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量的评估计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分娩失血量的计算法
产科产妇出血量估算产用的方法: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监测生命体征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估计失血量、血红蛋白估计失血量、羊水压积测定法.
1、目测法:即肉眼估计法,凭经验,目前临床工作者普遍采用,但其误差大,常可低估实际出血量达50%。
因此,单用目测法结果很不可靠,根据该比例推算可立公式:实际出血量=目测法×2
2、称重法:使用的敷料及布类等采用电子秤称重.事先称敷料、聚血纸和卫生垫等的重量,事后再称重,前后的重量相减所得结果除以1。
05换算成毫升数,即为出血量。
计算公式:出血量(ml)=(血液污染的敷料总重量—原干净敷料重量)g ÷1。
05(血液比重)。
3、容积法:利用专用产后接血容器(聚血盆等)测量。
4、面积法:血液浸湿面积按10×10cm为10 ml。
即1cm2为1ml出血量。
受敷料吸水量不同的影响,常常只做大概估计.
5、产褥垫称重法:专用的产褥垫,配有小秤一把,产妇产后垫上产褥垫片,使用后用专用小秤称重,直接读取数值
6、监测生命体征估计失血量:
7、休克指数估计失血量:
8、血红蛋白估计失血量:
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失血约400~500ml。
但是在产后出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血量。
9、羊水压积测定法:
记录分娩过程中羊水和血的混合总量,测定血液与羊水混合液中红细胞压积值HCT,通过公式计算羊水中血量:羊水中血量=总羊水和血混合液量×羊水HCT/产前血HCT。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计算方法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的24小时内,女性子宫内膜剥脱面积达到200cm²或出血超过500ml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术后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准确评估和计量产后出血量对于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产后出血量评估计算方法:常用方法一:观察血液损失量该方法通过观察分娩期间丧失的血量和分娩后剩余的血量来评定产后出血量。
具体步骤如下:1.在分娩期间,将纱布或量杯放在产道出口处,观察实际丧失的血量。
2.分娩结束后,通过收集填充在纱布或量杯中的血液,再加上产妇盆腔腹腔内的血液、血块和胎盘残余物的估计值,最终得到总的出血量。
常用方法二:血液探针技术该方法通过在分娩中使用一种内置了血液探测器的封闭型套索材料(如巴尔昆尼杯)来评估产后出血量。
具体步骤如下:1.在分娩过程中,将套索材料插入产道并将其与采血系统相连。
2.当出血发生时,套索材料会自动采集血液样本,通过采血系统可以连续监测血液流量和出血量。
常用方法三:量化评估该方法通过直接测量使用吸引器或容器收集的血液量来评估产后出血量。
具体步骤如下:1.在分娩结束后,将吸引器或容器放置在产道出口处,用于收集流出的血液。
2.分娩过程中和之后,及时记录和记录吸引器或容器中的血液量。
3.最终得到的血液量即为产后出血量。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评估产后出血量的关键在于准确记录和记录出血量。
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准确地估测出血量,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产后出血的防治也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包括产科医师、护士、麻醉师等,以确保产妇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分娩失血量的计算法产科产妇出血量估算产用的方法: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监测生命体征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估计失血量、血红蛋白估计失血量、羊水压积测定法。
1、称重法:带血的湿物品(分娩前后所用辅料、衣、裤、纸巾)减去原物品干重量为出血的重量,每105g=10ml 出血量。
2、容积法:利用专用产后接血容器(聚血盆等)测量。
3、面积法:血液浸湿面积按10×10cm 为10 ml 。
即1cm 2为1ml 出血量。
4、监测生命体征估计失血量:5、休克指数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 估计失血量(ml )占血容量(%)0.6~0.9 < 500~750 <20 1.0~1.5 1000~1500 20~30 1.5~2.0 1500~2500 30~50 ≥2.02500~3500≥50~70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mmHg ) (正常值0.54± 0.02)6、血红蛋白估计失血量: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 ,失血约400~500ml 。
但是在产后出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血量。
占血容量 (%) 脉 搏 (次) 呼 吸 (次) 收缩压 mmHg 脉压差 毛细血管 再充盈 尿 量(ml/h ) 中枢神经系统<20 正常 14-20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30) 正常 20-30 >100 >20-30 稍下降 偏低 延迟 减少(20-30) 不安 30-40 >120 >30-40 下降 低 延迟 少尿 (<20) 烦躁 >40>140>40显著下降低缺少无尿嗜睡或昏迷注:妊娠末期血容量(L )= 孕期体重(kg )×7 % 或非孕期体重(kg )×10%7、羊水压积测定法:记录分娩过程中羊水和血的混合总量,测定血液与羊水混合液中红细胞压积值HCT,通过公式计算羊水中血量:羊水中血量=总羊水和血混合液量×羊水HCT/产前血HCT。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方法1. 客观观察血量颜色:产后出血一般表现为深红色,随时间推移,颜色会逐渐变浅,并逐渐减少,但如果出现明显变化,如血量增多和颜色不正常,需要及时联系医生评估。
2. 计量婴儿尿布重量:在医院和家庭产后,收集新生儿尿布重量,以评估母亲的出血量。
每当更换尿布时,把婴儿的尿布重量记录下来,然后将其减去干尿布的重量,即可得出相应的产后出血量。
通常情况下,重量应该在25-30g,超过30g需要注意。
3. 评估血液压力和脉搏:产后出血可能会导致高血压或低血压。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需要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评估。
4. 预定义产后出血量:有些医院和产科医生提供了一个产后出血量的标准数值,一般为500毫升,如果产后出血量超过此标准,需要及时与医生联系。
5. 查看血液凝固时间:产后出血往往与凝血功能障碍相关联。
检查血液凝固时间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
6. 定期测量血压:早期出现高血压往往是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之一。
定期监测血压可以帮助监控母亲的病情。
7. 加强孕妇护理和教育:产前和产后护理都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
孕妇可以练习深呼吸和其他放松技巧,以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定期监测孕妇的营养状况和重要生命体征,也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8. 手术产后检查:如果进行了剖腹产或其他手术,需要加强产后检查,以确保患者没有过多出血。
9. 观察子宫收缩:子宫收缩是产后出血预防的关键因素之一。
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可以帮助评估出血风险。
如果子宫无法收缩,需要及时联系医生。
10. 医学评估和治疗:如果出现产后出血或其他相关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
医生会评估母亲的病情,并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或住院观察。
迅速治疗可以减少严重产后出血的风险,同时保护母亲和婴儿健康。
产后出血量计算公式产后出血是指在分娩后产妇子宫内和子宫外的分泌物中含有过多的血液。
正常情况下,产后出血量应该在500毫升以内。
然而,出生后的一到两小时内会有较多的分泌物,这被认为是正常的。
所以,为了准确判断出血情况,要在分娩后一段时间后进行血量的测量。
在测量产后出血量的时候,通常采取量血捆的方法,即将使用量血泵定期吸取产妇产后分泌物,然后记录所吸取的血液量。
通过对产后出血量的测量,可以知道血量是否超过正常范围,如果超过,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避免创伤出血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其中,吸取的血液量是通过量血泵吸取的血液量,一般以毫升为单位。
胎盘重量则是通过将胎盘放在一个称上称量的重量,同样以毫升为单位。
产后出血量计算公式的优点是简单实用,不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只需依靠量血泵和称重器即可进行测量。
此外,该计算公式还可以在快速准确测量产后出血量的同时,避免了产妇因取胎盘而导致的继续出血,能够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然而,产后出血量计算公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该计算公式只能在有量血泵和称重器的条件下使用,对于一些贫穷地区和医疗条件差的地方,可能无法实施。
其次,该计算公式只是一种估算方法,并不能完全准确地测量出产后出血总量。
所以,在实际测量中,还需要结合产妇的具体情况和病史,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产后出血量计算公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测量方法,通过对产妇产后血量的测量和计算,可以及时评估出血的情况,并进行及时治疗。
然而,该计算公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结合其他条件进行判断。
只有在科学合理地运用产后出血量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保障产妇的健康和安全。
产后出血的出血量评估方法
一、称重法
称重法是通过称重产妇分娩前后的敷料和纱布,计算出血量。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产妇分娩后的敷料和纱布称重,然后减去分娩前的敷料和纱布重量,得出出血量。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误差较大,因为血量会被稀释,且纱布吸收血量也会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二、容积法
容积法是通过测量出血直接流入容器中的量来计算出血量。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产妇臀部下方放置一个接血的容器,容器中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取出血量。
这种方法比较准确,但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操作技巧。
三、面积法
面积法是通过测量浸湿的纱布面积来计算出血量。
具体操作方法是记录浸湿的纱布数量和单块纱布的面积,然后计算出血量。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误差较大,因为纱布吸收血量会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且不同纱布的吸水性也不同。
总之,产后出血的出血量评估方法有多种,称重法、容积法和面积法是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同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分娩失血量的计算法一、估算法估算法是通过对产妇失血的视觉评估、触诊评估和家属的目测等方式,根据经验给出的一个大致的失血量估计。
常用的估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视觉评估法视觉评估法是产科医生对产妇失血量的一种主观估计方法。
产科医生根据产妇身体表面的出血情况,通过目测猜测产妇失血量的多少。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准确性较差,常常低估实际失血量。
2.触诊评估法触诊评估法是通过触摸产妇的子宫和子宫下段,感受其紧张度和韧带状,进而判断出血情况。
这种方法对于评估产妇子宫出血比较准确,但对其他出血部位的评估准确性较低。
3.家属目测法家属目测法是指产妇家属根据血液的布洛染色和体表血迹的大小,来估算产妇的失血量。
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也较低,容易被家属的主观因素所影响。
估算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但由于其主观性较强,准确度相对较低,容易导致低估或高估产妇的失血量。
因此,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一般将估算法作为初步的评估手段,而不是作为最终的判断依据。
二、称重法称重法是通过称量产妇分娩前后所脱落的血块、血液吸收垫、纱布等物品,从而计算出产妇的实际失血量。
此方法准确度相对较高。
称重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在分娩过程中,需要准备一些特定的容器(如称量杯、称盘、称量纸)和称重仪器(如电子秤等),用于称量失血物品。
2.称量过程:分娩过程结束后,将分娩区域内的所有血块、血液吸收垫、纱布等物品收集到容器中,并称量其总重量。
同时,记录产妇脱落的胎盘、胎膜等物品的重量。
3.计算失血量:产妇的实际失血量等于称量得到的失血物品总重量减去胎盘、胎膜等物品的重量。
通过称重法计算分娩失血量的准确度较高,但其操作较为繁琐,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称重、记录等工作,同时也需要合理的称重设备和称重容器。
称重法一般适用于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和较为严重的出血情况。
综上所述,分娩失血量的计算方法有估算法和称重法两种。
估算法操作简便但准确度较低,称重法准确度较高但操作较为繁琐。
产后出血的评估方法产后出血是指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后24小时内,子宫脱落的胎盘组织未能完全排出,导致出血量超过500ml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是导致产后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准确评估产后出血的程度和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评估产后出血的情况,医生通常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目测观察:医生会观察产妇的阴道出血情况。
正常情况下,产妇分娩后会有一定的阴道出血,但出血量不应过多。
如果产妇出血量明显增多,超过正常范围,那么可能存在产后出血的风险。
2. 量化血液流失:医生会通过估计和测量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的血液流失量来评估产后出血的程度。
这可以通过称重收集的纱布或使用专门的产后出血量表来完成。
一般来说,分娩过程中的血液流失应在500ml以内,分娩后24小时内的血液流失应在250ml以内,超过这个范围可能存在产后出血的风险。
3. 评估心率和血压:产妇的心率和血压是评估产后出血风险的重要指标。
产后出血会导致血容量减少,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因此,医生会监测产妇的心率和血压,如果心率过快或血压明显下降,可能提示存在产后出血的风险。
4. 评估子宫收缩情况:子宫不良收缩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
医生会通过观察和触诊产妇的子宫来评估其收缩情况。
正常情况下,产妇分娩后的子宫应该迅速收缩,变得坚实。
如果子宫收缩不良,松软不紧实,可能存在产后出血的风险。
5. 评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是评估产后出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医生会通过化验产妇的血液样本来测量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
如果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明显下降,可能提示存在产后出血的风险。
产后出血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目测观察、量化血液流失、评估心率和血压、评估子宫收缩情况以及评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
这些评估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产后出血的程度和风险,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产妇及其家属也应密切关注这些评估指标,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尽早发现和处理产后出血的问题。
分娩失血量的计算法产科产妇出血量估算产用的方法: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监测生命体征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估计失血量、血红蛋白估计失血量、羊水压积测定法。
1、目测法:即肉眼估计法,凭经验,目前临床工作者普遍采用,但其误差大,常可低估实际出血量达50%。
因此,单用目测法结果很不可靠,根据该比例推算可立公式:实际出血量=目测法×22、称重法:使用的敷料及布类等采用电子秤称重。
事先称敷料、聚血纸和卫生垫等的重量,事后再称重,前后的重量相减所得结果除以1.05换算成毫升数,即为出血量。
计算公式:出血量(ml)=(血液污染的敷料总重量—原干净敷料重量)g÷1.05(血液比重)。
3、容积法:利用专用产后接血容器(聚血盆等)测量。
4、面积法:血液浸湿面积按10×10cm为10ml。
即1cm2为1ml出血量。
受敷料吸水量不同的影响,常常只做大概估计。
5、产褥垫称重法:专用的产褥垫,配有小秤一把,产妇产后垫上产褥垫片,使用后用专用小秤称重,直接读取数值6、监测生命体征估计失血量:占血容量(%)脉搏(次)呼吸(次)收缩压mmHg脉压差毛细血管再充盈尿量(ml/h)中枢神经系统<20 正常14-20 正常正常正常正常(>30) 正常20-30 >100 >20-30 稍下降偏低延迟减少(20-30)不安30-40 >120 >30-40 下降低延迟少尿(<20) 烦躁>40 >140 >40 显着下降低缺少无尿嗜睡或昏迷注:妊娠末期血容量(L)=孕期体重(kg)×7%或非孕期体重(kg)×10%7、休克指数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估计失血量(ml)占血容量(%)0.6~0.9 <500~750 <201.0~1.5 1000~1500 20~301.5~2.0 1500~2500 30~50≥2.0 2500~3500 ≥50~70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mmHg)(正常值0.54±0.02)8、血红蛋白估计失血量: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失血约400~500ml。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计算方法
1.面积法:浸湿两层敷料的面积来估算,如5×5cm2计血量2ml;10
×10cm2计血量5ml;15×15cm2计血量10ml等。
受敷料吸水量不同的影响,常常只做大概估计。
2.容积法:使用不锈钢弯盘(大500ml、中400ml、小300ml)、有
刻度的积血器测量,较准确.
3.称重法:使用的敷料及布类等采用电子秤称重。
事先称敷料、
聚血纸和卫生垫等的重量,事后再称重,前后的重量相减所得结果除以1。
05换算成毫升数,即为出血量.
计算公式:出血量(ml)=(血液污染的敷料总重量—原干净敷料重量)g ÷1.05(血液比重)
4.产褥垫称重法:专用的产褥垫,配有小秤一把,产妇产后垫上
产褥垫片,使用后用专用小秤称重,直接读取数值。
5.现科室用卫生垫重量如下:
1)产妇垫小会阴垫:25g/块
2)产妇垫蓝色垫巾:22g/块
3)白色小垫巾:13g/块
4)大卫生垫:85g/块
5)中单:55g/张
6)床罩单:113g/张。
产后出血量的测量方法●产后出血常用测量方法包括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目测法、休克指数法等,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中应联合应用测量方法.测量过程中对于产后2小时的产妇和高危产妇应重点监测,对于少量持续的出血亦应提高警惕,以便为产后出血的救治提供依据。
1.目测法:实际出血量≈目测量×2失血量●目测估计不仅仅要估计在产房分娩和观察期间的出血量,更要观察产妇回病房休息后的出血量。
2.容积法:同称重法,适应于产后3. 面积法:10cm2≈10ml出血量(失血量≈血湿面积,即1c㎡折合1ml血量)先用10ml血液浸染敷料,纱布得出浸染面积,再根据生产时及产后的纱布或敷料的浸染面积,计算产后出血量。
● 4. 称重法:【即失血量≈(有血敷料重-干敷料重)÷1.05】事先称重产包、手术包、敷料包和卫生巾等,产后再称重,前后相减所得结果的重量按血液比重1.05换算成毫升数。
5.休克指数法: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休克指数<0.9,估计失血量<500ml休克指数=1.0,估计失血量=1000ml休克指数=1.5,估计失血量=1500ml休克指数≥2.0,估计失血量≥2500mlSI=脉率/收缩压(mmHg)SI=0.5为正常;SI=1时则为轻度休克;1.0<SI≤1.5时,失血量为全身血容量的20%~30%;1.5 <SI ≤2.0时,失血量为全身血容量的30%~50%,若SI>2.0,失血量为全身血容量的50%以上,属重度休克。
6.血红蛋白变化:每下降10g/L,累计失血400-500ml一、阴道分娩者胎儿娩出羊水排清后将带有刻度的集血器置于产妇臀下收集血液,胎盘娩出后,阴道放置有尾纱再行伤口缝合,缝合结束后,将集血盆中的血量登记在卡片上,即刻为其换上有手秤的产后计血量纸至产后24h,于产后2h、4h、6h、24h分别称量产妇集血纸,记载卡片上,再将尾纱和渗血纱布进行称重,一块有尾纱为40ml,一块渗血纱为15ml,也进行登记,最后算出24h出血总量,并同时记载血压、脉搏及一般状况,专人、定时收集血块称重,保证测定的出血量准确。
如何精确计算产后出血量(1)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严重者甚至会威胁到产妇的健康甚至生命。
因此,精确计算产后出血量是维护产妇健康的关键之一。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产后出血量计算方法。
1. 直接称量法直接称量法是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
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患者产褥床下放置一块塑料布或纸巾进行保护。
(2)将产妇在产褥床上平躺并放置误差小于10克的电子秤,秤座应靠近患者的臀部。
(3)观察产妇分娩后、胎盘娩出后和产后2小时内的出血量,并转移到放在塑料布或纸巾上的秤上,称量时间不宜过长。
(4)最后减去产前躺在秤上的坐垫重量,就得到精确的产后出血量。
2. 目测法目测法是一种可行性比较强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初级医疗单位等条件简陋的情况下。
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患者产褥床上放置一张干净的吸水毛巾,并用一个固定的器械(注射器等)将标明刻度的取血管注射器边缘固定。
(2)产妇分娩后,用两指轻轻的按压宫颈部,保持子宫收缩,使子宫内胎膜缓慢下移,产后出血量减少。
(3)观察出血情况,当血液渗到毛巾上,就开始严密观察出血情况,用目测法估计出血量。
3. 血样比色法这是一种准确度较高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比较鲜血与标准盐酸草酸1%溶液的比色,从而计算出产后出血量。
具体操作方法:(1)用干净无菌的分娩毛巾或棉签,在产妇感觉自如的情况下采集新鲜出血的血液,采集后需将血液直接加入前面准备的标准草酸盐酸1%溶液中。
(2)将标准草酸盐酸1%溶液调制成一个紫红色和血液颜色相似的颜色。
(3)用不同容量的比色管将标准草酸盐酸1%溶液充满到标准线段上。
(4)将产妇采集的血液滴入另一只比色管中,直到它呈现出与标准草酸盐酸1%溶液相同程度的紫红色。
(5)读出该比色管中的血液体积,根据常规方法计算出此时的出血量。
以上是几种比较常见的计算产后出血量的方法,医生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产妇的情况而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法,以精确计量出血量,保障产妇的安全健康。
.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计算方法
1.面积法:浸湿两层敷料的面积来估算,如5×5cm2计血量2ml;
10×10cm2计血量5ml;15×15cm2计血量10ml等。
受敷料吸水量不同的影响,常常只做大概估计。
2.容积法:使用不锈钢弯盘(大500 ml、中400 ml、小300 ml)、
有刻度的积血器测量,较准确。
3.称重法:使用的敷料及布类等采用电子秤称重。
事先称敷料、
聚血纸和卫生垫等的重量,事后再称重,前后的重量相减所得结果除以1.05换算成毫升数,即为出血量。
计算公式:出血量(ml)=(血液污染的敷料总重量—原干净
敷料重量)g ÷1.05(血液比重)
4.产褥垫称重法:专用的产褥垫,配有小秤一把,产妇产后垫上
产褥垫片,使用后用专用小秤称重,直接读取数值。
5.现科室用卫生垫重量如下:
1)产妇垫小会阴垫:25g/块
2)产妇垫蓝色垫巾:22g/块
3)白色小垫巾:13g/块
4)大卫生垫:85g/块
5)中单:55g/张
6)床罩单:113g/张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