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南中考历史查题宝典——中国近代史
- 格式:doc
- 大小:799.00 KB
- 文档页数:6
河南中考历史查题宝典——世界近代史第一单元欧美主要国家的巨变考点一:文艺复兴1、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开始于意大利的原因是【A 】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最早B. 具有丰富的古典文化遗产C. 封建统治势力弱小D. 人才众多,熟悉古典文化2、14~16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倡导人文精神的文化运动。
产生这种思潮的运动是【 B 】A. 新航路开辟B. 文艺复兴C. 宗教改革D. 启蒙运动3、下图人物是“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是【A 】A.《神曲》B.《罗密欧与朱丽叶》C.《哈姆雷特》D.《俄底浦斯王》4、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A 】A.但丁B.达·芬奇C.莎士比亚D.爱因斯坦5、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闸门,出现了许多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作品。
下列作品与作者搭配正确的是【D 】A. 《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B. 《哈姆雷特》——达·芬奇C. 《蒙娜丽莎》——伏尔泰D. 《神曲》——但丁6、他是意大利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代表作品(如下图)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他”是【 B 】A. 莎士比亚B.达·芬奇 C. 托尔斯泰D.伏尔泰7、几百年来,名画《蒙娜丽莎》深深地打动着人们,人们从中看到达·芬奇对人文主义精神的不懈追求。
当时这种追求反映了【C 】A.封建文化的兴起B.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D.基督教文化的复兴8、以下主张,体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是【 B 】A.“君权神授” B.以人为中心C.以神为中心D.“自由平等”9、文艺复兴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期间,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他们的创作充分体现了【B 】A.复古主义精神B.人文主义精神C.共产主义精神D.集体主义精神10、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河南省2013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历史答案解析选择题一、1.【答案】B【解析】结合图片中的文字提示“英法联军进犯京津形势图”和“圆明园”,可以判断这是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的形势图,英法联军在北京城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严重的罪行其中包括火烧圆明园等行为。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2.【答案】C【解析】左宗棠收——复新疆,谭嗣同——维新变法,詹天佑——京张铁路,邓世昌——甲午海战。
【考点】左宗棠收复新疆3.【答案】A【解析】依据以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题中材料正是反映了这一点,所以选A。
【考点】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4.【答案】B【解析】观察年代尺的第一个时间是1919年,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选B。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5.【答案】D【解析】从“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可知事件的地点、方式、解决等,四个选项中A是为了打倒北洋军阀,B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C是为了抗日战争后国内的和平与民主。
故选D。
【考点】西安事变的基本史实。
6.【答案】B【解析】根据诗句的意思可知,“金沙水拍云崖暖”涉及到的事件为巧渡金沙江,“大渡桥横铁索寒”涉及到的事件为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时间在这首诗作之后,故选B。
【考点】长征,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答案】A【解析】题目中的“1948年10月”“锦州”等关键信息主要阐述了首攻锦州的原因,据此可判断题目中的战役是辽沈战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辽沈战役的相关史实8.【答案】D【解析】西藏的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013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历史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1. 右图反映的事件发生的时期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 下列历史人物中,既在军事上捍卫了国家主权,又兴办工业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的是( )A.谭嗣同B.詹天佑C.左宗棠D.邓世昌3.“1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
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
资本在10万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
”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结束了封建帝制C.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 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B.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C.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5. 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由此判断,该题正确答案是( )A. 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重庆谈判D.西安事变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叙述的长征历程中没有涉及到的事件是( )A. 强渡大渡河B.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C.飞夺泸定桥D.巧渡金沙江7. 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8. 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进行三大改造C.发展国民经济D.巩固新生政权9. 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2013年河南省中招历史考试调研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面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表格内。
1.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下列我国古代建筑中,能够说明外来文化对我国产生重要影响的是A.白马寺B.赵州桥C.嘉峪关D.北京故宫2.这场战争,对于中国而言是一块界碑,它让古老的社会开始发生变化。
这场战争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B.虎门销烟C.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3.美国《华盛顿邮报》1911年10月14日报道了一则新闻的标题是“革命军在武昌宣布成立共和制政府”。
假如回到那个时代,由你来给这则新闻做一点评,观点作为正确的是A.北洋军阀在全国的统治确立起来了B.这敲响了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丧钟C.革命党人孙中山成为政府的首位临时大总统D.新成立的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4.“有些女生已经开始觉醒,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修身课)。
在操场,在宿舍,她们常常聚集在一起,争论得面红耳赤。
后来由争论变为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上述情形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关联最大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新中国成立5.有学者对历史上这一重大事件给于如此评价: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从此中共走上了布尔什维克道路。
这个重大事件指的是下列哪个事件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D.长征6.巍巍宝塔山,因其所在的城市成为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这座塔也成为我国西北这座红色旅游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这个城市是A.瑞金B.遵义C.延安D.西安7.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1月31日发布,一号文件连续十年聚焦三农。
以下历史事件中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是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三大改造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1979年3月23日,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说:“今天是我们进京赶考的日子”。
6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2013年河南中考历史查题宝典——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考点一:虎门销烟1、2005年5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云南德宏州某村庄有11户人家因吸毒而灭户。
清朝后期,林则徐因禁烟而名垂千古。
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缉拿烟犯,销毁鸦片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侵华活动④其禁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B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指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池地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无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凌青(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后人)1990年讲话:.........150年前….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
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工作。
材料三: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有利因素,从当时双方的兵力来看,中国占绝对优势:清军总兵力约有80万人。
英国只出动了一支有几十艘舰船、几百门大炮、一万多士兵的侵略军就轻易地打败了庞大的清王朝。
(1)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虎门销烟。
(2)材料三反映鸦片战争时占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因素,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是中国战败了?封建制度的落后,清政府的腐败,天朝上国的骄傲自满,闭关锁国导致的中国的落后(答出任何两点,都可以给分)(3)鸦片战争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4)面对毒品的危害,我们青少年应当怎么做?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意思对,即可给分)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考点一:洋务运动1、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扩散,19世纪6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变革,积极寻求图强之路。
材料一:图3 北洋舰队军舰图4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材料二:美国内战——它的结局无疑地将决定美国今后几百年的命运。
——恩格斯(1)根据图3、图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4分)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创建新式军队;创办新式学校。
(2)恩格斯高度评价美国内战的影响,其依据是什么?(3分)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3)同一历史时期,欧洲、亚洲另外两个国家也进行了重大的社会变革。
这两大变革是什么?(2分)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还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
材料二:政治方面:“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中日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的洋务运动。
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
(2)这两个事件各具有怎样的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明治维新是明治天皇政府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根据材料分析,这两个事件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什么不同?①从内容上看,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明治维新不仅学西方先进的技术,还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②从结果上看:洋务运动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明治维新成功了,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以及照搬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中国期待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材料中“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由哪一派别领导?请列举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洋务派。
奕(或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2)这一派别从哪几方面展开了“自救”?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近代海军(或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写出其中任意两项即可)(3)这场自救运动虽然最终没有成功,却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理由。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中“新的社会力量”为“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作了哪些努力?(写出两项即可)成为五四运动主力军;成立中国共产党;实现国共合作;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等。
(只要列举出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项主要史实均可)考点二:戊戌变法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事”诏书,宣布变法。
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等。
材料二:从1868年起,明治天皇政府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或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使日本摆脱了论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变法图强或摆脱危机2、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末,中日两国都发生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其结局与影响却截然相反。
今天让我们探究这段历史,以资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
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同治夷务》材料二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材料三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1)材料一是哪一派别的观点?(1分)该派别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1分)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如何?(1分)洋务派。
洋务运动。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据材料二,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所起的作用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什么?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答思想启蒙也给分)(3)据材料三,写出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使日本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使日本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从明治维新和维新变法的成败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举国上下通力合作;遵循客观规律;摒弃落后,学习先进;结合国情,立足现实;生产关系…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在军事上,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下册材料二: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
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
”——《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请回答:(1)从材料一总结日本明治维新从哪些方面进行了除旧布新的改革?其中最能体现改革的性质的是哪个方面的改革?(2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经济方面的。
(2)材料二则介绍了中国戊戌变法哪个方面的具体措施?这方面措施给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思想文化教育方面;在中国首次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3)人们往往讲这两场改革运动进行对比研究,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2分)因为两次运动都是在面临民族危机时为挽救危亡而发动的改革,并且都是向西方学习的改革等等。
(4)材料三对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进行了哪一角度的对比?除此之外,两者还有什么不同之处?(2分)一成一败原因的探究(意思相近即可)。
发动改革者是否掌握实权、推行策略是否可行等方面存在不同。
考点三:辛亥革命1、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的最突出贡献是【B 】A、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主张改革封建制度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猛烈抨击封建思想D、颁布一系列法令制度,促进社会习俗的进步2、“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B 】A.推翻了帝制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建立了中华民国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下列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符合的是【D 】A.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B.建立中国同盟会C.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4、1911—1912年,武昌起义的爆发、中华民国的成立,推翻了清朝,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对清史来说是终结,对民国史来说是开创,富有划时代意义。
与上述活动有关的历史人物是【D 】A.林则徐B.毛泽东C.邓小平D.孙中山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主要是因为【B 】A.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被奴役、被侵略的屈辱历史B.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真正的民主、自由D.辛亥革命使三民主义的理想在中国实现6、2011年10月10日,我们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一个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1)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谁?辛亥革命首先在哪个省爆发?《民报》是哪个革命组织的机关刊物?孙中山。
湖北省。
中国同盟会。
(2)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起义被称为“首义之举”。
你理解的首义精神是什么?敢为天下先;献身精神;首创精神;改革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