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银行业修改后的G4A表填报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36.00 KB
- 文档页数:14
G4A-1(b)《贷款损失准备情况表(内部评级法)》填报说明第一部分:引言本报表依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第三十一条和第一百七十一条,以及《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制定,反映填报机构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银行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或贷款损失准备缺口情况,包括内部评级法已覆盖部分和内部评级法未覆盖部分。
第二部分:一般说明1.报表名称:贷款损失准备情况表(内部评级法)。
2.报表编码:银监统0103号。
3.填报机构:经银监会核准实施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
4.报送口径、频度及时间:法人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18日内、合并报表数据(半年报)为半年后40日内。
5.报送方式:以电子报表形式报送银监会。
6.数据单位:万元。
7.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
8.填报币种:本表要求以本外币合计人民币数据填报。
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基准汇价进行折算。
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兑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第三部分:具体说明[1.内部评级法未覆盖部分(权重法计量)]:本项目下各子项目反应填报机构未实现内部评级法覆盖,应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资产及减值准备相关数据,本项目无需填列。
[1.1对应的减值准备金额]: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未实现内部评级法覆盖,应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资产所对应的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
[1.2对应的不良贷款金额]: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未实现内部评级法覆盖,应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不良贷款余额中所对应的金额。
[1.3对应的应计提贷款损失专项准备]: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未实现内部评级法覆盖,应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贷款所对应的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额。
2014年数据填报“注意事项”一、数据填报与修改流程★请务必按照流程进行操作,不可跳过或逆向操作。
1.数据上报流程:【综合管理】单位基本信息→下属机构管理→用户及配表管理→【数据采集】的“调查表填报、数据提交、数据校核、数据上报”。
2.数据退回修改流程:数据提交后想修改,自【数据采集】“进度管理”退回表格。
数据上报后想修改,从【数据上报】里“申请退回”→行政主管部门退回数据后→【进度管理】里退回表格。
二、应填报的调查表名称(详见数据填报系统内)法人单位概况;大型科学仪器基本信息(原值30万元以上);科技活动人员概况、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基本信息;科技产出概况;在研课题情况;研究实验基地概况(经各级政府部门批准建立的)、科研仪器设备清单(研究基地使用的原值在2-30万元之间);生物种质保藏机构及其保藏的种质资源基本情况。
三、数据有效时限数据有效时限为2013年数据;即2013年12月31日前在册的人、财、仪器、生物种质资源等有效统计数据。
财务收支数据时间为:2013年1月1日至12月XX日(财务年度结算日)。
企业所填数据以企业技术中心的数据统计为准。
四、时间节点4月1日至4月20日各单位完成在线数据更新填报、校核与上报4月10日至4月22日各行政主管部门完成所属单位的数据审查4月22日至4月24日市科委将组织专家审核数据4月24日至4月28日通知各单位完成数据纠错4月30日数据上报科技部。
★五、常见错误1、单位若无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怎么办?答:请从【综合管理】“单位基本信息”里选择“否”,有则选“是”。
2、单位若无高层次人才怎么办?答:请从【综合管理】“单位基本信息”里选择“否”,有则选“是”。
3、单位若无在研课题怎么办?答:在研课题是指科技部批准的各类在研科研项目;按照科技部要求,必须规范填报“在研课题表”,不填则不能上报数据。
规范格式如下:1)课题编号:只填“ptzx”(大小写均可)2)选填项:只选择第1个选项3)数字项:只填“0”4)文字项:只填“无”4、在填报过程中,对有些数据概念不理解怎么办?答:第一,资源调查单位应建立由科研管理、人事、财务、固定资产、研究实验基地等职能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的“数据填报工作小组”;各类数据报表由对应职能部门人员负责填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填报说明国家税务总局2014年11月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封面填报说明 (6)《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报表单》填报说明 (7)A000000《企业基础信息表》填报说明 (12)A1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 (15)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5)二、表内、表间关系 (19)A101010《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填报说明 (22)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22)二、表内、表间关系 (24)A101020《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填报说明 (25)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25)二、表内、表间关系 (27)A102010《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填报说明 (28)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28)二、表内、表间关系 (30)A102020《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填报说明 (31)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31)二、表内、表间关系 (33)A103000《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填报说明 (34)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34)二、表内、表间关系 (36)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填报说明 (38)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38)二、表内、表间关系 (38)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填报说明 (40)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40)二、表内、表间关系 (46)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 49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49)二、表内、表间关系 (52)A105020《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 (54)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54)二、表内、表间关系 (54)A105030《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 (56)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56)二、表内、表间关系 (57)A105040《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 (58)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58)二、表内、表间关系 (59)A105050《职工薪酬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 (60)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60)二、表内、表间关系 (62)A105060《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 (63)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63)二、表内、表间关系 (64)A105070《捐赠支出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 (65)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65)二、表内、表间关系 (65)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 (66)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66)二、表内、表间关系 (67)A105081《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填报说明 (68)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68)二、表内、表间关系 (70)A105090《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 (71)二、表内、表间关系 (72)A105091《资产损失(专项申报)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 (74)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74)二、表内、表间关系 (74)A105100《企业重组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 (76)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76)二、表内、表间关系 (77)A105110《政策性搬迁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 (78)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78)二、表内、表间关系 (80)A105120《特殊行业准备金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 (81)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81)二、表内、表间关系 (83)A106000《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填报说明 (84)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84)二、表内、表间关系 (85)A107010《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填报说明 (86)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86)二、表内、表间关系 (89)A107011《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优惠明细表》填报说明 (90)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90)二、表内、表间关系 (91)A107012《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优惠明细表》填报说明 (92)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92)二、表内、表间关系 (93)A107013《金融、保险等机构取得的涉农利息、保费收入优惠明细表》填报说明 (94)二、表内、表间关系 (95)A107014《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填报说明 (96)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96)二、表内、表间关系 (97)A107020《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填报说明 (99)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99)二、表内、表间关系 (104)A10703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填报说明 (105)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05)二、表内、表间关系 (105)A107040《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填报说明 (107)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07)二、表内、表间关系 (114)A107041《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填报说明 (116)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16)二、表内、表间关系 (118)A107042《软件、集成电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填报说明 (120)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20)二、表内、表间关系 (123)A107050《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填报说明 (125)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25)二、表内、表间关系 (126)A108000《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填报说明 (128)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28)二、表内、表间关系 (129)A108010《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填报说明 (131)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31)二、表内、表间关系 (132)A108020《境外分支机构弥补亏损明细表》填报说明 (133)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33)二、表内、表间关系 (133)A108030《跨年度结转抵免境外所得税明细表》填报说明 (134)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34)二、表内、表间关系 (134)A109000《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填报说明.135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35)二、表内、表间关系 (136)A109010《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填报说明 (138)一、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38)二、表内、表间关系 (139)《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封面填报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以下简称申报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填报。
G4E《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汇总表》填报说明第一部分:引言本报表收集填报机构的新资本协议下信用风险暴露整体情况,反映内部评级法及权重法下各机构信用风险表内外资产余额、风险加权资产,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按风险暴露统计的风险参数均值等数据。
本报表依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和《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制定。
第二部分:一般说明1.报表名称: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汇总表。
2.报表编码:银监统0069号。
3.填报机构:经银监会核准实施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
4.报送口径、频度及时间:法人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18日内、合并报表数据(半年报)为半年后40日内。
5.报送方式:以电子报表形式报送银监会。
6.数据单位:万元,百分比。
7.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8.填报币种:本表要求以本外币合计人民币数据填报。
除权益类项目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基准汇价进行折算。
根据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权益类项目按历史汇率折合为人民币,不同时期汇率之间形成的差额,按相应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第三部分:具体说明[1.内部评级法覆盖的信用风险暴露]:是指信用风险暴露中适用内部评级法进行风险加权资产计算和资本计量的部分。
公司、主权、金融机构、零售风险暴露的内部评级法,专业贷款监管映射法,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评级基础法、监管公式法及流动性便利单个风险暴露最高风险权重法、其他风险暴露内部评级法可视为内部评级法覆盖的信用风险暴露。
当借款人与保证人风险暴露分类存在差异时,应按照借款人的风险暴露分类填报本报表的资产余额、风险暴露及风险加权资产。
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填报说明第一部分:引言本报表旨在收集填报机构资产和负债到期,以及填报机构表外收入项、支出项有关情况,用于计算填报机构在各期限内的期限缺口,以便对填报机构的到期期限缺口和累计到期期限缺口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
第二部分:一般说明1.报表名称: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
2.报表编码:银监统0014号。
3.填报机构: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外资法人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邮政储蓄银行。
4.报送口径、频度及时间:法人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18日内。
5.报送方式:以电子报表形式报送银监会。
6.数据单位:万元7.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
8.填报币种:本表要求以本外币合计人民币填报。
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基准汇价进行折算。
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第三部分:具体说明本表分为资产、表外收入、负债、表外支出和到期期限缺口五部分。
反映表内外的各项资产和负债由报告日至到期日的到期期限缺口。
[A剩余期限]-[F剩余期限]:指各项资产及负债由报告日(每季度最后一日)至到期日的剩余期限,分为“次日”、“2日至7日”、“8日至30日”、“31日至90日”、“91日至1年”、“1年以上”六类。
对“到期剩余期限”作如下约定:本表所指到期日均为原始(合同)到期日,其中“次日”指下一个营业日。
对在非营业日到期的项目应该视为在紧接的下一个营业日到期。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中,超额准备在次日填列,法定准备金部分在未定期限填报,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存放中央银行特种存款按照实际到期日填列。
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计量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方法。
填报机构采用标准法或高级计量法计量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应符合需选择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2的规定,且经银监会认可的操作风险资本要求计量方法且经银监会核准。
未经银监会核准,填报机构不得变更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方法,仅在本项目中填写“1.1”、“1.2”或者“1.3”来分别对应“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并在对应的[1.1基本指标法]项下(第[1.1.1]行至第[1.1.2]行)、[1.2标准法]项下(第[1.2.1]行至第[1.2.3]行)、或[1.3高级计量法]项下(第[1.3.1]行)填报有关数据,而不用填报其他计量方法下的相关数据。
[1.1基本指标法]本部分仅由在[1.操作风险资本要求计量方法]中填写“1.1”按基本指标法计量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金融机构进行填报,反映填报机构按照基本指标法计量的操作风险资本要求。
[1.1.1总收入]本项目为公式,无需银行填写。
反映的是填报机构按照基本指标法计量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总收入,由“净利息收入”与“净非利息收入”相加计算所得,但不包括填报机构出售银行账户下“持有至到期”和“可供出售”两类证券实现的损益。
[1.1.1.1净利息收入]反映填报机构经营性存贷款、投资、资金往来等业务取得的净利息收入。
本项目以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后的净额填列。
利息收入包括: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贷款利息收入、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和其他利息收入等。
利息支出包括: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存款利息支出和其他借入资金利息支出等。
本项目在法人口径下应等于对应年份《G04利润表》中的[1.利息净收入]加上[5.1债券投资利息收入]。
[1.1.1.2净非利息收入]反映填报机构除净利息收入以外的其他业务收入。
由于总收入中不扣除外包费用,因此,填报机构因提供外包服务而获得的外包费用收入应计入本项,而填报机构支付给外包供应商的外包费用在本项目中不扣减。
G4E-8(a)《场外衍生工具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工作报表》填报说明第一部分引言本表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和《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的相关要求,商业银行应制定与其交易活动的特征、复杂程度和风险暴露水平相适应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应计量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办法》中的《附件8: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规定了具体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
商业银行应计算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中未结算的证券、商品和外汇交易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包括三部分:(1)场外衍生工具交易形成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由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加权资产与信用估值调整风险加权资产两部分组成;(2)证券融资交易(包括回购交易、证券借贷和保证金贷款交易等)形成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3)与中央交易对手交易形成的信用风险。
第二部分:一般说明1.报表名称:场外衍生工具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工作报表2.报表编码:银监统0101号3.填报机构:经银监会核准实施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
4.报表口径、频度及时间:法人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18日内、合并报表数据(半年报)为半年后40日内。
5.报送方式:以工作底稿形式汇总反映在相关报表中。
6.数据单位:万元。
7.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
8.填报币种:本表要求以本外币合计人民币数据填报。
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基准汇价进行折算。
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第三部分:具体说明《G4E-8(A)场外衍生工具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计算表(内部评级法)》表包括两部分,第Ⅰ部分是违约风险暴露计算表,第Ⅱ部分是信用估值调整风险加权资产计算表。
S63《大中小微型企业贷款情况表》填报说明第一部分:引言本表旨在收集各银行在报告日对各类企业贷款的有关情况。
主要包括第I部分:大中小微型企业贷款情况表;第II部分:大中小微型企业不良贷款情况表。
第二部分:一般说明1.报表名称:大中小微型企业贷款情况表2.表号:银监统0033号3.填报机构: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外资法人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邮政储蓄银行。
4.报送口径、频度及时间:第I部分:境内汇总数据(月报)为月后7日。
月报遇“劳动节”顺延一天、“国庆节”顺延三天。
第II部分:境内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18日。
5.报送方式:以电子报表形式报送银监会。
6.数据单位:万元。
7.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
8.填报币种:本表要求以本外币合计人民币填报。
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基准汇价进行折算。
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第三部分:具体说明1.“境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境内的地区。
2.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等法律法规依法设立,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等规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各种经济组织,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以及其他经营单位。
G4C-1(a)《市场风险标准法资本要求情况表(利率特定风险)》填报说明第一部分:引言本表依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制定。
填报机构使用标准法计量特定市场风险资本要求,须填报本表。
本表反映填报机构使用标准法计量的特定利率风险头寸及资本要求情况。
第二部分:一般说明1.报表名称:市场风险标准法资本要求情况表(利率特定风险)2.报表编码:银监统0056号3.填报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外资法人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仅报送人民币账户)、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邮政储蓄银行。
4.报送口径、频度及时间:法人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18日内,合并报表数据(半年报)为半年后40日内。
5.报送方式:以工作底稿形式汇总反映在相关报表中。
6.数据单位:万元。
7.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
8.填报币种:本表所有外币应折算为等值人民币。
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基准汇价进行折算。
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第三部分:具体说明利率风险包括交易账户中的债券(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债券、央行票据、可转让存单、不可转换优先股及按照债券交易规则进行交易的可转换债券)、利率及债券衍生工具头寸的风险。
填报机构采取包销方式承销债券产生的头寸、交易账户中的信用衍生产品头寸,也应计提利率风险。
交易账户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特定风险不在本表填列。
特定风险是指单一证券的价格因其发行人的原因而出现的不利波动带来的表内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利率衍生工具包括受利率变化影响的衍生金融工具,如利率期货、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掉期及交叉货币掉期合约、利率期权及远期外汇头寸。
2014年度企业所得税(A)类新表填列深度解读(一)主讲老师王越一、所得税申报表概述(一)修订原因随着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的深入落实,现行申报表已不能满足纳税人和基层税务机关的需求。
一方面,新的政策不断出台,现行申报表没有及时修改,纳税人很难准确履行纳税义务,导致纳税人填报差错率较高,税收风险加大。
另一方面,过于简单的表格、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申报表信息采集量不足,在新形势下难以满足税务机关加强所得税风险管理、后续管理以及税收收入分析等需求,严重制约了税收管理水平的提高。
2014年税务总局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转变管理方式,减少和取消行政审批,减少进户执法,税务机关仅通过申报表掌握纳税人涉税信息,这对申报表的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需要对申报表做出修订和完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税务机关进户执法工作的通知》(税总发〔2014〕12号)规定: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生产经营场所实施实地核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反避税调查、税务审计、日常检查等税务行政执法行为,应当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能不进户的,或者可进可不进的,均不进户。
在同一年度内,除涉及税收违法案件检查和特殊调查事项外,对同一纳税人不得重复进户开展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务审计;对同一纳税人实施实地核查、反避税调查、日常检查时,同一事项原则上不得重复进户。
(二)报表主要变化一是架构合理。
修订后的申报表采取围绕主表进行填报,主表数据大部分从附表生成,既可以电子申报,又可以手工填写。
每张表既能独立体现税收政策或优惠体现,又是与主表相互关联,层级分明,内容清晰,填报便捷。
二是信息量丰富。
申报表中既有会计信息,又有税会差异情况,同时还包括税收优惠、境外所得等信息,便于进行税收优惠、纳税情况、税收风险等分析提取信息、数据。
三是注重主体,繁简适度。
申报表虽共有41张,但纳税人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情况,凡涉及的选择填报,不涉及的就无需填报,充分考虑不同纳税人规模、业务情况,对于占企业所得税纳税户80%以上的小微企业而言,可能仅填报4~5张就可以,比之前更加简化、便捷。
2014年度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第一部分 2014年度部门决算主要变动情况第二部分 2014年度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第三部分 2014年度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第四部分 2014年度部门决算填报说明第五部分 2014年度部门决算分析评价表及量化评价方案第六部分部门决算分析报告撰写提纲第七部分 2014年度部门决算报表审核模板第八部分 2014年度部门决算编审问答附:2005-2013年度部门决算编审问答汇编第九部分 2014年度部门决算报表填表顺序建议第十部分 2014年度部门决算年初数据核对公式第十一部分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参考范围第十二部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门类、大类第十三部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节选)第十四部分 2014年支出经济分类科目2014年度部门决算主要变动情况二、关于增加部门决算填报说明附表录入功能为了提高决算填报效率,简化数据录入,今年在部门决算编审软件中新增填报说明附表录入功能,将有关收支表年初结转和结余调整、资产负债简表期初数调整、主要指标上下年变动、其他收入明细情况及行政经费支出统计数在此随决算数据录入。
三、关于整合部门决算评价指标与分析表为了切实加强部门决算数据的分析利用,减轻基层单位工作量,将评价指标与分析表整合为部门决算分析评价表,用于决算数据分析利用及评价工作。
整合后,分析评价表共9张,比上年分析表和评价指标表合计数减少22张。
同时,设计了部门和单位使用的部门决算评价指标量化评价方案。
返回2014年度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一、编报范围二、填报口径三、录入级次四、填报要求五、封面填报方法六、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决01表)七、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决01-1表)八、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2表)九、收入决算表(财决03表)十、支出决算表(财决04表)十一、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表)十二、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十三、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十四、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表)十五、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1表)十六、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十七、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7表)十八、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表)十九、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1表)二十、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2表)二十一、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9表)二十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表)二十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1表)二十四、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2表)二十五、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11表)二十六、资产负债简表(财决12表)二十七、资产情况表(财决附01表)二十八、国有资产收益情况表(财决附02表)二十九、基本数字表(财决附03表)三十、机构人员情况表(财决附04表)三十一、非税收入征缴情况表(财决附05表)三十二、“三公”经费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表(财决附06表)三十三、中央单位驻外机构情况表(财决附07表)三十四、中央单位驻外机构人员基本数字表(财决附07-1表)三十五、住房公积金业务收支情况表(财决附08表)一、编报范围(一)单位范围:本套决算编报范围包括列入2014年度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企业集团;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地区,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范围编报本套决算。
一、软件安装及升级说明1、直接安装最新的升级包(升级前确认已安装原公路信息管理HRP平台);2、关闭所有在运行程序,安装软件升级包,默认升级路径为C:\东方永德软件OYDSOFT,如果原公路信息管理平台安装时默认路径已修改,升级包安装时也需修改路径再点击安装;3、升级安装完成后,必须执行数据库初始化操作(初始化前可将原数据库中有用的信息上报备份);4、信息接收本次会议发放的2014年年报基数数据,年报数需以本次数据为准,在此基础上做2014年年报汇编工作。
注意此数据已经结转过2013年,信息接收完数据后直接在上面修改填报,不再操作结转功能。
二、往年数据填报存在问题及今年填报注意事项1、路线信息1)、加强是否城管路段、是否断头路段、是否收费路段、重复路段、长短链等信息的核实工作;2)、路段修建年度、改建年度的填报标准,可参考交通2012年报表制度说明;3)、路线变更信息填报,变更原因的填报尽量详细些;2、桥梁信息表1)、桥梁代码不能随意变更;2)、桥梁收费性质填报标准;3)、桥梁技术状况评定;4)、修建年度、改造年度;5)、桥梁变更信息填报,变更原因的填报尽量详细些;路段:修建年度填写该路段作为新建数纳入统计的年度;最近改建时间:填写该路段最近一次作为改建数纳入统计的时间。
自新建以来未进行改建的路段,改建时间不采集。
正处于改建过程未纳入公路里程统计范围的线路(路段),改建年度及所有技术属性信息按照原数据填写。
桥梁:修建年度、建成通车日期:修建年度填写该桥梁作为新建数纳入统计的年度,填写4位数字。
建成通车日期填写8位数字格式YYYYMMDD。
对于建成通车后经过大中修改造再次通车的,应当仍然按照最初建成的日期填写。
对于改造重建的桥梁,应当填写重建后通车的日期。
最近一次改造时间:填写最近一次改造的起始年度、完工时间K01路段表:1)、【车道分类】代码表增加a 十车道,取消9 其他混合车道;路面宽在14米(含14米)以上的,不少于四车道;行车道宽在14米以下、6米(含6米)以上的为双车道;行车道宽在6米以下时,按单车道采集;等外公路也按单车道采集。
G4A《合格资本情况表》填报说明第一部分:引言本报表收集填报机构的各级合格资本及资本扣减项目的数据情况。
本报表依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及《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制定。
本报表应与《贷款损失准备情况表》、《少数股东资本情况表》、《二级资本工具情况表》,以及反映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相关报表一并阅读。
外国银行分行填报营运资金加准备金等之和中的人民币份额与其风险资产中的人民币份额的比例,具体按照本填报说明第五部分对部分项目进行调整。
第二部分:一般说明1.报表名称:合格资本情况表。
2.报表编码:银监统0038号。
3.填报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外资法人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仅报人民币账户数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邮政储蓄银行。
4.并表口径:并表口径依据《办法》。
5.频度及时间:法人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18日内、合并报表数据(半年报)为半年后40日内。
6.报送方式:以电子报表形式报送银监会。
7.数据单位:万元。
8.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
9.填报币种:本表要求以本外币合计人民币数据填报。
除权益类项目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基准汇价进行折算。
根据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权益类项目按历史汇率折合为人民币,不同时期汇率之间形成的差额,按相应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第三部分:具体说明[1.1实收资本可计入部分]: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实收资本中符合《办法》附件1中核心一级资本要求的部分。
G4B-1《表内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表(权重法)》填报说明第一部分:引言本表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及《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权重法的相关要求,对表内风险资产根据债权对象进行分类,并列出可进行风险缓释的各项因素。
通过表内计算,获得加权后表内风险资产总额。
第二部分:一般说明1.报表名称:表内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表(权重法)。
2.报表编码:银监统0042号。
3.填报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外资法人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仅报人民币账户数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邮政储蓄银行。
4.报送口径、频度及时间:法人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18日内、合并报表数据(半年报)为半年后40日内。
5.报送方式:以电子报表形式报送银监会。
6.数据单位:万元,百分比。
7.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8.填报币种:本表要求以本外币合计人民币数据填报。
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基准汇价进行折算。
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第三部分:具体说明[1.现金类资产]:是指填报机构所拥有的现钞、黄金和存款,包括库存现金、黄金及存放人民银行款项。
[1.1现金]:是指填报机构库存以及运送中的人民币和外币现金。
[1.2黄金]:是指填报机构库存以及运送中的黄金。
[1.3存放中国人民银行款项]:是指填报机构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各种存款。
[2.对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权]:是指对我国的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所拥有的各种债权的总和。
2014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填表说明的部分修改说明第一篇:2014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填表说明的部分修改说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填报说明》修改2014.12.1.A000000《企业基础信息表》填报说明p12 “104从业人数”:填报纳税人全年平均从业人数,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从业人数指标,按企业全年月平均值确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月平均值=(月初值+月末值)÷2 全年月平均值=全年各月平均值之和÷12 全年从业人数=月平均值×12(删除此行)2.A1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 类)》填报说明p17 14.第14行“境外所得”:填报纳税人发生的分国(地区)别取得的境外税后所得计入利润总额的金额。
填报《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A108010)第14列减去第11列的差额。
(删除“税后”两个字,这里的境外所得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境外税后所得,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境外税前所得,=A108010第14列-第11列,即境外税后所得加上境外直接缴纳的所得税额)3.A1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 类)》填报说明p18 20.第20行“所得减免”:填报属于税法规定所得减免金额。
本行通过《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A107020)填报,本行<0时,填写负数。
(修改为“填写0”,即征税项目所得与减免税项目所得可以相互弥补亏损)4.A105081《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填报说明p69(二)列次填报除第17列外,其他列次有关固定资产原值、折旧额,均按税收规定填写。
总局培训时未提到修改,但讲课时提到此表除第17列和第19列是会计口径的数据外,其他列次均是税收口径填写。
5.A106000《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填报说明p84 2.第2列“纳税调整后所得”,第6行按以下情形填写:(1)表A100000第19行“纳税调整后所得”>0,第20行“所得减免”>0,则本表第2列第6行=本年度表A100000第19-20-21行,且减至0止。
G4A《合格资本情况表》填报说明第一部分:引言本报表收集填报机构的各级合格资本及资本扣减项目的数据情况。
本报表依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及《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制定。
本报表应与《贷款损失准备情况表》、《少数股东资本情况表》、《二级资本工具情况表》,以及反映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相关报表一并阅读。
外国银行分行填报营运资金加准备金等之和中的人民币份额与其风险资产中的人民币份额的比例,具体按照本填报说明第五部分对部分项目进行调整。
第二部分:一般说明1.报表名称:合格资本情况表。
2.报表编码:银监统0038号。
3.填报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外资法人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仅报人民币账户数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邮政储蓄银行。
4.并表口径:并表口径依据《办法》。
5.频度及时间:法人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18日内、合并报表数据(半年报)为半年后40日内。
6.报送方式:以电子报表形式报送银监会。
7.数据单位:万元。
8.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
9.填报币种:本表要求以本外币合计人民币数据填报。
除权益类项目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基准汇价进行折算。
根据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权益类项目按历史汇率折合为人民币,不同时期汇率之间形成的差额,按相应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第三部分:具体说明[1.1实收资本可计入部分]: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实收资本中符合《办法》附件1中核心一级资本要求的部分。
如果填报机构是股份有限公司,则指普通股股本;如果不是股份有限公司,则指等同于普通股的实收资本。
填报机构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所占份额的部分,作为资本溢价或普通股股本溢价,在“资本公积”科目核算,不计入本项目。
[1.2资本公积可计入部分]: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取得的资本公积(包括可转换债的权益部分)中符合《办法》附件1中核心一级资本要求的部分。
资本公积中与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和二级资本工具相关的溢价部分不计入本项目,而应计入相应层级的资本工具中。
[1.3盈余公积]: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1.4一般风险准备]: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按《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财金[2012]20号)要求按照风险资产一定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
[1.5未分配利润]: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历年积存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
填报机构税后利润中应分未分部分,不需进行扣除。
[1.6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3.2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与[5.3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填报机构有资本监管要求的附属公司,其少数股东资本可部分计入各级监管资本,具体计入方法按照《办法》执行。
项目与G4A-2《少数股东资本情况表》有校验关系。
[1.7其他]、[3.3其他]与[5.4其他]:反映填报机构无法归入确定内容子项的各级合格资本工具。
其中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应填在[1.7 其他]中。
[2.1.1商誉扣减与之相关的递延税负债后的净额]: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价值扣除其中已摊销部分、已提准备以及与其相关的递延税负债后的净额。
[2.1.2其他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扣减与之相关的递延税负债后的净额]: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除土地使用权之外的无形资产扣除已摊销部分、已提准备以及与其相关的递延税负债后的净额。
[2.1.3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本项目反映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递延税资产扣减对应的递延税负债后的净额。
递延税资产可根据其实现是否依赖未来盈利分为依赖未来盈利的和不依赖未来盈利的,其中依赖未来盈利的部分又区分为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和其他依赖于未来盈利的部分。
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递延税资产应全额从资本中扣除,在[2.1.3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中填报;其他依赖于未来盈利的递延税资产则应从资本中限额扣除,在[2.2.3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中填报;不依赖未来盈利的递延税资产不需要从资本中扣除,而是采用100%权重计入风险加权资产中。
本项目填报递延税资产减去对应的递延税负债后的净值。
只有当递延税负债和递延税资产均针对同一征税主体且该征税主体允许抵扣的情况下才可以在递延税资产中扣减对应的递延税负债,且用于抵扣的递延税负债中不应包括与商誉、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和确定受益类的养老金资产相关的已在相应项目下进行过扣减的部分。
对可进行抵扣的递延税负债应按比例扣减,即按照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递延税资产和其他依赖未来盈利的递延税资产的比例,在本项目和门槛扣除项[2.2.3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下分别进行扣减。
举例:假设某银行递延税资产合计100,其中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递延税资产为25,其他依赖未来盈利的递延税资产为75,不依赖未来盈利的递延税资产为0;递延税负债50,与递延税资产均为同一征税主体且可以抵扣,其中已在商誉、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和确定受益类的养老金资产相应项目下进行过扣减的部分为10。
此银行可用于扣减的递延税负债为40(=50-10),应按比例分别在[2.1.3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和[2.2.3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下扣减,其中在[2.1.3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下可扣减10(=40×25/(25+75)),在[2.2.3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下可扣减30(=40×75/(25+75))。
因此,[2.1.3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中应填15(=25-10),[2.2.3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中应填45(=75-30)。
[2.1.4.1贷款损失准备缺口(采用权重法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银行)]:本项目反映采用权重法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即银行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低于贷款损失准备最低要求的部分,其中贷款损失准备最低要求指100%拨备覆盖率对应的贷款损失准备和应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两者中的较高者。
本项目只针对采用权重法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银行,与G4A-1(a)《贷款损失准备情况表(权重法)》有校验关系。
应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根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银发[2002]98号),可参照以下比例计提专项准备:关注类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计提比例为25%;可疑类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计提比例为100%。
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资产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2.1.4.2贷款损失准备缺口(采用内评法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银行,包括内评法全覆盖和部分覆盖)]:本项目反映采用内评法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低于监管最低要求或预期损失的部分。
只适用于采用内评法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银行,包括内评法全覆盖的银行和部分覆盖的银行。
对于内评法全覆盖的银行,本项目指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低于预期损失的部分;对于内部评级法尚未完全覆盖的银行,则分别计算权重法覆盖部分和内部评级法覆盖部分的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后加总为总缺口。
本项目与G4A-1(b)《贷款损失准备情况表(内评法)》有校验关系。
[2.1.5资产证券化销售利得]: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从事资产证券化交易而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
本项目只考虑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情况,如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则填0。
[2.1.6确定受益类的养老金资产扣减与之相关的递延税负债后的净额]: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的确定受益类养老金资产扣减与之相关的递延税负债后的净额。
本项目中养老金资产不能扣减养老金负债。
[2.1.7直接或间接持有本银行的普通股]、[4.1.1直接或间接持有本银行其他一级资本]、[6.1.1直接或间接持有本银行的二级资本]:反映填报机构直接或间接持有本机构的各级合格资本工具及其溢价。
间接持有包括子公司(或孙公司)持有的本机构各级资本工具、有合同承诺的对本机构各级资本工具的回购,以及持有的指数类证券产品中与本机构各级资本工具相关的部分。
间接持有的概念同样适用于[2.2.1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核心一级资本]、[4.2.1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其他一级资本]、[6.2.1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二级资本]、[2.2.2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核心一级资本]、[4.1.3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其他一级资本]和[6.1.3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二级资本]。
[2.1.8对未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进行现金流套期形成的储备]: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对在资产负债表上未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或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项目进行现金流套期而形成的现金流套期储备,如为盈利,应予以扣除;如为亏损,应予以加回。
[2.1.9自身信用风险变化导致其负债公允价值变化带来的未实现损益]:本项目指由于填报机构自身信用风险变化导致其以公允价值计价的债务工具价值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损益,如为未实现收益,应予以扣除;如为未实现亏损,应予以加回。
根据《配套政策》,该规定同样适用于衍生品负债。
商业银行应剔除由其自身信用风险变化导致的衍生品负债会计估值调整,并且不得与其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变化导致的会计估值调整进行抵消。
由商业银行自身信用风险变化引起的衍生品负债会计估值增加的部分,应在核心一级资本中加回;会计估值减少的部分,应在核心一级资本中扣除。
[2.1.10金融机构间通过协议相互持有的核心一级资本]、[4.1.2金融机构间通过协议相互持有的其他一级资本]与[6.1.2金融机构间通过协议相互持有的二级资本]:反映填报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明确签署互持协议而相互持有的各级资本工具或经银监会认定为虚增资本的各级资本投资。
[2.1.11对有控制权但不并表的金融机构的核心一级资本投资]、[4.1.4对有控制权但不并表的金融机构的其他一级资本投资]、[6.1.4对有控制权但不并表的金融机构的二级资本投资]:反映填报机构对有控制权但不并表的金融机构的各级资本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