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历史七上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7
第⼀部分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a b b d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c b b a d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a a c
26.
(1)秦始皇焚书;(2分)
(2)儒家—孔⼦、孟⼦;道家—⽼⼦、庄⼦;墨家—墨⼦;法家—韩⾮⼦;(8分)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制、打击其他学派。
(2分)
(4)观点不求⼀致,只要⾔之有理即可得分。
(2分)
27.
(1)图⼀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图⼆的东西⽅商路是指丝绸之路;是东西⽅经济⽂化交流的桥梁。
(6分)
(2)b欧洲;a长安(4分)
(3) 西域都护(2分)
28.
(1)a⼤禹;b李冰 (4分)
(2)都江堰;成都平原。
(4分)
(3)发动群众,堵疏结合。
(2分)
29.
(1)“魏主”是(北魏)孝⽂帝;洛阳(4分)
(2)学习汉语;鲜卑族。
(4分)
(3)元。
(2分)
(4)加速少数民族的汉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原⽂化,促进北⽅的民族⼤融合。
(2分)
(5)中华⽂明是由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明源远流长;中华⽂明丰富多彩。
2024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43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考查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下面是保留了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山顶洞人遗址②元谋人遗址纪念碑③北京人遗址④河姆渡遗址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③①②④D. ②③①④2、某班在编演有关“百家争鸣”的历史剧中,扮演韩非子应说的台词是()A. 强调“以礼治国”B. 主张“礼仪教化”C. 强调“以法治国”D. 主张“无为而治”3、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
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B. 南方战乱相对较少C. 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D.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4、“举目楚天阔,古墓倚云留。
江淮要塞谁忆,活字出山丘。
但作文明使者,尽把平生精力,印刷术中谋。
煌煌大宋,胶泥之上刻春秋。
”这首诗词中纪念的历史人物是()A. 沈括B. 蔡伦C. 毕昇5、明朝人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③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6、如图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它说明河姆渡居民()A. 种植粟B. 使用打制石器C. 过定居生活D. 使用陶器7、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形容对应不准确的是()A. 《三国演义》--斗智斗勇,战争风云B. 《水浒传》--英雄好汉,逼上梁山C. 《西游记》--真实再现,社会生活D. 《红楼梦》--爱情悲剧,鞭挞礼教8、中国人的姓氏历史悠久,姓用来别婚姻,同姓不能结婚;氏用来别贵贱,一般平民有名而无氏。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七年级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研究北京人的直接证据是 A.神话传说 B.化石遗迹 C.口述史料 D.史书记载 2.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盘古、女娲 B.后弈、夸父 C.炎帝、黄帝 D .尧、舜、禹 3.春秋时期,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 .墨子 4.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 A.黄帝 B.禹 C.刘邦 D.秦始皇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八王之乱 6.“光武中兴”局面的开创者是 A.诸葛亮 B.曹操 C.刘秀 D.王莽 7.西汉时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长安 B.洛阳 C.建康 D. 阳关 8.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是 A.屈原 B.董仲舒 C.司马迁 D.蔡伦 9.“王与马,共天下”出现于 A.东汉 B.前秦 C .北魏 D.东晋 10.建立北魏政权的民族是 A.女真族 B.鲜卑族 C.党项族 D 。
契丹族11.下列文物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A.炭化稻谷B.四羊方尊C.人面鱼纹彩陶盆D.刻字甲骨 12.《史记·夏本纪》记载:”及禹崩(死亡),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这表明 A.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B.华夏族开始形成 C.夏朝灭亡商朝兴起 D.禅让制正式确立13.目前见到的甲骨文单字已达5000字以上,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六种构字原则,词类上已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区分。
这说明甲骨文A.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B.与现代汉语没有区别C.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D.是一种较成熟的文字 14.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根据右图所示,表中甲、乙处应填入①铁犁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 ②少数民族壮大,统一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社会动荡 ④为实现富国强兵,各国变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5.《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鞅变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2024年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1. 世界史知识点:1.1 古代文明:埃及、巴比伦、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1.2 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城邦制度、罗马帝国的兴衰、希腊罗马文化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1.3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黑死病的传播与影响。
1.4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意大利文艺复兴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关系。
1.5 东亚古代文明:中国古代的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兴衰、日本和韩国的古代文明。
2.中国古代史知识点:2.1 夏商周时期:中国历史的开端、黄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殷商的兴衰、周朝的建立。
2.2 秦汉时期:秦始皇的统一、兵马俑的发现、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丝绸之路的兴起。
2.3 魏晋南北朝:三国时期的群雄割据、晋朝的兴起与灭亡、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统一。
2.4 唐宋元明清: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宋朝的政治与文化、元朝的统治和文化传播、明朝的兴起与灭亡、清朝的建立与衰落。
3.地理知识点:3.1 世界地理:大洲、大洋、著名山脉、著名河流、著名湖泊、著名岛屿、著名城市等。
3.2 中国地理:省级行政区划、重要山脉、长江、黄河、西藏高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湾等。
4.政治知识点:4.1 政体:封建制度、君主制、共和制、民主制等不同政体形式的特点。
4.2 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希腊罗马的城邦制度、美国的总统制度等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
5.文化知识点:5.1 中国古代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中国传统艺术(中国画、京剧、书法等)的发展与特点。
5.2 世界古代文化: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古埃及文化等不同的古代文化体系。
6.科技知识点:6.1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6.2 世界科技发明:欧洲的工业革命、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电力的发明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7.经济知识点:7.1 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兴起、商业活动的繁荣等。
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P1.3.4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P2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P4—5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P7—8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P7—P8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P12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P152、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P21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4、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P246、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7、“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8、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P27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1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1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P31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P321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1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亚伯拉罕的一生是信心的一生,我们在讲道的时候经常提及,为了大家更好地理解亚伯拉罕,所以我们来详细地分析圣经中关于亚伯拉罕的一生,我们按照圣经的习惯。
十七章五节之前,我们称为亚伯兰。
十七节之后,我们称为亚伯拉罕。
我们可以把亚伯拉罕一生的历史分为三段:第一阶段:亚伯兰在迦南地扎根,(12-14章)第二阶段:亚伯拉罕与儿子以撒(15-22章)第三阶段:亚伯拉罕晚年的一些事情(23-25章)下面我们首先来分享亚伯兰的第一阶段壹、亚伯兰在迦南地扎根,(12-14章)一、亚伯兰进迦南前的背景介绍。
(11:27-32)从创世纪12章开始,圣经的记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这个阶段开始,圣经主要讲的是亚伯兰以及他的后代的后裔。
而创世记前11章讲的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在我们分享12段之前,我们需要对亚伯兰的家谱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他拉,诺亚儿子闪的后代的子孙。
有三个孩子,分别是亚伯兰、拿鹤、哈兰。
亚伯兰的妻子是撒莱,拿鹤的妻子是密迦,比拿鹤年龄小不少,因为是密迦是他弟弟哈兰德女儿。
也就是说拿鹤娶的是自己的孙女,在现在虽然近亲结婚虽然不被接受,但是在古代近东,由于人口少,保存家族的财产,近亲结婚的行为是普遍存在的。
也就是说密迦和罗得是亲兄妹。
哈兰死的早,对于他拉来说,是人生中最悲痛的事情,白发人送黑发人。
不过哈兰的两个孩子都被照顾地很好。
密迦嫁于其叔伯拿鹤,而罗得在其叔伯亚伯兰家,因为亚伯兰没有孩子,所以罗得很有可能成为亚伯兰财产的继承人。
创世纪11章31节记载,他拉和他的二儿子亚伯兰以及孙子、儿媳妇去迦南。
在这里我们不太清楚他拉为什幺要去迦南,圣经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这是神对他的呼召。
要知道吾珥和迦南地有很远的一段距离(看地图)。
难道他拉也风闻迦南地是流奶与蜜之地?迦南地在现在看来,并不是最好的地方,要知道在当时农业落后的时代,特别是近东那些沙漠多,土地少、水源少的地方。
常常被认为是宝地。
毕竟神呼召的不是他拉,所以他拉走到半路哈兰就去世了,这个哈兰的地名与他拉已死去的三儿子名字相同,原因有二、第一“哈兰”的原文意思是:“”,所以为了表达美好祝愿,对地方或者给孩子起的名字叫哈兰。
第13课东汉的兴亡1.汉朝分为哪两个时期?西汉和东汉。
光武中兴2.西汉灭亡于何时?篡权者是谁?建立的新王朝叫什么?公元9年;王莽;新3.王莽政权是被什么力量推翻的?农民起义。
※4.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5年;刘秀(光武帝);洛阳。
※5.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意义(光武中兴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意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的政治特征)4.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出现在何时?有何恶劣影响?东汉中期以后。
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黄巾起义5.黄巾起义的原因✍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自然灾害频发,6.黄巾起义爆发的时间、领导人。
184年;张角。
7.黄巾起义特点:以宗教形式,有组织(创立太平道)、有准备(十多年传教)农民大起义8.黄巾起义的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什么?“丝国”张骞通西域2.西域指哪里?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成为西域。
3.生活在祁连山一代的是哪一西域国家?大月氏。
4.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当时的皇帝是谁?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
5.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出发地点、时间及影响。
长安;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影响: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开通)6.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7.丝绸之路的开通的意义。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和发展。
8.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