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含义;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手段的运用;
3.能够针对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
4.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角度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形成观察经济生活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感受课堂参与与共享收获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念;
2.通过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感悟社会主义能够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3.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把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I部分教材分析一、本课地位从理论上说,我国改革开放后确立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根本区别,为此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内容上说,本框内容是《经济生活》第一模块的落脚点,我国的任何经济生活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具有缺陷和不足,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并为我国的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体制保障;从作用上说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的能力与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优势等方面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手段之间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讲授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II部分教学过程[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设计:了解学生和老师描述:老师自我介绍,班长介绍本班特色。
目标:沟通师生感情;导入新课。
策略:从具体到抽象。
操作流程:介绍——班级特征概括——“特征”含义引导: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也都具有同类事物的共性。
正如我们这个班级,它具有其他班级的共性,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市场经济也是如此。
板书: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秩序以及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特殊性呢?板书:(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过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活动一:阅读思考目标: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考试要求】高考考纲学业水平测试要求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 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5. 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教学重点和难点】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教学方法、学法点津】1.教学方法①事例探讨式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不自觉到自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并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
②自学引导法。
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
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
③理论联系实际法。
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学法点津内引外联,全方位提高素质。
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抓住重点,充分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自主学习过程】【交流、合作探究】【学习反思】(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优点:(见教材)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②③(见教材)(二)加强宏观调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宏观调控的含义: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4.我国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手段:①经济手段:②法律手段:③行政手段:④三种手段之间的关系: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教学课题:《经济生活》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导航1、知识目标:⑴识记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手段。
⑵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手段。
⑶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明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从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培养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做得更好。
通过本框的学习,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方法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及其优缺点,思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具有这些特点?它与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是否完全一样?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
教师引导:既然是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肯定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由于它是同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也一定具有我国的特点。
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的鲜明特征。
共性特征: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我国的市场经济除了具有这些共性外,还有自己的特点。
2、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关键字】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维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及技能目标:A、学生能够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B、学生能够知道宏观调控的含义、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C、学生能够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及其相互关系;2、创新意识与创造性能力目标:A、学生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共性与特性,准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特性的辩证思维能力;B、学生能够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针对当前经济活动中暴露出来的经济问题和不良现象,能创新性的应用所学内容,对政府工作进行评价及进一步提出合理化的宏观调控对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树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优越性的坚定信念。
授课题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拟 1 课时第 1 课时明确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难点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难点:宏观调控的手段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知识要点(一)导入新课:(2—3分钟)(回顾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问题一: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及其优缺点,思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具有这些特点?问题二:虽然经历金融危机,但总体上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
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大致上能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这就引出了新课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35分钟)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涵义及优点(这个知识点为概念问题,比较抽象,采用教师讲授为主)(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重点)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一:材料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什么特征?学生活动:知识迁移,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难点“精讲”】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知识拓展: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是指当前和以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经济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形式,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本标志,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对应。
】二.科学的宏观调控1.宏观调控的原因①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特点。
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知道宏观调控的含义和目标。
4.理解宏观调控的手段。
重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3.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手段。
难点: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基础·初探]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1)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3)内在要求: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能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科学的宏观调控1.科学的宏观调控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与发展的需要,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2.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及手段(1)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2)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①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还包括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
②法律手段: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
③行政手段:行政命令、指示等。
[预习·提升]1.判断(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就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2.连线宏观调控的手段。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1.教材P82探究问题一【提示】(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