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全面打响水气治理攻坚战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大气污染专项管控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6.01•【字号】宜府办发〔2015〕27号•【施行日期】2015.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大气污染专项管控工作的通知宜府办发〔2015〕2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各大中型企业,各大中专学校:为有效防治大气污染,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市政府决定对全市工业企业污染、扬尘污染、机动车(船)排气污染、燃煤污染、油气污染、秸秆露天焚烧污染、城区饮食业油烟污染实行专项管控。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落实管控责任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大气污染专项管控工作。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原则,市政府副市长负责分管领域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市直各责任单位对本行业大气污染管控具体负责。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对本辖区内大气污染管控负总责,并督促企业和相关单位落实主体责任。
二、实施综合监管市环境监控与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和各责任单位要严格依照《宜昌市环境保护综合监管办法》,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综合监管,对大气污染问题快速有效处置。
三、实行社会共治要广泛动员全体市民参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对专项管控方案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畅通公众举报和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作用。
要鼓励新闻媒体宣传环保先进典型,曝光环境违法行为。
要向全体市民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市民环保意识,鼓励和引导市民积极支持、参与环保行动,共享环保成果。
四、加强督查考核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对各责任单位大气污染专项管控目标落实情况开展综合督查。
市直责任单位对本行业大气污染管控目标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指挥中心对各责任单位承办工作指令情况进行督办和考核,并将结果报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5.27•【字号】宜府发〔2021〕5号•【施行日期】2021.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府发〔2021〕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2021年5月27日宜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鄂政发〔2020〕2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宜昌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守底线、优格局、提质量、保安全”的总体思路,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共抓长江大保护,筑牢三峡生态屏障,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为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推进“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打造长江中上游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示范区提供生态环境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底线思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生产生活不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开发建设不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5.26•【字号】宜府办发〔2020〕20号•【施行日期】2020.05.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20〕2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5月26日宜昌市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助力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9〕28号,以下简称《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宜昌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以建设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为目标,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要求,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面提升“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气象服务能力,力争到2025年,相关指标达到湖北省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目标值(附件2),基本建成适应宜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二、工作措施(一)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
1.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继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纳入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标准化行动。
整合防灾减灾信息员和气象信息员,形成“多员合一”的基层防灾减灾信息员队伍。
强化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开展社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推进城区各区成立气象防灾减灾机构,(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提升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
各县市区要组织开展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开展3A级以上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和大型小区、大体量高层建筑的城市通风廊道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夷陵区2022年规划方案前言夷陵区是湖北省宜昌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位于长江中游地区。
近年来,夷陵区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为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制定适合夷陵区未来发展的规划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档将对夷陵区2022年规划方案做出详细说明。
重点任务经济发展夷陵区经济发展是本次规划方案的重中之重。
2022年之前,夷陵区要实现GDP年均增长率不低于9%,全面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支持力度。
在具体措施上,夷陵区将通过以下几点加速经济发展:•加强市场基础建设,提高区域市场综合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加快“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步伐;•鼓励外来投资,加强培训和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和新型城镇化,扩大城市经济规模。
基础设施建设夷陵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样重视,以便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本次规划方案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地铁、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加快信息化建设,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打造智慧城市;•加强水利革命建设,继续加强治水能力建设,并推进水系规划设计。
生态环保生态环境是夷陵区的重要优势,也是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
本次规划方案将继续保持对生态环保的高度重视,对以下几点做出具体安排:•加强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生态立区;•推进环境治理,加大对环境恶化和污染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推进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发展,保护好夷陵区的生态文化资源。
实施方式组织领导夷陵区开展本次规划工作,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确保顺利推进。
规划工作的主导单位是夷陵区政府,具体实施由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还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民主决策。
程序安排规划程序包括方案设计、方案审查、方案评估等多个阶段。
在方案设计阶段,夷陵区将组织专家、学者形成专项考核组,制定出一套符合夷陵区实际的规划方案。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的通知【法规类别】污染防治【发文字号】宜府办发[2015]49号【发布部门】宜昌市政府【发布日期】2015.10.28【实施日期】2015.10.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15〕4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各大中型企业,各大中专学校:《宜昌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14〕29号)同时废止。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10月28日宜昌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工作原则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2.1领导机构及职责2.2办事机构及职责2.3成员单位职责2.4县市区职责2.5专家组及职责3监测与预警3.1监测预报3.2预警分级3.3预警发布3.4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4应急响应4.1预案的分级响应和启动条件 4.2分级响应措施4.3区域联防联控4.4信息发布4.5响应等级调整4.6应急终止5总结评估6应急保障6.1资金保障6.2人力资源保障6.3监测与预警能力保障6.4通信与信息保障7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7.1宣传教育7.2培训7.3应急演练8附则8.1名词术语8.2奖励与责任8.3预案管理8.4预案实施1 总则1.1编制目的为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应对大气重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大气重污染的公共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函》(环办函〔2013〕504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等级标准》、《宜昌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相关文件。
宜昌市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持续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湖北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以提高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二江”(长江、清江)、“三河”(香溪河、沮漳河、黄柏河)和重污染水体为重点,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和水安全保障,全面执行最严格环保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问责、终身追责”的生态环保责任制度,努力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为宜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水环境保障。
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大幅度减少,优良水体比例有所增加,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污染源治理水平显著提高,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水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等监管能力显著提高,水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到203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污染防治能力与水环境监管水平明显提高,水生态系统功能良好。
到本世纪中叶,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二)具体指标:到2017年底,消除重点流域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确保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现状水质优于Ⅲ类的水体持续改善。
到2020年,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88.9%,无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断面,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成果得到巩固,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力争有所改善。
(详见附件2)三、主要任务全面实施《宜昌市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业污染防治专项方案》、《宜昌市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城镇生活污染防治专项方案》、《宜昌市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项方案》、《宜昌市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方案》、《宜昌市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重污染水体治理专项方案》、《宜昌市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良好水体保护专项方案》6个专项方案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详见附件3—附件8)。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冬防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0.30•【字号】宜府办发〔2016〕79号•【施行日期】2016.10.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冬防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宜府办发〔2016〕7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为本年度冬防期。
为认真落实《宜昌市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确定的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实现2016年11~12月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0%以上、2017年1~2月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55%以上的工作目标,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严格防控扬尘污染(一)严控建筑施工扬尘污染。
1所有工地须安装自动喷淋(雾)设施,并在施工工地显著位置对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负责人、联系人等信息进行公示。
因扬尘污染问题被督办二次以上仍整改不到位的建设项目必须安装通过计量认证的PM10在线监控及监测数据显示系统,并与环保主管部门联网;被督办三次以上仍整改不到位的建设项目,一律停工整顿。
(市住建委牵头,各县市区政府和宜昌高新区管委会负责落实。
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政府和宜昌高新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不再列出)2已取得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的建设用地,场地平整期间由施工单位负责落实防尘措施。
冬防期内,场地平整后一个月内不能开工的,施工单位应采用防尘网对裸露土地进行覆盖,超过一个月仍不能开工的,应进行铺装或绿化。
已取得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未取得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而开工建设的项目由住建部门责令停止施工并严格查处;未取得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而开工建设的项目由城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并严格查处。
(市住建委牵头,市城管委配合)3施工项目围挡以外的弃土、垃圾等要及时清运,落实保洁、洒水等防尘措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12.28•【字号】宜府办发〔2023〕57号•【施行日期】2023.1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23〕5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12月28日宜昌市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宜昌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0平方公里,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15条,水土保持率提升到82.9%,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
到2035年,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00平方公里,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65条,水土保持率达到85.72%,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
二、重点任务(一)强化水土保持规划引领1.修订市县水土保持规划。
根据省级水土保持规划,及时修订市级水土保持规划,建立覆盖全市2个一级流域、5个二级流域片区、12个三级流域单元的水土保持规划体系。
指导各县市区及时制定或修订水土保持规划。
(牵头单位:市水利和湖泊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以下责任单位均包括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不再一一列出)(二)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2.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指导各县市区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以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区域和禁止开垦陡坡地范围,严格落实管控要求,加强水土资源保护。
(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和湖泊局;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和园林局)3.严格保护重点区域。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9.28•【字号】宜府办发〔2022〕70号•【施行日期】2022.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22〕7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9月28日宜昌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为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据《“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环固体〔2021〕11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宜昌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统筹减污降碳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集成创新科技治理体系,全力营造绿色市场体系,探索建立协同监管体系,推动全市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1.总体部署,分类施策。
坚持全市“一盘棋”,各县市区按照功能定位、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点等,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制定既符合自身实际又满足总体要求的目标任务,精准发力,持续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2.问题导向,重点突破。
着力解决当前固体废物产生量大、收运体系不健全、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处置能力不均衡、信息化管理手段不足等突出问题和难点,靶向施策,重点突破,有效化解环境风险。
3.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构建政府主导推动、部门协同推进、企业自我约束、市场调节驱动、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监督的工作格局,全面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无废城市”理念,营造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消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消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宜府办发〔2022〕1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消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月30日宜昌市消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目录一、基础条件(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绩(二)“十三五”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挑战(四)“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目标三、主要任务(一)全面推进消防法治建设(二)健全消防责任体系建设(三)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四)完善消防安全网格建设(五)夯实基层消防组织建设(六)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七)狠抓战勤保障体系建设(八)深化执法服务水平建设(九)增强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十)促进消防救援信息化建设四、重大工程项目(一)重大火灾风险防治工程(二)消防站建设优化工程(三)消防训练基地升级改造工程(四)市政消火栓建设工程(五)车辆装备提升工程(六)天然水源取水点建设工程(七)水上救援基地及建设工程(八)搜救犬队基地建设工程(九)应急救援专业队建设工程(十)消防救援信息化建设工程五、保障措施(一)加强政治保障(二)抓好思想建设(三)增强组织领导(四)明确责任分工(五)落实经费保障(六)统筹规划衔接(七)强化督查督办(八)完善考核工作六、附件——结束——。
夷陵区全面打响水和大气治理攻坚战
5月4日,省委政研室、省经信委、省统计局联合发布《2015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夷陵区位居I类县市区第二位,比上年前进1位。
县域经济抢前争先,生态建设全面深化——进入“十三五”,夷陵区秉持“生态建设既是经济建设,也是社会民生建设”的绿色发展理念,以改革者的勇气和精神加快推进“生态夷陵”建设。
今年以来,为了全面改善全区生态环境,区政府成立了水和大气治理领导小组。
“十三五”开局之年,一场水和大气治理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1.明确了全区今年水、大气治理目标,配套出台了考核措施。
今年水的治理目标是:纳入省市考核的5条河12个断面:运河要确保II类,黄柏河、柏临河,玛瑙河、下牢溪要确保III类。
压力最大的是柏临河,玛瑙河和运河,元月至二月监测数据均为劣Ⅴ类。
空气质量指标是:PM10≤97μg/m³、PM
2.5≤70μg/m,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0%以上。
根据这一目标,我们确立了水、气治理的具体目标任务,目前已全面分解到区直13个部门和乡镇、街道、开发区和试验区。
配套出台了一票否决问责办法和具体的考核细则。
2.以“清水行动”为契机,全面启动四大主要河流的污染治理工作。
一是在玛瑙河流域集中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整治活动。
对沿岸两个工业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对27家养殖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发出11份整改通知,所有直排企
业均已停止了违法行为,目前正在巩固成果,堵塞排污口。
二是以柏临河流域周边的支流为重点区域,启动了对李家台、水府庙、跑马岗等区域的养殖污染治理工作。
特别是李家台牌坊河流域,龙泉镇政府已成立了工作专班,拟定了“拆除还田”的方案。
与此同时,理顺了龙泉镇稻花香污水处理厂体制的突破口,全面确保镇域内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三是启动了以黄柏河流域为重点的养殖污染治理工作。
黄柏河的几个支流的养殖直排企业达120多家。
今年发展新区、小溪塔街办成立了工作专班,启动了岩花和新桥边近60家养殖企业的治理工作。
其中发展新区涉及37家,目前进展十分迅速,治理效果十分明显。
四是以运河流域为重点,开展治理工作。
经排查,姜家湾是污染的重灾区,开发区和该村均已成了工作专班,已拿出了治理计划,拟在5月中旬全面启动。
五是启动了建制镇以下的居民集中区的生活污水的规划工作,拟在官庄试点,全面复制浙江安吉和桐庐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目前试点工作已全面开展。
3.以“七大”管控方案为重点,打响大气治理攻坚战。
年初,我们制定了“扬尘、汽车尾气、燃煤、餐饮油烟清洁装置、油气回收、秸秆燃烧、禁鞭等管控方案,分别落实了具体目标和牵头单位。
目前,扬尘、燃煤、油气回收和采石场综合治理已全面开展。
按照目标要求,对全区四个工地下达了停业整治的文书,对全区4000家使用燃煤的用户送达了政府公告,并正在配套出台政府措施鼓励措施;油气回收工作已召开动员会,对58家加油站排出了整改时间表;采
石场已出台了8个行业标准,目前,正在逐一整治。
4.以“智慧环保”为抓手,全面提升监管的科技水平。
拟投资600万元的“智慧夷陵”工程已准备进入招标阶段。
该项目将全区72家重点企业纳入实时监管范围,同时在全区10个敏感区域布局空气检测点,并将重点流域的水质变化情况逐步纳入监管平台。
在此基础上,将交通卡口和社会化网格管理逐步与环保网格对接,实现监管全覆盖。
(区环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