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自贸区总体方案对比
- 格式:xlsx
- 大小:17.89 KB
- 文档页数:8
全国四个自贸区的信息介绍
全国有几个自贸区,中国四大自贸区的介绍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这意味着自贸区建设将上一个新台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更大范围的改革试点正在稳步推进。
福建自贸区示意图
福建自贸区包括厦门、平潭和福州三个片区,面积共118.04平方公里。
作为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份,福建重点突出对接台湾自由经济区,以及建设海上丝绸之路。
广东自贸区示意图
广东自贸区总面积达到116.2平方公里,包括南沙新区、前海蛇口片区以及珠海横琴新区。
广东主打港澳牌,将建立粤港澳金融合作创新体制、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
天津自贸区示意图
作为北方首个自贸区,天津战略定位将挂钩京津冀协同发展。
上海自贸区示意图
广东、天津、福建三大自贸区的获批,亦给上海自贸区带来了新的挑战。
上海自贸区扩区计划于去年12月获得国务院批复。
根据批复,上海自贸区从原来的28.78平方公里,扩展至120.72平方公里,覆盖范围扩至陆家嘴、张江和金桥地区。
我国四大自贸区比较研究及启示作者:张通来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年第14期摘要: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这四个自贸区的经济结构以及主导产业完全不同,必须分别研究四大自贸区的主导产业和政策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自贸区的差异分析,总结出各个自贸区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关键词:主导产业;经济影响;启示一、引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全球贸易竞争的加剧以及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自2013年我国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开始,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四大自贸区,除了上海之外,还有天津、福建和广东,通过比较四大自贸区的差异,来分析四大自贸区的各自发展方向。
二、我国四大自贸区的比较(1)政策引导型功能定位。
总的来说,自贸区的建设主要是围绕投资开放、贸易支持、金融开放、监管便利和税收优惠等方面展开的,但是四大自贸区创立的背景不尽相同,其政策也存在差别。
目前,上海自贸区致力于将投资开放扩大到航运、商贸和金融等更多领域,巩固金融业的优势地位,同时打造便捷高效的市场监管环境。
天津自贸区则依靠京津冀地区,提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
广东自贸区提出了增强自贸区辐射带动能力的政策,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福建自贸区率先提出推进与中国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政策,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促进与中国台湾地区的投资便利化。
(2)外资促进型产业构造。
我国四大自贸区地理位置不尽相同,经济基础也有所差异,因此我们通过产业结构的差异来比较四个自贸区之间的不同之处。
具体分析将以第三产业为依据,比较四个自贸区第三产业占各省市GDP的比重。
上海市的第三产业比重高达64.8%,遥遥领先其他三个地区。
天津市和广东省的第三产业比重相差不大,都接近50%。
相较于这三个地区,福建省的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仅仅占36.8%,这对于自贸区的建设发展将是很不利的。
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且地理位置好,很容易承接外来产业的转移,因此制造业的发展占了很大比重,相比之下,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就小了许多,因此才会出现比较低的比重。
四大自贸区总体方案对比四大自贸区是中国在开放进行深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广东自贸区、天津自贸区、福建自贸区和上海自贸区四个自贸区,并且提出了各自的总体方案。
下面将对四大自贸区总体方案进行对比。
广东自贸区总体方案强调了打造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目标。
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简化企业注册、市场准入、税收和人民币业务等方面的程序,大力鼓励创新创业,并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此外,广东自贸区还将建设一批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园区,以进一步提高自贸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天津自贸区总体方案则强调了创新发展与投资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方案提出了促进国际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政策措施,包括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外汇管理、创新金融服务等。
同时,天津自贸区还将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提升自贸区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注重发展数字经济和金融服务业。
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创新、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等。
福建自贸区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和金融服务中心,加快建设集贸易、金融、航运、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开放平台。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提出了试点全面深化的目标。
方案中指出,上海自贸区将加快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外汇管理、金融开放等重点任务,推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
此外,上海自贸区还将大力发展金融创新、航运物流、科技创新等产业,打造国际投融资、贸易、物流、人才等要素配置的高地。
总的来说,四大自贸区总体方案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异同。
在政策措施上,各自贸区都提出了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开放水平等一系列举措。
但在重点发展的产业方面存在差异,广东自贸区重点发展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海洋经济;天津自贸区则注重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福建自贸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和金融服务业;上海自贸区则以金融创新和航运物流为核心。
中国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共性分析导读:中国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共性分析。
我国设立自贸区意在倒逼经济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加强与国际接轨。
4个自贸区的核心要义不仅是以上海自贸区试点内容为主体,而且要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
从横向来看,自贸区是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要发挥试验区、桥头堡和排头兵的作用。
我国设立自贸区意在倒逼经济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加强与国际接轨。
4个自贸区的核心要义不仅是以上海自贸区试点内容为主体,而且要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
从横向来看,自贸区是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要发挥试验区、桥头堡和排头兵的作用。
四大自贸区都追求机制、体制、法治上的创新和突破,围绕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战略要求,把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把培育功能与政策创新相结合,把大胆试验与谨慎求证相结合,构建国际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因此,四大自贸区都将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完善法治领域的制度保障等作为主要任务,涉及行政管理、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开放政策,具体体现在:(一)贸易便利化顾名思义,贸易便利化是自由贸易区最基本的功能,即在没有海关监管、查禁、关税干预下的货物自由进口、制造和再出口。
四大自贸区实施境内关外管理,货物进出试验区相当于进口和出口,享受关税等优惠政策。
监管上采取“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模式,实现从货物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
一线监管集中在对人的监管,口岸单位只做必要的检验检疫等,海关从批次监管模式转向采用集中、分类、电子化监管模式,实现区内人与货物的高效快捷流动。
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在注重对接国际经贸规则背景之下,自贸区势必还将进一步推动贸易便利化,同时提升贸易开放程度。
更重要的是,还要一并推进与自由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的发展,包括航运、贸易及相关服务业的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现有的贸易壁垒,推动区内要素转移和资源配置。
总结:广东自贸区:面向港澳,侧重服务贸易自由化。
天津自贸区:面向东北亚,促进京津冀制造业升级。
福建自贸区:面向台湾,侧重两岸经贸合作上海自贸区:面向全球,侧重金融中心广东自贸区面向港澳,侧重服务贸易自由化“广东自贸区更加突出同香港澳门的合作,特别是加强对香港澳门服务业的开放和衔接。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服务业开放将对提升广东制造业实力有巨大帮助。
广东制造业为服务业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两者可互相促进。
“广东是中国南大门,广东自贸区面向东盟。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认为,广东自贸区与已有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相接,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
此外,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很重要的节点,自贸区平台亦可发挥作用。
“最难的是理念合作。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分析,以往是香港主导带动广东发展,现在广东经济总量壮大,两者趋于平等,香港放不下架子又害怕空心化,而广东有些自满情绪,如何同心是关键。
“以前香港与广东前店后厂,而现在广东企业直接去国外了。
能成店,香港才愿意把资金、人才、科技等带来,否则就会担心被抽空。
”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说,“港澳的金融、物流、科技、专业服务等,都是珠三角缺乏的。
有了广东的腹地,港澳的服务业也延长了产业链。
双方形成利益互补关系,很重要,双方要形成共识。
”片区介绍●南沙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距香港、澳门的海上航程为38和41海里。
定位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
目前已建立起航运物流、高端商务和商贸、科技智慧、高端装备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与香港隔海相望,紧邻香港国际机场和深圳机场两大空港,定位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
●珠海横琴新区片区,经莲花大桥与澳门相连,已实行创新的环岛电子监控分线监管模式,定位为文化教育开放先导区和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载体。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定位及其规制创新的比较一引言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成为一国吸引外资、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就业增长的重要手段。
2013年以来,美国主导的TT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协议谈判相继启动,对中国形成围堵之势,投资和贸易转移预期增加。
中国在全球新一轮区域一体化浪潮中面临巨大挑战,倒逼中国重新审视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则。
为此,在全国范围内试水高规格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吸纳全球优质资本和要素集聚,逐步提升抗风险能力和承压能力,将创新经验渐进式复制到全国,是中国全方位开放的稳妥之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网络,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并成立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2013年以来,中国相继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成立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各自贸试验区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制度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中国融入世界投资活动的窗口,不仅吸引跨国巨头进驻,而且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双向投资活跃;福建自贸试验区主要面向台湾,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汇鑫小额贷款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便是例证;天津自贸试验区注重京津冀协同发展,以融资租赁促进环渤海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广东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成就领先,侧重于深化“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通过规制合作,与港澳经济深度融合,互联互通。
如何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结合广东实际情况和区位优势,加强粤港澳区域合作,对接高标准投资规则,推动珠三角乃至广东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关键议题。
本文通过对比四大自贸试验区异同点及其与TTIP、TTP、TISA等国际规则的差距,探究制度改革成效对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据此找出关键影响因素,以期为自贸区战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提供政策建议。
津沪闽粤四地自贸区总体方案金融政策的比较4月2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新设的天津、广东、福建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天津方案”、“广东方案”、“福建方案”),以及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深改方案”)。
我局比对了四个自贸区的总体方案中的金融改革内容,寻找四个自贸区总体方案金融政策的异同以及各自的特色。
一、根据各自总方案的战略定位不同,金融改革方案各具特色(一)“深改方案”中第二条发展目标规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自贸试验区“继续积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探索不停步、深耕试验区”的要求,深化完善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金融贸易、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重点功能承载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建设成为开放度最高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
明确了“货币兑换自由”的内容,这和其他三个自贸区提出的“区内试行资本项目限额内可兑换”更加领先;结合“继续积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探索不停步、深耕试验区”的要求,预计上海自贸区将在金融创新先行先试方面一直领先其他三个自贸区。
(二)“天津方案”中第二条战略定位规定: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
“天津方案”的特色是:立足天津自贸区推动京津冀培育新型一体化金融市场,同时突出天津自贸区的特色——将天津的优势项目融资租赁业继续做大做强。
“天津方案”中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设立专业子公司。
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在符合相关规定前提下,设立项目公司经营大型设备、成套设备等融资租赁业务,并开展境内外租赁业务。
中国四大自贸区政策分析及展望摘要: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4月国务院通过并公布了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
文章梳理了上海、广东、福建、天津四大自贸区各项政策,分析政策落实情况,并提出未来可能的政策方向。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更多资料关键词:自贸区;投资开发;贸易促进;金融开放一、沪粤闽津四大自贸区定位范围上海自贸区定位于面向全国,打造改革开放试验田,旨在投资贸易便利化、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以及法治环境规范等方面担当“领头羊”,实施范围120.72平方公里,涵盖7个片区;广东自贸区立足推动内地与港澳经济深度合作,实施范围116.2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福建自贸区立足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实施范围118.04平方公里,涵盖3个片区;天津自贸区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范围119.9平方公里,涵盖3个片区。
二、四大自贸区发展政策沪粤闽津四大自贸区建设主要围绕投资开放、贸易支持、金融开放、监管便利和税收优惠等方面展开,形成“五位一体”的制度框架。
此外,由于差别化定位,广东提出增强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功能政策,福建提出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政策;天津提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
(一)投资开放上海选择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服务、文化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并逐渐从服务业延伸至制造业;广东重点在金融服务、交通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科技服务等领域取得突破;福建先行选择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及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扩大对外开放;天津重点选择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业领域扩大对外开放。
此外,2015版自贸区负面清单缩减为122项,较2013年减少约40%。