储油罐液位测量(人工测量)(1)停止使用连接到油箱的加油机,抄写停机时累计加油机码数字。
(2)卸油后,待稳油15min方可计量。
(3)用棉纱擦拭油尺胶带。
(4)从油箱的工作测量点开始,将测量尺垂直缓慢地放入油箱中,尺铊接触油面时应缓慢,以免损坏静态油位。
(5)当等量铊接近储油箱底部部时(约20cm)应放慢速度,不得冲击油箱底部。
(6)手感尺铊触底,快速垂直向上提起直尺,避免倾斜摆动,使液位波动。
(7)卷尺提起后,快速观察油位浸润线的高度,5s内读出油面度数字;先读小数字,后读大数字,油痕迹必须成平线。
读数字时尺带不应平放或倒放,以防油面变化。
(8)测量结果应精确到毫米,每次测量至少两次,两次相差不大于1mm,取第一个测量值作为油高度。
两次测量值相差大于1mm应重测。
(9)每次测量的最终结果应记录在测量记录表中。
2、油箱底部水高测量(1)汽、必须首先测量柴油、后量水,再量温度和取样。
(2)水的高度不超过300mm时应使用检水尺;水的高度超过300mm在以下情况下使用油尺:。
(3)测量时,在量油尺或水尺上涂一薄层试水膏。
(4)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铊接触油面时应缓慢,以免损坏静态油位。
(5)铊计或水位计触底时,应静臵3~5s后提尺。
(6)卷尺提起后,应在5s然后读取水膏变色时的毫米读数字,先读小数字;读数字时检水尺不应平放或侧臵。
(7)遇水、油接口不清晰、不平直,应重新按本条2至今款程序测量。
(8)水高超出50mm,应及时报告站长,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
(9)每次测量的最终结果应记录在测量记录表中。
3、油品温度测量(1)温度测量应在机油高度测量后进行。
(2)测量时将温度计装入保温盒。
(3)用温度计测量油位一半处的油温,浸没时间不少于5min。
(4)提取温度计时要迅速,温度计离开油面到读数字时的时间不应超过10s;读数字时应使温度计垂直,不让盒内液体洒出,视线应垂直于温度计,先读小数字,后读大数字。
油品计量及操作方法油品计量是指将油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测量和操作,以确保油品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油品计量的准确性对于石油工业的生产和利益保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油品计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一、油品计量的基本原理油品计量主要涉及重量计量和体积计量两种方法。
重量计量是通过称重来确定油品的质量,常用于油品生产现场和储油设施。
体积计量是通过测量油品的体积来确定其质量,常用于油库、加油站和油品销售点。
重量计量的原理是利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产生的重力。
常用的重量计量设备有电子天平和坍塌式衡器。
在重量计量时需要注意校准衡器的准确性,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体积计量的原理是利用容器的几何形状和体积标定来确定油品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计量设备有油位计、油箱、储油罐等。
在进行体积计量时,需要考虑温度、压力和液面变化等因素对体积测量的影响,并进行校正。
二、油品计量的操作方法1.重量计量操作方法(1)准备工作: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电子天平是否校准准确,衡器是否干净,称重表面是否平整。
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称重操作:将容器放置在电子天平上,并使其保持平稳。
将空容器的重量归零,然后将油品倒入容器中,等待数秒钟后记录下称量结果。
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多次称重以提高准确性。
(3)结果记录:将称量结果记录在相关的检查单或记录表上,并进行签名确认。
记录中需要包括油品的种类、数量、日期和计量员的姓名。
至此,重量计量操作完成。
2.体积计量操作方法(1)准备工作:检查相关设备的状态和仪表的准确性。
如油位计是否正常工作,容器是否清洁,测量工具是否有损坏。
(2)检查油位计:检查油位计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根据需要进行校正或修理。
(3)容器准备:选择合适的容器进行体积计量,容器应具有准确的标定刻度。
清洗容器以确保无杂质和残留物。
将清洁干燥的容器放在平稳的位置上。
(4)体积计量:将油品缓慢倒入容器中,待液面稳定后读取刻度,记录下示数。
油品计量及操作方法1)术语①检尺:用量油尺检测容器内油品液面高度(简称油高)的过程。
②检尺口(计量口):在容器顶部,进行检尺、测温和取样的开口。
③参照点:在检尺口上的一个固定点或标记,即从该点起进行测量。
④空距:从参照点到容器内油品液面的距离。
⑤人工检尺:通过人的手工操作对容器内所盛装的介质进行实测检尺的过程。
2)检尺方法根据油品性质不同,人工检尺有检实尺和检空尺两种操作方法。
①检实尺方法:就是测量油面到罐底基准点的垂直距离。
此法适用于轻质油品计量。
②检空尺方法:就是测量量油口基准点至液面的垂直距离。
此法适用于粘度较大的重质油品计量。
我公司采用检空尺进行计量。
检尺读数时尺带不应平放或倒放,以防油痕变化。
③检水尺方法:在量油尺底部涂抹适当高度一层薄的试水膏,将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触底时,应静置3~5分钟,确保试水膏与水充分接触,提起检水尺,试水膏变色的高度为水高。
3)计量总则①油罐在收油、输转、调合、装车和脱水作业前后都应进行计量。
②人工检尺规定:对活动罐每四小时检一次油尺,静止油罐八小时检一次油尺。
油罐快进满或接近抽空时,要及时掌握油量变化,随时检尺。
③对于安装了计量仪表的油罐的油温和油位情况每两小时巡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④对比人工检尺与自动计量系统数值,应在误差范围内。
⑤操作人员应详细、正确填写每天的《每日油罐动态表》,以便油量核对。
⑥每天8:00时,对所有油罐进行检尺,向车间(调度)汇报;后每隔4小时对动态油罐进行检尺,并向调度汇报。
⑦静止油罐油尺变动5㎜以内时,以原来的油量为准;油尺变动超过5㎜时,必须重新计算油量。
⑧用计量仪表计量的油罐,进油至安全容量的80%时,必须进行人工检尺、计量,并与计量仪表进行对照,当计量仪表差量为≥10mm时,通知仪表维护人员进行检查校正。
⑨人工检尺允许误差:轻质油:油尺±1mm、温度0.2℃重质油:油尺±2mm、温度0.2℃⑩每月1日8∶00时,各岗位人员要对所有的油罐油量进行一次月终盘点,要求均用人工检尺,并向调度汇报。
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分公司成品油计量操作程序根据“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分公司《成品油计量管理规范》”制定。
一、计量前的准备工作1、计量人员应严格遵守一切安全规则,进行规范操作。
2、上罐前首先应检查该罐的闸阀是否关闭,液面静臵是否达到规定的时间(立式油罐轻质油料为不少于30分钟,重质油料不少于3小时;卧式油罐轻质油料为不少于15分钟)。
3、带上记录本,记录该油罐的相关数据(安全高度、安全容量、罐壁高、油品规格、油罐编号)。
4、选择合适有效的计量器具证书,并检查证书是否完整有效(鉴章、签字及证书后修正值)。
5、根据有效证书选择相应的计量器具(量油尺、量水尺、温度计、密度计)及辅助工具(保温盒,取样器,玻璃量筒,试油膏,试水膏,滤纸,棉纱、提绳等);若夜间计量应使用防爆电筒;如有必要,还需使用安全保险绳等。
6对计量器具和辅助用具按照GB13236-91;GB/T13894-92;GB/T8927-88和SH/T0316-98要求进行外观检查,用120#溶剂油对计量器具清洁后,把符合要求的器具放入计量箱(包)内。
7、上罐前应停留手摸油罐扶梯上静电释放装臵3-5s,释放人体静电。
8、上罐脚步要轻,速度适当,上罐稍作休息后,在离检尺口1米处手触摸罐体较好部位作人体第二次静电释放。
9、打开消防器材箱,检查消防器材的完好性,并把石棉布(被)拿出,放在离检尺口附近且使用方便处。
10、摆放好计量器具及辅助用品,并消除计量器具静电。
a.计量器具及用品摆放在检尺口左面位臵,其顺序(从右至左)为:量油尺→量水尺→试水膏→保温盒→取样器→玻璃量筒→密度计盒及滤纸;b.棉纱和污油桶放在检尺口的右面位臵;C.计量器具及辅助用品的使用,应轻拿轻放,何来何去,不得乱放。
二、计量操作步骤1.油高测量:①消除计量器具静电后,按照GB/T13894-1992《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液位测量法(手工法)》,采用测实法进行油高的测量;对于粘度较大的油品可采用测空法进行测量;汽车罐车规程规定用丁字尺测量空高。
标题:油品计量作业操作手册
1. 引言
油品计量是石油行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准确的计量对
于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本操作手册旨在提供油品计
量作业的详细操作流程,以确保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操作流程
2.1 准备工作
在进行油品计量作业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
a. 核对计量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b. 核对计量器的校准情况,确保计量器的准确性;
c.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计量舱,确保计量舱的清洁和完好;
d. 确保计量设备的供应和运行条件满足要求。
2.2 油品进入计量舱
a. 开始计量前,需要确保进入计量舱的油品与计量记录一致;
b.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将油品从输送管道或储罐中引入计量舱;
c. 确保油品的流量稳定,避免因流量波动导致计量误差。
2.3 计量操作
a. 操作人员应及时记录油品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b. 在计量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确保计量的准确性;
c. 当油品计量到达一定数量或时间时,应停止引入油品,并记录相关数据。
2.4 结束计量
a. 当所需计量量完成后,应停止油品的引入,并关闭计量设备;
b. 将计量设备归位,并进行清洁和维护;
c. 核对计量记录,确保计量数据的准确性。
3. 注意事项。
油品计量操作及数据处理(一)计量操作前准备工作1.计量操作前,应对所用计量器具认真检查,计量器具要核准检定证书器号,确认完好无误后方可使用;2.受检容器上,测量油高或测量空距用的计量口或其它口都应有适当的参照标记,并指明在检尺期间量油尺应保持的位置,参照标记应选择在尺铊不受任何阻碍就能接触到检尺板或容器底板的位置处;当容器设有多个计量口时,每个计量口都应有一个编号或清晰的标记,在计算容器容积表的计量口测量油高或测量空距;容器的计量口必须直接通到容器内液体中,常压容器如果使用计量管,必须有改善测量准确度的槽孔;3.所有计量器具符合以下要求:1)量油尺应符合GB l3236—91《石油量油尺和钢围尺技术条件》的要求;2)检水尺应符合GB/T 13894—92《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液位测量法》的要求;3)温度计应符合GB/T 8927—8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的要求;4)密度计应符合SH/T 0316—1998《石油密度计技术条件》的要求;5)丁字尺(ZYC—800)专用汽车罐车空距尺,刻度全长800mm,最小分度值1mm,采用铜棒或透明管吸入式两种类型;4.示油膏要求在15~20℃的120#溶剂汽油中,变色时间不超过10s,停留10s 与停留20s的示值变化不超过0.5mm;示水膏浸入15~20℃水中变化时间不超过5s,停留5s与停留20s的示值变化不超过0.5mm,停留20s无脱落现象;5.计量前稳油时间1)当浮顶油罐浮顶有移动时,应等到罐内油品和浮顶稳定下来之后,再进行测量;2)浮顶在未起浮状态和没有完全起浮或是低于漂浮的正常液面时,不应进行测量;3)当容器内油品输转之后,在液面波动停止之前或油品表面有泡沫时,必须等到液面平稳或泡沫消失后方可测量;4)液面稳定时间,通常轻质油不少于15min;重质油不少于30min;5)只有在进油终止,液面已趋向稳定或泡沫消失时量油,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向容器内进油结束后,油面趋向稳定或泡沫大体消失的时间为:立式油罐:轻质油不少于30min;重质油不少于3h;罐车、卧式油罐、油轮(油驳):轻质油不少于15min;重质油不少于30min。
(二)测量顺序与测量部位1.油品的测量顺序应从保持油和水面平稳,缩短计量时间考虑确定。
轻质油品:测量油水总高、水高、油温、采样测密度;重质油品:测量水高、油水总高、油温、采样测密度;2.测量部位1)立式油罐、卧式油罐、油轮(油驳)在计量口下尺槽或标记线处;2)铁路罐车在人孔盖绞链的对面处,若此部位因罐内结构有妨碍时,则在人孔的中心处作为检尺位置;3)汽车罐车在帽口加封处或固定的检尺标记处。
(三)实际油高的测量1.测量时,左手握住尺柄,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固定下尺位置,在指定投尺口投尺;2.下尺时,尺铊不应前后摆动,并在其重力下引尺带下伸。
尺铊接触油面时应缓慢,以免引起油面大的波动。
估计尺铊将近罐底时,应放慢速度。
当尺铊轻轻地触及罐底之前,应有一个液面扰动的平息时间,用左手拇指压紧尺架的尺带,慢慢降低手腕高度,手感尺铊触及罐底或基准点后,迅速提尺读数;3.对于测量粘性油品,应保持尺铊与容器底板接触3~5s,以使得量油尺周围的油品表面达到正确的水平位置再提尺读数,避免读数偏低;4.读数时,应先读小数,后读大数,尺带不应平放或倒放,以免液面上升;5.油高应测量两次,两次测量值相差大于1mm时,应重新测量,直到两次连续测量值相差不大于1mm为止。
记录测量值,取第一次测量值做为油高;6.对于测量挥发性油品,若读数困难时,可以在量油尺的液面读数附近涂上示油膏,但一定不能使用粉笔或其他多孔性材料。
(四)空间高度的测量1.测量时,应在指定计量口参照点处降落尺铊,下尺方法同实际油高的测量;2.当尺铊在刚刚进入液体中,使尺铊在这个位置保持到液面停止扰动,待液面平稳后继续缓慢地降落,直到量油尺上的一个整数米或分米刻度准确地与参照点处在一条水平线上;3.提出量油尺,记录被油浸湿的量油尺长度与参照点处在一条水平线上的量油尺刻度值。
这两个量值之差就是空高值;4.以同样的方法测量,直到两次连续测量的读数相差不大于2mm为止。
如果第二次测量值与第一次测量值相差不大于lmm时,取第一次测量值作为油高;如果第二次测量值与第一次测量值相差大于lmm时,取两个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油高;5.空高值转换成相当的油高值,即从容器底检尺点到参照点的高度减去量油尺在参照点处的读数加上量油尺的浸油高度;6.汽车罐车容积表按检定规程要求是以空距计算其容积,使用时可用丁字尺直接测出空高值,在对应的容积表中直接查出其实际容积;7.汽车罐车测量前,先在丁字尺的适当部位涂上示油膏,将丁字尺伸入计量口,轻轻地将横尺的两端放在指定的测量部位上,横尺与帽口接触,立即提尺读数。
使用罐车专用丁字尺,应正确地掌握尺上的小阀门开关。
汽车罐车高度应测两次,两次读数不超过2mm。
取其大数,超过应重测。
(五)水高的测量1.外贸交接和用外浮顶油罐作国内交接,每次均应量水。
其它罐国内交接,收油前后均应量水。
发油和盘点计量三至四天应测量一次水高;2.测量前,将加在量油尺尺带上的检水尺刻线上均匀涂抹一层很薄的示水膏;3.投尺时,将检水尺和量油尺尺带靠近参照点,紧贴计量口壁降落到容器中,直到检水尺轻轻地接触罐底或基准点。
量油尺的尺带必须拉紧,以保证检水尺垂直;4.检水尺在这个位置上要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便于水改变示水膏的颜色。
一般情况下,轻质油品3~5S;重质油品10~30S。
提出检水尺,观察水高示值,并做好记录。
读数时,检水尺不应平放或倒置;5.一般情况下,水高只要求测量一次。
如果第一次浸液检水尺不能得到清晰的水层读数时,必须除去已起过作用的示水膏,擦干检水尺,待水面稳定后做第二次测量;6.如果要测量的水高超过300mm时,应使用量油尺尺铊代替检水尺,将示水膏涂沫到量油尺尺带上,测量方法同检水尺。
(六)油温的测量1.测量油品高度后,应立即进行温度测量。
温度测量应距罐壁至少300mm,以避免受到外部冷热影响;2.测温位置1)油高3m以下,在油高中部测一点;2)油高3~5m,在油品上液面下lm、油品下液面上1m处共测两点。
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油品的温度;3)油高5m以上,在油品上液面下lm,油品中部和油品下液面上lm处,共测三点。
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油品的温度。
如果其中有一点温度与平均温度相差大于l℃,则必须在上部和中部测量点之间加测一点及中部和下部测量点之间加测一点,最后以这五点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油品的温度;4)输油管线插孔以45度角迎流插到至少为管线内径三分之一处;3. 测量数量1)立、卧式油罐、铁路罐车、汽车罐车应逐罐逐车测温;2)油轮(油驳)内装单一油品时,要测量半数以上舱的温度。
如果内装不止一种油品时,要按每单一品种测温。
如单一品种1~2舱,每个舱都要测温;3~6舱,最少测2舱温度;7或7舱以上,应最少测半数以上舱。
如果各舱温度与所测舱平均温度相差在1℃以上时,应对每个舱作温度测量;4.特殊情况的测温要求1)对加热的油罐车,要使油品完全成液体后再切断蒸汽,在温度平衡2h后进行温度测量。
如提前测温,必须测上、中、下三点温度(油高四分之三、二分之一及四分之一处三点的温度),取其平均值;2)对有蒸汽加热管的油罐,要在蒸汽切断1h后,才能进行温度测量。
如需提前测温或在不能切断蒸汽的情况下测温,应按油高均匀分布测量五点以上温度,取其平均值;3)对刚停止加热的立式园筒形罐,如需马上测温而顶上又有两个罐口,一个在中心,一个靠壁,必须在两个罐口测量上、中、下三点温度,取其平均值。
如在一个罐口测温,必须按油高均匀分布测量五点以上温度,取其平均值;5.测温的方法1)将装有温度计的保温盒放入容器油层指定测温位置,上下拉动几次,达到规定浸没时间后提出读数;2)读取温度示值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棒体垂直并与水银柱顶端相切,保温盒不得倾斜,以防油品溢出;3)读数时应先读小数,后读大数,读至0.1℃;4)为减少测量时间,储油容器应放置固定温度计和保温盒;6.温度计的浸没时间1)石脑油、汽油、煤油、柴油以及40℃运动粘度小于和等于20mm2/s的油品不应少于5min;2)润滑油以及40℃运动粘度大于20mm2/s而100℃运动粘度低于36mm2/s的油品不应少于15min;3)重质润滑油、汽缸油、齿轮油及100℃运动粘度等于和大于36mm2/s的油品不应少于30min。
(七)油品的取样1.油品温度测量后,开始取样;2.取样部位1)立式油罐在油品顶液面下其深度的六分之一、二分之一、六分之五三个部位各取一份点样组合试样;2)卧式油罐按附表三指明的液面上采取点样。
如需组合样时,按表三组合样比例核算;3)油罐车在其罐内油品深度二分之一处取样;4)油轮(油驳)取样同固定式油罐;表三卧式油罐的取样液体密度(直径的百分数)取样液面(罐底上方直径的百分数)组合样3.取样数量1)立式油罐应逐罐取样;2)卧式油罐、油罐车、油轮(油驳)油舱盛装同品种油品的容器数为2~8个取2个样;9~15个取3个样;16~25个取5个样;26~50个取8个样;51~90个取13个样。
对于盛装有同品种油品整列铁路罐车取样时,首车必须取样;4.取样方法1)将清洁的采样器用纯棉绳拴好口盖和取样器,盖好口盖后在指定投入口(一般为量油口)放入油层;2)当取样器到达指定取样部位后,拉动口盖绳索,打开口盖,待液面气泡停止时提出取样器,将油样倒入洁净的油样瓶中;3)取样顺序应按上、中、下部位进行,以避免扰动下部液面;4)管线取样分为流量比例样和时间比例样两种,推荐使用流量比例样。
取样应在适宜的管线取样器中进行,取样前,要用被取样的产品冲洗样品管线和装有阀的连件。
流量取样按表四规定执行,时间取样按表五规定执行。
表四流量取样输油数量,m3 取样规定不超过1000超过1000—10000超过10000在输油开始1)和结束时2)各1次在输油开始时1次,以后每隔1000m31次在输油开始时1次,以后每隔2000m31次1)输油开始时,指罐内油品流到取样口时;2)输油结束时,指停止输油前10min。
表五时间取样输油时间,h 取样规定不超过1超过1—2超过2—24超过24在输油开始1)和结束时2)各1次在输油开始时1次,中间和结束时各1次在输油开始时1次,以后每隔1h1次在输油开始时1次,以后每隔2h1次1)输油开始时,指罐内油品流到取样口时;2)输油结束时,指停止输油前10min。
5.试样确定1)对上、中、下三部取样后,按等比例掺合获代表样;2)罐内油品混合不均匀时,应在多于三个液面上采取一系列点样,按总点样数量比例掺合成代表样;3)管线取样亦按上述方法确定代表样;4)如掺合方法会损害样品的完整性,就单独分析每个样品,并计算每个样品所代表油品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