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海水运动
- 格式:pdf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10
3.3 海水的运动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能够说明海浪、海啸、风暴潮的形成和影响2.说明潮汐的形成、时间分布特征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能够通过分析图表资料,说明洋流的性质及其影响知识点01 海浪1,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 、 、 。
2,最常见的海浪是由 形成的。
浪高越 , 越大。
人们通常用 、 、 、 等要素来描述波浪。
3,冲浪运动需要 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而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应 大的海浪。
4,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 。
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 。
当强风与海水 同时发生,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热带、 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
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5,海浪是塑造 的主要动力。
人们通过 和 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 、种植 等。
【即学即练1】当地时间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巴鲁市发生7.7级地震。
截至10月2日,已经造成1234人死亡。
下图为地震后的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照片反映的海水运动形式为()A.风浪B.潮汐C.海啸D.风暴潮知识点02 潮汐1,潮汐是海水的一种现象,它的成因与和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海水涨落。
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夜晚的涨落称为,合称。
农历每月的和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落得最。
2,人们在潮间带和、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即学即练2】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其形成的主要动力是()A.天体引潮力B.海水盐度差C.太阳辐射能D.海水温度差知识点03 洋流1,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
2,按海水的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以下是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水循环1. 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2. 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促进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联系与转化,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进行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
3.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4.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 洋流的形成: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 洋流的分布规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是形成“8”字形环流模式,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
同时,洋流分布还受到地形、陆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海洋生物资源、渔场分布、海洋航行、污染等方面都有影响。
例如,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洋流携带的养分可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洋流还可以影响污染物的扩散和聚集。
4. 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可以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此外,还可以根据风带分布判断洋流流向和性质。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 水资源的概念:指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2. 水资源的特点: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地域性等。
3. 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资源保护等。
4.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高用水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等。
以上是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必修一地理海水运动知识点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关于地球表面现象、过程及相关原因的科学,涵盖了诸多知识点。
而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其运动与地理学联系紧密。
本文将探讨高一必修一地理课程中关于海水运动的知识点。
一、海水运动的原因1. 风力作用:风力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风与海水的摩擦力,使海水表面产生形状各异的波浪,并将波浪的能量转化为海水的运动能量。
2. 潮汐力:潮汐是由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所产生的海水运动。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作用导致海水发生周期性的起落,形成潮汐。
3. 海水密度差异:海水中盐度和温度的不均匀分布导致了密度的差异。
高密度的海水下沉,低密度的海水上浮,从而形成密度驱动的海水运动。
二、海洋表层海水运动1. 海流:由于风力的作用,使得海水形成持续流动的现象。
海流既有洋流,也有沿岸流。
洋流是大范围上的海水运动,而沿岸流则是沿着陆地或大洋边缘的狭长海域内的流动。
2. 环流:全球大气环流和全球海洋环流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不断循环的海水运动。
比如赤道附近的暖流与寒流相接触处会产生暖环流,而北极地区则形成寒环流。
3. 海洋涡旋:海水运动还会形成旋涡状的运动,即海洋涡旋。
海洋涡旋具有稳定的中心和旋涡流动的特点,常见于洋流的交汇处。
三、海水和气候的关系1. 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海洋具有巨大的吸热、储热和释放热的能力,能够调节气候的变化。
海水的温度对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海水越温暖,所蒸发的水汽就越多,从而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进而影响降水。
2. 海洋与降雨分布:海洋的水汽来源以及洋流的影响,对地球各地降雨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在沿海地区,由于海洋对陆地的水汽补给,使得降水量较多,而内陆地区不受海洋影响,降水较少。
3. 海洋与风系统:海洋对风系统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直接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暖流会使得大气中上升气流增加,进而形成气旋和反气旋,从而影响风向和风力。
四、海洋环境保护1. 海洋污染:人类活动导致的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化学物质排放、固体废弃物、油污染等,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03第三节海水的运动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2024·山东泰安高一期末]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它是由风把能量传递给海洋而产生的。
目前,利用波浪能的主要方式是发电。
下图示意我国东海某海域不同方向波浪能占总波浪能的比例。
据此完成1~2题。
1.该海域波浪能最丰富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与渤海北部海域相比,该海域波浪能开发的有利条件是()A.海域不封冻B.离陆地更近C.海域深度小D.距消费市场近福建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的发现得益于2010年台风“鲇鱼”的登陆。
2022年9月,水下考古发掘全面启动,考古队员利用涨退潮转换之间的平潮期,潜到遗址点进行考古作业。
下图示意该地2022年9月10日(中秋节)的潮汐过程。
据此完成3~5题。
3.受台风影响形成的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是()A.海啸B.风暴潮C.洋流D.潮汐4.中秋节当日,下列四个时段中最适合水下考古的是()A.0—2时B.8—10时C.11—13时D.19—21时5.与9月3日相比,中秋节当日的潮汐()A.以受太阳引力影响为主B.涨落潮差更大C.更利于船舶傍晚入港D.发电次数更少[2024·广东深圳高一期中]太平洋与北冰洋通过白令海峡相连,通常情况下,海峡中北低南高的海面坡度驱动了一支朝北流动的洋流(如下图)。
据此完成6~7题。
6.该洋流对楚科奇海表层海水的影响有()A.密度降低B.水温降低C.盐度升高D.海冰增加7.5月份,楚科奇海东岸的盐度低于西岸,主要是由于东岸()A.气温降低B.海冰融化C.海岸线曲折D.降水量大[2024·湖南长沙月考]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如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
据此完成8~9题。
8.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9.亚得里亚海表层洋流的性质()A.①②均是暖流B.①是寒流,②是暖流C.①②均是寒流D.①是暖流,②是寒流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2单元第2节知识点3:海水运动【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波浪1.类型(1)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海浪,由风力形成。
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2)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3)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2.波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举例或说明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①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②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应避开大的海浪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对船只航行、海上勘探等活动不利,毁坏沿海建筑等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①塑造各种海岸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等;②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波浪是重要的海洋能源波浪能具有分布范围广等优点,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但波浪能不稳定,开发难度大二、潮汐1.定义: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
在右图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高潮、低潮、潮差、涨潮、落潮。
2.潮汐的变化规律(1)日变化规律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2)月变化规律规律成因两次大潮初一(农历)十五(农历)当太阳、月球与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时(农历初一、十五前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就会相互叠加,形成大潮两次小潮初七、八(农历)廿二、三(农历)当太阳和地球的连线与地球和月球的连线垂直时(农历初八、二十三前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部分引力会被抵消,形成小潮(1)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出现大潮,潮差大;日、地和地、月连线垂直时出现小潮,潮差小。
(2)海湾轮廓:海湾“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容易形成大潮,潮差大。
(3)海上风向:海上盛行风吹向河口内,会使得更多海水进入海湾,潮高会更高,潮差也会更大。
高一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知识点在高一地理中,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海洋表面运动、海洋深层运动和海洋环流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海洋表面运动海洋表面运动是指海洋表面水体在风力驱动下形成的运动。
其中最重要的海洋表面运动是近岸流、海流和涡旋。
近岸流是指沿海岸流动的水流,它受到海陆风系统的影响,主要有近岸流和远岸流两种类型。
近岸流对沿岸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产生显著影响。
海流是指远离岸边的海洋中形成的流动。
它们受到地球自转、季风等因素的影响。
世界上最著名的海流有北大西洋暖流和寒流,它们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涡旋是指海洋表面形成的环流运动,通常是由风或其他力量引起的。
它们在海洋表面形成涡旋状的流动,对水体的混合和输运起着重要作用。
二、海洋深层运动海洋深层运动是指海洋中水体的垂直流动。
主要有密度流和海枯运动两种形式。
密度流是指由于水体的密度差异而引起的流动。
冷水和盐水的密度较大,所以它们倾向于下沉,而温水和淡水的密度较小,倾向于浮升。
这种密度差异产生的流动对全球的热量和盐分输运起着重要作用。
海枯运动是指由于盐分的变化而引起的水体垂直运动。
当海洋中的水蒸发增多时,由于蒸发水中的盐分浓度增加,形成盐分致密的水体下沉。
而补充进来的淡水则会浮升,形成水体的垂直运动。
三、海洋环流海洋环流是指整个海洋体系中形成的大尺度循环运动。
它们通过整个海洋中的水体流动,起到调节和分配能量、盐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
海洋环流可以分为全球性环流和局地性环流。
全球性环流是指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大规模环流运动,主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驱动。
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局地性环流是指局部海域内形成的环流运动,主要由地形、风力、潮汐等因素影响。
其中最典型的是海洋中形成的涡旋,如台风和旋涡,它们对局部海洋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在高一地理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