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
- 格式:pdf
- 大小:213.99 KB
- 文档页数:2
重庆市主要科研机构简介全市有市属以上独立科研院所有51家,其中,中央在渝科研院所有16家,市属公益类院所有25家,市属转制开发类院所有10家(不含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管理的8家)。
一、中央在渝科研院所有16家1、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2、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3、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重庆材料研究院)4、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5、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6、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7、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8、电子科技集团第24研究所9、电子科技集团第26研究所10、电子科技集团第44研究所11、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12、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13、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4、重庆航天机电设计院15、中国舰船研究院重庆科技交流中心16、中国石化集团重庆一坪高级润滑油公司二、市属公益类院所名单:1、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2、重庆市中药研究院3、重庆市农业科学院4、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5、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6、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7、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8、重庆市中医研究院9、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10、重庆市畜牧科学院11、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12、重庆市体育科研所13、重庆市肿瘤研究所14、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15、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16、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17、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18、重庆社会科学院19、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20、重庆市文物考古所21、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原重庆市医学情报研究所)22、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23、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24、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25、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三、市属独立转制类院所10家1、重庆造纸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3、重庆市化工研究院4、重庆钢铁研究所5、重庆有色金属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6、重庆电子技术研究所(重庆电气科学研究院)7、重庆市纺织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8、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9、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10、重庆市城市害虫防治研究所四、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管理的转制院所8家1、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2、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3、重庆市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4、重庆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5、重庆市光学机械研究所6、重庆市硅酸盐研究所7、重庆市生物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8、重庆市机械工业理化计量中心。
重庆邮电大学硕士专业介绍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从上世纪60年代初即开始独立培养研究生。
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和在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学校规模最大的研究生培养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有博士生导师16名、硕士生导师178名。
学院每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00余名,在职工程硕士100余名。
学院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基地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包括移动通信终端与网络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移动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光纤通信技术与网络重点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通信网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并在我国著名通信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研发中心或创新教育基地6个。
牵头建立了重庆市新一代信息网络与终端协同创新中心,是“2011计划”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单位之一。
学院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与德国赫兹研究所、芬兰坦佩雷理工大学、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波兰波兹南工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韩国仁荷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十多所国外大学及科研院所进行项目合作和研究生交换培养。
优秀研究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到国外高校交换学习一年。
学院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100%,就业走向主要是国内外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工程设计院和科研院所,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约10%的硕士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本一级学科包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代码081001)、“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代码081002)2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是工信部重点学科和重庆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重点学科,是重庆市首批巴渝学者、两江学者设岗学科。
本学科在国内率先开启了以24路、30/32路脉冲编码机和120路复接设备为代表的数字通信技术研发,参与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并研发出世界上第一颗采取0.13微米工艺的TD-SCDMA基带芯片,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殊荣,研究水平跻身国内通信领域研究前列。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成立背景2011年02月14日,重庆市长黄奇帆主持召开市政府第94次常务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市科委关于设立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有关事项的请示》。
这标志着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正式落户重庆市。
在重庆设立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有利于充分利用中科院的综合科技优势,聚集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不断获得创新动力;有利于加快推进两江新区建设,促进重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有利于提升重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市政府与中科院在京签署了《共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协议》和《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书》,拉开了院市新一轮合作的序幕。
这也意味着重庆正式告别没有中科院序列科研机构的历史。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副院长施尔畏,市领导黄奇帆、翁杰明、吴刚出席签约仪式。
白春礼黄奇帆出席有关协议签署仪式商宇编制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为中科院直属正厅局级事业单位(中央财政全额拨款),由中科院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人员总体规模为1000人。
选址在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区。
预计2011年6月开始建设,2012年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完成基建验收并投入使用。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将建成产业技术源头创新基地、技术集成创新与育成基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和西部地区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中科院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3~5个,硕士、博士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5~10个,工程化研发、中间试验示范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心15~20个。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由4个模块组成,包括科技研发模块、产品产业化与成套技术开发模块、技术支撑模块和管理服务模块。
简介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环境工程三个领域进行科技布局,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为牵引,以智能化、绿色化、产品化为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重点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与前沿技术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工程化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与技术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紧密结合,提升重庆创新发展能力。
我国农科院(我国农业科学院)是国家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承担着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任务。
每年,我国农科院都会面向全国选拔一批优秀学子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为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做出贡献。
2024年我国农科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即将启动,以下是招生简章及相关内容。
一、招生专业和研究方向1. 农业生物技术与利用专业研究方向:农业生物技术,生物资源与利用,转基因作物与品种改良。
2.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方向: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农业环境保护与修复,农业生态系统健康。
3.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管理,农业政策与决策分析,农业企业管理。
4. 农业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农业装备与机械化,农业工程项目管理,农业遥感与GIS。
二、招生条件1. 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背景。
2. 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有较强的学术研究兴趣和潜力。
3. 考试成绩优异,符合我国农科院博士研究生入学条件。
三、招生程序1. 全球信息站报名: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在指定时间内登入我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冠方全球信息站进行全球信息站报名。
全球信息站报名材料包括个人唯一识别信息明、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推荐信等。
2. 考试安排:通过初审的考生将参加我国农科院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内容包括专业课考试和英语水平测试。
3. 录取公布:录取结果将在我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冠方全球信息站上公布,并通过邮件通知录取考生。
四、奖学金政策我国农科院设立了多种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院级奖学金等。
奖学金的评定标准主要依据考生在入学考试中的成绩、综合素质和研究潜力等。
五、申请截止时间考生需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全球信息站报名和提交相关材料,具体截止时间以我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冠方全球信息站公布为准。
六、通联方式我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冠方全球信息站:xxx通联通联方式:010-xxx电流新箱:xxx以上是2024年我国农科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相关内容,希望广大研究生考生能够认真阅读招生简章,严格遵守招生程序,积极备战考试,踊跃报名参加考试,共同为建设我国农业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博学笃志、格物明德”为校训、以科教融合为特色的创新型大学。
2020年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备案导师1278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070名。
招生导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5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873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41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77名。
2020年国科大共有130余个培养单位(具体指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中心、园、台、站及国科大所属各院系,下同)计划在哲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8大学科门类的160余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约7000名(具体数据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2020年招生计划为准)。
一、培养目标国科大招收的学术型博士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及要求(一)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普通招考的博士学位研究生,需满足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已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能在博士入学报到时间前取得硕士学位,即2020年9月1日前须获得硕士学位证);(3)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其中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是指: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达到与硕士学位同等学力。
获得本科毕业证但未获得学士学位证者不予认可。
②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结业生(报名时已取得硕士结业证书且必须已获得学士学位)。
③报名时已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但尚未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智能技术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与重庆市⼈民政府共建,在电⼦信息、先进制造、环境⼯程三个领域进⾏科技布局,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重⼤科技需求为牵引,以智能化、绿⾊化、产品化为⽅向,⾯向世界科技前沿,重点开展产业关键核⼼技术与前沿技术创新、技术集成创新、⼯程化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与技术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紧密结合,提升重庆创新发展能⼒。
针对西南地区页岩⽓资源储量⼤、渗透率低、埋藏深度⼤、地质环境复杂等特点,围绕页岩⽓储层综合评价及⾼效低成本开发技术瓶颈,我院主要开展页岩⽓探、采技术的研究,重点开展页岩含⽓性及储层评价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页岩⽓⽓藏⼯程关键技术;低成本复杂井型钻完井技术及专⽤⼯具、页岩储层缝压裂优化及控制监测关键技术;页岩⽓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等⽅⾯的研究。
页岩⽓开发技术研究中⼼主要任务如下:1. 评价重庆地区页岩⽓勘探开发应⽤前景,建⽴重庆地区页岩⽓勘探开发⽰范⼯程;2. 研发储层分析测试、含⽓量测试、⽓体⽣成聚集模拟等系统及设备,建⽴深层低渗页岩储层评价模型、页岩⽓井排采及产能预测模型;3. 组织承担页岩⽓科研和⼯程项⽬;4. 培育页岩⽓领域科研⼈才。
现⾯向海内外诚招以下专业⼈才:1. 研究员(教授)2名;2. 副研究员(副教授)3名。
⼀、应聘条件1、专业范围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察⼯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质⼯程、岩⼟⼯程、钻井⼯程、防灾减灾⼯程及防护⼯程、机械设计及其⾃动化、安全⼯程、安全技术与⼯程、测绘⼯程、⼤地测量学与测量⼯程、摄影测量与遥感等。
2、研究员(教授)任职条件①热爱科学事业,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具有⼀定的组织和协调能⼒;②具有研究员(教授)职称;或具有副研究员(副教授)职称2年及以上;具有博⼠学位和海外科研⼯作经历,且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定影响,在相关专业领域有⼀定的学术造诣;③熟悉页岩⽓领域的国内外动态,能够把握页岩⽓领域研究前沿⽅向,对学科建设有⼀定的创新性战略构想;④具有为科技持续创新培养⼈才和协同攻关的能⼒;⑤熟练掌握⼀门外语,能够独⽴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⑥⾝体健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17•【字号】渝府发〔2021〕38号•【施行日期】2021.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引领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决定,对为我市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根据《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议,市政府批准,授予“新型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方法”等7项成果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向量优化及平衡问题的理论及算法研究”等14项成果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仿生抗体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基础研究”等8项成果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授予“大量程纳米时栅位移测量技术及器件”等2项成果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隧道等效照明安全节能关键技术”等3项成果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数据驱动的建(构)筑体结构安全监测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授予“镁合金复杂和特种铸件制备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等23项成果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动力电池系统安全与轻量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43项成果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授予“丘陵山区小型轻便联合收割机开发与推广应用”等49项成果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授予“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重庆市企业技术创新奖。
全市科技工作者要向全体获奖者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当好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重庆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招聘公告重庆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是依托国家重点领域创新研究团队人才优势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优势建立的两江新区直属事业单位,设有重庆市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研究院致力于用智能制造理念护航生命健康,围绕生物智能制造与新型医疗器械关键、核心、共性(临床及认证)技术及产品体系进行设计研发、临床实验、产品认证、成果转化,打造生物智能制造领域“政、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高端研发机构。
研究院以“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疗智能装备”、“临床植入类产品”、“生物打印技术”为重点研究方向,诚邀海内外优秀科研人员加盟!一、合作导师简介1、李长明,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材料科学与器件研究院院长。
入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等,曾担任西南大学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院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主任和先进生物纳米技术中心主任。
发表SCI 顶尖论文700多篇,美国和中国等专利280多项,国际/国内学术大会主题或邀请报告200多次,SCI 总引用36,000多次, H因子91。
2014年来连续荣获汤森路透全球材料精英,科睿唯安全球交叉学科和爱思唯尔全球材料高被引科学家。
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总经费2.3亿多人民币。
科技成果转化在美国和中国创造了逾百亿产值。
2、唐康来,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重庆市运动创伤研究所所长。
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
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2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收录/78篇,获国际和国家专利66件,牵头制定国际和国内指南/共识10项,主/副主编(译)专著10部、参编专著18部,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际及国内行业奖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