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及其类方的化裁与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73.20 KB
- 文档页数:3
二陈汤类化及妙用o一)二陈汤方药:半夏、橘红(各15g)、白茯苓(9g)、炙甘草(4.5g)、生姜、乌梅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姜梅一并存燥湿化痰兼利气湿痰为患此方珍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用法:上药咀,每服四钱(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原方用法:加生姜7 片,乌梅1枚,水煎服)。
方剂重点:君:半夏辛温而燥,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散结消痞,《本草从新》言其为“治湿痰之主药”,故为君药。
臣:湿痰既成,阻滞气机,橘红辛苦温燥,理气行滞,燥湿化痰,乃“治痰先治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为臣药。
佐: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与半夏配伍,体现了朱丹溪“燥湿渗湿则不生痰”之理;生姜既助半夏降逆,又制半夏之毒;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相伍,散中有收,使祛痰而不伤正,且有“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均为佐药。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方中“陈皮、半夏贵其陈久,则无燥散之患,故名二陈”(《医方集解·除痰之剂》)。
九版教材二陈汤加减①痰湿——加苍术、厚朴②热痰——加浙贝母、黄芩、瓜蒌③寒痰——加干姜、细辛④风痰眩晕——加天麻、僵蚕⑤食痰——加莱菔子、麦芽、神曲⑥顽痰不化、咯痰艰难——加海浮石、青礞石⑦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加海藻、昆布、牡蛎《医方集解》二陈汤加减①风痰——南星、白附、皂角、竹沥②寒痰——加姜汁③火痰——加石膏、青黛④湿痰——加苍术、白术⑤燥痰——加瓜蒌、杏仁⑥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⑦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⑧气痰——加香附、枳壳⑨胁痰在皮里膜外——加白芥子⑩四肢痰——加竹沥(二)二陈汤类化二陈汤类化出不少类方,它们各具有不同的适应证。
现从理肺化痰、和理脾胃、镇静安神三个方面加以归纳,列简表如下:(三)二陈汤临床运用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四药组成,用时加生姜同煎服,主治湿痰咳嗽,胸膈满闷,恶心呕吐,头眩心悸等,为治痰通剂,故凡因痰而致之病证,皆可以其为基础加味而治之。
二陈汤的配方及剂量使用方法
二陈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
它的组成配方简单,使用方法也比较容易掌握。
以下将从二陈汤的配方、剂量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陈汤的配方
二陈汤的配方主要包括桂枝、大黄、甘草、石膏这四味药材。
具体配方如下:
- 桂枝 6克 - 大黄 3克 - 甘草 3克 - 石膏 15克
二陈汤的剂量
按照上述配方,制成一剂二陈汤。
每次服用的剂量是一次性服用整剂,不宜分
次服用。
二陈汤的使用方法
步骤一:煎煮二陈汤
1.将上述配方中的桂枝、大黄、甘草、石膏放入煮药锅中。
2.加入适量清水,深色药材用冷水,浅色药材用热水。
3.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煎煮30-40分钟。
步骤二:过滤药汁
1.待药汁煮熟后,用纱布或绒布过滤药渣,留下纯净的药汁。
步骤三:服用二陈汤
1.将过滤后的二陈汤药汁分成3次口服,早、中、晚各1次,即可以
完成一副二陈汤的服用。
2.最好在饭前半小时服用,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
1.服用二陈汤期间,应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2.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用药物并咨询医生。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您对二陈汤的配方、剂量和使用方法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遵医嘱,量力而行,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二陈汤的配方及剂量使用方法是什么配方与剂量
二陈汤为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由石膏、黄芩、生姜和大枣组成。
其配方及剂量如下:
•石膏:30克,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
•黄芩:10克,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生姜:6克,用于温中散寒、解表安胎。
•大枣:6枚,调和脾胃,增强剂药的作用。
以上药物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后取汁,每次服用200毫升,每日两次。
使用方法
1.首先将药物按照配方比例准备好,确保质量无误。
2.将水加入煎锅中,将上述药材放入其中,开始加热煎煮。
3.待水煎剩约200毫升时,即可离火,滤出渣滓,得到二陈汤液体。
4.将煎煮好的二陈汤分成两份,每日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每次
200毫升。
5.注意服药前后不宜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注意事项
•对二陈汤配方中任何一味草药过敏者,忌用或减量服用。
•孕妇慎用二陈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食物,以助药物吸收及降低刺激度。
•未成年人、老年人在使用二陈汤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并注意不可随意减量或增加剂量。
以上是二陈汤的配方及剂量以及使用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咨询,请咨询医药专业人士。
二陈汤的配方作用与功效及禁忌二陈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方剂,其配方主要由黄连、黄芩等草药组成。
二陈汤有清热泻火、和胃降火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对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二陈汤的配方及作用1.1 配方二陈汤主要由以下药物组成: - 黄连: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泻火利胆。
-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的功效。
- 槟榔:有导滞止痛,杀虫止痒的作用。
-枳实:有祛风湿、通便利水的功效。
- 大黄:能够泻热通便,清热泻火。
1.2 作用二陈汤主要作用于胃肠道,能够清热泻火,和胃降火,对于湿热内蕴、痞满胀满、口苦口腻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同时,二陈汤还能促进胆汁分泌,帮助消化,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
二、二陈汤的功效2.1 清热泻火二陈汤中的黄连、黄芩等草药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因热毒引起的症状,如口苦口干、大便干结等。
2.2 和胃降火二陈汤能够和胃降火,对于因胃火亢盛而引起的消化不良、胃部胀痛等症状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同时,二陈汤还能促进胆汁分泌,帮助消化,缓解胃肠不适。
三、二陈汤的禁忌3.1 孕妇禁用孕妇在怀孕期间禁止使用二陈汤,因为二陈汤具有泻火的作用,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
3.2 脾虚便溏者慎用因为二陈汤具有泻火的特性,对于患有脾虚便溏的人群不太适宜使用,以免加重肠胃问题。
3.3 肝病患者禁用患有肝病的患者在服用二陈汤时应慎重,以免加重疾病症状。
以上是关于二陈汤的配方作用与功效及禁忌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谨慎选择药物,遵医嘱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陈汤的配方及剂量和功效用量
二陈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清热利湿、和胃消食的功效。
其配方主要包括石膏、知母、大黄、甘草。
下面将详细介绍二陈汤的配方及剂量和功效用量。
配方:
1.石膏:石膏性味甘寒,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尿的功效。
一般用量
为15克。
2.知母:知母性味苦寒,具有清热润肺、滋阴止咳的功效。
一般用量
为9克。
3.大黄:大黄性味苦寒,具有泻火通便、清热泻肝的功效。
一般用量
为6克。
4.甘草:甘草性味甘平,具有和中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
一般用量
为6克。
以上为二陈汤的基本组成药材及其功效。
用法用量:
二陈汤的煎法为水煎,先将石膏、知母、大黄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待熬至三成浓时再加入甘草,煎煮至汤呈黄色为止。
成剂的每日用量为一剂,分两次温热服用。
功效用量:
1.清热利湿:二陈汤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适用于热病壅滞、腹泻、湿
热黄疸等症状。
2.和胃消食:二陈汤具有和中消食的功效,适用于胃痛、胀气、恶心、
呕吐等消化系统问题。
总之,二陈汤是一味经典方剂,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但用药时仍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配用药剂量。
二陈汤的类方化裁与应用标签:二陈汤;化裁;应用二陈汤出自《和剂局方》,是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的(原书有乌梅、生姜,现多不用),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基础方,临床常用治诸般痰湿之证。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为君药;陈皮理气化痰和中,与半夏同用去痰湿,畅气机,和胃气,为臣药;二药配合,能加强祛痰和胃止呕的作用。
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甘草和中润肺,为使药。
四药合用,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功能。
本方既适用于肺气失宣的咳嗽痰多,又适用于脾胃不和的呕吐痰涎,还可用治肥胖痰湿之体,眩晕、惊悸、失眠等症。
由它化裁而成的方剂亦可从以下方面应用于临床:1 理肺化痰《景岳全书》六安煎:二陈汤加杏仁、白芥子。
主治寒痰壅滞所致胸胁支满、咳嗽气喘、心悸、眩晕等症。
《温病条辨》杏苏散:二陈汤加杏仁、苏叶、前胡、桔梗、枳壳、大枣。
主治外感凉燥,头痛恶寒,鼻塞咽干,咳嗽痰稀,脉弦,无汗。
《和剂局方》参苏饮:二陈汤加人参、紫苏、大枣、桔梗、葛根、前胡、枳壳、木香。
主治外感风寒,内有痰饮,畏寒发热,头痛鼻塞,恶心呕吐,胸闷咳嗽,咳痰不爽,舌苔白滑,脉弱。
《医方考》清气化痰丸:二陈汤去甘草,加黄芩、栝楼、枳实、杏仁、胆南星。
主治痰热内结,咳痰黄稠,甚则气急,呕恶,胸膈痞满,或发热,或惊悸失眠,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加味二陈汤:①《医宗金鉴》方:二陈汤加黄芩、黄连、薄荷,主治舌下痰包。
②《沈氏尊生书》方:二陈汤加苍术、羌活、黄芩,治疗湿阻、湿疟。
另有一方为二陈汤加当归、枳实、桔梗、杏仁、高良姜、缩砂仁、木香、肉桂,治疗痰饮咳嗽。
《景岳全书》金水六君煎:二陈汤加当归、熟地。
功用滋养肺肾、祛痰化湿。
主治肺肾阴虚,湿痰壅盛,咳喘呕恶。
《和剂局方》苏子降气汤:二陈汤减茯苓,加炒苏子、姜厚朴、肉桂、前胡、当归。
主治痰涎壅盛,咳嗽短气,胸膈满闷,咽喉不利等症。
2 和理脾胃《名医方论》香砂六君子汤:二陈汤加木香、砂仁。
主治胃气不和,脘痛呕恶。
二陈汤的组成功能主治1. 介绍二陈汤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传统汤方,由生姜和大黄组成。
它以其独特的药性和药效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二陈汤的组成成分、药性、主治功能以及临床应用。
2. 成分二陈汤由以下两味草药组成:•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具有温热的性质,入肺、脾、胃经。
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解毒、散寒湿,促进血液循环等。
•大黄(Rheum officinale):具有寒凉的性质,入心、肝、胆经。
能泻下热结、泻下气、解毒、凉血通经等。
3. 药性二陈汤的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温热性质:生姜具有温热性质,能够温暖体内阳气,散寒驱寒。
温热的药性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寒症,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寒凉性质:大黄具有寒凉性质,能够清热解毒,泻火消肿。
寒凉的药性有助于降低体温,清热解毒,对于热病有明显的疗效。
4. 主治功能二陈汤的组成功能主治有以下几个方面:•温中止呕:二陈汤中的生姜具有温中止呕的功能,对于因胃寒导致的呕吐、恶心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缓解寒症:二陈汤的温热性质能够温暖体内,缓解寒症。
常用于治疗寒症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清热解毒:二陈汤中的大黄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病症,如口腔溃疡、疮疖等。
•降火消肿:二陈汤中的大黄具有泻火消肿的功效,对于热病引起的肿胀、痈疽等有良好的疗效。
5. 临床应用二陈汤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感冒:二陈汤具有温热的性质,可以散寒止咳,是常用的感冒药方之一。
•胃寒呕吐:二陈汤的温中止呕的功能对于因胃寒引起的呕吐、恶心症状有效。
•腹痛腹泻:二陈汤的温热性质能够缓解寒症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热毒病症:二陈汤的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口腔溃疡、疮疖等病症。
•热病肿痛:二陈汤的泻火消肿功效对于热病引起的肿胀、痈疽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6. 注意事项在应用二陈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反应都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和疗程。
『古方新解』二陈汤临床应用经验二陈汤方出《和剂局方》,由制半夏15克,陈皮、茯苓各12克,炙甘草3克组成。
方中制半夏化痰燥湿,和胃降气为主药;陈皮行气化痰,茯苓渗湿化痰为辅药;炙甘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四者合之,故为燥湿化痰,和胃降气之良方。
原方主治痰湿内停所致之咳嗽痰多,恶心呕吐,眩晕,失眠,心悸等症。
在临床实践中,将此方临证出入化裁,还可以治疗许多病症。
兹将笔者临床应用二陈汤的点滴经验,浅述如下。
1.外感风寒,皮毛闭塞,肺气失宣,生痰阻肺,临床多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咳咯泡状痰液,苔薄白,脉浮紧数等。
应疏散风寒以治本,止咳祛痰以治标。
可用二陈汤加杏仁、紫苏各9克,荆芥、防风各12克,其效颇佳。
若还有喘,则更加麻黄6克。
2.痰湿引动内风上扰致头晕,自感周围诸物转动,不能睁目,恶心欲吐,苔白腻,脉弦缓者,应熄风涤痰。
笔者常用二陈汤加天麻、白术各15克,泽泻、生姜、大枣各9克。
取二陈汤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白术、泽泻健脾除湿;天麻平肝熄风;姜、枣助二陈和胃也。
3.痰湿困脾,常见头晕目眩,四肢倦怠,食少乏味,甚则大便稀溏,苔白厚,脉沉迟等。
当健脾为主,祛痰燥湿为辅。
用二陈汤加苍术12克,厚朴18克,党参、白术各l 5克,藿香、白豆蔻各9克。
4.痰湿阻肺,临床多表现为咳嗽痰多,微带黏稠,易于咯出,或更有胸闷气喘,苔白腻,脉滑等。
应燥湿化痰,止咳平喘。
用二陈汤加苏子、白芥子各9克,莱菔子15克,或更加苍术、厚朴各12克治之,常获捷效。
5.肺中痰湿化热,或热痰相搏,壅遏于肺:其证常见咳咯黄痰,甚至咯腥臭脓痰,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等。
应清热化痰,排脓解毒。
用二陈汤加冬瓜子15克,芦根18克,苡仁、鱼腥草各30克,桃仁、桔梗各9克,数剂即见效。
6.胆热犯脾,脾失健运,生湿成痰,为胆热挟痰之候。
此证临床先见口苦心烦,失眠多梦,胸胁胀闷,继而又见食少便溏,或咳咯黏痰,厌油口腻,苔白微黄而稍厚,脉滑数等。
二陈汤的加减应用二陈汤的加减应用二陈汤的加减应用二陈汤,由制半夏15g,陈皮、茯苓各12g,炙甘草6g组成。
方中制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气为主药;陈皮行气化痰,茯苓渗湿化痰为辅药;炙甘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为佐使。
故合之,为燥湿化痰,和中降气之良方。
痰湿内停,既可阻滞气机,壅塞经络,寒化热化,生风致瘀,兼挟外感、内伤等,以此方为基础,随证加减出入,灵活化裁,常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如今,本方加减广泛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炎、神经性呕吐、神经衰弱、甲状腺肿及小儿流涎等病。
痰湿滞胃,气机受阻,其证胃脘胀痛,嗳气稍舒,食少乏味,厌吃油腻,苔白腻,脉缓濡等。
应除痰湿,消胀痛,和胃气。
常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木香、砂仁各9g治之,。
嗳气食臭者,挟食滞也,宜加山楂、麦芽、神曲各15g;自感脘部发凉者,痰湿寒化也,宜加干姜9g、厚朴15g;痛而拒按者,挟有瘀血也,宜加川楝子、延胡索各12g。
痰湿中阻不解,又见胃脘胀闷发热,吞酸吐酸,苔色变黄,脉来滑数者,痰湿化热也。
用二陈汤加黄连9g、黄芩12g治之,数剂即效。
若痰湿化热,伤及胃络而呕血色黑者,宜上方再加枳实15g,竹茹、侧柏叶炭、荷叶炭各9g,甚验;若呕吐不止,大便干结不下者,加大黄9g治之,得泻病减。
痰湿不解,阻滞经络,致阳气不得通畅者,其证尚见身麻或肢麻。
应祛除痰湿,通经活络。
常用二陈汤加苍术、天麻、胆南星各12g,橘络、丹参各18g,并坚持守方,每获良效。
中焦痰湿不解,蒙被清阳而致眩晕者,其证除痰湿中阻外,尚有眩晕,如坐舟车,甚则恶心呕吐等,当涤除痰湿,用二陈汤加白术、天麻各12g,蔓荆子9g,大枣4枚治之,其效颇佳。
苔白腻变黄,又心烦口苦者,痰湿化热也。
宜加柴胡15g,黄芩12g。
恶寒发热,无汗,头身不适者,挟有外感风寒也。
宜加荆芥、防风、紫苏各12g治之。
手足厥冷由痰湿内聚所致者,可急用二陈汤加苍术、藿香各9g,竹沥、生姜汁各30滴,以除湿逐痰,痰湿去则手足厥冷自除。
二陈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二陈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由黄连、生姜组成。
其组方原理基于中医药学
的“四气五味”理论,主要用于治疗中焦湿滞、脘腹胀满、口苦口干等症状。
二陈汤的组方原理
1. 黄连
黄连为清热药,具有泻火、解毒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湿热痰滞、黄疸等疾病。
2. 生姜
生姜为温性药物,有温中散寒、祛湿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脘腹寒症等疾病。
二陈汤的加减化裁
在实际应用中,二陈汤的组方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化裁,以增强
疗效。
常见的加减方包括:
1. 加减黄连
对于湿热病证明显的患者,可以适量增加黄连的用量,以增强清热解毒的效果。
2. 加减生姜
对于脘腹寒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适量增加生姜的用量,以增强温中散寒的效果。
3. 加减甘草
对于口干口苦症状较为突出的患者,可以适量加入甘草,以增加益胃生津的作用。
通过加减化裁二陈汤的组方,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需求,提高治
疗效果。
综上所述,二陈汤作为一种经典中药方剂,其组方原理基于清热解毒、温中散
寒的功效。
在应用时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加减化裁,以提高疗效。
希望本文内容对二陈汤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帮助。
二陈汤及其类方的化裁与应用
李滨
【期刊名称】《中医文献杂志》
【年(卷),期】2003(021)003
【摘要】二陈汤化裁的处方名目繁多,按照功用可概分为八类: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治风化痰、开窍化痰、消导化痰、养血化痰、行气化痰、益气化痰.本文立足于临
证而进行文献整理,以提供深入研究.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李滨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二陈汤化裁合三子养亲汤灌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2例 [J], 尹庆伟
2.二陈汤的类方化裁与应用 [J], 陈晶晶
3.二陈汤的类方化裁与应用 [J], 陈晶晶
4.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化裁方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30例临床观察 [J], 蔡雷;李伟林;张君利;陈永青;徐凯丽
5.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化裁对哮喘慢阻肺重叠痰浊阻肺疗效观察 [J], 蔡雷;张君利;李伟林;陈永青;陈苍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陈汤的方解与功效二陈汤,又称为二陈汤,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经方之一。
它的名称中的“二陈”指的是陈皮和陈皮,是通过对陈皮、大黄、芒硝、乌药等中草药的配伍煎煮而成的一种中药汤剂。
二陈汤具有清热化湿、行气和胃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湿热型消化不良、腹胀腹痛、口干口渴等症状。
二陈汤的主治病症根据中医理论,二陈汤主要适用于湿热内蕴、痞满腹胀、大便不畅、小便短黄等病症。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口渴、纳呆、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浮数等。
二陈汤能够清热化湿、和胃化痞、行气和中,对于这些症状有显著的疗效。
二陈汤的药物组成和配伍二陈汤的药物组成包括:陈皮、大黄、生姜、芒硝、乌药。
其中,陈皮能燥湿燥热,大黄可以泻火通便,生姜有温中行气的作用,芒硝有祛痞化湿的功效,乌药能理气止痞。
这些药物组合在一起,相互配伍,形成了二陈汤的独特方剂,被用来治疗湿热痞满等病证。
二陈汤的适宜人群二陈汤适用于湿热内蕴、痞满腹胀、大便不畅、口渴口干等症状的患者。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以考虑饮用二陈汤来调理。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二陈汤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剂量和服法,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二陈汤的注意事项在服用二陈汤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饮用二陈汤的同时,应忌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2.饮用二陈汤期间应遵医嘱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康复。
3.如果服用后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4.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在使用二陈汤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综上所述,二陈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化湿、和胃化痞、行气和中等功效。
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湿热内蕴、痞满腹胀、口干口渴等症状。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服法,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有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就医。
二陈汤的配方组成和药物方解二陈汤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历史的古代中医药方,其主要成分包括当归、生姜、黄芩、人参、大枣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二陈汤的配方组成和药物方解。
一、配方组成1.炙甘草–【别名】炙甘草、炙甘黄。
–【性味】甘、平。
–【归经】入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解毒、泻火、润燥、缓急;主治吐血、腹泻、劳伤、疼痛。
2.大黄–【别名】大黄、茵陈。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火、破坚、凉血;主治心有余热、烦热、便秘、出血。
3.生姜–【别名】生姜、姜仔。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温中、解表、行痰、止血;主治寒性绕痹、呕吐泄泻、阳痿。
4.大枣–【别名】枣、枣子。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阴、缓解;主治血虚、脾胃虚寒、脑劳、月经不调。
二、药物方解1.炙甘草能解毒泻火,广泛用于各种炎症、溃疡和呕吐等症状的治疗中。
同时,炙甘草具有补益气血、调和药性的作用。
2.大黄主要具有泻火、破坚、凉血的功效,在治疗便秘、烦热等症状中有显著疗效。
但因其性寒,不宜过量使用。
3.生姜具有温中散寒、解表透疹的作用,通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腹泻等症状。
同时,生姜还可用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
4.大枣是一种较为温和的药材,主要用于补中益气、养血调经,可缓解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症状。
大枣还具有安神补脑、调理五脏的作用。
综上所述,二陈汤作为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其配方组成和药物方解体现出了清热泻火、调和气血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消化不良、疼痛等症状。
在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合理搭配和调配,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二陈汤的配方作用与功效是什么
二陈汤是一种中药汤剂,由黄连、半夏、生姜、大枣、甘草组成。
它在中医传
统中一直被广泛应用,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配方成分及功效
1. 黄连
•功效: 具有清热燥湿、泄火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病证。
2. 半夏
•功效: 能够降逆平喘、止呕、和胃导滞,适用于痞满、呕吐等症状。
3. 生姜
•功效: 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呕的作用,常用于胃寒呕吐、纳呆等症。
4. 大枣
•功效: 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调理脾胃功能。
5. 甘草
•功效: 具有和中行气、润燥解毒的功效,用于调和药性。
应用范围
二陈汤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病证,包括消化系统疾病、肝胆疾病等。
常见的应用
范围包括: - 急性胃肠炎: 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等症状。
- 慢性胃炎: 常见症状为
消化不良、胃胀等。
- 肝炎: 可辅助治疗肝功能异常引起的消化问题。
使用方法
二陈汤一般以煎剂的形式服用,具体用法如下: 1. 取药材并浸泡清水中。
2.
加热至沸腾,调至小火煎煮。
3. 熬至汤液颜色呈现黄色,味道稍苦。
注意事项
1.忌食寒凉食物,避免影响药效。
2.注意膳食搭配,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3.儿童、孕妇、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陈汤是一味传统中药汤剂,使用前请咨询医师的建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你更了解二陈汤的配方、作用和功效。
二陈汤的药方和临床应用介绍药方一【来源】《万病回春》卷三。
【组成】陈皮、半夏姜汁炒、茯苓去皮、白术去芦、苍术米泔制、砂仁、山药炒、车前、木通、厚朴姜汁炒、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药锉为一剂。
用生姜3片,乌梅1个,灯草1团,水煎,温服。
【主治】痰湿中阻,泄泻或多或少,脉象沉滑者。
【加减】泄泻不止,加肉蔻,诃子,去厚朴。
药方二【来源】《万病回春》卷四。
【组成】陈皮、半夏姜汁炒、茯苓、枳壳麸炒、牛膝去芦、猪苓、木通、山桅、麦门冬去心、车前子、黄柏酒炒、各等分、甘草减半。
【用法】上药锉为一剂。
用灯草1团,水煎,空腹时服。
【主治】痰气闭塞,小便不通。
药方三【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0克白茯苓90克甘草炙45克【用法】上药为粗散。
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至9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痰湿内阻,脾胃不和,胸腕痞闷,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咳嗽痰多。
1. 辨证要点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本方加减化裁,可用于多种痰证。
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3.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热者。
4. 使用注意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二陈汤的功效作用和处方二陈汤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等熬制而成,是一种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中医药方,它有什么功效作用呢?下面给你介绍二陈汤的功效作用和处方。
半夏150克(汤洗七次);橘红150克;白茯苓90克;甘草45克(炙)方解本方是治疗湿痰的要方。
湿痰之成,多因饮食生冷,脾胃不和,运化失健,以致湿聚成痰。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
气行则痰化;痰由湿生,故以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益脾。
煎加生姜,既制半夏之毒,又协同半夏、橘红和胃祛痰止呕;少用乌梅,味酸收敛,配半夏散中有收,使其不致辛散太过。
凡是痰湿为患,均可用本方增损治之。
二陈汤的功效作用1.对比研究二陈汤新工艺制剂、标准煎剂和丸剂止咳、平喘、祛痰作用采用小鼠氨水引咳、豚鼠磷酸组胺诱喘、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方法进行3种剂型药理作用对比实验。
结果二陈汤新工艺制剂、标准煎剂和丸剂均可明显延长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延长豚鼠磷酸组胺吸入翻倒发生时间、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泄量,3种制剂等剂量组比较,功效上二陈汤新工艺制剂优于标准煎剂与丸剂。
结论二陈汤新工艺制剂、标准煎剂和丸剂均有明显止咳、平喘、祛痰作用,功效上二陈汤新工艺制剂较佳。
2.二陈汤理气化痰抗衰老的作用机理采用D-半乳糖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
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40天,中药组注射D-半乳糖同时以6.32g/(kg*d-1)浓缩二陈汤煎液灌胃40天,并以空白组作对照,观察二陈汤对小鼠脑、胸腺、脾、肝、肾指数、自由基代谢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小鼠大脑额前页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小鼠脑、胸腺、脾、肝和肾的重量指数明显下降,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MDA含量明显提高(P<0.01),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空泡样变,内质网肿胀、空泡样变,核膜模糊或核周间隙扩大,核蛋白破坏,脱基质,核仁边移甚至断裂,脂褐素大小形态不规则等衰老改变,二陈汤能够提高实验动物脑、胸腺指数(P<0.05),提高血清SOD(P<0.05)活性,降低MDA含量(P<0.01),使神经元细胞变性程度减轻。
二陈汤的化裁
一方多用:高明的临床医家,在运用成方的过程中,往往用一法以尽多法之妙,用一方以变多方之巧。
一,朱丹溪《格致余论》,仅用一个四物汤应变加减,治疗诸病。
二,薛己《内科摘要》,全书就突出二个方子即: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
三,方隅《医林绳墨》,通篇仅围绕一个二陈汤出入化裁。
比如:二陈汤++
①,加沙参、麦冬,治中焦停湿又兼肺阴不足者(名参麦二陈汤)。
②,加木香、砂仁,治痰湿内阻,气滞脘痞者(名香砂二陈汤)。
③,加吴茱萸、黄连,治湿滞中焦,肝胃不和者(名左金二陈汤)。
④,加炒苍术、厚朴,治湿困脾阳,呕逆苔腻者(名平胃二陈汤,又名陈平汤)。
⑤,加天麻、白术,治痰浊上涌,耳鸣眩晕者(名麻术二陈汤)。
⑥,加紫菀、款冬花,治中有痰饮,喘咳难平者(名款菀二陈汤)。
⑦,加枳壳、桔梗,治湿滞中焦,胸闷食少者(名枳桔二陈汤)。
⑨,加白芥子、杏仁泥,治内有宿痰,外感风寒者(名六安煎)。
10,加枳实、竹茹,治痰热上扰,虚烦不寐者(名温胆汤)。
11,加枳实、胆南星,治痰涎壅盛,胸痞咳逆者(名导痰汤)。
12,加当归、熟地,治阴血内虚,水泛成痰,咳嗽气急者(名金水六君煎)。
13,加白术、五味子,治五脏受湿,咳痰身重者(《济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