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习题及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7
一. 单选题(共6题,共12分)二. 判断题(共44题,共88分)3.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父系家长制为核心,按尊卑长幼确定的等级身份制度。
宗法制主要5. 都察院是明初洪武年间扩大监察机构,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其职掌:一是纠察百司;二是监督刑部6. 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别,史称“差遣制”。
差遣制的要旨在于使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
官名只用来表示官位和俸禄高低,并不一定担任与官职名称相符合的职务,官员担任的实际事务由皇8. 九卿是明、清中央最高官员合称九卿,分别由六部尚书和通政使、左都御史、大理卿组成。
()(29. 云梦秦简1970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云梦秦简共有1155枚,为我们了解秦朝的10. 三司唐代设置,作为中央理财机构,三司为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三司长官被称为计相,权任11. 租调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赋役制,租为土地税,征纳谷物;调为户调,征纳绢绵。
()(215.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进行了广泛的立法,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令以及判例、解释例,最终确立了由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及行政法等组成的“六法体系”,宣告了中国法律近代18. 科是隋唐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科规定的是国家机关公文程式和活动细则,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
20. 式是隋唐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式规定的是国家机关公文程式和活动细则,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
24. 先秦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核心是反对奴隶制贵族的法律特权,强调“垂法而治”、“一断于法”,坚持“26. 《大清商律草案》,包括总则、商行为、公司法、票据法、海船法等,共1010条。
()(229. 式是隋唐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式是皇帝临时颁布的国家机关必须遵守的各种单行敕令、指示的汇31. 《中华民国约法》所规定的总统制,总统权力远较其他总统制国家总统的权力更大。
()(232. 辟举:汉代选任官吏常用的方式之一,是高级主管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或自选属吏的制度。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______________。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______________。
4、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__________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______________”。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______________。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_____________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______________,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____________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__________”,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______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__________》,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______________制。
16、北洋政府奉行______________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______________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______________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_____________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______________。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第一节: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与发展一、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1.请简述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是如何发展的?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的部落社会。
在部落社会中,人们通过习俗和规则来维持社会秩序。
随着社会的演进,人们逐渐根据实际需要和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形成了初步的法制体系。
随着王国的兴起,各国在法律制度上逐渐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管理,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规体系。
二、封建社会时期的法律制度1.在封建社会时期,哪些法律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在封建社会时期,以下法律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家族法:以家族和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法律规范。
•家法:以家族为单位,通过家族族长或族规来管理家庭内事务。
•刑法:对于犯罪行为和刑罚进行规范和制度化。
•土地法:对土地的使用、转让和继承等进行规定。
•官僚制度:规定了官员的任免、权力范围和责任等方面。
三、近代中国法制的变革与创新1.近代中国法制的变革与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近代中国法制的变革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户口制度的建立:明确每个人的身份和居住地,为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提供便利。
•宪法的出现:确立国家权力机构的组织方式和职权范围,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新刑法的制定: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为目标,对犯罪行为和刑罚进行规定。
•民法典的编纂:对个人、家庭和财产等方面的权益进行规范和保护。
•法院系统的建立:确保司法独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节: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一、重要事件1.辛亥革命对中国法制史的影响是什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中国法制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实现了中国的政治变革。
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制度,实行了宪政、议会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改革,为现代法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重要人物1.请列举三位对中国法制史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并简要描述其贡献。
•汉高祖刘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汉朝,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促进了封建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一、单顷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夏代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 C ). A. 尧B.禹 C. 启D. 周公2.我国古代赎刑最先出此刻( A )。
A. 夏代 B.商朝 C. 西周 D.举朝3. 春秋时期在晋国铸刑鼎的是( A ). A. 赵鞅B.叔向 C. 郑驷颛 D. 子产4.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的一部封建法典,叫做( B )。
A.仆区法 B. 法经 C. 秦律 D. 盗法5.菜朝一种以极竭残忍的死刑与肉刑井用的刑罚是( D ). A. 定永 B. 醢 C. 皋酋 D. 具五刑6.在《法经》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厩律、兴律三篇的是( C )。
A.《九章律》B.魏律 C. 察律D.唐律7.清朝每一年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司法制度叫做( A ).A.秋申 B. 大审 C. 热审D.朝审8.《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 D ). A. 君上大权 B.国会 C. 总理D.臣民权利义务9.担任《大清民律草案》的总那么、债权和物权三篇起草的外国法学家是( D ). A 德国人B. 俄罗斯人C. 英国人D.日本人10.鸦片战争后清朝的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机关是( C ).A.刑部 B. 大理寺 C. 法部D.大理院1.“昏、贼、贼,杀”是夏代法律内容,其中“杀人不忌为( D )”。
A.昏B、杀C.墨D.贼2.西周时吕刑制定了赎刑和有关刑法原那么的内容.吕刑的作者是( B )。
A、周公B、吕侯C.李悝D.邓析3.我国古代第一次发布的成文法是在( B )。
A、竹简上B、鼎上C、纸上D.帛上4.汉代对利率曾有明确规定,超过法定利率这叫做( A )。
A、取息过率B、券书C、文券D.散估5、明律规定,关于执行监察职务的所谓“风宪官”的御史,假设犯贪污罪比其他官吏处刑要加重( B )。
A、一等B、二等C.三等D,四等6.在中国法制史上,“八议”最先规定在( A )。
A、魏律B.晋律C、北齐律D.北魏律7.《唐律疏议》第二篇的篇名是( B )。
中国法制史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传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是()。
A.蚩尤B.皋陶C.共工D.黄帝2.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
A.夏B.商C.周D.秦3.夏朝法律的总称是()。
A.肉刑B.夏政C.禹刑D.五刑4.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叫()。
A.蒙士B.大理C.大司寇D.小司寇5.夏启夺取政权后将所征服的地域划分为()。
A.九牧B.九州C.九鼎D.九洲6.最早出现的军法出现在()。
A.《礼记.王制》B.《左传》C.《尚书.甘誓》D.《尚书.汤誓》7.夏启作为夏朝第一个帝王,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确立了()。
A.王位世袭制B.皇帝世袭制C.爵位世袭制D.总通世袭制8.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夏B.商C.西周D.秦朝9.“禹刑”最先见于()。
A.《史记》B.《左传》C.《尚书》D.《竹书记年》10.夏朝的“五刑”有墨、劓、膑、宫和()。
A.罚金B.杀C.鞭刑D.徒刑1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B.夏台C.畿内D.社12.夏朝法的主要形式是假借天意发布的()。
A.王命B.天命C.禹刑D.礼仪13.《五刑》又称为()。
A.汤刑B.甫刑C.赎刑D.正刑14.关于《五刑》的起源,最早见于()。
A.《尚书.大传》B.《尚书.尧典》C.《尚书.甘誓》D.《尚书.汤誓》15.“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A.习惯B.战争动员令C.祭祀D.礼仪16.炮烙之刑出现于()。
A.夏朝B.西周C.春秋D.商朝17.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
A.商王B.贵族C.卜者D.掌戮18.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19.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是()。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最早的法律文献是哪部?A.《周礼》B.《九章算术》C.《程虚中山法书》D.《唐六典》答案:A2. 关于汉代的法律体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汉代以律令为主,罚则较重。
B. 汉代倡导法治理念,重视制度建设。
C. 汉代取消了“众刺”的刑罚。
D. 汉代法律制度没有得到较大发展。
答案:B3. 清朝刑律体系中规定的重要刑罚有:A. 鼻割、耳割、流放。
B. 鞭刑、钉耳、流放。
C. 宫刑、流放、笞刑。
D. 凌迟、受刑。
答案:D4.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刑律大纲》对哪个领域的法律提出了较多的规范和完善?A. 财产犯罪B. 人身安全犯罪C. 道德犯罪D. 反动活动答案:B5. 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次全面修订是在哪一年?A. 1979年B. 1996年C. 2012年D. 2018年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答案:战国时期的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和商鞅。
他们强调法律的严明和严厉执行,主张以法治国。
法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包括重视刑罚的威慑作用,提出“赏罚分明”、“轻重明白”等原则,强调法律的公正和权威性。
法家思想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对后世的法治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简述明清时期的法律特点。
答案:明清时期的法律体系以明代的刑律为基础,并在清代进行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
明清时期的法律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律体系逐渐完备,刑律编纂较为系统。
其次,法律执行方式多样,包括官制、厂刑和民间习惯等。
再次,明清时期的法律注重治安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对财产犯罪和人身安全犯罪进行了严厉打击。
最后,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对一些先进的刑法理论进行了吸收和借鉴,如儒家的“仁政”思想和西方的启蒙思想等。
3.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刑法发展历程。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刑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和修订。
其中,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刑法典,对战争罪和经济犯罪进行了规范。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典是:A. 汉谟拉比法典B. 秦律C. 唐律疏议D. 法经2. 秦朝实行的法律制度是:A. 法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墨家思想3. 汉朝时期,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是:A. 九章律B. 汉律C. 唐律D. 宋律4. 唐朝时期,法律体系的名称是:A. 九章律B. 唐律疏议C. 宋律D. 大明律5. 宋朝时期,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是:A. 宋律B. 大明律C. 唐律疏议D. 九章律6. 明朝时期,法律体系的名称是:A. 大明律B. 唐律疏议C. 宋律D. 九章律7. 清朝时期,法律体系的名称是:A. 大清律例B. 大明律C. 宋律D. 唐律疏议8. 中国古代的“五刑”指的是:A. 笞、杖、徙、流、死B. 笞、杖、徒、流、死C. 笞、杖、徒、徙、死D. 笞、杖、徒、流、死9.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法律体系,制定的第一部近代法律是:A. 大清律例B. 大清民律C. 大清刑法D. 大清新律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颁布于:A. 1949年B. 1954年C. 1956年D. 1978年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1. 中国古代的“三法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秦朝的法律制度以________为主导思想。
13. 唐朝时期,法律体系的编纂者是________。
14. 宋朝时期,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是________。
15. 明朝时期,法律体系的编纂者是________。
16.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法律体系,制定的第一部近代法律是________。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8. 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9. 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4年中国法制史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明朝将犯人发至边远地区充当军户的刑罚是()。
A.发遣B.流刑C.充军D.刺配2.清末新政中设立的向国会过渡的权力机关是()。
A.资政院B.大理院C.谘议局D.修订法律馆3.清代雍正时期实行的重要赋税制度改革是()。
A.两税法B.一条鞭法C.租庸调法D.地丁合一4.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
试述该指示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评价。
5.西周时期婚姻成立的程序是()。
住在富人区的她B.父母之命,媒妁之言C.同姓不婚D.六礼6.明朝后期实行的新赋税制度是()。
A.青苗法B.两税法C.租庸调制D.—条鞭法7.作为一种审判监督方式,录囚制度始于()。
A.西周B.西汉C.南北朝D.五代十国8.中国古代民商事及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9.西周将买卖契约称为()。
A.契约B.傅别C.合同D.质剂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颁布于()。
A.晚清政府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1.简述中国古代婚姻解除制度中“七出”的内容。
12.五代时期后周制定的法典是()。
A.《同光刑律统类》D.《显德刑统》13.按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行政法的分类,《工会法》属于()。
A.行政组织法B.行政行为法中的人事类C.行政行为法中的内政类D.行政行为法中的经济类14.清朝中期以后典权制度完备的主要表现有()。
A.明确“典”的定义B.区分典与卖C.明确出典人的回赎年限D.明确房屋出典后的风险责任E.没有明确规定出典人的回赎年限15.依照《唐律疏议》,“同居相为隐”原则在适用中的例外情况有()。
A.犯谋反罪者B.犯谋叛罪者C.犯杀人罪者D.犯盗窃罪者E.犯谋大逆罪者16.折杖法17.《左传》引《夏书》说:“昏、墨、贼,杀”。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典是:A. 汉谟拉比法典B. 秦律C. 周礼D. 唐律疏议2. 以下哪部法律是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最早的刑法典?A. 汉律B. 唐律疏议C. 宋刑统D. 明律3. “五刑”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指的是:A. 笞、杖、徒、流、死B. 笞、杖、徒、死、罚金C. 笞、杖、徒、流、罚金D. 笞、杖、徒、流、迁徙4. 清朝末年,中国法制开始现代化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是:A. 康熙字典的编纂B. 光绪皇帝颁布《新刑律》C. 慈禧太后颁布《大清律例》D. 光绪皇帝颁布《大清会典》5.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流派?A. 儒家C. 道家D. 墨家6. 秦朝的法律体系中,哪一项是其特有的刑罚制度?A. 宫刑B. 劓刑C. 车裂D. 凌迟7. 明朝时期,哪一部法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律”命名的法律?A. 大明律B. 明律C. 明会典D. 大明会典8.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一原则在哪个朝代得到体现?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9.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司法机构?A. 御史台B. 刑部C. 都察院D. 礼部10. “以德治国”是哪个朝代的治国理念?A. 秦朝B. 汉朝D. 宋朝答案:1. D2. A3. A4. B5. D6. C7. A8. B9. D10. B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 阐述明清两代法律制度的异同。
3. 描述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演变过程。
4. 简述中国古代司法审判的程序。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中国古代法律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2. 分析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对现代法制建设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某朝代,一官员因贪污受贿被查,根据当时的法律,他将面临哪些可能的刑罚?请结合当时的法律背景进行分析。
五、论文题(20分)请以“中国古代法律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制史)[填空题]1原始社会经历了()和()两个阶段。
参考答案:原始群;氏族公社[填空题]2原始社会部落首领通过“()”产生。
参考答案:禅让[填空题]3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
参考答案:启[填空题]4《左传·襄公四年》记载:“芒芒禹迹,画为(),经启()。
”参考答案:九州;九道[填空题]5法的起源经历了从()到()、再到()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习惯;习惯法;成文法[单项选择题]6、将“法”改为“律”,是在()。
A.夏朝B.西周C.战国时期的秦D.汉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7、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A.五百B.一千D.三千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8、“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A.习惯B.战争运动员令C.祭祀D.礼仪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9、“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A.昏B.墨C.贼D.杀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10、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
A.昏B.墨C.贼D.杀参考答案:C[多项选择题]11、古代法字有多种含义,其中包括()A.刑B.公正、不偏不倚C.限制、强制D.律参考答案:B,C[多项选择题]12、“昏、墨、贼,杀”中的罪名是()。
A.昏C.贼D.杀参考答案:A,B,C[多项选择题]13、据东汉郑玄述,夏刑除墨外,还有()。
A.大辟B.膑C.宫D.劓参考答案:A,B,C,D[多项选择题]14、夏朝的法律规范包括()。
A.禹刑B.甘誓C.汤刑D.汤诰参考答案:A,B[填空题]15禹刑参考答案:禹刑是夏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以禹命名的夏朝法律的总称。
[填空题]16甘誓参考答案:甘誓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填空题]17《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
”参考答案:商[填空题]18“商有乱政,而作()。
中国法制史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库1、赎刑首次出现在哪个朝代()A夏B 商C 西周D东周2、魏文王曾命()进行变法改革。
A商鞅B 子产C 李悝D邓析3、西周民事案件的诉讼费用是()A束矢B 钧金C傅别D质剂4、西周中央最高司法官名为()A大理B 士C 蒙士D 大司寇5、商代惩治官吏犯罪的专门法律是()A官刑B 汤刑C九刑D茆门法6、春秋时期“竹刑”的作者是()A 子产B 邓析C 叔向D荀寅7、《法经》中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的部分是()A 具法B 盗法C 贼法D杂法8《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A. 《汤刑》B. 《九刑》C.《吕刑》D.《禹刑》9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A九刑B 官刑C 汤刑D吕刑10、春秋时郑国“铸刑书”遭到()的反对。
A孔子B叔向C 子产D 赵鞅11、西周刑罚的主体是()A 嘉石之制B 圜土之制C 五刑D 赎、流刑12、西周时期,实行()的婚姻制度。
A 一夫多妻制B 一夫多妾制C 一夫一妻制D 嫡长子继承制13、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A. 一夫一妻制B. 同姓不婚C.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七出”、“三不去”14、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
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
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A. 傅别B. 质剂C. 券书D.书券15、西周时期用来买卖牛、马、奴隶等有生命物品的契约称为( )A. 质B.剂C.合同D.傅别16、春秋时,反对晋国将法典铸在鼎上公布的人是( )A. 李悝B. 孔子C. 赵鞅D.荀寅17、下列属于西周司法官员法律责任制是(A 官刑B 五过之疵C 茆门之法)D 五听18、春秋后期,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的是()A 晋国B.郑国C .楚国D.宋国19、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 年“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第一章中国法制史[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该题后的括号内)1.西周时将一惯犯罪称为( )。
A.非膏B.惟终C.督D.非终2.买卖兵OS,珍异等小件物品使用的较短契券称为( )。
A.傅B.别C.质D.剂3.西周法官在审判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叫做( )。
A."五刑" B."五听"C."五行" D."九刑"4.《法律答问》是一部( )。
A.法律条款B.民间法律c.官方法律解释D.判例5.荀子说"刑名从( )"。
A.夏B,商C.周D.齐6.秦朝强制男性犯人服修城墙、女性犯人服舂米的劳役,这种刑罚称为( )。
A.司寇,作如司寇B.鬼薪,白粲C.城旦舂D.迁7.秦朝法律中包含有关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治狱程式等方面的规定和文书程式的是( )。
A.《秦律杂挑》B.《封诊式》c.《法律答问》D.《秦律十八种》8.秦朝法律中对轻微罪适用的强制缴纳一定财物的刑罚是( )。
A.赀刑B.赎刑C.夏作D.罚作9.春秋时期,邓析私造的刑书称作( )。
A.刑书B.竹刑C.吕刑D.汤刑10.皇帝制度的理论基础是( )。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11.汉武帝时,由张汤制定的关于宫廷警卫方面的专门法律是( )。
A,《九章律》B.《傍章律》C.《越宫律》D.《朝律》12.最早提倡"亲亲得相首匿"思想的是( )。
A.庄子B.孟子C.公孙子D.孔子13."春秋决狱"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李斯B.汉武帝C.郑玄D.董仲舒14."重罪十条"首次规定于( )。
A.《晋律》B.《魏律》c.《唐律》D.《北齐律》15,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减少冤案,允许向皇帝直诉,建立了( )。
A.登闻鼓制度B.拦车马制度c.嘉石制度D.匦函制度16.宫刑最早在( )朝代被废除。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及答案中国法制史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50分)1.为讨伐有扈氏而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A.黄帝B.启C.汤D.周武王2.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A.夏B.商C.西周D.春秋3.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A.兄弟相宗制B.嫡庶继承制C.嫡长子继承制D.父死子继制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A.《大府之宪》B.《宪令》C.《法经》D.竹刑5.依秦律,发布反对或推翻秦朝统治的言论则构成( )A.以古非今罪B.妄言罪C.非所宜言罪D.怨望诽谤政治罪6.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的是( )A.《开皇律》B.《贞观律》C.《武德律》D.《永徽律》7.北宋末年查检无主田收归国有的法律,称为( )A.屯田制B.限田制C.均田法D.公田法8.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是唐代制定,宋代沿用的( )A.《户令·应分条》B.《户绝法》C.《丧葬令》D.《户绝条贯》9.在元朝建立前后的立法活动中,被《新元史·刑法志》称为元朝“一代法制之始”的是( )A.《大札撒》B.《条画五章》C.《至元新格》D.《大元通制》10.元代死刑定制为( )A.绞、斩二等B.斩、陵迟二等C.绞、斩、陵迟三等D.绞、斩、枭首、陵迟四等11.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元典章》B.《至元新格》C.《大元通制》D.《经世大典》12.《大明律》最后完成于( )A.洪武元年B.洪武七年C.洪武二十二年D.洪武三十年13.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A.《吏律》B.《刑律》C.《礼律》D.《名例律》14.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死于( )A.科场案B.哭庙案C.明史案D.字贯案15.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B.《太平刑律》C.《资政新篇》D.《太平条规》16.将死罪按是否秋后处决分为斩立决、斩监候、绞立决、绞监候始于(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7.以下哪项不是《大清新刑律》中规定的刑种( )A.罚金B.遣刑C.拘役D.无期徒刑18.清末设立的咨议局,依其章程规定,其性质是( )A.地方议会B.各省采取舆论之所C.地方行政管理机构D.中央咨询机构19.以根本法的形式彻底否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民主共和制度,而代之以袁世凯的个人独裁制度的是( )A.《中华民国宪法草案》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D.《训政时期约法》20.南京国民政府的普通法院实行( )A.三级三审终审制B.三级二审终审制C.四级三审终审制D.四级四审终审制2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B.商C.周D.秦22.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23.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A.质剂B.傅别C.合同D.券书24.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各诸侯国公布了成文法,这些成文法的中心内容是( )A.保护私有财产B.保护公有财产C.保护工商业D.保护周王的土地所有权25.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 )A.《垦草令》B.《为田开阡陌令》C.《分户令》D.连坐法26.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A.律、令、比、式B.律、令、科、比C.律、令、式、课、程D.律、令、格、式2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A.《具律》B.《盗律》C.《杂律》D.《厩律》28.曹丕称帝时,以书中监、令为长官,始设(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台29.《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两大律学家为之作注,经朝廷批准颁行天下,称为( )A.《法律答问》B.《大杜律》C.《小杜律》D.《张杜律》3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A.《九章律》B.《晋律》C.《北魏律》D.《北齐律》31.南朝规模最大的一次立法活动是( )A.宋对律、令、科的修撰B.齐对律、令、科的修撰C.梁对律、令、科的修撰D.陈对律、令、科的修撰32.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而着称的律典是( )A.《新律》B.《泰始律》C.《北齐律》D.《大律》33.首创流刑五等之制,并为后世所沿用的律典是( )A.《新律》B.《泰始律》C.《大律》34.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A.《大律》B.《泰始律》C.《武德律》D.《大业律》35.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B.《刑名》C.《法例》D.《具律》36.宋代颁行的条法事类流传至今的是( )A.《淳熙条法事类》残本B.《淳礻右条法事类》残本C.《庆元条法事类》残本D.《淳化条法事类》残本37.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至元新格》C.《经世大典》D.《元典章》38.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明律专门设立( )A.“谋叛”罪名B.“奸党”罪名C.“盗贼窝主”罪名D.“谋反”罪名39.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为( )A.《武德令》B.《开皇令》C.《大明令》D.《大清令》40.清朝绝大多数文字狱判刑且都是比照( )A.谋反B.谋叛C.谋大逆D.内乱41.在清朝,地位进一步上升种类繁多、实用性强,成为主要法律形式的是( )A.律B.例C.会典D.诰42.太平天国的刑罚简单而残酷,包括( )A.笞、杖、死刑B.廷杖、死刑C.发遣、充军、死刑D.枷、杖、死刑43.《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于( )A.1908年B.1909年C.1910年D.1911年44.《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是( )A.法国式民法B.德国式民法C.英国式民法D.美国式民法45.南京临时政府在总统之下设法制局,负责起草重要法令,其主持人是( )A.宋教仁B.孙润宇D.雷奋D.马君武46.北洋政府的刑法典是( )A.《暂行新刑律》B.《暂行刑律》C.《中华民国刑法》D.《暂行现行刑律》47.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中,所占比重很大、地位极隆的是( )A.民法B.刑法C.诉讼法D.行政法4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颁布于( )A.1927年B.1929年C.1930年D.1931年49.抗日民主政权边区、县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B.参议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参议会50.《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案件的机构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法庭C.农民法庭D.农民代表大会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唐朝法定的徒刑分为()。
收藏A.六等B.五等C.四等D.三等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
收藏A.圜土B.赎刑C.禹刑D.甘誓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马锡五式审判发生于收藏A.解放战争时期B.井冈山时期C.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D.延安时期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与共产党人的婚姻法主张不一致的是收藏A.男女平等B.保护婚约C.一夫一妻D.婚姻自由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清朝第一部颁行全国的法典是收藏A.大清律集解附例B.大清律集解C.刑部则例D.大清律例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关于宋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收藏A.宋仁宗朝敕、例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例”B.《宋刑统》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C.宋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D.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编敕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形成于?收藏A.宋代B.明代C.唐代D.隋代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下列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的主要发展表现的是收藏A.一夫一妻B.官当人律C.官当人律D.八议人律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被称为“司法独立”第一案的是收藏A.姚荣泽案B.苏报案C.宋教仁案D.秋瑾案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元代笞、杖刑的尾数为( )收藏A.5B.7C.8D.6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宋刑统》是按照()模式编纂而成的一部封建法典?收藏A.律B.律例合编C.律疏D.刑律统类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我国古代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收藏A.法经B.铸刑鼎C.秦律D.汤刑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刑事诉讼法典草案是()?收藏A.《暂行诉讼律》B.《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C.《刑事诉讼律草案》D.《民事诉讼律草案》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列哪一个法律文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收藏A.《重大信条十九条》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钦定宪法大纲》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共产党人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收藏A.五四宣言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C.解放区大纲D.陕甘宁宪纲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宋朝基本法典是()收藏A.宋律B.武德律C.元典章D.宋刑统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在清末法制变革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法学家是:收藏A.张之洞B.杨鸿烈C.张嘉风D.沈家本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中国法制史》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8 道试题,共30 分。
每空3分)1. 西周将婚姻管理机关叫做()。
正确答案:1). 媒氏2. 荀子总结商朝的法律,总结出“()”。
正确答案:1). 刑名从商3. 在“刑侯与雍子争田案”中,雍子犯了“昏”罪,即“()”。
正确答案:1). 己恶而掠美4. 《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
”正确答案:1). 商5. 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正确答案:1). 启6. 《说文解字》:“灋,刑也,(),从水,豸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正确答案:1). 平之如水7. 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
正确答案:1). 质剂正确答案:2). 傅别8. 礼制的原则是()和()。
正确答案:1). 亲亲正确答案:2). 尊尊二、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在奴隶制五刑中,破坏犯罪者的生殖器官,进而残害机能的刑罚是()。
A. 墨刑B. 劓刑C. 刖刑D. 宫刑正确答案:D2.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A. 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B. 天命与天法罚C. 德刑并用与德主刑辅D. 法网严密正确答案:A3. 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A. 五百B.一千C. 二千D. 三千正确答案:D4. “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A. 昏B. 墨C. 贼D. 杀正确答案:D5. 史料记载,商朝的九侯触犯了商王,而受到()的刑罚。
A. 斩B. 戮C. 醢D. 脯正确答案:C6. “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A. 习惯B. 战争动员令C. 祭祀D. 礼仪正确答案:B7.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将刑罚条写在()上。
A. 竹简B. 丝绢C. 铜鼎D. 龟骨正确答案:C8.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
A. 《九刑》B. 《汤诰》C. 《汤刑》D. 《周礼》正确答案:D9. 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是的人是春秋郑国的()。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中国奴隶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我国奴隶社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宗法制度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以()为纽带、以()统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社会制度。
3、据商代资料,商代中期以后,主要是实行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并出现了()继承制。
二、判断题1、夏礼和殷礼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神为核心。
()2、中国法起源于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与妥协。
()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礼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祭祀活动。
()三、简答题:1、试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第二章中国奴隶社会的立法一、填空题1、春秋时期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郑国()、晋国()和邓析的竹刑。
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郑子产所铸的()。
3、第一次礼法之争的焦点是为国以礼还是()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1、铸刑书2、铸刑鼎3、竹刑三、简答题试述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
第三章中国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分论一、判断1、所谓“三不去”包括有所取无所归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2、三不去制度的立法精神,是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
()3、奴隶制五刑包括自由刑。
()4、西周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二、名词解释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出礼入刑4、五刑5、六礼6、同姓不婚7、五过之疵8、五声听狱讼三、简答题1、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4、简述西周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中国奴隶制时代重要法制人物点评简答题1、简述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中国封建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礼与法的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儒家所提倡的()法律规范与法家所倡导的()法律规范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2、西汉时代的“引经决狱”打开了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东汉时代的以经注律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途径,魏晋时代的()完成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是什么?A. 汉谟拉比法典B. 法经C. 唐律疏议D. 明律答案:B2.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A. 孔子B. 老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C3. 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法律制度主要是以哪一部法典为基础?A. 汉律B. 秦律C. 魏律D. 隋律答案:B4. 唐朝时期,法律制度达到了相对完善的阶段,其中最著名的法典是什么?A. 唐律疏议B. 大明律C. 大清律例D. 宋刑统答案:A5. 宋朝时期,对法律制度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和补充,其中最著名的法典是什么?A. 宋刑统B. 大明律C. 大清律例D. 唐律疏议答案:A6. 明朝时期,法律制度进一步发展,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法典是哪一部?A. 大明律B. 大清律例C. 唐律疏议D. 宋刑统答案:A7. 清朝的法律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典是哪一部?A. 大清律例B. 唐律疏议C. 大明律D. 宋刑统答案:A8. 中国古代的“五刑”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笞刑B. 杖刑C. 徒刑D. 死刑答案:D9. 在中国古代法律中,关于土地所有权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答案:C10. 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是什么?A. 临时约法B. 钦定宪法大纲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 中华民国宪法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封建法典是________,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初步形成。
答案:汉律2. 中国古代法律中,对于官员的监督和考核制度被称为________。
答案:御史监察制度3. 在唐朝,由宰相主持修订的法典是________,它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唐律疏议4.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置了________,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
答案:布政司5. 清朝末年,为了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改革,其中最著名的法典是________。
L试述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发展演变。
答:中国古代刑罚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发端于夏、商两代,于西周时期实现了奴隶制五刑的完善和制度化。
西汉文、景二帝对肉刑的改革和武帝时期开始的法律儒家化的进程是中国封建制五刑的发端,使中国古代刑罚制度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这一进程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加快,最终完成于隋唐。
《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律,它也标志着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完善和最终确立。
唐之后的历代:宋、元、明、清对刑罚制度都做过修改、损益,但基本维持了:笞、杖、徒、流、死五刑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2.论述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过程及表现。
答: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
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中国法律的儒家化运动由董仲舒等人发起,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两汉时期,这是儒家思想法律化的开始阶段。
春秋决狱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开端。
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深入阶段。
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渗透到立法领域,掀起了引经注律的高潮。
这样的律文与原法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向纵深迈出了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步。
三是隋唐时期,这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最后完成阶段。
中国法律的儒家化过程,至隋唐已基本完成,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的影响,被全面地反映在一部作为中国古代法典的代表作一一《唐律疏议》中,《唐律》使儒家思想和封建法律融为一体,从而也形成了儒法合流的法律体系。
另外,从两汉至隋唐,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的影响是逐步深入到最后完成的过程。
3.试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权保障体系。
答:中国古代特权制度是用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它的特征是维护不平等的社会关系,背离了法律的正直目的一一维护社会的公正性。
但这种“非法之法”却在中国古代社会得到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认可和遵守“,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原则被广泛地运用。
这样一种社会制度能得到延续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所决定的。
所以,中国古代特权制度是以因社会各阶级的等级关系不同为基础的不平等社会制度。
中国古代法律从维护等级制度出发,赋予贵族官僚各种特权。
西周法律有“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的规定;汉代有“先请”之制,对犯罪的贵族官僚的审理,要先奏请皇帝。
魏律根据《周礼》的“八辟”规定了“八议” 0至隋、唐,封建特权法相因沿袭又不断发展,《唐律》规定的“议”、“请” “、减” 赎” “、官当”等按品级减免罪刑的法律制度是集中的表现。
唐之后,宋、元、明各代法典均将其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肯定。
古代特权法在中国封建社会,官员和贵族除了政治、经济方面的特权之外,在法律上也能享受到很多的特权,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八议、请、减、赎、官当等等。
八议是指八种人犯罪之后,不由司法机关直接审理,而是由大臣们讨论后,交皇帝决定如何处罚。
一般情况下, 都能得到减、免的优待。
请是比八议低一等的特权,在唐朝法律中规定,三种人可以享受这种特权,一是皇太子妃祖父一系的亲属,二是有八议特权的人的父系亲属以及孙子,三是五品以上的官员贵族。
请的范围适用于两种人,一是六品和七品的官员,二是有“请”这种特权的人的直系亲属和兄弟、姐妹、妻子。
赎则适用三种人,一是有上述三种特权的人,二是八品、九品官员,三是六品、七品官员的直系亲属和妻子。
此外,五品以上官员的妾也享受此项特权。
赎罪用不同数量的铜来赎。
官当又叫当,指官员犯罪可以用官品来抵当,主要当徒罪和流罪。
一般情况下,品以上可以当二年,九品以上可以当一年。
中国古代特权制度最初是由家族发展而成的。
4.从《法经》到《宋刑统》,中国封建法典在编纂体例上经历了哪些重要变化?答:从《法经》到《宋刑统》,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内容的丰富、法律编纂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法典的编纂体例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重大变化:(1)《法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封建法典,它开创了我国古代法典“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编纂体例;并且法经在结构上明显地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前五篇,相当于近代法律的分则;一部分是第六篇《具法》,相当近代法典的总则。
汉律基本沿袭了,《法经》的总分结构,只是在第六篇《具律》之后增加了三篇内容。
2. (2)曹魏时期编纂的《新律》,在体例结构上首先对《法经》作出了突破。
《新律》改《具律》为《刑名》,并且将其从第六篇提升到律首,这样能更好地起到统摄全律的作用。
(3)《晋律》又将魏《新律》的《刑名》篇分为《刑名》、《法例》两篇,仍置于律首。
刑名和法例,将总则内容区分地更为明细。
(4)《北齐律》合《刑名》《法例》为《名例律》,冠于全律之首。
这种体例基本为隋唐所沿用。
(5)唐宣宗时期编纂的《大中刑律统类》,首先将刑律划分为门,并在律后附以有关的令、格、式、敕。
此后,五代时期的后唐、后周,都仿照《大中刑律统类》的体例编纂各自的法典。
(6)宋代的基本法典《宋刑统》,称“刑统”而不称“律”,即采用分门别类的编纂体例;新增加了“起请条”,并总括“余条准此”列于《名例律》之后。
5.清末修律的指导思想、过程及影响?指导思想:(1)西法与中法结合,务期中外通行。
“务期中外通行”是晚清修律的宗旨和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它通过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等人的论证和修律实践得到了具体的贯彻。
(2)修律与研核法理结合。
从变法修律的需要出发,探讨西方法理学,用以指导改革旧律,创建新章。
(3)修律与促进法制文明相结合。
参照西方资本主义体系和法律原则建立起来的,对皇权起到了极大的保护,封建残余重。
过程:(一)《大清现行刑律》(1910年5月15日颁布)(1)公布的原因与过程。
《大清现行刑律》是清政府在《大清律例》的基础上稍加修改,作为《大清新刑律》完成前的一部过渡性法典,于1910年5月15日颁行。
(2)主要内容及变化。
内容基本秉承旧律例,与《大清律例》相比,有如下变化:①改律名为“刑律”;②取消了六律总目,将法典各条按性质分隶30门;③对纯属民事性质的条款不再科刑;④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手段,如凌迟;⑤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如妨害国交罪等。
(二)《大清新刑律》(1911年1月25日公布)(主要内容及发展变化: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惟一内容,在体例上抛弃了旧律的结构形式,将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确立了新刑罚制度,规定刑罚分主刑、从刑;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资产阶段的刑法原则和刑法制度,如罪刑法定原则和缓刑制度等。
(三)《大清商律草案》1.清末的商事立法(1)第一阶段,商事立法主要由新设立的商部负责。
1903年, 修订的《商人通例》9条和《公司律》131条,在1904年1月(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奏准颁行,定名为《钦定大清商律》,是为清朝第一•部商律。
此外,清政府还陆续颁布了有关商务和奖励实业的法规、章程加1904年6月颁行的《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同年7J]颁布的《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06年5颁行的《破产律》等。
(2)第二阶段,主要商事法典改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单行法规仍由各有关机关拟订,经宪政编查馆和资政院审议后请旨颁行。
在此期间,修订法律馆于1908年9月起草了《大清商律草案》,1911年9月农工商部起草了《改订大清商律草案》,此外还草拟了《交易行律草案》、《保险规则草案》、《破产律草案》等等,但均未正式颁行。
在此期间公布的单行商事法规有《银行则例》、《银行注册章程》、《大小轮船公司注册章程》等。
(四)《大清民律草》结构: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五编;其中:(1)总则、债、物权三编由日本法学家松冈正义等仿照德国、日本民法典的体例和内容草拟而成,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民法理论、制度和原则;2.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并未正式颁布和实施。
影响:(1)清末变法修律导致中华法系走向解体。
传统的“诸法合体”的形式已被抛弃,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清末修律标志着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中国传统的封建法制开始转变成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显著特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制。
(2)清末变法修律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通过清末大规模的立法,参照西方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和法律原则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对后世特别是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党政府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3)清末变法修律在一定程度上引进和传播了西方近现代的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
清末变法修律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向国内介绍和传播了西方法律学说和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使得近现代法律知识在中国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从而促进形成了一部分中国人的法制观念。
4)清末变法修律在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近代化。
6、新民主主义时期各阶段的宪法性文件及土地立法的主要内容?答:宪法性文件:(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2)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3)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土地立法的主要内容:(1)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确定没收土地财产的对象和范围,规定了土地财产的分配方法,原则上确定农民的土地私有权。
(2)抗口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地权条例》(3)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确定土地财产的分配方法,确定土改执行机关7.评析汉朝的春秋决狱。
答:正面影响:“春秋决狱”的核心是“论心定罪”,也就是按当事人的主观动机、意图、愿望来确定其是否有罪及量刑的轻重。
其积极作用有:(一)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有重大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春秋决狱”案件有不少都是用《春秋》中的“君亲无将,将则诛焉”的原则,对直接危害封建政权和皇权的犯罪给予严惩维护皇权在很人程度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从历史上看,在皇权巩固的时期,国家都是统一的,国家统一时期,社会基本是稳定的,人民生活也相对安定些。
反之,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
(三)对封建法律中有乖人情之处有所纠正。
(四)在量刑上改重为轻,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春秋决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刑罚株连家族的问题,对减轻秦朝以来的严酷法律制度有一定的帮助。
“春秋决狱” 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汉朝政权统治,并将儒家思想带进法律之中,进一步加强儒家思想对统治阶级的影响力。
(五)对中国古代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春秋决狱”的基本精神是“原心定罪”,董仲舒说:“《春秋》之决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
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特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o意即:《春秋》决狱必须根据犯罪事实来探索罪犯的犯罪动机等主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