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二年级儿童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儿童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写作技巧以及欣赏分析几首经典的儿童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童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他们对儿童诗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运用儿童诗的写作技巧,创作出富有想象力和生动有趣的诗歌。
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和分析儿童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童诗的写作技巧和欣赏分析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儿童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创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充满童趣的插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入儿童诗的世界。
2. 新课内容:a. 讲解儿童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分析几首经典的儿童诗,让学生感受儿童诗的魅力。
c. 传授儿童诗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3. 实践环节:a.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儿童诗。
b.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修改,提高创作质量。
4. 例题讲解:挑选几篇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修改,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首儿童诗的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诗的基本概念2. 儿童诗的特点3. 儿童诗的写作技巧4. 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儿童诗。
小鸟飞,蝴蝶舞,池塘里的青蛙唱起歌。
小朋友们笑哈哈,在阳光下快乐地玩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儿童诗的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较高,但在写作技巧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儿童诗作品,提高自己的诗歌欣赏能力。
组织一次儿童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实践环节中学生的创作与交流;3. 作业设计中的创作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小学二年级儿童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儿童诗》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儿童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写作技巧等,以及教材中精选的几首儿童诗作品,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儿童诗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写作技巧,能够区分儿童诗与其他文学体裁。
2. 通过欣赏和分析儿童诗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创作儿童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童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教学重点:欣赏和分析儿童诗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文、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诗《小池》引入本节课,让学生初步感受儿童诗的魅力。
2. 新课导入:介绍儿童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写作技巧。
3. 作品欣赏:分析教材中的儿童诗作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形象、情感和意境。
4. 例题讲解:以一首儿童诗为例,分析其写作技巧,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创作一首儿童诗。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诗2. 内容:儿童诗的概念、特点、写作技巧作品欣赏:《小池》等仿写示例:以一首儿童诗为例学生创作:结合生活实际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示例:我的梦想漂亮的彩虹为我搭起一座桥我要走过那座桥去寻找心中的宝藏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儿童诗作品,学生基本掌握了儿童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想象力不足、表达不清等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儿童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开展家庭作业分享活动,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不断进步。
儿童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与计划在儿童诗教学设计中,我们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
• 目标设定:在教学开始前,我们明确了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诗歌的欣赏、朗诵和创作等方面。
• 计划制定: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课时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 反思与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目标和计划,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2. 教学方法与策略在儿童诗教学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1. 诗歌欣赏:我们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诗歌作品,让他们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
2. 诗歌朗诵:我们教授学生正确的朗诵技巧,让他们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诵诗歌。
3. 诗歌创作: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视听教学:我们利用音频和视频等视听材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5. ... ◦ 我们还尝试了其他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
◦ 我们根据教学反馈和学生表现,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3. 学生参与与评价在儿童诗教学设计中,我们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评价,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提高教学效果。
• 学生参与: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诗歌朗诵、创作和分享等,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表达能力。
• 学生评价:我们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作品展示、互评和自评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 反馈与指导:我们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4. 教学效果与改进在儿童诗教学设计结束后,我们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实践。
• 教学效果评估:我们通过学生的诗歌作品、朗诵表现和评价结果等多方面来评估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 教学反思:我们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 专业发展:我们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儿童诗优秀教学设计儿童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儿童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
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一、学习《我想》1、导读引入,激发兴趣: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
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
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2、诵读诗歌,感悟想象:⑴ 生自由读诗。
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⑵ 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⑶ 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⑷ 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⑸ 学生自由品读诗句:① “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② “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⑹ 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⑺ 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3、回归全诗,感受意境:⑴ 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⑵ 生谈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⑶ 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⑷ 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1、自读自悟,理解大意:⑴ 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⑵ 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儿童诗组诗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儿童诗歌是儿童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诗歌能够培养儿童的情感、观察和想象力。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儿童诗组诗阅读教学方案,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诗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1. 理解和欣赏多种类型的儿童诗歌;2.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技巧,包括押韵、节奏和意象等;3. 培养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4. 增强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
三、教学准备1. 确定适合儿童的诗歌数据库,收集不同类型的儿童诗歌;2. 准备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和音响等;3. 提前印制相关教材和辅助阅读材料;4. 教师自身对儿童诗歌进行充分研究和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绘有动物图案的图片,引发学生的观察和联想,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进而引入儿童诗的概念,并与学生分享儿童诗歌的魅力。
2. 主体教学(1)阅读与赏析使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儿童诗歌,并分层次进行阅读。
教师可通过声音、节奏等元素,使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美感。
辅助材料可以提供相关诗歌的背景信息,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2)诗歌创作学生在学习不同类型的儿童诗歌后,通过引导教师提供特定的创作主题,让学生尝试自己动笔创作一首儿童诗歌。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级别的创作任务。
(3)分享与交流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诗歌进行分享,并相互欣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个人对于不同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集体讨论,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儿童诗歌阅读和创作。
可以让学生通过简短的写作,表达他们对于儿童诗歌的理解和收获。
教师也可进行针对性的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为了深化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和鉴赏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学馆、图书馆或儿童艺术展览。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举办的诗歌朗诵、创作比赛等活动。
儿童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引言:儿童诗群文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儿童阅读、欣赏和理解各种形式的诗歌文学作品,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设计一种儿童诗群文阅读教学方案,旨在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诗歌阅读经验,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一部分:课前准备1. 教师精选诗歌: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精心挑选适合的诗歌作品。
2. 制作教具:根据选定的诗歌,设计相应的图片、卡片或道具,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创设课堂氛围:以温馨、愉悦的方式布置教室,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部分:课堂实施1. 导入活动:选取一首生动、活泼的儿童诗歌进行朗读或演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2. 诗歌导读:通过简单的口头介绍,引起学生对诗歌主题、内容的好奇心,并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3. 集体朗读:以集体朗读方式,引导学生跟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音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4. 图片解读:出示选定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与诗歌相关的内容,拓展他们对诗歌的理解。
5. 音乐伴奏:将适合的背景音乐与诗歌配合,让学生借助音乐的旋律和情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
6.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阅读其他与主题相关的儿童诗歌作品,并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7. 表演展示: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组表演,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演绎诗歌,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第三部分:课后延伸1. 亲子互动:鼓励学生将诗歌带回家与家人分享,促进亲子共读和文学交流。
2. 创作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主题或韵律创作自己的小诗,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诗歌展览:组织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诗歌制成展板或小册子,在学校或社区开展诗歌展览,展示学生的成果并激发更多人对诗歌的关注。
4. 诗歌比赛:组织校内外的儿童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诗歌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8篇)《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篇七1、知识目标:⑴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⑵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2、能力目标:⑴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⑵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3、情感目标:⑴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⑵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1、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2、教学方法:读、说、悟、品法。
比较鉴赏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时数:2课时。
一、新课导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新课指导《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儿童诗创作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诗歌创作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儿童诗的创作,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的韵律与节奏、诗歌的表现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童诗的基本概念,掌握儿童诗的韵律与节奏,学会运用儿童诗的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通过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儿童诗的基本概念,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儿童诗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诗歌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课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儿童诗的基本概念、韵律与节奏、表现手法等,让学生对儿童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实践: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4. 讨论: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诗歌作品,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书写儿童诗创作的基本概念、韵律与节奏、表现手法等内容,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回顾。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儿童诗的形式,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季节。
答案示例:《我喜欢春天》春天来了,阳光明媚,花儿开放,鸟儿欢唱,我可以奔跑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感受春天的温暖和美丽。
2. 请用儿童诗的形式,描绘一下你最喜欢的动物。
答案示例:《我喜欢小狗》小狗可爱,毛茸茸,忠诚陪伴,摇尾巴,我可以和小狗一起玩耍,感受友谊的温暖和快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儿童诗的基本创作方法,大部分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儿童诗》说课稿儿童诗说课稿儿童诗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活泼的韵律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
本节课将以杨红的《小猫咪》为例进行说课,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和生动形象的表达,旨在培养幼儿对儿童诗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儿童诗杨红的《小猫咪》。
该诗以幼儿熟悉的主题为基础,通过押韵的方式将小猫咪生动地描绘出来,富有情趣和韵律感。
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儿童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3.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培养幼儿的语感,进一步感受儿童诗的韵律和美感。
2.难点: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押韵和节奏感,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儿童诗的全文和相关的图片。
2.录音机:用于播放作者的朗读示范。
3.小猫咪的模型:用于互动和引发幼儿的联想。
五、教学步骤【导入】1.通过展示小猫咪的模型,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动物和小猫的好奇心。
2.通过图片、问题等方式让幼儿输入关键词"小猫咪",引导幼儿回忆他们对小猫的认识和经历。
【呈现】1.播放作者的朗读示范,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呈现诗歌的文字,指导幼儿一起读诗,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朗读准确性。
【解读】1.解读诗歌的内容:从事事物物的描写出发,引导幼儿理解小猫咪的特点和行为习惯。
2.解读诗歌的押韵和节奏感:通过提问和反复朗读,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互动】1.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描述自己家中或周围的小动物,引导他们用诗的方式来表达。
2.带领幼儿集体创编一首有关小动物的儿童诗歌,加深对儿童诗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拓展】1.播放其他儿童诗的朗读示范,让幼儿感受不同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朗读其他儿童诗,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儿童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儿童诗》教学设计《儿童诗两首》教案学案设计篇一在本课的教学中,看着学生们有趣的表演,倾听学生们大声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学生们由衷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童话”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想象力、释放智力的平台,充分发挥了自主参与式教学的优势,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快乐中学习。
我对以下两点感到满意:首先,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深入教材,勇于创新,为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表达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如果你是一个小英雄,你会对你的父母说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给予引导和引导,使学生积极进取,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
在教学活动中,我创造了一种情境,让学生成为活动和表演的伙伴,完全抛弃了“教师的尊严”。
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在枝繁叶茂的《梧桐,一个的童话》中,我意识到要让学生变得积极和个性,我们必须从学生为主体开始,在课堂上为他们种植一棵绿叶茂盛的梧桐树,为他们创造一个爱的花园,并在课堂上实现“我喜欢学习”。
同时,它也让我感觉到情境教学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股“美的春天”,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在培养情感、启发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
值得思考的是,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拓展教材,全面发挥创造力和主动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儿童诗两首》教案学案设计篇二《儿童诗两首》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两首儿童诗组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童年的水墨画》通过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此文时,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读《童年的水墨画》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这样学生更好地品味了诗歌的意境及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儿童诗儿童时期是孩子们学习阅读的关键时期,通过阅读儿童诗歌,可以激发他们对文字、音韵和表达的兴趣。
本文将会介绍一种针对儿童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帮助他们培养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儿童诗歌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对文字、音韵和节奏的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技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以儿童诗歌为主要内容,选取一些充满童趣和教育意义的儿童诗歌进行阅读和分析。
教学内容如下:- 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儿童诗歌,例如《小白兔》、《蜗牛与黄鹂鸟》等;- 针对每首诗歌进行分析,包括诗歌的主题、意境、声调和韵律等方面的特点。
3. 教学过程本次教学设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接触、理解和感受儿童诗歌。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步: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唱一首与儿童诗歌相关的歌曲,或者展示一些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播放《小小水滴和阳光的故事》动画片的片段,让学生猜测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引导阅读教师可以将一首儿童诗歌的内容和重点单词写在黑板上,并逐句慢慢地读给学生听。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跟着朗读,并解释诗歌中一些生词和难懂的句子。
第三步:感知音乐元素教师可以播放诗歌配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其中的音乐元素,例如节奏、音调、音乐的起伏等。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音乐的元素,并配合诗歌朗读,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第四步:分析诗歌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方式。
例如,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觉得这首诗歌有趣,或者诗歌中用了哪些比喻和修辞手法等。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第五步:创作活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的素材,例如给学生几个词语,让他们组成一个有趣的句子或者小诗歌。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的重要性。
而《儿童诗》作为一种优秀的儿童文学形式,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以一份《儿童诗》教案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儿童诗》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一、教案概况这份《儿童诗》教案适用于3-6岁儿童,旨在通过朗读儿童诗歌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诗歌给人带来的美好与愉悦,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案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以韵脚启蒙2.诗歌朗读3.自由创作二、以韵脚启蒙教案以韵脚启蒙,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比较不同韵脚的词语,培养他们对于韵律的感知能力,从而为后面的诗歌朗读打下基础。
例如,老师可以拿着两个相似的物品,比如苹果和橙子,然后给孩子们两个词分别是“脆”和“甜”,让他们一起想一下,哪个词可以和“苹果”搭配,“橙子”呢?经过一番比较,孩子们会发现“甜”和“橙子”搭配比较好,“脆”和“苹果”搭配比较好。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意识到,诗歌里的韵脚可以让诗歌听起来更加美妙。
三、诗歌朗读接下来,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儿童诗歌,比如《小兔子乖乖》、《梦幻数学》等,让孩子们一起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强化韵律感。
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把诗歌读成歌谣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韵律。
2.细致感知情感。
老师可以在讲解诗歌时注重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带来的美好情感。
3.尊重孩子选择。
孩子们在朗读过程中,可能会有自己喜欢的诗歌,老师可以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更加自由地感受诗歌的美好。
四、自由创作教案对于孩子们的创作能力也进行了考虑。
在诗歌朗读后,老师可以邀请孩子们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小诗。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作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带来的美好与快乐。
老师可以在鼓励孩子们创作的同时,适当给予指导和引导,让他们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小诗。
《儿童诗》教案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诗歌,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1. 《蜘蛛和蝴蝶》1.1 歌词蜘蛛哥哥慢慢织网蝴蝶妹妹飞过来蜘蛛摇摇头蝴蝶点点头一起玩得好开心1.2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蜘蛛和蝴蝶的形象与特点•让幼儿学会通过动作来表达故事中不同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激发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展示蜘蛛和蝴蝶的形象,让幼儿讨论它们的不同之处。
•播放一段关于蜘蛛和蝴蝶的视频,并提问幼儿观察到的特点。
1.3.2 歌词学习•教师以朗读和示范的方式引导幼儿跟读歌词,注意语调和节奏。
•使用手势和表情来强调歌词中的动作。
1.3.3 角色扮演•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蜘蛛和一个蝴蝶的角色。
•引导幼儿模仿歌词中的动作和表情,根据歌词的节奏跳舞。
1.3.4 合作比赛•安排比赛,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模仿歌词中的动作。
•老师根据幼儿的表现评选出最佳小组。
1.4 教学延伸•鼓励幼儿自由创作类似的动作歌曲,让他们发挥想象力。
•引导幼儿制作以蜘蛛和蝴蝶为主题的手工作品。
2. 《小鸟飞上天》2.1 歌词小鸟飞上天快乐无边扇动翅膀飞翔大家一起欢呼2.2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小鸟飞翔的形象与特点•让幼儿通过动作和声音来表达小鸟飞翔的感受•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表达能力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激发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展示小鸟的形象,让幼儿讨论小鸟飞翔的方式和特点。
•播放一段关于鸟类飞行的视频,并提问幼儿观察到的特点。
2.3.2 歌词学习•教师以朗读和示范的方式引导幼儿跟读歌词,注意语调和节奏。
•使用手势和声音来表达小鸟飞翔的感受。
2.3.3 舞蹈创作•引导幼儿根据歌词的意境,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
•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组合动作,表达小鸟飞翔的感受。
2.3.4 表演展示•让每个小组通过表演展示他们所创作的舞蹈。
•学生们欣赏并互相评价。
2.4 教学延伸•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的鸟类,并比较它们的飞行姿势和声音。
•组织幼儿进行小品剧的表演,让他们扮演小鸟和其他角色,讲述小鸟飞行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所学的儿歌儿童诗。
(2)学生能够理解儿歌儿童诗的基本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3)学生能够通过演唱、朗诵等形式,表现儿歌儿童诗的节奏和韵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听、说、唱、演等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对儿歌儿童诗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等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儿歌儿童诗的美,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2)通过儿歌儿童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信心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儿歌儿童诗:《小星星》、《小兔子乖乖》、《萤火虫》等。
2. 相关知识:儿歌儿童诗的特点、韵律、节奏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首儿歌儿童诗,让学生初步感受儿歌儿童诗的节奏和韵律。
2. 提问: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为什么?(二)新授1. 教师讲解儿歌儿童诗的基本特点,如: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等。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儿歌儿童诗进行学习。
3. 各小组通过朗读、演唱、表演等形式,学习儿歌儿童诗。
4.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节奏等。
(三)巩固1. 学生分组,进行儿歌儿童诗的接龙比赛。
2. 教师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四)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首新的儿歌儿童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点评。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儿歌儿童诗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对儿歌儿童诗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儿歌儿童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力。
3. 学生创作的新儿歌儿童诗的质量。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二年级儿童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儿童诗》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小池》、《夜宿山寺》、《村居》、《咏柳》等四首儿童诗的学习与欣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首儿童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重点:掌握四首儿童诗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儿童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小池》: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解释生僻字词,分析诗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习《夜宿山寺》:学生自读,交流心得,教师指导,强调朗读技巧。
(4)学习《咏柳》:学生表演朗读,教师点评,引导欣赏诗歌的韵律美。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童诗,进行朗读,并分享感受。
4. 例题讲解:针对四首儿童诗,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四首儿童诗的,标注韵律特点。
2. 在黑板上展示四首诗的生僻字词,解释字词意思。
3. 画出四首诗的诗意简图,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四首儿童诗。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童诗,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2. 答案:(1)熟读并背诵四首儿童诗,要求读音准确,节奏感强。
(2)读后感要真实、有感情,不少于1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儿童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开展诗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答案的明确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儿童诗教学设计(优秀4篇)《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
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勾勒了三个典型的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二、说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三、说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四、说教法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3、重视语言的积累。
对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篇二一。
教学内容:1、主题:难忘的童年2、内容:*《儿童诗两首》、单元练习二二。
学习目标:(一)*《儿童诗两首》:1、学:丫。
会读词语。
2、有感情读书。
3、通过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特点。
(二)单元练习二:1、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2、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
三。
我们一起学:(一)*《儿童诗两首》:1、学习:丫:yā 像个www.小树杈。
丫头2、词语理解:水葫芦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
诗中的水葫芦加了引号,不是指真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
3、句子理解:1)不过商量商量写出我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现实,一想到要飞到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不放心呢?所以要和他们商量商量。
2)树叶在膝盖上浪里白条。
《欣赏与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
上游小学教师魏群
教学内容:
《学写儿童诗》来源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本课教学将拓展有关“冬季”的几首儿童诗。
由“賞诗”到试着“写诗”。
设计理念: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就是‘诗人’。
”这就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的学生观。
让学生学会欣赏、创作儿童诗,能够激活她们的想象,培养想象力与创新思维。
她们的心灵也会受到诗意的熏陶,变得更加美好,童年的天空充满诗意的色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能依据主题,发挥想象,创作简单的儿童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赏析,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初步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童言自然地流淌,童心尽情地表达。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想变成个魔术师,把班上的每个孩子都变成一个小诗人,您们愿意不?上学路上,凌冽的寒风,萧条的街道,都在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孩子们,您们喜欢冬天不?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冬天的礼物,听、听,冬天的声音
二、读诗体验,交流感受
《雪》马云超
转眼大地铺上了羊毛毯,
这么冷的天,
就是谁正在天空剪羊毛呢?
1、出示钱万成的儿童诗《会飞的叶子》
谁都怕冬天
说冬天冷
小麻雀却说不
在光秃秃的树丫上
朗诵小诗
谁都说冬天难瞧
孤孤单单没有绿意
小麻雀站在枝头
给寂寞的老树
添上一片
会飞的叶子
我让“一个勇敢的男孩读读第一节”,让“一个美丽的女孩读第二节”,再让所有“勇敢的男孩们读第一节”,让“美丽的女孩们读第二节”,变换着形式,让孩子们不知不觉把诗读得很流利很有感情。
2、出示老师改写后的诗歌,孩子们再读
谁都怕冬天
说冬天冷
六()班孩子却说不
在明亮的教室里
朗诵小诗
谁都说冬天难瞧
孤孤单单没有绿意
六()班孩子用火一般的活力
给冬季的校园
添上一只只
会飞的蝴蝶
3、引导孩子说说对比读后的感受(您发现了什么?)
4、出示《如果我就是一片雪花》
金波如果我就是一片雪花,
我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呢?
飘到小河里,‘
变成一滴水,
与小鱼小虾游戏?
飘到广场上,
去堆雪人。
望着您笑眯眯?
我飘落在妈妈的脸上。
亲亲她,
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师范读
师生合作读
多种形式朗读(略)
5、您们喜欢这首小诗不?您最欣赏哪句诗?为什么?这样写美不?诗歌的最大特点就就是充满想像。
6、(师相机板书:充满想象、比喻、拟人)
指名反馈:(总结方法,适时板书)
师:通过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儿童诗有一些特点:(点击课件)
儿童诗的特点:1、诗就是分行写的,每行都很短。
2、经常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3、诗读起来常常琅琅上口,有时很押韵。
4、诗必须有丰富的想象。
5、诗能把平凡的事物变得活泼、有趣、动人。
生仿写:
如果我就是一片雪花,
我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呢?
飘到。
(哪儿)。
(干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儿童诗。
三、出示《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就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您瞧,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注:本诗只出示前半首,也就就是黑色字部分
读老师加进班上孩子名字的改编版(课件出示)
四、放飞思绪,独立创作
假如我就是一朵雪花,我想飞到
预设:
最有情感的话
假如我就是一朵雪花,我想飞到妈妈的脸上亲亲她。
最富诗意的话
假如我就是一朵雪花,我想飞到花瓣上,闻闻它的清香。
儿童最单纯的想法
假如我就是一朵雪花,我想飞到太阳去,暖与暖与。
(仿《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就是一棵小草
默默在荒凉的野外
我也会轻吐幽香
用我的嫩嫩的绿
笑着拥抱
拥抱
这贫瘠的土地
(提示——假如我还就是:太阳、大地、小草、蝴蝶、山、树、河流等)
学生自由创作。
展示交流学生的作品。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作品,您们的诗好在哪里,怎样做修改?把好诗推荐给大家一起分享,瞧哪一组推荐的诗最好。
师再次点评。
五、总结
今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一颗纯真的心,拥抱童诗。
尽管我们的小诗还显得稚嫩,还有许多不完美,但重要的就是,我们已经把“儿童诗”这颗梦想的种子能够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我们用真情与快乐来浇灌。
相信在这个冬天的背后,我们梦里就是春天,梦外也就是春天。
六、作业布置
课后自由命题,创作一首有趣的儿童诗。
在诗歌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附:板书设计(暂定)
学写儿童诗
充满想象
富有童趣
巧用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