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红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
- 格式:doc
- 大小:145.50 KB
- 文档页数:38
红松人工林良种基地建设及经营技术为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长久以来,森工林区积极落实以营林为基础的林业建设方针,对培育人工林投入了大量心血,不但扩大了森林覆盖面积,还使天然林资源获得有效保护。
据了解,红松、落叶松以及红皮云杉等树种均为人工林的主要培养对象。
其中,红松人工林覆盖面积最大,为主要商品林,所以,处理好红松人工林的基地建设与经营技术是发展人工林的关键。
标签:红松人工林;基地建设;经营技术红松是一种十分珍贵的用材树种,红松人工林的出现有效缓解了森林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
近年来,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政府先后发布了多项政策,使人工栽培红松事业获得了大力支持。
红松人工林的覆盖面积日益扩大,然而,在基地建设、经营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改进。
有鉴于此,笔者在本文中,对红松人工林良种基地建设与经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为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发展提出良好建议。
1红松人工林的生态特征红松的生长,主要会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红松能的生长会达到最佳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红松对于阳光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另外,环境温度同样会对红松生长产生影响。
据了解,当温度低于6℃或高于22℃时,红松生长量将会十分缓慢甚至是停止。
温度在15~17℃时,红松生长量将达到最高水平。
不过,红松在催芽时期必须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当空气湿度达到65%~75%时,红松幼树的生长将会进入到理想状态。
目前,我国红松人工林分布范围广,原始林、荒山荒地以及稀松林地均可见到它的踪影。
红松人工林的类型主要取决于所处地形,如山洼平底红松人工林、山地缓坡红松人工林、山地斜坡红松人工林等,不同类型的红松人工林建设、经营技术均存在一定差异。
坡度与有效土层厚度的偏向关系数越高,就代表所处环境对林木生长越是有利。
红松的生长规律主要呈阶段性变化,1~5岁时红松处于慢生长阶段,一棵年龄为5岁的红松高度大约在20~50cm的范围内;6~10岁则为渐快生长阶段,一棵年龄为10岁的红松高度基本上不会超过 1.5m;10岁以后便进入到高速生长阶段,年平均生长量可达到30cm~60cm。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确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03.21•【文号】办场字〔2016〕49号•【施行日期】2016.03.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确定工作的通知办场字〔2016〕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根据《种子法》、《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管理办法》(林场发〔2016〕4号)和《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规划(2014—2025年)》(林规发〔2014〕119号)的相关要求,我局决定开展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确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保存的主要树种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为珍贵树种、沙生植物、名特花卉、主要乡土树种、名优经济树种和我国特有植物等。
二、基本条件(一)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具有重要生产或科研价值,知识产权明确。
(二)具备一定保存规模和发展潜力。
1.保存种质资源库规模应根据保存的种质份数综合决定,但面积原则上不小于15公顷。
2.具有特殊保护利用价值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规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土地权属清楚,具有长期保存种质资源的条件。
(四)生产基础设施健全,符合林木种质资源保存需要。
(五)管理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合理,具备与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六)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档案资料齐全且保存完整。
(七)与科研、教学单位长期合作,有技术力量较强的科技支撑单位和专家。
(八)有能够保障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所需的经费。
三、工作步骤和程序(一)材料申报。
林业局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工作汇报为了保护和利用我国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提高林木遗传育种水平和林产品质量,我局开展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
现将该项目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林木种质资源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对于提高林业生产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深入了解和保护我国各地的林木种质资源,建立完善的资源数据库,并通过种质资源的利用推动林木遗传育种和新品种选育工作。
二、项目进展1.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根据项目计划,我们组织了一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对全国各地的林木种质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采集。
我们主要采集了各类重要经济树种的种子、茎段和叶片等样品,并进行了分类和保存工作。
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对30个省份的调查工作,所采集的样品数量达到了5000多份。
2.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为了确保采集的种质资源能够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的保护体系。
首先,我们在局内建立了一个种质资源保护中心,配备了先进的保护设备。
其次,我们对每一份采集的样品进行了鉴定和冷冻保存,以保证其种质的完整性和长期保存的可行性。
同时,我们根据不同树种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方案,并进行了现地保护工作。
3. 林木种质资源利用为了充分发挥采集到的林木种质资源的作用,我们积极开展了资源利用工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种质资源的繁殖研究,探索不同树种繁殖方式和技术,为后续的育种研究提供基础。
其次,我们与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了林木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工作。
通过采用先进的遗传改良方法和技术,我们已成功选育出多个具有抗逆性和高产性的新品种,并在不同地区进行了示范种植。
三、项目成果及影响通过我们的努力,该项目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首先,我们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提供了重要经济树种的相关信息和资源。
其次,我们保护和利用的种质资源为林木遗传育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和基础。
项目名称:红松果林培基地建设设计编号:可行性研究报告***科学研究院:目录1、总论.................................................................................................. - 1 - 1.1项目提要.......................................................................................... - 1 - 1.2项目编制的依据 ............................................................................. - 1 - 1.3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 1 -1.4 结论和建议..................................................................................... - 2 -2、基本情况.......................................................................................... - 4 - 2.1地理位置.......................................................................................... - 4 - 2.2地形地貌.......................................................................................... - 4 - 2.3土壤.................................................................................................. - 4 - 2.4气候.................................................................................................. - 4 - 2.5河流水系.......................................................................................... - 5 - 2.6各类土地概况.................................................................................. - 5 -2.7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 - 5 -3、基地规模与建设期限 ..................................................................... - 6 - 3.1基地规模.......................................................................................... - 6 -3.2建设期限.......................................................................................... - 6 -4、项目内容与技术措施 ..................................................................... - 7 -5、投资概算和存在的问题 ................................................................. - 8 - 5.1概算依据.......................................................................................... - 8 - 5.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 - 8 -5.2.3资金来源..................................................................................... - 9 -6、经济效益于资金来源 ................................................................... - 10 -7、管护措施........................................................................................ - 11 - 7.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目标 ................................................... - 11 - 7.2筹集建设资金,加强资金管理 ................................................... - 11 - 7.3强化工程管理,规范建设行为 ................................................... - 11 -7.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效益 ................................................... - 11 -8、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 - 12 - 8.1可行性研究结论 ........................................................................... - 12 - 8.2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 12 -1、总论1.1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1.1.2 项目主管单位:法人:1.1.3 项目技术负责单位:法人:1.1.4 项目建设单位:法人:1.1.5 项目性质:新建1.1.6 项目建设地点:1.2项目编制的依据1.2.1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柏高编制大纲》;1.2.2 《省林业发展建设“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1.2.3 《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1.3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林业产业一直以林木经营、木材生产、林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
红松果林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红松果林是一种珍贵的森林资源,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还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保护和改善作用。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为破坏,我国红松果林资源面临严重的减少和退化。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制定了红松果林建设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
1. 恢复和扩大红松果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2.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三、项目内容。
1. 种植优良红松品种。
通过选育和引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红松品种,进行大面积的人工种植,以恢复和扩大红松果林资源。
2. 加强保护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红松果林保护制度,加大森林防火、防病虫害等工作力度,确保红松果林资源的持续稳定发展。
3. 开展科学研究。
加强对红松果林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的科学研究,推动红松果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调查评估。
对红松果林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评估,明确资源分布、数量和质量,为后续的种植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规划。
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红松果林建设规划,确定种植区域、品种选择、保护措施等具体内容。
3. 实施措施。
按照规划,有序开展红松果林的种植、保护和管理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 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红松果林建设项目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效果。
五、项目预期效果。
1. 红松果林资源得到恢复和扩大,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2. 当地经济得到促进,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3.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恢复。
六、项目保障措施。
1.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项目资金需求;2.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多部门合作机制;3. 健全政策法规,为项目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七、结语。
红松果林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推动红松果林建设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陕西省延安市桥山林业局油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3.10•【字号】陕发改农经〔2017〕335号•【施行日期】2017.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陕西省延安市桥山林业局油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陕发改农经〔2017〕335号省林业厅:你厅《关于审批<陕西省延安市桥山林业局油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陕林计发〔2017〕26号)收悉,为有效保护我省油松种质资源,增加收集保存植物物种数量,为林业生态建设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经审查原则同意关于陕西省延安市桥山林业局油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就有关内容批复如下:一、项目名称陕西省延安市桥山林业局油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单位延安市桥山林业局三、项目建设地点延安市桥山林业局上畛子林场98、100号林班。
四、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异地保存库面积91公顷(其中种质资源繁育圃3公顷、种质资源保存圃88公顷),油松种质资源设施库0.1公顷;开展油松种质资源调查和研究;建设实验室等业务用房1250平方米;购置资源调查收集、设施保存、科研辅助、病虫害防治、防火及信息系统等设备;配套建设道路、防护围栏、宣传牌、蓄水池等设施。
五、投资估算及来源项目估算总投资1670万元,其中直接工程费用1459万元,占总投资的87.4%;其它费用211万元,占总投资的12.6%。
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投资1336万元,占总投资的80%;地方配套和自筹资金334万元,占总投资的20%。
六、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3年。
七、预期效益项目建成后,将使我省油松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为林木育种提供选育材料,满足现代林业建设需求。
国家林业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0.27•【文号】林场发〔2016〕153号•【施行日期】2016.10.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通知林场发〔2016〕1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中国林科院:林木种质资源是林木良种选育的原始材料,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2〕5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和国家林业局《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规划(2014—2025年)》,对重要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经济树种、沙生植物、名特花卉的种质资源进行重点收集、保护、研究、利用,在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推荐和有关科研单位自行申报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我局确定了第二批86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名单见附件),现予以公布。
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管理办法》(林场发〔2016〕4号)的有关要求,加强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
要科学制定保护利用规划,建立完备的档案;要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的种质材料;要确保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正常运转和资源安全,将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成为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基地、林木良种的选育研发中心、科学研究的合作交流平台和科普教育的展示窗口,为实现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科学保护和评价利用作出更大贡献。
特此通知。
附件:第二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名单国家林业局2016年10月27日附件第二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名单(共86处)北京市(3处)北京市海棠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林科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华北地区代表性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国际竹藤中心竹类与花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河北省(3处)洪崖山国有林场管理局蒙古栎、栓皮栎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丰宁县邓栅子国有林场白榆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绿化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山西省(2处)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石膏山林场白皮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杨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内蒙古自治区(4处)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沙柳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克什克腾旗沙地云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库布其濒危和沙生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沙棘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辽宁省(3处)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大连市旅顺口区黑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阜新市五角枫、蒙古栎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吉林省(2处)长白县山楂海棠、朝鲜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集安市刺楸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黑龙江省(2处)黑河市浆果经济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宾县大泉子林场硬阔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上海市(3处)上海市唇形科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上海市桃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上海市蔷薇属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江苏省(4处)南京市溧水区桂花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扬州市海棠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常州市油用牡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无锡市红豆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浙江省(4处)诸暨市香榧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安吉县龙山林场无患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临安市天目山林场山核桃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山茶、木兰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安徽省(1处)广德县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福建省(1处)惠安县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江西省(4处)省林木育种中心苦楝、南酸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省林科院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南酸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亚热带林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山东省(5处)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暖温带珍稀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枣庄市石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淄博市柿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泰安市乡土观赏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滨海抗逆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河南省(3处)洛阳市牡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国家林业局泡桐中心北方主要名优经济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商丘市刺槐、榆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湖北省(2处)京山县虎爪山林场枫香、皂荚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竹溪县双竹林场楠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湖南省(2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油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省林业种苗中心红花檵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广东省(3处)肇庆市大南山林场红锥、香樟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乐昌市龙山林场木兰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古巴加勒比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广西壮族自治区(2处)广西林科院主要珍贵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热带与南亚热带珍贵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海南省(1处)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试验站热带珍贵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重庆市(1处)永川区桢楠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四川省(3处)德昌县核桃、山核桃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青川县天池林场毛叶山桐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西昌市油橄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贵州省(3处)三都县珍贵阔叶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赤水市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望谟县国有林场油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云南省(4处)腾冲市腾冲红花油茶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珍贵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瑞丽市石斛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柚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西藏自治区(1处)拉萨市高寒地区乡土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陕西省(4处)榆林市沙生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清涧县红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镇安县七叶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桥山林业局油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甘肃省(3处)兰州市紫斑牡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静宁县苹果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陇南市油橄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青海省(2处)西宁市湟水林场杨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西宁市丁香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宁夏回族自治区(2处)银川市枸杞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银川市植物园沙生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处)英吉沙县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特克斯县野生果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处)阿里河林业局西伯利亚红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处)红石林业局水曲柳、胡桃楸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1处)金山屯林业局红皮云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2处)新林林业局西伯利亚红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呼中林业局钻天柳、偃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处)石河子文冠果、榛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第九师一六一团野生巴旦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
林场红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提要 (1)1.2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2)1.3建设目的 (2)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1.5可行性研究结论 (4)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5)2.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 (5)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0)3.1自然地理概况 (10)3.2社会经济条件 (11)3.3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1)3.4科技支撑条件 (12)第四章建设目标 (14)4.1项目建设目标 (14)4.2指导思想 (14)4.3基本原则 (14)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16)5.1项目总体布局 (16)5.2建设内容 (16)5.3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对象 (17)5.4技术路线 (17)5.5技术方案 (18)第六章项目消防、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节能措施 (23)6.1消防措施 (23)6.2劳动安全措施 (23)6.3职业卫生 (24)6.4节能 (24)6.5节水 (25)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26)7.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6)7.2环境保护措施 (26)第八章招标方案 (27)8.1招标范围 (27)8.2招标组织形式 (27)8.3招标方式 (27)第九章项目组织管理 (28)9.1项目组织与管理 (28)9.2实施管理 (28)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30)10.1施工进度安排 (30)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31)11.1估算依据 (31)11.2投资估算 (31)11.3资金筹措 (32)第十二章综合评价 (33)12.1项目风险评价 (33)12.3社会效益评价 (34)12.4综合评价 (34)第十三章结论 (35)附表:某林场红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投资来源估算表某林场红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附图:1. 某林场红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位臵示意图2. 某林场红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现状图3.某林场红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功能分区图4. 某林场红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总体布局图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2.事业单位法人证书3.《林权证》4. 地方配套资金承诺函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林场红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1.1.2 主管单位##省林业厅1.1.3 建设单位某林场1.1.4 法人代表##1.1.5 项目性质新建1.1.6 建设地点某林场1.1.7 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1)调查与收集工程:种质资源野外收集500份、购臵野外调查工具设备14台套。
(2)扩繁与保护工程: 建立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区50hm2、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区3hm2、建设日光温室1000m2、扩繁圃3hm2。
(3)研究开发工程:购臵信息设备1套。
(4)辅助工程:设立界桩120个、标牌20000个、界碑2个,购臵通信设备1套、档案设备1套。
1.1.8 建设期项目建设期为2年,2015-2016年。
1.1.9 建设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为23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46.5万元,占总投资63.7%;设备购臵费17.7万元,占总投资7.7%;安装工程费35.1万元,占总投资的15.3%;其它费用30.7万元,占总投资13.3%。
1.1.10 资金来源项目建设投资申请国家投资138万元,占投资额的60%,地方配套92万元,占投资额的40%。
1.2可研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4)《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林业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5)《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6)《全国林木种苗发展规划》国家林业局2010-2020(7)《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局(8)《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标准》GB T 14072-1993(9)《##省林业厅生态工程建设规划》##省政府(10)《##省林木种苗建设“十二五”和长远发展规划》1.3 建设目的为贯彻国家生物资源战略,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本着从实际情况出发,原地保存与异地保存相结合的原则,建设某林场红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使红松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为林木育种提供选育材料。
通过种质创新,有效地开发利用优异的种质资源,满足现代林业建设需求。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表1-11.5可行性研究结论胜山林场红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极强,生态效益明显的基础性工程。
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我国森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创新种质、改善树种结构、有效开发利用红松优良种质资源;有利于保护、丰富和发展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加强北方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同时可以提供木材及林副产品;有利于提高北方地区的林业基础建设水平,加快现代林业建设步伐。
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确定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政策,符合国家的资源战略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针,建设条件较好,土地权属明确,管理机构齐全,总体布局合理,建设规模适度,资金投入适当,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林木种质资源即森林植物种质资源,负载着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和微生物的种质资源,是陆地生物(包括农作物野生种及近缘种)基因的“避护所”和“主基因库”。
林木种质资源又是林木良种繁育的原始材料,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
森林植物物种及种质丢失,将引起邻舍生物种及其种质以4-13倍的速率丢失。
因此,林木种质资源是否得到良好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是生物种质资源的基础种质,关系到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
我国是世界上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却远远落后于林业发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大量流失和破坏,保护林木种质资源迫在眉睫。
##省森林分布地域辽阔,生物多样性丰富。
境内有西伯利亚、蒙古和长白三个植物区系。
植被类型有寒温带针叶林类型,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类型。
林木种质资源丰富。
由于受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特别是气候条件方面,森林开垦、水及空气的污染、外来物种入侵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野生生物物种的适宜生境被分割、萎缩、岛屿化程度加大甚至丧失,从而造成部分物种数量急剧下降、濒危乃至灭绝。
因此,保护好现有自然生态环境,建立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区,增加收集保存植物物种数量,提高野生植物物种繁衍能力,保持其遗传多样性,势在必行。
“##区胜山红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起源于东北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恢复。
众所周知,现今的森林已遭受严重破坏,如果被动的依靠天然更新百年内难以重现原有林相,仅存的一些优良基因也更加难于保存。
有鉴于此,本项目提出,采用现代营林技术,建立红松种质资源保存区,实施基因原地存护与基因异地存护。
红松(Pinus Koraiensis)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中国只分布在东北的小兴安岭到长白山一带,半阳性树种,浅根性常生长在排水良好,湿润山坡上,土层深厚肥沃处生长旺盛。
材质轻软,结构细腻,纹理密直通达,形色美观,耐腐朽力强,是建筑、桥梁、枕木、家具制作的上等木料。
红松的枝丫、树皮、树根也可用来制造纸浆和纤维板;从松根、松叶、松脂中还能撮取松节油、松针油、松香等工业原料;枝、叶、种子均可入药,种子可食,具有保健作用,作为经济林树种发展潜力巨大。
经研究和实践证明,森林植物种质的自然变异主要是在它的原生或次生中心出现的,这些地区的种质资源往往蕴藏着需要保护和利用的基因资源,到起源中心去搜集和保护,可以得到丰富的基本种质。
胜山林场地处小兴安岭北坡,是我国红松分布最北部界线,加之地形变化比较明显,森林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也较明显,自然变异更为丰富。
鉴于胜山林场位居红松天然分布区内富集地,生境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丰富,林地的气候、土壤适宜红松生长发育,没有严重的自然灾害记录,完全具备建设红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的自然条件。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需要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森林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最有价值、最有战略意义的财富。
保护遗传多样性的目的是防止物种灭绝和基因丢失,保护种群内等位基因多态的频率,保存森林遗传多样性,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人们之所以称自然界的种质资源为“战略资源”,因为它不仅维系着人类的现在,也关系到人类的未来。
2.2.2丰富森林遗传与树木改良物质基础的需要国内外近半个世纪森林经营和林木育种实践表明:林木育种是对森林遗传资源进行选择、评价和利用的技术组合,林木遗传改良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森林遗传资源的丰富程度。
林木育种具有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功能,优良品种是提高林业生产力,充分发挥林业生态功能的重要途径。
但是我国目前林业生产中良种率低下的问题严重,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加快良种选育进程,培育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林木新品种是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森林遗传与树木改良的物质基础和源泉是林木的种质资源,是决定育种效果的关键,育种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掌握足够遗传多样性的林木种质资源并科学利用。
森林遗传多样性是林木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最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多样性是描述遗传变异和研究维持变异的机制,是合理利用遗传变异的科学依据。
为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的研究,将种质资源视为“大科学”领域,是代表国力的重要资源。
2.2.3推动林木种苗良种化进程,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特别是林业发达国家对林木种质资源工作极为重视,种苗生产实现良种化,并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实行集约经营和管理。
实践证明,林木种质资源是创造和孕育良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与国外林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优良种质资源建设起步晚,投资严重不足,良种化程度低,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林业生产对优良种质资源的需求。
为此,必须借鉴林业发达国家种质资源建设的经验,建立种质资源保存基地,以推动造林良种化进程,满足现代林业建设需要。
林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把保护、恢复和发展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提到事关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新形势要求林业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