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右岸岩溶渗漏防渗处理优化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1 前言 (2)2 岩溶区水库渗漏的防渗方法 (3)2.1 岩溶发育特征 (3)2.2 岩溶区渗漏分类。
(3)2.3 岩溶区渗漏原因 (4)2.3.1 坝体渗漏主要原因 (4)2.3.2 坝基渗漏主要原因 (4)2.3.3 绕坝渗漏主要原因 (4)2.4 岩溶区渗漏分析 (5)2.5、岩溶区渗漏方法 (5)2.5.1 对坝基泉水的处理 (6)2.5.2 对坝基处溶洞、竖井及溶蚀裂隙的处理 (7)2.5.3 溶洞和漏斗的处理 (8)2.5.4 库区渗漏的常用处理措施 (11)3 总结 (12)参考文献 (13)岩溶地区渗漏分析1 前言随着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内修建的大坝愈来愈多,地质条件良好的坝址也越来越少。
目前,许多大坝修建在岩溶发育的地区,在此筑坝,其基础处理、水库周边和库区渗漏通道的防渗处理极为重要,同时处理的施工技术也比较复杂。
文章介绍了岩溶地区水库的防渗措施,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岩溶地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以及岩溶科技攻关和技术进步,岩溶水库渗漏勘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勘测技术和理论分析方法也日趋成熟。
其中水化学研究日益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流沙河中上游拟建的永定桥水库,为防止渗漏,在岩溶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坝区地下水系发育特征,特进行了坝区天然水水化学特征的调查,以便为进行工程处理提供依据。
水化学综合研究内容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宏量组份、稀土元素含量、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等[1]。
水库渗漏是水利工程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这一问题更为突显。
对水库渗漏形式、渗漏发生部位以及渗漏量评价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规模、效益,甚至成败。
工程地质条件对岩溶地区渗漏的影响甚是严重,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等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建国以来我过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其中坝型为土石坝的居多为充分利用当地材料节省投资因此挡水坝的型式多数是土石坝。
岩溶地区渗漏分析与处理1.11 前言 (2)2 岩溶区水库渗漏的防渗方法 (3)2.1 岩溶发育特征 (3)2.2 岩溶区渗漏分类。
(3)2.3 岩溶区渗漏原因 (4)2.3.1 坝体渗漏主要原因 (4)2.3.2 坝基渗漏主要原因 (4)2.3.3 绕坝渗漏主要原因 (4)2.4 岩溶区渗漏分析 (5)2.5、岩溶区渗漏方法 (5)2.5.1 对坝基泉水的处理 (6)2.5.2 对坝基处溶洞、竖井及溶蚀裂隙的处理 (7)2.5.3 溶洞和漏斗的处理 (8)2.5.4 库区渗漏的常用处理措施 (11)3 总结 (12)参考文献 (13)岩溶地区渗漏分析1 前言随着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内修建的大坝愈来愈多,地质条件良好的坝址也越来越少。
目前,许多大坝修建在岩溶发育的地区,在此筑坝,其基础处理、水库周边和库区渗漏通道的防渗处理极为重要,同时处理的施工技术也比较复杂。
文章介绍了岩溶地区水库的防渗措施,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岩溶地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以及岩溶科技攻关和技术进步,岩溶水库渗漏勘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勘测技术和理论分析方法也日趋成熟。
其中水化学研究日益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流沙河中上游拟建的永定桥水库,为防止渗漏,在岩溶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坝区地下水系发育特征,特进行了坝区天然水水化学特征的调查,以便为进行工程处理提供依据。
水化学综合研究内容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宏量组份、稀土元素含量、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等[1]。
水库渗漏是水利工程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这一问题更为突显。
对水库渗漏形式、渗漏发生部位以及渗漏量评价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规模、效益,甚至成败。
工程地质条件对岩溶地区渗漏的影响甚是严重,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等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建国以来我过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其中坝型为土石坝的居多为充分利用当地材料节省投资因此挡水坝的型式多数是土石坝。
岩溶水库的渗漏问题案例
岩溶水库是一种建于石灰岩储层中的水库,其建造相对于一般土质水库更加困难。
岩溶水库的渗漏问题是建造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下面,我们以某岩溶水库工程为例,来介绍一下这种类型水库的渗漏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某岩溶水库工程总体规划为蓄水量为50万立方米,大坝高度为33米,坝顶宽度为6米,坝顶长为315米的拱坝型水库。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水库坝体渗漏的情况。
经过检查,发现渗漏主要集中在坝体的岩溶裂隙、裂缝及剥蚀孔洞等地方。
为了解决渗漏问题,工程师采取了以下措施:
1. 采用了加固措施:对渗漏严重部位进行加固,采取了注浆、封堵、补缝、填洞等方法,加强了坝体的密闭性。
2. 采用了隔水措施:在坝体内部设置隔水帷幕,防止地下水渗漏到坝内。
3. 增加了监测措施:采用了高精度水准仪、压力传感器等监测设备,对坝体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渗漏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渗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岩溶水库工程也得以平稳推进。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建造这种难度较高的水库时,渗漏问题是难以避免的,需要工程师们全面考虑,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防范和解决。
- 1 -。
岸堤水库岩溶坝基防渗处理探讨摘要:岸堤水库岩溶坝基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坝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就会出现渗漏问题,影响水利工程的蓄水工作。
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提高坝基施工技术,减少坝基渗漏现象的出现。
现本文就岸堤水库岩溶坝基防渗处理进行探究,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岸堤水库;防渗处理;技术;岩溶坝基岸堤水库岩溶坝基防渗处理的方法有很多,本文就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论述,即灌浆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一边钻口一边灌浆,这样有利于增强坝基的承受能力,预防坝基出现渗漏问题。
一、坝基渗漏的成因水利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很多,坝基渗漏就是问题中的一个。
而造成坝基渗漏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在进行坝基防渗处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造成坝基发生渗漏的因素,具体有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水利工程的地质构造等方面,还有充分考虑到外界自然环境因素对防渗施工的影响。
如果节理裂隙地段是水利工程的位置,在坝基发生渗漏过程中,是很容易形成溶沟和溶槽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的形成会大大增加坝基出现渗漏的概率,所渗漏的水在集中之后,会形成一个通道,造成渗漏问题的加重,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坝基的施工工作,防治出现坝基渗漏现象,还要进行坝基的清理工作,正确处理基岩,降低坝基发生渗漏的几率。
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前要做好地籍测绘工作,对建设水利工程的地理区域中的地质构造、交通状况和土质疏松程度等方面做到全面的掌握,准确的测量坝轴线的长度,避免漏水通道的出现,减少给坝基的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
在建筑坝基和清理坝基的时候,可能会有涌泉出现,能够造成坝基的渗漏,因此要提高清理基岩的力度,最好实现彻底的清理,使排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
水利工程在蓄水过程中,坝基受到的压力会增加,如果受到的压力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就会造成水资源穿透水利工程中的坝基渗入到土层,这样会造成坝基变形,影响水利工程的蓄水工作。
坝基渗漏能够对水利工程的功能发挥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影响水利工程获得较大的社会利益,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做到排水通道设计的完善,使水能够顺利流出,减少对坝基的压力,对坝基出现渗漏问题给于一定的控制;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施工技术进行工程的建设,增加坝体的稳定性程度,只要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水流冲击岩溶中填充物的现象,加强渗流通道的畅通,减少水量在通道中的逗留时间,从而减少了对坝基的压力,防止坝基渗漏现象问题的出现。
岩口水库岩溶渗漏除险加固防渗处理
刘明菊;李东
【期刊名称】《吉林水利》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岩口水库存在地表溶隙、洼地、落水洞等岩溶发育,加上施工质量差和库水长期反复淘刷引起铺盖层破损、开裂、跨塌等问题,建库以来渗漏严重,致使水库无法有效蓄水.为了有效解决工程渗漏问题,确保水库正常效益的发挥,根据水库渗漏现状和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设计采用库内建坝和土工膜防渗两种工程措施进行比选.优选的土工膜结合砼防渗枢纽布置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库容,充分利用水资源,可以有效缓解火石岗乡工程性缺水严重问题.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刘明菊;李东
【作者单位】遵义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遵义 563002;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97.3
【相关文献】
1.浅议土坝混凝土防渗墙槽孔浅层塌孔和渗漏的处理方法——以横县六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 [J], 黄绍派
2.茅天水库复杂岩溶渗漏问题及防渗处理 [J], 李勇军;张卓
3.岩溶地区水库渗漏分析及帷幕灌浆防渗处理探讨 [J], 谢政
4.洪江水库右岸岩溶渗漏特点与防渗处理优化设计探讨 [J], 陆龙池
5.浅析马鞍桥水库左岸岩溶渗漏及其防渗处理 [J], 张新;蔡宝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库渗水治理方案1. 引言水库是重要的水资源调控和供水设施,但由于种种原因,水库常常存在着渗漏问题,导致水库的储水能力和安全性降低。
为了有效解决水库渗水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水库渗水治理方案,旨在提高水库的渗漏防治能力,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渗水诊断在采取治理措施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水库渗水的全面诊断,确定渗漏的原因和范围。
以下是常见的水库渗水原因:•水库基岩渗漏:基岩裂隙、岩溶区域的水渗漏是水库最常见的渗水问题之一。
•大坝渗漏:大坝主体结构的渗漏一般是由于坝体渗水孔径较大、填筑材料的渗透性较高导致的。
•坝基渗漏:坝基渗漏是坝基周围的水流沿岩石裂隙或其他渗流通道渗透到坝体中。
通过对水库渗漏原因的分析,可以确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3. 渗水治理措施3.1 水库基岩渗漏治理针对水库基岩渗漏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抗渗加固:使用抗渗胶浆、抗渗材料等对渗漏通道进行充填,提高渗水通道的密封性。
•围护结构加固:加固水库周边的围护结构,可以采用喷射混凝土、钢板桩等方法,提高围堰的密封性。
3.2 大坝渗漏治理针对大坝渗漏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大坝喷射与补偿灌浆:使用高压灌浆设备对大坝结构进行灌浆处理,填补大坝中存在的空洞和裂缝,以减少渗水通道。
•大坝裂缝处理:对大坝存在的裂缝进行修补,可以采用填缝剂、聚合物修补材料等进行修复。
3.3 坝基渗漏治理针对坝基渗漏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坝基灌浆处理:使用钻孔灌浆设备,对坝基周围的砂砾层进行灌浆加固,提高坝基的密封性。
•构建截渗帷幕:在坝基周围挖掘截渗帷幕,使用防渗材料覆盖,阻止周围地下水渗透到坝基中。
4. 渗水治理效果评估治理措施的效果评估是确保水库渗水治理成功的重要环节。
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监测与观察:持续监测水库的渗漏情况,并进行定期观察和记录。
•模拟与分析:使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模拟水库渗漏情况,分析治理措施的效果。
•治理后的实际情况评估:对治理后的水库进行实地巡检和抽样检测,评估渗漏情况的改善程度。
某大坝右岸新增防渗排水措施效果分析吕高峰;朱锦杰;王玉洁;张猛【摘要】某大坝监测数据和现场检查结果表明,右岸渗漏量很大,且地下水位较高,严重影响右岸边坡稳定和大坝运行.根据现阶段右岸出现的问题,初拟两种防渗系统延长方式及新增排水廊道的处理方案,运用有限元计算对渗流场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两种初拟方案对控制减少渗漏量和降低山坡地下水位的效果.结果表明在0 +610~0+710底部新增封闭式防渗墙与帷幕灌浆,能有效减少渗漏量并能降低防渗系统右端沿线的水头,新增排水廊道排水孔能有效降低排水廊道附近分布的水头,对右岸边坡渗透稳定有利.所以,截渗与导渗相结合是较为有效的防渗处理措施.【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6(037)001【总页数】4页(P68-71)【关键词】大坝右岸;渗漏量;防渗排水措施【作者】吕高峰;朱锦杰;王玉洁;张猛【作者单位】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浙江杭州310014;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浙江杭州310014;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浙江杭州310014;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浙江杭州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23.4某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其右岸坝肩为第四纪堆积层,堆积层最大深度达到420 m,从下往上共分为五层,第一层Ⅰ)为弱胶结卵砾石层,具有一定的透水性,渗透系数一般(1.0~5.0)×10-3 cm/s,最小厚度仅15~35 m,最大厚度超过100 m;第二层Ⅱ)是快碎石土层,透水性较小,渗透系数小于2.2×10-5 cm/s,岩组厚度一般31~46 m;第三层Ⅲ)为弱胶结卵砾石层与粉质壤土互层,属弱透水层,卵砾石层渗透系数一般(1.27~5.19)×10-3 cm/s,粉质壤土渗透系数小于2.2×10-5 cm/s,总厚度45~154 m;第四层Ⅳ)为弱胶结卵砾石层,透水性明显大于其它四层,渗透系数一般(1.0~5.0)×10-3 cm/s,局部达到9.86×10-3 cm/s;第五层Ⅴ)为表层,为粉质壤土夹含炭化植物碎屑层,渗透系数小于2.2×10-5cm/s,厚约90~107 m。
岩口水库岩溶渗漏除险加固防渗处理论文•相关推荐岩口水库岩溶渗漏除险加固防渗处理论文1、工程概况岩口水库位于贵州省仁怀市火石岗乡团山村境内,距仁怀市城区57km。
水库座落于桐梓河左岸一级支流石门坎沟上,库区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封闭,为在岩溶洼地内利用粘土防渗层铺盖封堵地表岩溶通道而形成的岩溶水库。
水库无大坝,库首为低矮垭口;水库无泄洪建筑物;放水建筑物为库内渠道,渠道从库尾引水至库首后,通过垭口底部放水隧洞引出库外。
该水库流域面积0.3km2,总库容为17.0万m3,为小型水库,工程主要任务为集镇供水,解决火石岗乡集镇居民1750人的用水要求。
岩口水库四周及底部均通过防渗铺盖封堵地表岩溶通道蓄水,防渗铺盖为粘土料,现周边铺盖均有破损、开裂现象,跨塌严重。
水库蓄水后,部分铺盖被库水淘蚀、冲刷,且库底岩溶发育,铺盖防渗效果较差,现库水沿库底溶隙及库岸岩溶通道产生渗漏,致使水库无法蓄水。
2、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岩口水库库区中后部主要以碎屑岩为主,受侵蚀作用的影响,岸坡支沟发育,局部形成侵蚀台地;库区中部至库首出露强溶岩层,该区地表溶沟、溶槽发育。
落水洞分布于水库库首岸边一带,与地下暗河相连。
地表水多就近潜伏为地下径流,为浅切中山岩溶洼地地貌。
库区中部至库首段出露二迭系下统栖霞组中至厚层灰岩等强岩溶层,地下发育有岩溶通道。
现场调查分析,库内发育有3个规模不等的落水洞(LD1、LD2及LD3),地表落水洞与地下暗河相连。
库水主要沿库盆底部岩层层面、溶蚀裂隙面及岸边落水洞渗漏至地下暗河,于桐梓河岸边的硝厂坝出水溶洞排出。
由于地表溶隙、洼地、落水洞等发育,溶穴孔洞等呈筛状分布,且与地表连通性较好,加之工程为典型的封堵地表岩溶通道和利用库岸粘土防渗铺盖的地表岩溶水库,填筑粘土铺盖时,对沉积在库底的密实粘土层大量取用,局部淘槽深挖致使库底粘土铺盖层被剥离。
库首及库岸粘土防渗层由于施工质量较差和库水长期反复淘刷,且长期暴露于水面以上,在人为活动和日晒雨淋共同破坏作用下,铺盖层破损、开裂、跨塌严重,致使水库无法蓄水。
岩溶渗漏治理方案引言岩溶渗漏是指地下水在岩溶地质中的流动过程中,由于岩溶地层的特性,地下水会通过岩层中的裂隙、孔隙或洞穴等途径进入地面表层,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岩溶渗漏治理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岩溶渗漏的治理方案,包括表面封堵技术和地下封堵技术两个方面,以期为岩溶地区的地下水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表面封堵技术表面封堵技术主要针对岩溶地貌表层的裂隙和洞穴,采用物理隔离和化学固化的方法来阻止地下水的渗漏。
常用的表面封堵技术包括:1. 岩溶裂隙填缝岩溶地层中的裂隙是地下水渗漏的重要通道之一,因此填缝是一种常见的治理方法。
填缝材料可以选择环保性较好、黏性强的聚合物材料或水泥浆料,将其注入岩溶裂隙中并固化,使裂隙密封,阻止地下水渗漏。
2. 表面覆盖通过在岩溶地表覆盖防渗材料,如聚乙烯薄膜、土工合成材料等,形成一个物理屏障,防止地下水直接渗漏到地表。
此外,表面覆盖还可以起到保湿、抑制蒸发的作用,有效减少地表水分流失。
3. 洞穴封堵针对岩溶地貌中的洞穴或孔隙,可以采用填充物质、回填或喷浆等方法进行封堵。
常用的填充物质包括水泥、岩溶砂浆等,通过填充洞穴或孔隙,防止地下水通过这些通道渗漏,并加固地质结构,提高地下水的封闭性。
地下封堵技术地下封堵技术主要针对岩溶地层中的深部裂隙和洞穴,通过注浆、封堵等方法来修复并加固地下水渗漏点,控制地下水的渗漏。
常用的地下封堵技术包括:1. 注浆封堵注浆封堵是一种常用的地下封堵技术,通过在地下水渗漏点注入聚合物注浆材料,填充深部裂隙和洞穴,形成固化屏障。
注浆材料可以选择力学性能良好、固化时间短的材料,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最佳配方和注浆参数。
2. 预应力锚杆加固对于地下水渗漏点附近的深部岩体,可以采用预应力锚杆加固技术来加固岩体,从而阻止地下水的渗漏。
预应力锚杆通过在岩体内注入高强度钢筋,增加岩体的承载能力和抗裂能力,降低渗漏风险。
3. 聚合物砌块封堵聚合物砌块封堵是一种创新的地下封堵技术,利用具有很高密实度和韧性的聚合物砌块填充洞穴和孔隙,形成连续的固化层,从而达到封堵地下水的目的。
某水库右岸岩溶渗漏与防渗处理优化设计【摘要】本文以某水库右岸岩溶渗漏为背景,应用岩溶水文地质学理论,通过对库岸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和分析研究,总结了库岸岩溶渗漏特点,探讨了岩溶渗漏治理勘测设计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岩溶渗漏;防渗处理;优化设计
1.工程简况
某水库位于珠江流域柳江水系上游河段,汇水面积4.2km2。
水库始建于1977年,1981年6月完工。
具防洪、灌溉、发电等多种功能。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767.50m,坝高17.5m,正常蓄水位高程765.00m,设计总库容248.7万m3。
水库建成后,由于大坝及库岸岩溶渗漏,地质条件复杂,一直没有进行处理,至今二十多年,水库未能蓄水受益。
2.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区位于云贵高原东南坡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属岩溶峰丛洼地、中低山地貌。
库区位于一背斜核部的北东翼,单斜地层,地层走向近南北向展布,倾向东~东偏南,倾角38~51°。
库坝区以褶皱构造为主,受褶皱挤压应力作用,走向92°和170°的两组节理裂隙极发育。
裂隙间多为方解石脉、碎石、钙质、泥质充填或半充填,无断裂构造通过库坝区。
库坝区出露地层大致以河床为界,河床左岸为石炭系下统大塘
组(c1d),右岸为岩关组(c1y)地层。
大塘组(c1d):深灰、灰黄至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石英砂岩夹炭质页岩及劣质煤,不等间距夹白云岩、灰岩,向上渐变为粘土页岩与灰岩互层。
库区以炭质页岩夹劣质煤层为主,厚度约80m。
视为相对隔水层。
岩关组(c1y):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瘤状灰岩,偶夹泥质灰岩。
间夹①~⑥层相对隔水层,其中:①为黄色粘土页岩夹砂岩,层厚10.0m;②~⑥层以炭质页岩为主,局部为泥岩,厚0.3~5.6m。
库区两岸山体雄厚,无低矮邻谷,左岸和右岸350m以西均有地下水出露,地下水位高于水库正常水位,因此,水库不存在左岸和右岸350m以西的渗漏。
受相对隔水层控制,右岸灰岩出露部位竖向岩溶发育特征表现为溶洼、漏斗、石林、溶沟、溶槽等,水平岩溶发育特征表现为沿岩层走向分布的串珠状漏斗及洼地。
区内地下水主要为裂隙溶洞水,其透水性受岩性及构造控制,左岸大面积分布相对隔水层,透水性差。
右岸以灰岩为主,岩溶发育,透水性较好。
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河水的入渗补给,河水位以上以垂直渗透为主,河水位附近以水平渗透为主,并以泉水的形式或直接向河水排泄,径流条件较好,地下水流向总体是由北向南流。
右岸坝轴线上游共发育6个岩溶漏斗,其中t1~t3出露位置低于淹没高程767.5m,t4~t6位置较高,位于坝轴线附近。
坝下游右岸出露3个泉水点,其中1#为季节性泉,2#、3#受季节性影响较
小。
3.勘察方案优化设计
3.1.右岸渗漏分析
由上文叙述可知:右岸渗漏主要是沿透水性较好的灰岩顺层向下游绕坝渗漏,不存在横向邻谷渗漏。
从淹没范围及泉水出露标高认为:渗漏高程集中在右岸767.5m以下,渗漏的深度在750m标高附近。
3.2.勘察方案布置
根据上述分析,勘察方案以水文地质测绘、连通试验和物探方法进行,并以物探成果为指导布置帷幕防渗透先导钻孔进行。
其工作量集中于右岸坝轴线附近布置。
其中,物探剖面两条,采用高密度法勘探,点距5m,勘探深度60m。
3.3.勘探成果及渗漏特点
a、连通试验成果表明:t3号漏斗与3#泉有直接水力联系,渗透流速为47m/h。
b、物探成果表明,右岸沿坝轴线330m以内,存在三个异常带,其中i号异常带位于①号隔水层的顶界面上,深度12~20m;ⅱ号异常带位于①号隔水层的底界面上,深度15~25m;ⅲ号异常位于①号隔水层与二号隔水层之间的灰岩中,深度25m。
三个异常带走向基本与岩层走向方向一致,其中i号及ⅲ号异常小而集中,电阻率比降大。
ⅱ号异常带,电阻率比降较小,范围稍宽。
c、先导钻孔地下水位观测表明:①层顶板水位较高,①~②层间
地下水位降低,呈凹槽,12号先导孔观测地下水位751.65m与施工期库水位751.40m几乎一致。
至②层顶板时水位升至最高,超过了正常水位,②③④层间水位变为下降,④⑤⑥层间水位也为低槽区,但高于河水位3.5m。
d、先导孔压水试验成果表明:透水率大于50lu 的钻孔x10~x12与物探成果的ii号渗漏异常带一致,小于5lu的弱透水层的顶板高层一般为750m,ii号异常区为739.8~746.70m。
综上所述,右岸渗透特点表现为,以顺层的裂隙岩溶、管道集中渗漏为主,最大渗流通道水位与河水位标高几乎一致,漏流方向与河流方向平行,渗漏的深度与河床侵蚀深度基本一致。
其中①~②层间为主要渗漏区,②~③、③~④层间为一般渗漏区,④~⑤、⑤~⑥为次要渗漏区。
4.防渗处理优化设计
随着对地质体认识程度的深入,防渗处理设计从方案设计的提出到施工图设计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帷幕灌浆结合溶洞处理的方法,优化为重点处理,分期实施,通过先导孔试验资料进一步分析,最终确定了防渗处理设计的原则:即重点处理主要渗漏部位,选择性一般渗漏部位,对次要渗漏区不作处理。
重点处理区采用双排孔,一般区采用单排孔,帷幕下限深度深入河床高程以下5~10m,防渗标准为5.0lu,优化后帷幕线长度为150m
5.实施效果比较
实施效果可通过灌浆成果、压水试验检查、进出口漏水点观测、
试蓄水检验等进行综合评定。
(1)从灌浆成果看,灌浆施工基本上采用常规工艺,耗灰量最大的部位就是主要渗漏区,且随灌浆次序的增进单位耗灰量是降低的,符合灌浆的一般规律。
(2)从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看,检查孔全部合格,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3)从出口泉点观测,施工期间有明显的浑浊水现象,帷幕形成后泉水消失,,t3洞口开始冒水,地下水反向补给库内,这是二十多年来没有的现象,说明右岸的主要漏水通道已被堵住。
6.结束语
对客观事物的处理是否经济合理,取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
本文针对某水库的岩溶渗漏问题,认真分析研究了该岩溶渗漏的特点,提出了经济合理的勘察方法和处理设计方案,成功地对该水库进行处理,达到了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孙钊,大坝基岩灌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张景秀,坝基防渗与灌浆技术(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主编,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