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一)
- 格式:doc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创设了科举制度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古运河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了一段“运河版、江南水弄堂”,堪称古运河之精华绝品。
“水弄堂”两岸粉墙黛瓦,鳞次栉比,码头石埠,错落有致,勾画出江南“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让无数中外游客如痴如醉,你知道京杭大运河最早是谁统治时期开凿的?( )A.隋文帝B.唐太宗C.隋炀帝D.唐玄宗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此话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是( )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B.沟通了涿郡和余杭C.有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D.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4、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炀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唐玄宗5、“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
当时,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贞观年间在位的皇帝是( )A. 唐高宗B. 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6、“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7、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吕后B.杨贵妃C.武则天D.慈禧8、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B.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C.进士科和明经科是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D.科举制度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9、唐朝时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指( )A.洛阳 B扬州 C长安 D 成都10、在古代,要取得“进士、状元、榜眼、探花”这些称号,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取得()A.皇帝御赐B.九品中正制C.科举考试制D.察举制11、年号“开元”是指()A.唐太宗统治时期 B.武则天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12、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不畏艰险到天竺取经的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是()A.空海B.鉴真C.玄奘D.晁衡13、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王莽B.杨坚C.李渊D.李世民14、曾经六次东渡并最终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中国僧人()A.玄奘B.鉴真C.晁衡D.戒贤15、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A.辛勤耕作B.参加科举考试C.经商致富D.作战立功16、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
2023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历史事件中,属于近代的是()
A. 秦始皇统一六国
B. 五
C. 一二九运动
D. 红军长征
答案:C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是()
A. 三民主义思想
B. 马克思主义
C. 社会主义思想
D. 学术革命
答案:A
3. 世界上最早文字是()
A. 汉字
B. 英文字母
C. 日文假名
D. 古埃及象形文字
答案:D
二、判断题
1. 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
答案:正确
2.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革命运动。
()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
请简要描述以下历史事件:
1. 辛亥革命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运动,发生在1911年,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2. 五四运动
答案:五四运动是发生在1919年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起点,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重要影响。
四、填空题
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1. 辛亥革命
2. 五四运动
3. 一二九运动
答案:辛亥革命 - 一二九运动 - 五四运动
五、解答题
请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包括儒家思想的影响、礼法制度的推行、科举制度的实施、优秀文化传统的塑造等。
中国古代文化注重孝道、尊老敬贤、重视教育、注重礼仪等价值观念。
以上为2023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的内容和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7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所示文化中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社会安定C.经济重心的南移D.南方政权强于北方2.对于科举制,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评价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他认为该制度()A.保证官吏的廉明清正B.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C.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D.保障专制集权统治3.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
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于是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杯酒释兵权B.改革科举制C.重文轻武的政策D.实行变法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准备围绕“中华民族对外的交流与碰撞”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不能入选()A.B.C.D.5.如图两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政治制度完备B.商业繁荣C.农业技术进步D.文学艺术繁荣6.“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
”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A.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大一统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7.对宋代经济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B.宋朝时丝织业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北方C.宋代造船业当时世界领先,海外贸易发达,管理海外贸易机构是市舶司D.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8.读图《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下列符合史实的是A.西夏、金、南宋开国君主分别为元昊、阿保机、赵构试卷第1页,共3页B.辽、西夏、北宋首都分别是兴庆府、上京临潢府、开封C.澶渊之盟签订后,南宋与金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D.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宋金对峙局面形成9.下列能大致反映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B.C.D.10.北宋时,“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初一下学期历史月考复习题班别学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1、隋朝的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
隋朝重新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在()A.580年B.581年C.589年D.618年2、你生活在隋代,要和家人一同畅游刚开通的大运河,请你设计一下你们从北到南所经过的路线,下列正确的方案是()A.涿郡—江都—洛阳—余杭B.洛阳—涿郡—江都—余杭C.涿郡—洛阳—江都—余杭D.余杭—江都—洛阳—涿郡3、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其主要的作用是()A.巩固隋朝的统一B. 方便隋炀帝南巡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 加强北部的边防4、武则天的统治被后人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史实包括()①武则天改国号为周②由皇后成为皇帝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④继续推行唐太宗选择贤才的政策⑤当政期间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④5、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写的一句碑文。
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治开元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是唐朝进入全盛时期6、“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描绘哪个城市的诗句子()A.长安B.扬州C.洛阳D.成都7、“年少从军不畏苦,长戟短刀气如虎。
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
”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位少数名族的称呼?()A.回纥B.南诏C.吐蕃D. 靺鞨8,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A、巩固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消逊风骚。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月考)历史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①②③隋朝灭广581年 589年 605年 618年A.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B.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2.历史学家范文澜这么评价一位古代帝王,“他是较好的政治家,因为他多少能够留意到劳动民众的愿望。
在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事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
他所创立的制度,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不能因为其王朝历年短促,就忽视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
”范先生所评价的中国古代的帝王是()A.隋文帝:杨坚B.唐太宗:李世民C.宋太祖:赵匡胤D.元世祖:忽必烈3.据史书记载:“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
”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隋朝()A.完成统一B.经济发展C.人口增长D.轻徭薄赋4.隋朝从开皇之治的天下兴盛到大业年间的社会动乱,仅仅经历了37年。
透视历史,隋朝由项峰迅速滑落到深渊的根本原因是()A.隋朝的残暴统治B.藩镇割据C.外族入侵D.农民起义5.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记述:“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
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来自普通人家。
”导致唐朝官员来源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唐太宗打击官僚贵族B.完善三省六部制C.唐玄宗大力整顿吏治D.推进科举取士6.唐太宗见太子在树下休息,乃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者,受谏则圣。
这一材料反映的情况是()A.吸取隋亡教训B.以民为本C.发展科举制D.虚心纳谏7.唐太宗把太子成年礼这一重大礼仪,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进攻突厥这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
2023年安徽省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A.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唐•胡曾《汴水》)B.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C.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唐•皮日休《汴河铭》)D.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元•脱脱《宋史》)2.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的正确结论是()A. 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B. 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C. 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D. 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3.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A. 繁荣而短暂B. 实现了统一C. 统治者残暴D. 大运河开通4.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说明唐太宗()A.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 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C. 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 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5.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A. 轻徭薄赋B. 简法轻刑C. 选贤任能D. 恩威并施6.骆宾王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
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感慨不已,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
”这表明武则天()A. 非常爱惜人才B.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C.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D. 严厉打击敌对贵族7.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吸取了很多教训,最主要的是()A.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 完善科举制度C. 兴科举,大办学校D. 为君之道,必先有百姓8.“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是最合适的,请把它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1.这是中国历史之中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但它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局面。
同时其在政治上确立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影响深远。
那么这个朝代就是A.唐朝B.西汉C.隋朝D.东汉2.图片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图片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的是A.大运河B.都江堰C.长城D.曲辕犁3.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A.扬州、北京B.杭州、北京C.杭州、扬州D.广州、杭州4.“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唐代诗人李敬芳的这首《汴河直进船》评述了大运河的利与弊。
你知道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A.便利隋炀帝的出游B.巩固西南边防C.结束*割据局面D.巩固隋朝统治5.年号多取吉利吉祥、国泰民安的含义,或是显示皇权的神圣。
“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其中用“贞观”作为年号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6.李隆基(见右图)亦称唐明皇。
712年至756年在位,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
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那么,他就是历的A.唐太宗B.唐玄宗C.唐中宗D.唐德宗7.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分别开始于A.秦朝、唐朝B.唐朝、唐朝C.隋朝、隋朝D.隋朝、唐朝8.“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
”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
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A.玄奘B.鉴真C.戒贤D.戒日王9.13岁的他即赞普位。
七年级(下)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题,共30分.)1.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的分裂,统一全国是在()年。
A.公元581年B.公元589年C.公元605年D.公元618年2.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3.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B.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虚心纳谏C.唐太宗知人善任,尽量做到唯才是举D.唐太宗创立科举制4.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隋唐时期的读书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A.辛勤耕作B.作战立功C.经商致富D.参加科举考试6.2013年4月,江苏扬州发现了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下列历史事件与他有关的是()①建立隋朝②设置进士科③下令开凿大运河④开创“开元盛世”局面.A.①②④B.②③C.①②D.①②③7.“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①与吐蕃和亲,送去工艺品、药材及历法、工技等各类书籍②令玄奘西游天竺③任用东突厥贵族管理旧部,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与生活方式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8.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都曾以各种方式与唐朝建立密切联系。
唐玄宗时,有一少数民族赞普上表自称“外甥”,与唐“和同为一家”。
这个少数民族就是今天的()A.白族B.彝族C.维吾尔族D.藏族9.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10.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隋军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时间是()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2.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称做()A.永济渠B.通济渠C.江南河D.邗沟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是隋朝时期,读书求学的人一步登天,由贫民一跃而成高官的史实.最有可能造就这些读书人的政策是()A.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 C.官员推荐 D.科举考试5.隋朝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
以下哪些诗句和这种制度有关()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B.举孝廉,父别居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D.立嫡以长不以贤6.关于科举制度的创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官员选拔上,科举制度起了决定性作用B.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C.科举制的创立,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D.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长达约1300年7.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话中的“人”特指()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 D.姚崇8.梅派京剧《贵妃醉酒》讲述了杨玉环因没有见到皇帝而心情郁闷,醉卧百花亭的故事。
这里的皇帝是()A.唐太宗B.唐玄宗C.唐高宗D.武则天9.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既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11.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唐三彩、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A.隋朝B.唐朝 C.汉朝 D.南北朝12.唐朝前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西北、西南等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友好而密切的联系,与唐朝的关系被喻为“和同为一家”的是()A.吐蕃B.天竺 C.匈奴 D.回纥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一)
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⒈“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郭沫若对谁的评价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中宗
⒉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称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我国历史上的隋朝与下列那个朝代相似
A.秦朝
B.东汉
C.西汉
D.东晋
⒋下列各项表述中,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
A.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全国大一统
B.开凿大运河
C.统治者昏庸残暴
D.繁荣而短暂
⒌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隋末农民起义
D.土地兼并严重
⒍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A.房玄龄
B.魏征
C.张玄素
D.杜如晦
⒎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一句,这里的“唐宗”是指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⒏小莲同学学习了本课后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是
A.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清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⒐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治世景象,其共同特点不包括
A.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B.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C.封建剥削基本消失
D.国家统一
⒑唐太宗和武则天都共同注意到的问题是
A.戒奢从简
B.重用人才
C.减轻刑罚
D.善于纳谏
⒒其统治被后人称有贞观遗风的皇帝是
A.唐高宗
B.唐玄宗
C.唐太宗
D.武则天
⒓唐玄宗尤其重视地方干部队伍建设,为此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②下令烧毁宫内一批奢侈物品③派遣优秀中央干部充实
地方④大力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⒔下列选项中,反映唐玄宗时期农业发展的是
①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②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法③茶叶生产规模越来越大④唐三彩成为世界级工艺珍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⒕小智同学为“唐朝农业发展图片展”收集了以下资料,不符合要求的是
A.曲辕犁
B.筒车
C.青瓷
D.雨中耕作图
⒖唐朝城市中的“坊”是
A.皇帝办公区
B.居民住宅区
C.手工作坊区
D.商业区
⒗下列提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史称“贞观之治”
B.武则天统治时期,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C.唐高宗统治时期,国力强盛,史称“开元之治”
D.唐玄宗统治后期,唐朝开始由盛世走向了衰落
⒘如果下列人物同时出现在同一部历史剧中的话,该剧的历史背景可能是
①唐玄宗②杨玉环③安禄山④史思明
A.开元之治
B.武则天称帝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
⒙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⒚科举制诞生后,对隋朝产生的直接影响包括
①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②选拔官员的权利集中到中央③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报效国家④导致隋朝迅速灭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⒛下列描述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是
①“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科举考试中的“贴经”类似于今天考试中的
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作文题
22.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还未出现
A.吐蕃
B.回鹘
C.突厥
D.靺鞨
23.设置管理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和唐太宗
B.唐太宗和唐玄宗
C.唐太宗和武则天
D.武则天和唐玄宗 24.右图中的民族后来演变为今天的 A.满族 B.维吾尔族 C.回族 D.蒙古族 25.诗仙指的是
A.李白
B.杜甫
C.李春
D.白居易 26.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
A.玄奘
B.戒贤
C.鉴真
D.戒日王 27.右图中建筑的设计者是
A.文成公主
B.高僧鉴真
C.高僧玄奘
D.金城公主 (24题) 28.比较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试比较鉴真和玄奘,共同点包括 ①都是僧人身份②都是友好使者 ③都受政府派遣④都有顽强毅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9.右图是一幅影视剧照,该剧的创作与下列哪一事件有
关 (27题)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A.鉴真东渡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游 D.唐末农民起义 30.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半岛的历史、地理情况,最好的参考书籍应是
A.《马可·波罗行纪》
B.《西游记》
C.《大唐西域记》
D.《日本书纪》
(29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31题6
分,32题12分,33题5分,34题8分,35题9分,共40分)
31.结合右边地图,回答问题(6分):
①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为何开通?(2分)
②大运河的中心在哪个城市?这个城市在隋朝前曾是哪些政权的都城?(至少举两个)(2分)
31题、隋朝大运河
③大运河的开通有何意义?大运河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2分)
32.阅读材料(12分):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请回答: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是哪位统治者引用古人的话?这句话主要阐述什么关系?(3分)
②他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效果如何?(2分)
③他重用了哪些人才?(1分)
33.读右图,回答问题(5分):
①哪个朝代谁修建的?(2分)
②历史地位如何?(1分)
③现位于哪里?(1分)
④建筑有什么特点?(1分)
34.阅读材料(8分):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请回答:①材料中所提到的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我国的什么制度?(1分)
②这种制度最早创立于何时?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及其贡献。
(4分)
③请简述这一制度的影响。
(3分) 35.阅读材料(9分):
材料一: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胗独爱之如一。
”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
----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请回答:①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出唐朝后期居住在边疆的各族名称(3分)
㈠㈡㈢
②材料二中唐太宗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分)
③尺带珠丹自称是唐朝皇帝的外甥,这种亲戚关系确立所依据的相关史实是什么?(2分)
④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2分)
㈠
㈡
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