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弗里奇报告.pdf
- 格式:pdf
- 大小:5.80 KB
- 文档页数:2
贝弗里奇报告目录1. 概述1.1 意义1.2 内容2. 关键点分析2.1 背景介绍2.2 报告结论2.3 经验教训3. 应用建议3.1 实践指南3.2 行业应用4. 结语概述意义贝弗里奇报告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对于某一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决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内容贝弗里奇报告通常包括对某一具体问题或者现象的调研分析,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和建议。
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报告提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和见解,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关键点分析背景介绍在分析贝弗里奇报告时,首先需要了解该领域的背景和历史,以及当前的发展状况。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报告内容,并对结论和建议进行更准确的评估。
报告结论贝弗里奇报告的结论部分通常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中包含了对研究对象的深入分析和论证。
了解报告的结论有助于直接抓住重点,快速获取研究成果。
经验教训除了结论外,贝弗里奇报告还会总结一些经验教训,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从而在未来的实践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应用建议实践指南根据贝弗里奇报告中的建议和经验教训,可以制定具体的实践指南,帮助实际操作更加顺利和有效。
这些指南通常是基于报告的结论和推荐,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行业应用贝弗里奇报告的内容通常可以应用于特定行业领域,对相关企业或组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了解如何将报告内容与实际行业实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利用报告带来的价值。
结语总的来说,贝弗里奇报告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成果,对于某一领域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报告内容,可以更好地把握相关问题和趋势,为未来的决策和行动提供支持和指导。
溯源《贝弗里奇报告》王 霄 付德明( 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摘 要】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爵士(1879-1963)起草了世界第一部社会保障体系著作《贝弗里奇报告》,这份文件也成为战后英国规划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社会保障体系的蓝图。
在这份蓝图的基础之上,英国于1948年向全世界宣布建成第一个福利制国家。
《贝弗里奇报告》是社会保障发展史的奠基式巨著,它为世界各国建立并完善本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模板与指导思想。
这一巨著能够在英国产生,并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深受各家学派思想影响的。
【关键词】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障;济贫思想;福利国家;充分就业威廉·亨利·贝弗里奇1879年出生于一个英国军官家庭。
贝弗里奇曾经在汤因比会馆对伦敦贫困现状进行研究,这段经历让他对贫苦人民抱有同情心。
之后他又接触了大量底层人员,加深了他对穷苦人民的怜悯之心。
工业革命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劳动人民的生活不仅没有富裕,反而更加困苦。
1942年,贝弗里奇向英国议会提交了《社会保险与相关服务》(即《贝弗里奇报告》)。
报告提出要在英国建成覆盖范围广,具有互济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且保证人人参保,以此来保障英国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英国政府在这份报告的思想基础上于1948年宣布建成世界上第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国家。
可以说《贝弗里奇报告》造就了福利英国,也奠定了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
一、《贝弗里奇报告》的历史渊源英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基督教劝导人们要善良对待不幸者,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
中世纪时期,英国的寺院与僧侣成为了社会济贫的主体,僧侣们收纳社会残疾人士,给他们发放必需的生活用品。
而医院作为社会的“修复器”,除了祛病,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上的旅客、老人提供救助。
真正由政府介入社会救济是在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
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宣布政府对社会贫困现象进行管理。
由贝弗里奇报告中国民救助看我国社会救助摘要:被称为“福利国家之父”的贝弗里奇提出了三种保障方法,其中的国民救助用于未被社会保险覆盖的所有保障需求。
由此引发了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考,文中对我国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做了阐述,并指出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前景和对贝弗里奇报告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贝弗里奇报告社会救助发展改进一、关于贝弗里奇中的国民救助《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是素有“福利国家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爵士的传世经典,对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42年,贝弗里奇爵士根据部际协调委员会的工作成果提交了题为《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共提出了三种保障方法,社会保险,国民救助,自愿保险。
国民救助解决特殊情况的需要。
贝弗里奇报告中指出,国民救助用于满足未被社会保险覆盖的所有保障需求。
二、我国救助制度的发展(一)我国现行的救助制度我国社会救助是指由政府承担责任,为城乡贫困家庭提供物质帮助使这些家庭能够抵御生存危机,从而维持他们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1.由救急型像道义性扶贫转变改革开放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落后,无法对普遍贫困者予以施救,只能扶危救难,救急型举措称为当时主要保障形式。
一是通过救灾对灾民进行救助,二是对社会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依靠的特困人员进行救助。
这两类群体是急需救助的人员,通常以食物救助为主,以解决生存危机。
急救型救助的特点,是以少量的物资解救特殊群体的燃眉之急,危机一旦过去,救济立即解除,即常说的“救急不救贫”,对于农村的扶贫救助主要是从1985年开始的,农村的扶贫主要是开发式扶贫,除了救济款外,还包括提供生产资料,技术,发放农业贷款等促进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活。
从急救型救助向道义性扶贫的转变体现了民生价值的根本性提升,但是这种道义性救助存在着先天的缺陷,它没有上升到社会责任和民生权利的制度安排层面,与现代公民理念的国家治理原则还有差距。
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被认为是英国消除贫困的攸关性报告之一。
该报告由前工党众议员弗兰克贝弗里奇领导,为英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消除贫困的建议。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该报告对英国贫困问题的解决方案所做出的贡献。
简要介绍贝弗里奇报告是2009年一份名为“贝弗里奇报告”的英国政府委托独立工作小组拟定的报告。
该报告对英国贫困及扶贫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对策。
该报告主要着眼于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如何增加可支配收入、如何提高教育水平、如何改善健康和福利以及如何增加住房供应。
收入问题报告提出了除了应对收入不足的传统解决方案(提高最低工资、增加失业救济金等)之外另一种解决方案,即提高受支持家庭的教育和技能水平,从而使他们有能力获取更高的薪酬。
专家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提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也能更好地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教育问题为了解决教育问题,报告提出应对家庭背景对儿童学习的不利影响,实施一系列改革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水平。
报告建议应开设免费的儿童早期教育和照顾服务,为教育不足的家庭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以便孩子们有更好的教育起点。
健康和福利问题报告建议应为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工作的人提供更好的福利服务,并推行更强制的义务在获得福利金时参加培训或积极找工作。
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还能提升他们的士气和自信。
住房问题报告认为应重视住房政策,尤其是提高可负担房屋的供应、修建更多的公共住房和出租房屋以及增加住房津贴的发放。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轻住房负担过重的家庭的经济压力,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结论贝弗里奇报告为英国政府提供了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
尽管贫困问题不是一夜之间可以解决,但该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和解决方案无疑是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实用性的。
在未来,英国政府将在推行这些措施的同时,继续密切关注贫困问题的最新发展。
贝弗里奇报告
1942年11月,英国政府责成以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为主席的社会保险和联合事业部委员会提出了一个题为《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的报告,即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
报告认为,社会保障计划要以以下三个前提条件为基础:
第一,对15岁以下儿童或者接受全日制教育的16岁以下儿童,给予支付儿童津贴;
第二,提供给全社会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恢复劳动能力为目的
的综合性保健和康复服务;
第三,维持雇佣,并避免大量失业。
报告建议以上述三个前提条件为基础,社会保障计划必须包括三种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
社会保险用以满
足居民的基本要求;社会救助用以满足特殊情况的需要;自愿保险用以满足收入较多的居民较高的需要。
贝弗里奇社会保障计划体现着两个理论基点,一是社会保障以保证居民拥有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为最低限度;二是社会保障应当体现“普遍和全面”原则,即应惠及全体居民及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
报告认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是全面改革的一部分,主要是针对贫困和失业,同时提出了六条改革原则:(1)基本生活资料补贴均一的原则;(2)保险费支出均一的原则;(3)补助金充分的原则;(4)全面和普遍性原则;(5)管理责任统一的原则;(6)区别对待的原则。
报告还指出,社会保障计划是一个“以劳动和缴纳保险费为条件,保证维持人们必需的收入,以便使他们可以劳动和继续保持劳动能力的计划”。
英国政府在批准贝弗里奇报告的基础上,通过了一系列社
会保障立法,其中主要有《社会保险法》(1946)、《国民健康服务法》(1946)、《家庭补贴法》(1945)、《工业伤害法》(1946)、《国民救济法》(1948)以及为社会保险主管机构专门建立的《国民保险法》(1944)。
这六项立法加上其他有关措施,构成了战后英国社会保障
的新法典,成就了英国第一个“福利国家”。
贝弗里奇本人也因此获得了“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
贝弗里奇在1945年《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一文中指出,他
最初赞同古典经济学观点,但以后转为赞同凯恩斯主义的主张。
二战后的英国“福利国家”是以凯恩斯经济政策和贝弗里奇社会政策为
基础的。
贝弗里奇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保证国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的一种责任;第二,旨在于解决贫困的社会保障是一种缴费型的社会保险形式,由社会救济来补充;第三,国家应积极、
努力实现完全雇佣;第四,在医疗、教育和住房方面,国家应承担起
系统而综合地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责任;第五,国家的介入应停留在适当的最低标准上,更高保障水平由个人努力和民间活动承担。
贝弗里奇报告是系统地实行经济计划化这样一种政策的典范,而非零敲碎打地来解决个别问题。
贝弗里奇报告已经成为社会保障思想发展史上
一个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