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油漆涂层技术要求(2010.8)
- 格式:pdf
- 大小:216.96 KB
- 文档页数:8
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是指汽车表面涂层的质量要求和评定标准。
汽车油漆涂层质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对汽车的保护和美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和执行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对于汽车制造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应包括对油漆材料的要求。
油漆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腐蚀性、耐候性和耐磨损性。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油漆材料应能够保持其颜色和光泽,不易褪色和起泡。
此外,油漆材料的使用寿命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应能够保持长时间的良好状态。
其次,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还应包括对涂装工艺的要求。
涂装工艺应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附着力,避免出现涂层厚薄不均和起皱等问题。
在涂装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出现气泡、流挂和起坑等缺陷,确保涂层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
此外,涂装工艺还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最后,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还应包括对涂层检测和评定的要求。
对于涂层的厚度、硬度、附着力、耐腐蚀性和耐候性等指标应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定,确保涂层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质量跟踪和溯源体系,对涂层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综上所述,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对于汽车制造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能够保证汽车涂层质量稳定可靠,提升汽车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赖度。
因此,汽车制造企业应加强对油漆涂层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不断提升涂层质量,满足市场需求,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同时,消费者也应关注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选择质量可靠的汽车产品,确保自身的权益和安全。
长城汽车车身油漆涂层标准
长城汽车的车身油漆涂层标准是根据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
制定的,具体要求如下:
1. 涂层材料:使用优质的汽车专用涂料,确保涂层的质量
和耐久性。
2. 涂层厚度:车身涂层的厚度应符合标准要求,一般要求
底漆层厚度为15-25微米,面漆层厚度为30-40微米。
3. 涂层颜色:根据客户需求和车型设计,选择合适的颜色,并确保颜色的一致性和均匀性。
4. 涂层附着力:涂层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能够牢固地附
着在车身表面,不易剥落或起泡。
5. 涂层光泽度:涂层应具有良好的光泽度,表面光滑、亮丽,不出现明显的划痕或凹凸不平的现象。
6. 涂层耐候性:涂层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够抵御阳光、雨水、酸碱等外界环境的侵蚀,不易褪色、变黄或变质。
7. 涂层耐腐蚀性:涂层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够抵御
酸雨、盐雾等腐蚀性物质的侵蚀,保护车身不受损。
8. 涂层平整度:涂层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不出现明显的
气泡、流挂、颗粒等缺陷。
以上是长城汽车车身油漆涂层的一般标准要求,具体的标准可能会因车型、车系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长城汽车会根据这些标准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确保车身油漆涂层的质量达到或超过标准要求。
汽车产品油漆涂层技术条件技术标准发布发放专用章分发有效分发日期:2006年11月29日目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技术要求 (3)4.1 油漆涂层 (3)4.2 面漆的技术要求 (15)4.3 中涂漆的技术要求 (16)4.4 有机溶剂型底漆的技术要求 (17)4.5 电泳底漆的技术要求 (18)4.6 车辆产品涂层外观质量检验要求 (19)5 试验方法 (24)6 检验规则 (25)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27)8 质量保证 (28)附录A(资料性附录)试板材料、规格和漆膜制备 (29)附录B(资料性附录)出口车涂料及涂装规定 (30)附录C(规范性附录)泳透力测定方法——福特盒法 (32)附录D(资料性附录)军用汽车涂料及涂装规定 (32)前言本标准是根据油漆涂层的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同行业的先进经验而编制的,本标准是对Q/FT B039-2001《车辆产品油漆涂层技术条件》的修订。
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有如下技术差异:——本标准在原标准基础上,对产品应用范围进行了细化、扩展,并针对各产品的各自特点,对本公司生产的轿车、皮卡、客车、重卡、轻卡、低速货车(含运输型拖拉机,下同)等产品在不同品牌、同一品牌不同档次之间,均分别明确了差别化的技术指标。
——针对于各产品线涂层性能要求的不同、在借鉴同行业经验的基础上,对大多指标加严了要求,对要求较高的涂层,增加了耐腐蚀性、耐候性等技术要求。
——为便于实际生产中使用,本标准增加了附录D《军用汽车涂料及涂装规定》。
——细化了涂层分组,同时增加了分组、代号,如:FTQ1丙、FTQ2丙、FTQ4乙、FTQ5乙、FTQ6乙等,从而方便了对油漆涂层的合理选用。
——本标准对面漆、底漆、油漆涂层等规定了明确的检验规则,对其所规定的检验项目,允许分供方按其已有的检验规则进行各项检验,但不允许低于本标准的各项规定。
********系列汽车车身涂装技术质量强制执行标准1主题内容与执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有限公司系列汽车车身油漆涂装检验的检验内容,技术要求,检验方法以及检验标准。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各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QC/T484 汽车油漆涂层GB 1728 涂膜,腻子干燥时间测定办法GB 1764 漆膜厚度测定方法GB 1743 漆膜光泽测定办法GB 1720 漆膜附着力测定办法GB 1723 漆料粘度测定办法3用语解释3.1车身油漆涂装质量车身油漆涂装质量是指为实现装饰、防护(防锈、仿蚀)、隔音、绝热和密封抗石击等,而涂装在表面上的油漆涂层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以及涂装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3.2漆后车身漆后车身是指油漆涂层涂装施工完成后的车身3.3油漆涂层缺陷用语光泽:漆膜表面镜面反射的强度色差(△E):用数值表示车身颜色相对于标准颜色(以颜色标准件为基准)的差别。
桔皮:漆膜表面不光滑,有波浪纹理的外观桔子皮一样不平的表面。
油漆损伤:由于油漆表面受到摩擦或者碰撞引起的少量漆膜脱落。
发花:是指金属粉在漆膜中混乱排列流痕:喷涂在垂直面上的涂料向下流动,使漆面产生条痕的现象,轻微时叫流痕。
针孔:是指漆膜表面的像动物毛孔一样的小孔,通常在0.1mm左右。
颗粒:漆膜中间,上面或下面混入的灰粒,漆渣等凸突状异物。
絮状丝:是指奇妙上面或中间混入的长形弯形的纤维丝,绒毛等絮状的丝状异物(如絮状丝夹杂着油漆形成凸突状的漆渣,可视为漆面颗粒,按颗粒质量检验标准检验)。
砂纸纹:在面漆涂面上显示出的线条或圆圈的砂纸打磨纹。
钣金凹凸:在金属表面或底板上看得出来的局部凹凸。
缩孔:其外观像火山喷口一样的凹陷,有可能露出或不露出下面的漆层,通常直径为0.5~3mm。
划伤:漆膜完全固化后受外力等作用,产生的线状伤痕。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油漆涂层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油漆涂层,不适用于汽车电器和仪表产品的油漆涂层。
1 油漆涂层代号的规定按汽车零部件的使用条件和涂漆质量要求的不同。
油漆涂层分10个组和若干等级。
按表1的规定。
表12 技术要求2.1油漆涂层的主要质量指标,按油漆涂层代号的组别和级别规定于表2。
QC/T 484-1999 代替JB/Z 111-662.2整车的漆膜应完整,不允许有露底(包括焊缝、封闭内腔)和碰伤的表面。
在总装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车身及覆盖件的油漆涂层的保护。
在总装后车架、底盘等应补漆。
2.3汽车零部件油漆涂层的颜色,本标准不做统一规定。
由各企业根据零部件的用途和用户的要求确定。
3 标注根据汽车各零部件的使用条件、涂层质量要求,选择油漆涂层的代号和等级。
例如:高级轿车车身装饰性涂层,在产品图纸上的标注如下:漆以TQ2甲QC/T484-1999。
4 检验4.1油漆涂层质量指标的检验方法,按下述规定:4.1.1漆膜外观:与标准版目测比较。
4.1.2漆膜光泽:按GB/T1764-1979《漆膜光泽度测定法》测定。
4.1.3漆膜厚度:按GB/T1764-1979《漆膜厚度测定发》测定。
4.1.4冲击强度:按GB/T764-1979《漆膜耐冲击测定法》测定。
4.1.5弹性:按GB/T1731-1979《漆膜柔韧性测定法》测定。
4.1.6硬度:按GB/T1730-1979《漆膜硬度测定发(摆杆法)测定》。
4.1.7耐碱性:采用以下两种检验方法测定:a)把涂漆的样板,浸入泥土80±2℃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中,经过是10min后,检查漆膜被溶解的状况;b)把涂漆的样板,浸在55±1℃含0.1 NaOH水溶液中,经过10min后,检查漆膜被溶解的情况。
4.1.9耐酸性:将0.1NH3SO4溶液,滴在被试样板上,在20℃下经过24h后观察漆膜变化情况4.1.10耐水性:将样板浸在50±1℃的恒温水浴中,观察漆膜变化情况,加温在50±1℃保持8h,然后停止加热,在保温的设备中自然冷却16h为一个周期。
车身技术标准小修作业:用最有效工序,令金属变形小、耐用为原则,使修理部位达到标准的85%以上,修理部位不得有渗水现象或行车发响。
大修作业:1.不论车架式或整体式车身几何尺寸,必须符合修理规定尺寸90%以上(确保前后轮定位参数值在标准范围内,发动机及变速器总成能按正常安装,不能有互相干扰)。
2.车身轮廓线条必须平直,左右两侧对称。
3.各部位接合间隙必须平行,符合要求,如各车门与车厢、发动机前盖与车身、车灯与前档、前后门把配合。
4.各活动部件绞接锁扣必须紧固,可靠灵活,操作无异响(如各车门,机尾盖,车窗等,绞接,锁扣)。
5.前照灯、后视镜、座椅必须紧固,能在一定范围内调整。
6.仪表台架与仪表台和车厢内各饰板要求紧固、贴服、干净。
7.离合踏板、制动踏板、油门踏板和其支承架,不论强度及几何尺寸都要符合厂方规定。
8.车厢内部必须防止雨水渗入或漏水(如:车头尾挡风玻璃,天窗及各车窗,车门等)。
9.排气管必须紧固,无穿烂,噪声不超过国标。
10.道路行车实验时,保证无异响。
11.以上内容,如车主要求不换或声明不做时,可不按此项要求。
喷漆技术标准一、局部补油:无论颜色、光泽都力求和原厂一样,难以分辨哪部分补过油漆。
具体要求如下:1.色和光泽,砂板应和相应的砂板同色、对称。
2.起纹、起绉、走珠和砂粒等现象。
3.旧油漆结合处应平滑无阶。
4.全车的清洁干净,无油渍,灰浆等。
二、车翻新令人看上来和刚去蜡的新车一样。
具体要求如下:1.车线条骨位平直,有棱有角。
2.板平顺无凹痕,无起泡。
3.全车油漆应该似原厂车那样,具有高光泽,不应有起纹、走珠和砂粒等现象。
4.车底喷沥青防锈,排气管和波箱及散热器等部件不能有沥青。
5.汽车钢圈和轮胎应翻新和清洁干净。
6.汽车内部清洁,洗尘,清洗表板,门皮等。
7.全车配件如:玻璃,灯,电线不得有油渍。
汽车喷漆技术要求汽车喷漆是一项对技术要求颇高的工艺,它不仅能够恢复汽车的外观,还能起到保护车身的作用。
要达到理想的喷漆效果,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技术要求。
首先,喷漆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对需要喷漆的部位进行彻底的清洁,去除污垢、油脂和锈迹。
这通常需要使用专门的清洁剂和砂纸进行打磨,以确保表面光滑平整,为喷漆提供良好的基础。
同时,要对周边不需要喷漆的部位进行遮蔽保护,防止漆雾污染。
在选择喷漆材料时,要确保其质量可靠。
优质的汽车漆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候性和光泽度。
不同的颜色和效果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漆,例如金属漆、珠光漆等。
此外,还需要配套使用合适的底漆、面漆和清漆。
喷漆的环境条件也有严格的要求。
喷漆房应保持干净、无尘,温度和湿度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漆的干燥和固化效果,湿度太大则可能导致漆面出现气泡或流挂。
良好的通风系统能够及时排出漆雾和有害气体,保障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喷漆的操作技巧是决定喷漆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喷枪的调整和使用非常重要,包括喷枪的压力、喷雾形状和喷漆距离等。
一般来说,喷枪与喷漆表面应保持适当的距离,通常在 15 25 厘米之间,以保证漆均匀地覆盖在表面上。
喷漆时要采用均匀的移动速度和重叠的喷涂方式,避免出现厚薄不均或漏喷的情况。
在喷漆过程中,层数和厚度的控制也需要精准把握。
底漆一般较薄,主要起到增强附着力和防锈的作用;面漆则决定了颜色和外观效果,厚度要适中,以保证颜色的饱满和光泽;清漆则用于增加漆面的硬度和光泽度。
每层漆之间要留出足够的干燥时间,以防止出现咬底或起皮的问题。
喷漆后的干燥和固化过程同样不容忽视。
自然干燥需要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通常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间。
如果采用烘干设备,则要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温度时间要求进行,以免影响漆面的质量。
漆面的质量检验是确保喷漆效果的最后一道关卡。
检验的项目包括漆面的平整度、光泽度、颜色一致性、有无气泡、流挂、橘皮等缺陷。
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1、检验方法:1.1油漆试板的制备1.1.1试板底材的规格玻璃板 100x80x2-3(mm)马口铁板 120x50x0.3(mm)08AL钢板 120x50x0.8-1.2(mm) (一般性能试板) 150x70x0.8-1.2(mm) (其他性能试板) 250x150x0.8-1.2(mm) (耐候性能试板)1.1.2试板底材表面要求平整、光滑、无卷边、无锈迹,其他要求按GB9271进行。
1.1.3性能测试的温度、湿度条件除有特殊规定,性能测试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按GB9278进行。
1.1.4漆膜的制备所有待测试的油漆样板,漆膜制备按下述要求之一进行:⑴ GB/T1717 漆膜一般设备;⑵ GB/T9271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⑶实际生产的工艺流程;⑷材料试验大纲的要求。
1.2鲜映度的测定鲜映度(DOI)值的测定评价方法按“漆膜鲜映性测定仪”的产品说明书进行。
1.3耐温变性试验将试验样板从室温放入80℃烘箱内6h,取出冷却至室温,再放入-40℃低温箱内1h,取出样板,冷却至室温一周期,试验样板经过技术指标要求的试验周期以后,检测涂层的下列性能不得降低:附着力、弹性、杯突试验。
1.4耐酸性将试验样板(1/2-2/3)浸入蓄电池用硫酸中(硫酸不得重复使用)在室温下达到规定的时间后,涂层不得起泡,也不得有明显可见的色泽变化,充许涂层有轻微软化,但在室温下放置24h后必须重新硬化,并符合下列要求:弹性3mm;附着力1级;杯突5mm。
1.5耐碱性将试验样板(1/2-2/3)浸入80±2℃、浓度为5%的碳酸钠溶液中,在达到规定的时间后,用自来水冲洗样板并在室温下干燥24h 后,涂层应符合下列要求:弹性3mm;附着力1级;杯突5mm。
1.6耐机油性将试验样板(1/2-2/3)浸入80±2℃的L—E10#内燃机润滑油中,在达到规定的时间后,用干抹布擦净样板,并在室温下干燥24h,涂层下列性能不得降低:附着力、弹性、杯突试验。
汽车车身涂装技术及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汽车车身涂装技术是一种用于提高汽车外观质量、耐腐蚀性能和耐候性的重要工艺。
涂漆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适用于无特殊规定的一般产品的涂漆,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中无规定时,均按本标准执行。
1.涂料品种的要求1.1涂料品种应符合下列原则a.所用底漆、腻子、面漆及稀料要配套,他们之间必须有好的附着力,彼此之间要有溶合性;b.涂料选用,一般要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而定;c.所有涂料具有优异的防护性、装饰性。
1.2过氯乙烯底漆一般用于喷过砂或磷化处理的表面。
1.3黑色金属表面涂铁红醇酸底漆或铁红环氧底漆。
1.4轻金属(如铝、镁、锌)表面底漆应涂锌铬黄底漆。
1.5沥清漆涂于外顶蒙皮,下围皮里侧。
1.6硝基外用磁漆或过氯乙烯面漆可加入20%~30%的硝基清漆或过氯乙烯清漆,以增加光亮度。
1.7打底腻子选用过氯乙烯腻子或原子灰腻子,烤漆用环氧腻子。
1.8所选用涂料的施工性能、干燥性能、涂装性能等,应于所具备的涂装条件相适应。
1.9黑色金属表面如出现45微米以下厚度锈层可直接涂刷带锈涂料。
1.10丙烯酸工程机械磁漆可作为优良的面漆涂装各种工程机械。
1.11双组份涂料必须按规定比例混合均匀后方能使用。
1.12氨基烘漆必须经过低温、高温烘漆方能干燥。
1.13尽可能选用低污染的涂料。
1.14进厂的涂料必须经工厂检验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
2.涂漆颜色的规定2.1涂料颜色应符合图样设计要求,如没有规定时,可接下列品种选择。
a.灰色(604);b.黑色;c.红色(108);d.乳白色(303);e.天兰(503);f.淡蘑(204);g.珍珠白(302);h.淡紫丁香(207);i.黄色(314)。
2.2涂漆颜色按标准样板配制和检查。
2.3产品的底架、底板、制动系统、底架下的各配件若无特殊规定一律涂黑色漆。
2.4对于裸露于外面未加防护的快速回转零件如:飞轮、皮带轮及辐板、排障器均涂红色漆,以引起注意。
2.5防险装置的按钮、油咀、滴油孔、油塞、注油器等外表面涂红色漆,以引起注意。
2.6液压管道均采用黄色。
Q/JLY J7110204A-2014车身油漆涂层技术要求编制:校对:审核:审定:标准化:批准: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六月前言为规范不同等级车型车身油漆涂层特性,参考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整车试制部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鹏本标准于2010年9月30日发布,于2010年12月30日实施,并于2012年05月30日第一次修改,于2012年08月23日第二次修改,于2014年06月第三次修改。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不同等级车型车身油漆涂层特性。
本标准适用于不同等级车型油漆涂层特性的分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30-2007 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GB/T 1731-1993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GB/T 1740-2007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GB/T 1766-2008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GB/T 1865-2009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滤过的氙弧辐射GB/T 5209-1985 色漆和清漆耐水性测定浸水法GB/T 9753-2007 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GB/T 9754-2007 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 85°镜面光泽的测定Q/JLY J711079-2009 漆膜厚度测定方法Q/JLY J711120-2009 漆膜抗石击性测定方法Q/JLY J711217-2009 有机涂层附着力测试方法Q/JLY J711226-2009 复合涂层耐酸碱性测定方法Q/JLY J711253-2009 复合涂层耐汽油性测定方法Q/JLY J711304-2009 复合涂层盐雾试验测定方法Q/JLY J7110237A-2010 复合涂层耐温变性测定方法Q/JLY J7110645A-2012 铅笔法测试油漆涂层硬度3 级别分类及代号规定结合车型等级定位及其对装饰性及保护性的要求,将车身油漆涂层级别定义为两级,如表1所示。
客车车身涂层技术条件我有个朋友,在客车厂干活儿。
我去他那儿的时候,就瞅见那些客车车身,白花花的一片,像一群大白鹅似的,在厂房里站着。
我就问他:“你们这涂层咋弄的呀?”他眼睛一瞪,脸上的褶子都挤到一块儿了,跟我说:“你可别小瞧这涂层,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这客车车身涂层啊,首先得保证它的附着力。
就好比你穿衣服,衣服要是老往下掉,那能行吗?我朋友跟我说,他们得把车身表面处理得干干净净的,像小姑娘的脸似的,不能有一点脏东西。
那些工人啊,戴着大手套,拿着工具,在车身上来回擦啊、磨啊的,那眼神专注得很,就怕漏了哪一块儿。
还有那涂层的厚度,这也是个关键。
我就琢磨啊,这涂层太厚了吧,就像人穿了好几层棉袄,笨笨重重的;太薄了呢,又像纱衣似的,不经事儿。
我那朋友就笑我,说我净瞎想。
他说这厚度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得用专门的仪器去测,一丁点儿都不能差。
那些个检测的师傅,眼睛就盯着仪器上的数字,眉头皱得紧紧的,只要数字稍微不对劲儿,就得重新来。
再说这涂层的颜色,客车嘛,颜色得鲜亮,老远就能瞅见。
我看到那些调色的师傅,就跟魔法师似的。
他们面前摆着一堆颜料罐子,拿着小棍儿在里面搅和。
我凑过去看,问:“师傅,你这颜色咋调得这么准呢?”师傅慢悠悠地说:“这啊,全凭经验,眼睛得毒。
”他那眼睛确实厉害,瞅一眼就知道还缺啥颜色,就像能看穿那些颜料的心思似的。
这客车车身涂层还得抗腐蚀呢。
你想啊,客车整天在外面跑,风吹雨淋的,要是涂层不耐腐蚀,那车身很快就烂掉了。
我朋友跟我讲,他们做实验的时候,把涂了层的小样板放在各种恶劣的环境里,什么酸啊碱啊的,就像把人扔到魔鬼训练营一样。
然后再拿出来看,要是涂层没事儿,那就合格。
那些做实验的小伙子,紧张得不得了,每次打开实验箱的时候,手都有点抖,就盼着自己弄的涂层能经受住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