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的应用》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6.4密度知识的应用课题 6.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认知技能情感)知识与技能1.通过测定水的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2、会用量筒和天平测液体的密度;3、会应用密度知识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通过测水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量筒(量杯)的使用;2、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难点:1、量杯的刻度为什么不均匀2、测不规则物体密度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教具托盘天平、量筒、螺母、适量的水和细线、量杯、金属块板书设计6.4密度知识的应用一、鉴别物质-——测金属螺母的密度1、实验原理:ρ= m/V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量杯)3、实验步骤:二、例题:已知:ρ=0.92×103kg/m3,V=5L=5×10-3m3求:m解:∵ρ= m/V∴m=ρV=0.92×103kg/m3×5×10-3m3=4.6 kg 答:该瓶油的质量是4.6 kg。
教学环节学生自学共研的内容方法(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训练、探索、创新等内容)教师组织引导激励等内容(启发、精讲、联系评价等)一激趣导入二合作探究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2、怎样计算物质的密度?表达式如何?水的密度是多少?可以多设计几个有关密度单位物理意义的练习出示一枚螺母,引入:怎样才能知道螺母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一)、活动6.5:鉴别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2、有没有直接测密度的仪器?怎样才能测出螺母的密度?也就是说依据什么原理?师述;一个物理量如果不能直接用仪器测量,那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去测算,方法之一就是依照它的定义式去测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4、怎样测金属螺母质量和体积?先出示形状规则的金属块,问学生怎样测量体积?过渡: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又如何测量呢?(二)、量筒的使用出示量筒、量杯,讨论下列问题:观察量筒、量杯,它们的刻度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这样?量筒的测量单位是什么?它与立方厘米是什么关系?这个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使用量筒应注意什么问题?使用量筒测螺母的体积(三)、设计并进行实验联系所学知识,讨论、回答问题。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精选11篇)《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密度的概念及密度的物理意义。
(2)掌握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了解密度表。
(4)知道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5)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难点(1)密度的概念及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2)灵活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及练习【知识点1】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1)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2)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的。
2.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可以作为区分物质的重要依据。
【知识点2】密度的概念、公式1.定义: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其国际单位是,常用是,它们的换算关系:【知识点3】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1.原理:2.用称出物体的质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利用和测出它的体积,对于液体,可用量筒直接测它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即可算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1)测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其实验步骤是:① m。
②先在量筒中倒入体积为V1的水,再将用细拴牢的固体浸没水中,读出 V2,那么固体的体积V =③用公式计算出物质密度。
(2)测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如木块,蜡块等),可以用方法。
(3)测液体的密度误差较小的实验步骤如下:① 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 m2 ;④液体的密度ρ=【知识点4】密度的应用(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ρ=m/v)(2)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m=ρV)(4)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v=m/ρ)四、典型例题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课件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由已做实验引入新课1、请学生交流做“热牛奶与冷牛奶哪个先结冻”的实验经过与结果。
2、师:有一个叫“姆潘巴”的男孩也做了同样的实验,但他所得出的结果却一次次遭到否定与讥讽,在这样的情况下,姆潘巴是怎样做的呢?3、引出课题,齐读二、阅读感受(一)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思考:姆潘巴是个怎样的学生?2、全班交流对姆潘巴的看法。
(二)朗读感受自由读课文,思考:姆潘巴在整个事件中碰到了几个他意想不到的问题?交流(根据学生的讨论,随机组织教学):1、热牛奶比冷牛奶先结冰,让他惊愕不已1)朗读体会,姆潘巴为什么“惊愕不已”?(从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这一反常的现象)2)齐读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善于发现)2、初中、高中的老师对这一问题的否定和讥讽,让他想不通1)默读想象:当老师相继否定和讥讽他的发现时,姆潘巴的表现如何?2)交流3、大学教授虽然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但肯定了他的提问,并以实验证实了姆潘巴问题的确存在。
1)朗读,理解什么是“鼓足勇气”?姆潘巴为什么“鼓足勇气”?他在博士提问时会想些什么?2)当证明姆潘巴的现象属实时,他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3)交流师:从一次意想不到的.实验中看出姆潘巴是一个善于发现的人,又从他的问题一次次遭到否定和讥讽时,你又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学生?(勇于提问努力探索)4、最后,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这个“姆潘巴问题”还真是个世界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复述课文根据姆潘巴在整个事件中碰到的出乎意料的问题,请同学们进行创造性复述。
(四)质疑问难小组选择方式读课文,还有哪些问题你想提出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三、拓展延伸1、谈谈生活中“我的发现”和“我知道”2、颁发“小博士”奖章3、学生推荐有关方面的书籍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扩大识字,并复习巩固已识的生字。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1〕》教学内容教材版本苏科版教学课时共 2 课时第1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记住水的密度(2)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 通过解题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能力教学重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质量、体积、密度单位的换算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质量、体积、密度单位的换算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修注栏播放2min视频《密度的应用》汲及气球所充气体的种类、飞机材料的选择、机器底座及飞轮材料、灭火气体等教师提问:对于密度,你还知道些什么?生:密度反映物××103kg〕知识回忆1、一个封闭的氢气球带着5kg的氢气飞上高空后,体积变得大了一些,此时氢气的质量为多少?为什么?2、一个铅块被制成了一个机器底座,底座的密度将____(<; >; =) 铅块的密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叫做物质的密度,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例题1潜水员使用的一瓶氧气体积为0.01m3,它的质量为20kg,所以它的密度为_______kg/m3 ,合_______ g/cm3 。
现在把氧气的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氧气的密度变为_______kg/m3。
思考:如果不是把氧气压缩,而是用去了一半氧气,质量、体积、密度又是如何变化的?例题2甲乙两种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1,甲的体积是乙的3倍,那么甲乙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
思考:体积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如果甲乙的质量之比为2:1,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多少?如果它们的密度之比为2:1,那么它们的质量之比为多少?例题3请根据图像选择正确的答案〔〕a:ρa>ρb>ρc ρa >ρ水b:ρa >ρb >ρc ρc >ρ水c:ρa <ρb <ρc ρa >ρ水d:ρa <ρb <ρc ρc >ρ水思考:利用这一题的思路,你能利用天平、一个小瓶及水设计一种方案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吗?例题4[×103kg/m3,一盒蒙牛高钙牛奶的质量大约是多少?例题5晚报讯2009-2-19 昨天,中石油93#汽油的批发价调整为5200元×103kg/m3 。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的初步概念、单位、计算公式.2.过程与方法学习以物质本质特征来定义概念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投影仪、自制幻灯片、天平、石块、木块、水、量筒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二、新课教学1.建立密度的概念(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
数据如下: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克/厘米3)木块15100.5木块210200.5石块11042.5石块220xx.5(2)分析数据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B.密度公式: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求:ρ解: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2.密度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初二物理《密度的应用》教案初二物理《密度的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通过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②认识目标:1.掌握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知道密度的测量原理及方法,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了解测密度过程中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及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时间】 ( 1 学时)【教学手段】分组实验讨论【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例题: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44.5克,体积为5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二)自学与互帮1.自学内容一:量筒(量杯)的使用自学方法:阅读P12-13 信息快递:(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其测量单位是。
符号是。
体积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2)量筒的使用:①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为 mL,分度值为 mL,②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上,③读数时,应使视线与液体相平,④如图6-8(b)所示,量筒中水的体积V1= mL,水和物体总体积V2= mL,测得物体的体积V物为 mL。
2.自学内容二:测量水的密度自学方法:(1)需要的实验器材(2)实验原理:(3)实验步骤:①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1②向量筒内倒入一定的液体,其体积为:V③测量剩余液体与烧杯的的总质量的液体质量 m2④则水的密度(表达式):⑤思考:步骤①③ 能颠倒吗?为什么?2.自学内容二:阅读P12活动6.5鉴别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自学方法:(1)需要的实验器材:金属螺母、水、烧杯、细线、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步骤:(思考:先测质量还是体积?为什么?)a.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c.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度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2)经历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及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教学难点(1)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公式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量筒、水、盐水、石块、小木块、细线等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铁、木头、棉花等,提出问题:如何区分这些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特性,从而引入密度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密度的概念(1)实验探究:选择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和铝块,分别用天平测量它们的质量。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再选择质量相同的木块、铁块和铝块,测量它们的体积。
同样发现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和单位(1)公式:密度=质量÷体积,即ρ = m / V 。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³),常用单位还有克每立方厘米(g/cm³)。
通过单位换算,让学生理解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物质的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技能目标:能够根据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难点:运用密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容器、水、不同物质的试样。
2. 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引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沉在水中而有些物体浮在水面上?2. 导入密度概念:解释密度的含义,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3. 提问学生:如何比较同样体积下不同物质的重量?Step 2 密度的计算1. 密度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2. 实例讲解:结合实际物体的质量、体积数据,演示如何计算密度。
3. 学生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不同物质的密度。
Step 3 密度的实验1. 实验设计:将不同物质的试样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情况。
2. 实验过程: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3.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其密度,并进行分析。
Step 4 密度的应用1. 密度与浮力: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与密度的关系,解释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水中浮起来。
2. 密度的工程应用:结合实际例子,介绍密度在工程中的应用,如建筑、船舶设计等。
Step 5 师生互动1. 提问交流:让学生回答几个与密度相关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学生展示: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小实验或观察,并在班级中展示结果。
五、教学方式1. 教师讲解:通过理论讲解、示范计算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帮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规律。
3. 学生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整理并归纳知识点。
上学期理化生教研组物理公开课教学5.3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些作用。
(2)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2、过程与方法(1)设计并进行实验,测定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密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通过查密度表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让学生经历利用天平和量筒密度的实验过程;3、运用密度公式ρ=m /v及其变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于ρ=m /v,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因此,在解题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充分运用数学方法,又要提醒学生注意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公式的真正意义,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本班两位同学站在一堆人造大理石旁的对话画面问:如何鉴别这地砖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生:猜想师:上完这节课后大家都能确定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
板书课题:5.3密度知识的应用二、新课教学(一)、学查密度表师:要应用密度知识,我们就必须了解知道一些物质的密度。
科学家们已经测出了各种的密度。
课本上列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让我们一同来看看、查查、说说通过这三张密度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让学生看密度表,从表中查出某些物质的密度,知道每种物质密度表示的物理意义。
)提出要求:(1)金、水、氮的密度各是多少?它们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2)比较固体、液体及气体三类物质密度,你有什么发现?(3)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相同还是不同,有没有密度相同的物质?(4)从表格中,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提问:上述问题生:回答问题(参考答案:1、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2、少数物质密度相同;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板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提问:现在我们知道怎样判断那些地砖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吧,请一位同学说出方法。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三十课时
5.3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师用:4千克的铅球、细铁丝或细铜丝一卷.
学生用:托盘天平、砝码、量筒、一瓶酒精、一把小铝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表达式是什么?体积V的表达式又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运用讨论法,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使同学弄清楚,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讨论的问题如下:
1.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2.物理课本中的第一个问题.怎样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的质量?
3.物理课本中的第二个问题.教师出示一卷细铜丝或细铁丝,问:怎样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
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讲清楚解决每一个问题的过程,可适当地书写副板书.并注意学生用词的准确性,如是“测量”,还是“计算”等.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小结,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重要的应用.
三、讲授新课
板书:5.3、密度知识的应用.
板书:1.应用.
(1)可以鉴别物质.如勘探人员鉴别矿石等.
(2)计算不便于宜接测量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进一步体会密度知识的应用.
实验一:用托盘天平测定小铝勺的体积.
实验二:用量筒测出质量为40克的酒精.要求学生边实验,边在笔记本上简要写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对学生的实验和计算进行指导。
让一两个实验组,汇报测定过程和结果.
板书:2.解应用题
【例1】测得体育课上用的质量为4千克的铅球,体积约为0.57分米3,此铅球是用铅制成的吗?
(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题目中的已知量,并加注角标.注意书写的格式.
已知:m铅球=4千克,V铅球=0.57分米3=0.57×100米3
ρ铅=11.3×103千克/米3.
求:铅球是用铅制成的吗?
解:
ρ=m/v=4千克/0.57×100米3=7.0×103千克/米3.
ρ铅球≠ρ铅
答:铅球不是用铅制成的.
【例2】一个瓶子能盛1千克的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千克的煤油?(煤油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教师用分析法,讲述解题思路.并使学生注意到题中的隐蔽条件V水=V煤油.由学生表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包括明显的已知条件和隐蔽的已知条件.并加注角标.
已知:m水=1千克,ρ煤油=0.8×103千克/米3
ρ水=1.0×103千克/米3 V水=V煤油
求:m煤油=?千克
解:m煤油=ρ煤油·V煤油
=0.8×103千克/米3×0.001米3,
=0.8千克.
答:这个瓶子能盛0.8千克的煤油.
解题完毕,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明,这两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希望学生课下考虑,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25自我评价与作业1、2、3、4、5
六、板书设计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