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博物馆观后感800说课讲解
- 格式:docx
- 大小:16.48 KB
- 文档页数:6
参观918纪念馆观后感《参观 918 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还算和煦的日子里,我走进了那座承载着沉重历史的918 纪念馆。
刚到纪念馆门口,我的心就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
眼前的建筑庄重而肃穆,那种凝重的氛围让我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浮雕墙。
墙上刻着的那些人物,他们的表情痛苦而愤怒,仿佛在向每一个参观者诉说着当年的苦难。
我站在那里,静静地凝视着,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呐喊声,能感受到他们的绝望和抗争。
随着脚步的移动,我看到了一幅幅黑白的照片,那是一个个在战火中失去生命的无辜百姓。
其中有一张照片,让我的心猛地一颤。
照片上是一个小女孩,她大大的眼睛里满是恐惧和无助,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手里紧紧握着一个破旧的布娃娃。
我不知道她最终的命运如何,但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
我想,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像她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本该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却被战争无情地剥夺了一切。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些当年日军使用的武器和装备。
那些冰冷的枪炮,上面仿佛还残留着鲜血的气息。
讲解员说,这些武器曾经在我们的土地上肆虐,夺走了无数同胞的生命。
我伸手轻轻触摸着那些展品,指尖传来的寒意让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在一个展区里,展示着一封封战士们的家书。
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
有一封信里这样写道:“亲爱的爹娘,儿子不孝,不能在你们身边尽孝。
但国家有难,儿必须挺身而出。
如果儿回不来了,请你们不要悲伤,因为儿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而战。
”读着这些文字,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些战士们,他们也是普通人,有着自己的家庭和亲人,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自己。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模拟的战场场景前。
那里硝烟弥漫,枪炮声、喊杀声仿佛就在耳边响起。
我看到了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身影,他们毫不畏惧地向着敌人冲去,哪怕前面是枪林弹雨。
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心跳,能感受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惜付出一切的决心。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并不那么明媚的日子里,我走进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这座承载着沉重历史的建筑,静默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年的沧桑与悲愤。
踏入博物馆的那一刻,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眼前的每一件展品、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都像是历史的亲历者,向我讲述着那段无法忘却的过去。
展览从日本对中国的觊觎和侵略计划开始。
那些详细的地图、战略部署,让我清晰地看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
他们精心策划,步步为营,妄图将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纳入其殖民版图。
馆内陈列的大量历史照片,让我看到了九一八事变爆发时的惨烈景象。
东北军的猝不及防,日军的凶残肆虐,无辜百姓的惊恐和无助。
那一幕幕画面,犹如一把把利刃,刺痛着我的心。
照片中的街道满目疮痍,房屋倒塌,烈火熊熊燃烧,人们四处奔逃,却又无处可逃。
在展区中,还有许多当时的武器和军备展示。
那些锈迹斑斑的枪炮,仿佛还残留着战争的硝烟味。
它们是侵略者罪行的见证,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抵抗的象征。
看着这些武器,我不禁想到,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先辈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与装备精良的敌人进行着殊死搏斗。
而最让我心情沉重的,是那些关于平民受难的展示。
无辜的百姓被日军残忍杀害,妇女儿童遭受着非人的折磨。
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丑恶。
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一条条生命瞬间消逝,这是怎样的人间悲剧!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中国人民的抗争。
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奋起抵抗,到东北抗日联军的浴血奋战,无数的英雄儿女为了保卫家园,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的事迹让我感到无比敬佩,也让我明白了,一个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就一定能够抵御侵略,保卫自己的尊严和领土。
杨靖宇将军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
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壮烈牺牲。
敌人解剖了他的尸体,发现他的胃里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沈阳918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了沈阳918历史博物馆,哇,好多人呀!我还以为博物馆很无聊呢,结果一点也不。
我们进了大门,看到了一块大大的石碑,上面写着“918事变”,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老师给我们讲了,是日本人欺负我们中国人,把我们的土地抢走了。
我看到好多好多的照片,有的照片里是士兵们穿着旧旧的衣服,面朝大海,有的照片是很大的枪,感觉好重好重。
还有一间房里摆着好多坏坏的日本兵的东西,好像是他们用过的,老师说这些东西都和那个历史事件有关系。
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一个大大的地图,地图上有好多红色的点点,老师说那些就是当时日本兵占领的地方。
哎呀,我觉得好可怕呀!后来老师还说,现在我们国家强大了,大家都不怕了。
看完了博物馆,我心里有点难过,但是也觉得很骄傲,因为现在我们中国变得越来越强了。
老师说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让祖国更强大。
嘿嘿,我也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
—— 1 —1 —。
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示例第一篇:去九一八纪念馆之前,心里就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既有些紧张又满是期待。
走进那扇大门,就像走进了一段沉重又滚烫的历史。
一进去,感觉空气都变得凝重起来,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历史的琴弦上,发出低沉的回响。
馆里的陈列,就像一位位沉默的老者,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那些老照片啊,就像一扇扇通往过去的窗户,透过它们,能看到那个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代。
照片里的人们,眼睛里满是惊恐和绝望,那眼神就像一把把尖锐的刀,直直地刺进人心。
看到那些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同胞的场景复原,真的是气得握紧了拳头。
这哪是人干的事儿啊?就好比一群野狼闯进了羊圈,肆意地撕咬、践踏,毫无怜悯之心。
而我们的同胞,就像待宰的羔羊,遭受着无尽的痛苦。
可是,咱们中国人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吗?当然不是!就像一棵大树,虽然被暴风雨打得枝叶飘零,但树根却深深地扎在土地里,倔强地挺立着。
再看看那些抗日英雄们留下的遗物,一把把破旧的枪支,一件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这就是他们战斗的见证啊。
他们就像黑暗中的星星,虽然光芒微弱,但却给人们带来希望。
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毫不畏惧,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护家人,把生死都置之度外。
这让我想起了身边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他们虽然做的事情没有英雄们那么伟大,但那种坚守和付出的精神是一样的。
在纪念馆里走着走着,心情变得特别复杂。
有愤怒,有悲伤,更有对那些英雄的崇敬。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像是用无数英雄的鲜血和生命浇灌出来的花朵。
这花朵开得那么鲜艳,那么美丽,可我们不能忘记,它的根是扎在那段苦难的历史中的。
从纪念馆出来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就在想啊,我们这一代人,可不能把这段历史给忘了。
要是忘了,那可对得起那些牺牲的英雄们吗?我们得把这段历史像宝贝一样珍藏起来,告诉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后代,让他们也知道,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
现在的社会,很多人都在追求物质的享受,这没错,但我们也不能丢了精神的脊梁。
我们要像守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这段历史,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感悟心得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感悟心得精选3篇(一)参观九一八纪念馆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残忍和无情,也从中汲取了一些重要的历史教训和思考。
首先,九一八事变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故。
那时,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内忧外患,而日本却看准了这个时机,实行了侵略行动。
他们以莫须有的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炮轰了沈阳,制造了大量的死伤和毁灭。
这使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行为感到无比愤慨和震惊。
其次,九一八事变也让我反思了过去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我们经常对历史事件只是浮于表面的了解,只是记住了一些数字和重要人物的名字。
但是实际情况是,这些事件背后隐藏着无数个普通人的悲剧和痛苦。
去九一八纪念馆参观,亲眼见到那些历史照片、文物和遗物,走进曾经的战地和遗址,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
历史应该更加真实地展现给我们,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并铭记历史。
最重要的是,九一八纪念馆让我意识到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最终以胜利结束了抗日战争。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独立和强大不是靠空想和幻想的,而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和牺牲来实现。
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建立在无数先烈的鲜血和牺牲之上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共同努力实现国家的振兴和民族的强大。
总之,参观九一八纪念馆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我对历史的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去参观九一八纪念馆,传承历史记忆,珍惜和平生活。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感悟心得精选3篇(二)参观九一八事变纪念馆,让我深切感受到了这段历史的悲痛和震撼。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事变发生的背景和经过,感受到了这场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的巨大影响。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艰难抗战的开端。
纪念馆展示的各种历史文物和图片,使我对当年的战火和屠杀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面对那些残酷的证言和照片,我感到心如刀割,痛惜那些无辜的生命和被摧毁的家园。
918博物馆观后感6篇918博物馆观后感篇1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万余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古铜镜和湖州古铜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闻名遐迩的文化瑰宝。
浙江省博物馆旧馆址的一部分为江南著名藏书楼文澜阁。
1993年,浙江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新馆占地面积20400平方米,博物馆里有几个场馆,分别是历史文物馆、青瓷馆、书画馆、钱币馆、工艺馆、礼品馆、吕霞光艺术馆、常书鸿美术馆、明清家具馆、精品馆等十个展馆。
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构成了“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楼阁亭榭,以长廊逶迤相连,掩映于湖光山色间,成为天堂杭州一处耀眼的文化新景点。
浙江省博物馆旧名西湖博物馆,1931年更名为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浙江省博物馆。
该馆原设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两大业务部门,1980年分出历史部文物组,成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4年分出自然科学部,成立浙江省自然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
有关数据显示,该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其中一级品158件。
藏品有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绸片和麻布;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各种青铜兵器、青铜农具、印纹陶和原始瓷;从东汉至明代各个青瓷窑系的一批标本;还有很多的古今书画。
不久我们参观完了,便回家了。
918博物馆观后感篇2今天是农历初六,我和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弟弟两家人一起去首都博物馆,在大门口有5只小兔子在两旁站着,为我们拜年。
吸了众多游人来合影留念。
生肖文化展在首博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每年都以其欢快、喜庆的气氛受到观众的喜爱。
参观918纪念馆观后感《参观 918 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着沉重又复杂的心情走进了 918 纪念馆。
那是一个承载着无数痛苦与悲愤,同时也蕴含着坚韧与不屈的地方。
一踏入纪念馆的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紧紧地包裹住了我。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令人揪心的日期——1931 年 9 月 18 日。
那几个数字,仿佛是一道道深深的伤疤,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也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
沿着参观的路线前行,我看到了一幅幅黑白的照片,那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百姓们流离失所的真实写照。
照片里,孩子们那惊恐无助的眼神,妇女们那悲痛欲绝的哭泣,老人们那绝望无奈的叹息,每一个表情都像是一把尖锐的刀,刺痛着我的心。
有一个展区展示了当时东北军的装备,那些生了锈的枪支、破旧的军装,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我想象着当年的战士们,就是拿着这样简陋的装备,去抵御敌人的飞机大炮,他们的勇气和决心该是多么的令人钦佩。
在一个角落里,陈列着一封封战士们的家书。
信纸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却依然清晰可感。
其中有一封信,是一位年轻的战士写给妻子的。
他说:“亲爱的,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我给你的最后一封信。
但我知道,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遭受战火的蹂躏,我必须冲在前面。
如果我回不来了,请你不要悲伤,好好照顾我们的孩子,让他知道,他的父亲是为了国家而战,是一个英雄。
” 读着这封信,我的眼眶湿润了,那是怎样的一种深情与大义啊!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个模拟的战场场景。
断壁残垣,硝烟弥漫,喊杀声、枪炮声仿佛就在耳边响起。
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冲锋的身影,他们的脸上沾满了尘土和鲜血,但他们的眼神却无比坚定。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些日军侵华的罪证,有他们屠杀无辜百姓的照片,有他们使用的化学武器,还有他们所谓的“战功”记录。
看着这些,我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无法抑制的愤怒。
大学生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那感觉就像一下子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充满屈辱的年代。
刚到博物馆门口,那建筑就透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让人不自觉地就安静下来,把那些嘻嘻哈哈的情绪都收了起来。
走进里面,光线一下子暗了下来,就像黑暗的历史笼罩着这里一样。
我看到那些展示的老照片,上面的人们眼神里充满了惊恐、无助。
日本侵略者那副嚣张的嘴脸,真是让人恨得牙痒痒。
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就像一群恶魔闯进了别人的家园。
看着那些文字介绍,详细地记录着九一八事变的过程,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呐喊,在诉说着当年的痛苦。
有一个场景复原特别震撼我,就是被轰炸后的村庄,房子都是破破烂烂的,地上到处是废墟,还有假人模拟的百姓躺在那里,好像在无声地哭泣。
这时候我就在想,那时候的人们得多绝望啊,本来好好的日子,突然就被战争给毁了。
而且侵略者还那么残忍,根本就不把中国人当人看。
再往前走,看到了很多英雄人物的事迹。
虽然当时的情况那么糟糕,但是咱们中国人可没有屈服。
那些抗日英雄们,他们拿起简陋的武器,就敢和装备精良的日本鬼子干。
他们的勇气就像黑暗中的星星,给人们带来希望。
我在想,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有没有勇气像他们一样站出来呢?可能我现在觉得我会,但是真的身处那个时候,说不定也会害怕。
不过这些英雄们可没有退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赞歌。
参观完整个博物馆,我心情特别沉重。
以前在书上、电视上也了解过九一八事变,但是真的身临其境在博物馆里看这些东西,那种感觉完全不一样。
这就像你听别人说苹果有多甜,和你自己咬一口的感觉完全不同。
走出博物馆,外面的阳光照在身上,我感觉特别庆幸,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
同时,我也觉得自己有了一种使命感。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可不能就这么荒废了。
我们得好好学习,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让国家变得更强大。
要是再有别的国家想欺负咱们,咱就可以硬气地说“不”。
参观918纪念馆观后感《参观 918 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着沉重而又复杂的心情走进了 918纪念馆。
刚到纪念馆门口,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这座建筑看起来并不华丽,甚至有些朴实无华,但就是这种质朴,让人更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浮雕墙,上面刻着的是当年那段惨痛的历史场景。
那些人物的表情,痛苦、愤怒、无奈,仿佛都要从石头里挣脱出来,直接撞击在我的心上。
我沿着参观路线慢慢走着,每一步都像是走在历史的长卷上。
展览的物品中有锈迹斑斑的枪支,有破损不堪的军装,还有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
其中有一张照片,让我驻足了好久。
那是一群孩子,他们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眼神里却充满了恐惧和迷茫。
他们的衣服破破烂烂,脸上脏兮兮的,瘦弱的身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我不知道他们后来的命运如何,是否在那场浩劫中幸存下来,是否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想到这儿,我的心里一阵刺痛。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个模拟的战争场景。
残垣断壁,硝烟弥漫,仿佛能听到枪炮声和人们的呼喊声。
在那个场景里,有一辆被炸得只剩下框架的汽车,车身上布满了弹孔,车窗玻璃碎了一地。
旁边是一个被炸塌的房屋,屋里的家具七零八落,一片狼藉。
我仿佛看到了当时人们在战火中的绝望和挣扎,他们拼命地想要保护自己的家人,想要保住自己的家园,可在无情的炮火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力。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封战士的家书。
信纸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深情和坚定。
战士在信中写道:“亲爱的家人,我不知道是否还能活着回去,但我为了国家和人民,义无反顾。
如果我牺牲了,请不要悲伤,因为这是我的荣耀。
”这封简单的家书,让我热泪盈眶。
他们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家庭和亲人,但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这种精神怎能不让人敬佩?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多媒体展示区。
屏幕上播放着一段纪录片,讲述的是 918 事变的经过。
“九一八”事变纪念的馆观后感3篇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就是七十六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九一八”事变纪念的馆,希望大家喜欢。
“九一八”事变纪念的馆观后感1“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一座让我们不忘过去,铭记国耻的博物馆。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的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它作为中华民族的国耻,是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纪录东北人民深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历史,也是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领导下,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反侵略、反奴役、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历史。
“九·一八”事变,使东北人民遭受十四年奴役之苦的悲惨历史,告诫国民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教育人民“勿望国耻,振兴中华”。
1931年9月18日,是中国最耻辱的一天。
当天,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武装侵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为了重温历史,我们今天观看的“九一八事件事迹”,让我感触很深。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犯下了滔天罪行:平顶山的居民被无原无故的活埋;七三一部队的残酷迫害;白色恐怖下的东北被折腾的血痕累累。
东北人民抗战十四年,终于结束了抗战,赶走了日本鬼子,结束了这些可怕的生活。
纪念馆介绍了“九一八”纪念馆收集的资料图片。
一幅幅图片让人看了心惊肉跳、毛骨悚然。
有一幅图片展示的是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残害中国人民。
还有一幅是日军屠杀中国人民,并把人头挂在电线杆上示众。
看着这些图片,我的心在流血,在颤抖。
通过资料解说,我还知道了日本帝国主义很早就有侵吞中国的野心,他们制造许多伪证,说中国侵犯了日本人的利益,并向中国挑衅,无能的清政府竟签定了丧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帝国主义还不罢休,出兵侵占中国的领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进攻北大营。
国民党军队7000余人听从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惨遭失败,只用了20天左右时间,华北沦陷,日本人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九一八博物馆观后感800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80年了,但那段血的历史不容忘却。
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今天我们纪念那场事变,就是要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坚定意志,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决不让悲剧重演。
九一八博物馆观后感800 九月,美好的九月,秋天中的秋天,就这样又一次无声无息地滑过。
人间九月天,承载着岁月的沧桑,承载着如诗的心语。
那些从心里流淌出来的诗行似雾、如梦、又像风,早已铺展成一条蜿蜒的心路。
回首时,才发现生命里那些丝丝缕缕的疼痛与哀愁,早已深藏。
九月,我们11级18班全体同学来到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一名沈阳人,“九一八”已经成为我心中对祖国热爱的一种标志,提到“九一八”每一个对祖国抱有深情的人都会为之一震。
1931年,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
继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后在同年的9月18日,制造了“柳条湖事件”,从而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个都会举行着各种不同的纪念活动。
为了同学们能深切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班级集体组织大家参观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对于“九一八”,东北人会更有特殊的感触,每年的这一天晚上9点18分,沈阳的上空都会拉响3分钟警报,此时汽车停止不前一起跟着按喇叭,行人都要站立低头,表示对九一八事变中去世的中国人民深切的哀悼和对这场残酷的事变所引发的战争的苦痛回忆,更是对中国人民的教育和触动。
这3分钟漫长得会让每一个中华儿女在脑海中不断浮现一幕幕不堪回首的画面;这3分钟深刻得会使今天过上幸福生活的我们对此刻的安逸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不珍惜;这3分钟沉重的如落入万丈深渊后被救起的那一刹奄奄一息中喘着粗气的生命体……这3分钟是一种生与死的别离之痛,是一段心如刀割的感伤,它蕴含了太多,“九一八”也代表了太多,所以直到今日每当人们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耳边响起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时还会深情落下眼泪,还会在心里默念祖国加油!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刻,警报声长鸣,爱国主义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然而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我们有幸的去参观了一次纪念意义深远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从眼耳鼻等不同感官来纪念这个沉重的事变。
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中,每一个前去的同学都心情复杂,小小的心里都埋藏着对祖国的爱和感动,都有着十分深刻的感悟。
通过九一八博物馆里陈列的一件件物品,浮现的一张张画面,我认知到,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是蓄谋已久,早有策划。
当时日本天皇,提出“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了这场事件的发生,而日本的侵略行动中心是鼓吹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占领全中国,实现日本的“大陆政策”。
以至于后来中国人民在接下来的十四年里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物质财富被肆意的掠夺,精神受到压制,心灵和肉体都饱尝着煎熬。
因此中国人民不会磨灭这种长在身体里的痛,不会忘记这种流淌在血液中的苦。
对于这个国耻日子中国人民永远记忆。
九一八博物馆观后感800 几天前,我参观了写下日军在事变中立下种种罪行的“九一八”纪念馆。
此次事变引起了我国爱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英勇抵抗。
在馆门口,一幕幕血案呈现在青铜石雕上,我们热泪匡颖,日军在我国留下的种种罪行,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进了馆,一幅幅图像展现我的眼前,我不由得回想起了这次事变,一幕幕出现在我的眼前: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
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
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
入战斗。
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
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我走过一个个展厅,一个个滔天罪行便映入我的眼帘,我满腔愤慨,一时间,我一身热血,想为死去的人们报仇,但是只有我好好学习,才能为祖国的强大而献出我一份微薄之力,这样日本才会畏惧,我们才会有资格令他们反省自己的过错。
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吧!
九一八博物馆观后感800 九月,美好的九月,秋天中的秋天,就这样又一次无声无息地滑过。
人间九月天,承载着岁月的沧桑,承载着如诗的心语。
那些从心里流淌出来的诗行似雾、如梦、又像风,早已铺展成一条蜿蜒的心路。
回首时,才发现生命里那些丝丝缕缕的疼痛与哀愁,早已深藏。
九月,我们11级18班全体同学来到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一名沈阳人,“九一八”已经成为我心中对祖国热爱的一种标志,提到“九一八”每一个对祖国抱有深情的人都会为之一震。
1931年,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
继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后在同年的9月18日,制造了“柳条湖事件”,从而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个都会
举行着各种不同的纪念活动。
为了同学们能深切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班级集体组织大家参观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对于“九一八”,东北人会更有特殊的感触,每年的这一天晚上9点18分,沈阳的上空都会拉响3分钟警报,此时汽车停止不前一起跟着按喇叭,行人都要站立低头,表示对九一八事变中去世的中国人民深切的哀悼和对这场残酷的事变所引发的战争的苦痛回忆,更是对中国人民的教育和触动。
这3分钟漫长得会让每一个中华儿女在脑海中不断浮现一幕幕不堪回首的画面;这3分钟深刻得会使今天过上幸福生活的我们对此刻的安逸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不珍惜;这3分钟沉重的如落入万丈深渊后被救起的那一刹奄奄一息中喘着粗气的生命体……这3分钟是一种生与死的别离之痛,是一段心如刀割的感伤,它蕴含了太多,“九一八”也代表了太多,所以直到今日每当人们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耳边响起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时还会深情落下眼泪,还会在心里默念祖国加油!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刻,警报声长鸣,爱国主义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然而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我们有幸的去参观了一次纪念意义深远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从眼耳鼻等不同感官来纪念这个沉重的事变。
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中,每一个前去的同学都心情复杂,小小的心里都埋藏着对祖国的爱和感动,都有着十分深刻的感悟。
通过九一八博物馆里陈列的一件件物品,浮现的一张张
画面,我认知到,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是蓄谋已久,早有策划。
当时日本天皇,提出“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了这场事件的发生,而日本的侵略行动中心是鼓吹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占领全中国,实现日本的“大陆政策”。
以至于后来中国人民在接下来的十四年里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物质财富被肆意的掠夺,精神受到压制,心灵和肉体都饱尝着煎熬。
因此中国人民不会磨灭这种长在身体里的痛,不会忘记这种流淌在血液中的苦。
对于这个国耻日子中国人民永远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