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10_菲咯啉及其衍生物铜配合物的抗癌活性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96.93 KB
- 文档页数:9
咔啉及其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咔啉及其类似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杂环有机化合物,在医学和化工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抗肿瘤活性是咔啉及其类似物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以往的研究表明,一些咔啉及其类似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如可利用其结构与DNA结合,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等。
因此,开展咔啉及其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合成一系列咔啉及其类似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
三、研究内容1. 咔啉及其类似物的设计:基于已有的文献和已有的分子库,设计一系列咔啉及其类似物的分子结构,包括取代基、芳基等。
2. 咔啉及其类似物的合成:根据所设计的分子结构,采用有机合成方法进行咔啉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3. 化合物的表征: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表征,确保其纯度和结构正确性。
4. 抗肿瘤活性研究:采用细胞培养、MTT、细胞周期分析等方法对所合成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
四、预期成果1. 设计、合成了具有一定结构多样性的咔啉及其类似物。
2. 对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3. 研究了所合成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成果将有望为咔啉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和抗肿瘤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方面,以往研究的咔啉及其类似物的抗肿瘤活性值得关注,对其中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机制的实验验证能够更为准确地发掘其抗肿瘤的潜力;另一方面,新发现的咔啉及其类似物的设计和合成不仅为医学和化工领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材料,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我国相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
Cu-MOF和Fe-MIL-101模拟酶活性及其对癌细胞的作用由于生物酶对反应环境的要求苛刻,还具有相对活性较低以及不可重复利用等缺陷,使得人工模拟酶成为研究热点。
基于酶在生物和工业中具有重要性,构筑高活性的模拟酶极具挑战性。
癌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不断增高,尤其卵巢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第二的致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
目前,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以及使用新型的活性更高的抗癌试剂进行治疗。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微环境在肿瘤增殖和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肿瘤微环境包含许多影响血管生成的信号分子。
肿瘤的生长增殖依赖于血管生成为其提供氧气和营养。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一种锌结合蛋白包括胶原酶MMP-2和MMP-9,能水解细胞外基质而在血管生成、肿瘤侵袭和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
靶向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是肿瘤协同治疗的新策略。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是一类独特的基于金属离子或金属簇和有机配体的固态多孔材料。
与传统多孔材料相比,他们具有高比表面、高孔隙度、可调孔径以及拓扑结构,使它们在很多领域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MOFs种类和结构的增多,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但到目前为止,关于MOFs细胞毒性的相关信息还很少,当下MOFs在癌症治疗中仅用作显影造影剂以及药物传输载体。
没有直接将MOFs用于杀癌细胞的报道。
同时也未见将MOFs用于模拟蛋白酶的报道。
基于此,本论文对Cu-MOF和Fe-MIL-101材料的模拟酶活性及对癌细胞的作用(细胞消化分离、细胞检测、细胞毒性、细胞迁移、抗血管生成、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以及肌动蛋白(actin)表达)进行研究。
首次报道Cu-MOF具有模拟蛋白酶的活性并将其应用于消化分离细胞。
同时发现Fe-MIL-101具有内在模拟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且在中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活性。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13卷第3期果五味子甲素平均含量8.35μg /ml ,RSD 为1.59%;五味子乙素平均含量26.65μg /ml ,RSD 为2.64%。
2.6重复性试验分别在6天中,每天对批号20070911样品平行制备3份,进样测试,每天测定结果取平均值,计算6日平均值结果及其相对标准偏差,五味子甲素含量均值为8.40μg /ml ,RSD 为3.08%;五味子乙素含量均值为26.75μg /ml ,RSD 为3.94%。
2.7稳定性试验供试品溶液在0,1,1.5,2,4,8h 分别进样20μl ,记录峰面积。
五味子甲素与五味子乙素峰面积的RSD 分别为1.42%和1.75%,表明供试品溶液在8h 内稳定。
2.8加样回收率试验分别准确吸取供试品溶液6份,每份1ml ,添加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加入流动相,摇匀、超声提取5min ,用流动相定容至5ml ,经0.45μm 滤膜过滤,待测。
结果见表1。
表1加样回收试验结果(n =3)2.9含量测定制备3批样品的供试品溶液,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各2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外标一点法计算样品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
结果见表2。
表23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n =3)3讨论3.1曾采用加热回流法与超声提取法对样品进行提取,结果二者含量相当,但超声提取法更为简便,耗时短且易于操作。
3.2对五味子甲素与五味子乙素对照品溶液进行全波长扫描[2],结果在254nm 处均有最大吸收。
在该波长检测,被测成分与其他组分分离较好,干扰较少。
采用本方法进样测定多次,保留时间值稳定。
参考文献[1]胡晓斌,李颖,吴苏澄,等.HPLC 测定生脉胶囊中五味子甲素和乙素的含量[J ].华西药学杂志,2003,18(2):141-142.[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4-45.(编辑陈明伟)原有量(μg )加入量(μg )测出量(μg )回收率(%)五味子甲素8.35614.3499.88.35816.70104.48.351018.2198.6五味子乙素26.652046.3698.626.652754.35102.626.653259.29102.0XRSD(%)100.933.03101.072.13邻菲咯啉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胡业旺,蒋才武(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目的]研究邻菲咯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衍生物的抗癌活性。
铜(Ⅱ)配合物抗癌活性研究进展金属配合物抗癌药物的研究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铜(Ⅱ)配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
本文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铜(Ⅱ)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和铂(Ⅱ)配合物的活性对比、与DNA的作用﹑与氨基酸的共价作用及对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等方面作了介绍。
标签:铜(Ⅱ)配合物;结构特征;抗癌活性;共价作用;诱导凋亡60年代末期,顺铂(cis-platin)做为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引导金属配合物抗癌药物研究步入了一个新领域,引起了人们对金属配合物抗肿瘤研究的重视。
近年来已证实锗、钼、钯、铜、锌等金属配合物也具有抗肿瘤活性,对金属配合物的研究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热点之一[1]。
铜是一种很重要的微量金属元素,它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次于铁和锌。
所有的动物、植物都需要靠它来生存和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同时铜还是机体内氧化还原体系中有着独特作用的催化剂。
目前已知铜存在于生物体内金属蛋白和金属酶的活性部位,对造血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骨骼和结缔组织的形成以及皮肤色素的沉积等过程具有重要作用[2]。
铜作为配合物的活性中心还存在于具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分子中,其配合物多变的配位结构和活化小分子的催化活性,使其对生命体系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和催化作用。
而目前的研究表明:铜是生物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所必须的,亦是治疗许多疾病的一个主要因素。
近期研究也证实铜与肿瘤血管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因此铜配合物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
早在1912年,德国就用一种由铜的氯化物和蛋黄素组成的混合物来治疗患有面部癌的患者。
这一治疗的成功说明铜化合物具有抗癌功能[3]。
在众多的过渡金属中,铜具有良好的配位特性,且其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裂解活性[4],众多的研究者们开始将铜配合物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对铜(Ⅱ)配合物抗癌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1 铜(Ⅱ)配合物的结构特征Cu(Ⅱ)金属原子的配位多含O、N原子,Cu(Ⅱ)配位数从4~6多变,配位构型有四面体、三角双锥、八面体等。
邻菲咯啉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胡业旺;蒋才武【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13)003【摘要】[目的]研究邻菲咯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衍生物的抗癌活性.[方法]以邻菲咯啉为原料合成邻菲咯啉衍生物,用质谱、核磁共振表征了其结构,并用MTT法对其进行了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结果]合成得到5个邻菲咯啉衍生物:2-(1H-苯并咪唑-2-基)-1,10-邻菲咯啉(化合物1)、2-(1H-萘并[2,3-d]咪唑-2-基)-1,10-邻菲咯啉(化合物2)、2-(5,6-二苯基-1,2,4-三唑-3-基)-1,10-邻菲咯啉(化合物3)、9-(1,10-邻菲咯啉2-基)萘[1,2-e][1,2,4]三嗪(化合物4)、3-(1,10-邻菲咯啉-2-基)菲咯啉基[9,10-e][1,2,4]三嗪(化合物5).其中化合物2-(1H-苯并咪唑-2-基)-1,10-邻菲咯啉以及2-(1H-萘并[2,3-d]咪唑-2-基)-1,10-邻菲咯啉浓度为20μg/ml时,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体外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邻菲咯啉衍生物的合成,可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总页数】3页(P49-51)【作者】胡业旺;蒋才武【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R914.5【相关文献】1.1,10-邻菲咯啉衍生物La(III)配合物的电子结构与抗癌活性 [J], 曾兴业;李雅萍;刘小平2.羟基胆烷酸类衍生物的抗癌活性研究Ⅱ.3β,5α,6β-三羟基胆甾烷-24-酸及3β,6β-二羟基胆甾-4-烯-24-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 [J], 刘跃金;容士宏3.邻菲咯啉衍生物的合成及条件优化 [J], 郭景宜4.二胺桥联邻菲咯啉镧(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J], 李风华;林华宽5.羟基胆烷酸类衍生物的抗癌活性研究Ⅰ.3β,5α,6β-三羟基胆烷-24-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体外抗癌活性 [J], 刘跃金;容士宏;陈玉彬;刘淑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铂类金属配合物作为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在目前研究中的新型抗癌药物当中,金属配合物类抗癌药物已成为重要的一类。
金属类抗癌药物有许多其它药物无法比拟的独特性质。
近些年来,新的高效、低毒、具有抗癌活性的金属化合物不断被合成出来。
其中有铂类抗癌药物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介绍了这类金属配合物在抗癌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关键词:抗癌药物,金属配合物,药物分类,作用机理1. 引言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顽固病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曾披露的癌症发展趋势表明,预计2015 年发达国家癌症死亡人数将为300 万人,发展中国家为600 万人,全年预计死亡人数达900 万人。
专家预计癌症将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
目前,化疗和放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但是其毒副作用比较大,于是寻求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一直是人们不懈努力,不断追求的奋斗目标。
自20世纪60年代顺铂被研究具有抗癌活性以来[1],金属配合物的药用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开辟了金属配合物抗癌药物研究的新领域。
随着人们对金属配合物的药理作用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新的高效、低毒、具有抗癌活性的金属配合物不断被合成出来,该领域的研究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成就,成为目前和今后的研究热点,在这类配合物当中,铂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最为广泛。
本文介绍了铂类金属配合物作为抗癌药物在抗癌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
2. 铂类抗癌药物铂族金属包括铂、钯、铑、铱、锇、钌六种元素。
它们具有一些独特的和卓越的理化性质,一直在高新技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喻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
1967年,美国科学家Rosenberg1]首次观察到铂类化合物能抑制细胞生长,从此开展了此类构型独特的抗肿瘤药物治疗肿瘤细胞的实验。
第一代铂族抗癌药物顺铂(Cisplati n)于1978年上市。
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卡铂(Carboplati n)于1986年上市。
第三代铂族抗癌药物奥沙利铂(Oxaliplati n)于1996年在法国上市。
N-烷基-1,10-菲咯啉2-甲胺La(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李风华;吴红星;林华宽【期刊名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年(卷),期】2006(27)10【摘要】合成和表征了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和苄基N-取代1,10-菲咯啉2-甲胺衍生配体及其镧(Ⅲ)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对HL60人白血病、 PC-3MIE8人前列腺癌、 BGC-823人胃癌、 MDA-MB-435人乳腺癌、 Bel-7402人肝癌、Hela人宫颈癌共6种瘤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与DN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对实验的6种瘤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配合物L5LaL5对MDA-MB-435人乳腺癌和Bel-7402人肝癌的抑制效果较好,对Bel-7402人肝癌和Hela人宫颈癌的抑制效果优于顺铂.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同时伴随共价和静电与DNA发生作用,影响其基因调控与表达,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最终导致癌细胞凋亡.【总页数】5页(P1800-1804)【作者】李风华;吴红星;林华宽【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青岛,266042;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相关文献】1.{2-(2-噻吩基)-1H-咪唑[4,5-f][1,10]菲咯啉-κN7,κN8}双(1,10-菲咯啉-κN1,κN10)镍(Ⅱ)配合物的合成 [J], 蔡志彬;周茂2.1,10-邻菲咯啉衍生物La(III)配合物的电子结构与抗癌活性 [J], 曾兴业;李雅萍;刘小平3.2-烷基-5-N,N-二取代胺甲基-2-环戊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 [J], 王飚;赵临襄;计志忠4.铜(Ⅱ)-N-(2-羟苄基)-DL-α-苯丙氨酸-2,2'-联吡啶(或1,10-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 [J], 胡久荣;梁福沛;陈自卢;黄世稳;黄衍强5.N-乙基-1,10-菲罗啉-2-甲胺镍(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J], 李风华;吴红星;高东昭;林华宽;朱守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吡唑啉酮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篇一摘要:本文研究了新型吡唑啉酮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通过实验发现,该配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引言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目前,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传统化疗药物往往存在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
因此,寻找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金属配合物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
其中,吡唑啉酮席夫碱类化合物因其具有良好的配位能力和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中。
本文旨在合成一种新型吡唑啉酮席夫碱铜配合物,并探索其抗肿瘤活性。
二、实验方法1. 材料与试剂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吡唑啉酮、席夫碱、铜盐等,均为市售分析纯试剂。
2. 合成方法以吡唑啉酮和席夫碱为原料,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吡唑啉酮席夫碱,再与铜盐反应,得到新型吡唑啉酮席夫碱铜配合物。
3. 抗肿瘤活性测试采用MTT法对合成的新型吡唑啉酮席夫碱铜配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以人癌细胞株为实验对象。
三、实验结果1. 合成结果通过席夫碱反应和配位反应,成功合成出新型吡唑啉酮席夫碱铜配合物。
该配合物呈黄色粉末状,易于保存和操作。
2. 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1)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通过MTT法测定新型吡唑啉酮席夫碱铜配合物对人癌细胞株的抑制率。
实验结果显示,该配合物对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性。
(2)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将该配合物应用于动物模型中,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该配合物在体内同样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四、讨论本实验成功合成出新型吡唑啉酮席夫碱铜配合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
这可能与该配合物的结构特点有关,其具有良好的配位能力和生物活性,能够与癌细胞内的相关分子发生作用,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