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者:杨永丽来源:《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年第02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本质和发展趋势的体现,素质教育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怎样才能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生成长为创新人才的基础。
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思维往往能够长时间沉浸在活跃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存在的内在乐趣,而且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来推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思维得到最大的发散,从而体验和感悟学习之美。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利用教材和课堂资源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推动学习的进程。
二、鼓励大胆猜测,开启创新之门“质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前提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要注意从“疑点”入手,深度挖掘教学资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
换言之,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对个别词句的理解,就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遇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声音,则应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是教师的一言一语给学生以模式化的示范或提示,造成了思维定势,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妨碍了学生的创新。
课堂气氛单调,难以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代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应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打破“唯我独尊”的思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
三、转变观念,培养创新能力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评估者,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的教学原则。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摘要:创新是我们非常熟悉而又有些遥远的字眼。
面对新课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他们的形象思维,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自信意识。
关键字:创新意识好奇心求知欲想象与联想语文教学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承文化的承接与传递的任务。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如何使用汉语言这个工具。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有强烈的使命感。
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感受强大且可容纳海川的华夏文化的无穷魅力与向心力。
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使学生整体创新意识提高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研究与实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意义深远。
关系着语文教学的内在质量。
对于语文教学的性质方面,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不容忽视,同时也是不可束之高阁的。
因此,将在这里阐述本人关于此课题的一些见解与实践性的总结。
一、教师应有创新意识教师有创新意识,首先要求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陈旧死板的教学理念必然束缚教师的教学行为,迫使教师在教学中循规蹈矩,缩手缩脚。
因此,教育改革举步维艰。
并且现在正值语文教师新老交替的高峰期,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教学的主力军,所以我认为培养青年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因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要他们有一个“知道是什么”和“知道为什么”的过程,还要有一个体验,领悟“知道怎样做才是最好”的过程。
青年教师收到的就旧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影响较大。
但他们作为青年人有能很快接受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培养我们新世纪语文教学的主力军—青年语文教师。
其次,解决青年语文教师的专业基础问题。
应该知道不少青年教师具有较扎实的语文功底,但扎实不等于知识的熟练,现在需要的是对教材的熟练掌握。
“熟能生巧”是古训,这里的“巧”是“新”的一种,那么推演一步就是要想创新就要对教材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一种教育意识,也是培养实用人才所必须拥有的一种教育观念。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是一个各种发明创造不断应用于新领域的时代,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社会的生产力,不断促进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才使我国用令世界瞩目的速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
因此,只有使学生有了较强的创新意识,才能使学生拥有更强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为我国变得更快更强贡献力量,成为有用的创新型人才。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教师必须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要想让学生有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自己就必须有创新意识,更需要具有超前的创新能力。
如果教师没有创新意识,就不能教会学生创新。
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
教学形式上的创新可以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有不一样的学习感受,那样他们就会有积极探索知识奥秘的欲望。
同时,学生也会被教师新颖别致的教学形式所吸引,从而学习教师的创新意识,成为学生的一种潜意识中的目标,这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俗语说:“教无定法。
”这就是说教学没有一定的规则,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地创新,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学生。
过去受教育制度的影响,包括家长、教师在内,很多人都热衷于应试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教学形式简单、固化,没有任何可供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学生没有自己的个性发展空间。
在这种狭隘的教育思想限制下,许多表面上看起来成绩突出的学生,实则是高分低能,当他们真正进入社会以后,很难适应社会的复杂形势,为国家的建设做不出应有的贡献。
为了改变这一教学模式,许多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已经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践行行动意见助我改革创新‛征文博兴县纯化镇中心小学张玉岐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发展价值、审美体验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语言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表达,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说话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语言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
小学语文创新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在课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体验作者从生活到思维、到语言表达的认识历程和语言实践,提高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的。
(一)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
‛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去营造一个宽松和睦、敢于争辨、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活动,并能对其微小的创造力表示赞赏。
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便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探求的开始正是创新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赖性。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l世纪是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国家及时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目标。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标的全方位的社会性教育改革,它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其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学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
因此,在学校中注重学生的创造意识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从教学的本身来讲,教学归根到底得学生自己学。
“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
可见,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活动就不可能正常进行,更谈不上创新。
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果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那么他在学习过程中连客人都谈不上,主人就无从谈起。
如果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诱因,那么信心就是使兴趣持久不衰的保证。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自信心都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课文里不是有篇写童第周的文章吗?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自信心。
他说:“别人能办到的,我也能办到。
”这是什么,这就是自信心。
所以信心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勇气,给人以百折不挠、坚持到底的毅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外国有一个小孩,她看到一个广告,广告内容是招聘几个类似她这样大的小孩,利用课外做一点工作。
于是第二天早晨,她就去应聘了,到了报名地点一看,应聘的人排成了长长的队伍,他一数前面已有20人,而广告上讲得很清楚,说只招聘2名,在此情况下,她拿出纸写了一个条子,然后托别人给他占位置,就到前边找到了那位负责招聘的女秘书。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小学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
这门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愿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语言描述、提问、绘画、多媒体等方法,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启发展开想象,培养创新能力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是在客观事物影响下,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无数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现在的小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这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和爱护学生大胆而新奇的想象,使想象成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永不枯竭的动力。
1.紧扣词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2.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
3.朗读优美语言,诱发学生想象。
4.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想象。
三、注重情境的开放性,培养创新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由于情境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
创新思维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思维过程,它善于大量地、广泛地吸收外界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东西,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
在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
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学生了解了“仙桃石”、“猴子观海”等奇石的样子及课文的介绍方法后,可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略写的其它奇石的名称,展开想象,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它们的形状。
在语文教学中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华容县职业中专高扬所谓创新意识,即在教学中,学生不受传统的特定教育模式的限制,而是已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展他们想象的机会。
创造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没有创造就没有新事物的诞生,就没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这个问题我谈谈我个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好奇地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剂”,没有疑问,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只是知识过手,使学生产生疑问,触动学生的灵魂深处,才能使学生有所得,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灵感,像爱迪生一样,有段时间对“火”着了迷,看着扑朔的灯火,他问:“妈妈,为什么点着火,灯就会亮呢?火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呢?”直到一把火把家里的草木结构的牲口棚点燃化为灰烬后,才解开他心中的谜。
正是他这种勤思善问的精神,才为今后的发展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
如我在上《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我先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成语讲给学生听,设置诸葛亮为何能借来东风的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学习课文,回答诸葛亮是人还是神?其依据是什么?学生在整合感知课文后,发现天气
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云的变化是天气变化的前兆,有的学生发现诸葛亮能借来东风是因为他有看云识天气的本领,有的同学提出现在的天气预报有时为何不准的问题,有的同学提出云何去何从,如何征服恶劣天气等一系列问题,这样,课堂的容量,学生的思维训练比硬识记几个积云、卷积的概念强多了。
二、气氛民主,让学生自由地说
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好动、好奇、好玩、喜成功、乐赞扬的共性,同时又注意他们不同的个性,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创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老师要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适时参与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忘却师生的界限。
一次班会课上,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对我们的印象怎么样?我回答说:“你们象我的朋友,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哥们关系。
”教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此后,学生有什么问题,都能向我自由地说出,甚至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也会向我合盘托出,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自然也加强了。
三、精心设疑,让学生大胆地想
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可以襄括世界上的一切。
被誉为科幻之父的凡尔纳,写过潜水艇、直升飞机、电视机、坦克、导弹,而这些都是当时未发明的东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就应精心设疑,让学生敢于想
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
如在引导学生如何理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话时,我没有单谈这个比喻句的妙处,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再用一段话写出你心中的西子姑娘是怎样一个美丽的姑娘。
同学们顿时兴趣盎然,稍加思索,纷纷写下了自己心中的“西子姑娘”,或长发飘飘,或顾盼多情,或甜美可爱,或温柔可亲,无论是素面朝天还是浓妆艳抺,都是那样动人心魂。
这样精心的设疑,让学生充分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他们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总之,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老师必须进行创造性的工作,用老师创造性的教,来唤起学生创造性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