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与实践指导在这个充满韵律的世界里,音乐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伙伴。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培养音乐节奏感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还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和身体协调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小班幼儿中培养和实践音乐节奏感。
一、了解小班幼儿的节奏感特点1.对音乐的敏感度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较强,能够轻松捕捉到音乐的节奏。
2.喜欢模仿:幼儿喜欢模仿他人的动作和声音,这是培养节奏感的重要途径。
3.动手能力和协调性较差: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性尚未发育完善,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提高。
4.注意力不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有趣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培养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具体方法1.创设丰富的音乐环境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节奏,我们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音乐元素的环境。
可以在教室内布置一些音乐器材,如小鼓、小铃铛等,让幼儿在自由玩耍时能够接触到这些器材,感受音乐的节奏。
2.以游戏为载体,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节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节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感受节奏。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玩“拍手游戏”,让幼儿在拍手中感受节奏的变化;还可以设计“音乐接龙”游戏,让幼儿在接龙过程中学会倾听和模仿。
3.利用故事、儿歌等引导幼儿感知节奏故事和儿歌是幼儿最容易接受的形式。
我们可以挑选一些富有节奏感的儿歌和故事,引导幼儿感知节奏。
例如,《小毛驴》、《小燕子》等儿歌,都具有明显的节奏特点,可以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节奏的美妙。
4.以身体动作为载体,让幼儿亲身体验节奏身体动作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重要方式。
我们可以让幼儿通过拍手、跺脚等身体动作,亲身体验节奏。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节奏操”,让幼儿在运动中感受节奏的变化。
5.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节奏情境教学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有效方法。
我们可以创设一些富有节奏感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节奏。
例如,可以模拟一场音乐会,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节奏的美妙。
总结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非常重要,音乐节奏感是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培养的一种感知和感受能力。
下面将从教师引导、游戏活动、音乐材料选择和家庭环境营造四个方面总结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首先,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身体语言、手势动作等方式示范节奏感,鼓励幼儿跟随教师的动作进行节奏感的培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说唱练习节奏,如敲鼓、拍手、跳舞等活动,激发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并逐渐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感受能力。
其次,游戏活动是培养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音乐游戏活动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如采用打拍子、拍手、击掌等方式进行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节奏的快慢、轻重和变化。
同时,利用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节奏训练,如教唱简单的歌谣,学习鼓掌、踢脚等动作,并适时互动交流,帮助幼儿在游戏中逐步提高音乐节奏感。
第三,音乐材料的选择也对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节奏感的音乐材料,如节奏明快、曲调简单、旋律易懂的儿歌、歌谣等,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节奏,并尝试跟随节奏进行身体动作。
同时,通过使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如铃铛、小鼓等,让幼儿亲自动手,感受不同乐器的节奏,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最后,家庭环境对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幼儿的音乐活动,与幼儿一同唱歌、跳舞,创设音乐氛围,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同时,家长还可以在家中播放一些有节奏感的音乐,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感受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总之,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引导、游戏活动、音乐材料选择等手段,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同时,家庭环境也应给予支持和鼓励,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促进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感受能力的发展。
小班音乐节奏感训练音乐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节奏感是音乐教育的基础。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方法和重要性。
一、什么是音乐节奏感音乐节奏感是指人们对音乐中节奏的敏感和感知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一个重要要素,它给音乐赋予了有序、连贯、有力的节奏感。
一个具有良好音乐节奏感的人可以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和韵律,从而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二、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方法1. 听音乐感受节奏让幼儿经常听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明快的童谣、儿歌等。
在听音乐的同时,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的节奏,用手拍打和脚踏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发现和体验节奏。
2. 舞蹈与节奏结合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可以用手拍打、脚踏、头晃等动作来表达音乐中的节奏感。
3. 乐器演奏引导幼儿接触一些简单的乐器,让他们用手或工具敲击乐器,练习按照音乐的节奏演奏。
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如铃铛、鼓等。
4. 游戏与童谣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和童谣,引导幼儿感受和发现音乐中的节奏感。
比如,可以让幼儿用手拍打、脚踏的方式模仿动物的声音或者乐器的节奏。
5. 音乐故事讲述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故事,引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节奏,培养幼儿对音乐中节奏感的觉察和体验。
三、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感训练的意义1. 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通过音乐节奏感的训练,幼儿需要动手动脚、做各种动作,这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和协调能力的提升。
2.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音乐节奏感训练需要幼儿专注于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这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培养他们的细心观察和感知能力。
3. 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一个具有良好音乐节奏感的人可以更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并通过演奏、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音乐节奏感的训练可以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音乐节奏感的训练一般以团体活动的形式进行,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需要与其他同学合作,相互配合。
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策略研究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策略研究引言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和节奏感。
小班幼儿正处于对声音和节奏感敏感的阶段,因此,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策略,帮助小班幼儿培养音乐节奏感。
一、扎实的音乐基础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扎实的音乐基础之上。
幼儿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幼儿的音乐基础:1.音乐欣赏:每天播放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带领幼儿欣赏并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
2.歌唱和口唱:教授幼儿各种简单易学的歌曲,通过大量的唱歌和口唱让幼儿熟悉不同节奏和旋律。
3.乐器演奏:让幼儿接触各种乐器,教授基本的演奏技巧,如敲打鼓、弹奏钢琴等,让幼儿亲身感受乐器的声音和节奏。
二、多样化的音乐活动设计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设计,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1.舞蹈活动: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舞蹈,鼓励幼儿模仿音乐的节奏和动作。
2.节奏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节奏游戏,如模仿敲击乐器的节奏、跟随音乐的节奏拍手等,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音乐创作: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节奏和旋律。
三、专业的教师指导专业的幼儿音乐教师在音乐节奏感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具备以下能力:1.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音乐教师应具备扎实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地演奏乐器,同时能够指导幼儿正确地演奏乐器。
2.良好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根据幼儿的特点和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3.耐心和爱心:音乐教师需要有耐心和爱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节奏感。
四、家园合作家庭是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学校合作,促进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发展:1.家庭音乐教育: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和跳舞,提供一个音乐浸润的环境。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节奏感是指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是音乐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能。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不仅可以提升他们在音乐方面的才能,还能促进大脑发育、增强动手能力和注意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一、为幼儿创造音乐环境要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首先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音乐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产生,包括家庭中播放音乐、幼儿园里开设音乐教室、参加音乐游戏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
二、开展音乐游戏活动音乐游戏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唱歌、舞蹈、打节奏器乐器等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入地感受节奏的魅力。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教师的节奏,感受音乐的律动,提高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度。
三、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在幼儿学习节奏的过程中,使用视觉辅助工具是非常有帮助的。
比如使用打击乐器,教师可以敲击乐器的同时,配合手势,让幼儿通过视觉记忆记住节奏,并模仿教师进行演奏。
同时,幼儿还可以通过观看教师或其他学生的演奏来学习和模仿鼓点。
四、培养幼儿的内在感觉除了感知外部的音乐节奏,培养幼儿的内在感觉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手势、身体动作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律动和节奏。
还可以利用绳子、彩带等辅助物体,让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动听之处,并在跳舞、演唱等活动中与音乐同步。
五、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培养每个幼儿在音乐节奏方面的天赋和发展速度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注重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培养。
对于有天赋的幼儿,要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让他们发展得更好;对于学习困难的幼儿,要耐心引导,不断鼓励,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
六、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也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音乐环境和培养方式,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好的培养计划。
家长可以在家中播放音乐,与孩子一起唱歌跳舞等,增强亲子互动和创造音乐的氛围。
总之,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浅谈对小班打击乐器幼儿节奏感的培养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音乐教育一直都被人们所关注。
在音乐教育中,打击乐器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小班阶段,教师们需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通过演奏和舞蹈等活动来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特别是节奏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对小班打击乐器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一、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教育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
为了让幼儿对音乐感兴趣,教师可以从更小的元素入手,比如节奏感。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比如开展唱歌、跳舞、打击乐器和玩具合唱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会逐渐产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逐渐从打击乐器中感受到节奏的魅力。
二、选择适合幼儿的打击乐器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们应该选择适合他们使用的打击乐器,比如彩色木鱼、手拍鼓和小镲等。
这些乐器设计简单,造型可爱,非常适合幼儿使用。
在选择打击乐器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打击力度的大小和乐器音量的大小。
不能使用过于小巧轻盈的乐器,否则容易造成幼儿无法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
三、掌握正确的打击姿势对于幼儿打击乐器,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正确地掌握打击姿势。
戴上手鼓,在打击前要让孩子们逐渐熟悉打击乐器的形态和手感。
如果孩子打击乐器的力度过小,教师可以逐渐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打击姿势,让他们理解到使用一定的力度才能打出强有力的节奏。
四、多样化的打击手法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多样化的打击手法。
幼儿往往对重复性的动作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我们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打击手法,比如单手打击、交替打击、双手击打等。
采用多样化的打击手法,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多样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对节奏的感受。
小结:总之,通过打击乐器来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们需要从幼儿的特点出发,选择适合幼儿的打击乐器,并指导孩子们掌握正确的打击姿势和多样化的打击手法,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
同时,应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对音乐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节奏感一、介绍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
节奏感是指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在音乐演奏、舞蹈和身体表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可以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二、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法1. 节奏感训练游戏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例如,创造一种有规律的拍手动作,要求幼儿按照拍手的节奏进行动作,逐渐增加难度,让幼儿感受和掌握不同的节奏模式。
2. 音乐听辨和模仿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幼儿听一些简单的节奏乐曲,让他们逐渐学会辨别出不同的节奏,并尝试模仿。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身体语言或乐器演奏出相应的节奏,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认可。
3. 舞蹈和动作配合将舞蹈与音乐相结合,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和动作表演。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引导幼儿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表演,加强幼儿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
4. 乐器演奏和合奏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例如敲击鼓、弹奏木琴等。
通过合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和谐,培养他们的配合意识和集体合作能力。
5. 创造性音乐活动鼓励幼儿自由地创作和表达自己的音乐。
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乐器或身体打击物,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创意进行演奏,培养他们对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创设音乐教学环境除了以上方法,创设适合音乐教学的环境也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重要因素。
1.提供多样化的音乐资源音乐资源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
幼儿园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音乐资源,例如乐器、唱片、音乐播放器等,以满足幼儿对不同音乐节奏的感知和学习需求。
2.布置音乐教室为幼儿园设置一个专门的音乐教室,打造一个音乐教学的专属空间。
音乐教室可以配备简单的乐器和舞台,以及音乐相关的装饰品,营造出浓厚的音乐氛围,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3.建立音乐活动场所除了音乐教室外,幼儿园还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用于音乐活动的场所,例如音乐广场或露天剧场。
幼儿园小班教案培养节奏感为了培养幼儿园小班学生的节奏感,教案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
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幼儿园小班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动作敏捷反应能力,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下是我准备的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启发。
一、活动名称:音乐节奏游戏活动目标: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园小班学生的节奏感和动作反应能力。
活动流程:1. 教师播放动感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摇摆身体,搭配简单的舞步。
2. 教师通过指挥手势,让幼儿学习踏着节奏跳舞。
3. 教师用手拍、跺脚等方式加强节奏感,让幼儿学会听取音乐节奏并配合动作。
4. 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可以加入游戏环节,比如请幼儿们按照音乐的快慢拍手或者跳舞。
二、活动名称:魔术颜色交换活动目标: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园小班学生的视觉敏捷反应能力,学习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流程:1. 教师为每个幼儿熟练演示一遍魔术颜色交换的过程。
2. 把两个玻璃球放在两个不同颜色的袋子里面,通过一个魔术动作能把两个球的颜色交换。
3. 教师让幼儿观察魔术的过程,然后让他们分别拿起两个不同颜色的玻璃球,通过自己手中的小仙棒,完成颜色的交换过程。
4. 为了加强互动,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观察和交换彼此手中的玻璃球。
三、活动名称:团队合作游戏活动目标: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幼儿园小班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活动流程:1. 教师把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给出不同的任务。
2. 任务的具体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来调整,可以某些物品趣味的搬运或物品分类等。
3. 教师鼓励幼儿团队合作,相互协作完成任务,表现出的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配合能力得到嘉奖。
以上三个教案是典型的针对幼儿园小班学生培养节奏感的教学活动。
每个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较为清晰的流程,鼓励幼儿通过互动体验和团队协作来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节奏感是指对于音乐节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它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幼儿期是孩子们学习和发展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一、创造音乐环境幼儿的学习能力主要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实现。
创造一个音乐环境对于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在家中放置一些乐器,如小钢琴、鼓等,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和探索。
另外,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如儿童歌曲、古典音乐等,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学习欲望。
二、游戏中培养节奏感幼儿天性使然,他们喜欢玩耍和游戏。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例如,把一首简单的歌曲分成几个小节,让孩子跟着音乐的节奏拍手、踏脚,或者用敲锣、敲鼓的方式来模仿音乐的节奏,让幼儿学会感受和把握音乐的节奏。
三、利用肢体动作培养节奏感肢体动作是幼儿感受音乐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例如,教孩子用手指拍打桌子,或者教他们跳舞、摇摆身体等,让他们感受到不同的节奏变化,从而培养起自己的节奏感。
四、参与音乐活动让幼儿参与一些音乐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节奏感。
可以选择一些幼儿音乐班或者幼儿合唱团,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学习和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音乐比赛和演出,让他们有机会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
五、借助乐器学习乐器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乐器,如小鼓、小钢琴等,让幼儿学习弹奏和演奏。
通过乐器的练习,幼儿可以更加直接地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培养起自己的节奏感。
六、培养音乐听觉音乐是由不同的音符组成的,培养幼儿的音乐听觉也十分重要。
可以给孩子播放一些简单的音乐,让他们学会分辨不同的音调和音符。
通过反复的听觉训练,幼儿可以逐渐形成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和把握能力。
总之,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
幼儿园小班音乐节奏感培养音乐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幼儿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幼儿园小班阶段是孩子们开始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一、提供多样化的音乐材料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还比较有限,因此,给予他们多样化的音乐材料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来帮助幼儿们感受不同的节奏和音乐元素。
同时,也可以将一些带有明显节奏感的儿童歌曲和童谣引入课堂,通过欢快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二、运用呼吸、体位等教学手段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幼儿的身体发展和协调能力都在迅速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呼吸和体位等教学手段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呼吸方式的灵活转换,让他们感受不同节奏下的呼吸变化。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幼儿采取不同的体位来与音乐的节奏进行呼应,如坐立两种不同的体位,或者用手部动作来跟随音乐的节奏。
三、开展有趣的音乐活动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喜欢参与有趣的活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音乐活动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比如,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声音模仿和打击乐器的演奏,让他们亲身体验到音乐中的节奏元素。
四、创设音乐情境幼儿园小班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音乐情境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音乐节奏相关的故事情节,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动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创设一些音乐情境,让幼儿们在唱歌、跳舞、游戏等活动中感受和表达音乐的节奏感。
五、培养自由表达音乐的能力音乐是一门自由表达的艺术,幼儿园小班的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幼儿的自由表达音乐的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通过自发的歌唱、舞蹈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节奏的感受。
浅谈小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陶冶儿童的情操,开发儿童的智力,向儿童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专家们认为,音乐最先引起幼儿共鸣的就是韵律,因此我们把音乐教育的基础放在基本的重要的韵律上。
根据幼儿学习音乐的这种特点,我们注意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一、念童谣、拍节拍
由于感受节奏要靠肌肉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爱动、控制能力差,思维的具体形象、记忆的不随意和直观形象等特点,我们认为通过念儿歌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可行的。
学儿歌不仅是为丰富幼儿的词汇,纠正幼儿的发音,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同时,儿歌有整齐自然的韵律,反复吟诵的基调,强烈分明的节奏,明白如话的语言,并富于音韵美和音乐感。
在小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配合品德教育,语言训练,常规教育等,幼儿学习了一些儿歌,在幼儿熟练掌握这些儿歌的基础上,让幼儿边念边用手拍出节奏(也就是按儿歌的自然韵律,每念一个字就拍一下手)当然,应该选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儿歌进行练习。
如儿歌《白米饭》:
××× |××× |××××|×××|
白米饭,喷喷香,农民伯伯种的粮。
××× |××× |××××|×××|
小朋友,要爱惜,浪费一粒不应当。
这一首有强烈分明的节奏和整齐自然的韵律的短小儿歌,就很适合幼儿边念边拍节奏,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学会了|×××|和|××××|这两种简单的节奏型。
再如:儿歌《春天》
××× |××× |×××××|×××|
春天到,柳树笑,弯弯的柳条随风飘。
| ××××× |××× |××××|×××|
绿绿的叶子象小船,千万不要用手摇。
这一首儿歌中就包含了×××、××××和×××××三种节奏型。
当然×××××这个节奏型较难,要在幼儿熟练朗诵的情况下,再配上节奏练习。
有了一定的基础,幼儿就能自己为各种儿歌配节奏了。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在众多的儿歌中选择几首节奏感较鲜明的,分别拍出节奏,让幼儿辨别儿歌名称。
也可让幼儿拍节奏,老师猜儿歌的名称,幼儿的兴趣是很高的。
二、唱儿歌、拍节奏
发展幼儿的节奏感,除了听一些有节奏的声音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
按音乐的节拍拍手,这是幼儿园里普遍使用的,但要拍出歌曲的节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念儿歌拍节奏的基础上,我们试着让幼儿为一些押韵的歌词,唱得顺口的歌曲配节奏,并且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
如为歌曲《春天》配节奏,第一步:我们让幼儿边唱边按歌词拍手,开始可以放慢速度,在熟练的基础上再按原歌曲的速度拍。
第二步:听音乐,让幼儿在心里默唱,并用手拍出节奏。
第三步:让幼儿听音乐有节奏地念歌词(就是既要按歌曲的节奏念歌词,又不能唱出旋律来)。
小班末期我们学了歌表演《蚂蚁搬豆》,在这首歌中出现了:5·653|123|这样的带附点的音符,由于我们采用了上述的方法,幼儿也较快地掌握了×·×××的节奏型。
三、身体动作、表演节奏
好动是孩子的本性,要他们静坐聆听音乐而不动是不可能的。
他们常随着韵律进行摇动身体来表达对于韵律感受,由于韵律动作的配合,能在内心得到满足感。
听着音乐拍手,已满足不了孩子们想动的愿望,因此通过孩子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来培养节奏感也是方法之一。
通过模仿各种动作或人物的动作培养节奏感是常用的方法。
随着音乐用手有节奏地拍打身体各部位,如:头、脸、腿、肚子,
拍自己或拍别人,或用脚有节奏地跺地或混合使用等,这也是幼儿感兴趣的一种练习方法。
四、结合兴趣、培育节奏
有节奏地喊小朋友的名字是幼儿乐意玩的一种游戏。
在不断地呼唤中,幼儿也掌握了一定的节奏。
如:①××|××O|
徐程,徐程!
②×××|×××|××|×OO|
叶霏霏,叶霏霏,叶霏霏!
在游戏中幼儿可按坐序,根据
幼儿的名字,变换节奏喊,也可由老师拍出二种节奏中的一种,让幼儿猜老师在喊谁,只要幼儿说的名字符号这种节奏就算对了。
×× |×× |×××|××|这是一则幼儿喜欢的谜语,配上节奏后,
白白胖胖,肚脐眼朝上
念起来更是朗朗上口。
在春天里,我们发动幼儿从家中带来了各种种子,并做种子发芽的试验,孩子们天天来给种子浇水,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在一次观察中,有一个孩子首先发现种子长出来了,就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种子发芽了!”这一喊,启
发了我,便带头有节奏地喊起来,×× |×××,孩子们也一
种子发芽了
齐跳着,拍着手有节奏地欢呼起来。
总之,无论是通过念童谣、唱歌,还是通过身体动作等方法来培养节奏感,只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不只是靠几节音乐课,而是注意在各项活动中寻找机会,利用可以利用的内容或形式适时地进行节奏训练,当然在训练的同时不是机械的,而要注意它的兴趣性。
培育幼儿节奏感的方法是很多的。
《浅谈小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