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化学检查
- 格式:docx
- 大小:18.07 KB
- 文档页数:10
尿液化学检验(二)引言概述:尿液化学检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尿液成分和性质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从尿液中常见的化学指标出发,依次介绍尿液化学检验的相关内容。
正文:第一大点: 尿白蛋白1. 定义和功能2. 检测方法和常见指标3. 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4. 影响尿白蛋白检测结果的因素5. 高尿白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第二大点: pH值1. pH值的意义和影响因素2. 正常范围和异常结果的解读3. pH值异常的可能疾病4. 尿液pH值与药物代谢的关系5. 调节尿液pH值的方法第三大点: 尿糖1. 尿糖检测的目的和原理2. 尿糖异常的临床意义3. 不同尿糖水平的分类及相关疾病4. 尿糖异常相关的常见疾病5. 监测尿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第四大点: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1.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产生和排泄2.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异常的原因和检测方法3. 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4.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异常与肝脏疾病的关系5. 监测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日常护理建议第五大点: 尿潜血1. 尿潜血的意义和常见检测方法2. 尿潜血结果的解读和临床意义3. 尿潜血异常与泌尿系统疾病的关系4. 引起尿潜血异常的其他疾病5. 监测尿潜血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总结:尿液化学检验是一个可以提供临床诊断信息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尿白蛋白、pH值、尿糖、尿胆红素和尿胆原以及尿潜血等指标的检测与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现并及早诊断疾病。
对于患者而言,在检测前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并在检测后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和科学的处理方法。
尿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结果尿液是我们身体的一种重要排泄物,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助于了解我们健康状况的信息。
通过对尿液的化学分析和沉渣检查,医生可以获取关于身体状况的宝贵线索。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结果,并探讨其在健康评估中的价值。
一、尿液化学检查结果1. 尿液的pH值尿液的酸碱性可以反映人体内部环境的情况。
正常的尿液pH值应该在5.0至8.0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可能表示身体存在某种异常情况。
pH值过高可能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或呼吸性碱中毒等情况相关。
2.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浓度很低。
高浓度的蛋白质可能是白蛋白从肾脏滤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结果,可能与肾脏疾病、尿路感染或炎症相关。
3. 葡萄糖尿液中的葡萄糖通常是不存在的,因为正常情况下肾脏会将葡萄糖完全重新吸收。
如果尿液中存在葡萄糖,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或其他糖代谢异常导致的。
4. 酮体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并不会存在酮体。
然而,如果身体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供能,会导致脂肪代谢过程中生成大量的酮体。
尿液中存在酮体可能与饥饿、糖尿病、高蛋白饮食或糖原贮备不足等情况相关。
二、尿液沉渣检查结果1. 红细胞尿液中的红细胞通常是不存在或很少的。
如果沉渣中存在大量红细胞,可能表明尿路感染、结石、肾炎或其他肾脏疾病的存在。
2. 白细胞尿液中的白细胞可以提示尿路感染的存在。
白细胞的数量越多,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就越高。
3. 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是尿液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之一。
它们通常来自尿液系统的各个部位,如膀胱、尿道、肾盂等。
大量的上皮细胞可能与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有关。
4. 结晶体尿液中的结晶体是由尿液中存在的溶质凝结而成的。
根据不同的结晶体类型,可以了解到身体中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和代谢情况。
草酸钙结晶体可能与肾结石的形成相关。
通过对尿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结果的综合评估,医生可以初步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尿液化学检查结果可以反映体内代谢功能的异常,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等。
尿液干化学检查中常见影响因素的分析尿液干化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然而,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可能会受到许多影响因素的干扰,因此在结果解读时需要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下面将对尿液干化学检查中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尿液收集过程可能会影响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
在尿液收集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清洁外阴部,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从而导致尿液中存在细菌、白细胞或脓细胞,影响尿液健康指标的准确性。
此外,如果尿液收集容器不洁净或含有残留物,也可能污染尿液样本。
其次,饮食和药物摄入是影响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的重要因素。
一些食物,如胡萝卜、番茄或甜菜等,可能导致尿液颜色的改变,从而影响尿液颜色指标的准确性。
此外,一些药物,如一些抗生素、利尿剂、抗感染药等,也可能改变尿液化学指标的浓度,从而对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产生干扰。
环境因素也可能会对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在炎热的环境下,人体会大量排汗,从而导致尿液浓缩,影响尿液密度和比重的测定结果。
此外,存放尿液的时间过长,也可能导致尿液中细菌繁殖,从而影响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个体因素也是影响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个体的生理状态和代谢水平可能不同,因此导致尿液中化学指标的浓度也会不同。
例如,孕妇可能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葡萄糖等物质的增加,而老年人由于身体代谢水平下降,尿液中一些物质的浓度可能会降低。
因此,在解析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时,必须考虑个体差异。
最后,尿液保存和运输过程也可能对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如果尿液保存时间过长,细菌可能会繁殖,导致尿液中存在细菌或血红蛋白,影响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
此外,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尿液样本暴露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也可能导致尿液中一些物质的变化,进而干扰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尿液干化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但其结果可能会受到许多影响因素的干扰。
在解读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时,需要考虑尿液收集过程、饮食和药物摄入、环境因素、个体差异,以及尿液保存和运输过程等因素的影响,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引言概述:尿液化学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诊断和监测疾病。
本文将对尿液化学检验的原理、常见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详细讨论。
正文内容:一、尿液化学检验的原理1.尿液组成:尿液主要由水、有机物和无机盐组成。
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可以反映患者的肾功能、水平衡状态和代谢情况。
2.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尿液中可测定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等。
通过检测这些成分的含量,可以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糖代谢状态、肝功能和感染程度等信息。
二、尿液化学检验的常见项目1.蛋白质:蛋白质在尿液中的检测可以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和排泄功能。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如果检测结果异常增高,可能表示肾功能损害或炎症反应。
2.葡萄糖:葡萄糖是人体细胞的重要能源,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应该没有葡萄糖。
如果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可能表示糖尿病或其他糖代谢异常。
3.酮体:正常情况下,人体代谢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碳水化合物。
如果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或者存在代谢障碍,就会产生酮体。
尿液中酮体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
4.胆红素和尿胆原:胆红素是血红蛋白代谢产生的一种物质,尿液中的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可以评估肝功能和溶血状态。
5.亚硝酸盐和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和白细胞酯酶在尿液中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和炎症。
三、尿液化学检验的方法1.常规尿液检测:常规尿液检测是尿液化学检验的最基本方法,包括尿液外观、比重、pH值等的观察和测定,以及尿沉渣的镜检。
2.尿液试纸法:尿液试纸法是尿液化学检验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将试纸插入尿液中,利用试纸上的化学反应剂与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并根据试纸上的颜色变化判断化学成分的含量。
3.尿液仪器法:尿液仪器法是尿液化学检验的高级方法,利用仪器测定尿液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可提供更准确和定量的结果。
尿液干化学参考范围
尿液干化学参考范围是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液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浓度范围。
尿液干化学参考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室、设备和标准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尿液化学参考范围:
1. pH值:正常范围为4.6-8.0。
2. 蛋白质:阴性,即不检测到蛋白质,或者仅有微量存在。
3. 葡萄糖:阴性,即不检测到葡萄糖。
4. 尿胆原:阴性,即不检测到尿胆原。
5. 尿潜血:阴性,即不检测到红细胞。
6. 白细胞:通常范围为0-5个/视野。
7. 亚硝酸盐:阴性,即不检测到亚硝酸盐。
8. 比重:通常范围为1.005-1.030。
9. 尿酮体:阴性,即不检测到尿酮体。
10. 亚硝酸盐:阴性,即不检测到亚硝酸盐。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些常见的参考范围,不同实验室可能会有细微差别。
如果尿液检测结果超出参考范围,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疾病。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尿液的化学检查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要求理解性记忆较高的内容,其中尿液的相关知识点是常考。
对于尿液中的化学检查也是考试中需要掌握的内容,今天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尿液的化学检查主要检查这几个方面:尿液酸碱度测定,尿液蛋白质,尿糖检查,尿液酮体检查和尿液胆红素检查,大致这5个方面(一)尿液酸碱度测定1.参考值:尿pH值4.5~8.0,平均6.5。
2.pH降低:见于酸中毒、发热、糖尿病、痛风、白血病或食肉过多等。
3.pH增高:见于碱中毒、膀胱炎、呕吐或素食者,也见于肾小管性酸中毒。
(二)尿液蛋白质1.检查方法(1)蛋白定性试验:磺基水杨酸法、加热醋酸法、干化学法。
(2)尿蛋白定量试验:需留取24h尿测定。
双缩脲比色法为尿蛋白定量的经典方法,正常尿蛋白20~130 mg/24h。
(三)尿糖检查1.检查方法(1)班氏法糖定性试验。
(2)干化学试带法。
2.临床意义正常人尿糖定性为阴性,定量0.56~5.0 mmol/24h。
如尿糖定性呈阳性或定量增多即称糖尿。
(1)生理性糖尿:见于食糖过多、精神紧张及妊娠等。
(2)病理性糖尿①糖尿病②其他内分泌疾病③应激性糖尿,如颅脑外伤、急性心肌梗死等。
④肾性糖尿⑤其他糖尿(四)尿液酮体检查2.参考值定性:阴性。
定量:酮体(以丙酮计)170~420mg/L;乙酰乙酸20 mg/L。
3.临床意义尿酮体检查主要用于糖代谢障碍和脂肪不完全氧化疾病或状态的诊断,强阳性试验检查结果具有医学决定价值。
(五)尿液胆红素检查1.检查方法及评价(1)重氮法:目前多采用此方法做定性筛检试验(2)氧化法:Smith碘环法最为简单,但灵敏度低;Harrison法操作稍繁,但灵敏度较高。
2.参考值定性:阴性。
尿液常用化学检查(二)引言概述:尿液常用化学检查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对尿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便帮助医生判断和诊断患者的疾病情况。
本文将重点介绍尿液常用化学检查的五个大点,包括酮体、胆红素、葡萄糖、蛋白质和白细胞酯酶等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正文:1. 酮体的检查:a. 酮体的产生机制及意义b. 尿液中酮体的检测方法c. 酮尿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d. 妊娠和糖尿病中酮体检查的应用e. 酮体异常检查结果的解读和处理2. 胆红素的检查:a. 胆红素的生成和排泄途径b. 尿液中胆红素的检测方法c. 胆红素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d. 肝胆疾病与胆红素的检查e. 胆红素检测结果解读及其临床意义3. 葡萄糖的检查:a. 葡萄糖的代谢和尿中葡萄糖的产生b. 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方法c. 葡萄糖尿的诊断和病因分析d. 糖尿病和其他疾病中葡萄糖的检查e. 葡萄糖检测结果的解读和处理4. 蛋白质的检查:a. 蛋白质的来源和尿中蛋白质的形成机制b. 尿液中蛋白质的检测方法c. 尿蛋白异常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d. 肾脏疾病与尿蛋白的关系e. 尿蛋白检查结果的解读及其应对措施5. 白细胞酯酶的检查:a. 白细胞酯酶的生理功能和尿液中的含义b. 尿液中白细胞酯酶的检测方法c. 白细胞酯酶异常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d. 尿液中白细胞酯酶与尿路感染的关系e. 尿液白细胞酯酶检查结果的解读和处理总结:尿液常用化学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病因。
本文分别从酮体、胆红素、葡萄糖、蛋白质和白细胞酯酶五个方面介绍了其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对于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来说,了解和掌握尿液常用化学检查的相关知识,对于及早发现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尿化学检查有哪些(一)引言概述尿化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以帮助诊断疾病和监测疗效。
本文将介绍尿化学检查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检测项目。
一、尿液酸碱度的检测1. pH值的测定:pH值是衡量尿液的酸碱程度的指标,正常尿液的pH值通常在5-8之间。
2. 酸碱平衡评估:通过检测尿液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含量,评估机体的酸碱平衡状态。
二、尿液中的有机物检测1. 蛋白质检测: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可评估肾脏功能和检测肾病。
2. 葡萄糖检测:用于诊断和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3. 酮体检测:检测尿液中的酮体含量,用于诊断酮症酸中毒等疾病。
三、尿液中的无机物检测1. 尿液电解质的测定:包括钠、钾、氯等离子的检测,可评估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2. 尿液中的矿物质检测:如钙、镁等微量元素的测定,用于评估机体的营养状况和骨代谢情况。
四、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检测1. 尿素氮的测定:用于评估肾功能和蛋白质代谢情况。
2. 肌酐的测定:用于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3. 尿酸的检测:用于诊断和监测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
五、尿液中的微生物和特殊成分检测1. 美滋奇结晶的检测:用于评估尿路结石的形成风险。
2. 尿液中的细菌和白细胞检测:检测细菌和白细胞的存在,可诊断尿路感染。
总结尿化学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评估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从尿液酸碱度、有机物、无机物、代谢产物到微生物和特殊成分,尿化学检查涉及多个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尿液分析工具。
尿液干化学法尿液干化学法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尿液样本进行干化学处理,然后进行化学分析,从而得出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这种方法在临床诊断、疾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尿液干化学法的步骤一般包括样本收集、干化学处理和化学分析三个主要环节。
首先是样本收集,患者需要在干净的容器中收集新鲜的尿液样本,并尽快送到临床检验室进行处理。
在样本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卫生,避免杂质的污染。
接下来是干化学处理,这是尿液干化学法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干化学处理过程中,尿液样本会被加热或者蒸发,使其变成固体状态。
这样处理后的尿液样本可以更好地保存和运输,同时也有利于后续的化学分析。
最后是化学分析,经过干化学处理后的尿液样本会被送到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
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尿常规检查、尿沉渣镜检、尿蛋白定量、尿糖定量等。
这些化学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糖尿病情况、泌尿系统感染等重要信息。
尿液干化学法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首先,在疾病诊断中,尿液干化学法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患者体内的异常代谢产物、蛋白质、糖类等物质,从而辅助诊断肾脏疾病、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其次,在疾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中,通过定期对患者进行尿液干化学检查,可以及时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
此外,尿液干化学法还可以用于体育竞赛中的兴奋剂检测。
一些禁用药物在人体内代谢后会通过尿液排出,因此对运动员进行尿液干化学检查可以有效地发现是否存在兴奋剂使用的情况,维护竞赛的公平性和体育精神。
尿液干化学法作为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临床检验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尿液干化学法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诊断信息,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尿液干化学检测操作规程1.检测准备:1.1检测前应对检测仪器进行正确的校验和调试,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准备所需的检测试剂和标准样品,并按照要求标明试剂的批号和有效期限。
1.3整理工作台,确保操作区域的清洁和干燥。
1.4检查所有设备和试剂的完整性和卫生状况,如发现损坏或过期的试剂,应及时更换。
1.5检查所有操作步骤和检测参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采样与样品制备:2.1首先,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说明和说明,确保患者理解并同意接受检测。
2.2采样应使用干净的尿杯,并确保尿液来自晨尿或随机尿液。
2.3尿液样本应进行充分搅拌以确保样品的均匀性。
2.4样品应尽快送到化验室进行处理,并在处理过程中避免样品的氧化和变质。
3.尿液干化学检测操作步骤:3.1取一定量的尿液样品,并将其转移到检测仪器或试剂组中。
3.2在试剂组中加入指定量的试剂,并按照试剂组的要求进行混合和搅拌。
3.3使用检测仪器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并设置适当的检测参数。
3.4等待一定时间,以确保反应完成。
3.5根据仪器的显示结果进行读数和记录,并将结果与标准曲线进行比对或计算。
4.结果判定与数据分析:4.1根据检测仪器的结果和标准曲线,对样品中的目标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4.2结果判定应按照相关的标准和准则进行,以确定样品是否合格。
4.3对结果进行登记,并按规定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5.结果报告:5.1将检测结果和数据整理、登记,并按照相关要求填写检验报告。
5.2报告中应明确标明样品的信息和检测日期。
5.3报告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职业道德的人员签名认证,并按照要求进行存档和保管。
6.清洁与消毒:6.1检测后,将所有使用过的试剂容器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状况。
6.2清洁和消毒仪器的工作区域,以保持工作台面的清洁和整洁。
6.3检测后,将所有使用过的试剂容器和垃圾进行正确的处理,以保护环境。
7.设备维护与质控:7.1检测仪器和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准确性。
尿液化学检查一、A1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 尿液pH测定最精确的方法是A.指示剂法B.pH试纸法C.pH计法D.滴定法E.试带法答案:C[解答] pH计法是用pH电极能直接精确地测定出尿液的pH值。
故本法精确度较高。
2. 随机尿pH值的正常参考范围是A.5.0~6.0B.5.5~6.5C.5.0~7.0D.5.5~7.5E.4.5~8.0答案:E[解答] 随机尿pH值正常参考值为4.5~8.0。
3. 下列关于尿蛋白检测,错误的是A.如尿中盐浓度过低,可使加热乙酸法出现假阴性B.尿液pH影响蛋白的测定C.在进行肾病患者尿蛋白测定时,最好使用磺基水杨酸法和双缩脲法进行定性、定量测定D.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族药物可导致假阴性结果E.尿中含有高浓度有机碘造影剂时,磺基水杨酸法不受影响答案:E[解答] 磺基水杨酸法测定蛋白质时,使用某些药物及有机碘造影剂时,以及尿中含有高浓度的尿酸、草酸盐或黏蛋白时,可使试验假阳性。
此时可用加热煮沸后浊度是否消失予以鉴别。
4. 干化学法测定尿液蛋白质的最适pH范围是A.1~3B.3~4C.5~7D.7~9E.8~10答案:C[解答] 试带法测蛋白质是利用pH指示剂的蛋白质误差原理,故最适pH值应包含有蛋白质的等电点(pH 4.7)。
5. 溶血性黄疸时,尿胆红素A.阴性B.正常或稍增加C.增多D.轻度增加E.强阳性答案:A[解答] 尿胆红素测定阳性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而溶血性黄疸时呈阴性反应。
6. 阻塞性黄疸时,尿中胆红素A.阴性B.正常C.增加D.减少E.不定答案:C[解答] 尿胆红素测定阳性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而溶血性黄疸时呈阴性反应。
7. 阻塞性黄疸时,尿中尿胆原A.阴性B.正常C.增加D.减少E.不定答案:A[解答] 阻塞性黄疸时,血液中的结合胆红素从胆管排入肠道受阻,导致尿胆原的形成受到影响,故尿中尿胆原测定为阴性。
8. 班氏法测尿糖时,试剂和尿量的比例是A.10:1B.1:10C.1:1D.5:1E.1:5答案:A[解答] 班氏法测尿糖时,试剂和尿量的比例是10:1。
9. 尿胆红素的确证试验是A.Smith试验B.干化学试带法C.Harrison法D.泡沫试验E.碘氧化法答案:C[解答] 检测尿液胆红素的方法有重氮法和氧化法两种,其中改良哈氏浓缩法是采用胆红素被氧化钡吸附而浓缩,再经氧化剂氧化而呈现绿色的测定原理,该法由于灵敏度高、精确度高等优点作为尿液胆红素的确证试验。
10. 尿蛋白质定量检测的经典方法是A.低铁氰化钾法B.双缩脲法C.考马斯亮蓝法D.丽春红S法E.免疫测定法答案:B[解答] 双缩脲法由于具有显色稳定,对球蛋白、清蛋白具有相同的稳定性,是蛋白质定量测定的经典方法。
11. 下列关于血红蛋白尿描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尿中无游离血红蛋白B.试带法检测时也可与完整的红细胞反应C.阳性可见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患者D.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试带法产生假阳性E.甲醛可使反应呈假阴性答案:D[解答] 生理情况下,人血浆中有微量的血红蛋白,与结合珠蛋白形成复合物,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代谢,尿中无游离血红蛋白。
当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超过1000mg/L时,血红蛋白从尿中排出,潜血试验阳性。
阳性主要可见于泌尿系统疾病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所致的血管内溶血性疾病。
试带法检测时除与游离血红蛋白反应外,也可与完整的红细胞反应,但在高蛋白、高比密尿液中,RBC不溶解,敏感性降低。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使试带法产生假阴性,甲醛可使反应呈假阴性。
12. 下列哪种尿经加热后混浊可消失A.尿酸盐结晶尿B.菌尿C.乳糜尿D.脓尿E.碳酸盐结晶尿答案:A[解答] 混浊尿在试管内加热混浊消失的为尿酸盐;混浊增加加乙酸后消失的为盐类结晶,无变化或混浊度增加为脓尿、血尿、菌尿或管型尿。
13. 下列关于本周蛋白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免疫球蛋白B.是游离轻链C.属于组织蛋白D.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增高E.又称凝溶蛋白答案:C[解答] 本周蛋白是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又称凝溶蛋白。
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淀粉样变性。
14. 尿蛋白定性干化学试带法只适用于检测A.清蛋白B.球蛋白C.糖蛋白D.组蛋白E.黏蛋白答案:A[解答] 尿蛋白定性干化学试带法对清蛋白较敏感,对球蛋白的敏感性仅为清蛋白的1/100~1/50。
15. 以下不属于尿液分析仪十项检测试带内容的是A.比密B.维生素CC.白细胞D.亚硝酸盐E.pH答案:B[解答] 尿液分析仪十项检测试带内容包括:尿胆原、尿胆红素、酮体、潜血、蛋白质、亚硝酸盐、白细胞、葡萄糖、比重、pH。
16. 干化学法尿糖检测的是A.蔗糖B.麦芽糖C.乳糖D.葡萄糖E.果糖答案:D[解答] 干化学法尿糖测定使用的是葡萄糖氧化酶一过氧化物酶法,葡萄糖氧化酶促葡萄糖与氧结合,生成葡萄糖内酯及过氧化氢,后者与色素原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使色素原呈现不同的颜色反应。
17. 检测尿中β2-微球蛋白是监测A.恶性肿瘤B.肾小管功能C.泌尿系感染D.肾小球蛋白E.良性肿瘤答案:B[解答] 尿液β2-微球蛋白测定主要用于评估肾脏早期损伤时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功能。
增高见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药物或毒物致早期肾小管损伤、肾移植术后。
18. 蛋白尿的标准是A.>100mg/24hB.>150mg/24hC.>50mg/LD.>150mg/LE.>200mg/24h答案:B[解答] 当尿液蛋白质>150mg/24h或>100mg/L时,蛋白定性阳性即为蛋白尿。
19. 下列哪些因素会使尿糖试带法检测出现假阳性A.大剂量青霉素B.维生素CC.阿司匹林D.标本久置E.尿液被细菌污染答案:A[解答] 尿糖试带法采用的葡萄糖氧化酶法,凡是能引起葡萄糖降解的物质都可以使试验出现假阴性。
如酮体、维生素C、阿司匹林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以及高比密尿液,或尿液被细菌污染、标本久置等都可以使葡萄糖测定试带法出现假阴性。
大剂量青霉素可以使试验出现假阳性。
20. 外观混浊的尿液经离心后上清液呈澄清状的不包括A.脓尿B.菌尿C.乳糜尿D.结晶尿E.血尿答案:C[解答] 外观混浊的尿液经离心后上清液呈澄清状的原因是由于尿液中的成分,如细胞、细菌结晶等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沉淀在试管的底部,使得上清液变得澄清。
21. 下列疾病中,血糖、尿糖同时增高的不包括A.甲状腺功能亢进B.肢端肥大症C.范可尼综合征D.嗜铬细胞瘤E.库欣综合征答案:C[解答] 血糖增高性糖尿主要见于:糖尿病、摄人性糖尿、应激性糖尿以及内分泌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等。
22. 尿微量清蛋白不会见于A.正常人B.糖尿病肾病早期C.隐匿型肾炎D.高血压E.妊娠子痫前期答案:A[解答] 正常人的尿液中检测不到蛋白质,包括清蛋白。
二、A2型题(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1. 某患者,男,62岁,腹水病人,腹壁稍紧张,轻压痛,肝脾未触及,无颈静脉怒张,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9.8×109/L,中性粒细胞70%。
腹水常规结果:外观浅黄色,比重1.018,立凡他试验阳性,细胞数560×106/L,淋巴细胞74%,最大可能性诊断是A.肝硬化并肝癌B.肝硬化并结核性腹膜炎C.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D.原发性肝脏腹膜转移E.腹膜恶性肿瘤答案:B[解答] 结核性腹腔积液白细胞常大于200×106/L,而自发性腹膜炎积液白细胞常大于500×106/L,而且结核性渗出液常表现为淋巴细胞增多。
三、B型题(配伍题,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或多次,也可以不被选择)A.本周蛋白B.β2-微球蛋白C.微量清蛋白D.尿液蛋白电泳E.T-H蛋白1. 用于检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指标是答案:C2. 评估肾脏早期损伤时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功能的是答案:B3. 用于蛋白尿分型的是答案:D4. 管型的主要基质成分是答案:E5.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可特异性出现的是答案:A[解答] 本周蛋白主要出现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
尿液β2-微球蛋白测定:主要用于评估肾脏早期损伤时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功能,增高见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药物或毒物致早期肾小管损伤、肾移植术后。
尿液微量清蛋白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主要征象。
Tamm-Horsfall蛋白是肾特异性蛋白质,是尿中黏蛋白的一种,是管型的主要基质成分。
尿液蛋白电泳则用于蛋白尿分型。
A.尿卟啉B.尿本周蛋白C.尿胆红素D.尿胆原E.尿肌红蛋白6. Ehrlieh试验用于检测答案:D7. Harrison试验用于检测答案:C[解答] Ehrlieh试验用于检测尿胆原,尿胆原在酸性溶液中,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Ehrlieh试剂)反应,生成樱红色化合物。
Harrison试验用于检测尿胆红素,将胆红素氧化为胆绿素,反应呈绿色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