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工作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178.50 KB
- 文档页数:7
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工作分类
《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工作分类》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为基础,一级类12个,二级类54个,具体分类的编码、名称及含义见表1。
为满足生态建设、与湿地分类相衔接的需求,可按表3归并出湿地;为满足集约、节约评价,分类化管理及落实耕地保有量目标责任制等需求,还对部分地类进行了细化(具体见表1)。
关于05—09建设用地调查:05(商服用地)调查到一级地类,06(工矿仓储用地)、07(住宅用地)调查到二级地类,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9(特殊用地)根据需要适当归并或细化。
为满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求,按表2归并出城市、建制镇、村庄等。
表1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工作分类和编码
表2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中,分类和编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土地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编码,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的特性和利用情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和管理政策。
针对这一主题,我将从简单介绍土地调查的背景和意义开始,然后逐步深入探讨土地分类和编码的方法和意义,并最终总结回顾,分享个人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1. 背景介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监测工作。
这一调查工作的开展,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情况,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工业建设和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对土地的调查和监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土地分类和编码的意义土地的分类和编码是土地调查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对土地进行分类,可以根据土地的利用方式、土地的肥力情况、土地的地形地貌等特征进行科学划分,使得不同类型的土地可以得到不同的管理和利用方式。
对土地进行编码也有助于信息的整合和管理,方便政府、企业和个人对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利用。
3. 土地分类的方法土地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按土地的利用方式分类、按土地的肥力情况分类、按土地的地形地貌分类等。
其中,按土地的利用方式分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分类方法,可以将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这有利于对土地的不同利用方式进行科学管理和规划。
4. 土地编码的意义土地编码是对土地进行编码分类,使得每一块土地都有唯一的标识符号。
这有助于对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可以使得政府、企业和个人可以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某一块具体的土地资源,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利用。
5.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土地分类和编码是土地调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地的特性和利用情况,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和管理政策。
通过科学合理地对土地进行分类和编码,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土地资源,促进城乡发展和经济繁荣。
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调研问答题问题1:部分图斑在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地类为水田或旱地,后经权利人将其变为养殖鱼虾的水面,可随时恢复为水田或水浇地。
此类图斑经初步统计约有120余个,按照本次规程该类图斑应调查为坑塘水面,我们认为这种土地,其耕作层并未破坏。
答案:按实地现状调查为坑塘水面,确属临时坑塘(包括基本农田范围内的临时坑塘),可按耕地调查,标注坑塘属性。
问题2:对于在连片耕地中,插花或套(间)种其他作物的,可不分割图斑,按照主要用途确定地类。
答案:可以适当综合调查。
问题3:部分耕地没有耕种,直接栽了白杨树或是闲置长了杂树,实际是村民的承包地,可以按原地类调绘。
答案:可按耕地调查,需标注种植属性。
问题4:在基本农田中实施退耕还林重大工程,实地已为林地,地类如何认定,此次调查能否认定为林地或草地。
答案:不符合国家生态退耕政策,在这次调查时按耕地调查,标注林木属性;符合国家生态退耕政策,在这次调查时按林地调查,并建议相关部门调出永久基本农田。
问题5:运河清理出来的大量淤泥临时堆放在耕地上,至今未将淤泥运走,实地长满芦苇,国家提取图斑判读为林地,建议按原地类调绘。
答案:可以。
问题6:数据库地类为园地,实地为空地和荒草,仍按照园地认定。
答案:可以仍按园地调查。
如果调查为未利用地必须进行举证并提供相关部门材料。
问题7: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存在一个具体的问题:基础数据库中是林地,国家提取为耕地且实地也为耕地,但实际情况中由林地变为耕地,林业部门是不认可的,不允许林地可逆。
答案:按耕地调查。
若基本农田外林区内的耕地,可进行耕地细化调查,标注为林区内的耕地。
问题8:数据库地类为林地,紧邻村庄,实地临时种植玉米,仍按照林地认定。
答案:按耕地调查,若在林业部门林地范围内的,标注为林区内的耕地。
问题9:油茶地类认定的问题。
二调期间,江西全省的油茶按林地认定;但是随着油茶作物的改良,现在种植的油茶都是高产、低矮棵的且以采集油茶果为主,按林地还是园地认定?答案:按园地调查。
江西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业务培训考试题库一、基础知识1.县级土地调查前准备工作不包括( D )A.方案制定 B.人员培训 C.资料收集 D.影像制作2.面积统计汇总单位采用亩时,保留( A )A.一位小数 B.两位小数 C.整数 D.四位小数3.长度单位采用米,保留( A )A.一位小数 B.两位小数 C.整数 D.四位小数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B.乡(镇)级调查界线,依据县(区、市)人民政府相关文件调整。
C.三调工作分类中的湿地归类表仅作为“湿地”归类使用,不以此划分部门管理范围。
D.第三次土地调查土地分类采用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5.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不低于( B )比例尺A.1:10000 B.1:5000 C.1:2000 D.1:5006.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采用( C )比例尺A.1:10000 B.1:5000 C.1:2000 D.1:5007.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是( C )A.西安80 B.北京54 C.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D.WGS-848.长度的计量单位采用( B )A.千米 B.米 C.分米 D.厘米9.面积计算单位采用( A )A.平方米 B.公顷 C.亩 D.平方公里10.国家下发的不一致图斑不包括以下( D )A.地类不一致图斑B.偏移图斑C.在建图斑D.批而未用图斑11.内业不一致信息图斑的内业预判地类分为( B )一级类,A.3个B.6个C.8个D.12个12.内业不一致信息图斑的标注类型有( B )A.3个B.6个C.8个D.12个13.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意义: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 B 的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B.耕地保护制度C.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D.土地用途管制制度14.土地调查数据库及专项调查数据库主要包括土地权属、 C 、专项调查、基础地理、 DOM、 DEM等信息。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业务培训考试题库提示:本题库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土地调查法规条例综合知识、土地调查基础知识、土地调查实际操作知识,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种题型,共计481道题目。
第一部分土地调查法规条例综合知识1.根据我国《宪法》,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A ),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A、国家所有B、集体所有C、私人所有D、个人所有2.根据我国《宪法》,城市的土地属于();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
答案:A A、国家所有、集体所有B、国家所有、国家所有C、集体所有、集体所有D、集体所有、国家所有3.根据《物权法》,国家实行自然资源(D )制度,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善意取得B.物权公示C.无偿借用D.有偿使用4.(B )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
A、乡级B、县级C、市级D、省级5.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B )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
A、乡级B、县级C、市级D、省级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
土地调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二)();(三)()。
答案(A )A、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条件B、土地质量、土地类型、土地等级C、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D、土地等级、土地权属、土地条件7.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报(D )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
A、本级人民政府B、国土资源部C、自然资源部D、国务院8.土地调查采用(B )国家标准、统一的技术规程和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制作的调查基础图件。
A、《土地调查技术规程》B、《土地利用现状分类》C、《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D、《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9.土地调查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具有执行调查任务所需要的(B )。
技术文件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为确保工作在我区顺利进行,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试点研究工作方案》、《土地调查工作分类》等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试点工作方案。
一、工作概述(一)工作目标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目标是全面细化和完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准确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二)工作任务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任务包括: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和“互联网+”等新科技手段,查清全项目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查清全项目区各类土地的权属状况;建立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数据库;完善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
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是对“已有内容的细化、变化内容的更新、新增内容的补充”,并对存在相关部门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
具体任务如下:1、坐标转换将本次调查所需的相关成果资料统一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成果资料:(1)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在此基础上的201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2)城镇地籍、村庄地籍调查成果;(3)农村集体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资料;(4)新增建设用地审批资料;(5)设施农业地备案资料;(6)临时用地审批资料;(7)民政部门行政划界成果;(8)林权证、草原证、行洪区范围资料;(9)各类合法的自然保护区批准文件。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1. 引言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是我国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而土地分类和编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土地调查的概念、重要性和目的等方面展开探讨,重点围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分类和编码展开深入解析。
2. 土地调查的概念和重要性土地调查是指对某一地区或全国地域的土地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测量和评价。
它旨在了解土地的质量、用途、利用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提供重要依据。
而土地分类和编码作为土地调查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土地进行细致的分类和编码,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土地的性质和特征,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土地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土地分类是将土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特征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以便于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有效管理。
土地分类有利于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农业生产、城乡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土地分类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帮助避免土地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而土地分类的方法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地形地貌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多种手段,通过对土地的地貌特征、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进行综合分析,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4. 土地编码的作用和技术要求土地编码是对土地分类结果进行数字化、标准化的编码体系,其目的在于方便管理和利用这些分类结果。
其作用在于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共享,为土地利用规划、自然资源评价、环境监测等提供数据支持。
而土地编码的技术要求包括编码的唯一性、稳定性、易操作性和易识别性等,这就要求编码体系必须科学合理、系统完备,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土地的特征和分类结果。
5.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分类和编码实践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中,我国采用了统一的土地分类标准和编码体系,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评价。
通过对土地的利用现状、土地质量、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类,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土地编码体系。
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分类一、调查分类(一)国土资源调查分类国土资源调查是土地利用现状工作中的基础,是政府制定国土规划、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相关行政管理的必要条件,也是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基础。
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对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影响巨大,尤其是土地利用现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国土资源调查的精度和准确性密切相关,因此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必须细致、严谨、科学和完善。
国土资源调查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调查土地分类区划、土地利用类型、土地用途现状、土地使用权状况、用地面积、资源状况和条件等。
2、土地质量评价调查:主要评价土壤功能、土质、土层、地貌、地下水、气候、植被、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等因素。
3、地形地貌调查:主要调查地形、地表形态、地貌类型、地貌演化历史、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等因素。
4、野生动植物调查:主要着重评价野生动植物物种和种群分布、栖息地质量和环境条件等因素。
(二)任务分类1、土地利用区划土地利用区划是指根据地区自然环境、土地资源、人口、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化发展等因素进行划分的特定区域内确定土地利用的类型和范围。
2、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在不同区域内按照土地的物理特性、生态环境、地方生产和生活需求等因素,合理进行不同类型的细节利用,利用的类型有农业、林业、畜牧业、工矿业、水利、居住区、公共设施、交通运输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3、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是指在土地利用类型下细致安排各种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土地利用的方法和途径,通常包括自耕、租种、集体经济合作和土地经营权转让等。
4、土地利用划分土地利用划分是指将同一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划分,按照不同用途和需要,进行分类、编码、登记和调查等程序的过程,如农业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筑用地和铁路用地等。
5、土地权属、管理、流转等情况的调查这部分主要描绘土地权属、管理、流转等情况,包括土地证、经营权、承包合同等文件的编制和管理等情况,并分析土地流转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分类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准确的调查和分类,对于合理规划土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调”,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其中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分类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在“三调”中,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分类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这一分类系统旨在全面、准确地反映土地的利用状况和特点,为土地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分类的基本原则。
其一,科学性原则。
分类要基于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遵循科学规律,能够准确反映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
其二,实用性原则。
分类应满足土地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便于数据采集、处理和应用。
其三,继承性原则。
充分考虑以往土地调查和分类的成果,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便于对比分析和历史数据的衔接。
其四,开放性原则。
分类系统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土地利用方式的不断变化和新的需求。
“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分类采用了二级分类体系。
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湿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 8 个类别。
每个一级类下面又细分了多个二级类。
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水田、水浇地和旱地。
水田是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水浇地是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旱地是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园地是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 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 70%的土地。
包括果园、茶园、橡胶园、其他园地等。
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乔木林地、竹林地、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木林地、灌丛沼泽、其他林地等。
草地是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5_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土地调查是指对特定地区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以获取土地的各项信息。
为了提高土地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不断推进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从而提高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效益。
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主要针对土地调查新技术的试点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1.技术研发和推广: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指出要加大对土地调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相关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土地调查新技术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这些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土地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成本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2.数据采集和处理: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要求要发展和完善土地调查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
数据采集主要包括遥感影像的获取和处理、GPS定位数据的收集等。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图像处理、地物分类、空间分析等。
通过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地获取土地信息,提高土地调查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3.数据共享和整合: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提出要加强土地调查数据的共享和整合。
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能够共享土地调查数据,避免重复调查和数据浪费。
同时,通过数据的整合和交互,能够更好地发挥土地调查数据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为土地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要求各地要加大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的力度,提高土地调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
目前,土地调查领域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是一个普遍问题。
为了确保土地调查新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需要加大对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5.监督和质量控制: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要求加强对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工作的监督和质量控制。
通过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土地调查新技术的有效实施和应用。
同时,还要加强对土地调查数据的质量控制,建立和完善数据质量评价标准,提高土地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工作分类
《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工作分类》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为基础,一级类12个,二级类54个,具体分类的编码、名称及含义见表1。
为满足生态建设、与湿地分类相衔接的需求,可按表3归并出湿地;为满足集约、节约评价,分类化管理及落实耕地保有量目标责任制等需求,还对部分地类进行了细化(具体见表1)。
关于05—09建设用地调查:05(商服用地)调查到一级地类,06(工矿仓储用地)、07(住宅用地)调查到二级地类,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9(特殊用地)根据需要适当归并或细化。
为满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求,按表2归并出城市、建制镇、村庄等。
表1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工作分类和编码
表2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