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和测试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479.00 KB
- 文档页数:13
科目科学年级四班级授课人
课题第一单元复习与测试第1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核心素养目标:
1.认识声音的多样性,让学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简单区分声音的大小、高低。
2.声音是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知道声音的强弱是由发生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3、知道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物体的长短、松紧、大小、厚薄、粗细等特性都会影响物体振动的快慢。
4、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的方法,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
重点生活中的某种声音通过什么介质传播。
难点声音的强弱高低与什么有关。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单元知识梳理易混易错 分析易混点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可任意的选择,即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
比如判断公交车是否运动,要以地面或路边静止的建筑物、大树为参照物,如果以公交车上的人为参照物,那么公交车是静止的。
例:两辆并排行驶的汽车甲和乙,速度相同、方向相同,如果以甲车为参照物,那么乙车是( )的。
A 、向前运动B 、静止C 、向后运动解析:由于两辆车速度相同、方向相同,可以把两辆车当作一个整体,如果以甲车为参照物,那么乙车是静止的。
答案:B易错点一 描述物体的位置通常我们用方向各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看所要描述的物体在参照物的哪个方向,距离参照物有多远,用××在参照物的××方向××米处来描述。
例:结合图示,回答问题请以学校为参照物,描述书店和商场的位置。
解析:描述位置时,先确定参照物,本题中的参照物是学校。
其次确定方向,根据图示,上方为北方,则书店在学校的正西方向,商场在学校的东北方向,最后确定距离,书店距离学校900米,商场距离学校1200米。
答:书店在学校的正西方向900米处,商场在学校的东北方向1200米处。
北易错点二滑动与滚动滑动与滚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的运动方式。
滑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如滑冰刀在冰上的运动。
滚动是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或滚动,如车轮在地上的运动。
例:下列运动中,属于滑动的有(),属于滚动的有()。
A、行驶中汽车的车轮B、玩滑梯C、雪橇在冰上运动D、皮球从斜坡落下解析: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处于转动状态,是滚动;玩滑梯时,人体与滑梯的接触面没有改变是滑动;雪橇在冰上运动方式是滑行,属于滑动;皮球是球体,从斜坡落下时,会滚动。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进行复习。
第一单元主要包括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和《繁星》四篇课文,这些课文都涉及到了自然、家庭和诗歌等主题,通过复习这些课文,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巩固第一单元所学的生字、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
2. 通过复习,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重点知识点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3. 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物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篇复习课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练习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讲解。
4. 互动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复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第一单元复习课》2. 板书内容:- 第一单元课文回顾- 重点知识点梳理-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学生分享和交流七、作业设计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提高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
3.通过复习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内容1. 认读生字词从字词、拼音、词义三个层面巩固第一单元的生字词,包括“大,小,月,棵,好,把,草,叶,张,红,黄,树,枝,叶子”等。
2. 词语搭配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词语搭配,增加词汇量,如“大树,小鸟,好心情,把书,黄叶子”等。
3. 阅读理解选择第一单元中的课文进行阅读,并通过提问、答案等方式进行阅读理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4. 作文训练通过给学生出示图片或者讲述一段话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作文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认读生字词1.给学生分发生字词,让学生在黑板上列出这些字的拼音和词义。
2.点名,随机提问学生读哪个字,或者读出某一个拼音,让学生快速找出对应的字。
3.黑板上列出一些句子,让学生用这些词去填空,巩固词语。
2. 词语搭配1.向学生讲解什么是词语搭配,列举常见的词语搭配。
2.给学生练习,让学生判断词与词之间是否搭配合理,让学生学会自己搭配。
3. 阅读理解1.带领学生跟读或自读课文。
2.出示针对课文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强调课文中的关键字汇。
4. 作文训练1.展示几幅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写作练习。
2.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查看每个学生所写的文章,并对文章中的语法、篇章、用词等进行点评和修改。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讲解生字词、词语搭配、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讲授。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举手回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1.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2.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对其作业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PPT课件、黑板、生字卡片、图片等。
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课堂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单元,名为《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整理和复习的方法、整理和复习的意义、整理和复习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2.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整理笔记、预习和复习等。
(2)整理和复习的意义:包括提高学习效果、巩固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整理和复习的应用:包括在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和考试中的实际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如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整理笔记等。
(2)使学生理解整理和复习的意义,如提高学习效果、巩固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如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整理笔记等。
(2)使学生理解整理和复习的意义,如提高学习效果、巩固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如何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四、说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
(2)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复习的重要性。
本教案为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复习的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人民币的认识、角的初步认识以及图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2. 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3. 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和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技巧。
2. 人民币的认识和实际应用。
3. 角的概念和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的练习题。
3. 人民币图片、角模型和图形面积计算的实例。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找回的钱,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复习。
引导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2. 小数加减法的复习(15分钟)通过练习题,使学生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讲解题目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技巧,如小数点的对齐、进位等。
3. 小数乘除法的复习(15分钟)同样通过练习题,使学生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讲解题目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技巧,如小数点的处理、乘除法的运算顺序等。
4. 人民币的认识复习(10分钟)通过展示人民币图片,使学生复习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人民币知识解决问题。
5.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10分钟)通过角模型,使学生复习角的概念。
讲解角的分类,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6. 图形面积的计算复习(10分钟)通过实例,使学生复习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讲解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六、板书设计1.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章节复习第一单元《时、分、秒》知识互联知识导航知识点一:认识时间单位“秒”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为秒针,它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
知识点二:体验时间的长短眨一下眼是1秒。
钟表滴答一声是1秒。
知识点三:时、分、秒之间的换算1分=60秒 1时=60分知识点四:时间的简单计算1.计算经过的时间思路一:数格子,看钟面,数分针经过的格子再计算思路二:用减法计算,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2.计算到达的时刻或出发时刻到达时刻=出发时刻+经过的时间出发时刻=到达时刻-经过的时间夯实基础一、精挑细选(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本题2分)(2019·河南商城县·)上午大课间活动从9时30分开始,10时结束。
大课间活动时间是()。
A.半小时B.25分C.40分2.(本题2分)(2021·广东三年级期末)小青每天步行上学,7:00从家出发,7:20到学校,她从家回到学校要步行()。
A.15分钟B.20秒C.20分钟D.20小时3.(本题2分)(2021·广东白云区·三年级期末)小东7:15从家出发,7:35到校,小东从家到学校用了()分钟。
A.35 B.50 C.204.(本题2分)(2021·山东三年级期末)小明9:30到电影院时,电影已经开始了半小时,电影是()开始的。
A.10:00 B.9:50 C.9:005.(本题2分)(2020·全国六年级竞赛)某人上午8点要上班,可是发现家里的闹钟停在了6点10分,他上足发条但忘了对表就急急忙忙的上班去了,到公司一看还提前了10分钟。
中午12点下班后,回到家一看,闹钟才11点整,假定此人上班、下班在路上用的时间相同,那么他家的闹钟停了多少分钟?()。
A.100 B.90 C.80 D.70二、仔细想,认真填(共10题;每空1分,共20分)6.(本题1分)(2021·广东番禺区·三年级期末)填一填。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复习与提高单元测试一、选择题。
1.下面四个算式,()应该先算除法。
A.(210-154)÷7B.10×8÷4C.210-154÷7D.40÷(4×2)2.果园里有800棵桃树,比梨树的5倍少50棵,求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列式为()。
A.800×5-50+800B.(800+50)÷5+800C.(800-50)÷5+800D.800÷5-50+8003.下列算式中,得数最小的是()A.300÷(3+2×6)B.300÷3+2×6C.300÷[(3+2)×6]D.(300÷3+2)×64.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A.68-40÷4=28÷4=7B.68-40÷4=68-10=58C.68-40÷4=10-68=58D.68-40÷4=68-10=855.淘气计算(38﹣△)×4时把括号去掉了(△表示一位数),这样计算结果和正确答案相比()。
A.相等B.变大了C.变小了D.无法确定6.6除18加上450,和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6÷18+450B.18+450÷6C.18÷6+450D.(18+450)÷67.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出发,甲车每小时行5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2千米,2小时相遇,两站相距()。
A.320千米B.210千米C.110千米D.220千米8.李师傅要生产24个零件,计划8小时完成,实际提前2小时完成任务。
实际平均每小时生产零件()。
A.4个B.3个C.2个D.5个9.小乐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同时走到各自的家。
小乐每分钟走65米,小红比小乐每分钟多走5米,学校离小红家有()米。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每课知识点梳理附单元知识点复习+单元复习测试卷目录第一单元《电》每课知识点梳理归纳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2、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3、现象。
4、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56、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人体也带有静电。
7、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8、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9、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10、电路:11第2课点亮小灯泡1、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234来。
5、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不仅小灯泡不6、小灯泡的构造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7、能使小灯泡发光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是电流经过灯丝,形成通8、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9、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第3课简单电路12、电从电池的正极(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最基本的电路连4、在简单电路中,电源、导线和用电器是必须的,但开关不是必须的。
5、电路中导线的作用跟自来水管功能相似。
第4课电路出故障了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电路出故障了,2、电路检测器是一个简单电路,由电池、小灯泡和若干导线组合而成。
3、电路检测器只适合电池类电路,但不能检测45、使用前先检测电路检测器是否破损,只要将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6、检测前,先把故障电路中的干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7、检测时,如果灯亮说明正常。
8、检测小灯泡时,只要检测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即可。
第5课导体与绝缘体1、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一般情况下多数金属;物质叫做绝缘体,绝缘体包括塑料、布、纸张等。
23、检测材料是否容易导电,可以借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