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3
2013年安徽省主要行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13年安徽省主要行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24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012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61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56元;(一)农、林、牧、渔业 20485 56.1元/天(二)建筑业 36376 99.7元/天(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36837 100.9元/天(四)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2143 115.5元/天(五)批发和零售业 30846 84.5元/天(六)住宿和餐饮业 22867 62.6元/天(七)金融业 64288 176.1元/天(八)房地产业 34081 93.4元/天(九)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8974 106.8元/天(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44303 121.4元/天(十一)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7222 74.6元/天(十二)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8534 78.2元/天(十三)教育 38435 105.3元/天(十四)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39412 108元/天(十五)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5636 97.6元/天(十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9416 108元/天(十七)采矿业 66172 181.3元/天(十八)制造业 36579 100.2元/天(十九)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7566 130.3元/天全省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48167元;全省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在岗职工32203;全省其他经济单位在岗职工32036元(87.8元/天)。
2013年交通事故赔偿安徽省主要行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标准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24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012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61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56元;(一)农、林、牧、渔业 22845 62.6元/天(二)建筑业 39920 109.4元/天(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42787 117.2元/天(四)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7492 130.1元/天(五)批发和零售业 34988 95.9元/天(六)住宿和餐饮业 26406 72.3元/天(七)金融业 59416 162.8元/天(八)房地产业 39354 107.8元/天(九)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6804 100.8元/天(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 51618 141.4元/天(十一)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9700 81.4元/天(十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5602 97.5元/天(十三)教育 42258 115.8元/天(十四)卫生、社会工作 44178 121元/天(十五)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9138 107.2元/天(十六)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43086 118元/天(十七)采矿业 70568 181.3元/天(十八)制造业 42393 116.1元/天(十九)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5599 152.3元/天2012年安徽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4601元(死亡丧葬费为22300.5元);2012年合肥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49712元(工伤月平均工资4143元);全省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44818元;全省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在岗职工34741 ;全省其他经济单位在岗职工45209元(123.9元/天)。
2013年安徽省分行业平均工资信息来源:安徽省统计局发布日期:2014-06-03 被阅览数:384次2013年安徽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7806元,与2012年的44601元相比,增加了3205元,同比名义增长7.2%,增幅回落6.1个百分点。
扣除物价因素,2013年安徽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4.7%。
分地区看,2013年平均工资排在前四位的是淮南、合肥、马鞍山、淮北,分别为58597元、54210元、53582元和52383元;年平均工资排在后四位是宿州、亳州、六安、安庆,分别为36596元、37979元、38624元和39328元。
同比名义增长率排在前四位的是蚌埠、阜阳、滁州、宣城,分别增长13.6%、11.5%、11.5%和11.5%;同比名义增长率排在后四位的是淮北、宿州、亳州、池州,分别增长-6.3%、0.1%、2.4%和2.9%。
表1:201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地区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单位:元,%地区2013年2012年名义增长率合计47806446017.2合肥市54210497129.0淮北市5238355925-6.3亳州市3797937082 2.4宿州市36596365460.1蚌埠市424413734813.6阜阳市394703539011.5淮南市5859754995 6.5滁州市451564049111.5六安市386243506210.2马鞍山市53582497567.7芜湖市4849646234 4.9宣城市489134387211.5铜陵市49051453618.1池州市4201040829 2.9安庆市39328362598.5黄山市43288394279.8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72363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51倍;采矿业70893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8倍;金融业6592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8倍。
2013年北京市不同岗位平均工资情况全市范围内对16个行业门类的3.5万家法人单位2013年不同岗位的工资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单位的就业人员按岗位分为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5类。
调查数据显示,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83821元,其中,单位负责人235094元,专业技术人员118074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81132元,商业、服务业人员53743元,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53374元。
单位负责人平均工资最高,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2.8倍;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平均工资最低,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63.7%。
岗位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为4.40:1。
分行业门类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岗位工资差距最大,岗位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为7.40: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岗位工资差距最小,最高与最低之比为2.82:1。
8个行业岗位工资差距大于全市平均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40:1,采矿业6.02:1,房地产业5.95: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69: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20: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99:1,批发和零售业4.54:1,制造业4.41:1。
8个行业岗位工资差距小于全市平均水平,从低到高依次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82:1,住宿和餐饮业3.05:1,建筑业3.27:1,卫生和社会工作3.49: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71:1,教育3.77: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18:1。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外商投资企业岗位工资差距最大,岗位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为8.71:1;其次是其他内资企业,最高与最低之比为7.13:1;第三是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最高与最低之比是6.31:1。
股份合作企业和集体单位岗位工资差距最小,最高与最低之比分别为2.30:1和2.87:1。
2013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2013年,双鸭山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7905元,同比增加2648元,增长7.51%。
从各分组情况看,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参差不齐。
一、从经济类型分组看,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最高,但增幅略有下降2013年,全市国有、集体和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34325元、26610元和41363元,与上年相比只有国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长14.16%,而集体和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下降15.87%和0.57%。
虽然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同比略有下降,但在经济类型分组中,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仍位居榜首,且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458元。
由于其他单位从业人员所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较大,且工资较高,其年平均工资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仍然拉动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有所增长。
二、从企业、事业和机关分组看,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高,但增幅最低2013年,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39551元、35919元和33317元,分别增长了4.97%、14.41%和8.24%。
与上年相比,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幅最低,但平均工资最高,且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646元,而事业和机关单位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86元和4588元。
以上数据显示,全市城镇非私营企业单位总体工资水平较高,主要是金融业、信息传输业的工资水平连年攀升。
制造业、电力、建筑业、采矿业等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增幅高于机关单位。
其主要因素是:近年来,虽然事业和机关单位职工连续上调工资,但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大部分享受职称工资待遇,所以工资水平整体高于机关单位。
特别是事业单位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43979元、41616元、35346元和36993元,分别高于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0662元、8299元、2029元和3676元。
四川省统计局关于2013年就业⼈员平均⼯资的公告2013年四川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员平均⼯资为41795元,⽐上年增加5922元,增长16.5%,扣除物价因素,实
际增长13.3%。
城镇⾮私营单位就业⼈员平均⼯资为47965元,⽐上年增加5626元,增长13.3%;其中:城镇⾮私营单位在岗职⼯平均⼯资为49018元,⽐上年增加5908元,增长13.7%。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就业⼈员平均⼯资为53896元,增长12.9%;城镇集体单位就业⼈员平均⼯资为39112元,增长17.1%;内资外资和港澳台投资单位就业⼈员平均⼯资为43857元,增长22.7%;城镇私营单位就业⼈员平均⼯资为29830元,增长15.1%。
分⾏业门类看,农、林、牧、渔业29416元,增长10.2%;采矿业41540元,增长8.1%;制造业37519元,增长22.7%;电⼒、燃⽓、⽔的⽣产和供应业58181元,增长26.3%;建筑业35289元,增长19.1%;批发和零售业34976元,增长12.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2331元,增长13.3%;住宿和餐饮业27633元,增长1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4618元,增长40%;⾦融业74682元,增长8.7%;房地产业40001元,增长2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5789元,增长21.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70563元,增长15.8%;⽔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3285元,增长16.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28005元,增长18.3%;教育业48695元,增长10.9%;卫⽣和社会⼯作57541元,增长11%;⽂化体育和娱乐业43257元,增长16.6%;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48635元,增长10.2%。
2013年广东省中山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情况
2013年中山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8420元,与2012年的43214元相比,增加5206元,同比名义增长12.0%,增幅回落2.6个百分点。
其中,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平均工资48449元,与2012年的43229元相比,增加5220元,同比名义增长12.1%,增幅回落 2.5个百分点。
扣除物价因素,2013年中山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10.2%。
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123472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55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8239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82倍;卫生和社会工作83911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73倍。
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31106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4%;建筑业38204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79%;批发和零售业42914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88%。
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是3.97:1,低于同期全省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4.69:1)。
2013年吉林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2013年吉林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2846元,比2012年的38407元增加了4439元,同比名义增长11.6%,增幅下降2.7个百分点。
扣除物价因素,2013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8.4%。
分市州看,201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是长春市51564元,松原市43035元,吉林市41248元,辽源市36081元,通化市35595元,延边州35224元,白山市34063元,四平市33893元,白城市27705元。
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66938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56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3553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25倍;采矿业49884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16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23249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4.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4552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7.3%。
住宿和餐饮业27189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3.5%;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是2.88:1。
制造业46613 15.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53553 28.0业建筑业35730 14.6批发和零售业34569 10.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8587 7.3住宿和餐饮业27189 8.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9288 11.4金融业66938 11.6房地产业38598 15.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3392 -7.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49805 -0.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4552 12.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8343 -10.1教育44988 10.0卫生和社会工作44311 7.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7367 9.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8028 2.9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外商投资企业年平均工资最高,为48718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14倍;其次为其他内资单位为47034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10倍;第三位是股份有限公司,为45133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05倍。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3.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2.0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658.7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2012.5亿元,增长7.8%。
三次产业结构为 6.7:53.1:40.2。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59.5%、37.8%。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6286元(按户籍年平均人口数计算),比上年增长8.3%,折合10872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0%,增幅比上年扩大0.7个百分点,分八大类看,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比上年有所上涨,食品、烟酒、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价格有所下降。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全市从业人员总数已达到439.9万人,增长13.9%。
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26.2万人,从事个体劳动的有48.2万人。
201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1564元,比上年增长11.4%。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2.7亿元,比上年增长4.9%。
其中,种植业产值307.2亿元,增长6.9%;林业产值2.3亿元,下降40%;牧业产值272.3亿元,增长3.1%;渔业产值5.2亿元,增长16.9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7亿元,增长3.5%。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4.0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
粮食总产量达到984.4万吨,比上年增加73.2万吨。
2013年重庆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情况分析重庆市2013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0006元,同比名义增长12.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4%;全市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5666元,同比名义增长14.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9%。
一、就业人员工资平稳增长,增速有所放缓2013年,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重庆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工资增幅相应有所回落。
重庆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名义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0.5和3.3个百分点,实际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0.6和3.3个百分点。
尽管就业人员工资增速略有回落,但依然保持了平稳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重庆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较好。
2013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加快推动发展转型,加强改善经济运行调度,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5%,其中个人所得税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42.5%;进出口总值增长2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9.5%。
二是增资政策力度不减促进工资增长。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近几年来多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发布了主城区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推动大中型企业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推行绩效考核等措施都促进工资平稳增长。
在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我市仍保持了较强的增资政策力度,为工资的较快增长提供了政策支撑。
三是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带动工资增长。
近几年来,由于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一些企业为了积极应对日益加剧的竞争,有效解决“招工难”现象,或者为了吸引和稳定科技人才、技术工人,防止人员流失,采取了提高员工工资、改善福利待遇等措施,促进了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
2013年山西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2013年山西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6407元,与2012年的44236元相比,增加了2171元,同比名义增长4.91%,增幅回落7.85个百分点。
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7417元,同比名义增长5.50%,增幅回落7.13个百分点。
扣除物价因素,2013年山西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2.07%。
分11个市看,山西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排前3位的市分别是晋城市53772元、太原市50002元、大同市49054元,同比名义增长率分别为0.46%、7.48%、6.01%。
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排后3位的市分别是运城市34395元、忻州市37543元、临汾市38402元,同比名义增长率分别为8.99%、10.30%、 12.31%。
最高和最低的市年平均工资之比为1.56﹕1,比2012年的1.70﹕1差距有所缩小。
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采矿业68633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8倍;金融业67729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6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3435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7倍。
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2506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8.5%;住宿和餐饮业22924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9.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7476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9.2%。
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是3.05﹕1,比2012年的3.36﹕1差距有所缩小。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平均工资最高,为56052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21倍;其次是有限责任公司,为51716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11倍;第三位是外商投资,为45108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97.2%。
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为其他内资,为28337元,是全省平均水平61.1%。
表3:2013年非私营单位分登记注册类型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201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4年05月28日18:3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0)1中新网5月28日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28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以下是公报全文:201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业务工作和内部建设两手抓,全面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劳动就业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38万人。
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1.4%;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30.1%;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8.5%。
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894万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1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6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8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
全年全国共帮助5.3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组织2.8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24.4万人,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内地工作的台港澳人员共8.5万人。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
下发了《关于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开展诚信服务主题创建活动的通知》,在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启动了以“诚信服务树品牌,规范管理促发展”为主题的诚信体系建设活动,推动服务机构依法经营、诚信服务,进一步形成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共检查职介机构和用人单位15.5万户次,查处违法案件8915件,其中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活动2813起,吊销许可证51件、吊销营业执照35 件。
国家统计局:2013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5676元2014-05-27 15:56:17来源: 新华网有10人参与分享到新华网北京5月27日电中国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2013年平均工资数据显示,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1474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3%;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2706元,实际增长10.9%。
“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工资水平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指出,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工资稳定增长也起了促进作用,包括全国27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17%;20个省份制定了工资增长指导线,基准线普遍在14%左右。
尽管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201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实际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7和3.1个百分点。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工资增速自然也就放缓。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分析指出。
每次公布平均工资数据时,都有很多网友反映,自己的工资低于平均工资,感慨“被增长”。
冯乃林解释说,由于平均工资数据反映的是全国或某一类单位的平均水平,具体到一个单位或个人,其工资水平和增长情况与全国或某一类单位平均水平不可能一致,因而会有不同感受。
总体来说,工资水平的地区、行业、登记注册类型、岗位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
“对城镇非私营单位而言,多数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工资。
”冯乃林坦承,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差距仍然明显。
平均工资排名前十位的行业,就业人员仅占34%,其年平均工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工资排名后九位的行业,就业人员占66%,其年平均工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行业门类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9965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4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2582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约50%。
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平均工资45676元去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1474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3%;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2706元,实际增长10.9%。
人均年薪最高的行业仍是金融业,达99659元,是农林牧渔业的近四倍。
人均年薪最高行业仍是金融业,达99659元,是人均年薪最低行业近四倍;去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5676元新京报讯(记者王姝)去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1474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3%;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2706元,实际增长10.9%。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2013年平均工资数据,人均年薪最高的行业仍是金融业,达99659元,是人均年薪最低行业农林牧渔业(25820元)的近四倍。
昨日,国家统计局还首次发布了2013年不同岗位平均工资情况,单位负责人平均工资最高,商业、服务业人员平均工资最低,前者是后者的2.73倍。
尽管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201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实际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7和3.1个百分点。
收入增长,但增速放缓,这一现象与前年相同。
201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幅下降2.5个百分点;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幅降低1.2个百分点。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等受访专家认为,此番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不同岗位平均工资数据,有利于全面掌握收入分配中的岗位差距,为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调控政策提供量化分析依据。
■ 焦点单位负责人工资是员工2.35倍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等此前一直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依然存在。
如行业差距,跟往年相同,去年人均年薪最高的三大行业依然是金融业,9965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4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092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7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660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9倍。
2013年江西省就业和工资情况2013年,江西省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结合“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建立起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的基本态势下,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稳步增长,但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工资水平仍然偏低且差距加大,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一、积极的就业政策效果显著(一)就业总量稳定增加2013年,全省就业人员总量达到2588.72万人,比上年末净增32.77万人,城镇就业人员总量达934.94万人,净增49.09万人,乡村就业人员总量达1653.78万人,减少16.32万人。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带动了乡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
使城镇就业人员稳定增加,乡村就业人员逐步减少。
(二)城镇新增就业创历史新高“稳增长、保就业”被确定为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下限,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2010年开始,我省城镇每年新增就业突破50万,2013年,达54.10万人,创历史新高。
图1:2007年-2013年江西省新增就业人员(三)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就业人员总量稳定增加的同时,就业结构继续得到改善。
1、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继续提高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工业强省战略、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我省二、三产业就业比重继续提高。
2013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820.88万人,比上年减少20.02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824.09万人,比上年增加31.75万人,第三产业943.75万人,比上年增加21.04万人。
就业人员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2.9:31.0:36.1转变为31.7:31.8:36.5,第一产业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4个百分点。
图2:2013年江西省就业人员产业构成2、超过半数以上的就业人员在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城镇非公有就业人员比重高达78%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情况2013年由于受到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我市在岗职工工资虽然保持增长,但增速出现大幅度回落。
一、在岗职工工资基本情况截止2013年末,我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9810元(不包括内蒙古森工集团和铁路系统,下同),同比增长8.5%,增速回落7.3个百分点。
1、分经济类型工资情况从经济类型分组看,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1102元,同比增长6.9%,增速回落7.6个百分点。
集体单位89487元,增长15.1%,增速回落33.2个百分点。
其他单位46211元,增长19.7%,增速回升1.4个百分点。
2、分企业、事业、机关工资情况从企事业机关分组看,机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7545元,同比增长7.0%,增速回落7.2个百分点。
事业56602元,增长9.3%,增速回落3.4个百分点。
企业45326元,增长9.9%,增速回落8.5个百分点。
3、分国民经济行业工资情况从国民经济十九大行业来看,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速超过10%的行业有6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8个。
其中7个行业增速不到2%,3个行业出现了负增长;16个行业增速同比出现回落,其中8个行业增速回落10个百分点以上。
4、分旗市区工资情况从13个旗市区情况看,各旗市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速在15%以上的有3个,与2012年同期相比减少6个。
其中4个旗市区增速不到2%,2个旗市区出现负增长;9个旗市区增速同比出现回落,7个旗市区增速回落在10个点以上。
5、国家自治区及相关盟市工资情况我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速由2012年同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区3.8和2.5个百分点下滑至低于全国和全区水平。
从国家看,2013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2379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我市高1.6个百分点。
与我市工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1701元扩大到2569元,增加了868元。
从全区看,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1388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我市高0.7个百分点。
2013上海平均工资标准2013年,上海市的平均工资标准呈现出了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60892元,比上年增长了10.1%。
这一数据反映了上海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
在2013年上海市的平均工资中,各行各业的工资水平也有所不同。
其中,金融、保险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最高,达到了141,472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94,522元;制造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4,916元;建筑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7,333元;住宿和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0,948元。
可以看出,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工资差距,这也反映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
除了行业差异外,2013年上海市的平均工资在不同城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据统计数据显示,浦东新区的平均工资最高,为67,792元;其次是徐汇区,平均工资为64,868元;而崇明区的平均工资最低,为42,379元。
这一数据也反映了上海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异。
另外,2013年上海市的平均工资增长也受到了通货膨胀的影响。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2.6%,这意味着实际工资水平的增长可能并不如表面数据所显示的那么乐观。
因此,除了关注平均工资的增长外,也需要关注通货膨胀对工资实际购买力的影响。
总的来看,2013年上海市的平均工资标准呈现出了稳步增长的趋势,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关注平均工资增长的同时,也需要关注通货膨胀对工资实际购买力的影响,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这也是上海市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